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第三章 城市、產業與區域發展第二節 地區產業結構變化選擇性必修2-課時情境-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從一個小漁村快速發展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在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外貿出口、海洋運輸、創意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成為我國極具城市經濟競爭力的城市之一。深圳的產業結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哪些原因影響了深圳的產業結構升級轉換?【課程標準】【學習目標】以某地區為例,分析地區產業結構變化過程及原因。1.結合材料,了解地區產業結構的概念,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綜合思維)2.結合案例,分析某國家或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的具體表現及影響因素。(地理實踐力)3.以上海產業結構的變化為例,分析地區產業結構變化的問題。(綜合思維)地區產業結構上海產業結構的變化0102CONTENTS目錄地區產業結構01PART產業結構概念: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不同類型產業之間的比例關系2020 年中國四大地區的生產總值和產業結構比例產業結構影響因素卡塔爾,石油經濟發達,人均GDP 高達61800美元日本,自然條件相對較差,高新技術產業發達深圳,擁有高度細分的網絡化分工體系產業結構意義:產業結構體現了經濟發展水平拓展延伸核心歸納拓展延伸產業結構描述術語核心歸納(1)產業結構合理(不合理);產業結構單一(復雜)。(2)以第二(三)產業為主,第一產業比重偏低。(3)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以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為主。(4)以重工業(輕工業)為主,以高新技術產業(傳統工業)為主。(5)以旅游業(金融業)為主。產業結構的升級表現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是產業結構不斷變化升級的過程勞動力國民經濟重心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產業再轉向第三產業產業結構的升級表現產業結構升級體現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輕紡工業為主以重化工業為主以原材料為主以加工組裝為主以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為主以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為主產業結構的升級產業結構升級的原因比較優勢的變化和政策的引導往往起著重要作用珠江三角洲地區主導產業的變化區域比較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原有優勢喪失,新優勢凸顯產業轉型,產業結構升級產業結構盡快升級政策產業結構的升級產業結構升級的原因從全球來看,技術創新是推動產業不斷升級的根本原因技術革命新興產業產業升級在技術創新地區得到發展向其他地區次第擴散拓展延伸核心歸納拓展延伸產業轉型升級的內涵產業轉型就是將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從衰退產業向新興產業轉移的過程。“轉型”的核心是轉變經濟增長的“類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質量、低效益轉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高質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轉為集約型,而不是單純的轉行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升級”,既是產業之間的升級,如由第一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第二、第三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也包括產業內的升級,即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資金密集型、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由制造初級產品的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制造中間產品、最終產品的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拓展延伸核心歸納拓展延伸技術創新對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作用技術創新不斷開拓新的生產技術和形成新產業推動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推動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提高勞動生產率,人力資源發生轉移拓展延伸核心歸納拓展延伸不同發展階段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規律核心歸納區域發展水平 產業結構變化特點 三次產業的產值比例格局傳統的農業區域或發展水平較低的區域 農業經濟比例較大,第一產業所占比例最大 “一、二、三”或“一、三、二”工業區域或加速推進工業化的區域 隨著工業化的加速推進,工業經濟所占比例迅速上升,第二產業所占比例最大 “二、一、三”或“二、三、一”拓展延伸核心歸納拓展延伸不同發展階段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規律核心歸納區域發展水平 產業結構變化特點 三次產業的產值比例格局發展水平較高的 區域 隨著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尤其是服務業的發展,第三產業所占比例逐漸超過第二產業。先進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為區域發展的主導力量 “三、二、一”拓展延伸核心歸納拓展延伸產業轉型方向的分析思路核心歸納產業更新的方向①發展新興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②發展綜合性產業。與早期資源有聯系的方向①延長產業鏈,發展“原資源”深加工,增加附加值。②治理原產業遺留的環境問題。③改善交通和基礎設施條件。基于本區域地理特征的方向①發展現代農業、特色養殖業。②發展相關特色旅游業。③因地制宜發展當地工業,如資源型工業、勞動密集型工業和加工、物流產業等。探究核心知識位于太原市郊區的劉家堡村擁有農田2 000多畝,村民們世代靠耕田為生,收入不高,不少村民前往城市打工,耕地逐漸荒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經過村兩委多次開會商討,決定將1 000余畝地承包給山西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劉家堡村的農業科技園區。劉家堡西紅柿科技產業園推動了劉家堡城郊農業的發展壯大,項目完成后,預計年產西紅柿225萬千克,接待游客10余萬人次,營業收入可達2 600余萬元。除此之外,該項目還可解決1 000余名農民的就業問題,培訓家門口的農民直接成為農業產業工人,讓產業園成為一個集西紅柿培育種植銷售、果蔬采摘、農業旅游于一體的產業融合示范點,成為太原市城郊農業發展的領頭雁。