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四單元 單元活動 建設海綿城市(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魯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四單元 單元活動 建設海綿城市(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魯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1

資源簡介

單元活動 建設海綿城市
[分值:61分]
(選擇題1~7題,每小題3分,共21分)
(2023·河南開封月考)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海綿城市建設是通過降低雨水的地表匯流,恢復城市原始水文生態特征,使其地表徑流盡可能達到開發前的自然狀態,下圖是“‘海綿城市’與傳統‘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環對比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
1.海綿城市的建設會使(  )
A.年徑流總量增加 B.城市地表徑流減少
C.蒸發(騰)量減少 D.徑流季節變化增大
2.海綿城市改變下滲減排的主要措施是(  )
①鋪裝透水磚 ②修建雨水濕地 ③修建蓄水池④修建下沉式綠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建設海綿城市的主要目的是(  )
A.美化城市環境
B.增加城市景觀的多樣性
C.節約城市用水
D.提高城市抗旱防澇能力
(2024·湖南株洲期中)六盤水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建立起來的工業城市,它被石灰巖山丘環抱,有水城河穿城而過,以涼爽的高原氣候著稱。六盤水城市人口密集,為了改善城市居住環境,建設完善的生態基礎設施,城市景觀設計師們利用水城河串聯起現存的溪流、坑塘、濕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載力的凈化濕地,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態凈化系統,即綠色海綿體系。完成4~5題。
4.六盤水的綠色海綿體系對當地水循環的影響是(  )
A.水汽輸送速度加快
B.地表徑流季節變化趨緩
C.地下徑流不斷減少
D.水循環的周期逐漸延長
5.自綠色海綿體系建立以來,六盤水的城市內澇發生頻率顯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綠色海綿體系的(  )
A.水域面積顯著增大,蓄洪量增加
B.各種水體相互貫通,提高泄洪能力
C.植物多樣性提高,利于雨水下滲
D.調節氣候功能增強,暴雨頻率下降
(2023·黑龍江哈爾濱月考)吉林省白城市進行了“海綿城市”建設,白城市地處大興安嶺山脈東麓平原區,當地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濫”之說,也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說法。下圖示意“海綿城市”中關于“透水路面”的設計方案。據此完成6~7題。
6.白城市建設“海綿城市”的優勢條件有(  )
A.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
B.原有管網基礎設施較完善,利于排水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有季節性凍土,保水量大
7.白城市建設“海綿城市”,可能帶來的效益是(  )
①減輕洪澇災害影響 ②增加空氣的濕度 ③增加城市植被覆蓋率 ④減輕風沙影響 ⑤解決當地水資源不足問題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選擇題8~13題,每小題4分,共24分)
(2024·陜西安康月考)寧夏地處西北內陸、黃河上游中部,是我國典型的生態脆弱區,雨水資源綜合利用是減緩地區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的有效途徑。寧夏主要從下凹式綠地入滲、海綿式道路入滲和雨洪集蓄綜合利用三個方面加強對城鎮建成區雨水資源的綜合利用。下表為“寧夏雨水資源綜合利用類型表”。據此完成8~9題。
下凹式綠地入滲 通過降低運動場、公園、公共綠地等場所的地面高程,建設下凹式綠地,將雨水直接引入下凹式綠地就地利用
海綿式道路入滲 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磚和草皮等透水材料及工藝鋪設道路和集雨設施
雨洪集蓄綜合利用 以單元或小區為單位建設小型雨水攔蓄設施,通過屋面雨水積蓄系統收集雨水
8.廣東省廣州市經濟發達,人口數量大,城鎮建成區主要的雨水資源利用類型應為(  )
A.下凹式綠地入滲 B.海綿式道路入滲
C.雨洪集蓄綜合利用 D.直接利用
9.為改善寧夏生態環境,所攔截的雨水應優先(  )
A.回灌地下水 B.滿足生活用水
C.灌溉綠地 D.在水庫儲存
(2023·內蒙古通遼月考)我國西南丘陵地區某古城實施“海綿城市”改造,根據當地降水、徑流和下墊面的特征,設定改造目標為地表徑流總量減少75%、外排徑流總量減少60%。下圖為“該古城改造前后的部分水環境要素變化統計圖”。據此完成10~11題。
10.實施“海綿城市”改造后,該古城的改造目標(  )
A.地表徑流總量和外排徑流總量均達標
B.地表徑流總量和外排徑流總量均未達標
C.地表徑流總量達標,外排徑流總量未達標
D.地表徑流總量未達標,外排徑流總量達標
11.“海綿城市”改造后,該古城(  )
A.降水量顯著增加 B.蒸發量顯著減少
C.蓄水量顯著減少 D.下滲量顯著增加
(2024·四川巴中月考)屋頂綠化(圖1)指建筑物、構筑物等的屋頂、露臺、天臺、陽臺進行造園種植樹木花卉的統稱。某中學地理研究小組為探究不同植被覆蓋率對綠色屋頂徑流的調節效果,設計如下實驗(圖2)。據此完成12~13題。
12.若實驗中提高植被覆蓋率則(  )
A.導流槽中雨水匯集的速度減慢
