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節 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與意義(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魯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2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節 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與意義(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魯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2

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第一節 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與意義
(分值:63分)
(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
 ?。?024·河北張家口期中)建立廈漳泉大都市區,促進廈漳泉一體化發展,是提高區域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對于“承接兩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輻射兩翼(臺灣島和大陸)”意義重大。目前,廈門、漳州、泉州三城市正在著力形成各市間 1~2 小時交通圈,并力爭 2025年基本形成兩岸直接往來的綜合樞紐。下圖示意廈漳泉大都市區范圍。據此回答1~2題。
1.廈漳泉大都市區協同發展最應采取的措施是( ?。?br/>A.協同第一、二產業發展
B.均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C.加強對外經濟聯系
D.加強區域內城市功能互補
2.海峽兩岸城市協同發展可以( ?。?br/>①提升城市等級?、诩訌娦畔⒔涣鲄f作 ③提升對外競爭力?、艽龠M區域水平的整體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利于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全國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充分發揮區域內各地區的比較優勢,提升長三角地區整體綜合實力。據此完成3~5題。
3.目前上海實行“頭腦在上海,兩手在外地”的產業發展戰略,上海重點向外轉移的產業主要是( ?。?br/>A.高檔時裝業 B.電子裝配業
C.高端制造業 D.現代服務業
4.與上海相比,在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中安徽省具有的比較優勢主要有( ?。?br/>①生態環境?、谌瞬偶夹g?、郛a業配套?、苣茉吹V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可以( ?。?br/>A.降低勞動力生產成本
B.促進各城市等級提高
C.提升長三角國際地位
D.促進產業分布均衡化
  (2024·山東青島期中)《關于加強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重點平臺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在京津冀地區搭建四類合作平臺,引導相關創新資源和轉移產業集中發展。下圖示意京津冀地區部分產業承接平臺。讀圖,回答6~7題。
6.下列關于圖中四地的區位比較優勢,對應正確的是( ?。?br/>A.京張壩上蔬菜生產基地——人口、城市密集
B.保定市京南商貿城——高新技術發達
C.曹妃甸循環經濟示范區——高等院校云集
D.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基礎較好
7.河北省通過合作平臺協調發展,有利于( ?。?br/>①實現以第一產業為主導,為京津提供農產品?、诟淖儎趧恿Ψ植?,促使人口向京津地區集聚?、蹖崿F區域產業分工,加強區際合作?、芗涌斐擎偦M程,改善生態環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8年9月,浙江省結對幫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實現整體脫貧。浙江省與海西州扶貧協作是我國東西部互利共贏之舉。據此完成8~9題。
8.我國西部許多農村貧困地區的環境承載力較低,主要體現在( ?。?br/>A.人口密度大 B.經濟規模小
C.土地生產力低 D.生產技術水平低
9.浙江省與海西州扶貧協作的合理措施有( ?。?br/>①電商直播,銷售海西農產品到浙江?、谏鷳B移民,助力海西農民遷居至浙江?、蹍^域合作,選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 ④招商引資,搬遷浙江IT企業扎根海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選擇題10~14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024·湖南湘潭調研)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為一個整體協同發展,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據此完成10~11題。
10.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將使(  )
A.北京工業全部遷至河北
B.京津冀三地的經濟差距加大
C.天津以??諆筛蹫楹诵?,擴大服務范圍
D.河北農業人口大幅度增加
11.京津冀協同發展,給河北省帶來的主要影響是( ?。?br/>A.污染加重,環境質量下降
B.保定等京津周邊城市等級大幅提升
C.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
D.促進河北人口大量向京津地區遷移
  (2024·廣東中山期中)城市群在發展過程中,中心城市的規模優勢、中心城市與外圍城市之間的協調度用捷夫指數q來衡量。當q值變大時,中心城市與外圍城市之間的空間擴張協調度不斷降低;當q>1時,中心城市的規模優勢較高。圖1為“北部灣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示意圖”,圖2為“2002~2017年兩城市群發展階段變化圖”。據此完成12~14題。
12.關于粵港澳大灣區與北部灣城市群的說法正確的是( ?。?br/>①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規模越來越小?、诒辈繛持行某鞘幸幠T絹碓酱蟆、刍浉郯拇鬄硡^城市之間協調度不斷提高 ④北部灣城市之間協調度不斷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粵港澳大灣區與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變化的差異,反映兩地( ?。?br/>A.自然資源的差異 B.產業結構的差異
C.城市人口的差異 D.城鎮用地的差異
14.南寧市既是北部灣中心城市,又是該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核心城市。推斷南寧市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分工產業是( ?。?br/>①服裝制造?、陔娮有畔ⅰ、圪Y源開采?、芟冗M裝備制造?、萆镝t藥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⑤
15.(2024·河北武漢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6分)
