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魯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魯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1

資源簡介

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
[分值:62分]
(選擇題1~10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2023·河南洛陽期末)下圖為“陸地環境主要構成要素的相互關聯圖”。據此完成1~2題。
1.長江和黃河徑流量的差異,關鍵是圖中哪個箭頭所起的作用(  )
A.① B.③ C.⑤ D.⑦
2.我國云貴高原地區植被遭到嚴重破壞,致使水土流失嚴重,出現了“石漠化”現象。該實例體現了(  )
A.自然環境各要素與環境總體特征一致
B.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
C.不同區域之間的相互聯系
D.一個區域的變化會影響到另一區域
(2023·山東濱州期末)海南島云霧林一般植株相對矮小、樹干彎曲,主要分布在海拔1 200米以上地區。林區大霧天數多,一年內甚至會超過300天。下圖為“海南島云霧林主要分布區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3.海南云霧林分布地區的突出地理環境特征是(  )
A.土壤貧瘠、風速快 B.土壤貧瘠、風速慢
C.土壤肥沃、風速快 D.土壤肥沃、風速慢
4.據海南島云霧林的分布特點,推測海南島云霧林分布地區水汽主要源自(  )
A.東北風 B.東南風
C.西北風 D.西南風
駱駝刺是一種沙漠植物,根可以深入地下十幾米,而地上部分只有一點點。據此完成5~6題。
5.駱駝刺反映出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
A.光照強烈,地形平坦
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氣候干旱,蒸發旺盛
D.水源充足,礦物質多
6.駱駝刺所在地區的植被類型主要屬于(  )
A.溫帶草原 B.溫帶荒漠
C.寒帶苔原 D.熱帶草原
(2024·河南商丘月考)在干旱半干旱生態脆弱區,地下水是限制植物種類組成、數量和生長發育的關鍵因素之一,地下水—植物—土壤三者間的互饋作用會影響植物群落的結構和土壤特性(下圖)。據此完成7~8題。
7.下列關于圖中序號含義的表述,正確的是(  )
A.①多戈壁、沙漠,使地表徑流減少,增加了地下水
B.②土壤發育差,有機質含量少,不利于植物生長
C.③植被群落覆蓋度高,為土壤提供了豐富的有機質
D.④地形種類多,利于多種植被生長,生物多樣性豐富
8.根據整體性原理,推測干旱半干旱地區過度開采地下水可能帶來的影響有(  )
①土壤含水量下降 ②沙土的比重上升 ③土壤肥力增加 ④植物群落變稀疏 ⑤草類的比重上升 ⑥耐旱灌木的比重上升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2023·福建福州期末)風塵沉積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區干燥度的變化(一般情況下呈正相關)。下圖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與西北地區的風塵沉積通量變化情況。讀圖,完成9~10題。
9.從水循環的過程看,青藏高原隆起影響西北地區同期風塵沉積通量變化的主要環節是(  )
①地面蒸發 ②水汽輸送 ③大氣降水 ④地表徑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0.根據圖中信息分析判斷,青藏高原的隆起對西北地區地理環境的影響有(  )
①氣候的大陸性變強 ②植被覆蓋率增大 ③河湖及其水量增加 ④太陽輻射更強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選擇題11~14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2023·北京東城區期末)下圖為“納米比亞局部區域圖”。圖示地區可觀賞“倒沙入海”的奇景:紅色沙漠依偎著蔚藍的海洋,滾滾流沙飛瀉入海。上萬只火烈鳥聚集在附近的淺灘上。據此完成11~12題。
11.“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  )
A.反映了當地氣候干旱并盛行離岸風
B.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C.將導致當地海洋生態環境的惡化
D.是人類填海造陸的結果
12.火烈鳥聚集在附近淺灘是由于該地(  )
A.氣候較同緯度地區溫暖,利于繁殖
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棲息