B.植被蒸騰消耗的水量變少
C.溢流口流出的水量增多
D.導流槽徑流達峰時間提前
13.綠色屋頂被廣泛應用后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
A.減少城區的蒸騰量,降低空氣濕度
B.吸煙滯塵,明顯改善城市空氣質量
C.減少城市地表徑流,根除城市內澇
D.增大氣溫日較差,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14.(2023·廣西南寧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下凹式綠地是指一種高程低于周圍路面的公共綠地,也稱低勢綠地。建設理念是利用開放空間承接和貯存雨水,達到減少徑流外排的作用,一般來說低勢綠地對下凹深度有一定要求,而且其土質多未經改良。其內部植物多以當地草本植物為主。圖1為城市常規道路綠地及路面排水設施,圖2為城市道路兩側下凹式綠地的設計圖。
(1)我國常規道路路面中間向兩側________,從而有利于路面排水,兩側的綠地與路面有路沿石分割,且比路面高度________。下雨時,雨水隨地勢流入排水口。(4分)
(2)與傳統道路相比,包含下凹式綠地的道路排水過程發生了什么變化?(4分)
(3)從水循環環節角度,說明下凹式綠地的作用。(4分)
(4)你認為下凹式綠地有必要在城市舊城區進行推廣嗎?請說明理由。(4分)
單元活動 建設海綿城市
1.B 2.C 3.D [第1題,由材料“海綿城市建設是通過降低雨水的地表匯流,恢復城市原始水文生態特征,使其地表徑流盡可能達到開發前的自然狀態”可知,海綿城市建設會使城市地表徑流減少。故選B。第2題,鋪裝透水磚能使得雨水快速滲透地表,補充土壤內的水分及地下水,①符合題意;雨水濕地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凈化雨水,是一種高效的徑流污染控制設施,一般設計成防滲型,以便維持雨水濕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②不符合題意;為解決和規避雨水洪峰,實現雨水循環利用,避免初期雨水排放對水體的污染,人工修建雨水蓄水池,臨時把雨水儲存起來,可起到積極調度作用,③不符合題意;下沉式綠地利于減少城市的洪澇災害,增加土壤水資源量和地下水資源量,減少綠地的澆灌用水,④符合題意。綜上所述,C正確。第3題,海綿城市建設是緩解城市內澇的重要舉措之一,能在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提高城市抗旱防澇能力,使城市在適應氣候變化、抵御暴雨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彈性”和“韌性”,D正確。]
4.B 5.A [第4題,六盤水的綠色海綿體系利用水城河串聯起現存的溪流、坑塘、濕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載力的凈化濕地。故六盤水的綠色海綿體系是雨水管理和生態凈化系統的一部分,可調蓄徑流,使地表徑流季節變化趨緩,B正確。第5題,自綠色海綿體系建立以來,六盤水的城市內澇發生頻率顯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綠色海綿體系的水域面積顯著增大,蓄洪量增加,A正確;徑流速度減慢,導致泄洪能力下降,B錯誤;植物多樣性提高,利于雨水下滲,但不利于徑流下泄,不是六盤水內澇發生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C錯誤;濕地有調節氣候功能,但不能改變氣候特征,即不能減少暴雨頻率,D錯誤。]
6.A 7.D
8.C 9.A [第8題,廣州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口數量較大,城市建成區面積較大,以不透水硬化地面為主,可供利用的公園、公共綠地資源較少,不適宜發展下凹式綠地入滲、海綿式道路入滲,A、B錯誤;城市建成區面積較大,適宜以小區為單位建設小型雨水攔蓄設施,通過屋面雨水積蓄系統收集雨水,C正確;城市空氣質量較差,雨水受到污染,不適宜直接利用,D錯誤。所以選C。第9題,寧夏水資源短缺,導致人們大量開采地下水,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為了改善生態環境,攔蓄的雨水應該優先回灌地下水,減緩因地下水位下降導致的環境問題,A正確。]
10.A 11.D [第10題,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地表徑流總量的變化:先用改造前的地表徑流總量減去改造后的地表徑流總量的差值除以改造前的地表徑流總量,再乘以100%,大約等于80%;同理可知,計算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外排徑流總量的變化約為60%。由此可知,改造后的地表徑流總量和外排徑流總量均達標(材料信息“根據當地降水、徑流和下墊面的特征,設定改造目標為地表徑流總量減少75%、外排徑流總量減少60%”)。故選A。第11題,據圖可知,“海綿城市”改造后地表徑流總量顯著減少,外排徑流總量比地表徑流總量大,說明下滲量增加、蓄水量增加、地下徑流增多、蒸發量增加,D對,C、B錯;降水量改造前后變化不明顯,A錯。故選D。]
12.A 13.B [第12題,植被對降水有截留作用,植被覆蓋率越大,截留作用越顯著,會導致導流槽中雨水匯集的速度減慢,且導流槽中徑流達峰時間滯后,A正確、D錯誤;植被覆蓋率越大,植被蒸騰消耗的水量會更多,B錯誤;植被覆蓋率越大,植被吸收的水分越多,溢流口流出的水量更少,C錯誤。故選A。第13題,若將綠色屋頂廣泛應用于城市中,則會增加城區的植被覆蓋率,從而增加城區的蒸騰量,增加空氣濕度,A錯誤;植被有吸煙滯塵、凈化空氣的作用,若將綠色屋頂廣泛應用于城市中,則會緩解城區大氣污染,明顯改善城市空氣質量,B正確;植被有涵養水源的作用,若將綠色屋頂廣泛應用于城市中,則會減少城區的地表徑流,降低城市內澇發生概率,C錯誤;植被有調節氣候的作用,若將綠色屋頂廣泛應用于城市中,利于減小氣溫日較差,緩解城市熱島效應,D錯誤。故選B。]
14.(1)傾斜 高
(2)綠地低于路面,雨水沿路面先匯聚到綠地蓄積并下滲;多余水量流入雨水口,最后從雨水口匯入地下雨水管。
