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0.1正確行使訴訟權利練習一.選擇題(共16小題)1.在某檔普法節目中,下面四位觀眾的說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br/>①甲:當事人申請商事仲裁,應當向仲裁委員會遞交仲裁協議②乙: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無暇參加,可以委托代理人進行訴訟③丙:民事訴訟中,應當由提起訴訟的一方承擔全部舉證責任④?。好袷聶嘁媸艿角趾Φ?,公民可隨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保障經濟困難公民和特殊案件當事人獲得必要的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近年來,各地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法律援助覆蓋面逐步拓寬,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制度建設積極推進,保障能力逐步增強。法律援助工作不斷推進( ?。?br/>A.有利于擴大公民權利范圍B.有利于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C.旨在提高居民的訴訟能力D.完善相互協調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3.張三家菜園的樹倒塌,樹壓在甲、乙通信公司的光纜線上。乙通信公司派人到現場后,未做處理。張三鋸樹枝,被光纜線彈起摔倒受傷,損傷鑒定為:截癱傷殘三級,肋骨骨折十級。法院認為,由甲、乙公司各承擔10%的責任,張三承擔80%的責任,張三和甲、乙公司不服判決,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本案中( ?。?br/>①法院是法律監督機關,依法行使審判權②甲、乙公司可以聘請辯護人為公司辯護③甲、乙公司應該承擔過錯推定責任④張三和甲、乙公司不服一審判決,可在規定時間內提起上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孫某駕駛的轎車與趙某逆行駕駛的電動自行車相撞,造成趙某受傷、車輛受損的交通事故。經交警部門認定,孫某和趙某承擔事故的同等責任。如趙某對認定不服,起訴至法院。以下有可能出現在開庭審理時的場景有( ?。?br/>①趙某提交起訴狀、孫某提交答辯狀②孫某就案件爭議的有關問題闡明意見③趙某對判決不服,要求法院重新審理④趙某發現審判員是孫某的表哥,申請回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龍年春節期間,潛山市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積極開展“法援惠民生助力農民工”“春暖農民工法援在行動”等專項根治欠薪維權行動。近日,在潛山市一建筑工地務工的9名六安籍農民,在該市法援中心律師的幫助下,耗時兩周拿到被拖欠的10萬余元工資??梢?,法律援助( ?。?br/>①更好維護公民合法權益②確保被援助者在司法活動中勝訴③強化了人權的司法保障④要求援助機構無條件地提供服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嶺”,司法正義的重要內容就是程序正義,下列訴訟程序與諺語正確對應的是( )①“沒有原告,就沒有法官”——只有民事訴訟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則②“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當事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③“刑事判決疑義時,作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釋”——未經法院判決,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④“法律不保護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可以不委托辯護人,自行辯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經濟困難的張某從某縣山區居民處收購了無合法來源的王錦蛇,準備高價銷售牟取利益,被縣林業局執法人員查獲。縣林業局決定依法沒收王錦蛇,并對張某給予罰款處罰。張某不服,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訴訟( ?。?br/>A.張某起訴的對象是林業局執法人員B.若張某不服一審判決可以申請再審C.法庭調查是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D.張某可依法申請法律援助獲得法律咨詢8.楊某幼時因病致智力發育受損,后經鑒定為二級智力殘疾。2022年,楊某家庭面臨拆遷安置,因楊某為智力殘疾人,導致很多拆遷安置手續無法正常辦理。對此,下列處理方式正確的是( ?。?br/>①楊某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相關財產權應該由親屬繼承②楊某民事行為能力受限,可依法請求親屬作為監護人③楊某可以聘請訴訟代理人,對拆遷安置部門提起訴訟④楊某可申請法律援助,指定監護人代為實施民事行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張某與何某是鄰居,2018年8月兩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約定張某把自己的一套100平方米的樓房以40萬元的價格賣給何某,房款分兩次付清。在何某交了第一次房款后不久,張某提出房價過低,要求解除合同,但遭到了何某的拒絕,雙方最終走上了法庭。案件經過審理,最終裁定張某要履行合同的約定。張某對此表示不服,但這時正好張某有一樁生意要做就匆忙到外地去了。兩個月以后,他想再請求法院重新審理此案時,才發現判決已生效。在本案中,張某失去了( ?。?br/>A.上訴的權利 B.申訴權C.申請回避的權利 D.委托代理人的權利10.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山東省公安機關森警部門重拳出擊,嚴打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截至2020年3月18日,偵辦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4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8人,查扣封存涉案鳥類等野生動物2.4萬余只(頭)。如果公訴機關要對這些被刑事拘留的涉案人員提起訴訟,應提起( )A.民事訴訟 B.行政訴訟 C.刑事訴訟 D.環保訴訟11.為充分保障訴訟過程中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訴訟法賦予當事人廣泛的訴訟權利。