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魯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3 期末檢測試卷一(課件 練習,共2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魯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3 期末檢測試卷一(課件 練習,共2份)

資源簡介

期末檢測試卷一
(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地下儲氣庫是將天然氣重新注入地下密閉空間而形成的天然氣氣藏。文23地下儲氣庫位于河南濮陽,是我國中部地區最大的地下儲氣庫,其有效工作氣量達40億立方米,可保障華北地區15天的用氣量,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華北地區天然氣管網互通互用等具有重大戰略作用。根據國際經驗,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一般不能低于天然氣總消費量10%的紅線,而目前我國只有4%左右。據此完成1~2題。
1.以文23地下儲氣庫為代表,目前我國儲氣庫集中分布在環渤海等中東部地區,主要原因是(  )
A.天然氣供給充足 B.基礎設施完善
C.便于就近調控 D.天然氣需求穩定
2.我國儲氣庫規模較小,主要原因是(  )
A.儲氣庫需求量小 B.地質條件復雜
C.天然氣利用比重低 D.相關技術人才短缺
(2024·廣東韶關統考)近年來,海南省大力推動漁業“往深海走”的轉型升級。2022年3月24日,海南首座深遠海智能養殖平臺“普盛海洋牧場1號”投入使用,該設備集綠色智能裝備、現代養殖漁場、觀光休閑旅游為一體。圖1示意海南省,圖2示意“普盛海洋牧場1號”平臺。據此完成3~5題。
3.養殖試點所在海域屬于我國的(  )
A.內水 B.領海
C.毗連區 D.專屬經濟區
4.與近岸養殖相比,深遠海智能養殖平臺(  )
①建造與養護成本較高 ②維修與補給更加便利
③更適應復雜海底地形 ④水產品的品質更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深遠海智能養殖平臺推廣到我國南海諸島海域可(  )
A.擴展陸地空間 B.減輕海洋污染
C.提升海洋運輸 D.行使海洋權益
(2024·河南商丘月考)青藏高原是我國保護地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區域。截至2021年,青藏高原的自然保護區占我國陸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57.56%。雅江自然保護區是青藏高原典型的民族社區聚居地,獨特的文化實踐對當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物多樣性狀況產生巨大影響。下表示意2018年雅江自然保護區內土地利用情況。據此完成6~7題。
保護區土 地利用類型 各類型土 地面積/km2 各類型土地面積與保護區總面積之比/%
林地 7 737.79 84.40
耕地 421.73 4.60
牧草地 411.64 4.49
居民點及 交通用地 210.86 2.30
6.雅江自然保護區耕地與林地的比重差異,反映出保護區內(  )
A.土地利用分配不協調
B.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矛盾加劇
C.人類活動的強度逐漸增強
D.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得到恢復
7.對于雅江自然保護區內的民族社區聚居地,其合理的解決措施是(  )
A.實施嚴格的監管措施,限制經濟活動
B.利用獨特的文化資源,發展生態旅游
C.放寬保護措施的標準,加快經濟發展
D.實施民族社區整體搬遷,緩解人地矛盾
能源安全的清潔性反映能源的生產、利用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是能源安全的重要指標之一。下圖示意2005~2019年我國能源安全清潔性水平變化。完成8~9題。
8.圖示期間我國能源(  )
A.安全等級逐年提高
B.年排放溫室氣體總體下降
C.以可再生能源為主
D.利用對環境的友好性增強
9.我國能源安全清潔性水平在2015~2016年間突變,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政府政策調控 B.國際能源市場波動
C.能源利用技術進步 D.國際能源通道建設
(2024·河南鄭州期中)糧食生產集中度是指某時期某地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比重。下表反映我國不同雨量帶糧食生產集中度的變化。據此完成10~12題。
年降雨量(mm) 糧食生產集中度(%)
2010年 與1990年相比的變化
<200 2.9 +0.9
200~400 2.8 +0.8
400~800 45.9 +8.9
≥800 48.4 -10.6
10.造成我國糧食生產集中度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農業區劃調整 B.農業技術進步
C.產業結構優化 D.運輸條件改善
11.我國糧食生產集中度的變化有利于(  )
A.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B.高效利用水熱資源
C.減輕交通運輸的壓力
D.降低旱澇災害風險
12.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出發,針對我國糧食生產集中度的變化,首先應采取的對策是(  )
A.加大熱帶和亞熱帶糧食種植的扶持力度
B.提高糧食生產集中區的水資源保障能力
C.完善交通運輸建設以提高糧食運輸效率
D.提升糧食生產的科技投入和機械化水平
(2024·江蘇南京期末)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中要求,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生態敏感脆弱區是指受污染、開發、資源過度利用等人為活動干擾且生態問題突出難以自我修復的區域。生態保護紅線邊界的劃定依據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13~14題。
13.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
A.目的是促進糧食增產,保障糧食安全
B.是為了防止保護區野生動物傷人事件的發生
C.是維護生態安全的最基本要求
D.是為了促進生態文明法律法規體系的健全
14.下列地區中最可能屬于生態敏感脆弱區的是(  )
A.基本農田保護區 B.水土流失嚴重區
C.珍稀動物自然保護區 D.水土保持植被區
(2024·山西大同模擬)控制農業源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有利于我國全面落實碳減排政策與行動。圖1為“我國2000~2019年不同地區農業源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分時段累計排放量統計圖”,圖2為“我國2000~2019年農業源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逐年排放量統計圖”。據此完成15~16題。