(3)植物蒸騰水量增加;減小路面徑流量,增加下滲,補充地下水。
(4)有必要推廣。理由:可以防洪,增加土壤水和地下水資源量,減少綠地的澆灌用水等。
沒必要推廣。理由:對城市已有道路進行大面積改造,成本高且對交通有影響;對原有的某些植被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單元活動 建設海綿城市
課程標準 —
學習目標 1.結合圖表資料,說明海綿城市的原因和意義。(綜合思維) 2.結合我國某城市,分析建設海綿城市的行動方案。(地理實踐力)
知識點一 建設海綿城市的必要性
1.海綿城市的含義:指城市建設中充分發揮原始地形、地貌對降雨的________作用、自然下墊面對雨水的________作用,以及植被、土壤、濕地等對水的吸納與________作用,使城市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______、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從而有效預防____________的發生,緩解________時水源不足的問題。
2.建設海綿城市的必要性
建設海綿城市的主要目的 解決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并存的問題。暴雨內澇與干旱缺水的原因如下:
我國建設海綿城市的原因 除以上原因外,還包括: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降雨集中在________,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在夏秋季節易受到________影響,暴雨天氣時有發生;許多城市___________脆弱,因此城市內澇災害頻發,在城市內“看海”的景象時有出現
思考 海綿城市是否適合我國所有城市建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江蘇宿遷學業考試)海綿城市,是能夠像海綿一樣吸水的城市。就是在城市小區里布置若干地塊,用吸水材料建設(如下圖),作為海綿體,暴雨的時候就作為蓄水的地方,那些被海綿體充分吸收的雨水還可以再次利用,如澆花、洗車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水資源緊張局面。據此完成1~2題。
1.“海綿城市”最主要是改變了水循環環節中的(  )
A.徑流 B.降水
C.下滲 D.蒸騰(蒸發)
2.“海綿城市”的建設有利于(  )
①緩解城市缺水問題 ②補充地下水 ③增加徑流量 ④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3·北京東城區模擬)自2018年起,河南省鄭州市陸續投入534.8億元建設海綿城市,旨在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2021年7月河南中西部地區連續多日出現大范圍強降水天氣,7月20日16時至17時鄭州市一小時降雨量達201.9 mm。暴雨使得鄭州海綿城市“失靈”,市區嚴重積水。讀圖,完成3~4題。
3.鄭州市內澇嚴重的主要原因有(  )
①連降暴雨,降水強度大 ②地勢起伏大,流速快 ③城市硬化路面多,地表水下滲不暢 ④熱島效應減弱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暴雨使得鄭州海綿城市“失靈”的主要原因是(  )
A.強降雨超出海綿城市的吸收速度
B.海綿城市建設力度不足
C.海綿城市建設使得地表排水不暢
D.海綿城市設備嚴重老化
知識點二 建設海綿城市的行動方案
1.建設重點:建立________________系統。
2.關鍵: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目的:有效控制____________。
4.建設方案
海綿城市的核心就是合理地控制城市下墊面上的雨水徑流,使雨水就地消納和吸收利用。實現海綿城市的六個關鍵字:滲、滯、蓄、凈、用、排。
5.具體措施
方案 作用
屋頂綠化 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適的屋頂種植樹木花卉、瓜果蔬菜,使屋面雨水得到________、利用,減緩________壓力,美化環境
下凹式綠地 匯聚并吸收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通過植物、沙土的過濾、下滲使雨水得到________,涵養地下水
利用透水材料鋪設硬質地面,加快雨水________;或通過水渠和溝槽將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滯留設施中,加快________
屋面集水 通過排水溝、雨水鏈等方式將屋面雨水收集引流到地表下滲,或者用儲水箱收集儲蓄
地下水箱 在建筑密度較高的區域,將儲水設施埋于地下,將屋面收集的雨水導流到儲水箱中,經過________、凈化后加以利用
收集雨水灌溉綠地 收集、凈化后的雨水可以用于綠化灌溉、洗車、沖廁等,緩解用水壓力
拓展延伸 建設海綿城市的內涵
2021年7月,隨著幾場強降雨席卷我國部分地區,持續的極端天氣讓河南鄭州、新鄉等多個城市出現內澇、洪水災害。為了治理城市內澇,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系統誕生,鄭州等地人們開始積極建設海綿城市(如下圖)。
1.[區域認知]分析鄭州等地積極建設海綿城市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綜合思維]結合材料依據所學知識,為鄭州建設海綿城市提出科學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河北保定期中)活水公園雨水收集系統是海綿城市建設的成功案例。下圖為“某活水公園雨水收集系統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該活水公園雨水收集系統對水循環干預最明顯的環節是(  )
A.蒸發 B.地表徑流
C.降水 D.水汽輸送
2.活水公園中荷花池在緩解城市內澇問題中最主要的功能是(  )
A.下滲、蓄水 B.美化城市環境
C.調節局部小氣候 D.保護生物多樣性
