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2張PPT)第二節 生態脆弱區的綜合治理課時1 北方農牧交錯帶土地退化的綜合治理選擇性必修2【課程標準】【學習目標】以某生態脆弱區為例,說明該類地區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以及綜合治理措施。1.結合資料,說出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的自然環境特點。(區域認知)2.結合資料,說出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土地退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綜合思維)3.學會歸納生態脆弱區自然環境特點、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綜合治理的方法。(地理實踐力)導入我國內蒙古東部的渾善達克沙地距離北京西北部約180千米,歷史上曾是水草豐美的地區。20世紀后期,這里草場退化嚴重,沙塵暴頻發,成為京津地區沙塵的主要來源地之一。如今,這里綠洲重現。20世紀后期,渾善達克沙地為什么草場退化嚴重?現在的渾善達克沙地是如何從沙源地變成了生態綠洲?生態脆弱區及北方農牧交錯帶土地退化的原因北方農牧交錯帶土地退化的綜合治理0102CONTENTS目錄生態脆弱區及北方農牧交錯帶土地退化的原因01PART生態脆弱區含義:指生態系統抗干擾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難以恢復的地區。農牧交錯 森林邊緣干濕交替 水陸交界 沙漠邊緣土地退化含義:指受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土地出現質量下降、生產力降低的過程。土壤肥力下降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蝕土壤鹽堿化我國生態脆弱區特點:面積大、類型多、分布廣典型地區①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區:石漠化問題突出②北方農牧交錯帶:草場退化,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沙塵源區北方農牧交錯帶概念:指農區與牧區的過渡地帶,也是半濕潤地區與半干旱地區的過渡地帶農牧交錯表現:當氣候出現冷暖、干濕變化時,就會出現農進牧退或牧進農退的現象北方農牧交錯帶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對降水變率極為敏感降水量具有臨界性且變率大夏季暴雨集中,降低了水分利用率,造成強烈的土壤侵蝕;降水量的年際變化也比較大,降水量少的年份往往出現旱災,加劇土地退化北方農牧交錯帶土地退化的人為原因——人口增長,土地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過渡開墾過渡放牧不合理的開礦、樵采、道路建設我國不同地區的土地退化現象特別提醒風蝕荒漠化: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如我國西北地區沙漠化。水蝕荒漠化:分布于濕潤、半濕潤地區,如我國東南丘陵紅色荒漠化、喀斯特地貌區石質荒漠化。鹽漬(堿)化:分布于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不合理灌溉地區,如黃淮海平原。凍融荒漠化:分布于高原地區,如青藏高原。思考題:為什么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是我國荒漠化最為嚴重的地區?答案 在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常常存在“農牧之爭”,特別是在人口激增、糧食不足的狀況下,以農侵牧已成必然。同時該區域生態脆弱,氣候干旱,降水稀少,過度開墾極易加劇荒漠化。我國西南地區石漠化的原因西南地區降水豐富且強度大,容易發生水土流失。地形崎嶇,植被覆蓋度差,遇到暴雨,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石灰巖廣泛分布,土層薄,土壤流失后基巖裸露,土壤很難再次形成。人口增加、經濟欠發達導致過度開墾,破壞植被,加劇水土流失。下圖為“我國不同類型生態脆弱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圖中①②③④所示區域荒漠化主要類型分別是( )A.次生鹽堿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B.凍融荒漠化、次生鹽堿化、石漠化、水土流失C.土地沙化、次生鹽堿化、石漠化、紅漠化D.土地沙化、次生鹽堿化、石漠化、水土流失√下圖為“我國不同類型生態脆弱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2.下列關于各區域荒漠化描述正確的是( )A.①地荒漠化成因是地表崎嶇,流水侵蝕B.②地荒漠化問題夏秋季更嚴重C.③地屬于水蝕荒漠化D.④地因水土流失而基巖裸露,土壤貧瘠√(2024·廣東廣州月考)科爾沁沙地是我國最大的沙地,20世紀20年代還是水草豐美的科爾沁大草原,而如今卻成為生態環境脆弱、風沙侵襲嚴重的沙地,沙質沉積物平均厚度約200米。完成3~4題。3.近百年來,科爾沁大草原逐漸成為沙地的主要原因是( )①枯水期,河床泥沙裸露 ②深居內陸,降水稀少?、巯募撅L迎風坡,風力大 ④過度牧墾,土地沙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24·廣東廣州月考)科爾沁沙地是我國最大的沙地,20世紀20年代還是水草豐美的科爾沁大草原,而如今卻成為生態環境脆弱、風沙侵襲嚴重的沙地,沙質沉積物平均厚度約200米。完成3~4題。4.推測科爾沁沙地地下水資源豐富的季節是( )A.冬末春初 B.春末夏初C.夏末秋初 D.秋末冬初√北方農牧交錯帶土地退化的綜合治理02PART綜合治理原則樹立生態脆弱區要以保護、恢復自然環境為第一要務的觀念。應綜合運用生物、工程、經濟、社會等措施解決問題,實現人地和諧發展。