C.沿岸有上升流,魚類豐富,利于覓食
D.地勢低平,利于筑巢
河貍主要分布在寒溫帶和亞寒帶森林的河流中,具有改造棲息環境的能力。河貍用樹枝、泥巴等材料筑壩蓄水,在水塘中部筑巢,達到儲存食物和防御天敵的目的。下圖為“某森林中的河貍壩景觀圖”。據此完成13~14題。
13.河貍對棲息環境的改造使得其棲息地附近(  )
A.植被覆蓋率降低 B.濕地面積減少
C.生物多樣性增加 D.年降水量增加
14.森林中的河貍被大量捕殺,對河流產生的影響是(  )
A.年徑流量增多 B.含沙量下降
C.河水流速變慢 D.下游枯水期延長
15.(2024·山西長治質檢)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
材料一 冰島位于歐洲西北部,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全境四分之三是高原,冰川占全島面積的11.5%。
材料二 下圖為冰島位置示意圖。
(1)簡析冰島火山活動活躍的原因。(4分)
(2)分別從四大圈層角度說明冰島火山活動使當地自然環境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表現。(6分)
(3)說明冰島自然地理環境的一致性特征。(6分)
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
1.A 2.B [第1題,長江位于南方地區,降水多,河流徑流量大,黃河位于北方地區,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所以長江和黃河徑流量的差異,是由各自流域內降水量差異造成的,體現的是氣候對水文的影響。據圖可知①代表氣候對水文的影響,A正確;③代表水文對土壤的影響,B錯誤;⑤代表氣候對地貌的影響,C錯誤;⑦代表地貌對水文的影響,D錯誤。故選A。第2題,該實例中,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體現了植被要素變化,水土流失嚴重體現了水文要素變化,出現了“石漠化”現象體現了土壤要素變化,反映了植被變化引起了水文和土壤要素的變化,體現了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沒有體現出自然環境各要素與環境總體特征一致,A錯誤、B正確;該實例只涉及云貴高原,沒有涉及其他區域,C、D錯誤。故選B。]
3.A 4.D [第3題,由材料可知,海南島云霧林植株相對矮小、樹干彎曲。由樹干彎曲結合該地為熱帶季風氣候,可知該地受季風影響,風由海洋吹向陸地,風力強、風速快。由植株相對矮小結合分布在海拔1 200米以上地區,可知土壤貧瘠,A正確。第4題,讀圖可知,海南島云霧林主要分布在島嶼西南部。根據山峰與云霧林的分布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南島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所以云霧林分布地區水汽主要源自西南風,D正確。]
5.C 6.B [第5題,駱駝刺的根可以深入地下十幾米,說明其根系發達,能在較大范圍內吸收水分,反映出當地氣候干旱的自然環境特征;駱駝刺的地上部分只有一點點,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反映出當地蒸發旺盛的自然環境特征。故選C。第6題,駱駝刺是一種沙漠植物,主要分布在干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對應的植被類型為溫帶荒漠。故選B。]
7.B 8.B
9.B 10.A [第9題,由圖可知,從水循環的過程看,青藏高原隆起阻礙了來自印度洋水汽的輸送,使西北地區更加干燥,大氣降水逐漸減少,風力作用逐漸增強。選B。第10題,青藏高原隆起后,西北地區降水減少,晴天多,因此太陽輻射更強,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增大,氣候的大陸性變強。選A。]
11.A 12.C [第11題,圖中沿海地區為沙漠,降水量小,河流稀少,輸沙量極少,B錯;“倒沙入海”會使沿海海域無機養分增加,有利于魚類生長繁殖,C錯;填海造陸不用流沙,D錯;受離岸風(東南風)的影響,風力搬運流沙,形成“倒沙入海”奇景,A對。第12題,受離岸風的影響,底層冷海水上涌,餌料豐富,魚類眾多,火烈鳥集聚于此,利于覓食,C對;該地氣溫較同緯度其他地區低,附近沒有雨林,附近淺灘會被潮水淹沒,不利于筑巢,A、B、D錯誤。]
13.C 14.D [第13題,河貍壩可以使區域蓄水量增加,濕地面積擴大,相應的生物量也會增加,故生物多樣性增加;由圖中的河貍壩形狀和材料可以推測,其筑巢的河段一般是小支流,蓄水量較小,對植被覆蓋率和降水的影響可以忽略。第14題,森林中的河貍被大量捕殺,河貍壩會減少,其調節河流徑流的功能減弱,下游枯水期延長。]
15.(1)位于美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生長邊界;處于大西洋中脊,巖漿易沿斷裂帶噴涌。
