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學 科 道德與法治 年 級 五 教學形式 新授課課題名稱 《我參與 我奉獻》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知道公共生活人與人相處需要平等對待,樹立了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觀念。我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能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有公共意識。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認真學習。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形成了“在公共生活中應為他人著想”的觀念,但是對社區成員的角色責任不明晰。個別同學不能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不能主動承擔社區事務。更有極個別同學不懂得尊重別人勞動成果、不知尊重不同行業的勞動者等,需要教師作進一步的引導,使他們沿著健康文明的道路一步一步前進。因此,本課需要在此基礎上遷移這一概念進行下位學習,從而更好地理解“公共生活靠大家”,愿意做一名有公共教養的人。另外,通過對本課中事實案例的不斷剖析與反思,從自身到社會嘗試多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學生的思維生長點。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中主題四“我們的社區生活”中第8條“體現社會對老年人和殘疾人等弱勢人群的關懷。對弱勢人群有同情心和愛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觀念,并愿意盡力幫助他們”。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也有對公共生活中培養規則意識的要求。同時本課響應了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四大核心素養之的“公共參與”素養。《友善相待 文明有禮》這一課時從公共生活的“共同參與”角度,培育學生參與公共生活的規則,重點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通過對公共生活中現實案例的分析,認識到個人與社會,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要建立聯系,在社會生活中要自覺提升自身的公共意識、他人意識,因為個人文明素養的提高不僅關系到公民的自身形象,更是文明社區、公共生活建設的需要。公共生活這一話題學生比較熟悉,在中低年級的學習中已經有過接觸。但是,原來的學習主要圍繞對身邊人的關心和幫助來體現友善,而本課是從公共參與的角度理解個人與社會、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關系。在公共參與的實踐中不斷辨析與反思,從而使學生形成對公共生活的整體了解,培養學生的公共教養和社會責任感。教學目標 1:認識友善的重要性,學會友善待人,善待弱勢群體。 2:能夠為身邊需要關愛的人提供幫助。以恰當方式表達友善。 3:感受友善,傳遞正能量。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探究友善,學會友善待人,愿意幫助身邊需要關愛的人。 難點:通過交流活動,學會以恰當方式表達友善,并善待弱勢群體。教學策略: 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 課前剪輯視頻、制作多媒體課件。 2.教學重難點的解決辦法 為使教學內容生動深刻,采用模擬體驗、討論交流等學習方法,把家庭資源、課本資源、社會資源、學生自身資源結合起來,多方位打開學生的情感、認知、行為等多元智能。學生借助對真實生活情境的討論,通過對比,發現幫助別人要采用恰當的方式關注他人感受。組長匯報交流進一步認識到了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會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探究友善 知友善 悟友善 三、踐行友善 一、1.播放濱州短視頻《守望相助 共迎曙光》。 看了這個視頻,你有什么想說的?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課時《友善相待》。 二、 (一)1.匯報交流。課前我們調查了生活中的友善事例,下面請各組代表來匯報。 2.師:出示課件:“友善”。 (二)活動一:用溫暖傳遞愛心 1.播放視頻《環衛工人的愛心早餐》。 2.看了這個視頻,你有什么想說的? 3.為環衛工人提供免費早餐,餐館老板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板書:彼此關愛 相互幫助) 4.情境討論“我能做”“我來做” 同學們,如果我們也遇到了需要關愛的人,這時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么呢? 師總結: 活動二:用尊重呵護愛心 1.讓我們去參與一項社區的活動。 (出示)某社區居委會計劃開展“愛心衣物捐贈活動”為此,居民們提出了兩種方案。找生閱讀。(35頁) 2.這兩種方案,你更欣賞哪個?說說你的理由。 (板書:理解尊重) 3.我發現同學們都有一顆愛心,為你們點贊。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本35頁)閱讀角《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簡單說出感受。 4. 師總結: 活動三:用法律保障愛心 談話導入,學生閱讀法律規定。 引導發現這些法律規定的共同之處。 社會中還有哪些措施體現了國家對每個社會成員的關愛呢? 1.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參與公共生活的第一把金鑰匙,友善相待。同學們,現在我們居家學習,學習、生活中怎樣做到友善呢? 2.小結:生活中,讓我們一起弘揚友善這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我們的善心、善言、善行對待身邊的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友善相待,彼此關愛,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充滿陽光。溫暖他人,也溫暖自己。 一、1.觀看濱州短視頻《守望相助 共迎曙光》。 談感受 二、(一)1.各組代表來匯報。 2.讀課件,知友善。 (二)活動一 1.觀看視頻《環衛工人的愛心早餐》。 2.看了這個視頻,談感受。 3.分析原因:因為他們都有著一顆濃濃的愛心,他們的這份善心、善行、善言,讓環衛工感到了溫暖,讓小店增添了一份美好。 4.情境討論、分析。 活動二: 參與一項社區的活動。閱讀35頁。 2.選擇更欣賞的方案,說出理由。組長匯報交流。 3.快速瀏覽(課本35頁)閱讀角《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簡單說出感受。 活動三: 1.閱讀法律規定。(36頁) 2.發現這些法律規定有哪些共同之處? 3.說說社會中體現國家對每個社會成員的關愛的措施。 三、我們居家學習,學習、生活中做到友善——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上網課時,老師的提問,能及時連麥與老師交流;認真聽課,按時完成作業,也是一種對老師尊重、友善的表現。 2.生活中,讓我們一起弘揚友善這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友善相待,彼此關愛,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充滿陽光。溫暖他人,也溫暖自己。 一、學生觀看視頻感受疫情中濱州人的友善之舉,不同的群體之間互相互幫助,共同抗疫,從而導入課題。 二(一)學生通過交流調查的友善事例,知道了友善的含義,明白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就是友善的體現。 (二)活動一:通過觀看新聞視頻,懂得平常生活中人們也友善相待。學生感受到環衛工的辛苦,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認識到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生活需要彼此關愛,相互幫助。 活動二、學生通過對比,發現幫助別人要采用恰當的方式關注他人感受。進一步認識到了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會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 活動三: 通過法律條文閱讀,感知國家對于每個社會成員的關愛。體會到弱勢群體更需要人們的幫助。 三、“踐行友善”環節,讓學生明晰友善相待,是參與公共生活的金鑰匙,以及怎樣做到友善,我們知友善、悟友善,最終還是要會友善。在生活當中落實友善相待。板書設計 6.我參與 我奉獻 友善相待分層作業設計 1.填寫《評價單》。 2.搜集了解文明禮儀的相關實例,小組長整理匯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