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9張PPT)人音版八年級下冊音樂第四單元 亞洲弦歌《小河的呼喚》《班內(nèi)》《鸚鵡》《像花兒一樣》目錄01新知導(dǎo)入02新知講解03拓展延伸04音頻文件新知導(dǎo)入第一部分PART 01your content is entered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choose to retain only text. your content is typed here印度建筑泰姬陵印度服飾印度歌舞新知講解第二部分PART 02your content is entered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choose to retain only text. your content is typed here思考同學(xué)們知道這些圖片是哪個國家的嗎?印度。印度是我們亞洲南亞地區(qū)的國家。南亞音樂文化區(qū)包括印度次大陸和斯里蘭卡等周邊國家的地區(qū)。你還知道哪些關(guān)于印度呢?《小河的呼喚》旋律種子拉格(Raga)節(jié)奏圈塔拉(Tala)。印度傳統(tǒng)音樂兩大基本音樂要素| 12 3. 2 |Ende da dei旋律種子----拉格被稱為印度古典音樂的靈魂,也是印度古典音樂的基本調(diào)(Tune),可說是旋律的種子,也可以說是一種旋律框架來表達某種特定的情緒,它要靠音樂家的即興表演加以豐富的。“拉格”速度 力度 節(jié)奏 音樂情緒 伴奏樂器慢 中弱 舒展自由 平緩寧靜 西塔爾稍快 強 緊湊密集 熱烈激動①音樂②西塔爾、塔布拉鼓汀塔拉旋律的種子---拉格③唱腔特點:聲線曲折婉轉(zhuǎn),裝飾性強歌唱部分引子部分西塔爾印度最流行的撥弦樂器,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琴身呈梨形,音域達三個八度,多用于印度古典音樂的獨奏或伴奏。坦布拉鼓塔布拉由2個用手指和手掌演奏的豎式鼓組成。右邊小鼓叫做“坦布拉”,發(fā)音較高。左邊大一點的鼓叫做“巴亞”發(fā)音較低。演奏者依次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掌心及掌根部擊打鼓面制造出高音和低音,組成了塔布拉的“波爾”。(Da、Dhin、Ta、Tin、Na…)《小河的呼喚》是一首以北印度古典音樂風(fēng)格為基礎(chǔ)的現(xiàn)代混合音樂樂曲,樂曲使用卡瑪加拉格進行即興表演。卡瑪加拉格是印度古典音樂中十分常用的一種拉格,主要表現(xiàn)愛情,通常描述一個花季少女的美貌以及她在森林中尋找、等待自己的心上人的故事。可以在任何時段表演,但通常是在晚上9 點—12 點之間表演。作為一個聲樂主唱的樂曲,與純印度古典音樂風(fēng)格不同的是,它加入了外來樂器吉他的表演,同時加強了西塔爾的演奏分量。思考該曲的旋律進行有什么特點?第一樂章是阿拉譜(Alap)是即興自由發(fā)揮(Free-Farm)的慢板樂章.第二樂章是就耳(Jor)鼓手的節(jié)奏適時的加入在拉格的主旋律,數(shù)不清的主旋律和亦步亦趨的鼓聲由慢板逐漸增強。第三樂章是最后一個樂章,是通常是快板的樂章,可適時的做快慢交替,但北印度較自由開放,南印度有比較嚴格的規(guī)范。再次欣賞印度民歌《小河的呼喚》班內(nèi)佳美蘭印度尼西亞民間樂曲欣賞第一部分XX X XX X問題2:聽辨出節(jié)奏層的節(jié)奏型,以及樂器。雙面鼓 排鑼問題1:樂曲的特點?(情緒、樂器、音色方面)情緒歡快,音色多樣,樂器有排琴、鼓、鑼等。佳美蘭樂隊。核心旋律X XX X XX問題:聽辨旋律層的樂器。排琴X XX X XX欣賞第二部分突然加快 更強 更歡快、熱烈1、對比第一部分,體驗速度、力度、情緒變化。2、邊唱邊聽,核心旋律總共出現(xiàn)了幾次?快速4次9次 放慢2次快速3次(3、4組)(1、2組)《班內(nèi)》是一首典型的印尼民間樂曲,原是在節(jié)日或有尊貴客人來到時,由宮廷樂師演奏的歡迎曲,現(xiàn)已成為佳美蘭樂隊的保留曲目。樂曲大致分為兩部分。始終圍繞著核心旋律進行演奏。核心旋律層裝飾旋律層節(jié)奏層對比旋律層復(fù)音層疊佳美蘭佳美蘭音樂,是印尼一種以重金屬敲擊樂器為主體的合奏音樂。