(2)巖漿沿巖石圈薄弱地帶噴涌,冷卻凝固,改變地表形態;火山噴發產生大量火山灰等碎屑物質,使大氣中塵埃顆粒物增多,影響大氣能見度;火山噴發釋放熱量,使氣溫升高,冰川融化,造成河流水位上升;火山灰掩埋地表植被,使其短時間內出現死亡等。
(3)緯度高,海拔較高,氣溫低;地表冰雪廣布;苔原景觀為主;土壤多凍土;河流水量較小,結冰期長等。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
課程標準 運用圖表并結合實例,分析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規律。
學習目標 1.結合相關圖文材料,分析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及其表現。(綜合思維) 2.運用整體性原理解釋相關地理現象。(區域認知)
1.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表現:要素的內在關聯性;環境特征的一致性;發生發展的統一性。
2.要素的內在關聯性
要素組成 ________、氣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表現 組成自然環境的各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自然環境中任何一個要素的變化,都可能導致其他要素的變化,并最終導致________的變化,即牽一發而動全身
舉例 撒哈拉沙漠地理環境各要素間的關系如下: 氣候變干導致的變化如下:
3.環境特征的一致性
空間尺度 表現 實例
全球角度 地球表面自然環境具有________ 地球有液態水,有適宜的溫度和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具有生命系統以及____________功能等
區域尺度 同一區域內的自然環境具有__________特征 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其環境的一致性主要是干旱,干旱抑制了其他因素發揮作用,形成以________、荒漠為主的景觀
4.發生發展的統一性
角度 表現 實例
全球角度 地球表面自然環境具有____________的發生機制與發展過程 地表環境的發生發展受控于適中的日地距離、適宜的地球質量,以及特定的自轉和公轉周期等條件
整個地球都經歷了地球內部圈層的分化和外部圈層的形成,實現了從無機世界向有機世界的演化
區域角度 每個區域內部______特征的形成原因和發展過程也是統一的
從有文字記載開始,黃土高原就屬于森林草原區,在西周、春秋時期,森林覆蓋率達53%,當時河流大多比較清澈,枯水季節流量也較大。但隨著人口的增加,放牧、農墾活動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蔥蔥,綠蔭冉冉”的景觀就消失了。到了明清以后,已經達到無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開墾,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森林只零星地分布在偏僻的山區(下圖所示)。
1.[區域認知]材料顯示黃土高原地區的哪一自然要素發生了變化?引起變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綜合思維]上述要素的變化對黃土高原地區有什么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理實踐力]上述變化體現了自然環境的哪一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廣東深圳月考)下圖為“我國某地區自然要素之間關系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圖示地區位于我國(  )
A.東北地區 B.華北地區
C.華南地區 D.青藏地區
2.下列關于圖示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該示意圖只反映了生物圈、水圈、大氣圈
B.氣候只影響植被、水文,不會影響地貌
C.各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滲透
D.自然地理環境具有明顯的差異性
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
梳理教材新知
1.關聯性 一致性 統一性
2.地貌 相互聯系 相互影響 自然環境
3.一致性 自我調節 相對一致性 草原
4.自身統一 整體性
探究核心知識
1.植被要素發生了變化。原因:過度放牧、過度開墾、過度砍伐森林等,破壞林草植被。
2.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劇。水文變化:含沙量大,徑流量季節變化大;地貌變化:侵蝕溝谷,溝壑縱橫;土壤侵蝕:表土流失,肥力下降;植被退化:植被覆蓋率下降,逐漸消失;氣候變化:蒸發加劇,趨于干旱。
