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污染物跨境轉移與環境安全(選擇題1~10題,每小題3分,共30分)(2024·廣東廣州模擬)讀漫畫“嫁禍于人”,完成1~2題。1.漫畫描述的現象屬于( )A.固體廢棄物回收 B.可持續發展C.污染物跨境轉移 D.垃圾按需分類2.漫畫中的行為( )A.減輕了輸入地的環境污染B.增加了輸出地的資源損耗C.增大了輸出地的輿論壓力D.降低了輸出地廢棄物的處置成本美國東部時間2023年2月3日,美國俄亥俄州(下圖)一輛裝載有可致癌化學品的列車在俄亥俄州阿什蘭發生脫軌,導致化學品泄漏。據此完成3~4題。3.此次化學品泄漏可能導致( )A.水土流失嚴重 B.內河航運停擺C.湖泊利用價值降低 D.經濟發展停滯4.此次事件會引起全球性問題,其最可能的傳播途徑是( )A.農產品流通 B.大氣環流C.水循環 D.地殼物質循環(2024·河北承德期末)下圖示意2018年以前塑料瓶變為打火機的旅程。據此完成5~6題。5.2018年以前,中國進口廢塑料等“洋垃圾”主要考慮的是( )①降低我國制造業原料成本 ②促進中國高端制造業發展 ③勞動力成本低 ④原材料工業發展水平低 ⑤消納廢棄物能力強A.①②③ B.②④⑤C.①③④ D.①③⑤6.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的主要原因是( )A.保護民族產業 B.國內原料充足C.經濟發展過快 D.維護國家環境安全2005年11月,受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業爆炸事故影響,松花江形成長達80千米的污染帶,引發流域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省、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啟動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采取措施確保群眾飲水安全。位于下游的俄羅斯也采取了相應措施,兩國通過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機。下圖為“松花江流域示意圖”。據此完成7~8題。7.污水團流經哈爾濱市之后,松花江的污染程度減輕的原因是( )A.氣溫越來越低B.河流水量增大,稀釋作用增強C.地勢越來越低平D.植被越來越茂密8.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有( )①威脅沿岸居民的健康 ②使松花江改道 ③引發國際爭端 ④威脅區域的生態環境安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當前,發達國家每年將數百萬噸電子垃圾運往加納首都附近的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區,該地原本是潟湖衍生的一塊濕地,居住著4萬余人,他們大多由北部窮困地區遷徙而來,現以處理電子垃圾為生。部分垃圾最后通過焚燒處理,產生大量有毒煙塵。下圖為“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區的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9~10題。9.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區接收大量來自發達國家的電子垃圾,主要是因該地( )A.海陸交通便利 B.閑置土地較多C.垃圾處理能力強 D.環境標準較低10.7月在盛行風的作用下,當地焚燒垃圾煙塵的擴散方向主要是( )A.東南 B.西南 C.東北 D.西北(選擇題11~16題,每小題4分,共24分)(2024·安徽合肥月考)煙霾是因為懸浮在大氣中極小而干燥的顆粒聚集而產生的大氣污染現象,對人類健康危害巨大。印度尼西亞的煙霾污染與當地農業耕作中的“燒芭”傳統密切相關。“燒芭”就是放一把火將郁郁蔥蔥的熱帶雨林燒成“空地”,并利用燃燒的灰燼作為“天然”肥料。印度尼西亞煙霾污染的范圍已超越國界,成為影響東南亞地區的跨境煙霾污染。讀圖,完成11~13題。11.印度尼西亞跨境煙霾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氣候變暖,大氣出現逆溫層B.火災頻發,森林覆蓋率減少C.毀林開荒,發展種植園經濟D.砍伐森林,大力發展煤炭工業12.印度尼西亞跨境煙霾污染給新加坡帶來的影響有( )①空氣質量下降,生態環境惡化 ②危害人體健康,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③學校停課,社會秩序出現紊亂 ④兩國外交緊張,引發嚴重政治沖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為治理跨境煙霾污染,印度尼西亞所采取的應對措施合理的是( )①嚴厲打擊任何毀林開荒行為 ②健全國內環保政策法規 ③加強與東盟各國的環保合作 ④積極參與國際社會治理機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江蘇常州開學考試)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農林害蟲,同時也是一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經過不斷的排放—傳輸—沉降過程,可以輸入到偏遠山區。我國科考隊發現青藏高原大氣中POPs主要來自跨境傳輸,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現的時間不同。據此完成14~16題。14.青藏高原地區POPs富集的條件主要包括( )①鄰近印度次大陸,工農業活動密集 ②高原面積廣,可沉降面積大 ③受西風與季風共同影響,多方向輸入 ④氣溫低且降雪多,利于沉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5.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分別出現在( )A.夏季 夏季 B.夏季 冬季C.冬季 夏季 D.冬季 冬季16.應對青藏高原地區POPs跨境轉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A.印度等污染物輸出國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B.中亞國家給予一定的經濟賠償或生態修復技術C.我國加強監測預警,通過工程措施切斷污染物輸入D.多國開展合作,研發POPs的替代物17.(2024·遼寧沈陽階段練習)閱讀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跨境轉移的電子廢棄物又被稱為“電子洋垃圾”,我國曾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垃圾進口國,進口成本僅為10~100元/噸。相關研究表明,每1噸廢棄電子板中,能分離出0.5 kg黃金、143 kg銅、29.5 kg鉛、40.8 kg鐵。廣東省汕頭市貴嶼鎮屬于內澇區,干旱、洪澇多發。改革開放以來,貴嶼鎮“家家拆解,戶戶冒煙,酸液排河,黑云蔽天”。來自國際和國內的電子廢棄物既給當地居民帶來了財富,同時又讓當地付出了慘痛的環境代價。“洋垃圾”禁令發布后,當地政府建設了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代替不合規的私人作坊,目前該園區已成為我國電子產品拆解特色產業集聚地。(1)分析貴嶼鎮接受電子廢棄物跨境轉移的原因。(4分)(2)說明電子廢棄物跨境轉移對貴嶼鎮環境安全的影響。(4分)(3)指出貴嶼鎮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對保障當地環境安全的作用。(4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巴塞爾公約》旨在遏止越境轉移危險廢料,特別是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和轉移危險廢料。