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1張PPT)第四章 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第三節 產業轉移選擇性必修2-課時情境-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以前,中國是某品牌鞋最大的生產基地,生產份額超過全球40%。但到2015年,越南生產份額最大。21世紀初,美國市場上該品牌鞋基本都是“中國制造”,如今卻更多地看到“越南制造”。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該品牌鞋生產地的變化?【課程標準】【學習目標】以某區域為例,說明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1.認識不同區域產業特點,說明產業轉移規律。(區域認知)2.結合具體案例,分析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綜合思維)3.以東亞、東南亞產業轉移為例,歸納產業轉移的一般規律及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地理實踐力、人地協調觀)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東亞、東南亞的產業轉移0102CONTENTS目錄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01PART產業轉移概況概念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的經濟現象,通常是由相對發達的區域向欠發達區域轉移。分類國內產業轉移國際產業轉移目的降低生產成本,獲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潤小米赴越南造手機制造業人力成本比較影響因素勞動力市場政策其他勞動力不同國家制造業每小時人工成本差異國際范圍的流動性較小勞動力的數量、質量和價格差異較大產業會不斷向勞動力數量充足、素質高和價格較低的地區轉移市場產品的國內市場趨于飽和,或者國內市場滿足不了其發展壯大的需要時,企業就會開辟國際市場我國汽車銷售量的增長我國和部分國家的汽車普及率(2022年)市場企業為了避開跨國銷售所面臨的各種限制,就直接在市場廣闊的國家或地區投資建廠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政策調節作用轉入地間接干預調節市場機制項目審批、價格管制、緊縮信貸等轉出地優惠的土地、稅收、區域補貼政策、改善公共基礎設施、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其他因素運輸成本增加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原生產區地價昂貴原材料短缺拓展延伸核心歸納拓展延伸產業轉移原因的分析思路方法技巧獲取最大利潤最終目的降低生產成本擴大銷售市場根本原因產業轉移原產地生產成本增加,企業生產利潤減少產品銷售市場改變,擴大市場面臨障礙拓展延伸核心歸納拓展延伸產業轉移原因的分析思路方法技巧(1)明確兩個“為什么”一是“為什么轉出”,即明確轉出地的區位條件變化。二是“為什么轉入”,即明確承接地的優勢區位條件。(2)明確轉移方向①欠發達→發達:利用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技術、信息等區位優勢和避開關稅壁壘。②發達→欠發達:利用欠發達國家或地區豐富的資源、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廣闊的市場、優惠的政策等。拓展延伸核心歸納拓展延伸產業轉移原因的分析思路方法技巧(3)明確轉移產業的類型①勞動密集型產業一般向具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國家或地區轉移。②資源密集型產業如鋼鐵工業由接近煤炭產地到接近原料產地,再到接近市場轉移。③對環境污染嚴重的產業一般遠離人口密集區。20探究核心知識環黃海經濟圈包括中國、日本和韓國的沿黃海地區。我國借鑒日、韓發展的經驗,加強與兩國合作,努力創新,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下圖為某日本和某韓國企業在中國城市投資辦廠示意圖。探究核心知識1.[區域認知]根據材料和圖示信息,簡述中、日、韓三國合作的區位優勢。答案 中、日、韓三國地域相鄰;日本、韓國擁有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和充足、廉價的勞動力。探究核心知識2.[綜合思維]根據材料和圖示信息,比較說明圖示兩家工廠的原料地、加工地和產品市場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答案 相同點:日本、韓國企業投資工廠的原料地都在各自國家,加工地都在中國。不同點:日本企業投資的紡織廠的產品市場在日本,韓國企業投資的汽車廠的產品市場在中國。探究核心知識3.[地理實踐力]吸引兩家企業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投資辦廠的主要因素分別是什么?答案 某日本企業投資的青島紡織廠:豐富、廉價的勞動力。某韓國企業投資的汽車廠:擁有廣闊的汽車消費市場。(2024·黑龍江哈爾濱期末)有些跨國公司的生產企業選址經歷了從歐洲到美國、到日本、到中國臺灣、到中國大陸的過程,現在他們卻又選擇去東南亞、去非洲。據此完成1~3題。1.這些跨國公司的生產企業不停變換廠址,主要是為了A.接近消費市場 B.接近原料產地C.帶動當地經濟 D.獲取更多利潤√(2024·黑龍江哈爾濱期末)有些跨國公司的生產企業選址經歷了從歐洲到美國、到日本、到中國臺灣、到中國大陸的過程,現在他們卻又選擇去東南亞、去非洲。據此完成1~3題。2.如果只考慮中國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上升的影響,以下哪類產品的跨國公司生產企業最有可能率先由中國大陸遷往非洲A.普通服裝制造 B.食品制造C.汽車制造 D.飛機制造√(2024·黑龍江哈爾濱期末)有些跨國公司的生產企業選址經歷了從歐洲到美國、到日本、到中國臺灣、到中國大陸的過程,現在他們卻又選擇去東南亞、去非洲。據此完成1~3題。3.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中國同類產品的生產企業應該A.提高工人工資 B.改良產品外觀C.加強自主研發 D.降低產品價格√(2024·吉林長春期中)作為東盟最大的汽車出口國,泰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22年9月8日,中國汽車企業B正式簽署在泰國認購土地、建設首個海外新能源乘用車工廠的相關協議。同時一批國際龍頭企業也紛紛在東南亞興建電池廠。據此完成4~6題。4.B企業在泰國建廠的主要目的是A.開拓國際市場 B.利用優惠政策C.吸引國外資金 D.建立品牌形象√(2024·吉林長春期中)作為東盟最大的汽車出口國,泰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22年9月8日,中國汽車企業B正式簽署在泰國認購土地、建設首個海外新能源乘用車工廠的相關協議。同時一批國際龍頭企業也紛紛在東南亞興建電池廠。據此完成4~6題。5.與國內建廠相比,B企業選擇在泰國建廠,可以A.促進產業協作 B.提高產品質量C.提高生產技術 D.降低運輸成本√(2024·吉林長春期中)作為東盟最大的汽車出口國,泰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22年9月8日,中國汽車企業B正式簽署在泰國認購土地、建設首個海外新能源乘用車工廠的相關協議。