探究核心知識答案 以第一產業為主,產業結構單一。1.[區域認知]原來劉家堡的產業結構特征是怎樣的?答案 農村以第一產業為主,產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較低;我國目前勞動力的流動方向主要是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2.[綜合思維]原來劉家堡村的村民們收入不高,不少村民前往城市打工,反映出產業結構方面的什么信息?探究核心知識答案 促進當地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使當地產業結構逐步多元化,促進了該地區產業結構升級。3.[綜合思維]劉家堡西紅柿科技產業園推動了劉家堡城郊農業的發展壯大,這對該地產業結構有何影響?答案 優美的自然環境;獨特的農業旅游資源。4.[地理實踐力]在現階段,劉家堡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是什么?(2024·廣東龍川期中)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國重要的沙金、稀土和鋼鐵生產基地,境內山多地少。武當山、漢江水、汽車城是十堰市的三張世界級名片。1969年,第二汽車制造廠選址在十堰市,但隨著鐵礦資源的枯竭和第二汽車制造廠將總部搬到武漢,十堰市面臨經濟衰退的威脅。近年來,十堰市一邊轉型原有工業產業,一邊發展新型生態產業,開展生態旅游,建設藥博園等,同時拓展經濟作物種植,發展茶葉、櫻桃種植等產業。下圖示意十堰市位置。完成1~2題。1.十堰市在產業轉型發展過程中注重( )A.勞動力再就業 B.塑造品牌企業C.產業價值培育 D.追隨市場變化√(2024·廣東龍川期中)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國重要的沙金、稀土和鋼鐵生產基地,境內山多地少。武當山、漢江水、汽車城是十堰市的三張世界級名片。1969年,第二汽車制造廠選址在十堰市,但隨著鐵礦資源的枯竭和第二汽車制造廠將總部搬到武漢,十堰市面臨經濟衰退的威脅。近年來,十堰市一邊轉型原有工業產業,一邊發展新型生態產業,開展生態旅游,建設藥博園等,同時拓展經濟作物種植,發展茶葉、櫻桃種植等產業。下圖示意十堰市位置。完成1~2題。2.十堰市轉型發展過程中的主要限制因素為( )A.地形地貌 B.水源條件C.人口數量 D.產業結構√(2024·河南南陽聯考)下圖為“某城市近30年來產業結構變化示意圖”。完成3~4題。3.關于各階段區域發展的特點,敘述正確的是( )A.a時期城鎮化水平最高B.b時期環境質量最佳C.c時期城市的產業結構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體D.b~c時期可能出現企業外遷現象√(2024·河南南陽聯考)下圖為“某城市近30年來產業結構變化示意圖”。完成3~4題。4.按照區域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圖中a、b、c三點所代表的時間,由早到晚的排序正確的是( )A.a-b-c B.c-a-bC.c-b-a D.b-a-c√上海產業結構的變化02PART上海產業結構變化的表現由第二產業為主導向第三產業為主導轉變上海產業結構變化的表現工業經歷了輕紡工業—綜合性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的轉型升級上海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工業化初期比較優勢:接近原料產地豐富的勞動力最大的消費市場主導產業:輕紡工業1900年上??壗z廠上海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20世紀50年代開始比較優勢:國家重工業化戰略原有基礎設施優勢技術優勢勞動力優勢主導產業:輕重工業協調發展政策調整:國家重工業化戰略決策上海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20世紀90年代以后比較優勢:浦東新區的優惠政策支持良好的工業基礎雄厚的科研實力高素質人才眾多科技企業集聚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金融服務業政策調整:浦東新區的優惠政策思考題:上海產業結構升級的制約因素有哪些?答案 (1)上海土地資源的瓶頸制約日趨突出。(2)上海工業投資的增長空間進一步收縮。(3)勞動力成本上升明顯。(4)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的脫節,成為重要的發展制約因素。(5)上海環境容量限制和能源資源約束進一步強化。(6)人才問題日趨突出。以微笑曲線尋求產業的升級路徑微笑曲線上游環節是研發,下游環節是營銷,附加值高;中游環節是工農業生產,附加值低。產業結構升級應朝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以微笑曲線尋求產業的升級路徑微笑曲線上游環節是研發,下游環節是營銷,附加值高;中游環節是工農業生產,附加值低。產業結構升級應朝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2024·廣東廣州期末)跨城通勤是指就業人口往返于居住城市和工作城市之間的過程,是國外大都市地區的普遍現象,體現了大都市地區內部功能一體化。近年來,隨著我國區域一體化的推進,上海、北京、廣州和深圳等超大城市周邊地區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跨城通勤現象,其中蘇(蘇州)滬(上海)跨城通勤人數有所減少。據此完成1~2題。1.實現跨城通勤的前提條件是A.完善的生活設施 B.便利的交通條件C.較少的人口數量 D.優美的工作環境√(2024·廣東廣州期末)跨城通勤是指就業人口往返于居住城市和工作城市之間的過程,是國外大都市地區的普遍現象,體現了大都市地區內部功能一體化。近年來,隨著我國區域一體化的推進,上海、北京、廣州和深圳等超大城市周邊地區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跨城通勤現象,其中蘇(蘇州)滬(上海)跨城通勤人數有所減少。據此完成1~2題。2.推測近年來蘇滬跨城通勤人數減少的原因是A.通勤成本極高 B.產業結構升級C.戶籍制度變化 D.城市職能增加√(2024·四川樹德中學段考)三江平原曾是大片沼澤濕地,現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近年來,三江平原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該地土壤表層為黏土層,下層為沙礫層。由于我國大豆進口量居高不下,2022年,黑龍江省積極探索開展“稻改豆”,補助政策向種植大豆傾斜。下圖示意三江平原農作物種植面積的變化。據此完成3~4題。3.2000~2015年,三江平原種植結構的變化特點為A.2000~2010年,農作物種植結構基本穩定B.2005~2015年,水稻和玉米比例顯著上升C.2000年以來,糧食作物的比重顯著下降D.2000~2005年,水稻的種植面積上升最快√(2024·四川樹德中學段考)三江平原曾是大片沼澤濕地,現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近年來,三江平原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該地土壤表層為黏土層,下層為沙礫層。由于我國大豆進口量居高不下,2022年,黑龍江省積極探索開展“稻改豆”,補助政策向種植大豆傾斜。下圖示意三江平原農作物種植面積的變化。據此完成3~4題。4.近年來,三江平原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沼澤濕地面積減小,地表水下滲嚴重B.黏土層下滲量增大,地下水流失嚴重C.農業生產用水量大,地下水流失嚴重D.年降水量持續減少,地下水補給不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