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節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課件 學案 練習,共14份)魯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節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課件 學案 練習,共14份)魯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1

資源簡介

第二節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
課時1 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分值:74分]
(選擇題1~8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2024·河北廊坊期中)讀“不同季節部分緯度范圍內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完成1~2題。
1.對甲、乙、丙、丁四幅圖中氣壓帶或風帶名稱的判斷,正確的是(  )
A.甲圖中氣壓帶是副極地低氣壓帶
B.乙圖中風帶是極地東風帶
C.丙圖中風帶是東南信風帶
D.丁圖中氣壓帶是副熱帶高氣壓帶
2.氣壓帶、風帶位置從甲圖到丙圖的變化大約需要(  )
A.2個月 B.6個月
C.9個月 D.一年
(2023·福建莆田期末)讀圖,①~④表示氣壓帶,⑤~⑦表示風帶,完成3~4題。
3.圖中數字⑥代表的風帶所在半球和風向分別是(  )
A.北半球、東北風 B.北半球、西南風
C.南半球、西北風 D.南半球、西南風
4.每年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間,南北半球氣壓帶、風帶移動的方向是(  )
A.都向南移
B.北半球的向南移,南半球的向北移
C.都向北移
D.南半球的向南移,北半球的向北移
(2023·甘肅蘭州期中)下圖中甲、乙、丙、丁示意氣壓帶、風帶的位置,箭頭表示氣流運動方向。據此完成5~6題。
5.關于圖中氣壓帶、風帶名稱的判斷,正確的是(  )
A.甲—副極地低氣壓帶
B.乙—盛行西風帶
C.丙—東北信風帶
D.丁—副熱帶高氣壓帶
6.圖中氣壓帶、風帶中(  )
A.甲氣壓帶位于赤道地區,盛行上升氣流
B.乙風帶中風向的形成僅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C.丙風帶位于中緯度地區,風向常年比較穩定
D.丁氣壓帶是冷、暖氣流交匯,暖氣流爬升到冷氣流之上而形成
(2024·遼寧錦州月考)全球氣壓帶和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移動。下圖為“某月同一經線上不同緯度的氣壓分布圖”。據此完成7~8題。
7.圖示月份可能為(  )
A.1月 B.3月 C.7月 D.9月
8.圖示氣壓帶中,成因與對流運動有關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選擇題9~16題,每小題4分,共32分)
(2023·湖南長沙月考)構建模式圖,探究地理基本原理、過程、成因及規律是學習地理的方法之一。其中,自然地理中的各類循環模式的構建是最常見的典型案例。讀圖,回答9~10題。
9.若此圖表示中緯度或高緯度的大氣環流狀況,S表示南方。關于地面點G和近地面風向②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副熱帶高氣壓帶、西南風?、跇O地高氣壓帶、東北風?、鄹睙釒Ц邭鈮簬А⑽鞅憋L?、軜O地高氣壓帶、東南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若此圖表示部分地區三圈環流,②地的風向為西北風,則(  )
A.此圖表示的是南半球中緯環流
B.G地為極地高氣壓帶
C.H地為赤道低氣壓帶
D.G地為多雨帶
(2024·吉林通化月考)下圖為“二分二至日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部分)”。據此完成11~12題。
11.甲、乙、丙、丁四個氣壓帶和風帶由南向北正確排序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甲、乙
12.四幅圖中,表示的日期可能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讀“北半球中低緯度氣壓帶和風帶移動規律模式示意圖”,回答13~14題。
13.下列關于圖甲所示季節各緯度氣流運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0°~10°N盛行東南風
B.10°N~20°N盛行東北風
C.20°N~30°N盛行西北風
D.30°N~40°N盛行東北風
14.甲、乙兩幅圖表示的時間與P地季節對應正確的是(  )
A.圖甲表示3月,P地正值春季
B.圖乙表示9月,P地正值秋季
C.圖甲表示12月,P地正值冬季
D.圖乙表示1月,P地正值冬季
(2024·河南洛陽質檢)2020年2月,20多名荷蘭中學生在加勒比海地區參加帆船訓練。中途因故停止訓練計劃乘飛機回國,但因航班停飛,只好乘坐訓練用的帆船。他們3月18日從圣盧西亞島(14°N)出發,途中短暫經停亞速爾群島,最終在4月26日回到荷蘭。下圖為“此次航行的航線示意圖”。據此完成15~16題。
15.加勒比海地區該季節適合進行帆船訓練,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副熱帶高氣壓帶 B.海域面積
C.東北信風 D.洋流性質
16.沿圖示航線,帆船到達亞速爾群島的時間比計劃提前,主要原因是(  )
A.帆船自身動力強勁
B.航向與地球自轉方向不同
C.全程順風順水
D.副熱帶高氣壓帶和盛行西風帶偏南
