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時教案課題 九上第一單元第一課踏上強國之路復習 第 課時 總序第 個教案課型 復習課 編寫時間:_______年___月___日 執行時間:_______年___月___日教學目標 通過“思維導圖”,初步了解和構建本課知識框架。 通過“考點梳理”和”知識背記“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課知識點。 通過“真題鏈接”,達到學以致用,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意識。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知識點,懂得改革開放的意義;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和措施;懂得共享發展成果的原因和措施。教學難點 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課標要求 1.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實現了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理解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紀元。(革命傳統教育) 2.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理解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革命傳統教育) 3.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革命傳統教育) 4.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革命傳統教育)教學用具 多媒體設備、教學指導叢書、復習資料教學方法 講、背、練相結合教學過程思維導圖:構建知識框架考點梳理考點1. 改革開放 易錯提醒目標 強國富民成為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強國富民的奮斗歷程 ①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②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③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 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路。改革開放的歷程 時間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過程 1.對內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2.對外開放:設立經濟特區和開放沿海城市效果 中國人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推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 ①國家:我國逐步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②社會:改革開放使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已成為社會共識。 ③改革開放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改革開放我國取得的成就 (強國)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資流入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富民)民生顯著改善,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幸福生活。我國城鄉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步增加,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 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 1.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 2.我國的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 3.中國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不是主導、決定、關鍵力量)★拓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騰飛(或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主要原因 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③堅持改革開放。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有顯著優越性。 ⑤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⑥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⑦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基本方略。 ⑧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改革開放的重要性(意義) 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富民之路。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著世界。三.真題鏈接1.(2024·貴州銅仁)改革開放以前,中國人很少到海外,所以有外國人發出“你是中國人嗎”的疑問;改革開放以后,世界各國都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到2016年中國已連續4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費國。材料表明( ) ①改革開放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②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也影響了世界 ③改革開放給我們提供了更多出國旅游機會 ④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4·甘肅白銀). 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們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深化改革開放,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持續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這是因為( ) ①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②改革開放解決了發展中存在的所有問題③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結合能助推經濟發展 ④改革開放讓人民過上了美好幸福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4·山東濰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交出了一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通過下面圖表,我們可以看出( ) ①改革開放使我國的國際地位大幅提高 ②改革開放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③改革開放顯著提升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GDP的增長源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四川達州)2023年,我國發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國內生產總值1260582億元,比上年增長5.2%:貨物進出口總額417568億元,比上年增長0.2%;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6.16%,比上年增長0.94個百分點。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是( ) 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②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③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④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4·黑龍江)40多年來,中國人民堅持改革開放,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騰飛譜新篇。下列屬于改革開放以來取得輝煌成就的是( ) ①制造業第二大國 ③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②商品消費第二大國 ④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考點2.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原因 歷史經驗:我國過去4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 主要矛盾: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發展方式: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現實挑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 結論: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全面深化改革措施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化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堅持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堅持城鄉融合發展。 全社會不斷弘揚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考點3. 共享發展成果考點內容 易錯提醒★共享發展成果原因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 我國尊重和保障人權。 1.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時同步同等富裕。 2.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不是平均分配發展成果。★共享發展成果措施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真題鏈接1.(2024·江蘇鎮江)時下,不少菜市場順應多元需求,在保持生活供給便利性的同時,也增強了消費體驗舒適度。菜場不僅有“柴米油鹽”,也多了“詩和遠方”。下列對菜場發生轉變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 A.我國的分配制度日益健全 B.我國的所有制結構不斷鞏固 C.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 D.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2.(2024·內蒙古)2024年,為期40天的春運中,有90億人次出行。從綠皮車到動車“陸地艦隊”,從辛苦排隊買票到網絡購票,從“摩托大軍”到自駕新能源汽車……變化的春運,印證著時代的步伐,映照著人們的團圓情愫。春運背后折射出( ) ①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等現實挑戰②改革開放促進了人民生活改善,解決了社會主要矛盾③中國經濟持續向好,迸發出旺盛的生機和活力④我國滿足人民出行需求,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浙江)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著力解決好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因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是( ) A.豐富人民精神世界 B.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C.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D.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4.(2024·江蘇鎮江)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工程。2023年我國開工改造老舊小區5.37萬個,惠及居民897萬戶;新增文化休閑、體育健身場地637萬平方米。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 ) A.切實堅持共享發展成果 B.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得以完善 C.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D.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 5.(2024·四川資陽)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隨著長期的建設發展,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各區域、各領域、各方面還存在發展不夠平衡、不夠充分的問題,制約了整體發展水平提升。 (1)結合材料,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材料二: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本身有不少難題,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加速顯現,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又接踵而至,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和生活質量改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線職責,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努力促進低收入群體增收……黨和政府正多措并舉,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結合材料,運用“走向共同富裕”的知識,說明黨和政府為什么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材料三:近年來,某市搶抓重大戰略機遇,全力以赴拼經濟建設促發展。然而,產業體系不優、市場機制不活、協調發展不足、開放程度不深,特別是城鄉融合發展水平不高,民生社會事業短板弱項較多等問題,仍然制約著該市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說明該市應如何解決制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問題。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