3.體現了自然環境要素的內在關聯性:組成自然環境的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自然環境中任何一個要素的變化,都可能導致其他要素的變化,并最終導致自然環境的變化,即牽一發而動全身。
落實思維方法
1.C 2.C [第1題,由圖可知,該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石灰巖廣布,自然植被生長茂盛。我國東北和華北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青藏地區主要為高原山地氣候,華南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故選C。第2題,讀圖可知,該圖反映了各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滲透,體現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征,涉及了生物圈、水圈、大氣圈及巖石圈,A、D錯,C對;氣候會影響地貌,如雅丹地貌的形成,B錯。](共44張PPT)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
第二節
第五單元 自然環境的特征
運用圖表并結合實例,分析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規律。
1.結合相關圖文材料,分析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及其表現。(綜合思維)
2.運用整體性原理解釋相關地理現象。(區域認知)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1.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表現:要素的內在 ;環境特征的 ;發生發展的

2.要素的內在關聯性
要素組成 、氣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表現 組成自然環境的各要素 、 ,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自然環境中任何一個要素的變化,都可能導致其他要素的變化,并最終導致 的變化,即牽一發而動全身
關聯性
一致性
統一性
地貌
相互聯系
相互影響
自然環境
舉例 撒哈拉沙漠地理環境各要素間的關系如下: 氣候變干導致的變化如下:

3.環境特征的一致性
空間尺度 表現 實例
全球角度 地球表面自然環境具有_______ 地球有液態水,有適宜的溫度和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具有生命系統以及 功能等
一致性
自我調節
空間尺度 表現 實例
區域尺度 同一區域內的自然環境具有 特征 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其環境的一致性主要是干旱,干旱抑制了其他因素發揮作用,形成以 、荒漠為主的景觀

相對一致性
草原
4.發生發展的統一性
角度 表現 實例
全球角度 地球表面自然環境具有 的發生機制與發展過程 地表環境的發生發展受控于適中的日地距離、適宜的地球質量,以及特定的自轉和公轉周期等條件
整個地球都經歷了地球內部圈層的分化和外部圈層的形成,實現了從無機世界向有機世界的演化
自身統一
角度 表現 實例
區域角度 每個區域內部 特征的形成原因和發展過程也是統一的
整體性
從有文字記載開始,黃土高原就屬于森林草原區,在西周、春秋時期,森林覆蓋率達53%,當時河流大多比較清澈,枯水季節流量也較大。但隨著人口的增加,放牧、農墾活動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蔥蔥,綠蔭冉冉”的景觀就消失了。到了明清以后,已經達到無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開墾,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森林只零星地分布在偏僻的山區(下圖所示)。
1.[區域認知]材料顯示黃土高原地區的哪一自然要素發生了變化?引起變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植被要素發生了變化。原因:過度放牧、過度開墾、過度砍伐森林等,破壞林草植被。
2.[綜合思維]上述要素的變化對黃土高原地區有什么影響?
答案 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劇。水文變化:含沙量大,徑流量季節變化大;地貌變化:侵蝕溝谷,溝壑縱橫;土壤侵蝕:表土流失,肥力下降;植被退化:植被覆蓋率下降,逐漸消失;氣候變化:蒸發加劇,趨于干旱。
3.[地理實踐力]上述變化體現了自然環境的哪一特征?