17.(2023·山東德州月考)圖1為“熱力環流示意圖”,圖2是“三圈環流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8分)
(1)圖1中a、b兩地氣壓狀況為a______(填“>”或“<”)b,氣溫狀況為a______(填“>”或“<”)b。(4分)
(2)若圖1所示地區在南半球,理論上,a、b之間的穩定水平氣流方向為________________,c、d之間的穩定水平氣流方向為________________。(4分)
(3)圖2所示時期,太陽直射點在______半球。(2分)
(4)圖2中數碼______表示低緯度環流圈;字母____表示副極地低氣壓帶,其形成原因為__________(填“熱力作用”或“動力作用”)。(6分)
(5)圖2中,字母e表示的風帶為____________。(2分)
課時1 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1.C 2.B [第1題,甲圖中氣壓帶在30°N附近,是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乙圖中風帶位于30°S到60°S,為南半球的盛行西風帶;丙圖中的風帶位于0°至30°S之間,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丁圖中的氣壓帶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氣壓帶。第2題,甲圖中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北,大致為北半球夏季;丙圖中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南,大致為北半球冬季;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從甲圖到丙圖的變化大約需要6個月。]
3.B 4.C [第3題,由所學知識可知,①為赤道低氣壓帶、②為副熱帶高氣壓帶、③為副極地低氣壓帶、④為極地高氣壓帶。由圖可知,圖中所示風帶風向沿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轉,故該圖為以北極點為中心的俯視圖,⑥是位于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之間的西風帶,風向為西南風。B正確。第4題,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間,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全球氣壓帶和風帶整體北移,C正確。]
5.B 6.D [第5題,讀圖可知,甲處盛行下沉氣流,且位于30°緯線附近,應為副熱帶高氣壓帶,A錯誤;乙處盛行風位于中緯地區,由30°緯線附近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60°緯線附近的副極地低氣壓帶,結合右圖顯示乙處為西北風,可判斷乙應為南半球盛行西風帶,B正確;右圖中丙處盛行東南風,風向明顯左偏,且丙位于30°緯線附近的甲氣壓帶北側,因此,丙處位于南半球低緯地區,應是東南信風帶,C錯誤;丁處位于60°緯線附近,氣流輻合上升,應為副極地低氣壓帶,D錯誤。故選B。第6題,根據上題判斷可知,該圖為南半球,甲、乙、丙、丁分別表示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西風帶、東南信風帶、副極地低氣壓帶。甲氣壓帶位于30°緯線附近,不在赤道地區,A錯誤;乙風帶是盛行西風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其風向的形成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地面摩擦力的共同影響,B錯誤;丙是東南信風帶,位于低緯度地區,C錯誤;丁為副極地低氣壓帶,它是極地東風(冷)與中緯西風(暖)交匯,暖氣流爬升到冷氣流之上(輻合上升)而形成,故選D。]
7.A 8.C [第7題,由圖可知,在10°S附近有一低氣壓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赤道附近應為赤道低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移至赤道以南,應為北半球冬季,A正確。第8題,根據圖示可知,丙為赤道低氣壓帶,是由于近地面常年氣溫高,對流旺盛形成的,C正確;乙、丁為副熱帶高氣壓帶,甲為副極地低氣壓帶,是動力原因形成的,A、B、D錯誤。]
9.B 10.A [第9題,據圖可知,地面點G盛行下沉氣流,近地面為高壓,S表示南方,則圖中②的風從北方吹來,應是偏北風,故B正確。第10題,三圈環流中,只有南半球的盛行西風為西北風,因此,此圖表示的是南半球中緯環流,A正確;G地為西風的來源地,為副熱帶高氣壓帶,B錯誤;H地為西風的目的地,為副極地低氣壓帶,C錯誤;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的地區高溫少雨,D錯誤。]
11.C 12.B
13.B 14.C [第13題,根據緯度位置可知,N氣壓帶為赤道低氣壓帶、M氣壓帶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圖甲中副熱帶高氣壓帶位于30°N以南,為北半球冬季,0°~20°N受東北信風控制,盛行東北風,A錯,B對;20°N~30°N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幾乎無風,C錯;30°N~40°N受西風控制,D錯。第14題,P地位于北半球,圖甲中副熱帶高氣壓帶位于30°N以南,為北半球冬季,A錯,C對;圖乙中副熱帶高氣壓帶位于30°N以北,為北半球夏季,B、D錯。]