(2023·重慶實驗外國語學校期末)下凹式綠地是城市建設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符合現代雨洪管理理念的綠地設計方式,其理念是利用開放空間承接和貯存雨水并利用,達到減少徑流外排的作用。下圖示意某城市道路隔離帶下凹式綠地建設。讀圖,完成3~4題。
3.下凹式綠地和以前傳統綠地相比,其優勢是(  )
A.不易遮擋行車視線
B.造價低便于維護
C.增加雨水下滲,增強過濾
D.增加城市綠化面積
4.與下凹式綠地配套建設的設施,最可能是(  )
A.排污管 B.集水池
C.隔離網 D.灌溉噴頭
單元活動 建設海綿城市
知識點一 建設海綿城市的必要性
梳理教材新知
1.積存 滲透 凈化 蓄水 城市內澇 旱季
2.暴雨內澇 干旱缺水 夏季 臺風 排水系統
思考 并不是所有城市都適合建設成海綿城市,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自然環境,也有不同的城市問題,應因地制宜地去建設城市,不應千篇一律。
落實思維方法
1.C 2.A [第1題,從材料中關于海綿城市的定義可知,海綿城市通過在地面鋪設吸水材料從而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滲,C正確。第2題,依據材料可知,海綿城市的建設會增加城市可用水資源,緩解城市用水緊張狀況,①正確;海綿城市的建設利于增加地表水下滲量,補充地下水,但對增加城市徑流量沒有作用,②正確、③錯;通過增加下滲減少地表徑流,可緩解城市內澇問題,但不能解決城市內澇問題,④錯。故選A。]
3.A 4.A [第3題,根據材料“連續多日出現大范圍強降水天氣”“一小時降雨量達201.9 mm”,說明連降暴雨,降水強度大,①對;讀圖可知,鄭州海拔在200米以下,說明鄭州海拔低,地形平坦,排水不暢,②錯;“自2018年起,河南省鄭州市陸續投入534.8億元建設海綿城市”,說明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市硬化路面多,地表水下滲不暢,③對;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市規模大,人為熱排放多,城市熱島效應增強,④錯。①③對。故選A。第4題,根據上題分析可知,鄭州市連降暴雨,降水強度大,強降雨超出海綿城市的吸收速度,出現內澇,A對;“自2018年起,河南省鄭州市陸續投入534.8億元建設海綿城市”,說明海綿城市建設力度強,時間短,海綿城市設備并沒有嚴重老化,B、D錯;海綿城市建設,旨在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使得地表排水通暢,C錯。]
知識點二 建設海綿城市的行動方案
梳理教材新知
1.城市雨洪綜合管理
2.快速滲水 有效集水
3.雨水徑流
5.滯留 排水 凈化 透水鋪裝 滲透 排水 沉淀
探究核心知識
1.鄭州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7~8月降水多且集中,易發生洪澇災害;位于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交界處和黃河流出黃土高原處,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洪澇災害頻繁;城市生產、生活排污量大,城市水環境保護需求迫切。
2.修建地下蓄水池:利用洼地存蓄雨水,滯留地表徑流;鋪設透水磚: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滲;增加綠地面積:建設人工濕地、草坪、植樹造林等滯留地表徑流,增加蒸發;利用蓄水修建噴泉:增加空氣濕度,促進水循環,減輕城市熱島效應;合理布局和修繕城市排污管道:使污水安全排放,確保用水安全等。
落實思維方法
1.B 2.A [第1題,根據圖示水體間關系,可以判斷該活水公園雨水收集系統通過雨水收集井,將雨水收集起來,減少了地表徑流,對地表徑流干預最為明顯,B正確。第2題,荷花池在緩解城市內澇問題中主要起蓄水作用,同時也利于增加下滲,A正確。]
3.C 4.B [第3題,下凹式綠地中的樹木等植被較為高大,仍會遮擋視線,A項錯誤;造價不會低于傳統綠地,B項錯誤;下凹式綠地更容易集水,增加雨水下滲和增強過濾,C項正確;沒有增加綠地面積,D項錯誤。故選C。第4題,由材料“下凹式綠地是城市建設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符合現代雨洪管理理念的綠地設計方式,其理念是利用開放空間承接和貯存雨水并利用,達到減少徑流外排的作用”可知,下凹式綠地的修建理念是承接、貯存雨水,因此與其配套建設的設施最可能為集水池,B項正確。](共65張PPT)
建設海綿城市
單元活動
第四單元 水體運動的影響

1.結合圖表資料,說明海綿城市的原因和意義。(綜合思維)
2.結合我國某城市,分析建設海綿城市的行動方案。(地理實踐力)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知識點一 建設海綿城市的必要性
知識點二 建設海綿城市的行動方案
內容索引
課時對點練
建設海綿城市的必要性
>
<
知識點一
1.海綿城市的含義:指城市建設中充分發揮原始地形、地貌對降雨的 作用、自然下墊面對雨水的 作用,以及植被、土壤、濕地等對水的吸納與 作用,使城市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 、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從而有效預防 的發生,緩解 時水源不足的問題。
積存
滲透
凈化
蓄水
城市內澇
旱季
2.建設海綿城市的必要性
建設海綿城市的主要目的 解決 與 并存的問題。暴雨內澇與干旱缺水的原因如下:

暴雨內澇
干旱缺水
我國建設海綿城市的原因 除以上原因外,還包括: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降雨集中在 ,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在夏秋季節易受到 影響,暴雨天氣時有發生;許多城市 脆弱,因此城市內澇災害頻發,在城市內“看海”的景象時有出現
夏季
臺風
排水系統
思考 海綿城市是否適合我國所有城市建設?
