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魯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1 第五單元 單元檢測試卷五(課件 練習,共2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魯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1 第五單元 單元檢測試卷五(課件 練習,共2份)

資源簡介

單元檢測試卷五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2023·云南麗江期末)下面圖1為“陸地環境主要構成要素的相互關聯圖”。讀圖,完成1~2題
1.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①導致了長江上游和下游流速的不同
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③是形成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主要原因
D.④是南方紅壤有機質含量較低的主要原因
2.表示圖2地貌塑造的箭頭是(  )
A.⑤ B.⑥ C.⑦ D.⑧
(2024·江蘇揚州月考)下圖為“我國某省區植被覆蓋度(數值越大,表示植被覆蓋狀況越好)沿經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3.該省區可能是(  )
A.內蒙古自治區 B.廣東省
C.西藏自治區 D.甘肅省
4.影響該省區植被變化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熱量 B.光照 C.水分 D.風
5.關于該省區主要植被的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
A.冬夏季相變化明顯
B.全年常綠
C.莖花、板根現象
D.葉片寬闊
(2023·浙江金華期末)讀“世界某區域陸地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完成6~7題。
6.X代表的陸地自然帶為(  )
A.熱帶草原帶 B.熱帶荒漠帶
C.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D.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7.圖示洋流對沿岸自然帶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
A.增溫增濕 B.降溫增濕
C.降溫減濕 D.增溫減濕
(2023·四川遂寧階段練習)下圖示意科隆群島(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理位置。讀圖,完成8~9題。
8.科隆群島特有動物種屬比例較大,形成這一現象的地理條件是該群島(  )
A.地處赤道附近 B.遠離大陸
C.構造運動強烈 D.地形復雜
9.科隆群島是耐寒的企鵝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園,主要因為該群島(  )
A.氣溫日較差大
B.處在動物遷徙路線上
C.地處熱帶但受寒流影響
D.氣候垂直差異顯著
(2023·山東煙臺月考)“生物入侵”是指某地區的外來物種打破了當地生態平衡的現象。例如,桉樹原生長地是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和東南部地區,該樹種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但是在引種到我國云貴高原后,卻引發了令人頭痛的生態問題,引種地區的地下水位嚴重下降,桉樹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據此完成10~11題。
10.桉樹在澳大利亞和云貴高原生長的自然條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
A.澳大利亞降水多,云貴高原降水少
B.澳大利亞地勢低,云貴高原地勢高
C.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地下水豐富,云貴高原地下水儲存條件差
D.澳大利亞光照條件好,云貴高原光照條件差
11.以上案例給予我們的啟示有(  )
①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②引進外來物種需要考慮地域環境的差異性 ③某一要素的變化可能導致其他要素的變化,但不會引起整個環境的改變 ④引進外來物種,必然造成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24·遼寧沈陽月考)下圖為“理想大陸局部自然帶分布圖”。讀圖,完成12~14題。
12.由甲經乙、丙、己到庚的變化,體現了自然帶典型的(  )
A.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B.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C.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D.非地帶性分異規律
13.由丁地到溫帶草原帶再到溫帶荒漠帶的變化起關鍵作用的因素是(  )
A.海拔 B.坡度 C.熱量 D.水分
14.己地的自然帶名稱為(  )
A.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B.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C.亞寒帶針葉林帶
D.寒帶苔原帶