下列屬于當事人享有的訴訟權利的是( ?。?br/>①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②申請回避的權利③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權利④上訴的權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于2022年施行。該法明確提供法律援助服務的形式有: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刑事辯護與代理;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國家賠償案件的訴訟代理及非訴訟代理;值班律師法律幫助;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代理等。法律援助( ?。?br/>①為每個公民提供幫助,降低公民的糾紛成本②是政府的責任,切實體現人民民主的真實性③完善法治監督體系,保障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④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小孫到某商場購買商品,因超市地面太滑而摔倒,導致右腳骨折,因此花費了大量的醫藥費。小孫提起訴訟,要求超市賠償損失。那么小孫依法可享有的訴訟權利有( ?。?br/>①申請回避的權利②上訴的權利③充當訴訟代理人的權利④賠償損失的權利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14.家庭拮據的七旬老人孫某到市場趕集時,被地面凸出來的鋼筋絆倒導致創傷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支付醫療費用37166.45元。孫某傷愈后,其家屬多次找負責市場經營管理的公司索要相關賠償,均被拒之門外。無奈之下,孫某的家屬來到居住地法律援助中心代其尋求幫助。對此認識正確的有( )①孫某符合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能夠獲得法律援助中心的法律服務②法律援助中心應該為孫某委托辯護人,依法維護其合法權利與訴求③具體承辦本案的人員應當遵守執業紀律,不得向孫某收取任何財物④負責市場經營管理的公司如無正當理由,需要對孫某進行國家賠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陳杰與李亮發生房屋買賣糾紛,因此走上了法庭。陳杰了解到負責審理案件的主審法官與李亮的父親是好朋友,因此申請主審法官回避。陳杰行使的是哪一種訴訟權利( ?。?br/>A.委托辯護人或訴訟代理人的權利B.申請回避的權利C.上訴的權利D.政治自由的權利16.金英與王力于2009年9月離婚,但繼續同居生活。同居生活期間,于2010年10月生下兒子王同心,由二人共同撫養。2013年以后,金英與王力產生矛盾后分居,王同心與母金英共同生活,其間父親王力未支付撫養費。2016年3月,兒子王同心訴至法院要求父親支付撫養費。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王同心雖然不是王力的婚生子,但王力作為父親應當負擔王同心的撫養費②因王同心與母親金英生活在一起,所以應當由其母親負擔王同心的撫養費③因兒子王同心不是由王力直接撫養,因此王力應該負擔兒子全部的撫養費④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王同心有權要求其父支付撫養費。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二.材料題(共2小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近期S市警方偵破一起特大系列電信網絡詐騙案。肖某,女,14歲,在校初中生,屬于追星一 族。被告人張三使用某影視明星名字作為自己的昵稱,用該明星的照片作為自己的QQ頭像,添加被害人肖某為好友。后冒用明星本人身份,以給其網上投票為由,向肖某發送投票二維碼,(實為收 款二維碼),誘騙肖某使用其母微信賬號掃描該二維碼,輸入“投票編碼”后完成所謂的“投票”,實則是轉賬詐騙1萬余元。肖某母親發現女兒上當,于是報警。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說明本案中張三有哪些侵權行為,被告張三在訴訟過程中依法享有哪些訴訟權利。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來,網絡暴力現象屢見不鮮,若網民自身權益受到侵害,可以通過網“曝”的方式泄憤、報復嗎?“人民說法”提醒,以“曝”制“暴”不可取,請選擇合法途徑維護權益。王某是微博平臺上法律類“大V”博主。微博用戶小陽因與王某觀點不同,便通過微博私信向王某發送侮辱性言辭。王某為泄憤,在微博上使用侮辱性言論予以反擊,并配以小陽微博中個人照片、小陽私信辱罵王某的言論截圖及小陽微博個人賬號信息截圖,引發眾多網友關注、評論、轉發。后小陽通過微博私信多次向王某表達歉意,但王某均未接受,并將小陽訴至法院,請求判令小陽在個人微博和其就讀大學官網發布道歉信并向王某支付精神損失費。小陽見狀向法院提起反訴,請求判令王某刪除涉案侵權內容,在微博發布道歉信,并支付精神損失費。請問:如果你是法官,將如何判決此案并說明其法律依據。10.1正確行使訴訟權利練習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A B D D A C D C A C B題號 12 13 14 15 16答案 C B B B B一.選擇題(共16小題)1.在某檔普法節目中,下面四位觀眾的說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br/>①甲:當事人申請商事仲裁,應當向仲裁委員會遞交仲裁協議②乙: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無暇參加,可以委托代理人進行訴訟③丙:民事訴訟中,應當由提起訴訟的一方承擔全部舉證責任④?。好袷聶嘁媸艿角趾Φ模窨呻S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公民的訴訟權利(1)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2)申請回避的權利。(3)上訴的權利。【解答】①②正確,當事人申請商事仲裁,應當向仲裁委員會遞交仲裁協議,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無暇參加,可以委托訴訟代理人;③錯誤,根據教材知識可知,民事訴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但當事人因欠缺專業知識或者遠離證據難以舉證時,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④錯誤,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公民可以在規定的訴訟時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故選:A。【點評】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2.