答案 并不是所有城市都適合建設成海綿城市,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自然環境,也有不同的城市問題,應因地制宜地去建設城市,不應千篇一律。
(2023·江蘇宿遷學業考試)海綿城市,是能夠像海綿一樣吸水的城市。就是在城市小區里布置若干地塊,用吸水材料建設(如下圖),作為海綿體,暴雨的時候就作為蓄水的地方,那些被海綿體充分吸收的雨水還可以再次利用,如澆花、洗車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水資源緊張局面。據此完成1~2題。
1.“海綿城市”最主要是改變了水循環環節中的
A.徑流 B.降水
C.下滲 D.蒸騰(蒸發)

從材料中關于海綿城市的定義可知,海綿城市通過在地面鋪設吸水材料從而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滲,C正確。
(2023·江蘇宿遷學業考試)海綿城市,是能夠像海綿一樣吸水的城市。就是在城市小區里布置若干地塊,用吸水材料建設(如下圖),作為海綿體,暴雨的時候就作為蓄水的地方,那些被海綿體充分吸收的雨水還可以再次利用,如澆花、洗車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水資源緊張局面。據此完成1~2題。
2.“海綿城市”的建設有利于
①緩解城市缺水問題 ②補充地下水
③增加徑流量 ④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依據材料可知,海綿城市的建設會增加城市可用水資源,緩解城市用水緊張狀況,①正確;
海綿城市的建設利于增加地表水下滲量,補充地下水,但對增加城市徑流量沒有作用,②正確、③錯;
通過增加下滲減少地表徑流,可緩解城市內澇問題,但不能解決城市內澇問題,④錯。故選A。
(2023·北京東城區模擬)自2018年起,河南省鄭州市陸續投入534.8億元建設海綿城市,旨在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2021年7月河南中西部地區連續多日出現大范圍強降水天氣,7月20日16時至17時鄭州市一小時降雨量達201.9 mm。暴雨使得鄭州海綿城市“失靈”,市區嚴重積水。讀圖,完成3~4題。
3.鄭州市內澇嚴重的主要原因有
①連降暴雨,降水強度大 ②地勢起伏大,流速快
③城市硬化路面多,地表水下滲不暢 ④熱島效應減弱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根據材料“連續多日出現大范圍強降水天氣”“一小時降雨量達201.9 mm”,說明連降暴雨,降水強度大,①對;
讀圖可知,鄭州海拔在200米以下,說明鄭州海拔低,地形平坦,排水不暢,②錯;
“自2018年起,河南省鄭州市陸續投入534.8億元建設海綿城市”,說明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市硬化路面多,地表水下滲不暢,③對;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市規模大,人為熱排放多,城市熱島效應增強,④錯。①③對。故選A。
(2023·北京東城區模擬)自2018年起,河南省鄭州市陸續投入534.8億元建設海綿城市,旨在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2021年7月河南中西部地區連續多日出現大范圍強降水天氣,7月20日16時至17時鄭州市一小時降雨量達201.9 mm。暴雨使得鄭州海綿城市“失靈”,市區嚴重積水。讀圖,完成3~4題。
4.暴雨使得鄭州海綿城市“失靈”的主要原因是
A.強降雨超出海綿城市的吸收速度
B.海綿城市建設力度不足
C.海綿城市建設使得地表排水不暢
D.海綿城市設備嚴重老化

根據上題分析可知,鄭州市連降暴雨,降水強度大,強降雨超出海綿城市的吸收速度,出現內澇,A對;
“自2018年起,河南省鄭州市陸續投入534.8億元建設海綿城市”,說明海綿城市建設力度強,時間短,海綿城市設備并沒有嚴重老化,B、D錯;
海綿城市建設,旨在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使得地表排水通暢,C錯。
建設海綿城市的行動方案
>
<
知識點二
1.建設重點:建立__________________
系統。
2.關鍵: 和 。
3.目的:有效控制 。
4.建設方案
海綿城市的核心就是合理地控制城市下墊面上的雨水徑流,使雨水就地消納和吸收利用。實現海綿城市的六個關鍵字:滲、滯、蓄、凈、用、排。
城市雨洪綜合管理
快速滲水
有效集水
雨水徑流
5.具體措施
方案 作用
屋頂綠化 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適的屋頂種植樹木花卉、瓜果蔬菜,使屋面雨水得到 、利用,減緩 壓力,美化環境
下凹式綠地 匯聚并吸收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通過植物、沙土的過濾、下滲使雨水得到 ,涵養地下水
透水鋪裝 利用透水材料鋪設硬質地面,加快雨水 ;或通過水渠和溝槽將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滯留設施中,加快_____
滯留
排水
凈化
滲透
排水
方案 作用
屋面集水 通過排水溝、雨水鏈等方式將屋面雨水收集引流到地表下滲,或者用儲水箱收集儲蓄
地下水箱 在建筑密度較高的區域,將儲水設施埋于地下,將屋面收集的雨水導流到儲水箱中,經過 、凈化后加以利用
收集雨水灌溉綠地 收集、凈化后的雨水可以用于綠化灌溉、洗車、沖廁等,緩解用水壓力
沉淀
建設海綿城市的內涵
拓展延伸
2021年7月,隨著幾場強降雨席卷我國部分地區,持續的極端天氣讓河南鄭州、新鄉等多個城市出現內澇、洪水災害。為了治理城市內澇,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系統誕生,鄭州等地人們開始積極建設海綿城市(如右圖)。
1.[區域認知]分析鄭州等地積極建設海綿城市的必要性。
答案 鄭州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7~8月降水多且集中,易發生洪澇災害;位于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交界處和黃河流出黃土高原處,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洪澇災害頻繁;城市生產、生活排污量大,城市水環境保護需求迫切。
2.[綜合思維]結合材料依據所學知識,為鄭州建設海綿城市提出科學方案。
答案 修建地下蓄水池:利用洼地存蓄雨水,滯留地表徑流;鋪設透水磚: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滲;增加綠地面積:建設人工濕地、草坪、植樹造林等滯留地表徑流,增加蒸發;利用蓄水修建噴泉:增加空氣濕度,促進水循環,減輕城市熱島效應;合理布局和修繕城市排污管道:使污水安全排放,確保用水安全等。
(2023·河北保定期中)活水公園雨水收集系統是海綿城市建設的成功案例。右圖為“某活水公園雨水收集系統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該活水公園雨水收集系統對水循環干預最明顯的環節是