材料一 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2022年以來,天津濱海新區以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為牽引,貫徹落實“制造強區”戰略。截至目前,天津濱海新區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超500家,帶動產業規模超3 000億元。
材料二 隨著天津港港口的建設和濱海新區的發展,天津濱海新區逐步成為國際性集散樞紐港,天津及附近海岸帶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分析天津濱海新區發展“制造強區”的有利條件。
(2)描述天津沿海地區海岸線的變化,簡述該變化對天津港的影響。
(3)說明京津冀區域數字產業一體化對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的意義。
答案精析
1.D 2.C?。鄣?題,由所學知識可知,廈漳泉大都市區經濟較發達,不適宜協同發展第一產業,A項錯誤。廈漳泉大都市區加強對外經濟聯系對大都市區內協同發展影響較小,C 項錯誤。廈漳泉三地各自的主導產業側重點不同,應當發揮各城市的比較優勢,實現產業錯位發展,提升地區資源利用效率,加強區域的協作能力,而不是均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B項錯誤,D項正確。第2題,海峽兩岸城市協同發展,將大大加強兩岸城市之間的信息交流和經濟往來,提升對外競爭力,促進區域水平的整體提高,但不一定會提升城市等級, ②③④正確。]
3.B 4.D 5.C?。鄣?題,上海實行“頭腦在上海,兩手在外地”本質上是將附加值低的加工環節向外轉移,將研發等附加值高的環節留在上海,實現區域的產業分工與合作。電子裝配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附加值較低,是上海重點向外轉移的產業,故選B。第4題,上海產業基礎雄厚,人才、技術優勢明顯,產業配套條件更好;而安徽省生態環境較好,礦產資源豐富,具有比較優勢。故①④正確,選D。第5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勞動力的工資水平會提高,故勞動力生產成本會提高,A錯誤。經濟發展水平提高,會推動城鎮化水平提高,但不一定會提高城市的等級,B錯誤。區域一體化發展強調分工與合作,并不是產業分布均衡化,而是因地制宜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D錯誤。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利于提升長三角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國際地位,C正確。]
6.D 7.C?。鄣?題,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京張壩上蔬菜生產基地距離大城市較遠,人口較少,有較完善的農業基礎,現代農業協作條件較好,A項錯誤。保定市京南商貿城與京津地區距離近,人口、城市密集,商業、服務業基礎好,B項錯誤。曹妃甸循環經濟示范區資源豐富,靠近港口,交通便利,C項錯誤。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河北省省會,產業基礎較好,D項正確。第7題,河北省第一產業占比較小,不會以第一產業為主導,①錯誤。河北省通過合作平臺協調發展,有利于承接京津地區的產業轉移,實現區域在現代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等方面的產業分工,加強區際合作,減少勞動力遷出,減緩人口向京津地區集聚,有利于加快城鎮化進程,改善生態環境,②錯誤、③④正確。]
8.C 9.A [第8題,我國西部地區多山地、高原,自然條件較差,生態環境脆弱,土地生產力低下,農牧業產出少,造成環境承載力低,C正確;西部地區人口密度較小,A錯誤;經濟規模小和生產技術水平低受多種因素影響,不是環境承載力低的主要體現,B、D錯誤。故選C。第9題,海西州生態移民移至浙江不符合實際,②錯誤;海西州經濟落后,技術水平低,不適合發展IT產業,④錯誤;可以通過電商直播,銷售海西農產品到浙江,①正確;可進行區域合作,選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③正確,故選A。]
10.C 11.C?。鄣?0題,京津冀協同發展,并不會使北京將全部工業遷至河北,A錯誤;在三地協同發展中,京津冀的經濟差距會縮小,B錯誤;天津以??諆筛蹫楹诵模瑪U大服務范圍,C正確;河北城鎮化水平提高,農業人口會減少,D錯誤。第11題,京津冀協同發展,使得河北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C正確;三地協同發展,河北可利用北京、天津的技術,降低環境污染,A錯;協同發展并不會直接帶動大量人口進入城市,不會使城市等級大幅提升,B錯;協同發展之后,河北地區獲得發展機會,人口不會大量向京津地區遷移,D錯。]
12.B 13.B 14.D?。鄣?2題,根據圖2中信息,2002~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捷夫指數q不斷減小,說明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協調度不斷提高,中心城市的規模優勢下降,但并不能說明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規模越來越小,③正確,①錯誤;2002~2017年北部灣城市群捷夫指數q不斷上升,且2017年大于1,說明北部灣城市之間協調度不斷降低,中心城市迅速發展,北部灣中心城市規模越來越大,②正確,④錯誤。故選B。第13題,讀圖分析可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水平高,城市群發展變化由集聚衰減到趨向分散,第三產業比重大;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變化由趨向集聚到集聚加速,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為主,反映兩地產業結構的差異。城市群發展變化的差異與自然資源、城市人口和城鎮用地關系不大。第14題,南寧市自然資源并不豐富,不宜承接資源開采產業,③錯誤;服裝制造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應向中小城市擴散,①錯誤;電子信息產業屬于高科技產業,不會向外轉移,②錯誤;由材料可知,南寧市是北部灣中心城市,工業基礎好,適宜承接先進設備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④⑤正確。故選D。]
15.(1)地處京津唐工業基地,制造業基礎雄厚;教育發達,人才眾多;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石油資源豐富。
(2)變化:長度增加;彎曲程度增加;向海洋擴展等。影響:港區面積增加;可停泊船只的數量增多;貨物吞吐能力增強。
(3)促進區域內產業的合理分工與合作(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形成產業集群優勢,提高區域的競爭優勢。第一節 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與意義
[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說明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意義。(區域認知)2.結合實例,分析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措施。(綜合思維)
知識點一 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
1.區域協調發展內涵的發展變化
階段 內涵
早期 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現在 社會協 調發展 縮小地區發展    ,實現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