2013年6月~2014年1月,共有103個加拿大集裝箱(外貼可回收塑料的標簽)在馬尼拉港口卸貨,海關查驗發現絕大部分為電子和廚房垃圾,并進行了封存。由于這些洋垃圾長時間堆放,已經造成了嚴重的污染。2019年4月菲律賓官方表示:如對方不予回應,他們將對其宣戰。下圖示意菲律賓位置。(1)指出馬尼拉的氣候類型,并分析該氣候導致洋垃圾污染嚴重的原因。(6分)(2)推測加拿大轉移洋垃圾的原因。(4分)(3)針對上述環境問題,提出菲律賓政府的應對措施。(8分)答案精析1.C 2.D [第1題,漫畫標題“嫁禍于人”是題眼,漫畫中衣服上的“洋垃圾”三個字是關鍵,洋垃圾是國外的垃圾,轉移到國內,說明漫畫描述的是污染物跨境轉移現象。C正確。第2題,漫畫中的行為,加劇了輸入地的環境污染,A錯誤;輸出地是轉移垃圾,不是資源輸出,不會增加輸出地的資源損耗,同時降低了輸出地廢棄物的處置成本,B錯誤,D正確;輸出地將固體廢棄物尤其是危險廢棄物轉移給其他國家,有利于自身環境的改善,因此減輕了輸出地的輿論壓力,但增大了輸入地的輿論壓力,C錯誤。]3.C 4.B [第3題,讀圖可知,俄亥俄州位于五大湖沿岸,泄露的化學品可能會進入湖泊,導致湖泊利用價值降低,C正確。化學品泄漏不會導致水土流失,也不會使內河航運停擺,對經濟發展有一定影響,但不會導致經濟發展停滯,A、B、D錯誤。第4題,化學品泄漏最可能通過大氣環流影響到其他地區,引起全球性問題,B正確;通過農產品流通的可能性較小,通過水循環影響的范圍較小,不會通過地殼物質循環傳播,A、C、D錯誤。]5.C 6.D [第5題,由材料廢棄塑料瓶可變為打火機推知,“洋垃圾”可作為制造業原料,同時2018年以前,我國原材料工業發展水平低,通過進口廢塑料來降低我國制造業原料成本,進一步發展原料工業,①④正確;與“洋垃圾”相關的制造業主要為低端制造業,并不能促進我國高端制造業發展,②錯誤;我國勞動力成本低,可通過進口和處理“洋垃圾”獲取利潤,③正確;與我國相比,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高、技術先進,消納廢棄物能力更強,⑤錯誤,故C正確。第6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垃圾”包括廢塑料、未分類的廢紙、廢紡織原料等,對環境安全存在威脅,所以國家禁止“洋垃圾”入境的主要原因是維護國家環境安全,D正確。]7.B 8.C [第7題,讀圖可知,松花江流經哈爾濱市之后的河段屬于河流的中下游,水量較大,對污水團起到了較大的稀釋作用,所以松花江污染程度會減輕,B項正確。第8題,化工企業爆炸引發的水污染會威脅松花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及松花江沿岸居民的飲水安全,威脅沿岸居民的身體健康,①④正確。水污染并沒有使松花江改道,②錯誤。根據材料可知,中俄兩國通過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機,說明此次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沒有引發國際爭端,③錯誤。C正確。]9.D 10.C [第9題,依據材料信息,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區原本是潟湖衍生的一塊濕地,故該地閑置土地不多、海陸交通不便,A、B錯誤;加納屬于發展中國家,處理電子垃圾的技術水平低,處理電子垃圾能力較弱,C錯誤;加納屬于發展中國家,其環境標準遠低于發達國家,因此接收了大量來自發達國家的電子垃圾,D正確。第10題,由圖可知,該地位于赤道北部的幾內亞灣沿岸,7月氣壓帶、風帶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向右偏轉成西南風,受其影響,當地焚燒垃圾產生的煙塵應向東北方向擴散,C正確。]11.C 12.A 13.D [第11題,據材料可知,印度尼西亞的煙霾污染與當地農業耕作中的“燒芭”傳統密切相關,所以其煙霾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毀林開荒,發展種植園經濟,C正確;氣候變暖、大氣出現逆溫層、火災頻發不是其煙霾形成的主要原因,A、B錯誤;據材料可知,破壞森林主要是為了發展農業,而不是發展煤炭工業,D錯誤。第12題,煙霾是大氣污染現象,會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生態環境惡化,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危害人體健康;大氣污染嚴重,為了減少人們外出,學校可能停課,干擾社會秩序,①②③正確。印度尼西亞的跨境煙霾污染可能會影響兩國的關系,但不會直接導致兩國的外交緊張,引發嚴重政治沖突,④錯誤。第13題,嚴厲打擊任何毀林開荒行為,不利于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①錯誤;健全國內環保政策法規,能夠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緩解煙霾污染,②正確;煙霾污染已經跨越國界,影響到東南亞其他國家,所以加強與東盟各國的環保合作,有利于減輕跨境煙霾污染,③正確;參與國際社會治理機制能夠提高治理技術,利于減輕煙霾污染,④正確。]14.C 15.B 16.D [第14題,據材料可知,青藏高原大氣中POPs主要來自跨境傳輸,青藏高原受盛行西風和西南季風的共同影響,西南季風影響青藏高原南部地區,高原北部則受西風帶影響,受西風與季風共同影響,多方向輸入使得POPs數量較多,③正確;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農林害蟲,青藏高原南部地區臨近印度,其人口眾多,工農業活動密集,POPs數量多,①正確;青藏高原地區海拔高,氣溫低,POPs進入高原后流動性變差,并伴隨降雪逐步沉降,導致該地POPs富集,④正確;青藏高原地區POPs富集與高原面積廣關系不大,②錯誤。故選C。第15題,青藏高原受盛行西風和西南季風的共同影響,西南季風影響青藏高原南部地區,夏季風(西南風)可以把印度地區的POPs吹往青藏高原地區,故青藏高原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現在夏季;高原北部則受西風帶影響,冬季西北風可以把中亞地區的POPs吹向青藏高原地區,故青藏高原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現在冬季。故選B。第16題,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不利于經濟發展,A錯誤;中亞國家經濟能力有限,且技術水平較低,讓中亞國家負擔不符合實際,B錯誤;POPs污染主要借助風力傳播,通過工程措施難以阻止,C錯誤;青藏高原地區主要是跨境轉移污染,故應多國開展合作,并積極研發POPs的替代物,D正確。]17.(1)貴嶼鎮干旱、洪澇災害多發,農業基礎薄弱,吸納勞動力就業能力不足,廉價勞動力豐富;位于我國沿海地區,進口便利,有利于接收海外“電子洋垃圾”;“電子洋垃圾”可作為國內制造業原材料的廉價來源,市場需求量大;電子廢棄物回收利潤率高,促進當地經濟發展。(2)進口電子廢棄物運輸和儲存時可能會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酸浸、水洗電子廢棄物會危害水體、導致土壤酸化;焚燒產生的有害氣體會造成大氣污染;各種污染物會對周圍的居民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威脅環境安全等。(3)建立企業準入制度,便于環境監管;革新處理技術,提高回收率;統一處理污染物,減少污染排放,控制污染范圍等。18.(1)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原因:終年高溫,生活垃圾易變質;雨季時降水集中,垃圾易污染水源和土壤。(2)減少本國環境污染;本國垃圾處理成本過高。