A.蒸發 B.地表徑流
C.降水 D.水汽輸送

根據圖示水體間關系,可以判斷該活水公園雨水收集系統通過雨水收集井,將雨水收集起來,減少了地表徑流,對地表徑流干預最為明顯,B正確。
(2023·河北保定期中)活水公園雨水收集系統是海綿城市建設的成功案例。右圖為“某活水公園雨水收集系統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2.活水公園中荷花池在緩解城市內澇問題中最主要的功能是
A.下滲、蓄水 B.美化城市環境
C.調節局部小氣候 D.保護生物多樣性

荷花池在緩解城市內澇問題中主要起蓄水作用,同時也利于增加下滲,A正確。
(2023·重慶實驗外國語學校期末)下凹式綠地是城市建設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符合現代雨洪管理理念的綠地設計方式,其理念是利用開放空間承接和貯存雨水并利用,達到減少徑流外排的作用。下圖示意某城市道路隔離帶下凹式綠地建設。讀圖,完成3~4題。
3.下凹式綠地和以前傳統綠地相比,其優勢是
A.不易遮擋行車視線
B.造價低便于維護
C.增加雨水下滲,增強過濾
D.增加城市綠化面積

下凹式綠地中的樹木等植被較為高大,仍會遮擋視線,A項錯誤;
造價不會低于傳統綠地,B項錯誤;
下凹式綠地更容易集水,增加雨水下滲和增強過濾,C項正確;
沒有增加綠地面積,D項錯誤。故選C。
(2023·重慶實驗外國語學校期末)下凹式綠地是城市建設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符合現代雨洪管理理念的綠地設計方式,其理念是利用開放空間承接和貯存雨水并利用,達到減少徑流外排的作用。下圖示意某城市道路隔離帶下凹式綠地建設。讀圖,完成3~4題。
4.與下凹式綠地配套建設的設施,最可能是
A.排污管 B.集水池
C.隔離網 D.灌溉噴頭

由材料“下凹式綠地是城市建設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符合現代雨洪管理理念的綠地設計方式,其理念是利用開放空間承接和貯存雨水并利用,達到減少徑流外排的作用”可知,下凹式綠地的修建理念是承接、貯存雨水,因此與其配套建設的設施最可能為集水池,B項正確。
課時對點練
(2023·河南開封月考)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海綿城市建設是通過降低雨水的地表匯流,恢復城市原始水文生態特征,使其地表徑流盡可能達到開發前的自然狀態,下圖是“‘海綿城市’與傳統‘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環對比示意圖”。
據此完成1~3題。
1.海綿城市的建設會使
A.年徑流總量增加
B.城市地表徑流減少
C.蒸發(騰)量減少
D.徑流季節變化增大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礎過關
由材料“海綿城市建設是通過降低雨水的地表匯流,恢復城市原始水文生態特征,使其地表徑流盡可能達到開發前的自然狀態”可知,海綿城市建設會使城市地表徑流減少。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礎過關
(2023·河南開封月考)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海綿城市建設是通過降低雨水的地表匯流,恢復城市原始水文生態特征,使其地表徑流盡可能達到開發前的自然狀態,下圖是“‘海綿城市’與傳統‘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環對比示意圖”。
據此完成1~3題。
2.海綿城市改變下滲減排的主要措施是
①鋪裝透水磚  ②修建雨水濕地
③修建蓄水池 ④修建下沉式綠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礎過關
鋪裝透水磚能使得雨水快速滲透地表,補充土壤內的水分及地下水,①符合題意;
雨水濕地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凈化雨水,是一種高效的徑流污染控制設施,一般設計成防滲型,以便維持雨水濕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②不符合題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礎過關
為解決和規避雨水洪峰,實現雨水循環利用,避免初期雨水排放對水體的污染,人工修建雨水蓄水池,臨時把雨水儲存起來,可起到積極調度作用,③不符合題意;
下沉式綠地利于減少城市的洪澇災害,增加土壤水資源量和地下水資源量,減少綠地的澆灌用水,④符合題意。綜上所述,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礎過關
(2023·河南開封月考)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海綿城市建設是通過降低雨水的地表匯流,恢復城市原始水文生態特征,使其地表徑流盡可能達到開發前的自然狀態,下圖是“‘海綿城市’與傳統‘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環對比示意圖”。
據此完成1~3題。
3.建設海綿城市的主要目的是
A.美化城市環境
B.增加城市景觀的多樣性
C.節約城市用水
D.提高城市抗旱防澇能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礎過關
海綿城市建設是緩解城市內澇的重要舉措之一,能在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提高城市抗旱防澇能力,使城市在適應氣候變化、抵御暴雨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彈性”和“韌性”,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礎過關
(2024·湖南株洲期中)六盤水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建立起來的工業城市,它被石灰巖山丘環抱,有水城河穿城而過,以涼爽的高原氣候著稱。六盤水城市人口密集,為了改善城市居住環境,建設完善的生態基礎設施,城市景觀設計師們利用水城河串聯起現存的溪流、坑塘、濕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載力的凈化濕地,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態凈化系統,即綠色海綿體系。完成4~5題。
4.六盤水的綠色海綿體系對當地水循環的影響是
A.水汽輸送速度加快
B.地表徑流季節變化趨緩
C.地下徑流不斷減少
D.水循環的周期逐漸延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礎過關
六盤水的綠色海綿體系利用水城河串聯起現存的溪流、坑塘、濕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載力的凈化濕地。故六盤水的綠色海綿體系是雨水管理和生態凈化系統的一部分,可調蓄徑流,使地表徑流季節變化趨緩,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礎過關