經濟協 調發展 實現地區間的合理分工,充分發揮各地區的     ??;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消除地區壁壘
  協 調發展 實現    發展,降低開發的資源環境代價
2.途徑
(1)區域內部   ?。簠^域內部各生產要素和利益群體,通過目標和行動間的      ,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協調發展。
(2)區域之間    :依托資源互補、產業關聯和文化相通等,促進生產要素在區域間流動,擴大         ,實現共同發展。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日漸突出。江蘇省的經濟在我國處于領先地位,但蘇南、蘇中、蘇北差距仍然較大,三個區域長期存在“1+1+1<3”的現象。為此,江蘇省提出“1+3”功能區戰略,以打破三大板塊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壘,使蘇南、蘇中進一步融合起來,形成更為強大的經濟增長核,更好地輻射、帶動和支撐包括蘇北腹地在內的其他區域發展。據此完成1~2題。
1.以上材料說明的是(  )
A.經濟持續發展 B.社會持續發展
C.生態持續發展 D.區域協調發展
2.以下觀點不符合區域協調發展內涵的是(  )
A.統一區域文化建設,全部實現經濟發展
B.發揮區域優勢,構建合理的區域分工體系
C.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D.正確處理平等與效率的關系,縮小區域經濟差距
  (2024·四川涼山期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具有連接西南、西北,溝通東亞與東南亞、南亞的獨特優勢。區域內生態稟賦優良、能源礦產豐富、城鎮密布、風物多樣,是我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據此完成3~4題。
3.從區域空間組織的視角出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兩大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主要依靠(  )
A.便捷的交通運輸 B.先進的科學技術
C.廣闊的消費市場 D.豐富的礦產資源
4.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利于(  )
A.提高成都和重慶的城市等級
B.促進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
C.優勢互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D.劃分核心城市的服務范圍
知識點二 區域協調發展的意義
1.區域協調發展的意義
層面 意義
社會 有利于增進      ,提高各地區人民的生活質量
經濟 有利于提高資源的空間配置效率,促進區域分工   
有利于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促進區域發展水平的    提高
生態 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活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協調,實現人與自然    發展
2.案例——京津冀協同發展
(1)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的增長極。
(2)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功能定位
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
①北京: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②天津: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③河北: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3)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要措施
措施 具體內容
交通 一體化 構建快速交通網(公路網、鐵路網等);建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強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銜接,縮短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換乘時間;推動不同交通運輸方式之間客運聯程聯運,實現主要城市交通“一卡通”
產業 一體化 加強區域間產業規劃與合作;促進中心城市的產業升級與擴散;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建設產業帶、構建區域間產業鏈
生態 環保 一體化 以聯合立法、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協同治污等為突破口,聯防聯控,共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實現資源共享,統一規劃、利用及保護;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高區域生態系統承載力
(4)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意義
  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已經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以疏解首都面臨的巨大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壓力。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2019年1月,北京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共同形成了北京新的“兩翼”。
1.[綜合思維]說明京津冀一體化可能給河北省帶來的有利影響。
2.[地理實踐力]簡述建設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意義。
3.[人地協調觀]分析解決京津冀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和促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應采取的措施。
(2024·河北石家莊期中)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城市群是參與雙循環的主要載體。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已經形成了價值鏈分工差異,但未能基于三地比較優勢形成高效率的分工體系,京津冀內部小循環尚未打通。下圖示意京津冀城市群部分城市聯系強度(線、的粗細代表城市間聯系強度的大小)。據此完成1~3題。
1.京津兩市在京津冀城市群中發展水平較高的原因是(  )
A.資源豐富 B.產業齊全
C.政策支持 D.人才眾多
2.與張家口相比,北京對唐山的輻射更強,主要是因為唐山(  )
A.產業基礎好 B.距北京近
C.準入門檻低 D.生態環境優
3.京津冀城市群打通內部小循環,可以(  )
①利于區域分工協作?、诖龠M區域產業趨同?、蹖崿F區域均衡發展?、茉鰪妼ν廨椛鋷?br/>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公開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的五大戰略定位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下圖為“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據此回答4~5題。
