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100 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兩位數加減整十數 課 時 1內容處處 教科書第57頁例5及課堂活動,第58頁例6及課堂活動,第 59 頁練習十第2題。學習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 2. 打通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與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關聯,有效地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來主動理解和掌握新知識。 3. 經歷結構化的學習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嚴密性,逐漸形成整體認知結構;經歷對比、分析、類推、遷移和概括的過程,促進運算能力的提升、發展推理意識。 4. 在主動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原理與方法,熟練進行口算。教學難點 打通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與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關聯,理解“相同 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減”的計算原理。活 動 設 計一、回顧與遷移,聚焦結構 教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下面這些題。 課件呈現,以開火車的形式回答。 40+50= 20+30= 40+30= 10+20= 60-40= 50-30= 70-40= 30-10= 教師:看來同學們對前面的知識掌控得不錯。這節課我們就用這些知識來 學習新的內容。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1. 逐層推進,探究加法算理。 (1)讀題審題,提出問題。 出示例 5 月餅圖。 教師:每盒月餅有 10 個,算一共有多少個月餅?如何列式? 學生:用加法計算,20+30=50,這個問題我們前面已經解決過了。 (2)比較分析,啟發思考。 教師:對,這個問題是你們解決過的,但這個問題(出示第二個月餅圖)又怎么解決呢? 引導學生這樣思考:左邊有 22 個月餅,右邊有 30 個,把兩邊的月餅合起來,要用 22+30。 教師:可是怎么計算 22+30 呢? 學生:既然把這兩個問題放在一起,肯定上面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對下面這個問題的解決有幫助。 學生:我知道了,計算 22+30 時,可以先計算 20+30=50,再算 50+2=52,所以22+30=52。 學生:這么說,我們要用整十數加整十數的算法來計算兩位數加整十數。 教師:對!你們總結得很好,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就是先算整十數加整十數,再把它們相加的結果和個位上的數加起來。 (3)變式練習。 教師:同學們借助 20+30=50 這個基礎,你能再把它們變一下,變成我們今天學習的新內容嗎? 出示課件:20+30=50。 學生:把 20+30 變成 25+30,27+30,20+37,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件: 25+30= 27+30= 20+34= 20+31= 教師:這些算式你們會算嗎? 抽學生匯報結果。 教師:我們會算 20+30 后,這些算式就都會算了。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個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在計算兩位數加整十數的時候,個位上的數不變,十位上的數相加。 (4)議一議:計算 22+3 與 22+30 有什么不同? 學生交流討論,抽學生匯報結果。 學生 1:計算 22+3 時,個位上的 3 要對著個位上的 2 加,計算 22+30 時,十位上的 3 要對著十位上的 2 加。 學生 2:也就是相同數位上的數要對齊相加。 教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在加法算式里,一定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相加。 (5)算一算。 下面這些算式你們會算嗎? 35+4= 52+3= 35+40= 52+30= 學生匯報算的結果,并說計算過程。 2. 類比遷移,理解減法算理。 (1)出示茶葉圖。 教師 :從圖上能知道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會提什么數學問 題呢? 學生回答后出示問題“還剩多少盒茶葉?” 教師:我們應如何列式呢? 指名學生匯報算式后板書:54-30。 教師:看到這個算式你會想到哪個算式? 學生:50-30=20。 教師:50-30,我們已經會算了,那 54-30 大家會算了嗎? 學生 1:我知道了,計算 54-30 時,可以先計算 50-30=20,再算 20+4=24,所以54-30=24。 學生 2:這么說,我們要用整十數減整十數的算法來計算兩位數減整十數。 教師:對!你們總結得很好,兩位數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就是先算整十數減整十數,再把它們相減的結果和個位上的數加起來。 (2)對比觀察。 教師:你能把 50-30 變一下,變成今天我們學的內容嗎? 學生 1:我們可以給它加個尾巴,變成 51-30=21。 學生 2:還可以變成 56-30=26。 學生 3:還可以變成 59-30=29。 教師:仔細觀察這幾道算式,你有什么發現嗎? 54-30=24 51-30=21 56-30=26 59-30=29 學生:它們都是十位上的數相減,個位上的數不變。 教師:59-30 在計數器上又如何體現呢? 學生:算 59-30,要先在計數器上撥出 59,再在十位上撥走 3 顆,這時計數器上的結果是 29。 抽學生上臺撥,邊撥邊匯報。 (3)議一議:計算 54-30 與 54-3 有什么不同?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習的 54-30 與上節課學習的 54-3 有什么不同? 學生交流討論,抽學生匯報結果。 學生 1:計算 54-30 時,減數十位上的 3 要對著被減數十位上的 5;計算 54-3時,減數個位上的 3 要對著被減數個位上的 4。 學生 2:也就是相同數位上的數要對齊相減。 教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在減法算式里,一定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相減。 (4)算一算。 下面這些算式你們會算嗎? 84-20= 53-40= 學生匯報算的結果,并說理由。 3. 溝通聯系,深入理解。 教師: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有什么不同? 小結: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是個位上的數相加減,兩位數加減整十數是十位上的數相加減。也就是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即幾個十加減幾個幾個一加減幾個一。 三、靈活應用,構建聯系 1. 課堂活動。 小棒 10 根為 1 捆,邊擺小棒邊寫算式。 (1)先擺 1 捆零 1 根小棒,再拿來 7 捆小棒。 (2)先擺 1 捆零 1 根小棒,再拿走 7 根小棒。 想一想:兩次拿的小棒表示的數有什么不同? 學生動手擺小棒,抽學生上臺演示。直觀感受 7 捆和 7 根的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2. 對口令。 一個學生說算式,一個學生說得數。 3. 練習十第 2 題。 43+5= 55+4= 67-2= 65-3= 43+50= 55+40= 67-20= 65-30= 交流 :想一想 ,上面一排算式與下面一排算式有什么不同?計算過程一 樣嗎? 小結: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減,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減。兩位數加減整十數是十位上的數相加減,兩位數加減一位數要在個位上加減。相同計數單位才能直接相加減。 四、小結全課,拓寬視野 教師:同學們回想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學生說收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