(2023·遼寧錦州期末)賽里木湖位于新疆境內的天山西段,四周群山環繞,湖面海拔2 073米,湖區年均降水量200多毫米,湖水的主要來源為大氣降水和周圍山地坡面徑流。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湖泊面積出現變化。下圖為“1960~2018年賽里木湖面積變化趨勢圖”。據此完成15~17題。
15.該湖泊面積變化最大的時期是(  )
A.1960~1970年 B.1980~1990年
C.1990~2000年 D.2010~2018年
16.2010~2018年,湖區的氣候較常年(  )
A.冷干 B.冷濕 C.暖干 D.暖濕
17.該湖泊鹽度不太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較多 ②蒸發較弱 ③入湖鹽分較少
④入湖河水較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浙江臺州月考)下圖為“我國東部地區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帶譜示意圖”,該山地垂直自然帶譜除山麓遭受破壞外,其他地區均較為完整。據此完成18~20題。
18.該山山麓典型自然植被最可能是(  )
A.落葉闊葉林 B.針葉林
C.常綠硬葉林 D.常綠闊葉林
19.植被生長數量取決于水熱組合狀況,在坡度相同的條件下,調查發現該山峰北坡的高山草甸比南坡同高度的長勢好,其決定因素最可能是(  )
A.土壤 B.熱量 C.水分 D.積雪量
20.下列海拔中,該山峰水熱組合最好的位置可能在(  )
A.1 800米以上 B.1 600米左右
C.1 200米左右 D.800米左右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21.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圖甲為非洲的自然帶分布圖。
材料二 箭袋樹(圖乙)是一種樹蘆薈,樹枝上覆蓋了一層明亮的白色粉末以反射陽光,葉片有一層厚厚的外皮,皮孔的數目極少,同時,它能夠自斷枝葉,并將斷口封住,因而可以把因蒸發而散失的水分減到最低限度。
(1)說出圖甲中甲、乙、丙、丁代表的自然帶名稱。(4分)
(2)歸納非洲的自然帶分布規律并簡析其成因。(4分)
(3)結合箭袋樹的形態特征,分析其對當地氣候的適應性。(4分)
22.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材料一 非洲氣候分布圖。
材料二 乞力馬扎羅山垂直自然帶分布圖。
(1)A、B兩地緯度相差很大,但屬于同一自然帶,分析其原因。(4分)
(2)乞力馬扎羅山垂直自然帶分布完整,試分析原因。(4分)
(3)乞力馬扎羅山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氣溫大致相當,但南坡的雪線卻低于北坡,說明其原因。(4分)
23.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北極燕鷗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和南極浮冰邊緣間進行驚人的環球航行,消耗巨大的能量。它們會在一年內既經歷北極的夏季又經歷南極的夏季,比地球上任何一種生物都要經歷更多的白晝。它們棲息于沼澤、海岸等地帶且成群活動,以魚、甲殼類動物等為食,是唯一一種在地球上七個大陸都固定出現的鳥類。下圖是北極燕鷗遷徙路徑圖。
(1)列舉北極燕鷗沿甲路徑,從繁殖地到①地經過的主要陸地自然帶。指出形成這一陸地地域分異規律的主要原因。(6分)
(2)從自然環境整體性的角度,說出影響北極燕鷗遷徙路線的主要因素。(2分)
(3)北極燕鷗常棲息于沼澤、海岸地帶,分析這里食物充足的主要原因。(2分)
24.洞庭湖是長江重要的調蓄湖泊,具有強大的蓄洪能力,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為夷,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得以安全度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
材料一 下圖為洞庭湖位置及水系圖。
材料二 洞庭湖面積最大時約6 000平方千米,目前驟減到約2 600平方千米,退居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1)說出洞庭湖湖水的主要補給來源。(2分)
(2)簡要分析引起洞庭湖6~9月水體面積波動的自然原因。(6分)
(3)運用整體性原理,分析洞庭湖面積減小對該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8分)
單元檢測試卷五
1.D 2.A [第1題,讀圖1分析,圖中①是氣候對水文的影響,而河流流速不同主要是地貌對水文的影響,A錯誤;②是地貌對土壤的影響,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是流水對可溶性巖石的溶蝕和沉積作用,是水文對地貌的影響,B錯誤;③是水文對土壤的影響,黃土高原千溝萬壑體現的是水文對地貌的影響,C錯誤;④是氣候對土壤的影響,南方紅壤有機質含量低的原因為氣溫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強,且降水多,淋溶作用強,D正確。第2題,圖2地貌是沙丘,主要由風力沉積作用形成。塑造圖2地貌體現的是氣候對地貌的影響,應為箭頭⑤,A正確。]