15.2000~2019年農業源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  )
A.華北占比增加 B.華東占比變化量最大
C.Ⅰ類變幅最大 D.全國總量快速下降
16.為了減少農業源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最有針對性的政策法規是(  )
A.《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
B.《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
C.《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
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在賦煤區建設光伏發電系統、光熱系統和太陽能化學轉化系統等組成的太陽能綜合利用系統,可助力我國“雙碳”目標實現。下圖示意我國賦煤區與太陽能總輻射資源分布。完成17~18題。
17.我國煤炭與太陽能資源組合最好的賦煤區是(  )
A.滇藏賦煤區 B.西北賦煤區
C.華北賦煤區 D.華南賦煤區
18.在西北賦煤區構建煤炭+太陽能耦合發展模式的優勢有(  )
①基礎設施完善 ②土地租金廉價
③太陽能波動小 ④能源消費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生境又稱棲息地,是指生物的個體、種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生態地理環境,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下圖示意我國臥龍自然保護區內大熊貓潛在生境及居民點密度在兩流域(壽溪、漁子溪)集水區等級上的分布。距離河源越遠,距離河口、流域出口、干支流交匯處越近,集水區等級越高。據此完成19~20題。
19.根據圖示信息,可以得出(  )
A.流域集水區等級越高,流域內居民點密度越小
B.居民點密度越大,大熊貓潛在生境狀況越好
C.兩流域Ⅱ級集水區大熊貓潛在生境狀況最差
D.兩流域Ⅰ級集水區大熊貓潛在生境狀況最好
20.為應對臥龍自然保護區大熊貓潛在生境存在的問題,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增加干支流沿岸城鎮數量
B.提高城鎮內部森林覆蓋率
C.控制城鎮沿河口向上游擴張
D.整體遷移干支流沿岸城鎮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21.(2024·甘肅蘭州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我國從2017年底起,禁止進口4類24種固體廢棄物,包括生活來源廢塑料、礬渣、未經分揀廢紙和廢紡織品等,到2019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棄物。自2021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棄物。下表為2017年和2018年世界部分國家固體廢棄物進口量表(單位:百萬美元)。
  進口國家 年份 印度尼 西亞 沙特阿 拉伯 泰國 馬來 西亞 印度 中國
2017年 76 0.1 159 98 228 1 236
2018年 116 25 141 206 335 190
(1)指出與2017年相比,2018年亞洲固體廢棄物進口量增速最快的國家,并說明其固體廢棄物進口量大的原因。(4分)
(2)簡述進口固體廢棄物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4分)
(3)分析我國禁止進口固體廢棄物對我國的有利影響。(6分)
2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克拉瑪依油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發現的首個大油田。“克拉瑪依”系維吾爾語“黑油”的譯音,得名于克拉瑪依油田發現地——黑油山。黑油山位于克拉瑪依東北部,是油田重要油苗露頭的地方。黑油山地下油層埋藏很淺,因特殊的地質構造導致原油長年外溢,結成一群瀝青丘,如下圖。
材料二 石油多分布在1 000米以下微米級的巖石縫隙中,就如同海綿當中浸入的水一樣。單靠地層自然壓力采油,只能采出5%左右。現依靠先進的開采技術,通過注水或聚合物,可以把采出率提高到50%以上。
(1)試從地質構造的角度推測黑油山的形成過程。(4分)
(2)有人認為開采石油會導致地面沉降或塌陷,你是否贊同該觀點并說明理由。(4分)
(3)我國能源資源具有“富煤、少油、缺氣”的特點,為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我們應采取哪些措施?(4分)
23.(2024·福建廈門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地勢平坦遼闊、河湖水網密布的蘇北地區是國內重要的糧食主產區,2023年鹽城市亭湖區農村改革創新實踐“小田變大田”的做法。以前分散為1 123塊小塊田,改革后集中成147塊大塊田。將以往小地塊之間的田埂、壟溝整平,拆除了田坎間“溝壑”,水渠和小路得到復墾。
材料二 一度為“誰來種糧”困擾的鹽城,近年來形勢出現了變化,當地農田成了“搶手貨”,土地流轉價格采取了“限價”。2021年,亭湖區率先探索,對種糧達一定條件的家庭農場主,鼓勵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區級財政按年繳費40%或2 500元定額的標準予以專項獎補。當地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主,“新種糧大軍”初具規模。
(1)分析在“小田變大田”整治前,鹽城市亭湖區農村多“小田”的原因。(4分)
(2)簡述鹽城市“新種糧大軍”形成的條件。(4分)
(3)說明“小田變大田”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積極作用。(4分)
24.(2024·吉林長春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在人類成為一個重要的擾動因素之前,自然界通過碳循環維持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相對穩定。工業革命以后,人類活動極大地改變了碳循環過程,碳排放增加引起的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挑戰。我國一直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參與者,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圖1是全球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和地球表面平均氣溫的逐年變化圖,圖2示意碳循環。
(1)說明1900年以來圖1中兩條曲線的變化特點及二者的關系。(4分)
(2)闡釋人類活動是如何使二氧化碳濃度增大的。(4分)
(3)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分)
答案精析