給人空幻、迷離多彩的聽覺感受,是印尼最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形式,主要流行于爪哇島和巴厘島。常用于伴奏戲曲、舞蹈以及各種喜慶活動中演奏,各種鑼加上金屬敲擊樂器和少量的管弦樂器而構(gòu)成的大樂隊。通常還加上一個女聲或男聲齊唱聲部與樂隊相配合。佳美蘭音樂佳美蘭印度尼西亞代表性的音樂形式,主要流行于爪哇島和巴厘島。以固定音高的金屬敲擊樂器為中心,配以少量管弦樂器而構(gòu)成的大型樂隊。佳美蘭常用于伴奏各類戲劇、舞蹈,以及在各類喜慶活動中演奏。鸚鵡安格隆菲律賓民間樂曲聆聽并思考問題1、樂曲是什么樂器演奏的?安格隆2、樂曲有什么特點?中速稍快 輕快活潑安格隆是在菲律賓和印尼廣泛流行的一種竹制搖擊類民間樂器。它是 用竹筒和竹棍的相互碰撞而發(fā)音的。竹筒制成,也稱竹筒琴。因為它是用手搖動的,所以也稱搖竹。搖動框架時,竹棍與竹筒互相碰撞而發(fā)出“格隆、格隆”的聲音。連續(xù)搖奏時音色顫動,華麗悅耳,十分動聽。竹筒長 同,產(chǎn)生 同的音高,竹筒長發(fā)音低,竹筒短發(fā)音高,一個安格隆上兩根竹筒的發(fā)音一般相差八 。演奏者常常把5-6個安格隆吊在一個架子上面,進行演奏,但因音域狹窄,演奏曲目受到限制。《鸚鵡》原為一首印度尼西亞民歌,歌曲輕快活潑,后流傳至菲律賓,被改編成用安格隆演奏的樂曲。分幾個樂段?在實際演奏中,采用第二樂段的第二樂句作為引子, 完整演奏兩遍之后從第二段反復(fù)并加快速度演奏至結(jié)束。此作品采用西洋大調(diào)式創(chuàng)作而成,演奏樂器是在印度尼西亞與菲律賓廣泛流行的竹制搖擊類民間樂器——安格隆。此曲屬西洋音樂調(diào)式、音階體系與東南亞特色樂器的結(jié)合,因此別有一番風(fēng)味。兩段體結(jié)構(gòu)整合完成表格曲 名 國 家 演奏形式 情 緒 速 度 節(jié) 拍《班內(nèi)》《鸚鵡》印尼菲律賓佳美蘭安格隆歡快輕快、 活潑中速稍快中速稍快4/43/4像花兒一樣獨唱伊朗民歌《像花兒一樣》是一首伊朗民間歌曲。結(jié)構(gòu)可劃分為幾部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歌曲前奏由阿拉伯地區(qū)傳統(tǒng)吹管樂器——乃依主奏,聲音哀婉低回充滿異域色彩。演唱者的演唱似說似唱,節(jié)拍節(jié)奏自由;第二部分,樂隊齊奏,速度變快。打擊樂器手鼓的加入,使得歌曲情緒變得歡快、熱烈,這種情緒一直延續(xù)至歌曲結(jié)束。整首歌曲表現(xiàn)了一位年輕小伙子終日為心愛的姑娘祈禱, 盼望她早日來到她的面前的迫切心情。在表演過程中,旋律樂器乃依和凱曼恰主要對聲樂進行模仿,當(dāng)聲樂出現(xiàn)時它是跟腔,當(dāng)聲樂停止時它就像聲樂一樣的歌唱。表演中聲樂演唱與樂器演奏憑借各自的音色互為補充,豐富了歌曲表現(xiàn)。這首歌曲的演唱有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就是尾音的拖腔很長。拖腔的旋律具有環(huán)繞性,并在快速環(huán)繞的過程中形成一種特殊的顫抖音唱法,在西亞地區(qū)的民間歌曲中是很常見的。拓展延伸第三部分PART 03your content is entered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choose to retain only text. your content is typed here創(chuàng)編表演音樂講述的是一個怎么樣的故事?請你們來講述一下這個故事。分組表演歌曲故事。師生給予評價。拓展提高通過今天的學(xué)習(xí),相信同學(xué)們對于幾個國家的音樂的特點都有了一些了解,希望同學(xué)們課下可以自己多去了解亞洲其他國家的音樂。課堂總結(jié)課下查找其他一些伊朗民歌。了解亞洲其他國家的音樂。課后作業(yè)音頻文件第四部分PART 04your content is entered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choose to retain only text. your content is typed here在PPT軟件中雙擊圖標打開配套講稿人音版八年級下冊音樂第四單元 亞洲弦歌《小河的呼喚》《班內(nèi)》《鸚鵡》《像花兒一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