(3)利用國際法維護國家利益,進一步對加拿大政府施加壓力;健全法律法規,海關加強檢驗防范機制,加大對涉事企業的懲處力度;加強宣傳,積極引導公眾參與,提高環保意識;對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污染范圍和危害擴大。第三節 污染物跨境轉移與環境安全[學習目標] 1.結合資料,說明污染物跨境轉移的概念和形式。(區域認知)2.結合實例,說明污染物跨境轉移對環境安全的影響,分析污染物跨境轉移的原因,并提出相應防控措施。(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污染物的跨境轉移及對環境安全的影響1.污染物的跨境轉移(1)污染物①概念:是指進入環境后使環境正常組成________,直接或者間接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的物質。②來源:主要是在人類________和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如工業“三廢”、生活垃圾等;也有自然界釋放的物質,如火山爆發噴射出的氣體、塵埃等。拓展延伸 污染物分類標準 分類按照污染物的來源 自然來源的污染物、人為來源的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污染的環境 大氣污染物、水體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室內污染物按照污染物的形態 氣體污染物、液體污染物、固體廢棄物按照污染物的性質 化學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2)污染物的跨境轉移①概念:污染物從一國的管轄地區________至另一國或者不屬于任何國家管轄的地區。②形式2.污染物跨境轉移對環境安全的影響類型 自然因素導致的污染物跨境轉移 人為因素導致的污染物跨境轉移形成 隨空氣和水_______而擴散 發達國家為________企業生產成本和減少污染物處理費用,通過__________的形式將污染物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方向 沒有明確的目的地 以發達國家向______國家出口污染物為主影響 臨近或不臨近的國家和地區都有可能受害,從而使污染物的__________擴大 (1)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缺乏處理和處置廢棄物的__________和經濟能力,污染物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置: ①對當地:大量堆放,直接污染當地的水源和土壤,導致當地______________遭到破壞,環境污染加重,并危害人們的健康; ②對周圍:損害具有長期性,可能會產生連鎖反應,引發區域性____________危機。 (2)發達國家的企業逃避了本國規定的處置責任,使污染物沒有得到應有的處理和處置而擴散到環境之中,長期積累必然會對____________造成危害拓展延伸1.基于人為因素發生的污染物跨境轉移的兩種主要形式形式 廢棄物跨境轉移 含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貿易主要 來源 某國產生的固體廢棄物 有毒有害物質超標或含有尚未被認識的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轉移 途徑 正常貿易或非法入境 國際貿易危害 威脅輸入國的環境安全,引發污染物輸出國與輸入國之間的矛盾和外交爭端,甚至演變為政治、經濟和軍事沖突,對雙方的國家安全均造成影響2.進口“洋垃圾”的原因及危害定義 “洋垃圾”泛指由國外進入我國的高污染固體廢棄物垃圾出 口原因 減少本國環境污染,節省大量垃圾處理費用,獲得可觀的貿易收入垃圾進 口原因 將國外的固體廢棄物和廢料作為可回收原材料的廉價來源進口“洋 垃圾”的 危害 “洋垃圾”夾雜物量大、成分復雜,增加了國內環境和健康風險。進口固體廢棄物運輸和儲存時期可能會產生霉變及重金屬泄漏“洋垃圾”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污染物。焚燒產生的有害氣體會污染大氣環境;酸浸、水洗廢棄物則會危害水體、土壤環境部分“洋垃圾”沒有得到再生利用,其焚燒和填埋造成了額外的環境污染及土地資源占用,加重環境治理負擔“洋垃圾”流向“散、亂、污”加工企業集中的地區,污染當地環境,威脅居民健康,使當地面臨極高的環境安全風險(2024·湖南長沙期中)我國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關總署發布《關于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該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據此完成1~2題。1.下列污染物屬于同一類的是( )①酸雨 ②油船泄漏的石油 ③廢舊服裝 ④電子廢物 ⑤廢塑料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2.我國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將主要推動我國( )A.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B.提升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水平C.加快產業結構優化 D.提高就地處理有害廢棄物的能力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儲存在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排入海洋。之后福島核電站儲水罐又發生多次泄漏,日本國內及國際社會對核污水處理的關注不斷升級。核污水排入海洋后的跨境轉移受洋流的影響巨大。右圖為“福島縣及周邊海域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3.日本政府作出將核污水排入海洋的決定主要是因為( )A.存儲核污水已達排海標準 B.核污水直接排海費用低C.海水對核污水凈化能力強 D.日本的環境標準要求高4.日本核污水排入海洋極易引發國際爭端,其主要原因是( )A.福島及其周邊海域將遭受二次傷害B.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質無法完全消除C.核污染將隨洋流蔓延至太平洋沿岸國家D.海洋物種減少導致海洋產業鏈發展受阻5.若福島核污水排入海洋,開始一段時間內受其影響最大的海域是( )A.甲 B.乙 C.丙 D.丁知識點二 污染物跨境轉移的防控1.國際合作1989年3月22日,世界上第一個旨在控制有害廢棄物跨境轉移的國際公約——__________________獲得通過,這標志著針對污染物跨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國際合作邁入了________階段。2.我國的措施領域 舉措國際貿易 充分利用國際公約與污染物出口國或地區進行交涉,更好地維護國家的環境權益法制 逐步健全法規體系,加強對污染物跨境轉移的控制,認真對待我國外資準入中的污染轉移,____________洋垃圾入境,切實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資源利用 強化資源______利用,全面提升國內固體廢棄物________、資源化利用水平,逐步補齊國內資源缺口公眾參與 積極引導公眾參與,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圍核心歸納 跨境污染問題的應對措施萊茵河是歐洲最大的河流之一,流經了九個國家。萊茵河既為上千萬人提供飲用水源和工農業用水,也接納著沿岸排放的生活和工農業污水,同時承擔重要的航運任務。20世紀萊茵河不斷受到沿岸各國的污染,曾一度成為“歐洲下水道”,沿岸各國的矛盾不斷激化。