4.下列關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措施,敘述正確的是(  )
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人流、物流、信息流互聯互通?、谶M行資源整合,充分利用優惠政策,促進區域發展?、弁苿踊浉郯膬瀯莼パa、錯位發展,加快區域轉型升級 ④深化對外開放,重點培育傳統產業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對區域協調發展的影響有(  )
①推動內地與港澳的深化合作 ②促進區域內的產業分工與合作 ③發揮廣東省的金融、服務優勢?、芴岣邊^域內資源的空間配置效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精析
知識點一 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
梳理教材新知
1.差異 比較優勢 生態 可持續
2.(1)統籌 協同?。?)協作 分工協作
落實思維方法
1.D 2.A?。鄣?題,區域協調發展是區域經濟、社會和生態等方面的協調發展,“1+3”功能區戰略旨在縮小蘇南、蘇中、蘇北地區的發展差異,打破三大板塊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壘,實現江蘇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推進江蘇省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D項正確。第2題,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主要包括:縮小地區發展差異,實現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區域文化是多元的,各級政府要保護好各地優秀的文化遺產,使其不斷傳承,A項錯誤,符合題意,D正確,不符合題意;實現地區間的合理分工,充分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消除地區壁壘,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
3.A 4.C?。鄣?題,從區域空間組織的視角出發,大都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主要是通過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聯系模式和強度來實現的。即一個城市與其他地區聯系模式越多,聯通效率越高,聯系強度越大,它所輻射的區域范圍就越廣,所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兩大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主要依靠便捷的交通運輸,故選A。第4題,城市的行政等級由國家規定,從人口規模來看,成都和重慶人口規模大,已是超大城市,因此成渝雙城經濟圈不能提高兩座城市的等級,A錯誤;雙城經濟圈可以分散核心城市職能和人口,擴大核心城市的服務范圍,B、D錯誤;雙城經濟圈有利于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提升區域發展的協調度,C正確。故選C。]
知識點二 區域協調發展的意義
梳理教材新知
1.社會公平 合理化 整體 和諧
2.(4)交通 中高速 低碳
探究核心知識
1.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承接京津產業轉移,提高產業層次;增加就業崗位,促進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區域競爭力;吸引人才,促進科技水平的提高;加強區際聯系,更好地參與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促進城鎮化發展和城鄉一體化。
2.緩解北京人口、交通和環境等壓力;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帶動周邊城鎮化進程;促進區域均衡發展。
3.適當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省城鎮化進程;明確三地功能定位和產業分工,調整三地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促進三地互聯互通;加強三地大氣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
落實思維方法
1.D 2.A 3.B [第1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京津兩市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城市等級較高,有大量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研發中心,人才眾多,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因此發展水平較高,D正確。第2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山相比于張家口而言,經濟發達,產業基礎較好,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較強,因此北京對唐山的輻射更強,A正確;唐山和張家口距離北京相差不大,B錯誤;材料中并沒有體現出準入門檻,C錯誤;唐山經濟發達,人類活動較多,因此生態環境相比于張家口并不占優勢,D錯誤。故選A。第3題,京津冀城市群打通內部小循環有助于加快生產要素在區域內部的流通,有利于產業轉移和分工協作,①正確;區域產業趨同會加劇區域內部的競爭,不利于區域協調發展,②錯誤;京津冀城市群內部小循環不可能實現區域均衡發展,③錯誤;京津冀城市群打通內部小循環有助于增強區域的整體實力,增強對外輻射帶動作用,④正確。故選B。]
4.A 5.C [第4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國家級區域戰略,在發展過程中應當注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逐步淘汰低附加值的傳統產業,④敘述錯誤。A項正確。第5題,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有利于推動內地與港澳的深化合作,促進區域內的產業分工與合作,提高區域內資源的空間配置效率,①②④正確;有利于發揮港澳的金融、服務優勢,③錯誤。故選C。](共66張PPT)
第一節
第四單元 區域協調發展
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與意義
-
1.結合實例,說明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意義。(區域認知)
2.結合實例,分析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措施。(綜合思維)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知識點一 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
知識點二 區域協調發展的意義
內容索引
課時對點練
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
>
<
知識點一
1.區域協調發展內涵的發展變化
階段 內涵
早期 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現在 社會協調發展 縮小地區發展 ,實現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