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保障經濟困難公民和特殊案件當事人獲得必要的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近年來,各地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法律援助覆蓋面逐步拓寬,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制度建設積極推進,保障能力逐步增強。法律援助工作不斷推進( )A.有利于擴大公民權利范圍B.有利于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C.旨在提高居民的訴訟能力D.完善相互協調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分析】本題考查:尋求法律援助;1.尋求法律援助(1)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2)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是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部署的重要內容,在保障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3)法律援助在政府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實現“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保障人權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2.建設法治社會(1)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法治社會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必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2)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3)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引導和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解答】A錯誤,公民的權利是法定的,不能隨意擴大;B正確,各地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法律援助覆蓋面逐步拓寬,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制度建設積極推進,有利于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C錯誤,法律援助工作的不斷推進,主要是為了保障公民的訴訟權利,而不是為了提高居民的訴訟能力;D錯誤,法律援助屬于國家的法律服務,材料未涉及完善相互協調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故選:B。【點評】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3.張三家菜園的樹倒塌,樹壓在甲、乙通信公司的光纜線上。乙通信公司派人到現場后,未做處理。張三鋸樹枝,被光纜線彈起摔倒受傷,損傷鑒定為:截癱傷殘三級,肋骨骨折十級。法院認為,由甲、乙公司各承擔10%的責任,張三承擔80%的責任,張三和甲、乙公司不服判決,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本案中( ?。?br/>①法院是法律監督機關,依法行使審判權②甲、乙公司可以聘請辯護人為公司辯護③甲、乙公司應該承擔過錯推定責任④張三和甲、乙公司不服一審判決,可在規定時間內提起上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公民的訴訟權利(1)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2)申請回避的權利。(3)上訴的權利。【解答】①錯誤,人民檢察院是法律監督機關;②錯誤,甲、乙公司可以聘請訴訟代理人為公司辯護;③正確,甲、乙公司應該承擔過錯推定責任;④正確,民事主體有上訴的權利,張三和甲、乙公司不服一審判決,可在規定時間內提起上訴。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與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選擇過程一定要注意選項與題干主旨的相關性。4.孫某駕駛的轎車與趙某逆行駕駛的電動自行車相撞,造成趙某受傷、車輛受損的交通事故。經交警部門認定,孫某和趙某承擔事故的同等責任。如趙某對認定不服,起訴至法院。以下有可能出現在開庭審理時的場景有( ?。?br/>①趙某提交起訴狀、孫某提交答辯狀②孫某就案件爭議的有關問題闡明意見③趙某對判決不服,要求法院重新審理④趙某發現審判員是孫某的表哥,申請回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公民的訴訟權利(1)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2)申請回避的權利。(3)上訴的權利。【解答】①錯誤,原告提交起訴狀、被告提交答辯狀,是在開庭審理之前;②正確,在開庭審理的法庭辯論階段,孫某可以就案件爭議的有關問題闡明意見;③錯誤,趙某對判決不服,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但不能要求法院重新審理;④正確,當事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在訴訟中趙某發現審判員是孫某的表哥,可以申請回避。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與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選擇過程一定要注意選項與題干主旨的相關性。5.龍年春節期間,潛山市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積極開展“法援惠民生助力農民工”“春暖農民工法援在行動”等專項根治欠薪維權行動。近日,在潛山市一建筑工地務工的9名六安籍農民,在該市法援中心律師的幫助下,耗時兩周拿到被拖欠的10萬余元工資。可見,法律援助( ?。?br/>①更好維護公民合法權益②確保被援助者在司法活動中勝訴③強化了人權的司法保障④要求援助機構無條件地提供服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尋求法律援助申請人可以到市法律援助中心或市各區縣法律援助機構直接申請援助,詳細地址和電話請參看組織機構,也可以通過網上填報法律援助申請表申請援助。1、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2、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1)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2)經濟困難的證明。