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大附中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年級政治期中練習(非選考)2024年11月5日本試卷共6頁,100分。考試時長60分鐘。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0題,每題3分,共60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在實際生活中,學生要面對和處理自己的學習計劃與學習實際之間的關系,教師要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教學計劃與教學實際之間的關系,醫生要面對和處理處方與病情之間的關系…上述材料共同涉及到哲學的基本問題。這一問題是A.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問題B.內因和外因的關系問題C.必然和偶然的關系問題D.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2.在古代歐洲,有過這樣一首詩:那時候,上面的青天還沒有稱呼,下面的大地也沒有名字,其阿瑪詩(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萬物都和水連在一起。這首詩體現的是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B.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C.辯證唯物主義觀點D.主觀唯心主義觀點3,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標志若哲學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時代。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斷,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①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②第一次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③第一次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④全面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將哲學發展推向更高階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的話說明了規律具有A.特殊性B.主觀性C.多樣性D.客觀性5。中國早期的時空觀念與古代農民的農舍和勞作有關。農舍是他們的生活世界,他們從農舍得到空間觀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由農舍中出入而得到時間觀念。這表明①中國早期的時空觀念來源于主觀想象②中國早期的時空觀念是農業文明的產物③時間觀念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④時空觀念對社會生活起了決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第1頁,共6頁6.魯迅說:“天才們無論怎樣說大話,歸根結蒂,還是不能憑空創造。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可以專指了神思,所謂‘天馬行空’似的揮寫了,然而他們寫出來的,也不過是三只眼,長頸子,就是在帶見的人體上,增加了限晴一只,增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這主要裘明A.意識的內容都是人腦想象創造出米的B,人能夠把掘$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C.人能創造滿足自身需要的一切客觀部物D.觀念的東西是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7、杭州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改變了由單個火炬手點燃主火炬的方式,由來自13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億數字火炬手匯聚而成的“數字火炬人”踏浪而來,點燃了主火炬塔,創造了“相聚一團火,世界共此時”的經典時刻,驚艷全球。這一經典時刻A,體現了物質與意識的相互依賴B.展現了體育與科技交相輝映C.表明創新源自人們的靈感D.消除了虛擬與現實的界限8,近年來,北京園林部門探索出園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新玩法”。例如,用彩色的木條、木片鋪出鮮艷明麗的圖案,點綴落葉給大地扮“彩妝”;用枯枝落葉等堆砌成人工藩叢,既能給小動物提供越冬“驛站”,也是美麗的地景藝術(見右圖)。這些“新玩法”①踐行了“生態環保、循環利用”的理念②能動地改變了自然物的本質屬性和規律③創造條件將園林廢棄物轉化為新的資源④表明人為事物的聯系以人的意志為轉移A.①②B.①③C.②④·b.③@9.宋代蘇軾讀書用的是“八面受敵”法。一本書包含多方面的內容,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復研讀。從這一角度讀,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從另一角度讀,解決另一方面的問題。如此步步深入,最后就掌握了這本書的全體,書也就讀“厚”了。下列與該讀書法蘊含的哲理最貼切的是A.堅持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B,要敢于否定舊事物消極的內容C.用綜合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D.要重視部分對整體的統率作用10。“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古訓體現的哲理是A.事物的量變可以引起事物的質變B,矛盾的普遺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C,辯證的否定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D,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