15.C 16.D [第15題,帆船自身是無動力的,所以帆船訓練主要考慮風的影響,加勒比海地區受東北信風影響,常年風力、風向穩定,適宜帆船訓練,C正確;副熱帶高氣壓帶以下沉氣流為主,風力較小,A錯誤;海域面積、洋流性質不是影響帆船訓練的主要因素,B、D錯誤。第16題,帆船自身無動力,A錯誤;航向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同,B錯誤;帆船出發后首先經過東北信風帶,航行方向為逆風航行,故不是全程順風,C錯誤;航行期間副熱帶高氣壓帶和盛行西風帶位置偏南,會導致帆船航行過程中經過盛行西風帶的時間變長,順風加快帆船的航行速度,縮短時間,D正確。]
17.(1)> < (2)由東南流向西北 由西流向東 (3)南 (4)① h 動力作用 (5)東北信風帶第二節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
課時1 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課程標準 運用示意圖,說明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學習目標 1.結合材料,說出大氣環流的概念及意義。(綜合思維)2.結合三圈環流示意圖,分析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移動規律。(綜合思維)
1.大氣環流
(1)概念:地球上大范圍、 的大氣運動叫作大氣環流。
(2)意義:大氣環流能夠調節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 和 ,對各地的天氣和氣候有著重要影響。
2.三圈環流
3.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1)氣壓帶
①形成:由于地球表面不同緯度接受 的不同,氣溫和氣流的運動情況不同,形成了與緯線平行的不同的氣壓區域。
②分布
(2)風帶
①形成:高低氣壓帶之間,由于________________、地轉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呈帶狀分布的大氣水平運動。
②分布
4.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1)原因: 的季節移動。
(2)規律:(北半球)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____,冬季偏____。氣壓帶和風帶移動的緯度數小于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緯度數,移動幅度為5~10個緯度。
1.抓“動力”——突破氣壓帶的形成
(1)熱力型成因:與溫度有關,溫度高,近地面氣壓低;溫度低,近地面氣壓高。
赤道低氣壓帶 近地面受熱,空氣膨脹上升
極地高氣壓帶 近地面冷卻,空氣收縮下沉
(2)動力型成因:與溫度無關,與氣流垂直運動有關,氣流上升,則近地面氣壓低;氣流下沉,則近地面氣壓高。
副熱帶高氣壓帶 高空氣流堆積下沉而成
副極地低氣壓帶 近地面暖空氣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轉”——突破風帶、風向判斷
在氣壓帶、風帶分布圖中,先依據高、低氣壓帶的分布確定風帶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再根據所在半球確定偏轉方向從而判定風帶的具體風向。如下圖所示。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斷
(1)記憶——看緯度位置:0°、30°、60°、90°緯線附近分別是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
(2)辨別——看相間特點:氣壓帶是高低壓相間分布,且以赤道為對稱軸,南北半球對稱分布;氣壓帶和風帶是相間分布的。
(3)判斷——看圖形特點:氣壓帶和風帶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2022年10月26日,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首批隊員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啟航奔赴南極。南極科考隊將穿越“魔鬼西風帶”。“魔鬼西風帶”是指位于南緯40°至60°之間的西風帶,因其處于強勁西風的控制下,洋面風浪較大,在此行船危險系數較高,也有“咆哮西風帶”之稱。
1.[區域認知]依據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特點,判斷“雪龍2”號科考船穿越的“魔鬼西風帶”的盛行風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綜合思維]“魔鬼西風帶”海況惡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理實踐力]“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到達南極長城站后,科考隊員會看到長城站的五星紅旗主要朝什么方向飄揚?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河北石家莊期末)下圖為某同學在學習大氣環流時手繪的“北半球某季節三圈環流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甲、乙示意風帶,其盛行風向分別為(  )
A.東北風、西南風 B.東南風、西北風
C.東南風、西南風 D.東北風、西北風
2.上圖中氣流運動方向表示錯誤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3·重慶萬州區期末)下圖為“以極點為中心的部分氣壓帶、風帶投影圖”,陰影部分為氣壓帶。據此完成3~4題。
3.圖示情況發生的日期可能是(  )
A.春分日前后 B.夏至日前后
C.秋分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