答案 體現了自然環境要素的內在關聯性:組成自然環境的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自然環境中任何一個要素的變化,都可能導致其他要素的變化,并最終導致自然環境的變化,即牽一發而動全身。
(2024·廣東深圳月考)右圖為“我國某地區自然要素之間關系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圖示地區位于我國
A.東北地區 B.華北地區
C.華南地區 D.青藏地區

由圖可知,該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石灰巖廣布,自然植被生長茂盛。我國東北和華北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青藏地區主要為高原山地氣候,華南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故選C。
(2024·廣東深圳月考)右圖為“我國某地區自然要素之間關系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2.下列關于圖示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該示意圖只反映了生物圈、水圈、大氣圈
B.氣候只影響植被、水文,不會影響地貌
C.各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滲透
D.自然地理環境具有明顯的差異性

讀圖可知,該圖反映了各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滲透,體現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征,涉及了生物圈、水圈、大氣圈及巖石圈,A、D錯,C對;
氣候會影響地貌,如雅丹地貌的形成,B錯。
課時對點練
(2023·河南洛陽期末)右圖為“陸地環境主要構成要素的相互關聯圖”。據此完成1~2題。
1.長江和黃河徑流量的差異,關鍵是圖中哪個箭頭所起的作用
A.①  B.③  C.⑤  D.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長江位于南方地區,降水多,河流徑流量大,黃河位于北方地區,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所以長江和黃河徑流量的差異,是由各自流域內降水量差異造成的,體現的是氣候對水文的影響。據圖可知①代表氣候對水文的影響,A正確;
③代表水文對土壤的影響,B錯誤;
⑤代表氣候對地貌的影響,C錯誤;
⑦代表地貌對水文的影響,D錯誤。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河南洛陽期末)右圖為“陸地環境主要構成要素的相互關聯圖”。據此完成1~2題。
2.我國云貴高原地區植被遭到嚴重破壞,致使水土流失嚴重,出現了“石漠化”現象。該實例體現了
A.自然環境各要素與環境總體特征一致
B.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
C.不同區域之間的相互聯系
D.一個區域的變化會影響到另一區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該實例中,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體現了植被要素變化,水土流失嚴重體現了水文要素變化,出現了“石漠化”現象體現了土壤要素變化,反映了植被變化引起了水文和土壤要素的變化,體現了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沒有體現出自然環境各要素與環境總體特征一致,A錯誤、B正確;
該實例只涉及云貴高原,沒有涉及其他區域,C、D錯誤。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山東濱州期末)海南島云霧林一般植株相對矮小、樹干彎曲,主要分布在海拔1 200米以上地區。林區大霧天數多,一年內甚至會超過300天。右圖為“海南島云霧林主要分布區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3.海南云霧林分布地區的突出地理環境特征是
A.土壤貧瘠、風速快 B.土壤貧瘠、風速慢
C.土壤肥沃、風速快 D.土壤肥沃、風速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材料可知,海南島云霧林植株相對矮小、樹干彎曲。由樹干彎曲結合該地為熱帶季風氣候,可知該地受季風影響,風由海洋吹向陸地,風力強、風速快。由植株相對矮小結合分布在海拔1 200米以上地區,可知土壤貧瘠,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山東濱州期末)海南島云霧林一般植株相對矮小、樹干彎曲,主要分布在海拔1 200米以上地區。林區大霧天數多,一年內甚至會超過300天。右圖為“海南島云霧林主要分布區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4.據海南島云霧林的分布特點,推測海南島云霧林分布地區水汽主要源自
A.東北風 B.東南風