經濟協調發展 實現地區間的合理分工,充分發揮各地區的 ;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消除地區壁壘
協調發展 實現 發展,降低開發的資源環境代價
差異
比較優勢
生態
可持續
2.途徑
(1)區域內部 :區域內部各生產要素和利益群體,通過目標和行動間的 ,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協調發展。
(2)區域之間 :依托資源互補、產業關聯和文化相通等,促進生產要素在區域間流動,擴大 ,實現共同發展。
統籌
協同
協作
分工協作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日漸突出。江蘇省的經濟在我國處于領先地位,但蘇南、蘇中、蘇北差距仍然較大,三個區域長期存在“1+1+1<3”的現象。為此,江蘇省提出“1+3”功能區戰略,以打破三大板塊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壘,使蘇南、蘇中進一步融合起來,形成更為強大的經濟增長核,更好地輻射、帶動和支撐包括蘇北腹地在內的其他區域發展。據此完成1~2題。
1.以上材料說明的是
A.經濟持續發展 B.社會持續發展
C.生態持續發展 D.區域協調發展

區域協調發展是區域經濟、社會和生態等方面的協調發展,“1+3”功能區戰略旨在縮小蘇南、蘇中、蘇北地區的發展差異,打破三大板塊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壘,實現江蘇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推進江蘇省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D項正確。
2.以下觀點不符合區域協調發展內涵的是
A.統一區域文化建設,全部實現經濟發展
B.發揮區域優勢,構建合理的區域分工體系
C.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D.正確處理平等與效率的關系,縮小區域經濟差距

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主要包括:縮小地區發展差異,實現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區域文化是多元的,各級政府要保護好各地優秀的文化遺產,使其不斷傳承,A項錯誤,符合題意,D正確,不符合題意;
實現地區間的合理分工,充分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消除地區壁壘,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
(2024·四川涼山期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具有連接西南、西北,溝通東亞與東南亞、南亞的獨特優勢。區域內生態稟賦優良、能源礦產豐富、城鎮密布、風物多樣,是我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據此完成3~4題。
3.從區域空間組織的視角出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兩大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主要依靠
A.便捷的交通運輸 B.先進的科學技術
C.廣闊的消費市場 D.豐富的礦產資源

從區域空間組織的視角出發,大都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主要是通過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聯系模式和強度來實現的。即一個城市與其他地區聯系模式越多,聯通效率越高,聯系強度越大,它所輻射的區域范圍就越廣,所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兩大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主要依靠便捷的交通運輸,故選A。
(2024·四川涼山期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具有連接西南、西北,溝通東亞與東南亞、南亞的獨特優勢。區域內生態稟賦優良、能源礦產豐富、城鎮密布、風物多樣,是我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據此完成3~4題。
4.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利于
A.提高成都和重慶的城市等級
B.促進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
C.優勢互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D.劃分核心城市的服務范圍

城市的行政等級由國家規定,從人口規模來看,成都和重慶人口規模大,已是超大城市,因此成渝雙城經濟圈不能提高兩座城市的等級,A錯誤;
雙城經濟圈可以分散核心城市職能和人口,擴大核心城市的服務范圍,B、D錯誤;
雙城經濟圈有利于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提升區域發展的協調度,C正確。故選C。
區域協調發展的意義
>
<
知識點二
1.區域協調發展的意義
層面 意義
社會 有利于增進 ,提高各地區人民的生活質量
經濟 有利于提高資源的空間配置效率,促進區域分工_______
有利于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促進區域發展水平的 提高
生態 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活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協調,實現人與自然 發展
社會公平
合理化
整體
和諧
2.案例——京津冀協同發展
(1)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的增長極。
(2)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功能定位
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
①北京: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②天津: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③河北: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3)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要措施
措施 具體內容
交通一體化 構建快速交通網(公路網、鐵路網等);建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強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銜接,縮短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換乘時間;推動不同交通運輸方式之間客運聯程聯運,實現主要城市交通“一卡通”
產業一體化 加強區域間產業規劃與合作;促進中心城市的產業升級與擴散;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建設產業帶、構建區域間產業鏈
生態環保一體化 以聯合立法、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協同治污等為突破口,聯防聯控,共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實現資源共享,統一規劃、利用及保護;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高區域生態系統承載力