1.C 2.B [第1題,我國環渤海等中東部地區并非天然氣豐富區,天然氣供給不足,A錯誤;儲氣庫集中分布與基礎設施關系不大,B錯誤;我國儲氣庫集中分布在環渤海等中東部地區,接近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便于就近調控,以保證對該地區天然氣市場的穩定供應,C正確;天然氣需求穩定屬于儲氣庫集中分布在環渤海等中東部地區的次要原因,D錯誤。第2題,根據材料可知,地下儲氣庫是將天然氣重新注入地下密閉空間而形成的天然氣氣藏,對地質條件有特殊要求,而我國很多地區地質條件復雜,不利于儲存天然氣,導致儲氣庫難以建設,規模較小,B正確;我國人口眾多,天然氣市場需求大,其利用比重將會日益提高,因而對儲氣庫的需求量大,A、C錯誤;相關技術人才短缺會影響儲氣庫規模大小,但并不是主要原因,D錯誤。]
3.A  4.B 5.D [第3題,從圖1中可以看到,“普盛海洋牧場1號養殖試點”位于我國領海基線范圍之內,領海基線向陸一側的水域屬于我國的內水,A正確。第4題,深遠海智能養殖平臺涉及苗種、裝備、加工、物流等多個環節,其建造與養護成本較高,①正確;深遠海智能養殖平臺距離陸地較遠,海上風浪更大,維修與補給較為困難,②錯誤;深遠海養殖位于遠海地區,養殖平臺位于海面之上,該平臺需要錨泊定位,受復雜的海底地形影響較大,③錯誤;深遠海養殖水質較好,水產品生長的環境更優,產品品質更好,④正確。故選B。第5題,深遠海智能養殖平臺是漂浮在海上的養殖基地,并不會拓展陸地空間,A錯誤;深遠海養殖也會增加海洋污染,B錯誤;養殖平臺與海洋運輸并無關聯,C錯誤;深遠海智能養殖平臺的推廣,利于促進我國南海島嶼開發建設,促進我國更好地行使海洋權益,D正確。]
6.D  7.B [第6題,2018年雅江自然保護區各類土地利用中,林地所占比重最高,耕地所占比重較低,反映出在自然保護區建立后,為降低人類活動對自然保護區的干擾,實施了大面積的退耕還林,使雅江自然保護區內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復,同時林地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也符合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要求,D正確。第7題,該保護區內有民族社區聚居地,可利用其獨特的文化資源發展生態旅游,既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又可以保護當地獨特的生態環境,通過轉變發展模式,人類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B正確。該保護區內核心區的民族社區可以實施生態移民,但是實施民族社區整體搬遷不現實,D錯誤。限制經濟活動不利于該區域的經濟發展,A錯誤。放寬保護措施的標準會導致該保護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C錯誤。]
8.D 9.A [第8題,我國能源安全等級在2011年下降,不是逐年提高,A錯誤;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消費水平提高,總耗能不斷增加,年排放溫室氣體總量增加,B錯誤;我國能源利用仍以化石能源為主,C錯誤;2005~2019年,我國能源清潔性水平顯著提高,說明能源消費結構中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斷增加,單位GDP能耗持續降低,同時單位產能下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下降,大氣污染物排放進一步縮減,我國能源利用對環境的友好性不斷增強,D正確。第9題,2016年較2015年能源安全清潔性水平出現大幅提高,最可能的原因是政府政策強勢推行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優化,淘汰了落后產能和高污染產能,使得生態環境出現了大幅改善,A正確;國際能源市場以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為主,其波動及國際能源通道建設對我國能源安全清潔性水平影響不大,B、D錯誤;能源利用技術的進步不會在短時間內使能源安全清潔性水平發生巨大波動,C錯誤。故選A。]
10.C 11.A 12.B [第10題,讀表可知,與1990年相比,2010年降雨量≥800 mm的地區糧食生產集中度下降幅度較大,而降雨量400~800 mm的地區糧食生產集中度較高且上升幅度較大,主要是因為南方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造成農業結構調整,糧食種植面積減少,使北方地區成為我國糧食主產區。所以造成我國糧食生產集中度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產業結構優化,C正確。第11題,我國北方地區糧食生產集中度提高,土地容易產生規模效益,有利于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A正確;北方地區水熱資源不如南方地區,不利于水熱資源的高效利用,B錯誤;南方人口多,糧食需求量大,北糧南運會加重交通運輸的壓力,C錯誤;旱澇災害受氣象因素影響,與糧食生產集中度關系不大,D錯誤。第12題,目前我國糧食生產主要集中在半濕潤的北方地區,由于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需要提高該地區的水資源保障能力,B正確。]
13.C 14.B [第13題,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主要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對增加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影響不大,A錯誤;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不是為了防止保護區野生動物外出傷人事件的發生,而是為了減少人類對生態系統和自然遺跡等特殊功能區的破壞,B錯誤;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是構建國家生態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是維護生態安全的最基本要求,C正確;促進生態文明法律法規體系的健全不屬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目的,D錯誤。第14題,由材料可知,生態敏感脆弱區是指受人為活動干擾且生態問題突出難以自我修復的區域。基本農田保護區屬于耕地保護紅線內的區域,是國家為保障糧食安全而設立的,A錯誤;水土流失嚴重區大多是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致的,且生態問題突出,屬于生態敏感脆弱區,B正確;珍稀動物自然保護區和水土保持植被區為重點生態功能區,C、D錯誤。]
15.B 16.A [第15題,讀圖可知,2000~2019年農業源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量,華北占比先增加后減少,A錯誤;華東占比從21%降到17%,變化量最大,B正確;Ⅰ類線條相對最為平直,變幅最小,C錯誤;全國總量呈波動變化,沒有快速下降,D錯誤。第16題,《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是為了防治畜禽養殖污染,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的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是為保護和改善環境而制定的,是對減少農業源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最有針對性的政策法規,A正確。]
