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鄒忌諷齊王納諫》導學案(教師版)學習目標:文化自信:能夠在學習中領會除弊納諫在當時的積極意義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語言運用:掌握文中的重要詞語和特殊句式,結合注釋以及積累的文言知識,疏通文義。了解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論說技巧。思維能力:能夠分析鄒忌和齊王兩個人物的形象,體會本文辯麗橫肆,氣勢縱橫的語言藝術。審美創造:引導學生學習鄒忌為了國家利益而勇于諷諫的品質和齊王廣開言路、勇于改變的大度胸懷。精彩開篇詞說話要得體,要講究藝術,這就是“良藥未必苦口,忠言何須逆耳”。唐朝得魏征,終贏得貞觀之治,但是,我們還要說魏征幸而遇唐太宗,否則,他的直言諍諫早就遭致殺身之禍。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于進諫的大臣是不行的;而進諫能否奏效,則一要看君主是否賢明,二要看進諫者是否注意說話的藝術,使“良藥”既“爽口”又“利于病”。春秋戰國時期齊威王就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疏通文意理思路一、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1.朗讀課文,圈點課文中的生字詞。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期(jī)年 朝(cháo)于齊2.解釋課文中的重點詞語。(1)重點實詞、虛詞納諫:接受規勸改正錯誤。納,接受。諫,勸說君王、尊長改正錯誤。昳麗:光艷美麗。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孰:誰。孰與:與…比誰更…,表示對比。及:趕得上,比得上。旦日:明日,第二天。弗如:不如。誠:確實。莫:沒有人,沒有誰。蔽:受蒙蔽,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市朝: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聞:使……聽到。間:間或,偶然,有時候。期年:滿一年。(2)古今異義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古:諷喻,指下級對上級以委婉曲折的言語進行規勸。今:諷刺。窺鏡 窺,古:照,看。 今:偷看。明日,徐公來 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今齊地方千里 地方,古:土地方圓。 今:地點。能面刺寡人之過 刺,古:批評。 今:用尖的物體進入或穿過。謗譏于市朝 譏,古:指責議論。 今:誹謗嘲諷。臣之妻私臣 私,古:偏愛。 今:自私。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身邊大臣。 今:方位名詞。鄒忌修八尺有余 修,古:長,原文指身高。 今:改正。雖欲言 雖,古:即使。 今:雖然。(3)一詞多義之: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獨立性)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的)孰視之(代詞,指徐公)暮寢而思之(代指這件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臣之妻私臣(的)王之蔽甚矣(取消句子獨立性)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的)數月之后(連詞,無意義)燕、趙、韓、魏聞之(代詞,指上文所說的事)朝:皆朝于齊(朝拜)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廷)朝服衣冠(早晨)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代詞,誰)孰視之(通“熟”,仔細)于:欲有求于我也(向……)能謗譏于市朝(在)皆以美于徐公(比)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在)皆朝于齊(向)上:受上賞(第一等的)上書諫寡人者(向皇帝……呈上)修:鄒忌修八尺有余(長,高)乃重修岳陽樓(興建,建造)美:不如徐公美(美麗)妻之美我者(認為……美)3.作者鏈接《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作者劉向(約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4.背景鏈接春秋戰國之際,七雄并立,各國間的兼并戰爭,各統治集團內部新舊勢力的斗爭,以及民眾風起云涌的反抗斗爭,都異常尖銳激烈。在這激烈動蕩的時代,“士”作為一種最活躍的階層出現在政治舞臺上。他們以自己的才能和學識,游說于各國之間,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斗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并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復雜的斗爭形勢游說使諸侯采納,施展著自己治國安邦的才干。各國統治者爭相招攬人才,虛心納諫,爭取“士”的支持。5.課文人物簡介(1)鄒忌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出了關于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2)齊威王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 ”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后,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二、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一)疏通文意1.自學課文,疏通字詞,理解文意。2.結合課下注釋與課前預習,把握課文大意。3.小組合作,翻譯課文。4.通過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譯。(二)朗讀指導1.第一段朗讀指導:(1)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 由衷的愛戀之情 、其妾 畏懼拘謹之情 、其客的 阿諛奉承之情 都要讀出來。(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后的 自得又不自信 。(3)“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 融融的愛戀之情 ;“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讀出 怯怯的拘謹之意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阿諛奉承之情。(4)“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句則是鄒忌通過“孰視”“窺視”終于發現自己遠遠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語道出了妻、妾、客阿諛自己的原因。