3.A 4.C 5.A [第3題,根據圖示可知,該省區跨過的經度從100°E向東一直到125°E,東西跨度大,東部地區植被覆蓋度高,西部地區植被覆蓋度低,內蒙古自治區符合從東向西植被由森林過渡到草原到荒漠草原再到荒漠的狀況,A正確。第4題,內蒙古自治區東西跨度大,東部距海較近,降水較多,水分條件好,植被覆蓋度大;西部距海較遠,降水較少,水分條件差,植被覆蓋度低,植被由東向西出現森林-草原-荒漠的過渡。故影響該省區植被變化特征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正確。第5題,內蒙古自治區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夏季高溫,降水較多,植被呈現綠色;冬季寒冷,降水少,草木枯黃,冬夏季相變化明顯,A正確。全年常綠是熱帶、亞熱帶植被的特點,B錯誤。莖花、板根現象是熱帶雨林氣候區植被的特點,C錯誤。內蒙古自治區氣候較干旱,植被普遍存在旱生結構,如葉面積較小、葉片內卷等,D錯誤。]
6.D 7.C [第6題,圖示區域為澳大利亞西部海岸,X所在區域大體位于30°~40°的大陸西岸,為地中海氣候區,對應的陸地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D正確;越往內陸降水越來越少,Y為熱帶草原帶,Z為熱帶荒漠帶,A、B錯誤;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對應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C錯誤。故選D。第7題,圖示洋流為西澳大利亞寒流,對沿岸自然帶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降溫減濕,C正確。]
8.B 9.C [第8題,從圖中可知,科隆群島距美洲大陸較遠,自然環境單一封閉,生物進化慢,特有動物種屬多。第9題,從圖中可知,科隆群島受海洋影響大,氣溫日較差小;島上的企鵝和鬣蜥不是遷徙物種;位于熱帶,海拔較低,氣候垂直差異不顯著;位于熱帶但有秘魯寒流流經,因此耐寒和喜暖的動物均可生存。]
10.C 11.A [第10題,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地區地下水豐富,可以滿足桉樹的生長,云貴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多滲漏現象,地下水儲存條件差,不適宜大量種植桉樹,C正確。第11題,地理環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引進外來物種需要考慮地域環境的差異性,①②對。某一要素的變化可能導致其他要素的變化,甚至引起整個環境的改變;引進外來物種不一定造成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③④錯。]
12.A 13.D 14.C [第12題,讀圖可知,由甲經乙、丙、己到庚的變化,總體上是從低緯度地區向高緯度地區變化,其熱量逐漸降低,體現了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A正確。第13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草原帶的降水要多于荒漠帶,即由草原帶向荒漠帶過渡時降水逐漸減少,可知由丁地到溫帶草原帶再到溫帶荒漠帶的變化起關鍵作用的因素是水分條件。D正確。第14題,根據己地的緯度可知,該地處于北極圈附近,為亞寒帶,因此其自然帶為亞寒帶針葉林帶,C正確。]
15.A 16.D 17.C [第15題,根據圖示可以看出,1960~1970年湖泊面積變化趨勢曲線最陡,說明該時間段湖泊面積變化最大,故A正確。第16題,讀圖可知,2010~2018年湖泊面積還在繼續擴大,由材料“湖水的主要來源為大氣降水和周圍山地坡面徑流。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湖泊面積出現變化”可推測,這一時期,湖區氣候較暖濕,降水偏多,冰雪融水較多,形成了較豐富的坡面徑流,入湖水量增多,故D正確。第17題,湖區年均降水量200多毫米,降水較少,故①錯誤;湖水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不含鹽)和周圍山地的坡面徑流,說明入湖河流較少,隨之帶入的鹽分也少,故③正確、④錯誤;該湖泊海拔較高,氣溫較低,蒸發較弱,被蒸發掉的湖水較少,故②正確。故C正確。]
18.A 19.C 20.B [第18題,根據材料可知,該山地位于我國東部地區,隨著山體高度的升高,熱量條件下降,并未出現落葉闊葉林,而是出現灌木區、針闊葉混交林,說明該山地熱量條件較差,基帶不可能為常綠闊葉林,D錯誤;若該山地基帶為落葉闊葉林,山地山麓植被與水平地帶性植被相同,所以該山地山麓的原自然帶典型自然植被類型是落葉闊葉林,A正確;如果基帶為針葉林,隨海拔升高一般不會出現針闊葉混交林,B錯誤;常綠硬葉林出現在亞熱帶地區的大陸西岸,C錯誤。第19題,植被生長數量取決于水熱組合狀況,由上題分析可知,該山地北坡為陰坡,熱量條件較南坡差,B錯誤;北坡處在陰坡,蒸發量小,水分條件好,高山草甸長勢更好,C正確;土壤條件南北坡差異不大,A錯誤;積雪量對植被長勢影響較小,D錯誤。故選C。第20題,水熱組合狀況影響植被的生長,植被生長越好說明水熱組合越好,在1 500~1 800米處生長著針闊葉混交林,相對于灌木、草甸,針闊葉混交林植被生長更好、結構更復雜,所以該山峰水熱組合最好的位置可能在1 600米左右,B正確。 ]
21.(1)甲代表熱帶雨林帶;乙代表熱帶草原帶;丙代表熱帶荒漠帶;丁代表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2)分布規律:大致關于赤道呈南北對稱分布。
成因:赤道橫貫非洲大陸中部,緯度上南北大致對稱,氣壓帶和風帶在非洲大陸對稱分布;非洲為高原大陸,地形單一。
(3)箭袋樹分布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常年高溫少雨,氣候干燥;樹枝上覆蓋的白色粉末可以反射陽光,以降低樹枝的溫度,從而減少水分蒸騰;葉片的生態特征有利于減少蒸騰,保存水分;能夠自斷枝葉,并將斷口封住,以減少水分蒸騰,適應高溫少雨的氣候。