17.B 18.A [第17題,據圖可知,新疆、甘肅和內蒙古西部是我國重要的賦煤區,且地處西北內陸,氣候干旱,太陽能資源豐富,因此煤炭與太陽能資源組合最好,B正確;滇藏賦煤區、華北賦煤區、華南賦煤區的太陽能資源都沒有西北賦煤區豐富,不是組合最好的賦煤區,A、C、D錯誤。第18題,煤炭+太陽能耦合發展模式可以利用賦煤區的輸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大幅度降低開發成本;西北賦煤區地廣人稀,土地租金廉價,①②正確;太陽能隨天氣、晝夜變化波動較大,③錯誤;西北地區人口稀少,產業落后,能源消費量小,④錯誤。A正確。]
19.D 20.C [第19題,讀圖可知,臥龍自然保護區內兩流域的集水區等級越高,居民點密度越大;除漁子溪Ⅲ級集水區外,兩流域內居民點密度越大,大熊貓潛在生境狀況越差;兩流域的Ⅳ級集水區內大熊貓潛在生境狀況最差;兩流域的Ⅰ級集水區內大熊貓潛在生境狀況最好。第20題,讀圖可知,臥龍自然保護區內壽溪和漁子溪流域總體呈現出集水區等級越高,大熊貓潛在生境狀況越差的分布格局,即距離河源越遠,距離河口、流域出口、干支流交匯處越近,大熊貓潛在生境狀況越差;而集水區等級越高,人口和聚落密度越大,生物的多樣性也就越低。因此,臥龍自然保護區河口處大都存在人類活動破壞大熊貓潛在生境的問題,針對此問題應有效控制城鎮沿河口向上游擴張,限制人類活動范圍進一步向大熊貓潛在生境擴張。]
21.(1)沙特阿拉伯。原因:工業發展對廉價原材料的需求量大;環保執法不嚴;環境意識淡薄。
(2)固體廢棄物本身或對其處理過程中會產生粉塵、有害氣體等,造成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棄置于水體或隨降雨進入河湖,造成水體污染;固體廢棄物堆置或填埋,其中有害成分造成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堆置和填埋占用大量土地。
(3)減少對我國生態環境的污染,利于生態文明建設;利于循環經濟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利于提高國民環保意識;利于促進我國垃圾分類回收制度的完善,提高我國資源利用率。
22.(1)石油儲存于背斜構造,巖石受擠壓破碎,形成斷層,石油在壓力作用下沿裂隙不斷外溢,其中輕質部分揮發,粘稠部分同沙土凝結堆成黑油山。
(2)不贊同。石油在開采過程中會注水或聚合物,相當于將石油抽出部分進行了“填補”,因此不會導致地面沉降或塌陷。
(3)充分發掘常規能源的資源潛力,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能源消費結構,大力發展低碳能源;開辟多元、穩定的國際能源供應市場;加強國家能源戰略儲備。
23.(1)該地區河湖水網密布,耕地被河湖切割分散;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面積小;耕地質量差異大。
(2)規范了土地流轉價格;政府政策支持和大量財政補貼;當地地勢平坦遼闊,具備大規模生產的條件。
(3)有利于保障糧食生產規模;抑制農村“非糧化”和農田棄耕現象的出現;有利于保障耕地利用率;有利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24.(1)變化特點:1900年以來,地球表面平均氣溫變化曲線呈波動上升(1900~1940年,1950~2000年氣溫明顯上升),20世紀50年代后上升速度呈越來越快趨勢;全球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濃度呈持續上升,20世紀50年代以來增長速度明顯加快。
二者的關系:地球表面平均氣溫與全球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趨勢較吻合,說明二者具有正相關關系。
(2)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規模開采、使用化石燃料,使地質時期固定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氣中;人類砍伐森林、開墾土地、破壞濕地等擾動土地的行為,使有機碳轉化為二氧化碳,增大其濃度。
(3)減少碳排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增加碳匯(植樹造林,恢復濕地);提高農業適應能力(建設水利工程、發展節水灌溉)等。(共55張PPT)
期末檢測試卷一
地下儲氣庫是將天然氣重新注入地下密閉空間而形成的天然氣氣藏。文23地下儲氣庫位于河南濮陽,是我國中部地區最大的地下儲氣庫,其有效工作氣量達40億立方米,可保障華北地區15天的用氣量,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華北地區天然氣管網互通互用等具有重大戰略作用。根據國際經驗,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一般不能低于天然氣總消費量10%的紅線,而目前我國只有4%左右。據此完成1~2題。
1.以文23地下儲氣庫為代表,目前我國儲氣庫集中分布在環渤海等中東部地區,主要原因是
A.天然氣供給充足 B.基礎設施完善
C.便于就近調控 D.天然氣需求穩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我國環渤海等中東部地區并非天然氣豐富區,天然氣供給不足,A錯誤;
儲氣庫集中分布與基礎設施關系不大,B錯誤;
我國儲氣庫集中分布在環渤海等中東部地區,接近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便于就近調控,以保證對該地區天然氣市場的穩定供應,C正確;
天然氣需求穩定屬于儲氣庫集中分布在環渤海等中東部地區的次要原因,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地下儲氣庫是將天然氣重新注入地下密閉空間而形成的天然氣氣藏。文23地下儲氣庫位于河南濮陽,是我國中部地區最大的地下儲氣庫,其有效工作氣量達40億立方米,可保障華北地區15天的用氣量,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華北地區天然氣管網互通互用等具有重大戰略作用。根據國際經驗,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一般不能低于天然氣總消費量10%的紅線,而目前我國只有4%左右。據此完成1~2題。
2.我國儲氣庫規模較小,主要原因是
A.儲氣庫需求量小 B.地質條件復雜
C.天然氣利用比重低 D.相關技術人才短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根據材料可知,地下儲氣庫是將天然氣重新注入地下密閉空間而形成的天然氣氣藏,對地質條件有特殊要求,而我國很多地區地質條件復雜,不利于儲存天然氣,導致儲氣庫難以建設,規模較小,B正確;
我國人口眾多,天然氣市場需求大,其利用比重將會日益提高,因而對儲氣庫的需求量大,A、C錯誤;
相關技術人才短缺會影響儲氣庫規模大小,但并不是主要原因,D錯誤。
(2024·廣東韶關統考)近年來,海南省大力推動漁業“往深海走”的轉型升級。2022年3月24日,海南首座深遠海智能養殖平臺“普盛海洋牧場1號”投入使用,該設備集綠色智能裝備、現代養殖漁場、觀光休閑旅游為一體。圖1示意海南省,圖2示意“普盛海洋牧場1號”平臺。據此完成3~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養殖試點所在海域屬于我國的