1950年7月,瑞士、法國、盧森堡、德國和荷蘭共同成立了保護萊茵河國際委員會,委員會主席由各國輪值,秘書長則固定是荷蘭人。經不斷治理,今天萊茵河水質干凈清澈,可直接飲用,成為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條河流。下圖為萊茵河地理位置示意圖。1.[區域認知]說明萊茵河水污染治理難度大的原因。2.[綜合思維]指出污染物沿萊茵河跨境轉移的危害。3.[地理實踐力]分析沿岸各國解決萊茵河污染物跨境轉移的措施。(2024·浙江金華期末)現代拆解與再利用產業幾乎對可回收廢棄物資源全部進行了利用。下圖為“江蘇揚州某產業園產業鏈基本構架圖”。據此完成1~3題。1.該產業園主要解決( )A.工業生產中的環境污染B.資源利用中的環境污染C.消費過程中的環境污染D.城鎮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2.該產業園從國外回收廢棄物資源,主要考慮的是( )A.經濟效益 B.社會效益 C.環境效益 D.國家利益3.為促進該產業園的可持續發展,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嚴格環境準入,禁止高污染廢棄物進口B.拆解與再利用過程中,加強無害化處理C.規范化管理,對未利用廢棄物進行標準化處理D.擴大進口來源,增加廢棄物種類和范圍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污染物的跨境轉移及對環境安全的影響梳理教材新知1.(1)①發生變化 ②生產 (2)①轉移 ②空氣 貿易2.自然流動 降低 商品貿易 發展中 污染范圍 技術手段 生態 環境 全球環境落實思維方法1.D 2.B [第1題,酸雨是由于排放酸性氣體造成的,屬于氣體污染物;油船泄漏的石油造成海洋水污染,屬于液體污染物;廢舊服裝、電子廢物和廢塑料都屬于固體廢棄物,屬于同一類。故選D。第2題,禁止進口固體廢物對水資源利用率沒有影響,A錯誤;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可促進我國對固體廢物的回收利用,提升我國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水平,B正確;產業結構優化需要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精尖產業,禁止進口固體廢物對產業結構優化影響小,C錯誤;提高就地處理有害廢棄物的能力與處理技術有關,與禁止進口固體廢物關系不大,D錯誤。]3.B 4.C 5.D [第3題,若日本福島核電站存儲核污水已達排海標準,日本政府作出將核污水排入海洋的決定,不可能引發日本國內及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A錯誤;核污水直接排入海洋對于福島核電企業而言,減少了儲存和處理費用,成本低,B正確;海洋對核污水沒有凈化能力,只能隨洋流稀釋,且會擴大污染范圍,C錯誤;日本的環境標準要求高與日本政府作出將核污水排入海洋的決定無關,D錯誤。第4題,海洋具有連通性,核污水排入海洋后會在洋流的作用下不斷擴散,核污水會蔓延至太平洋沿岸國家,威脅相關國家人民生命健康,此種做法易引發國際爭端,C正確。A、B、D選項所述與核污水排入大海易引發國際爭端關系不大。第5題,由圖可知,福島縣位于中緯度,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排入海洋后,主要受北太平洋暖流影響,開始一段時間內自西向東擴散至北美洲西海岸丁海域,圖中的甲、乙、丙海域受該洋流影響較小,D正確。]知識點二 污染物跨境轉移的防控梳理教材新知1.《巴塞爾公約》 實質性2.全面禁止 集約 無害化探究核心知識1.流經國家多,協調難度大;沿河人口密集、工農業發達,污染排放量大;下游水流平緩,自凈能力差。2.對萊茵河沿岸國家的環境安全造成威脅;引發萊茵河沿岸國家的矛盾或外交爭端;演變為政治、經濟和軍事沖突,對沿岸國家的安全造成影響。3.控制污水排放,建設污水處理廠;研發減排和污水處理技術;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治理;建立預警機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提高人們環保意識;加強公眾參與等。落實思維方法1.C 2.A 3.D [第1題,根據圖中信息分析可知,該產業園主要是對人們生活中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回收再利用,再創造價值,所以主要是解決消費過程中的環境污染,C正確。該產業園解決的是生活廢棄物,不是工業生產、資源利用中產生的廢棄物,A、B錯誤。該產業園不能解決城鎮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D錯誤。故選C。第2題,由圖中信息可知,該產業園從國外回收廢棄物資源,經過現代拆解與再生產,獲得經濟效益,所以其主要考慮的是經濟效益,A正確。故選A。第3題,嚴格環境準入,加強無害化處理,規范化管理都是該產業園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采取的環保措施。擴大進口來源,增加廢棄物種類和范圍,雖然會擴大產業園規模,但可能會產生環境問題,D符合題意。故選D。](共77張PPT)污染物跨境轉移與環境安全第三節第二單元 生態環境與國家安全結合實例,說明污染物跨境轉移對環境安全的影響。1.結合資料,說明污染物跨境轉移的概念和形式。(區域認知)2.結合實例,說明污染物跨境轉移對環境安全的影響,分析污染物跨境轉移的原因,并提出相應防控措施。(綜合思維)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污染物的跨境轉移及對 環境安全的影響知識點二 污染物跨境轉移的防控內容索引課時對點練污染物的跨境轉移及對環境安全的影響><知識點一1.污染物的跨境轉移(1)污染物①概念:是指進入環境后使環境正常組成 ,直接或者間接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的物質。②來源:主要是在人類 和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如工業“三廢”、生活垃圾等;也有自然界釋放的物質,如火山爆發噴射出的氣體、塵埃等。發生變化生產污染物分類拓展延伸標準 分類按照污染物的來源 自然來源的污染物、人為來源的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污染的環境 大氣污染物、水體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室內污染物按照污染物的形態 氣體污染物、液體污染物、固體廢棄物按照污染物的性質 化學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2)污染物的跨境轉移①概念:污染物從一國的管轄地區 至另一國或者不屬于任何國家管轄的地區。②形式轉移空氣貿易2.污染物跨境轉移對環境安全的影響類型 自然因素導致的污染物跨境轉移 人為因素導致的污染物跨境轉移形成 隨空氣和水 而擴散 發達國家為 企業生產成本和減少污染物處理費用,通過 的形式將污染物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方向 沒有明確的目的地 以發達國家向 國家出口污染物為主自然流動降低商品貿易發展中影響 臨近或不臨近的國家和地區都有可能受害,從而使污染物的________ 擴大 (1)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缺乏處理和處置廢棄物的 和經濟能力,污染物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置:①對當地:大量堆放,直接污染當地的水源和土壤,導致當地 遭到破壞,環境污染加重,并危害人們的健康;②對周圍:損害具有長期性,可能會產生連鎖反應,引發區域性 危機。