資源簡介 課題 《分類》練習課 課 時 1內容處處 教科書 76~77 頁練習十三第 1~4 題,教科書 78 頁練習十三第 6 題。學習目標 1. 通過實際操作和問題解決活動,發現事物的特征,提高根據不同標準進行分類的能力。經歷數據收集整理的過程,形成初步的分類思想。 2. 通過復習整理分類知識,培養整理歸納的習慣。 3. 感悟數據蘊含的信息及數據的真實性,加強分類方法的實際應用,形成初步的數據意識。教學重點 根據不同標準進行分類,體會分類思想。教學難點 體會分類的實際意義,初步形成數據意識。活 動 設 計一、談話導入 教師:同學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們對分類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今天我們就利用分類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板書課題:分類的整理與復習。 二、確定分類標準 教師:誰能舉例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類知識。 學生交流匯報。 教師追問:你會怎么來進行分類?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記錄并整理。 分類標準: (1)按性質分:顏色、形狀、大小等。 (2)按用途分:文具、餐具、玩具等。 (3)按材質分:塑料、玻璃、木材等。 教師小結:看來,在分類過程中我們要先確定分類的標準然后才能進行分類。 板書:確定分類標準。 三、實際操作 1. 按照給定標準進行分類。 出示練習十三第 1 題。 教師:請同學們快來幫忙把這堆雜而亂的橡皮整理分類吧。 教師:老師發現你們統計的數據都一樣,這是為什么呀? 學生:我們都是按照形狀來進行分類的。 小結:分類標準相同,分類結果也相同。 2. 按照不同標準進行分類。 出示練習十三第 2 題。 教師:這一題增加了難度,需要同學們先干嗎? 學生:確定分類標準。 學生交流按照男、女分的統計結果。 教師:后面這個表格你們是按什么分類標準進行分類的呢? 學生 1:我是按照年齡分類,分為大人和小孩的。 學生 2:我是按照戴不戴帽子分為戴帽子的和沒戴帽子的。 教師:同學們將這些人按照不同的標準分成了兩類,觀察表格里的數據,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 1:我發現按照年齡分和按照戴不戴帽子分,表格里的數據是不一樣的。 學生 2:我還發現不論我們按照什么標準來分,總人數都是一樣的。 小結:分類的標準不同,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分類結果,但分類標準不會影響總數。 3. 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 出示練習十三第 3 題。 教師:中秋節少不了月餅,同學們喜歡哪種月餅? 學生回答。 教師:原來月餅有不同的口味還有不同的圖案。請同學們按照月餅的圖案 來分一分。 教師:同學們完成得真快,這里月餅很多,在分類計數時容易出錯,你們有什么好方法嗎? 學生 1:我的方法是每數一個月餅就在這個月餅上做標記。 學生 2:我的方法是在相同圖案的月餅上做標記。 學生 3:還可以把每一類月餅數都加起來和月餅總數核對,相同就說明我們計數是正確的。 教師:你們的方法都不錯,先按順序做標記再核對總數才不容易數錯。 板書:按順序做標記。 4. 會說話的數據。 出示練習十三第 4 題。 教師:把分類計數結果記錄到表格中,這個簡單的表格不僅可以直觀、簡潔、準確地表示出分類結果,這里面的數據還會說話呢,我們趕快去聽一聽它說了什么? 板書:記錄到表格中。 學生獨立完成統計表,再和同桌核對統計表的分類結果,教師訂正。 教師:根據統計表,你們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呢? 學生交流回答,教師引導完成問題。 教師:你看,會說話的數據讓我們發現它蘊含了這么多的數學信息,幫助我們解決了很多的問題。 板書:會說話的數據。 5. 能力提升,逐層分類。 出示練習十三第 6 題。 教師:根據上面圖形的特征,說一說你會按照什么標準來進行分類? 學生 1:我是按照形狀來分類。 學生 2:還可以按照卡片上的圓點個數來分類。 學生按照形狀分一分,并完成第一個表格的填寫。 教師:第一個統計表后的箭頭是什么意思? 學生:還可以繼續往下分類。 教師追問:怎么繼續往下分類? 學生:按照圓點個數繼續分類。 學生獨立完成第二個統計表的填寫。 學生討論:還可以怎樣分? 組織學生先按圓點個數分類再按照形狀繼續逐層分類,進行對比討論。 小結:分類標準相同,順序不同,結果仍然相同。 四、課堂小結 學生談體會和收獲。 教師小結數據分類整理步驟就是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 板書: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 五、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