(3)申請應當采用書面形式;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解答】①③正確,法律援助是國家為保護和促進人權而建立的一種無償法律服務制度。潛山市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積極開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工”春暖農民工法援在行動等專項根治欠薪維權行動,幫助農民拿到被拖欠的10萬工資,這表明法律援助能更好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強化了人權的司法保障;②錯誤,法律援助可以免費為被援助者通過法律服務,但不能確保被援助者在司法活動中勝訴;④錯誤,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后,應當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要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條件的,要書面告知理由??梢姡稍鷻C構不是無條件地提供服務;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故選:A。【點評】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6.“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嶺”,司法正義的重要內容就是程序正義,下列訴訟程序與諺語正確對應的是( ?。?br/>①“沒有原告,就沒有法官”——只有民事訴訟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則②“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當事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③“刑事判決疑義時,作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釋”——未經法院判決,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④“法律不保護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可以不委托辯護人,自行辯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公民的訴訟權利(1)當事人有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叫訴訟代理人,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叫辯護人。(2)當事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在訴訟中,當審判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具有法律規定不宜參加案件審理或有關訴訟活動的情形時,當事人有權要求其退出,這是訴訟法中規定的回避制度。(3)當事人有上訴的權利。當事人不服一審裁判的,可以在規定期限內提出上訴。【解答】①錯誤,“沒有原告,就沒有法官”說明的是我國實行“不告不理”原則,但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均實行“不告不理”原則,只有民事訴訟遵循的說法錯誤;②正確,在訴訟中,當審判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具有法律規定不宜參加案件審理或有關訴訟活動的情形時,當事人有權要求其退出,這是訴訟法中規定的回避制度。“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說明的是公民訴訟權利中當事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③正確,“刑事判決疑義時,作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釋”,這說明的是罪疑從無原則,對于缺乏充分證據的案件,司法機關應當不起訴或判處被告人無罪,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未經法院判決,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④錯誤,“法律不保護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這說明的是法律只保護那些積極主張權利的人,而不保護那些對自己的權利漠不關心、怠于主張的人,說明公民要積極行使自己的權利,但沒有涉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辯護問題,并且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能自己委托辯護人,也不能自行辯護,應該由其監護人委托辯護人,或由監護人申請法律援助,或由監護人為其辯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過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解答時要注意,明確設問指向,從題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與教材知識相結合,選出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7.經濟困難的張某從某縣山區居民處收購了無合法來源的王錦蛇,準備高價銷售牟取利益,被縣林業局執法人員查獲。縣林業局決定依法沒收王錦蛇,并對張某給予罰款處罰。張某不服,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訴訟( ?。?br/>A.張某起訴的對象是林業局執法人員B.若張某不服一審判決可以申請再審C.法庭調查是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D.張某可依法申請法律援助獲得法律咨詢【分析】本題考查:尋求法律援助(1)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2)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是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部署的重要內容,在保障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3)法律援助在政府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實現“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保障人權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中。