同時一批國際龍頭企業也紛紛在東南亞興建電池廠。據此完成4~6題。6.促使一批國際龍頭企業在東南亞興建電池廠的主要原因是A.避開貿易壁壘 B.增強集聚效應C.利于原料獲取 D.便于產品銷售√東亞、東南亞的產業轉移02PART東亞、東南亞的產業轉移東亞、東南亞產業轉移目的地的變化20世紀60年代產業轉出區:日本產業承接區:韓國、新加坡等國及中國臺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轉移產業類型:紡織等勞動密集型工業20世紀70年代產業轉出區:日本產業承接區:韓國、新加坡等國及中國臺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轉移產業類型:鋼鐵、化工和造船等產業20世紀80年代產業轉出區: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以及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地區產業承接區: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轉移產業類型:家電、服裝、汽車、電子等產業21世紀以來產業轉出區: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以及一些周邊國家產業承接區:中國中西部地區,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等轉移產業類型:服裝、制鞋、家電等產業東亞、東南亞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改變區域地理環境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對于產業轉出的國家或地區:原產業向外轉移,可使區域內的生產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導產業,為產業結構順利調整創造條件對于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承接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可以加快本國或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縮短產業升級的時間,從而加快工業化的進程。日本通過產業廢舊建新實現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國際產業轉移使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或地區根據自己的優勢條件選擇發展相應的產業,從而促進國際產業分工和合作產業轉移形成產品生產過程的分工與合作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產業轉出地:減少國內的就業機會,常常引起失業人口的增加產業轉入地:大量吸收國際產業轉移有助于緩解就業壓力改變區域地理環境產業轉出地:污染產業移出,環境質量改善,區域景觀變化產業轉入地:承接污染產業,環境污染加重,區域景觀變化拓展延伸核心歸納拓展延伸產業轉移的規律核心歸納拓展延伸核心歸納拓展延伸產業轉移的規律核心歸納(1)轉移主體: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輕工業轉移,然后是重工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最后是技術密集型產業轉移。輕工業 重工業 高科技工業(初期) (中期) (后期)積累資金提高技術加強基礎工業提高科技水平拓展延伸核心歸納拓展延伸產業轉移的規律核心歸納(2)舉例資源密集型產業:由能源地、原料地向市場和交通優勢地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勞動力數量較多、工資較低的地區轉移高污染風險型產業:由發達國家或地區向發展中國家或欠發達地區轉移拓展延伸核心歸納拓展延伸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核心歸納對轉出地的影響有利影響:騰出空間,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減少污染,減輕資源和環境壓力;加快高新技術和新型產業的開發。不利影響:就業機會減少,失業人口增加;引起資金、技術外流,增加了產業空心化風險。拓展延伸核心歸納拓展延伸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核心歸納對轉入地的影響有利影響: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引進資金和技術,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增加就業機會,促進就業,減少人口外遷;有效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利影響:加大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占用農業用地。(2024·河北保定期末)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第四次國際產業轉移開始,我國制造業發展遭遇嚴峻挑戰。下圖示意四次國際產業轉移的一般路徑。據此完成1~3題。1.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東部沿海承接第三次產業轉移的關鍵條件是A.對外開放的優惠政策B.廣闊的消費市場C.充足且廉價的勞動力D.臨近產業轉出地√(2024·河北保定期末)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第四次國際產業轉移開始,我國制造業發展遭遇嚴峻挑戰。下圖示意四次國際產業轉移的一般路徑。據此完成1~3題。2.第四次產業轉移①存在中國東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趨勢②轉出的都是勞動密集型的低端制造業③使我國東部沿海完全成為產業轉出區④使我國制造業受到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雙向擠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4·河北保定期末)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第四次國際產業轉移開始,我國制造業發展遭遇嚴峻挑戰。下圖示意四次國際產業轉移的一般路徑。據此完成1~3題。3.第四次產業轉移中,美國等發達國家制定政策吸引制造業回流的主要目的是A.促進產業升級B.降低生產成本C.增加就業崗位D.擴大銷售市場√(2024·甘肅蘭州期中)目前全球正在發生第四次產業轉移,一些企業從中國沿海流向中國中西部、南亞、東南亞,但很多企業轉移到南亞和東南亞后不久又回遷到中國。據此完成4~5題。4.最有可能流向南亞和東南亞的企業是A.手機組裝 B.核能發電C.軟件開發 D.汽車制造√(2024·甘肅蘭州期中)目前全球正在發生第四次產業轉移,一些企業從中國沿海流向中國中西部、南亞、東南亞,但很多企業轉移到南亞和東南亞后不久又回遷到中國。據此完成4~5題。5.很多企業轉移后不久又回遷到中國,下列不是回遷主要考慮因素的是A.市場 B.生產協作條件C.勞動力成本 D.勞動力素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