(2)發達國家的企業逃避了本國規定的處置責任,使污染物沒有得到應有的處理和處置而擴散到環境之中,長期積累必然會對 造成危害污染范圍技術手段生態環境全球環境1.基于人為因素發生的污染物跨境轉移的兩種主要形式拓展延伸形式 廢棄物跨境轉移 含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貿易主要 來源 某國產生的固體廢棄物 有毒有害物質超標或含有尚未被認識的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轉移 途徑 正常貿易或非法入境 國際貿易危害 威脅輸入國的環境安全,引發污染物輸出國與輸入國之間的矛盾和外交爭端,甚至演變為政治、經濟和軍事沖突,對雙方的國家安全均造成影響2.進口“洋垃圾”的原因及危害拓展延伸定義 “洋垃圾”泛指由國外進入我國的高污染固體廢棄物垃圾出 口原因 減少本國環境污染,節省大量垃圾處理費用,獲得可觀的貿易收入垃圾進 口原因 將國外的固體廢棄物和廢料作為可回收原材料的廉價來源拓展延伸進口“洋 垃圾”的 危害 “洋垃圾”夾雜物量大、成分復雜,增加了國內環境和健康風險。進口固體廢棄物運輸和儲存時期可能會產生霉變及重金屬泄漏“洋垃圾”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污染物。焚燒產生的有害氣體會污染大氣環境;酸浸、水洗廢棄物則會危害水體、土壤環境部分“洋垃圾”沒有得到再生利用,其焚燒和填埋造成了額外的環境污染及土地資源占用,加重環境治理負擔“洋垃圾”流向“散、亂、污”加工企業集中的地區,污染當地環境,威脅居民健康,使當地面臨極高的環境安全風險(2024·湖南長沙期中)我國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關總署發布《關于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該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據此完成1~2題。1.下列污染物屬于同一類的是①酸雨 ②油船泄漏的石油 ③廢舊服裝 ④電子廢物 ⑤廢塑料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③④⑤√酸雨是由于排放酸性氣體造成的,屬于氣體污染物;油船泄漏的石油造成海洋水污染,屬于液體污染物;廢舊服裝、電子廢物和廢塑料都屬于固體廢棄物,屬于同一類。故選D。(2024·湖南長沙期中)我國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關總署發布《關于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該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據此完成1~2題。2.我國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將主要推動我國A.提高水資源利用率B.提升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水平C.加快產業結構優化D.提高就地處理有害廢棄物的能力√禁止進口固體廢物對水資源利用率沒有影響,A錯誤;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可促進我國對固體廢物的回收利用,提升我國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水平,B正確;產業結構優化需要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精尖產業,禁止進口固體廢物對產業結構優化影響小,C錯誤;提高就地處理有害廢棄物的能力與處理技術有關,與禁止進口固體廢物關系不大,D錯誤。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儲存在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排入海洋。之后福島核電站儲水罐又發生多次泄漏,日本國內及國際社會對核污水處理的關注不斷升級。核污水排入海洋后的跨境轉移受洋流的影響巨大。下圖為“福島縣及周邊海域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3.日本政府作出將核污水排入海洋的決定主要是因為A.存儲核污水已達排海標準B.核污水直接排海費用低C.海水對核污水凈化能力強D.日本的環境標準要求高√若日本福島核電站存儲核污水已達排海標準,日本政府作出將核污水排入海洋的決定,不可能引發日本國內及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A錯誤;核污水直接排入海洋對于福島核電企業而言,減少了儲存和處理費用,成本低,B正確;海洋對核污水沒有凈化能力,只能隨洋流稀釋,且會擴大污染范圍,C錯誤;日本的環境標準要求高與日本政府作出將核污水排入海洋的決定無關,D錯誤。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儲存在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排入海洋。之后福島核電站儲水罐又發生多次泄漏,日本國內及國際社會對核污水處理的關注不斷升級。核污水排入海洋后的跨境轉移受洋流的影響巨大。下圖為“福島縣及周邊海域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4.日本核污水排入海洋極易引發國際爭端,其主要原因是A.福島及其周邊海域將遭受二次傷害B.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質無法完全消除C.核污染將隨洋流蔓延至太平洋沿岸國家D.海洋物種減少導致海洋產業鏈發展受阻√海洋具有連通性,核污水排入海洋后會在洋流的作用下不斷擴散,核污水會蔓延至太平洋沿岸國家,威脅相關國家人民生命健康,此種做法易引發國際爭端,C正確。A、B、D選項所述與核污水排入大海易引發國際爭端關系不大。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儲存在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排入海洋。之后福島核電站儲水罐又發生多次泄漏,日本國內及國際社會對核污水處理的關注不斷升級。核污水排入海洋后的跨境轉移受洋流的影響巨大。下圖為“福島縣及周邊海域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5.若福島核污水排入海洋,開始一段時間內受其影響最大的海域是A.甲 B.乙C.丙 D.丁√由圖可知,福島縣位于中緯度,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排入海洋后,主要受北太平洋暖流影響,開始一段時間內自西向東擴散至北美洲西海岸丁海域,圖中的甲、乙、丙海域受該洋流影響較小,D正確。污染物跨境轉移的防控><知識點二1.國際合作1989年3月22日,世界上第一個旨在控制有害廢棄物跨境轉移的國際公約——______ 獲得通過,這標志著針對污染物跨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國際合作邁入了_____ 階段。《巴塞爾公約》實質性2.我國的措施領域 舉措國際貿易 充分利用國際公約與污染物出口國或地區進行交涉,更好地維護國家的環境權益法制 逐步健全法規體系,加強對污染物跨境轉移的控制,認真對待我國外資準入中的污染轉移, 洋垃圾入境,切實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全面禁止領域 舉措資源利用 強化資源 利用,全面提升國內固體廢棄物 、資源化利用水平,逐步補齊國內資源缺口公眾參與 積極引導公眾參與,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圍集約無害化跨境污染問題的應對措施核心歸納萊茵河是歐洲最大的河流之一,流經了九個國家。