要讀得 深沉、懇切 ,并注意其 節奏感 。2.第二段朗讀指導:(1)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2)“于是入朝見威王”句要用中速較緩慢地讀出。(3)“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誠”字上面。(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一一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讀出懇切、至誠之意。(5)“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當作“土地”講,“方”是“方圓”之意,因此在“今齊”與“地”之后都要略作停頓。3.第三段朗讀指導:(1)“善”要讀出齊威王正的 心悅誠服 ,音調要 適當拉長。(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則是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要用中速讀出真誠、懇切之意。(3)“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句中的“ 此所渭 ”后要略作停頓。(三)整體感知1.解題:課文題目“鄒忌諷齊王納諫”怎樣解釋?【交流點撥】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了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勸諫齊王,齊王納諫。2.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交流點撥】全文共3段,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贊美而自喜,經過冷靜思考,悟出了妻、妾、客贊美自己的原因,并準備以此為喻去諷諫齊王。第二部分(第2段),寫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諷諫齊王除蔽納諫。第三部分(第3段),寫齊王納諫及其結果。三、板書設計四、拓展延伸你知道哪些關于說話能力和技巧的名言警句?試列舉一二。【交流點撥】1.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之寶也。——荀子2.一人之辯勝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劉勰3.世界的三大戰略武器:口才、美元、電腦。——西方4.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里。——《圣經》第二課時 品味語言悟技巧一、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1.填空。(1)《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國別體的歷史著作《戰國策》。“諷諫”的意思是“諷” 是動詞,諷喻的意思,特指下對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詞進行規勸;“諫” 是名詞,指批評意見。“諷諫”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規勸 。(2)文章中寫鄒忌從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啟發的句子: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威王采取納諫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2.對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C )。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②皆以美于徐公③以告,則殺之 ④皆以美于徐公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3.句式與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 A )。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又弗如遠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二、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一)文本探究1.閱讀第一段,探究下面的問題:(1)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交流點撥】與徐公比美。(2)如何與徐公比美的呢?【交流點撥】通過鄒忌的三問,即問妻、問妾、問客,及妻、妾、客的三答。(3)妻、妾、客三答后,鄒忌“暮寢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鄒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交流點撥】“暮寢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問”“三答”,尤其是“三答”。鄒忌在三問三答之后,經過“孰視”“窺視”,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說比徐公美。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這是鄒忌經過一番思考得出的結論。至此他豁然頓悟,認識到凡是對自己有偏私、有畏懼、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會說些獻媚討好的假話。這比美悟出的道理為鄒忌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2.閱讀第二段,探究下面的問題:鄒忌是如何諷涑齊王的?【交流點撥】鄒忌采用以家事喻國事的辦法。以“臣之妻私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與“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與“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勸說齊王除蔽納諫。最后懇切指出“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3.閱讀第三段,探究下面的問題:(1)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樣取得這樣的效果的?【交流點撥】王曰:“善”則是對鄒忌一席話的肯定和贊賞。由于鄒忌由小及大,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國事,用自己的切身體驗去規勸齊王,設喻巧妙,推論自然,入情入理,態度誠懇,所以齊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見。(2)齊王是怎樣納諫的 臣民是怎樣進諫的?齊王納諫的結果如何?