A.內水 B.領海
C.毗連區 D.專屬經濟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從圖1中可以看到,“普盛海洋牧場1號養殖試點”位于我國領海基線范圍之內,領海基線向陸一側的水域屬于我國的內水,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與近岸養殖相比,深遠海智能養殖平臺
①建造與養護成本較高 ②維修與補給更加便利
③更適應復雜海底地形 ④水產品的品質更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深遠海智能養殖平臺涉及苗種、裝備、加工、物流等多個
環節,其建造與養護成本較高,①正確;
深遠海智能養殖平臺距離陸地較遠,海上風浪更大,維修
與補給較為困難,②錯誤;
深遠海養殖位于遠海地區,養殖平臺位于海面之上,該平臺需要錨泊定位,受復雜的海底地形影響較大,③錯誤;
深遠海養殖水質較好,水產品生長的環境更優,產品品質更好,④正確。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5.深遠海智能養殖平臺推廣到我國南海諸島海域可
A.擴展陸地空間 B.減輕海洋污染
C.提升海洋運輸 D.行使海洋權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深遠海智能養殖平臺是漂浮在海上的養殖基地,并不會拓展
陸地空間,A錯誤;
深遠海養殖也會增加海洋污染,B錯誤;
養殖平臺與海洋運輸并無關聯,C錯誤;
深遠海智能養殖平臺的推廣,利于促進我國南海島嶼開發建設,促進我國更好地行使海洋權益,D正確。
(2024·河南商丘月考)青藏高原是我國保護地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區域。截至2021年,青藏高原的自然保護區占我國陸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57.56%。雅江自然保護區是青藏高原典型的民族社區聚居地,獨特的文化實踐對當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物多樣性狀況產生巨大影響。下表示意2018年雅江自然保護區內土地利用情況。據此完成6~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保護區土地利用類型 各類型土地面積/km2 各類型土地面積與保護區總面積之比/%
林地 7 737.79 84.40
耕地 421.73 4.60
牧草地 411.64 4.49
居民點及交通用地 210.86 2.30
6.雅江自然保護區耕地與林地的比重差異,反映出保護區內
A.土地利用分配不協調
B.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矛盾加劇
C.人類活動的強度逐漸增強
D.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得到恢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8年雅江自然保護區各類土地利用中,林地所占比重最高,耕地所占比重較低,反映出在自然保護區建立后,為降低人類活動對自然保護區的干擾,實施了大面積的退耕還林,使雅江自然保護區內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復,同時林地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也符合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要求,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7.對于雅江自然保護區內的民族社區聚居地,其合理的解決措施是
A.實施嚴格的監管措施,限制經濟活動
B.利用獨特的文化資源,發展生態旅游
C.放寬保護措施的標準,加快經濟發展
D.實施民族社區整體搬遷,緩解人地矛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該保護區內有民族社區聚居地,可利用其獨特的文化資源發展生態旅游,既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又可以保護當地獨特的生態環境,通過轉變發展模式,人類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B正確。
該保護區內核心區的民族社區可以實施生態移民,但是實施民族社區整體搬遷不現實,D錯誤。
限制經濟活動不利于該區域的經濟發展,A錯誤。
放寬保護措施的標準會導致該保護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C錯誤。
能源安全的清潔性反映能源的生產、利用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是能源安全的重要指標之一。下圖示意2005~2019年我國能源安全清潔性水平變化。完成8~9題。
8.圖示期間我國能源
A.安全等級逐年提高
B.年排放溫室氣體總體下降
C.以可再生能源為主
D.利用對環境的友好性增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我國能源安全等級在2011年下降,不是逐年
提高,A錯誤;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消費水平提高,總耗
能不斷增加,年排放溫室氣體總量增加,
B錯誤;
我國能源利用仍以化石能源為主,C錯誤;
2005~2019年,我國能源清潔性水平顯著提高,說明能源消費結構中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斷增加,單位GDP能耗持續降低,同時單位產能下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下降,大氣污染物排放進一步縮減,我國能源利用對環境的友好性不斷增強,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能源安全的清潔性反映能源的生產、利用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是能源安全的重要指標之一。下圖示意2005~2019年我國能源安全清潔性水平變化。完成8~9題。
9.我國能源安全清潔性水平在2015~2016年間
突變,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政府政策調控
B.國際能源市場波動
C.能源利用技術進步
D.國際能源通道建設

2016年較2015年能源安全清潔性水平出現大
幅提高,最可能的原因是政府政策強勢推行
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優化,淘汰了
落后產能和高污染產能,使得生態環境出現
了大幅改善,A正確;
國際能源市場以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化石
能源為主,其波動及國際能源通道建設對我國能源安全清潔性水平影響不大,B、D錯誤;