(4)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意義
交通
中高速
低碳
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已經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以疏解首都面臨的巨大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壓力。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2019年1月,北京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共同形成了北京新的“兩翼”。
1.[綜合思維]說明京津冀一體化可能給河北省帶來的有利影響。
答案 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承接京津產業轉移,提高產業層次;增加就業崗位,促進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區域競爭力;吸引人才,促進科技水平的提高;加強區際聯系,更好地參與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促進城鎮化發展和城鄉一體化。
2.[地理實踐力]簡述建設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意義。
答案 緩解北京人口、交通和環境等壓力;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帶動周邊城鎮化進程;促進區域均衡發展。
3.[人地協調觀]分析解決京津冀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和促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應采取的措施。
答案 適當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省城鎮化進程;明確三地功能定位和產業分工,調整三地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促進三地互聯互通;加強三地大氣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
(2024·河北石家莊期中)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城市群是參與雙循環的主要載體。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已經形成了價值鏈分工差異,但未能基于三地比較優勢形成高效率的分工體系,京津冀內部小循環尚未打通。右圖示意京津冀城市群部分城市聯系強度(線、的粗細代表城市間聯系強度的大小)。據此完成1~3題。
1.京津兩市在京津冀城市群中發展水平較高的原因是
A.資源豐富 B.產業齊全 C.政策支持 D.人才眾多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京津兩市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城市等級較高,有大量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研發中心,人才眾多,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因此發展水平較高,D正確。
2.與張家口相比,北京對唐山的輻射更強,主要是因為唐山
A.產業基礎好 B.距北京近
C.準入門檻低 D.生態環境優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山相比于張家口而言,經濟發達,產業基礎較好,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較強,因此北京對唐山的輻射更強,A正確;
唐山和張家口距離北京相差不大,B錯誤;
材料中并沒有體現出準入門檻,C錯誤;
唐山經濟發達,人類活動較多,因此生態環境相比于張家口并不占優勢,D錯誤。故選A。
3.京津冀城市群打通內部小循環,可以
①利于區域分工協作 ②促進區域產業趨同
③實現區域均衡發展?、茉鰪妼ν廨椛鋷?br/>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京津冀城市群打通內部小循環有助于加快生產要素在區域內部的流通,有利于產業轉移和分工協作,①正確;
區域產業趨同會加劇區域內部的競爭,不利于區域協調發展,②錯誤;
京津冀城市群內部小循環不可能實現區域均衡發展,③錯誤;
京津冀城市群打通內部小循環有助于增強區域的整體實力,增強對外輻射帶動作用,④正確。故選B。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公開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浉郯拇鬄硡^的五大戰略定位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下圖為“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據此回答4~5題。
4.下列關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措施,敘述正確
的是
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人流、物流、信息流
互聯互通?、谶M行資源整合,充分利用優惠政策,
促進區域發展?、弁苿踊浉郯膬瀯莼パa、錯位發
展,加快區域轉型升級?、苌罨瘜ν忾_放,重點
培育傳統產業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國家級區域戰略,在發展過程中應當注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逐步淘汰低附加值的傳統產業,④敘述錯誤。A項正確。
5.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對區域協調發展的影響有
①推動內地與港澳的深化合作 ②促進區域內的
產業分工與合作?、郯l揮廣東省的金融、服務優
勢 ④提高區域內資源的空間配置效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有利于推動內地與港澳的深化合作,促進區域內的產業分工與合作,提高區域內資源的空間配置效率,①②④正確;
有利于發揮港澳的金融、服務優勢,③錯誤。故選C。
課時對點練
(2024·河北張家口期中)建立廈漳泉大都市區,促進廈漳泉一體化發展,是提高區域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對于“承接兩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輻射兩翼(臺灣島和大陸)”意義重大。目前,廈門、漳州、泉州三城市正在著力形成各市間 1~2 小時交通圈,并力爭 2025年基本形成兩岸直接往來的綜合樞紐。下圖示意廈漳泉大都市區范圍。據此回答1~2題。
1.廈漳泉大都市區協同發展最應采取的措施是
A.協同第一、二產業發展
B.均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C.加強對外經濟聯系
D.加強區域內城市功能互補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所學知識可知,廈漳泉大都市區經濟較發達,不
適宜協同發展第一產業,A項錯誤。
廈漳泉大都市區加強對外經濟聯系對大都市區內協
同發展影響較小,C 項錯誤。
廈漳泉三地各自的主導產業側重點不同,應當發揮
各城市的比較優勢,實現產業錯位發展,提升地區
資源利用效率,加強區域的協作能力,而不是均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B項錯誤,D項正確。
基礎過關