22.(1)原因:A地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終年高溫多雨。B地位于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經,增溫增濕。
(2)乞力馬扎羅山所處的緯度低(赤道附近);海拔高,相對高度大,因此垂直自然帶分布完整。
(3)該山脈位于南半球,南坡受東南信風帶的影響,為迎風坡,降水量較大,因此雪線較低。
23.(1)陸地自然帶:寒帶苔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熱帶荒漠帶-熱帶草原帶—熱帶雨林帶。
原因:地球表面獲得的太陽輻射隨緯度發生變化,導致熱量是由赤道向兩極方向遞減。
(2)白晝時長;(海水)溫度;海洋食物;棲息地。
(3)沼澤、海岸地帶水域淺,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合成有機物的生產功能強,促進海洋生物的生長;陸上河流挾帶富含礦物質、營養物質的泥沙為魚類提供食物來源。
24.(1)大氣降水,長江、澧水、沅江、資水、湘江補給。
(2)6月,長江流域進入梅雨季節,長江水位上漲,高于洞庭湖水位,長江水補給洞庭湖水;7~9月,雨帶推移到華北地區,長江水位下降,低于洞庭湖水位,洞庭湖水補給長江水。
(3)①湖泊調蓄水量能力減弱(或湖泊對河流徑流量的調節作用減弱),洪澇(旱澇)災害頻繁;②湖泊水量減少,自凈能力減弱,水質下降(水污染加劇);③水生生物生存環境破壞,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④湖泊減少,調節氣候能力下降。(共53張PPT)
第五單元
單元檢測試卷五
(2023·云南麗江期末)右面圖1為“陸地環境主要構成要素的相互關聯圖”。讀圖,完成1~2題
1.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①導致了長江上游和下游流速的不同
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③是形成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主要原因
D.④是南方紅壤有機質含量較低的主要原因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讀圖1分析,圖中①是氣候對水文的影響,而河流流速不同主要是地貌對水文的影響,A錯誤;
②是地貌對土壤的影響,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是流水對可溶性巖石的溶蝕和沉積作用,是水文對地貌的影響,B錯誤;
③是水文對土壤的影響,黃土高原千溝萬壑體現的是水文對地貌的影響,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④是氣候對土壤的影響,南方紅壤有機質含量低的原因為氣溫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強,且降水多,淋溶作用強,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3·云南麗江期末)右面圖1為“陸地環境主要構成要素的相互關聯圖”。讀圖,完成1~2題
2.表示圖2地貌塑造的箭頭是
A.⑤  B.⑥  C.⑦  D.⑧

圖2地貌是沙丘,主要由風力沉積作用形成。塑造圖2地貌體現的是氣候對地貌的影響,應為箭頭⑤,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4·江蘇揚州月考)右圖為“我國某省區植被覆蓋度(數值越大,表示植被覆蓋狀況越好)沿經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3.該省區可能是
A.內蒙古自治區 B.廣東省
C.西藏自治區 D.甘肅省

根據圖示可知,該省區跨過的經度從100°E向東一直到125°E,東西跨度大,東部地區植被覆蓋度高,西部地區植被覆蓋度低,內蒙古自治區符合從東向西植被由森林過渡到草原到荒漠草原再到荒漠的狀況,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4·江蘇揚州月考)右圖為“我國某省區植被覆蓋度(數值越大,表示植被覆蓋狀況越好)沿經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4.影響該省區植被變化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熱量 B.光照
C.水分 D.風

內蒙古自治區東西跨度大,東部距海較近,降水較多,水分條件好,植被覆蓋度大;西部距海較遠,降水較少,水分條件差,植被覆蓋度低,植被由東向西出現森林-草原-荒漠的過渡。故影響該省區植被變化特征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4·江蘇揚州月考)右圖為“我國某省區植被覆蓋度(數值越大,表示植被覆蓋狀況越好)沿經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5.關于該省區主要植被的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A.冬夏季相變化明顯
B.全年常綠
C.莖花、板根現象
D.葉片寬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內蒙古自治區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夏季高溫,降水較多,植被呈現綠色;冬季寒冷,降水少,草木枯黃,冬夏季相變化明顯,A正確。
全年常綠是熱帶、亞熱帶植被的特點,B錯誤。
莖花、板根現象是熱帶雨林氣候區植被的特點,C錯誤。