能源利用技術的進步不會在短時間內使能源安全清潔性水平發生巨大波動,C錯誤。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河南鄭州期中)糧食生產集中度是指某時期某地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比重。下表反映我國不同雨量帶糧食生產集中度的變化。據此完成10~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年降雨量(mm) 糧食生產集中度(%)
2010年 與1990年相比的變化
<200 2.9 +0.9
200~400 2.8 +0.8
400~800 45.9 +8.9
≥800 48.4 -10.6
10.造成我國糧食生產集中度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農業區劃調整 B.農業技術進步
C.產業結構優化 D.運輸條件改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讀表可知,與1990年相比,2010年降雨量≥800 mm的地區糧食生產集中度下降幅度較大,而降雨量400~800 mm的地區糧食生產集中度較高且上升幅度較大,主要是因為南方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造成農業結構調整,糧食種植面積減少,使北方地區成為我國糧食主產區。所以造成我國糧食生產集中度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產業結構優化,C正確。
11.我國糧食生產集中度的變化有利于
A.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B.高效利用水熱資源
C.減輕交通運輸的壓力 D.降低旱澇災害風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我國北方地區糧食生產集中度提高,土地容易產生規模效益,有利于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A正確;
北方地區水熱資源不如南方地區,不利于水熱資源的高效利用,B錯誤;
南方人口多,糧食需求量大,北糧南運會加重交通運輸的壓力,C錯誤;
旱澇災害受氣象因素影響,與糧食生產集中度關系不大,D錯誤。
12.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出發,針對我國糧食生產集中度的變化,首先應采取的對策是
A.加大熱帶和亞熱帶糧食種植的扶持力度
B.提高糧食生產集中區的水資源保障能力
C.完善交通運輸建設以提高糧食運輸效率
D.提升糧食生產的科技投入和機械化水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目前我國糧食生產主要集中在半濕潤的北方地區,由于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需要提高該地區的水資源保障能力,B正確。
(2024·江蘇南京期末)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中要求,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生態敏感脆弱區是指受污染、開發、資源過度利用等人為活動干擾且生態問題突出難以自我修復的區域。生態保護紅線邊界的劃定依據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13~14題。
13.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A.目的是促進糧食增產,保障糧食安全
B.是為了防止保護區野生動物傷人事件的發生
C.是維護生態安全的最基本要求
D.是為了促進生態文明法律法規體系的健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主要是為了保護生態
環境,對增加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影響不
大,A錯誤;
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不是為了防止保護區
野生動物外出傷人事件的發生,而是為了減少
人類對生態系統和自然遺跡等特殊功能區的破
壞,B錯誤;
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是構建國家生態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是維護生態安全的最基本要求,C正確;
促進生態文明法律法規體系的健全不屬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目的,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江蘇南京期末)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中要求,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生態敏感脆弱區是指受污染、開發、資源過度利用等人為活動干擾且生態問題突出難以自我修復的區域。生態保護紅線邊界的劃定依據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13~14題。
14.下列地區中最可能屬于生態敏感脆弱區的是
A.基本農田保護區
B.水土流失嚴重區
C.珍稀動物自然保護區
D.水土保持植被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材料可知,生態敏感脆弱區是指受人為活動
干擾且生態問題突出難以自我修復的區域。基
本農田保護區屬于耕地保護紅線內的區域,是
國家為保障糧食安全而設立的,A錯誤;
水土流失嚴重區大多是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致
的,且生態問題突出,屬于生態敏感脆弱區,
B正確;
珍稀動物自然保護區和水土保持植被區為重點生態功能區,C、D錯誤。
(2024·山西大同模擬)控制農業源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有利于我國全面落實碳減排政策與行動。圖1為“我國2000~2019年不同地區農業源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分時段累計排放量統計圖”,圖2為“我國2000~2019年農業源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逐年排放量統計圖”。據此完成15~1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5.2000~2019年農業源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
A.華北占比增加
B.華東占比變化量最大
C.Ⅰ類變幅最大
D.全國總量快速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讀圖可知,2000~2019年農業源非二氧化碳溫室
氣體排放量,華北占比先增加后減少,A錯誤;
華東占比從21%降到17%,變化量最大,B正確;
Ⅰ類線條相對最為平直,變幅最小,C錯誤;
全國總量呈波動變化,沒有快速下降,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6.為了減少農業源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最有