(2024·河北張家口期中)建立廈漳泉大都市區,促進廈漳泉一體化發展,是提高區域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對于“承接兩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輻射兩翼(臺灣島和大陸)”意義重大。目前,廈門、漳州、泉州三城市正在著力形成各市間 1~2 小時交通圈,并力爭 2025年基本形成兩岸直接往來的綜合樞紐。下圖示意廈漳泉大都市區范圍。據此回答1~2題。
2.海峽兩岸城市協同發展可以
①提升城市等級?、诩訌娦畔⒔涣鲄f作?、厶嵘龑?br/>外競爭力 ④促進區域水平的整體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海峽兩岸城市協同發展,將大大加強兩岸城市之間的信息交流和經濟往來,提升對外競爭力,促進區域水平的整體提高,但不一定會提升城市等級, ②③④正確。
基礎過關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利于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全國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充分發揮區域內各地區的比較優勢,提升長三角地區整體綜合實力。據此完成3~5題。
3.目前上海實行“頭腦在上海,兩手在外地”的產業發展戰略,上海重點向外轉移的產業主要是
A.高檔時裝業 B.電子裝配業
C.高端制造業 D.現代服務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上海實行“頭腦在上海,兩手在外地”本質上是將附加值低的加工環節向外轉移,將研發等附加值高的環節留在上海,實現區域的產業分工與合作。電子裝配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附加值較低,是上海重點向外轉移的產業,故選B。
基礎過關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利于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全國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充分發揮區域內各地區的比較優勢,提升長三角地區整體綜合實力。據此完成3~5題。
4.與上海相比,在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中安徽省具有的比較優勢主要有
①生態環境 ②人才技術 ③產業配套 ④能源礦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上海產業基礎雄厚,人才、技術優勢明顯,產業配套條件更好;而安徽省生態環境較好,礦產資源豐富,具有比較優勢。故①④正確,選D。
基礎過關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利于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全國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充分發揮區域內各地區的比較優勢,提升長三角地區整體綜合實力。據此完成3~5題。
5.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可以
A.降低勞動力生產成本 B.促進各城市等級提高
C.提升長三角國際地位 D.促進產業分布均衡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勞動力的工資水平會提高,故勞動力生產成本會提高,A錯誤。
經濟發展水平提高,會推動城鎮化水平提高,但不一定會提高城市的等級,B錯誤。
區域一體化發展強調分工與合作,并不是產業分布均衡化,而是因地制宜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D錯誤。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利于提升長三角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國際地位,C正確。
基礎過關
(2024·山東青島期中)《關于加強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重點平臺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在京津冀地區搭建四類合作平臺,引導相關創新資源和轉移產業集中發展。右圖示意京津冀地區部分產業承接平臺。讀圖,回答
6~7題。
6.下列關于圖中四地的區位比較優勢,對應正確的是
A.京張壩上蔬菜生產基地——人口、城市密集
B.保定市京南商貿城——高新技術發達
C.曹妃甸循環經濟示范區——高等院校云集
D.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基礎較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京張壩上蔬菜生產基
地距離大城市較遠,人口較少,有較完善的農業
基礎,現代農業協作條件較好,A項錯誤。
保定市京南商貿城與京津地區距離近,人口、城
市密集,商業、服務業基礎好,B項錯誤。
曹妃甸循環經濟示范區資源豐富,靠近港口,交
通便利,C項錯誤。
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河北省省會,產業基礎較好,D項正確。
基礎過關
(2024·山東青島期中)《關于加強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重點平臺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在京津冀地區搭建四類合作平臺,引導相關創新資源和轉移產業集中發展。下圖示意京津冀地區部分產業承接平臺。讀圖,回答6~7題。
7.河北省通過合作平臺協調發展,有利于
①實現以第一產業為主導,為京津提供農產品?、诟?br/>變勞動力分布,促使人口向京津地區集聚 ③實現區
域產業分工,加強區際合作 ④加快城鎮化進程,改
善生態環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河北省第一產業占比較小,不會以第一產業為主導,①錯誤。
河北省通過合作平臺協調發展,有利于承接京津地區的產業轉移,實現區域在現代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等方面的產業分工,加強區際合作,減少勞動力遷出,減緩人口向京津地區集聚,有利于加快城鎮化進程,改善生態環境,②錯誤、③④正確。
基礎過關
2018年9月,浙江省結對幫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實現整體脫貧。浙江省與海西州扶貧協作是我國東西部互利共贏之舉。據此完成8~9題。
8.我國西部許多農村貧困地區的環境承載力較低,主要體現在
A.人口密度大 B.經濟規模小
C.土地生產力低 D.生產技術水平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我國西部地區多山地、高原,自然條件較差,生態環境脆弱,土地生產力低下,農牧業產出少,造成環境承載力低,C正確;
西部地區人口密度較小,A錯誤;
經濟規模小和生產技術水平低受多種因素影響,不是環境承載力低的主要體現,B、D錯誤。故選C。
基礎過關
2018年9月,浙江省結對幫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實現整體脫貧。浙江省與海西州扶貧協作是我國東西部互利共贏之舉。據此完成8~9題。
9.浙江省與海西州扶貧協作的合理措施有
①電商直播,銷售海西農產品到浙江 ②生態移民,助力海西農民遷居至浙江?、蹍^域合作,選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苷猩桃Y,搬遷浙江IT企業扎根海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海西州生態移民移至浙江不符合實際,②錯誤;
海西州經濟落后,技術水平低,不適合發展IT產業,④錯誤;