(2024·湖南株洲期中)六盤水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建立起來的工業城市,它被石灰巖山丘環抱,有水城河穿城而過,以涼爽的高原氣候著稱。六盤水城市人口密集,為了改善城市居住環境,建設完善的生態基礎設施,城市景觀設計師們利用水城河串聯起現存的溪流、坑塘、濕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載力的凈化濕地,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態凈化系統,即綠色海綿體系。完成4~5題。
5.自綠色海綿體系建立以來,六盤水的城市內澇發生頻率顯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綠色海綿體系的
A.水域面積顯著增大,蓄洪量增加
B.各種水體相互貫通,提高泄洪能力
C.植物多樣性提高,利于雨水下滲
D.調節氣候功能增強,暴雨頻率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礎過關
自綠色海綿體系建立以來,六盤水的城市內澇發生頻率顯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綠色海綿體系的水域面積顯著增大,蓄洪量增加,A正確;
徑流速度減慢,導致泄洪能力下降,B錯誤;
植物多樣性提高,利于雨水下滲,但不利于徑流下泄,不是六盤水內澇發生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C錯誤;
濕地有調節氣候功能,但不能改變氣候特征,即不能減少暴雨頻率,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礎過關
(2023·黑龍江哈爾濱月考)吉林省白城市進行了“海綿城市”建設,白城市地處大興安嶺山脈東麓平原區,當地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濫”之說,也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說法。下圖示意“海綿城市”中關于“透水路面”的設計方案。據此完成6~7題。
6.白城市建設“海綿城市”的優勢條件有
A.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
B.原有管網基礎設施較完善,利于排水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有季節性凍土,保水量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礎過關
根據所學知識并結合材料可知,該城市位于大興安嶺東麓平原區,說明該城市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有利于下滲,A正確;
通過“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濫”說明該城市排水設施不完善,B錯誤;
降水集中,且有季節性凍土不利于水體下滲,也不利于“海綿城市”建設,C、D錯誤。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礎過關
(2023·黑龍江哈爾濱月考)吉林省白城市進行了“海綿城市”建設,白城市地處大興安嶺山脈東麓平原區,當地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濫”之說,也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說法。下圖示意“海綿城市”中關于“透水路面”的設計方案。據此完成6~7題。
7.白城市建設“海綿城市”,可能帶來的效益是
①減輕洪澇災害影響 ②增加空氣的濕度
③增加城市植被覆蓋率 ④減輕風沙影響
⑤解決當地水資源不足問題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礎過關
通過題干可知,白城市受洪澇災害影響,故①減輕洪澇災害是海綿城市帶來的效益;
白城市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減少水分的散失,增加植被覆蓋率,可緩解當地旱情,故②增加空氣濕度為海綿城市的效益;
通過圖示可知,海綿城市建設能夠蓄集水分,為植物生長提供水分,故③增加城市植被覆蓋率為海綿城市帶來的效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礎過關
當地風沙災害嚴重,植被的增加能起到削減風力的作用,故④減輕風沙災害是海綿城市帶來的效益;
水資源短缺情況只能緩解,而不能解決,故⑤錯誤。綜上所述,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陜西安康月考)寧夏地處西北內陸、黃河上游中部,是我國典型的生態脆弱區,雨水資源綜合利用是減緩地區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的有效途徑。寧夏主要從下凹式綠地入滲、海綿式道路入滲和雨洪集蓄綜合利用三個方面加強對城鎮建成區雨水資源的綜合利用。下表為“寧夏雨水資源綜合利用類型表”。據此完成8~9題。
能力提升
下凹式綠地入滲 通過降低運動場、公園、公共綠地等場所的地面高程,建設下凹式綠地,將雨水直接引入下凹式綠地就地利用
海綿式道路入滲 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磚和草皮等透水材料及工藝鋪設道路和集雨設施
雨洪集蓄綜合利用 以單元或小區為單位建設小型雨水攔蓄設施,通過屋面雨水積蓄系統收集雨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廣東省廣州市經濟發達,人口數量大,城鎮建成區主要的雨水資源利用類型應為
A.下凹式綠地入滲 B.海綿式道路入滲
C.雨洪集蓄綜合利用 D.直接利用
能力提升
下凹式綠地入滲 通過降低運動場、公園、公共綠地等場所的地面高程,建設下凹式綠地,將雨水直接引入下凹式綠地就地利用
海綿式道路入滲 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磚和草皮等透水材料及工藝鋪設道路和集雨設施
雨洪集蓄綜合利用 以單元或小區為單位建設小型雨水攔蓄設施,通過屋面雨水積蓄系統收集雨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廣州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口數量較大,城市建成區面積較大,以不透水硬化地面為主,可供利用的公園、公共綠地資源較少,不適宜發展下凹式綠地入滲、海綿式道路入滲,A、B錯誤;
城市建成區面積較大,適宜以小區為單位建設小型雨水攔蓄設施,通過屋面雨水積蓄系統收集雨水,C正確;
城市空氣質量較差,雨水受到污染,不適宜直接利用,D錯誤。所以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9.為改善寧夏生態環境,所攔截的雨水應優先
A.回灌地下水 B.滿足生活用水
C.灌溉綠地 D.在水庫儲存