C.西北風 D.西南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讀圖可知,海南島云霧林主要分布在島嶼西南部。根據山峰與云霧林的分布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南島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所以云霧林分布地區水汽主要源自西南風,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駱駝刺是一種沙漠植物,根可以深入地下十幾米,而地上部分只有一點點。據此完成5~6題。
5.駱駝刺反映出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A.光照強烈,地形平坦 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氣候干旱,蒸發旺盛 D.水源充足,礦物質多

駱駝刺的根可以深入地下十幾米,說明其根系發達,能在較大范圍內吸收水分,反映出當地氣候干旱的自然環境特征;駱駝刺的地上部分只有一點點,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反映出當地蒸發旺盛的自然環境特征。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駱駝刺是一種沙漠植物,根可以深入地下十幾米,而地上部分只有一點點。據此完成5~6題。
6.駱駝刺所在地區的植被類型主要屬于
A.溫帶草原 B.溫帶荒漠
C.寒帶苔原 D.熱帶草原

駱駝刺是一種沙漠植物,主要分布在干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對應的植被類型為溫帶荒漠。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河南商丘月考)在干旱半干旱生態脆弱區,地下水是限制植物種類組成、數量和生長發育的關鍵因素之一,地下水—植物—土壤三者間的互饋作用會影響植物群落的結構和土壤特性(右圖)。據此完成7~8題。
7.下列關于圖中序號含義的表述,正確的是
A.①多戈壁、沙漠,使地表徑流減少,增加了地下水
B.②土壤發育差,有機質含量少,不利于植物生長
C.③植被群落覆蓋度高,為土壤提供了豐富的有機質
D.④地形種類多,利于多種植被生長,生物多樣性豐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結合材料可知,該地為干旱半干旱生態脆弱區,多戈壁、沙漠,使地表徑流減少,地下水減少,A錯誤;
當地氣候干旱,土壤發育差,有機質含量少,不利于植物生長,B正確;
干旱半干旱生態脆弱區植被群落覆蓋度較低,因此有機質并不豐富,C錯誤;
干旱半干旱生態脆弱區生態環境相對較差,生物多樣性并不豐富,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河南商丘月考)在干旱半干旱生態脆弱區,地下水是限制植物種類組成、數量和生長發育的關鍵因素之一,地下水—植物—土壤三者間的互饋作用會影響植物群落的結構和土壤特性(右圖)。據此完成7~8題。
8.根據整體性原理,推測干旱半干旱地區過度開采地下水可能帶來的影響有
①土壤含水量下降 ②沙土的比重上升 ③土壤肥力增加 ④植物群落變稀疏
⑤草類的比重上升 ⑥耐旱灌木的比重上升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干旱半干旱地區過度開采地下水會導致土壤含水量下降,土壤風化嚴重,導致沙土比重上升,植物群落變得稀疏,耐旱灌木比重上升,①②④⑥正確;
土壤沙化嚴重,導致土壤肥力下降,③錯誤;
土壤含水量下降,導致草類比重下降,⑤錯誤。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福建福州期末)風塵沉積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區干燥度的變化(一般情況下呈正相關)。右圖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與西北地區的風塵沉積通量變化情況。讀圖,完成9~10題。
9.從水循環的過程看,青藏高原隆起影響西北地區同期風塵沉積通量變化的主要環節是
①地面蒸發 ②水汽輸送 ③大氣降水 ④地表徑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圖可知,從水循環的過程看,青藏高原隆起阻礙了來自印度洋水汽的輸送,使西北地區更加干燥,大氣降水逐漸減少,風力作用逐漸增強。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福建福州期末)風塵沉積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區干燥度的變化(一般情況下呈正相關)。右圖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與西北地區的風塵沉積通量變化情況。讀圖,完成9~10題。
10.根據圖中信息分析判斷,青藏高原的隆起對西北地區地理環境的影響有