針對性的政策法規是
A.《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
B.《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
C.《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
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是為了防治畜禽養殖污染,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的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是為保護和改善環境而制定的,是對減少農業源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最有針對性的政策法規,A正確。
在賦煤區建設光伏發電系統、光熱系統和太陽能化學轉化系統等組成的太陽能綜合利用系統,可助力我國“雙碳”目標實現。右圖示意我國賦煤區與太陽能總輻射資源分布。完成17~18題。
17.我國煤炭與太陽能資源組合最好的賦煤區是
A.滇藏賦煤區 B.西北賦煤區
C.華北賦煤區 D.華南賦煤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據圖可知,新疆、甘肅和內蒙古西部是我國重要的賦煤區,且地處西北內陸,氣候干旱,太陽能資源豐富,因此煤炭與太陽能資源組合最好,B正確;
滇藏賦煤區、華北賦煤區、華南賦煤區的太陽能資源都沒有西北賦煤區豐富,不是組合最好的賦煤區,A、C、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在賦煤區建設光伏發電系統、光熱系統和太陽能化學轉化系統等組成的太陽能綜合利用系統,可助力我國“雙碳”目標實現。右圖示意我國賦煤區與太陽能總輻射資源分布。完成17~18題。
18.在西北賦煤區構建煤炭+太陽能耦合發展模式的優勢有
①基礎設施完善 ②土地租金廉價
③太陽能波動小 ④能源消費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煤炭+太陽能耦合發展模式可以利用賦煤區的輸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大幅度降低開發成本;西北賦煤區地廣人稀,土地租金廉價,①②正確;
太陽能隨天氣、晝夜變化波動較大,③錯誤;
西北地區人口稀少,產業落后,能源消費量小,④錯誤。A正確。
生境又稱棲息地,是指生物的個體、種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生態地理環境,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下圖示意我國臥龍自然保護區內大熊貓潛在生境及居民點密度在兩流域(壽溪、漁子溪)集水區等級上的分布。距離河源越遠,距離河口、流域出口、干支流交匯處越近,集水區等級越高。據此完成19~20題。
19.根據圖示信息,可以得出
A.流域集水區等級越高,流域內居民點密度越小
B.居民點密度越大,大熊貓潛在生境狀況越好
C.兩流域Ⅱ級集水區大熊貓潛在生境狀況最差
D.兩流域Ⅰ級集水區大熊貓潛在生境狀況最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讀圖可知,臥龍自然保護區內兩流域的集水區等級越高,居民點密度越大;除漁子溪Ⅲ級集水區外,兩流域內居民點密度越大,大熊貓潛在生境狀況越差;兩流域的Ⅳ級集水區內大熊貓潛在生境狀況最差;兩流域的Ⅰ級集水區內大熊貓潛在生境狀況最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生境又稱棲息地,是指生物的個體、種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生態地理環境,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下圖示意我國臥龍自然保護區內大熊貓潛在生境及居民點密度在兩流域(壽溪、漁子溪)集水區等級上的分布。距離河源越遠,距離河口、流域出口、干支流交匯處越近,集水區等級越高。據此完成19~20題。
20.為應對臥龍自然保護區大熊貓潛在生境存在的問
題,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增加干支流沿岸城鎮數量
B.提高城鎮內部森林覆蓋率
C.控制城鎮沿河口向上游擴張
D.整體遷移干支流沿岸城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讀圖可知,臥龍自然保護區內壽溪和漁子溪流
域總體呈現出集水區等級越高,大熊貓潛在生
境狀況越差的分布格局,即距離河源越遠,距
離河口、流域出口、干支流交匯處越近,大熊
貓潛在生境狀況越差;而集水區等級越高,人
口和聚落密度越大,生物的多樣性也就越低。
因此,臥龍自然保護區河口處大都存在人類活動破壞大熊貓潛在生境的問題,針對此問題應有效控制城鎮沿河口向上游擴張,限制人類活動范圍進一步向大熊貓潛在生境擴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1.(2024·甘肅蘭州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國從2017年底起,禁止進口4類24種固體廢棄物,包括生活來源廢塑料、礬渣、未經分揀廢紙和廢紡織品等,到2019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棄物。自2021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棄物。下表為2017年和2018年世界部分國家固體廢棄物進口量表(單位:百萬美元)。
  進口國家 年份 印度尼 西亞 沙特阿 拉伯 泰國 馬來 西亞 印度 中國
2017年 76 0.1 159 98 228 1 236
2018年 116 25 141 206 335 190
(1)指出與2017年相比,2018年亞洲固體廢棄物進口量增速最快的國家,并說明其固體廢棄物進口量大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進口國家 年份 印度尼 西亞 沙特阿 拉伯 泰國 馬來 西亞 印度 中國
2017年 76 0.1 159 98 228 1 236
2018年 116 25 141 206 335 190
答案 沙特阿拉伯。原因:工業發展對廉價原材料的需求量大;環保執法不嚴;環境意識淡薄。
(2)簡述進口固體廢棄物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進口國家 年份 印度尼 西亞 沙特阿 拉伯 泰國 馬來 西亞 印度 中國
2017年 76 0.1 159 98 228 1 236
2018年 116 25 141 206 335 190
答案 固體廢棄物本身或對其處理過程中會產生粉塵、有害氣體等,造成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棄置于水體或隨降雨進入河湖,造成水體污染;固體廢棄物堆置或填埋,其中有害成分造成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堆置和填埋占用大量土地。
(3)分析我國禁止進口固體廢棄物對我國的有利影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進口國家 年份 印度尼 西亞 沙特阿 拉伯 泰國 馬來 西亞 印度 中國