【解答】A錯誤,從案例信息得知,該起訴訟是行政訴訟,張某起訴的對象是林業局;B錯誤,若張某不服一審判決可以在規定的時限內提出上訴,而不是申請再審;C錯誤,開庭審理是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D正確,從案例信息得知,張某家庭經濟困難,該起訴訟是行政訴訟,因此,張某可依法申請法律援助獲得法律咨詢。故選:D。【點評】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標與要求之一,我們應學會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對其進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確的答案。8.楊某幼時因病致智力發育受損,后經鑒定為二級智力殘疾。2022年,楊某家庭面臨拆遷安置,因楊某為智力殘疾人,導致很多拆遷安置手續無法正常辦理。對此,下列處理方式正確的是( ?。?br/>①楊某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相關財產權應該由親屬繼承②楊某民事行為能力受限,可依法請求親屬作為監護人③楊某可以聘請訴訟代理人,對拆遷安置部門提起訴訟④楊某可申請法律援助,指定監護人代為實施民事行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公民的訴訟權利;民事權利的行使與限制1、公民的訴訟權利(1)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2)申請回避的權利。(3)上訴的權利。2、民事權利的行使與限制(1)民法強調對權利的保護,而權利通常意味著人們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實施某一行為的自由。但是,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時不能超過正當的界限,并且不得濫用民事權利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2)民法為不同的民事權利設定了界限。例如,對經營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就不能認定為侵害名譽權,因為這些行為是保障消費者批評監督權所必需的。但是,借機以誹謗、詆毀、侮辱等方式損害對方利益的,則構成侵權。(3)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自然人,能夠以自己的勞動收入,并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解答】①錯誤,本案沒有涉及楊某遺產的繼承問題,且其相關財產應由其法定繼承人繼承;②④符合題意,經鑒定,楊某為二級智力殘疾,屬于嚴重的智力障礙,民事行為能力受限,可依法請求親屬作為監護人,也可申請法律援助,指定監護人代為實施民事行為;③不合題意,本案中,因楊某為智力殘疾人,導致很多拆遷安置手續無法正常辦理,沒有涉及到“訴訟“問題。故選:C。【點評】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9.張某與何某是鄰居,2018年8月兩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約定張某把自己的一套100平方米的樓房以40萬元的價格賣給何某,房款分兩次付清。在何某交了第一次房款后不久,張某提出房價過低,要求解除合同,但遭到了何某的拒絕,雙方最終走上了法庭。案件經過審理,最終裁定張某要履行合同的約定。張某對此表示不服,但這時正好張某有一樁生意要做就匆忙到外地去了。兩個月以后,他想再請求法院重新審理此案時,才發現判決已生效。在本案中,張某失去了( ?。?br/>A.上訴的權利 B.申訴權C.申請回避的權利 D.委托代理人的權利【分析】本題考查:公民的訴訟權利(1)公民有委托辯護人或訴訟代理人的權利。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幫助當事人進行訴訟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辯護人;幫助被害人、自訴人或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2)公民有申請回避的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辦案人員應當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3)公民有上訴的權利。我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原則。【解答】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張某對此表示不服,但這時正好張某有一樁生意要做就匆忙到外地去了。兩個月以后,他想再請求法院重新審理此案時,才發現判決已生效。在本案中,張某失去了上訴的權利。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闡明的主旨,并和所學知識對應起來,另一方面運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題意的選項。10.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山東省公安機關森警部門重拳出擊,嚴打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截至2020年3月18日,偵辦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4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8人,查扣封存涉案鳥類等野生動物2.4萬余只(頭)。如果公訴機關要對這些被刑事拘留的涉案人員提起訴訟,應提起( ?。?br/>A.民事訴訟 B.行政訴訟 C.刑事訴訟 D.環保訴訟【分析】本題考查:公民的訴訟權利1、訴訟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解決訟爭的活動。訴訟,是指公民、法人、其它組織依法告訴(起訴),申訴、控告或司法機關依職責依追究他人法律責任,由人民法院裁決的法律行為。訴,是指告訴、申訴、控告的意思和行為。訟,是法律行為,訟是指要由人民法院裁決的法律行為。如;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就是“打官事”。訴不是指辯論和辯護,它是訴的表現形式。2、訴訟分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①民事訴訟:民事訴訟是訴訟的基本類型之一。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審理解決民事案件的活動以及由這種活動所產生的訴訟關系的總和。②刑事訴訟:我國的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解決被追訴者刑事責任問題的活動。