萊茵河既為上千萬人提供飲用水源和工農業用水,也接納著沿岸排放的生活和工農業污水,同時承擔重要的航運任務。20世紀萊茵河不斷受到沿岸各國的污染,曾一度成為“歐洲下水道”,沿岸各國的矛盾不斷激化。1950年7月,瑞士、法國、盧森堡、德國和荷蘭共同成立了保護萊茵河國際委員會,委員會主席由各國輪值,秘書長則固定是荷蘭人。經不斷治理,今天萊茵河水質干凈清澈,可直接飲用,成為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條河流。右圖為萊茵河地理位置示意圖。1.[區域認知]說明萊茵河水污染治理難度大的原因。答案 流經國家多,協調難度大;沿河人口密集、工農業發達,污染排放量大;下游水流平緩,自凈能力差。2.[綜合思維]指出污染物沿萊茵河跨境轉移的危害。答案 對萊茵河沿岸國家的環境安全造成威脅;引發萊茵河沿岸國家的矛盾或外交爭端;演變為政治、經濟和軍事沖突,對沿岸國家的安全造成影響。3.[地理實踐力]分析沿岸各國解決萊茵河污染物跨境轉移的措施。答案 控制污水排放,建設污水處理廠;研發減排和污水處理技術;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治理;建立預警機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提高人們環保意識;加強公眾參與等。(2024·浙江金華期末)現代拆解與再利用產業幾乎對可回收廢棄物資源全部進行了利用。右圖為“江蘇揚州某產業園產業鏈基本構架圖”。據此完成1~3題。1.該產業園主要解決A.工業生產中的環境污染B.資源利用中的環境污染C.消費過程中的環境污染D.城鎮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圖中信息分析可知,該產業園主要是對人們生活中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回收再利用,再創造價值,所以主要是解決消費過程中的環境污染,C正確。該產業園解決的是生活廢棄物,不是工業生產、資源利用中產生的廢棄物,A、B錯誤。該產業園不能解決城鎮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D錯誤。故選C。(2024·浙江金華期末)現代拆解與再利用產業幾乎對可回收廢棄物資源全部進行了利用。右圖為“江蘇揚州某產業園產業鏈基本構架圖”。據此完成1~3題。2.該產業園從國外回收廢棄物資源,主要考慮的是A.經濟效益 B.社會效益C.環境效益 D.國家利益√由圖中信息可知,該產業園從國外回收廢棄物資源,經過現代拆解與再生產,獲得經濟效益,所以其主要考慮的是經濟效益,A正確。故選A。3.為促進該產業園的可持續發展,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嚴格環境準入,禁止高污染廢棄物進口B.拆解與再利用過程中,加強無害化處理C.規范化管理,對未利用廢棄物進行標準 化處理D.擴大進口來源,增加廢棄物種類和范圍√嚴格環境準入,加強無害化處理,規范化管理都是該產業園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采取的環保措施。擴大進口來源,增加廢棄物種類和范圍,雖然會擴大產業園規模,但可能會產生環境問題,D符合題意。故選D。課時對點練(2024·廣東廣州模擬)讀漫畫“嫁禍于人”,完成1~2題。1.漫畫描述的現象屬于A.固體廢棄物回收 B.可持續發展C.污染物跨境轉移 D.垃圾按需分類√漫畫標題“嫁禍于人”是題眼,漫畫中衣服上的“洋垃圾”三個字是關鍵,洋垃圾是國外的垃圾,轉移到國內,說明漫畫描述的是污染物跨境轉移現象。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4·廣東廣州模擬)讀漫畫“嫁禍于人”,完成1~2題。2.漫畫中的行為A.減輕了輸入地的環境污染B.增加了輸出地的資源損耗C.增大了輸出地的輿論壓力D.降低了輸出地廢棄物的處置成本√漫畫中的行為,加劇了輸入地的環境污染,A錯誤;輸出地是轉移垃圾,不是資源輸出,不會增加輸出地的資源損耗,同時降低了輸出地廢棄物的處置成本,B錯誤,D正確;輸出地將固體廢棄物尤其是危險廢棄物轉移給其他國家,有利于自身環境的改善,因此減輕了輸出地的輿論壓力,但增大了輸入地的輿論壓力,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美國東部時間2023年2月3日,美國俄亥俄州(右圖)一輛裝載有可致癌化學品的列車在俄亥俄州阿什蘭發生脫軌,導致化學品泄漏。據此完成3~4題。3.此次化學品泄漏可能導致A.水土流失嚴重B.內河航運停擺C.湖泊利用價值降低D.經濟發展停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讀圖可知,俄亥俄州位于五大湖沿岸,泄露的化學品可能會進入湖泊,導致湖泊利用價值降低,C正確。化學品泄漏不會導致水土流失,也不會使內河航運停擺,對經濟發展有一定影響,但不會導致經濟發展停滯,A、B、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美國東部時間2023年2月3日,美國俄亥俄州(右圖)一輛裝載有可致癌化學品的列車在俄亥俄州阿什蘭發生脫軌,導致化學品泄漏。據此完成3~4題。4.此次事件會引起全球性問題,其最可能的傳播途徑是A.農產品流通 B.大氣環流C.水循環 D.地殼物質循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化學品泄漏最可能通過大氣環流影響到其他地區,引起全球性問題,B正確;通過農產品流通的可能性較小,通過水循環影響的范圍較小,不會通過地殼物質循環傳播,A、C、D錯誤。(2024·河北承德期末)下圖示意2018年以前塑料瓶變為打火機的旅程。據此完成5~6題。5.2018年以前,中國進口廢塑料等“洋垃圾”主要考慮的是①降低我國制造業原料成本 ②促進中國高端制造業發展 ③勞動力成本低 ④原材料工業發展水平低 ⑤消納廢棄物能力強A.①②③ B.②④⑤C.①③④ D.①③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由材料廢棄塑料瓶可變為打火機推知,“洋垃圾”可作為制造業原料,同時2018年以前,我國原材料工業發展水平低,通過進口廢塑料來降低我國制造業原料成本,進一步發展原料工業,①④正確;與“洋垃圾”相關的制造業主要為低端制造業,并不能促進我國高端制造業發展,②錯誤;我國勞動力成本低,可通過進口和處理“洋垃圾”獲取利潤,③正確;與我國相比,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高、技術先進,消納廢棄物能力更強,⑤錯誤,故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4·河北承德期末)下圖示意2018年以前塑料瓶變為打火機的旅程。據此完成5~6題。6.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的主要原因是A.保護民族產業 B.國內原料充足C.經濟發展過快 D.維護國家環境安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垃圾”包括廢塑料、未分類的廢紙、廢紡織原料等,對環境安全存在威脅,所以國家禁止“洋垃圾”入境的主要原因是維護國家環境安全,D正確。2005年11月,受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業爆炸事故影響,松花江形成長達80千米的污染帶,引發流域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省、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啟動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采取措施確保群眾飲水安全。位于下游的俄羅斯也采取了相應措施,兩國通過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機。右圖為“松花江流域示意圖”。