內蒙古自治區氣候較干旱,植被普遍存在旱生結構,如葉面積較小、葉片內卷等,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3·浙江金華期末)讀“世界某區域陸地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完成6~7題。
6.X代表的陸地自然帶為
A.熱帶草原帶 B.熱帶荒漠帶
C.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D.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圖示區域為澳大利亞西部海岸,X所在區域大體位于30°~40°的大陸西岸,為地中海氣候區,對應的陸地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D正確;
越往內陸降水越來越少,Y為熱帶草原帶,Z為熱帶荒漠帶,A、B錯誤;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對應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C錯誤。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3·浙江金華期末)讀“世界某區域陸地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完成6~7題。
7.圖示洋流對沿岸自然帶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A.增溫增濕 B.降溫增濕
C.降溫減濕 D.增溫減濕

圖示洋流為西澳大利亞寒流,對沿岸自然帶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降溫減濕,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3·四川遂寧階段練習)右圖示意科隆群島(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理位置。讀圖,完成8~9題。
8.科隆群島特有動物種屬比例較大,形成這一現象的地理條件是該群島
A.地處赤道附近 B.遠離大陸
C.構造運動強烈 D.地形復雜

從圖中可知,科隆群島距美洲大陸較遠,自然環境單一封閉,生物進化慢,特有動物種屬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3·四川遂寧階段練習)右圖示意科隆群島(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理位置。讀圖,完成8~9題。
9.科隆群島是耐寒的企鵝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園,主要因為該群島
A.氣溫日較差大
B.處在動物遷徙路線上
C.地處熱帶但受寒流影響
D.氣候垂直差異顯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從圖中可知,科隆群島受海洋影響大,氣溫日較差小;島上的企鵝和鬣蜥不是遷徙物種;位于熱帶,海拔較低,氣候垂直差異不顯著;位于熱帶但有秘魯寒流流經,因此耐寒和喜暖的動物均可生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3·山東煙臺月考)“生物入侵”是指某地區的外來物種打破了當地生態平衡的現象。例如,桉樹原生長地是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和東南部地區,該樹種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但是在引種到我國云貴高原后,卻引發了令人頭痛的生態問題,引種地區的地下水位嚴重下降,桉樹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據此完成10~11題。
10.桉樹在澳大利亞和云貴高原生長的自然條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A.澳大利亞降水多,云貴高原降水少
B.澳大利亞地勢低,云貴高原地勢高
C.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地下水豐富,云貴高原地下水儲存條件差
D.澳大利亞光照條件好,云貴高原光照條件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地區地下水豐富,可以滿足桉樹的生長,云貴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多滲漏現象,地下水儲存條件差,不適宜大量種植桉樹,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3·山東煙臺月考)“生物入侵”是指某地區的外來物種打破了當地生態平衡的現象。例如,桉樹原生長地是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和東南部地區,該樹種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但是在引種到我國云貴高原后,卻引發了令人頭痛的生態問題,引種地區的地下水位嚴重下降,桉樹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據此完成10~11題。
11.以上案例給予我們的啟示有
①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②引進外來物種需要考慮地域環境的差異性 ③某一要素的變化可能導致其他要素的變化,但不會引起整個環境的改變 ④引進外來物種,必然造成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地理環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引進外來物種需要考慮地域環境的差異性,①②對。
