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一、讀懂彼此的心第一課時:友善相待+文明有禮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理解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生活,需要人與人彼此關愛,相互幫助道德修養:明確關愛弱勢群體需要各方合力,我們應當平等地對待他們,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法治觀念:明白建設和諧美好的公共生活,需要人們做到文明有禮健全人格:認識到平等友善的社會需要社會成員培養公共意識責任意識:自覺樹立公共意識,為構建和諧社會出力2018年8月21日,一段“乘客在G334次列車上遇座霸”視頻熱傳,在濟南開往北京的高鐵上,一名男子在女乘客上車前,先坐在了屬于女乘客的座位上,并拒絕與乘務人員的溝通,稱“無法起身,不能歸還座位”。2018年8月22日晚,當事男子孫先生也進行了回應:稱自己當時態度不太好,現在對自己的行為很后悔,并向女乘客表示道歉。8月24日,濟南鐵路公安處給予孫某治安罰款200元,并在一定期限內限制其購票乘坐火車。9月3日,孫先生被列入黑名單,限乘所有火車席別。你怎么看待這種現象?課前導入對于這種行為,從小處說是破壞規矩,有損公德;從大處說,是妨礙甚至危害他人和社會利益,不利于構建平等友善文明的和諧社會,于情于理,都應重罰。我們不光要譴責這種行為,讓失德者付出代價,更要引以為戒,加強個人道德修養,樹立公共意識。課前導入1友善相待 人與人相處需要平等相待。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生活,需要彼此關愛,相互幫助。新知講解 不論嚴寒酷暑,環衛工人大多凌晨四點出門,早餐就吃自帶的干糧。一位餐館老板看到環衛工人很辛苦,就每天清晨為所在地區的環衛工人提供免費早餐。許多到餐館用過早餐的環衛工人說:“進了店,暖烘烘的,主人也很熱情。吃了之后,渾身都很溫暖。”餐館老板表示:“看到這些城市美容師長年風餐露宿很艱辛,一直想著能為他們做些什么。我個人所表達的僅僅是一份微不足道的心意。”新知講解有人說:“餐館老板提供的不僅是免費早餐,更是濃濃的愛心。”你贊同這種說法嗎?說說你的理由。“活動園”提供了一個“愛心早餐”的生活實例,并追加了一個問題,目的在于借助對真實生活情境的討論,引導我們認識到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生活,需要彼此愛護、相互幫助。新知講解表觀點,講理由 我贊同這種說法。如果餐館老板沒有愛心,他就不會為環衛工人提供免費的早餐。 我也贊同這種說法。一個餐館是要以賺錢為目的的,老板提供免費早餐,會給自己造成一些損失,如果這個餐館老板沒有愛心,他是不會這樣做的。 我也贊同這種說法。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吃了之后,渾身都很溫暖。” 我想,環衛工人感覺到的“溫暖”應該不單單是食物帶給他們的,還有社會對他們的關愛,所以他們才感覺非常溫暖。新知講解遇到問路的外地人,我們可以去餐館吃飯,服務員給我們上菜,我們可以公共生活中,我們可以為身邊需要關愛的人做些什么呢?新知講解明道 遇到問路的外地人,我們如果對路線很熟悉,可以直接告訴他們。明德 如果外地人聽不明白我們說的路線,我們不要笑話他們,可以耐心地給他們講解。明法 遇到問路的外地人,我們可以告訴他們目的地的標志性建筑,這樣他們找起來會非常方便。明治 去餐館吃飯,服務員給我們上菜,我們要給他們讓出空位,對他們的服務我們要表示感謝。如果服務員傳菜的時候很費力氣,我們可以配合他們完成工作。我們可以這樣做新知講解平等友善可以傳遞正能量。在溫暖的傳遞過程中,我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社會將會更加美好!新知講解愛心衣物捐贈:兩種愛心方案,你更欣賞哪個?說說你的理由。方案一:每周六上午在社區正門設置“愛心衣物捐贈、領取處”,號召社區居民把自己不穿的、質量尚好的干凈衣物捐贈給需要的人。有需要的人也可以在周六上午到捐贈處領取衣物。在社區尋找一面普通的墻壁,畫上漂亮的彩繪,安裝好掛衣鉤。大家隨時隨地把閑置的、干凈的、沒有破損的衣物掛在“愛心墻”上,也可以從墻上取走自己需要的衣物。方案二:新知講解友善要以尊重為前提,友善待人,首先要尊重他人,采取恰當的方式釋放自己的善意才是明智之舉。新知講解張大爺的愛心卡“大伯、大媽,您請坐!”在鄭州的公交車上,當這句禮貌用語逐漸讓老年人習以為常的時候,張大爺卻做出了非常之舉:他親手制作了一千張愛心卡,感謝所有為他讓座的年輕人。 張大爺說:“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自己對讓座的年輕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我62歲了,在公交車上經常有年輕人給我讓座。這讓我感到不安。一次,我在北環路徐塞坐車到紫荊山時,一位年輕人主動給我讓座。當時我說啥都不坐,年輕人說他到前面就下車了。可是,當公交車一直行駛到紫荊山時,他都沒下車。其實他的目的地比我的還遠。說馬上下車是有意的”這件事對張大爺的觸動很大,于是,張大爺制作了一千張愛心卡,感謝那些給老年人讓座的年輕人。讀完,你有何感想?新知講解改革開放初期的一個夏天,一名男青年乘坐火車進城。盛夏的車廂里十分燥熱,男青年口渴難耐,買了一.罐飲料。他以前從來沒有喝過易拉罐飲料,不知如何打開。這時,他忽然聽見坐在對面的女士對兒子說:“童童,把飲料給媽媽拿過來。”