綜合治理措施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調整牲畜結構和數量以地養地,自然恢復構筑防護體系控制人口過快發展,提高人口素質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從土地適宜性出發,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合理利用水資源發展集約化、高效、特色農牧業及農牧產品加工業構筑防護體系在草地退化嚴重地區,利用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結合的方式,適當人工補種植物,固沙防沙在黃土高原水蝕、風蝕嚴重地區,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以地養地,自然恢復選擇部分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人工種植高產牧草,解決牲畜食草問題,從而使退化的草場通過休牧得以自然恢復調整牲畜結構和數量在北方農牧交錯帶的退化草場,使牲畜數量控制在草場承載力范圍內調整牲畜結構,減少山羊等對草場破壞嚴重的畜種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內蒙古自治區牲畜結構的變化控制人口過快發展,提高人口素質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圖解法”分析我國不同地區的荒漠化治理措施核心歸納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生產狀況,形成不同的荒漠化問題,具體的分布特點、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針對我國西北地區的荒漠化,分析要點如圖所示。思考題:針對我國農牧交錯帶土地退化現象,能否大規模進行植樹造林?答案 不能。我國農牧交錯帶降水相對較少,樹木成活率較低,同時樹木對水的需求量較大,會加劇當地水資源緊缺的狀況;應結合當地實際,合理植樹種草。常見的生態環境問題治理措施類題目的答題術語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工程措施 針對不同區域的不同生態環境問題而采取具體的工程措施。例如,針對水土流失在農業上的主要工程措施: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興建水利設施(打壩淤地,建水庫、電站和水渠等);針對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建設草方格工程固沙;針對土壤鹽堿化的措施:引淡淋鹽、井排井灌、修建排水設施、及時排水、農田覆蓋等常見的生態環境問題治理措施類題目的答題術語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生物措施 植樹種草,營造“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秸稈還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護區,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動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術措施 農業技術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學施肥、科學育種、輪作套種、地膜覆蓋、溫室栽培、噴灌和滴灌;改良品種,種植耐鹽堿的作物等常見的生態環境問題治理措施類題目的答題術語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生活措施 建沼氣池、普及省柴灶、發展小水電、以天然氣作燃料等經濟措施 調整產業結構:開展多種農業經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工業由資源消耗型向高科技、節約型轉變;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等常見的生態環境問題治理措施類題目的答題術語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政策措施 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生態移民;制定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合理分配河流水資源;協調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環保措施 發展生態農業、立體農業和環保產業;控制、治理環境污染;立法進行環境監督、管理、保護;提高公眾環保意識,禁止破壞生態環境;建立自然保護區等20探究核心知識渾善達克沙區位于內蒙古錫林郭勒高原的中心地帶,年降水量自西向東從約100毫米增加到400毫米,以渾善達克沙地為主,地表起伏不大,沙丘、剝蝕高原交錯分布,沙丘逐年向東和東南方向擴張?;跍喩七_克沙區土地沙漠化過程及其生態環境變化,以土地沙漠化程度為主,以生態環境要素為輔,同時結合行政邊界,將區域劃分為沙漠化土地生態修復的三大區:沙地生態區、草原生態區和農田生態區。20探究核心知識圖1為渾善達克沙區位置示意圖,圖2為渾善達克沙區生態修復區劃圖。20探究核心知識答案:渾善達克沙區氣候干旱,降水稀少;緯度較高,冬季寒冷多大風;水資源短缺,植被覆蓋率較低;地表土質疏松,易受風力侵蝕。1.[區域認知]分析渾善達克沙區沙漠化的自然原因。答案:沙地生態區:采用沙障固沙,種植耐旱植物,促進原生植被恢復。草原生態區:采取階段性放牧管控措施,人工種植牧草,規定合理的載畜量。農田生態區:對于易沙化的耕地退耕還林還草,種植防護林保護農田,采用作物留茬、秸稈覆蓋等措施減輕風力侵蝕。2.[綜合思維]根據沙地生態區、草原生態區和農田生態區的不同特征,任選一區提出針對性的治理措施。(2024·遼寧沈陽期末)庫布齊沙漠(圖1)位于黃河南岸,當地光伏建設運營企業成功探索了“光伏+”立體化治理新模式。通過在光伏板下、板間種植植物和養殖家禽,將治沙、發電、種植“三合一”。圖2為“庫布齊沙漠生態治沙模式圖”。據此完成1~2題。1.庫布齊沙漠生態治沙模式的核心環節是( )A.甘草種植 B.有機瓜果蔬菜C.飼養牛羊 D.特色旅游√(2024·遼寧沈陽期末)庫布齊沙漠(圖1)位于黃河南岸,當地光伏建設運營企業成功探索了“光伏+”立體化治理新模式。通過在光伏板下、板間種植植物和養殖家禽,將治沙、發電、種植“三合一”。圖2為“庫布齊沙漠生態治沙模式圖”。據此完成1~2題。2.庫布齊沙漠治理的成功經驗不包括( )A.“綠起來”和“富起來”相結合B.企業發展與生態治理相結合C.治沙與民生相結合D.資源開發與保護相結合√沙區群眾把沙障統稱為“風墻”,草方格沙障是用麥草、稻草、蘆葦等材料,在流動沙丘上扎設成方格狀的擋風墻,以削弱風力的侵蝕。讀圖完成3~4題。3.草方格沙障主要分布在( )A.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B.南方低山丘陵地區C.東北三江平原D.華北平原√沙區群眾把沙障統稱為“風墻”,草方格沙障是用麥草、稻草、蘆葦等材料,在流動沙丘上扎設成方格狀的擋風墻,以削弱風力的侵蝕。讀圖完成3~4題。4.草方格沙障能夠防沙、治沙的原因是( )A.可以增加降水量B.能削弱風力,減輕風力侵蝕C.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D.減小氣溫日較差,有利于植物生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