某一要素的變化可能導致其他要素的變化,甚至引起整個環境的改變;引進外來物種不一定造成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③④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4·遼寧沈陽月考)下圖為“理想大陸局部自然帶分布圖”。讀圖,完成12~14題。
12.由甲經乙、丙、己到庚的變化,體現了
自然帶典型的
A.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B.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C.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D.非地帶性分異規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讀圖可知,由甲經乙、丙、己到庚的變化,總體上是從低緯度地區向高緯度地區變化,其熱量逐漸降低,體現了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4·遼寧沈陽月考)右圖為“理想大陸局部自然帶分布圖”。讀圖,完成12~14題。
13.由丁地到溫帶草原帶再到溫帶荒漠帶的變化起關鍵作用的因素是
A.海拔 B.坡度
C.熱量 D.水分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草原帶的降水要多于荒漠帶,即由草原帶向荒漠帶過渡時降水逐漸減少,可知由丁地到溫帶草原帶再到溫帶荒漠帶的變化起關鍵作用的因素是水分條件。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4·遼寧沈陽月考)右圖為“理想大陸局部自然帶分布圖”。讀圖,完成12~14題。
14.己地的自然帶名稱為
A.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B.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C.亞寒帶針葉林帶
D.寒帶苔原帶

根據己地的緯度可知,該地處于北極圈附近,為亞寒帶,因此其自然帶為亞寒帶針葉林帶,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3·遼寧錦州期末)賽里木湖位于新疆境內的天山西段,四周群山環繞,湖面海拔2 073米,湖區年均降水量200多毫米,湖水的主要來源為大氣降水和周圍山地坡面徑流。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湖泊面積出現變化。下圖為“1960~2018年賽里木湖面積變化趨勢圖”。據此完成15~17題。
15.該湖泊面積變化最大的時期是
A.1960~1970年
B.1980~1990年
C.1990~2000年
D.2010~2018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根據圖示可以看出,1960~1970年湖泊面積變化趨勢曲線最陡,說明該時間段湖泊面積變化最大,故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3·遼寧錦州期末)賽里木湖位于新疆境內的天山西段,四周群山環繞,湖面海拔2 073米,湖區年均降水量200多毫米,湖水的主要來源為大氣降水和周圍山地坡面徑流。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湖泊面積出現變化。下圖為“1960~2018年賽里木湖面積變化趨勢圖”。據此完成15~17題。
16.2010~2018年,湖區的氣候較常年
A.冷干 B.冷濕
C.暖干 D.暖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讀圖可知,2010~2018年湖泊面積還在繼續擴大,由材料“湖水的主要來源為大氣降水和周圍山地坡面徑流。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湖泊面積出現變化”可推測,這一時期,湖區氣候較暖濕,降水偏多,冰雪融水較多,形成了較豐富的坡面徑流,入湖水量增多,故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3·遼寧錦州期末)賽里木湖位于新疆境內的天山西段,四周群山環繞,湖面海拔2 073米,湖區年均降水量200多毫米,湖水的主要來源為大氣降水和周圍山地坡面徑流。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湖泊面積出現變化。下圖為“1960~2018年賽里木湖面積變化趨勢圖”。據此完成15~17題。
17.該湖泊鹽度不太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較多 ②蒸發較弱 ③入湖鹽分較少
④入湖河水較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湖區年均降水量200多毫米,降水較少,故①錯誤;
湖水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不含鹽)和周圍山地的坡面徑流,說明入湖河流較少,隨之帶入的鹽分也少,故③正確、④錯誤;
該湖泊海拔較高,氣溫較低,蒸發較弱,被蒸發掉的湖水較少,故②正確。故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4·浙江臺州月考)右圖為“我國東部地區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帶譜示意圖”,該山地垂直自然帶譜除山麓遭受破壞外,其他地區均較為完整。據此完成18~20題。
18.該山山麓典型自然植被最可能是