①氣候的大陸性變強 ②植被覆蓋率增大 ③河湖及其水量增加 ④太陽輻射更強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青藏高原隆起后,西北地區降水減少,晴天多,因此太陽輻射更強,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增大,氣候的大陸性變強。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北京東城區期末)下圖為“納米比亞局部區域圖”。圖示地區可觀賞“倒沙入海”的奇景:紅色沙漠依偎著蔚藍的海洋,滾滾流沙飛瀉入海。上萬只火烈鳥聚集在附近的淺灘上。據此完成11~12題。
11.“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
A.反映了當地氣候干旱并盛行離岸風
B.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C.將導致當地海洋生態環境的惡化
D.是人類填海造陸的結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圖中沿海地區為沙漠,降水量小,河流稀少,輸沙量極少,B錯;
“倒沙入海”會使沿海海域無機養分增加,有利于魚類生長繁殖,C錯;
填海造陸不用流沙,D錯;
受離岸風(東南風)的影響,風力搬運流沙,形成“倒沙入海”奇景,A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北京東城區期末)下圖為“納米比亞局部區域圖”。圖示地區可觀賞“倒沙入海”的奇景:紅色沙漠依偎著蔚藍的海洋,滾滾流沙飛瀉入海。上萬只火烈鳥聚集在附近的淺灘上。據此完成11~12題。
12.火烈鳥聚集在附近淺灘是由于該地
A.氣候較同緯度地區溫暖,利于繁殖
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棲息
C.沿岸有上升流,魚類豐富,利于覓食
D.地勢低平,利于筑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受離岸風的影響,底層冷海水上涌,餌料豐富,魚類眾多,火烈鳥集聚于此,利于覓食,C對;
該地氣溫較同緯度其他地區低,附近沒有雨林,附近淺灘會被潮水淹沒,不利于筑巢,A、B、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河貍主要分布在寒溫帶和亞寒帶森林的河流中,具有改造棲息環境的能力。河貍用樹枝、泥巴等材料筑壩蓄水,在水塘中部筑巢,達到儲存食物和防御天敵的目的。右圖為“某森林中的河貍壩景觀圖”。據此完成13~14題。
13.河貍對棲息環境的改造使得其棲息地附近
A.植被覆蓋率降低 B.濕地面積減少
C.生物多樣性增加 D.年降水量增加

河貍壩可以使區域蓄水量增加,濕地面積擴大,相應的生物量也會增加,故生物多樣性增加;由圖中的河貍壩形狀和材料可以推測,其筑巢的河段一般是小支流,蓄水量較小,對植被覆蓋率和降水的影響可以忽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河貍主要分布在寒溫帶和亞寒帶森林的河流中,具有改造棲息環境的能力。河貍用樹枝、泥巴等材料筑壩蓄水,在水塘中部筑巢,達到儲存食物和防御天敵的目的。右圖為“某森林中的河貍壩景觀圖”。據此完成13~14題。
14.森林中的河貍被大量捕殺,對河流產生的影響是
A.年徑流量增多 B.含沙量下降
C.河水流速變慢 D.下游枯水期延長

森林中的河貍被大量捕殺,河貍壩會減少,其調節河流徑流的功能減弱,下游枯水期延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2024·山西長治質檢)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冰島位于歐洲西北部,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全境四分之三是高原,冰川占全島面積的11.5%。
材料二 右圖為冰島位置示意圖。
(1)簡析冰島火山活動活躍的原因。
答案 位于美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生長邊界;處于大西洋中脊,巖漿易沿斷裂帶噴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分別從四大圈層角度說明冰島火山活動使當地自然環境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表現。
答案 巖漿沿巖石圈薄弱地帶噴涌,冷卻凝固,改變地表形態;火山噴發產生大量火山灰等碎屑物質,使大氣中塵埃顆粒物增多,影響大氣能見度;火山噴發釋放熱量,使氣溫升高,冰川融化,造成河流水位上升;火山灰掩埋地表植被,使其短時間內出現死亡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說明冰島自然地理環境的一致性特征。
答案 緯度高,海拔較高,氣溫低;地表冰雪廣布;苔原景觀為主;土壤多凍土;河流水量較小,結冰期長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龙县| 百色市| 泰来县| 凤山市| 庆元县| 河池市| 德令哈市| 久治县| 勐海县| 老河口市| 榆树市| 汉阴县| 安吉县| 涞源县| 澄城县| 阳信县| 凤翔县| 尚义县| 乡宁县| 舒城县| 资溪县| 温州市| 德格县| 铜川市| 富平县| 扎囊县| 清原| 海南省| 安义县| 鲜城| 三都| 金山区| 祁连县| 邹平县| 河北区| 东阿县| 永兴县| 隆安县| 合川市| 安陆市| 上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