③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使國家行政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所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利,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并做出裁判,從而解決行政爭議的制度。【解答】A不符合題意,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產生得各種關系的總和;B不符合題意,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使國家行政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所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利,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并做出裁判,從而解決行政爭議的制度;C符合題意,我國的訴訟類型有三種,分別是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其中刑事訴訟主要解決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確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應處何種刑罰的問題。材料中涉及“刑罰犯罪”等信息,故應為刑事訴訟;D不符合題意,該項不屬于我國訴訟類型。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一般,要求學生在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正確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及善于運用知識對選項進行辨析排除。11.為充分保障訴訟過程中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訴訟法賦予當事人廣泛的訴訟權利。下列屬于當事人享有的訴訟權利的是( ?。?br/>①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②申請回避的權利③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權利④上訴的權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公民的訴訟權利(1)公民有委托辯護人或訴訟代理人的權利。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幫助當事人進行訴訟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辯護人;幫助被害人、自訴人或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2)公民有申請回避的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辦案人員應當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3)公民有上訴的權利。我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原則。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解答】①②④符合題意,“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申請回避的權利”“上訴的權利”是當事人享有的訴訟權利;③不符合題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三大訴訟法體現的重要原則,不是公民享有的訴訟權利。故選:B。【點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12.《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于2022年施行。該法明確提供法律援助服務的形式有: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刑事辯護與代理;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國家賠償案件的訴訟代理及非訴訟代理;值班律師法律幫助;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代理等。法律援助( ?。?br/>①為每個公民提供幫助,降低公民的糾紛成本②是政府的責任,切實體現人民民主的真實性③完善法治監督體系,保障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④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尋求法律援助(1)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2)《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和第十一條的規定,公民有下列事項,沒有委托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①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②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③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④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⑤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⑥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⑦因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⑧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離婚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⑨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解答】①錯誤,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或者非政府設立的合法律所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尤其是農村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并不是為每個公民提供幫助;②正確,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尤其是農村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切實體現人民