A.落葉闊葉林 B.針葉林
C.常綠硬葉林 D.常綠闊葉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根據材料可知,該山地位于我國東部地區,隨著山體高度的升高,熱量條件下降,并未出現落葉闊葉林,而是出現灌木區、針闊葉混交林,說明該山地熱量條件較差,基帶不可能為常綠闊葉林,D錯誤;
若該山地基帶為落葉闊葉林,山地山麓植被與水平地帶性植被相同,所以該山地山麓的原自然帶典型自然植被類型是落葉闊葉林,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如果基帶為針葉林,隨海拔升高一般不會出現針闊葉混交林,B錯誤;
常綠硬葉林出現在亞熱帶地區的大陸西岸,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4·浙江臺州月考)右圖為“我國東部地區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帶譜示意圖”,該山地垂直自然帶譜除山麓遭受破壞外,其他地區均較為完整。據此完成18~20題。
19.植被生長數量取決于水熱組合狀況,在坡度相同的條件下,調查發現該山峰北坡的高山草甸比南坡同高度的長勢好,其決定因素最可能是
A.土壤  B.熱量  C.水分  D.積雪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植被生長數量取決于水熱組合狀況,由上題分析可知,該山地北坡為陰坡,熱量條件較南坡差,B錯誤;
北坡處在陰坡,蒸發量小,水分條件好,高山草甸長勢更好,C正確;
土壤條件南北坡差異不大,A錯誤;
積雪量對植被長勢影響較小,D錯誤。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2024·浙江臺州月考)右圖為“我國東部地區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帶譜示意圖”,該山地垂直自然帶譜除山麓遭受破壞外,其他地區均較為完整。據此完成18~20題。
20.下列海拔中,該山峰水熱組合最好的位置可能在
A.1 800米以上 B.1 600米左右
C.1 200米左右 D.800米左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水熱組合狀況影響植被的生長,植被生長越好說明水熱組合越好,在1 500~1 800米處生長著針闊葉混交林,相對于灌木、草甸,針闊葉混交林植被生長更好、結構更復雜,所以該山峰水熱組合最好的位置可能在1 600米左右,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21.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圖甲為非洲的自然帶分布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材料二 箭袋樹(圖乙)是一種樹蘆薈,樹枝上覆蓋了一層明亮的白色粉末以反射陽光,葉片有一層厚厚的外皮,皮孔的數目極少,同時,它能夠自斷枝葉,并將斷口封住,因而可以把因蒸發而散失的水分減到最低限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1)說出圖甲中甲、乙、丙、丁代表的自然帶名稱。
答案 甲代表熱帶雨林帶;乙代表熱帶草原帶;丙代表熱帶荒漠帶;丁代表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2)歸納非洲的自然帶分布規律并簡析其成因。
答案 分布規律:大致關于赤道呈南北對稱分布。
成因:赤道橫貫非洲大陸中部,緯度上南北大致對稱,氣壓帶和風帶在非洲大陸對稱分布;非洲為高原大陸,地形單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3)結合箭袋樹的形態特征,分析其對當地氣候的適應性。
答案 箭袋樹分布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常年高溫少雨,氣候干燥;樹枝上覆蓋的白色粉末可以反射陽光,以降低樹枝的溫度,從而減少水分蒸騰;葉片的生態特征有利于減少蒸騰,保存水分;能夠自斷枝葉,并將斷口封住,以減少水分蒸騰,適應高溫少雨的氣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22.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非洲氣候分布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材料二 乞力馬扎羅山垂直自然帶分布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1)A、B兩地緯度相差很大,但屬于同一自然帶,分析其原因。
答案 原因:A地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終年高溫多雨。B地位于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經,增溫增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2)乞力馬扎羅山垂直自然帶分布完整,試分析原因。
答案 乞力馬扎羅山所處的緯度低(赤道附近);海拔高,相對高度大,因此垂直自然帶分布完整。
(3)乞力馬扎羅山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氣溫大致相當,但南坡的雪線卻低于北坡,說明其原因。