下凹式綠地入滲 通過降低運動場、公園、公共綠地等場所的地面高程,建設下凹式綠地,將雨水直接引入下凹式綠地就地利用
海綿式道路入滲 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磚和草皮等透水材料及工藝鋪設道路和集雨設施
雨洪集蓄綜合利用 以單元或小區為單位建設小型雨水攔蓄設施,通過屋面雨水積蓄系統收集雨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寧夏水資源短缺,導致人們大量開采地下水,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為了改善生態環境,攔蓄的雨水應該優先回灌地下水,減緩因地下水位下降導致的環境問題,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2023·內蒙古通遼月考)我國西南丘陵地區某古城實施“海綿城市”改造,根據當地降水、徑流和下墊面的特征,設定改造目標為地表徑流總量減少75%、外排徑流總量減少60%。下圖為“該古城改造前后的部分水環境要素變化統計圖”。據此完成10~11題。
10.實施“海綿城市”改造后,該古城的改造目標
A.地表徑流總量和外排徑流總量均達標
B.地表徑流總量和外排徑流總量均未達標
C.地表徑流總量達標,外排徑流總量未達標
D.地表徑流總量未達標,外排徑流總量達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地表徑流總量的變化:先用改造前的地表徑流總量減去改造后的地表徑流總量的差值除以改造前的地表徑流總量,再乘以100%,大約等于80%;同理可知,計算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外排徑流總量的變化約為60%。由此可知,改造后的地表徑流總量和外排徑流總量均達標(材料
信息“根據當地降水、徑流和下墊面的特征,設定改造目標為地表徑流總量減少75%、外排徑流總量減少60%”)。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2023·內蒙古通遼月考)我國西南丘陵地區某古城實施“海綿城市”改造,根據當地降水、徑流和下墊面的特征,設定改造目標為地表徑流總量減少75%、外排徑流總量減少60%。下圖為“該古城改造前后的部分水環境要素變化統計圖”。據此完成10~11題。
11.“海綿城市”改造后,該古城
A.降水量顯著增加
B.蒸發量顯著減少
C.蓄水量顯著減少
D.下滲量顯著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據圖可知,“海綿城市”改造后地表徑流總量顯著減少,外排徑流總量比地表徑流總量大,說明下滲量增加、蓄水量增加、地下徑流增多、蒸發量增加,D對,C、B錯;
降水量改造前后變化不明顯,A錯。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2024·四川巴中月考)屋頂綠化(圖1)指建筑物、構筑物等的屋頂、露臺、天臺、陽臺進行造園種植樹木花卉的統稱。某中學地理研究小組為探究不同植被覆蓋率對綠色屋頂徑流的調節效果,設計如右實驗(圖2)。據此完成12~13題。
12.若實驗中提高植被覆蓋率則
A.導流槽中雨水匯集的速度減慢
B.植被蒸騰消耗的水量變少
C.溢流口流出的水量增多
D.導流槽徑流達峰時間提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植被對降水有截留作用,植被覆蓋率越大,截留作用越顯著,會導致導流槽中雨水匯集的速度減慢,且導流槽中徑流達峰時間滯后,A正確、D錯誤;
植被覆蓋率越大,植被蒸騰消耗的水量會更多,B錯誤;
植被覆蓋率越大,植被吸收的水分越多,溢流口流出的水量更少,C錯誤。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2024·四川巴中月考)屋頂綠化(圖1)指建筑物、構筑物等的屋頂、露臺、天臺、陽臺進行造園種植樹木花卉的統稱。某中學地理研究小組為探究不同植被覆蓋率對綠色屋頂徑流的調節效果,設計如右實驗(圖2)。據此完成12~13題。
13.綠色屋頂被廣泛應用后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A.減少城區的蒸騰量,降低空氣濕度
B.吸煙滯塵,明顯改善城市空氣質量
C.減少城市地表徑流,根除城市內澇
D.增大氣溫日較差,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若將綠色屋頂廣泛應用于城市中,則會增加城區的植被覆蓋率,從而增加城區的蒸騰量,增加空氣濕度,A錯誤;
植被有吸煙滯塵、凈化空氣的作用,若將綠色屋頂廣泛應用于城市中,則會緩解城區大氣污染,明顯改善城市空氣質量,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植被有涵養水源的作用,若將綠色屋頂廣泛應用于城市中,則會減少城區的地表徑流,降低城市內澇發生概率,C錯誤;
植被有調節氣候的作用,若將綠色屋頂廣泛應用于城市中,利于減小氣溫日較差,緩解城市熱島效應,D錯誤。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14.(2023·廣西南寧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凹式綠地是指一種高程低于周圍路面的公共綠地,也稱低勢綠地。建設理念是利用開放空間承接和貯存雨水,達到減少徑流外排的作用,一般來說低勢綠地對下凹深度有一定要求,而且其土質多未經改良。其內部植物多以當地草本植物為主。圖1為城市常規道路綠地及路面排水設施,圖2為城市道路兩側下凹式綠地的設計圖。
(1)我國常規道路路面中間向兩側______,從而有利于路面排水,兩側的綠地與路面有路沿石分割,且比路面高度____。下雨時,雨水隨地勢流入排水口。
傾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2)與傳統道路相比,包含下凹式綠地的道路排水過程發生了什么變化?
答案 綠地低于路面,雨水沿路面先匯聚到綠地蓄積并下滲;多余水量流入雨水口,最后從雨水口匯入地下雨水管。
(3)從水循環環節角度,說明下凹式綠地的作用。
答案 植物蒸騰水量增加;減小路面徑流量,增加下滲,補充地下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4)你認為下凹式綠地有必要在城市舊城區進行推廣嗎?請說明理由。
答案 有必要推廣。理由:可以防洪,增加土壤水和地下水資源量,減少綠地的澆灌用水等。
沒必要推廣。理由:對城市已有道路進行大面積改造,成本高且對交通有影響;對原有的某些植被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县| 马公市| 明水县| 邳州市| 色达县| 通渭县| 安泽县| 南汇区| 许昌市| 横山县| 临夏市| 淳安县| 东莞市| 谢通门县| 宝丰县| 北川| 和林格尔县| 报价| 绩溪县| 华安县| 娄烦县| 襄城县| 东阿县| 安泽县| 峨边| 南澳县| 辽中县| 金阳县| 镇江市| 玉门市| 沁阳市| 玛纳斯县| 达州市| 江源县| 丹江口市| 乐山市| 渝中区| 巴彦淖尔市| 三门峡市| 德州市| 高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