4.下圖中四組箭頭,能正確表示D處風帶風向的是(  )
課時1 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梳理教材新知
1.(1)有規律 (2)熱量 水汽
3.(1)①太陽輻射?、贏 副熱帶高氣壓帶 D、G (2)①水平氣壓梯度力
4.(1)太陽直射點 (2)北 南
探究核心知識
1.盛行西北風。
2.該緯度地帶位于溫帶地區,常年以西風為主,海面廣闊,沒有陸地的阻擋,海面摩擦力小,風速較大,且西風帶中雨雪天氣變化頻繁,氣旋活動較多,常會出現狂風巨浪的情況,因此海況惡劣。
3.主要朝西北方向飄揚。主要是因為受南半球的極地東風帶(盛行東南風)影響。
落實思維方法
1.A 2.C [第1題,甲風帶位于0°~30°N之間,盛行東北風,乙風帶位于30°N~60°N之間,盛行西南風,A正確。第2題,30°緯線附近為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其上空為低氣壓,兩側氣流應流向30°緯線的上空處,所以③錯誤,C正確。]
3.B 4.A [第3題,根據圖中經度變化可知,地球自轉方向是逆時針,該氣壓帶、風帶投影圖為北半球俯視圖,N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位于60°N以北地區,說明氣壓帶、風帶整體北移,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附近,日期為夏至日前后,B對。第4題,根據地球自轉方向為逆時針及D處所處的緯度,可判斷出D處位于北半球的西風帶,風向應為西南風。讀圖可知,A圖是西南風,B圖是西北風,C圖是東南風,D圖是東北風,故選A。](共52張PPT)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
第二節
第三單元 大氣變化的效應
課時1
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運用示意圖,說明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1.結合材料,說出大氣環流的概念及意義。(綜合思維)
2.結合三圈環流示意圖,分析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移動規律。(綜合思維)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1.大氣環流
(1)概念:地球上大范圍、 的大氣運動叫作大氣環流。
(2)意義:大氣環流能夠調節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 和 ,對各地的天氣和氣候有著重要影響。
2.三圈環流
有規律
熱量
水汽
3.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1)氣壓帶
①形成:由于地球表面不同緯度接受_________
的不同,氣溫和氣流的運動情況不同,形成了與緯線平行的不同的氣壓區域。
②分布
赤道低氣壓帶:___
:B、E
副極地低氣壓帶:C、F
極地高氣壓帶:______
太陽輻射
A
副熱帶高氣壓帶
D、G
(2)風帶
①形成:高低氣壓帶之間,由于 、地轉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呈帶狀分布的大氣水平運動。
②分布
H、K信風帶:位于赤道低氣壓帶和副熱帶
高氣壓帶之間
I、L盛行西風帶:位于副熱帶高氣壓帶和
副極地低氣壓帶之間
J、M極地東風帶:位于副極地低氣壓帶和
極地高氣壓帶之間
水平氣壓梯度力
4.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1)原因: 的季節移動。
(2)規律:(北半球)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 ,冬季偏 。氣壓帶和風帶移動的緯度數小于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緯度數,移動幅度為5~10個緯度。
太陽直射點


1.抓“動力”——突破氣壓帶的形成
(1)熱力型成因:與溫度有關,溫度高,近地面氣壓低;溫度低,近地面氣壓高。
赤道低氣壓帶 近地面受熱,空氣膨脹上升
極地高氣壓帶 近地面冷卻,空氣收縮下沉
(2)動力型成因:與溫度無關,與氣流垂直運動有關,氣流上升,則近地面氣壓低;氣流下沉,則近地面氣壓高。
副熱帶高氣壓帶 高空氣流堆積下沉而成
副極地低氣壓帶 近地面暖空氣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轉”——突破風帶、風向判斷
在氣壓帶、風帶分布圖中,先依據高、低氣壓帶的分布確定風帶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再根據所在半球確定偏轉方向從而判定風帶的具體風向。如下圖所示。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斷
(1)記憶——看緯度位置:0°、30°、60°、90°緯線附近分別是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
(2)辨別——看相間特點:氣壓帶是高低壓相間分布,且以赤道為對稱軸,南北半球對稱分布;氣壓帶和風帶是相間分布的。
(3)判斷——看圖形特點:氣壓帶和風帶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2022年10月26日,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首批隊員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啟航奔赴南極。南極科考隊將穿越“魔鬼西風帶”?!澳Ч砦黠L帶”是指位于南緯40°至60°之間的西風帶,因其處于強勁西風的控制下,洋面風浪較大,在此行船危險系數較高,也有“咆哮西風帶”之稱。