民主的真實性;③錯誤,法律援助是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尤其是農村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與完善法治監督體系,保障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沒有關系;④正確,法律援助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尤其是農村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體現了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一般,要求學生在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正確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及善于運用知識對選項進行辨析排除。13.小孫到某商場購買商品,因超市地面太滑而摔倒,導致右腳骨折,因此花費了大量的醫藥費。小孫提起訴訟,要求超市賠償損失。那么小孫依法可享有的訴訟權利有( )①申請回避的權利②上訴的權利③充當訴訟代理人的權利④賠償損失的權利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公民的訴訟權利(1)公民有委托辯護人或訴訟代理人的權利。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幫助當事人進行訴訟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辯護人;幫助被害人、自訴人或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2)公民有申請回避的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辦案人員應當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3)公民有上訴的權利。我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原則。【解答】①②符合題意,公民依法享有的基本訴訟權利有:申請回避的權利、上訴的權利;③不符合題意,在此案中,小孫是當事人,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而不是充當訴訟代理人的權利;④不符合題意,選項不是訴訟權利且與題意不符。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闡明的主旨,并和所學知識對應起來,另一方面運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題意的選項。14.家庭拮據的七旬老人孫某到市場趕集時,被地面凸出來的鋼筋絆倒導致創傷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支付醫療費用37166.45元。孫某傷愈后,其家屬多次找負責市場經營管理的公司索要相關賠償,均被拒之門外。無奈之下,孫某的家屬來到居住地法律援助中心代其尋求幫助。對此認識正確的有( ?。?br/>①孫某符合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能夠獲得法律援助中心的法律服務②法律援助中心應該為孫某委托辯護人,依法維護其合法權利與訴求③具體承辦本案的人員應當遵守執業紀律,不得向孫某收取任何財物④負責市場經營管理的公司如無正當理由,需要對孫某進行國家賠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尋求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國家為保護和促進人權而建立的一種無償法律服務制度。國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設置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安排律師、公證員、法律工作者等為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辯護等法律服務。【解答】①③符合題意,孫某就被鋼筋絆倒導致粉碎性骨折,向有關公司索要相關賠償問題,屬于民事糾紛案件,孫某符合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能夠獲得法律援助中心的法律服務;具體承辦本案的人員應當遵守執業紀律,不得向孫某收取任何財物;②說法錯誤,本案屬于民事訴訟案件,法律援助中心應該為孫某訴訟代理人;④說法錯誤,本案需要相關的訴訟證據,證明市場經營管理的公司有過錯,才需要對孫某進行國家賠償。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時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闡明的主旨,并和所學知識對應起來,另一方面運用對基礎知識的準確把握去除觀點本身錯誤的選項。15.陳杰與李亮發生房屋買賣糾紛,因此走上了法庭。陳杰了解到負責審理案件的主審法官與李亮的父親是好朋友,因此申請主審法官回避。陳杰行使的是哪一種訴訟權利( )A.委托辯護人或訴訟代理人的權利B.申請回避的權利C.上訴的權利D.政治自由的權利【分析】本題考查:公民的訴訟權利(1)訴訟權利有:起訴,應訴,委托他人代理訴訟,申請回避,提供證據,進行辯論,查閱案卷材料,請求調解,自行和解,原告放棄或變更訴訟請求,被告承認或反駁原告的訴訟請求,提起反訴,提起上訴,申請執行。(2)對一審判決不服,進行上訴的權利,對生效判決申請再審,申訴的權利,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的權利。【解答】AC不合題意,本案中,陳杰行使的訴訟權利是申請回避的權利,不是委托辯護人或訴訟代理人的權利、也不是上訴的權利;B符合題意,如果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遇到一個可能會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人,當事人有權要求他退出。陳杰了解到負責審理案件的主審法官與李亮的父親是好朋友,因此申請主審法官回避。陳杰行使的是申請回避的權利;D不合題意,政治自由權利不是訴訟權利。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旨在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16.金英與王力于2009年9月離婚,但繼續同居生活。同居生活期間,于2010年10月生下兒子王同心,由二人共同撫養。2013年以后,金英與王力產生矛盾后分居,王同心與母金英共同生活,其間父親王力未支付撫養費。2016年3月,兒子王同心訴至法院要求父親支付撫養費。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①王同心雖然不是王力的婚生子,但王力作為父親應當負擔王同心的撫養費②因王同心與母親金英生活在一起,所以應當由其母親負擔王同心的撫養費③因兒子王同心不是由王力直接撫養,因此王力應該負擔兒子全部的撫養費④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王同心有權要求其父支付撫養費。