【交流點撥】①齊王下令按進諫的方式,分三等懸賞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滂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如此不計較提意見的方式和態度,這在封建社會是罕見的,也正是鄒忌敢于進諫的原因。②臣民進諫分三個階段,發生了三次變化,“令初下,群臣進涑,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聞之;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這三變生動地反映了這一重大舉措的正確性。③結果是“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二)人物賞析再讀課文,說說鄒忌和齊王各是什么樣的人?【交流點撥】鄒忌:頭腦冷靜、足智多謀、善于辭令、勇于進諫、忠君愛國的謀士。齊威王:心胸寬廣、虛心納諫、明智果敢、勇于改革、重賢明理的開明君主。(三)主旨探究1.鄒忌與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國道理是什么?【交流點撥】要廣開言路、虛心納諫,讓人們敢于說真話,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在朝廷上戰勝別國。2.齊國能“戰勝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請你從中概括出一條對我們的學習有指導意義的建議。【交流點撥】齊國能“戰勝于朝廷”的原因:一是有鄒忌這樣的敢于直諫且善于勸諫的忠臣,二是齊威王敢于采納群臣的意見。這啟示我們要善于思考,要有反思的習慣與自省的能力。三、板書設計四、拓展延伸1.鄒忌勸諫技巧之高體現在何處?【交流點撥】生甲:為對方打算——不暴露游說目的。鄒忌向齊威王獻策之時,齊國的政治比較腐敗,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鄒忌注意了進諫藝術,入朝后,并未單刀直入,而是以“閨房小事”說自己的體會,小題大做,現身說法使齊王也同理得證“蒙蔽甚矣”,于是一聲令下,廣納諫言,終于“戰勝于朝廷”。生乙:用婉言相勸——忠言順耳利于聽。下級勸說上級,由于尊卑關系不得不謙言以諫,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鄒忌實話實說“不如徐公美”,創設情境,取悅威王。鄒忌深諳“良藥蜜口利于病,忠言順耳利于聽”。生丙:巧施攻心術——先對方之憂而憂。鄒忌很了解齊王處在許多人對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懼、有所企求的環境中,必然是個耳不聰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為國之清明擔憂;又因曉得齊王有修明內政以興邦的宏志,為此設喻使齊王欣然接受勸告,提升了齊國的威望,贏得了諸侯的尊敬。2.鄒忌成功地說服齊王,他的勸說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么啟示?【交流點撥】在現代信息社會中,口語交際的頻率很高,了解別人、推薦自己、談判求職、合作共事都需要較高的口語表達能力。所以鑒賞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提高我們適應社會交際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說別人時要不卑不亢。言語恰到好處——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自己尊嚴,是鄒忌給我們的啟示,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私我 類比 宮婦左右 類推 下令與城北徐公比美 畏我 朝廷之臣 王之蔽甚 皆朝于齊有求于我 四境之內勸諫 納諫妻(私)與徐公比美 妾(畏)(前提) 客(求)類比 推己及人宮婦左右(私)見齊威王 朝廷之臣(畏)(本身) 四境之內(求)齊王納諫,收到奇效(結果)21《鄒忌諷齊王納諫》導學案(學生版)學習目標:文化自信:能夠在學習中領會除弊納諫在當時的積極意義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語言運用:掌握文中的重要詞語和特殊句式,結合注釋以及積累的文言知識,疏通文義。了解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論說技巧。思維能力:能夠分析鄒忌和齊王兩個人物的形象,體會本文辯麗橫肆,氣勢縱橫的語言藝術。審美創造:引導學生學習鄒忌為了國家利益而勇于諷諫的品質和齊王廣開言路、勇于改變的大度胸懷。精彩開篇詞說話要得體,要講究藝術,這就是“良藥未必苦口,忠言何須逆耳”。唐朝得魏征,終贏得貞觀之治,但是,我們還要說魏征幸而遇唐太宗,否則,他的直言諍諫早就遭致殺身之禍。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于進諫的大臣是不行的;而進諫能否奏效,則一要看君主是否賢明,二要看進諫者是否注意說話的藝術,使“良藥”既“爽口”又“利于病”。春秋戰國時期齊威王就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疏通文意理思路一、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1.朗讀課文,圈點課文中的生字詞。昳( )麗 朝( )服衣冠( ) 窺( )鏡期( )年 朝( )于齊2.解釋課文中的重點詞語。(1)重點實詞、虛詞納諫:昳麗: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及:旦日:弗如:誠:莫:蔽:市朝:聞:間:期年:(2)古今異義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古: 今:窺鏡 窺,古: 今:明日,徐公來 明日,古: 今:今齊地方千里 地方,古: 今:能面刺寡人之過 刺,古: 今:謗譏于市朝 譏,古: 今:臣之妻私臣 私,古: 今: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 今:鄒忌修八尺有余 修,古: 今:雖欲言 雖,古: 今:(3)一詞多義之: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孰視之( )暮寢而思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臣之妻私臣( )王之蔽甚矣(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數月之后( )燕、趙、韓、魏聞之( )朝:皆朝于齊( )于是入朝見威王( )朝服衣冠( )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孰視之 ( )于:欲有求于我也( )能謗譏于市朝( )皆以美于徐公(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皆朝于齊( )上:受上賞( )上書諫寡人者( )修:鄒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陽樓( )美:不如徐公美( )妻之美我者( )3.作者鏈接《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作者劉向(約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4.背景鏈接春秋戰國之際,七雄并立,各國間的兼并戰爭,各統治集團內部新舊勢力的斗爭,以及民眾風起云涌的反抗斗爭,都異常尖銳激烈。