據此完成7~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7.污水團流經哈爾濱市之后,松花江的污染程度減輕的原因是A.氣溫越來越低B.河流水量增大,稀釋作用增強C.地勢越來越低平D.植被越來越茂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讀圖可知,松花江流經哈爾濱市之后的河段屬于河流的中下游,水量較大,對污水團起到了較大的稀釋作用,所以松花江污染程度會減輕,B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8.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有①威脅沿岸居民的健康 ②使松花江改道 ③引發國際爭端 ④威脅區域的生態環境安全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化工企業爆炸引發的水污染會威脅松花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及松花江沿岸居民的飲水安全,威脅沿岸居民的身體健康,①④正確。水污染并沒有使松花江改道,②錯誤。根據材料可知,中俄兩國通過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機,說明此次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沒有引發國際爭端,③錯誤。C正確。當前,發達國家每年將數百萬噸電子垃圾運往加納首都附近的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區,該地原本是潟湖衍生的一塊濕地,居住著4萬余人,他們大多由北部窮困地區遷徙而來,現以處理電子垃圾為生。部分垃圾最后通過焚燒處理,產生大量有毒煙塵。下圖為“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區的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9~10題。9.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區接收大量來自發達國家的電子垃圾,主要是因該地A.海陸交通便利 B.閑置土地較多C.垃圾處理能力強 D.環境標準較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依據材料信息,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區原本是潟湖衍生的一塊濕地,故該地閑置土地不多、海陸交通不便,A、B錯誤;加納屬于發展中國家,處理電子垃圾的技術水平低,處理電子垃圾能力較弱,C錯誤;加納屬于發展中國家,其環境標準遠低于發達國家,因此接收了大量來自發達國家的電子垃圾,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當前,發達國家每年將數百萬噸電子垃圾運往加納首都附近的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區,該地原本是潟湖衍生的一塊濕地,居住著4萬余人,他們大多由北部窮困地區遷徙而來,現以處理電子垃圾為生。部分垃圾最后通過焚燒處理,產生大量有毒煙塵。下圖為“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區的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9~10題。10.7月在盛行風的作用下,當地焚燒垃圾煙塵的擴散方向主要是A.東南 B.西南C.東北 D.西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由圖可知,該地位于赤道北部的幾內亞灣沿岸,7月氣壓帶、風帶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向右偏轉成西南風,受其影響,當地焚燒垃圾產生的煙塵應向東北方向擴散,C正確。(2024·安徽合肥月考)煙霾是因為懸浮在大氣中極小而干燥的顆粒聚集而產生的大氣污染現象,對人類健康危害巨大。印度尼西亞的煙霾污染與當地農業耕作中的“燒芭”傳統密切相關。“燒芭”就是放一把火將郁郁蔥蔥的熱帶雨林燒成“空地”,并利用燃燒的灰燼作為“天然”肥料。印度尼西亞煙霾污染的范圍已超越國界,成為影響東南亞地區的跨境煙霾污染。讀圖,完成11~1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1.印度尼西亞跨境煙霾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氣候變暖,大氣出現逆溫層B.火災頻發,森林覆蓋率減少C.毀林開荒,發展種植園經濟D.砍伐森林,大力發展煤炭工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據材料可知,印度尼西亞的煙霾污染與當地農業耕作中的“燒芭”傳統密切相關,所以其煙霾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毀林開荒,發展種植園經濟,C正確;氣候變暖、大氣出現逆溫層、火災頻發不是其煙霾形成的主要原因,A、B錯誤;據材料可知,破壞森林主要是為了發展農業,而不是發展煤炭工業,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印度尼西亞跨境煙霾污染給新加坡帶來的影響有①空氣質量下降,生態環境惡化 ②危害人體健康,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③學校停課,社會秩序出現紊亂 ④兩國外交緊張,引發嚴重政治沖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煙霾是大氣污染現象,會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生態環境惡化,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危害人體健康;大氣污染嚴重,為了減少人們外出,學校可能停課,干擾社會秩序,①②③正確。印度尼西亞的跨境煙霾污染可能會影響兩國的關系,但不會直接導致兩國的外交緊張,引發嚴重政治沖突,④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3.為治理跨境煙霾污染,印度尼西亞所采取的應對措施合理的是①嚴厲打擊任何毀林開荒行為 ②健全國內環保政策法規 ③加強與東盟各國的環保合作 ④積極參與國際社會治理機制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嚴厲打擊任何毀林開荒行為,不利于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①錯誤;健全國內環保政策法規,能夠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緩解煙霾污染,②正確;煙霾污染已經跨越國界,影響到東南亞其他國家,所以加強與東盟各國的環保合作,有利于減輕跨境煙霾污染,③正確;參與國際社會治理機制能夠提高治理技術,利于減輕煙霾污染,④正確。(2024·江蘇常州開學考試)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農林害蟲,同時也是一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經過不斷的排放—傳輸—沉降過程,可以輸入到偏遠山區。我國科考隊發現青藏高原大氣中POPs主要來自跨境傳輸,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現的時間不同。據此完成14~16題。14.