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分析】本題考查: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有:起訴,應訴,委托他人代理訴訟,申請回避,提供證據,進行辯論,查閱案卷材料,請求調解,自行和解,原告放棄或變更訴訟請求,被告承認或反駁原告的訴訟請求,提起反訴,提起上訴,申請執行。【解答】①④符合題意,由材料可知,王同心雖然不是王力的婚生子,但王力作為父親應當負擔王同心的撫養費,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王同心有權要求其父支付撫養費;②錯誤,王同心與母親金英生活在一起,但其父王力應當負擔王同心的撫養費;③錯誤,王力應該負擔兒子部分撫養費。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的知識點,讓學生具有感性認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知識的能力,答題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與主旨一致的表述,還要運用排除法去除錯誤的選項。選項與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單項選擇題的根本原則。二.材料題(共2小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近期S市警方偵破一起特大系列電信網絡詐騙案。肖某,女,14歲,在校初中生,屬于追星一 族。被告人張三使用某影視明星名字作為自己的昵稱,用該明星的照片作為自己的QQ頭像,添加被害人肖某為好友。后冒用明星本人身份,以給其網上投票為由,向肖某發送投票二維碼,(實為收 款二維碼),誘騙肖某使用其母微信賬號掃描該二維碼,輸入“投票編碼”后完成所謂的“投票”,實則是轉賬詐騙1萬余元。肖某母親發現女兒上當,于是報警。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說明本案中張三有哪些侵權行為,被告張三在訴訟過程中依法享有哪些訴訟權利。【分析】本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說明本案中張三有哪些侵權行為,被告張三在訴訟過程中依法享有哪些訴訟權利。材料“被告人張三使用某影視明星名字作為自己的昵稱”,侵犯了明星的人身權中姓名權;材料“誘騙肖某使用其母微信賬號掃描該二維碼”,侵犯了肖某母親的財產權;結合法律基礎內容,明確張三訴訟權利即可。【解答】①張三使用某影視明星名字作為自己的昵稱,侵犯了明星的人身權中的姓名權。張某誘騙肖某使用其母微信賬號掃描該二維碼轉賬,侵犯了肖某母親的財產權。②張三有委托辯護人的權利,幫助其進行訴訟;有申請回避的權利;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如果不服一審裁判,當事人可以在規定期限內提出上訴。【點評】本題屬于說明類題目,注意三個邏輯,即材料邏輯、知識邏輯、整合邏輯。材料邏輯就是對材料進行解讀,一般是提取關鍵信息或者對材料進行意思上的分層;知識邏輯就是搜尋解答問題所需的相關聯的知識點;整合邏輯就是將知識點和材料的解讀有機結合在一起。做好這三步,問題也就基本迎刃而解。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來,網絡暴力現象屢見不鮮,若網民自身權益受到侵害,可以通過網“曝”的方式泄憤、報復嗎?“人民說法”提醒,以“曝”制“暴”不可取,請選擇合法途徑維護權益。王某是微博平臺上法律類“大V”博主。微博用戶小陽因與王某觀點不同,便通過微博私信向王某發送侮辱性言辭。王某為泄憤,在微博上使用侮辱性言論予以反擊,并配以小陽微博中個人照片、小陽私信辱罵王某的言論截圖及小陽微博個人賬號信息截圖,引發眾多網友關注、評論、轉發。后小陽通過微博私信多次向王某表達歉意,但王某均未接受,并將小陽訴至法院,請求判令小陽在個人微博和其就讀大學官網發布道歉信并向王某支付精神損失費。小陽見狀向法院提起反訴,請求判令王某刪除涉案侵權內容,在微博發布道歉信,并支付精神損失費。請問:如果你是法官,將如何判決此案并說明其法律依據。【分析】本題要求說明將如何判決此案并說明其法律依據。“微博用戶小陽因與王某觀點不同,便通過微博私信向王某發送侮辱性言辭”,可聯系自然人享有人格權。小陽損害了王某的人格尊嚴?!巴跄碁樾箲?,在微博上使用侮辱性言論予以反擊”,可聯系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王某在微博公開發布極具侮辱性言論,降低了公眾對小陽的社會評價,侵害了小陽的名譽權?!巴跄碁樾箲?,在微博上使用侮辱性言論予以反擊”,可聯系自然人享有人格權,王某通過微博辱罵小凡,侮辱性強損害了小陽的人格尊嚴?!安⑴湟孕£栁⒉┲袀€人照片、小陽私信辱罵王某的言論截圖及小陽微博個人賬號信息截圖,引發眾多網友關注、評論、轉發”,可聯系自然人享有肖像權,王某未經小陽同意,在微博配圖中使用小凡的肖像照片,已構成對小陽肖像權的侵害。【解答】小陽損害了王某的人格尊嚴,需向王某賠禮道歉,并支付精神賠償。王某損害了小陽的人格尊嚴,侵害了小陽的名譽權;侵害小陽肖像權,需向小陽賠禮道歉,并支付精神賠償。法律依據:①自然人享有人格權。王某通過微博辱罵小凡,侮辱性強,損害了小陽的人格尊嚴。小陽通過微博私信向王某發送侮辱性言辭,也損害王某的人格尊嚴。②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王某在微博公開發布極具侮辱性言論,降低了公眾對小陽的社會評價,侵害了小陽的名譽權。③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允許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王某未經小陽同意,在微博配圖中使用小凡的肖像照片,已構成對小陽肖像權的侵害。【點評】第一小問為分析說明類問題,主要按以下思路進行: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題。這是解題的基礎,可有效避免“文不對題”、“答非所問”的現象。第二步,圍繞主題,回歸教材。以試題反映出的問題為中心與教材聯系,找出材料與教材的“結合點”。第三步,緊扣題意,合理作答。通常,我們只要將教材中的基本原理與材料一一對應,用理論分析材料即可。第二小問為原因類試題,解答原因類試題一般做到“兩審讀,一發散,一結合”。所謂“兩審讀”,第一是審讀主干材料,依據主干材料抽取主體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審讀設問,通過設問明確指示的指向范圍,或者主體指向?!耙话l散”就是依據設問或者主干信息,明確問題核心,以問題核心為中心,發散相關有效知識點?!耙唤Y合”,結合發散指向與設問核心,正確作答。聲明:試題解析著作權屬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日期:2025/2/23 11:15:54;用戶:吉林省撫松縣第五中學;郵箱:fsd5z@;學號:43913045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