2017年 76 0.1 159 98 228 1 236
2018年 116 25 141 206 335 190
答案 減少對我國生態環境的污染,利于生態文明建設;利于循環經濟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利于提高國民環保意識;利于促進我國垃圾分類回收制度的完善,提高我國資源利用率。
2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克拉瑪依油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發現的首個大油田。“克拉瑪依”系維吾爾語“黑油”的譯音,得名于克拉瑪依油田發現地——黑油山。黑油山位于克拉瑪依東北部,是油田重要油苗露頭的地方。黑油山地下油層埋藏很淺,因特殊的地質構造導致原油長年外溢,結成一群瀝青丘,如右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材料二 石油多分布在1 000米以下微米級的巖石縫隙中,就如同海綿當中浸入的水一樣。單靠地層自然壓力采油,只能采出5%左右。現依靠先進的開采技術,通過注水或聚合物,可以把采出率提高到50%以上。
(1)試從地質構造的角度推測黑油山的形成過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有人認為開采石油會導致地面沉降或塌陷,你是否贊同該觀點并說明理由。
答案 石油儲存于背斜構造,巖石受擠壓破碎,形成斷層,石油在壓力作用下沿裂隙不斷外溢,其中輕質部分揮發,粘稠部分同沙土凝結堆成黑油山。
答案 不贊同。石油在開采過程中會注水或聚合物,相當于將石油抽出部分進行了“填補”,因此不會導致地面沉降或塌陷。
(3)我國能源資源具有“富煤、少油、缺氣”的特點,為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我們應采取哪些措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充分發掘常規能源的資源潛力,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能源消費結構,大力發展低碳能源;開辟多元、穩定的國際能源供應市場;加強國家能源戰略儲備。
23.(2024·福建廈門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勢平坦遼闊、河湖水網密布的蘇北地區是國內重要的糧食主產區,2023年鹽城市亭湖區農村改革創新實踐“小田變大田”的做法。以前分散為1 123塊小塊田,改革后集中成147塊大塊田。將以往小地塊之間的田埂、壟溝整平,拆除了田坎間“溝壑”,水渠和小路得到復墾。
材料二 一度為“誰來種糧”困擾的鹽城,近年來形勢出現了變化,當地農田成了“搶手貨”,土地流轉價格采取了“限價”。2021年,亭湖區率先探索,對種糧達一定條件的家庭農場主,鼓勵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區級財政按年繳費40%或
2 500元定額的標準予以專項獎補。當地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主,“新種糧大軍”初具規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分析在“小田變大田”整治前,鹽城市亭湖區農村多“小田”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該地區河湖水網密布,耕地被河湖切割分散;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面積小;耕地質量差異大。
(2)簡述鹽城市“新種糧大軍”形成的條件。
答案 規范了土地流轉價格;政府政策支持和大量財政補貼;當地地勢平坦遼闊,具備大規模生產的條件。
(3)說明“小田變大田”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積極作用。
答案 有利于保障糧食生產規模;抑制農村“非糧化”和農田棄耕現象的出現;有利于保障耕地利用率;有利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24.(2024·吉林長春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類成為一個重要的擾動因素之前,自然界通過碳循環維持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相對穩定。工業革命以后,人類活動極大地改變了碳循環過程,碳排放增加引起的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挑戰。我國一直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參與者,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圖1是全球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和地球表面平均氣溫的逐年變化圖,圖2示意碳循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說明1900年以來圖1中兩條曲線的變化特點及二者的關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變化特點:1900年以來,地球表面平均氣
溫變化曲線呈波動上升(1900~1940年,1950~2000
年氣溫明顯上升),20世紀50年代后上升速度呈越來
越快趨勢;全球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濃度呈持續上
升,20世紀50年代以來增長速度明顯加快。
二者的關系:地球表面平均氣溫與全球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趨勢較吻合,說明二者具有正相關關系。
(2)闡釋人類活動是如何使二氧化碳濃度增大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規模開采、使用化石燃料,使地質時期固定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氣中;人類砍伐森林、開墾土地、破壞濕地等擾動土地的行為,使有機碳轉化為二氧化碳,增大其濃度。
(3)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減少碳排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增加碳匯(植樹造林,恢復濕地);提高農業適應能力(建設水利工程、發展節水灌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主岭市| 衡阳市| 和平县| 乐业县| 柳林县| 自治县| 合水县| 通海县| 东莞市| 宁波市| 塘沽区| 东安县| 嘉定区| 鹤山市| 汉阴县| 梅河口市| 达孜县| 中西区| 山西省| 顺昌县| 沅江市| 临朐县| 南雄市| 汶上县| 池州市| 秦皇岛市| 财经| 清丰县| 锡林浩特市| 萍乡市| 崇阳县| 昌江| 栾川县| 通海县| 隆尧县| 梨树县| 孙吴县| 邳州市| 修水县| 敖汉旗|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