青藏高原地區POPs富集的條件主要包括①鄰近印度次大陸,工農業活動密集 ②高原面積廣,可沉降面積大 ③受西風與季風共同影響,多方向輸入 ④氣溫低且降雪多,利于沉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據材料可知,青藏高原大氣中POPs主要來自跨境傳輸,青藏高原受盛行西風和西南季風的共同影響,西南季風影響青藏高原南部地區,高原北部則受西風帶影響,受西風與季風共同影響,多方向輸入使得POPs數量較多,③正確;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農林害蟲,青藏高原南部地區臨近印度,其人口眾多,工農業活動密集,POPs數量多,①正確;青藏高原地區海拔高,氣溫低,POPs進入高原后流動性變差,并伴隨降雪逐步沉降,導致該地POPs富集,④正確;青藏高原地區POPs富集與高原面積廣關系不大,②錯誤。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4·江蘇常州開學考試)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農林害蟲,同時也是一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經過不斷的排放—傳輸—沉降過程,可以輸入到偏遠山區。我國科考隊發現青藏高原大氣中POPs主要來自跨境傳輸,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現的時間不同。據此完成14~16題。15.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分別出現在A.夏季 夏季 B.夏季 冬季C.冬季 夏季 D.冬季 冬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青藏高原受盛行西風和西南季風的共同影響,西南季風影響青藏高原南部地區,夏季風(西南風)可以把印度地區的POPs吹往青藏高原地區,故青藏高原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現在夏季;高原北部則受西風帶影響,冬季西北風可以把中亞地區的POPs吹向青藏高原地區,故青藏高原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現在冬季。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4·江蘇常州開學考試)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農林害蟲,同時也是一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經過不斷的排放—傳輸—沉降過程,可以輸入到偏遠山區。我國科考隊發現青藏高原大氣中POPs主要來自跨境傳輸,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現的時間不同。據此完成14~16題。16.應對青藏高原地區POPs跨境轉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A.印度等污染物輸出國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B.中亞國家給予一定的經濟賠償或生態修復技術C.我國加強監測預警,通過工程措施切斷污染物輸入D.多國開展合作,研發POPs的替代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不利于經濟發展,A錯誤;中亞國家經濟能力有限,且技術水平較低,讓中亞國家負擔不符合實際,B錯誤;POPs污染主要借助風力傳播,通過工程措施難以阻止,C錯誤;青藏高原地區主要是跨境轉移污染,故應多國開展合作,并積極研發POPs的替代物,D正確。17.(2024·遼寧沈陽階段練習)閱讀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跨境轉移的電子廢棄物又被稱為“電子洋垃圾”,我國曾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垃圾進口國,進口成本僅為10~100元/噸。相關研究表明,每1噸廢棄電子板中,能分離出0.5 kg黃金、143 kg銅、29.5 kg鉛、40.8 kg鐵。廣東省汕頭市貴嶼鎮屬于內澇區,干旱、洪澇多發。改革開放以來,貴嶼鎮“家家拆解,戶戶冒煙,酸液排河,黑云蔽天”。來自國際和國內的電子廢棄物既給當地居民帶來了財富,同時又讓當地付出了慘痛的環境代價。“洋垃圾”禁令發布后,當地政府建設了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代替不合規的私人作坊,目前該園區已成為我國電子產品拆解特色產業集聚地。(1)分析貴嶼鎮接受電子廢棄物跨境轉移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貴嶼鎮干旱、洪澇災害多發,農業基礎薄弱,吸納勞動力就業能力不足,廉價勞動力豐富;位于我國沿海地區,進口便利,有利于接收海外“電子洋垃圾”;“電子洋垃圾”可作為國內制造業原材料的廉價來源,市場需求量大;電子廢棄物回收利潤率高,促進當地經濟發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說明電子廢棄物跨境轉移對貴嶼鎮環境安全的影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進口電子廢棄物運輸和儲存時可能會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酸浸、水洗電子廢棄物會危害水體、導致土壤酸化;焚燒產生的有害氣體會造成大氣污染;各種污染物會對周圍的居民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威脅環境安全等。(3)指出貴嶼鎮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對保障當地環境安全的作用。答案 建立企業準入制度,便于環境監管;革新處理技術,提高回收率;統一處理污染物,減少污染排放,控制污染范圍等。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塞爾公約》旨在遏止越境轉移危險廢料,特別是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和轉移危險廢料。2013年6月~2014年1月,共有103個加拿大集裝箱(外貼可回收塑料的標簽)在馬尼拉港口卸貨,海關查驗發現絕大部分為電子和廚房垃圾,并進行了封存。由于這些洋垃圾長時間堆放,已經造成了嚴重的污染。2019年4月菲律賓官方表示:如對方不予回應,他們將對其宣戰。右圖示意菲律賓位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指出馬尼拉的氣候類型,并分析該氣候導致洋垃圾污染嚴重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原因:終年高溫,生活垃圾易變質;雨季時降水集中,垃圾易污染水源和土壤。(2)推測加拿大轉移洋垃圾的原因。答案 減少本國環境污染;本國垃圾處理成本過高。(3)針對上述環境問題,提出菲律賓政府的應對措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利用國際法維護國家利益,進一步對加拿大政府施加壓力;健全法律法規,海關加強檢驗防范機制,加大對涉事企業的懲處力度;加強宣傳,積極引導公眾參與,提高環保意識;對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污染范圍和危害擴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單元 第三節 污染物跨境轉移與環境安全 學案(含答案).docx 第二單元 第三節 污染物跨境轉移與環境安全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二單元 第三節 污染物跨境轉移與環境安全.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