兒子說:“您不是剛喝過水嗎 ”“媽媽還想再喝點!”接過孩子遞過來的易拉罐,女士看著拉環,余光注視著男青年,只聽“嘭”的一聲響,易拉罐打開了。隨后很快,車廂里又傳來一聲響,男青年的易拉罐也打開了。多年后,男青年對此事仍記憶猶新。他感激那位善良的女士用特殊的方式既教會了他開啟易拉罐,又沒有使他感到難堪。女士的善意之舉教會了他很多東西.....《多此一舉》新知講解這名女士為什么要“多此一舉”呢 如果你是這名男青年,你從女士的善意之舉能學到什么 新知講解請閱讀下面的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七條全社會應當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支持殘疾人事業。國家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為殘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務。《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三條國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權益。老年人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有享受社會服務和社會優待的權利,有參加社會發展和共享發展成果的權利。禁止歧視、侮辱、虐待或者遺棄老年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不得歧 視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殘疾的未成年人。活動 :關愛弱勢群體新知講解1.發現這些法律規定有哪些共同之處?2.課后看一看社會中還有哪些措施體現了國家對每個社會成員的關愛。我們身邊的弱勢群體,更需要關愛,我們應該平等的對待他們,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并盡我們所能幫助他們。新知講解連個“謝謝”都不說,你給我起來!請主動為孕婦讓座。謝謝!給友善一個應答新知講解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可以怎樣關愛身邊的弱勢群體呢?新知講解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生活,需要每個社會成員彼此關愛,互相幫助。平等友善可以傳遞正能量,在幫助他人的時候,我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社會將會更加美好。關愛、幫助弱勢群體需要各方合力,對于身邊的弱勢群體,我們應該平等對待他們,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新知講解2文明有禮同學們,大家在生活中見到過下面的情境嗎?請說一說你對這些行為的看法。新知講解新知講解“文明有禮不是空洞的口號,需要我們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它體現在每個人的一言一行中。”每個人既是文明禮貌的踐行者,也是和諧美好的受益者。構建和諧的公共生活,需要我們做到文明有禮。想一想這句話的涵義,并談一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新知講解小剛乘坐公共汽車回家。上車后,他搶了一個座位,坐下后用腳不停地點著前面人的座位,前面的乘客不時地回頭表示抗議,他卻視而不見,還帶上耳機和著音樂大聲地唱歌。周圍人紛紛向他投以不滿的目光,但是他卻不以為然,并強調唱歌是他的權利。公共汽車到站了,他才急匆匆地從座位上站起來,一下子沖到車門口跳下車。小剛在公共場所的無禮舉動會帶來哪些影響?有些人缺乏公共意識,過分強調自己的利益,妨礙甚至危害他人和社會利益,不利于構建平等友善的社會。新知講解什么叫“公共意識”?新知講解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還看到了哪些缺乏“公共意識”的行為?1. 公交車和地鐵上搶先;常見的缺乏“公共意識”的行為:2. 公共場所打噴嚏不捂住;3. … …4. … …5. … …新知講解新知講解容止格言天津南開中學入門鏡上,刻著學校創始人嚴修書寫的“容止格言”:“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周恩來以此規范自己的衣著、儀表和一言一行,并貫徹一生。新知講解小學生文明禮貌歌新知講解請說一說,作為一個小學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文明禮貌。新知講解新知講解2. 文明有禮不是空洞的口號,需要我們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它體現在每個人的一言一行中。1. 文明禮貌是每一個人的社會公德。課堂總結請課后在自己生活的小區里觀察,是否有不文明的現象,和父母討論如何幫助小區居民改進這些不文明的現象。課后實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1 我參與 我奉獻 第一課時 課件.pptx 視頻1.mp4 視頻2.mp4 視頻3.mp4 視頻4.mp4 視頻5.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