1.[區域認知]依據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特點,判斷“雪龍2”號科考船穿越的“魔鬼西風帶”的盛行風向。
答案 盛行西北風。
2022年10月26日,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首批隊員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啟航奔赴南極。南極科考隊將穿越“魔鬼西風帶”?!澳Ч砦黠L帶”是指位于南緯40°至60°之間的西風帶,因其處于強勁西風的控制下,洋面風浪較大,在此行船危險系數較高,也有“咆哮西風帶”之稱。
2.[綜合思維]“魔鬼西風帶”海況惡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該緯度地帶位于溫帶地區,常年以西風為主,海面廣闊,沒有陸地的阻擋,海面摩擦力小,風速較大,且西風帶中雨雪天氣變化頻繁,氣旋活動較多,常會出現狂風巨浪的情況,因此海況惡劣。
2022年10月26日,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首批隊員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啟航奔赴南極。南極科考隊將穿越“魔鬼西風帶”。“魔鬼西風帶”是指位于南緯40°至60°之間的西風帶,因其處于強勁西風的控制下,洋面風浪較大,在此行船危險系數較高,也有“咆哮西風帶”之稱。
3.[地理實踐力]“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到達南極長城站后,科考隊員會看到長城站的五星紅旗主要朝什么方向飄揚?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主要朝西北方向飄揚。主要是因為受南半球的極地東風帶(盛行東南風)影響。
(2023·河北石家莊期末)下圖為某同學在學習大氣環流時手繪的“北半球某季節三圈環流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甲、乙示意風帶,其盛行風向分別為
A.東北風、西南風 B.東南風、西北風
C.東南風、西南風 D.東北風、西北風

甲風帶位于0°~30°N之間,盛行東北風,乙風帶位于30°N~60°N之間,盛行西南風,A正確。
(2023·河北石家莊期末)下圖為某同學在學習大氣環流時手繪的“北半球某季節三圈環流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2.右圖中氣流運動方向表示錯誤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緯線附近為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其上空為低氣壓,兩側氣流應流向30°緯線的上空處,所以③錯誤,C正確。
(2023·重慶萬州區期末)右圖為“以極點為中心的部分氣壓帶、風帶投影圖”,陰影部分為氣壓帶。據此完成3~4題。
3.圖示情況發生的日期可能是
A.春分日前后 B.夏至日前后
C.秋分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

根據圖中經度變化可知,地球自轉方向是逆時針,該氣壓帶、風帶投影圖為北半球俯視圖,N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位于60°N以北地區,說明氣壓帶、風帶整體北移,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附近,日期為夏至日前后,B對。
(2023·重慶萬州區期末)右圖為“以極點為中心的部分氣壓帶、風帶投影圖”,陰影部分為氣壓帶。據此完成3~4題。
4.下圖中四組箭頭,能正確表示D處風帶風向的是

根據地球自轉方向為逆時針及D處所處的緯度,可判斷出D處位于北半球的西風帶,風向應為西南風。讀圖可知,A圖是西南風,B圖是西北風,C圖是東南風,D圖是東北風,故選A。
課時對點練
(2024·河北廊坊期中)讀“不同季節部分緯度范圍內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完成1~2題。
1.對甲、乙、丙、丁四幅圖中氣壓帶或風帶名稱的判斷,正確的是
A.甲圖中氣壓帶是副極地低氣壓帶
B.乙圖中風帶是極地東風帶
C.丙圖中風帶是東南信風帶
D.丁圖中氣壓帶是副熱帶高氣壓帶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甲圖中氣壓帶在30°N附近,是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
乙圖中風帶位于30°S到60°S,為南半球的盛行西風帶;
丙圖中的風帶位于0°至30°S之間,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
丁圖中的氣壓帶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氣壓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甲圖中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北,大致為北半球夏季;
丙圖中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南,大致為北半球冬季;
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從甲圖到丙圖的變化大約需要6個月。
(2024·河北廊坊期中)讀“不同季節部分緯度范圍內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完成1~2題。
2.氣壓帶、風帶位置從甲圖到丙圖的
變化大約需要
A.2個月 B.6個月