在這激烈動蕩的時代,“士”作為一種最活躍的階層出現在政治舞臺上。他們以自己的才能和學識,游說于各國之間,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斗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并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復雜的斗爭形勢游說使諸侯采納,施展著自己治國安邦的才干。各國統治者爭相招攬人才,虛心納諫,爭取“士”的支持。5.課文人物簡介(1)鄒忌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淳于髡(kūn)不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出了關于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2)齊威王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 ”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后,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二、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一)疏通文意1.自學課文,疏通字詞,理解文意。2.結合課下注釋與課前預習,把握課文大意。3.小組合作,翻譯課文。4.通過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譯。(二)朗讀指導1.第一段朗讀指導:(1)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 、其妾 、其客的 都要讀出來。(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后的 。(3)“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 ;“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讀出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 。(4)“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句則是鄒忌通過“孰視”“窺視”終于發現自己遠遠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語道出了妻、妾、客阿諛自己的原因。要讀得 ,并注意其 。2.第二段朗讀指導:(1)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 。(2)“于是入朝見威王”句要用 。(3)“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 字上面。(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一一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讀出 。(5)“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當作“土地”講,“方”是“方圓”之意,因此在 與 之后都要略作停頓。3.第三段朗讀指導:(1)“善”要讀出齊威王正的 ,音調要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則是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要用 。(3)“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句中的 后要略作停頓。(三)整體感知1.解題:課文題目“鄒忌諷齊王納諫”怎樣解釋?2.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三、板書設計四、拓展延伸你知道哪些關于說話能力和技巧的名言警句?試列舉一二。第二課時 品味語言悟技巧一、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1.填空。(1)《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 體的歷史著作 。“諷諫”的意思是 。(2)文章中寫鄒忌從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啟發的句子:。威王采取納諫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2.對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②皆以美于徐公③以告,則殺之 ④皆以美于徐公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3.句式與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又弗如遠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二、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一)文本探究1.閱讀第一段,探究下面的問題:(1)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2)如何與徐公比美的呢?(3)妻、妾、客三答后,鄒忌“暮寢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鄒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2.閱讀第二段,探究下面的問題:鄒忌是如何諷涑齊王的?3.閱讀第三段,探究下面的問題:(1)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樣取得這樣的效果的?(2)齊王是怎樣納諫的?臣民是怎樣進諫的?齊王納諫的結果如何?(二)人物賞析再讀課文,說說鄒忌和齊王各是什么樣的人?主旨探究1.鄒忌與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國道理是什么?2.齊國能“戰勝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請你從中概括出一條對我們的學習有指導意義的建議。三、板書設計四、拓展延伸1.鄒忌勸諫技巧之高體現在何處?2.鄒忌成功地說服齊王,他的勸說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么啟示?私我 類比 宮婦左右 類推 下令與城北徐公比美 畏我 朝廷之臣 王之蔽甚 皆朝于齊有求于我 四境之內勸諫 納諫妻(私)與徐公比美 妾(畏)(前提) 客(求)類比 推己及人宮婦左右(私)見齊威王 朝廷之臣(畏)(本身) 四境之內(求)齊王納諫,收到奇效(結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1 鄒忌諷齊王納諫(導學案 教師版)-2024--2025學年 統編版 語文九年級下冊.doc 21 鄒忌諷齊王納諫(導學案學生版)-2024--2025學年 統編版 語文九年級下冊.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