答案 該山脈位于南半球,南坡受東南信風帶的影響,為迎風坡,降水量較大,因此雪線較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23.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北極燕鷗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和南極浮冰邊緣間進行驚人的環球航行,消耗巨大的能量。它們會在一年內既經歷北極的夏季又經歷南極的夏季,比地球上任何一種生物都要經歷更多的白晝。它們棲息于沼澤、海岸等地帶且成群活動,以魚、甲殼類動物等為食,是唯一一種在地球上七個大陸都固定出現的鳥類。右圖是北極燕鷗遷徙路徑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1)列舉北極燕鷗沿甲路徑,從繁殖地到①地經過的主要陸地自然帶。指出形成這一陸地地域分異規律的主要原因。
答案 陸地自然帶:寒帶苔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熱帶荒漠帶-熱帶草原帶—熱帶雨林帶。
原因:地球表面獲得的太陽輻射隨緯度發生變化,導致熱量是由赤道向兩極方向遞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繁殖地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最北部,自然帶屬于寒帶苔原帶。甲路線中,自北向南到①地,依次經過的主要氣候類型是苔原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所以經過的主要陸地自然帶依次為寒帶苔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
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熱帶荒漠帶-熱帶草原帶-熱帶雨林帶。這體現了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由于緯度不同,熱量條件不同,不同地區的熱量條件影響著區域物質遷移和能量的交換,區域間產生地域差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2)從自然環境整體性的角度,說出影響北極燕鷗遷徙路線的主要因素。
答案 白晝時長;(海水)溫度;海洋食物;棲息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由材料可知,北極燕鷗比地球上任何一種生物都要經歷更多的白晝,白晝時長和海水溫度影響了北極燕鷗的遷徙(當地夏季氣溫較高,海水溫度較高);它們棲息于沼澤、海岸等地帶,以魚、甲殼類動物等為食,北極燕鷗南北遷徙,也受食物和棲息地的影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3)北極燕鷗常棲息于沼澤、海岸地帶,分析這里食物充足的主要原因。
答案 沼澤、海岸地帶水域淺,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合成有機物的生產功能強,促進海洋生物的生長;陸上河流挾帶富含礦物質、營養物質的泥沙為魚類提供食物來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沼澤、海岸地帶水域淺,透光條件好,光照充足,海藻等植物豐富,光合作用強,合成有機物的能力強,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長;部分海岸地帶有陸上河流匯入,河流挾帶豐富的泥沙和礦物質匯入,營養物質豐富,生物豐富,食物充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24.洞庭湖是長江重要的調蓄湖泊,具有強大的蓄洪能力,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為夷,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得以安全度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右圖為洞庭湖位置及水系圖。
材料二 洞庭湖面積最大時約6 000平方千米,
目前驟減到約2 600平方千米,退居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1)說出洞庭湖湖水的主要補給來源。
答案 大氣降水,長江、澧水、沅江、資水、湘江補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2)簡要分析引起洞庭湖6~9月水體面積波動的自然原因。
答案 6月,長江流域進入梅雨季節,長江水位上漲,高于洞庭湖水位,長江水補給洞庭湖水;7~9月,雨帶推移到華北地區,長江水位下降,低于洞庭湖水位,洞庭湖水補給長江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3)運用整體性原理,分析洞庭湖面積減小對該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答案 ①湖泊調蓄水量能力減弱(或湖泊對河流徑流量的調節作用減弱),洪澇(旱澇)災害頻繁;
②湖泊水量減少,自凈能力減弱,水質下降(水污染加劇);
③水生生物生存環境破壞,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
④湖泊減少,調節氣候能力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宁| 黔南| 高邮市| 兴义市| 九龙县| 太白县| 东安县| 独山县| 新和县| 巴楚县| 谷城县| 西峡县| 承德县| 峨眉山市| 修水县| 梨树县| 页游| 大英县| 嘉义县| 连江县| 龙海市| 琼结县| 运城市| 万安县| 资中县| 洛宁县| 卓资县| 安图县| 惠安县| 即墨市| 达孜县| 台中市| 宣威市| 大庆市| 射阳县| 安乡县| 抚顺县| 遂宁市| 洛浦县| 凤城市| 望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