可以通過電商直播,銷售海西農產品到浙江,①正確;
可進行區域合作,選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③正確,故選A。
(2024·湖南湘潭調研)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為一個整體協同發展,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據此完成10~11題。
10.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將使
A.北京工業全部遷至河北
B.京津冀三地的經濟差距加大
C.天津以海空兩港為核心,擴大服務范圍
D.河北農業人口大幅度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京津冀協同發展,并不會使北京將全部工業遷至河北,A錯誤;
在三地協同發展中,京津冀的經濟差距會縮小,B錯誤;
天津以??諆筛蹫楹诵?,擴大服務范圍,C正確;
河北城鎮化水平提高,農業人口會減少,D錯誤。
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
(2024·湖南湘潭調研)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為一個整體協同發展,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據此完成10~11題。
11.京津冀協同發展,給河北省帶來的主要影響是
A.污染加重,環境質量下降
B.保定等京津周邊城市等級大幅提升
C.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
D.促進河北人口大量向京津地區遷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京津冀協同發展,使得河北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C正確;
三地協同發展,河北可利用北京、天津的技術,降低環境污染,A錯;
協同發展并不會直接帶動大量人口進入城市,不會使城市等級大幅提升,B錯;
協同發展之后,河北地區獲得發展機會,人口不會大量向京津地區遷移,D錯。
能力提升
(2024·廣東中山期中)城市群在發展過程中,中心城市的規模優勢、中心城市與外圍城市之間的協調度用捷夫指數q來衡量。當q值變大時,中心城市與外圍城市之間的空間擴張協調度不斷降低;當q>1時,中心城市的規模優勢較高。圖1為“北部灣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示意圖”,圖2為“2002~2017年兩城市群發展階段變化圖”。據此完成12~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12.關于粵港澳大灣區與北部灣城市群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規模越來越小?、诒辈繛持行某鞘幸幠T絹碓酱蟆、刍浉郯拇鬄硡^城市之間協調度不斷提高 ④北部灣城市之間協調度不斷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根據圖2中信息,2002~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城
市群的捷夫指數q不斷減小,說明粵港澳大灣區
城市之間協調度不斷提高,中心城市的規模優
勢下降,但并不能說明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
規模越來越小,③正確,①錯誤;
2002~2017年北部灣城市群捷夫指數q不斷上升,且2017年大于1,說明北部灣城市之間協調度不斷降低,中心城市迅速發展,北部灣中心城市規模越來越大,②正確,④錯誤。故選B。
13.粵港澳大灣區與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變化的差異,
反映兩地
A.自然資源的差異
B.產業結構的差異
C.城市人口的差異
D.城鎮用地的差異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讀圖分析可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水平高,城市群發展變化由集聚衰減到趨向分散,第三產業比重大;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變化由趨向集聚到集聚加速,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為主,反映兩地產業結構的差異。城市群發展變化的差異與自然資源、城市人口和城鎮用地關系不大。
能力提升
14.南寧市既是北部灣中心城市,又是該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核心城市。推斷南寧市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分工產業是
①服裝制造 ②電子信息?、圪Y源開采?、芟冗M裝備制造?、萆镝t藥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南寧市自然資源并不豐富,不宜承接資源開采產業,③錯誤;
服裝制造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應向中小城市擴散,①錯誤;
電子信息產業屬于高科技產業,不會向外轉移,②錯誤;
由材料可知,南寧市是北部灣中心城市,工業基礎好,適宜承接先進設備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④⑤正確。故選D。
15.(2024·河北武漢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2022年以來,天津濱海新區以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為牽引,貫徹落實“制造強區”戰略。截至目前,天津濱海新區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超500家,帶動產業規模超3 000億元。
材料二 隨著天津港港口的建設和濱海新區的發展,天津濱海新區逐步成為國際性集散樞紐港,天津及附近海岸帶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分析天津濱海新區發展“制造強區”的有利條件。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地處京津唐工業基地,制造業基礎雄厚;教育發達,人才眾多;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石油資源豐富。
(2)描述天津沿海地區海岸線的變化,簡述該變化對天津港的影響。
答案 變化:長度增加;彎曲程度增加;向海洋擴展等。影響:港區面積增加;可停泊船只的數量增多;貨物吞吐能力增強。
(3)說明京津冀區域數字產業一體化對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的意義。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促進區域內產業的合理分工與合作(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形成產業集群優勢,提高區域的競爭優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闵行区| 武义县| 九龙城区| 临沧市| 修水县| 武胜县| 靖州| 肇州县| 武穴市| 梧州市| 拉萨市| 田阳县| 灵山县| 多伦县| 天水市| 堆龙德庆县| 翁牛特旗| 延安市| 嘉定区| 梁平县| 吴桥县| 察雅县| 新乐市| 乌拉特中旗| 都匀市| 会泽县| 玉林市| 莱阳市| 高密市| 黎川县| 焦作市| 松原市| 司法| 东平县| 夏河县| 阳泉市| 萨迦县| 柞水县| 建水县| 新和县| 太仆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