C.9個月 D.一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2023·福建莆田期末)讀圖,①~④表示氣壓帶,⑤~⑦表示風帶,完成3~4題。
3.圖中數字⑥代表的風帶所在半球和風向分別是
A.北半球、東北風 B.北半球、西南風
C.南半球、西北風 D.南半球、西南風

由所學知識可知,①為赤道低氣壓帶、②為副熱帶高氣壓帶、③為副極地低氣壓帶、④為極地高氣壓帶。由圖可知,圖中所示風帶風向沿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轉,故該圖為以北極點為中心的俯視圖,⑥是位于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之間的西風帶,風向為西南風。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2023·福建莆田期末)讀圖,①~④表示氣壓帶,⑤~⑦表示風帶,完成3~4題。
4.每年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間,南北半球氣壓帶、
風帶移動的方向是
A.都向南移
B.北半球的向南移,南半球的向北移
C.都向北移
D.南半球的向南移,北半球的向北移

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間,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全球氣壓帶和風帶整體北移,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2023·甘肅蘭州期中)下圖中甲、乙、丙、丁示意氣壓帶、風帶的位置,箭頭表示氣流運動方向。據此完成5~6題。
5.關于圖中氣壓帶、風帶名稱的判斷,正確的是
A.甲—副極地低氣壓帶
B.乙—盛行西風帶
C.丙—東北信風帶
D.丁—副熱帶高氣壓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讀圖可知,甲處盛行下沉氣流,且位于30°緯線附近,應為副熱帶高氣壓帶,A錯誤;
乙處盛行風位于中緯地區,由30°緯線附近
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60°緯線附近的副極地低氣壓帶,結合右圖顯示乙處為西北風,可判斷乙應為南半球盛行西風帶,B正確;
右圖中丙處盛行東南風,風向明顯左偏,且丙位于30°緯線附近的甲氣壓帶北側,因此,丙處位于南半球低緯地區,應是東南信風帶,C錯誤;
丁處位于60°緯線附近,氣流輻合上升,應為副極地低氣壓帶,D錯誤。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2023·甘肅蘭州期中)下圖中甲、乙、丙、丁示意氣壓帶、風帶的位置,箭頭表示氣流運動方向。據此完成5~6題。
6.圖中氣壓帶、風帶中
A.甲氣壓帶位于赤道地區,盛行上升氣流
B.乙風帶中風向的形成僅受水平氣壓梯度力
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C.丙風帶位于中緯度地區,風向常年比較穩定
D.丁氣壓帶是冷、暖氣流交匯,暖氣流爬升到冷氣流之上而形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根據上題判斷可知,該圖為南半球,甲、乙、丙、丁分別表示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西風帶、東南信風帶、副極地低氣壓帶。甲氣壓帶位于30°緯線附近,不在赤道地區,A錯誤;
乙風帶是盛行西風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其風向的形成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地面摩擦力的共同影響,B錯誤;
丙是東南信風帶,位于低緯度地區,C錯誤;
丁為副極地低氣壓帶,它是極地東風(冷)與中緯西風(暖)交匯,暖氣流爬升到冷氣流之上(輻合上升)而形成,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2024·遼寧錦州月考)全球氣壓帶和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移動。右圖為“某月同一經線上不同緯度的氣壓分布圖”。據此完成7~8題。
7.圖示月份可能為
A.1月  B.3月  C.7月  D.9月

由圖可知,在10°S附近有一低氣壓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赤道附近應為赤道低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移至赤道以南,應為北半球冬季,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2024·遼寧錦州月考)全球氣壓帶和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移動。右圖為“某月同一經線上不同緯度的氣壓分布圖”。據此完成7~8題。
8.圖示氣壓帶中,成因與對流運動有關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根據圖示可知,丙為赤道低氣壓帶,是由于近地面常年氣溫高,對流旺盛形成的,C正確;
乙、丁為副熱帶高氣壓帶,甲為副極地低氣壓帶,是動力原因形成的,A、B、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湖南長沙月考)構建模式圖,探究地理基本原理、過程、成因及規律是學習地理的方法之一。其中,自然地理中的各類循環模式的構建是最常見的典型案例。讀圖,回答9~10題。
9.若此圖表示中緯度或高緯度的大氣環流狀況,S表示南方。關于地面點G和近地面風向②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副熱帶高氣壓帶、西南風?、跇O地高氣壓帶、東北風?、鄹睙釒Ц邭鈮簬А⑽鞅憋L?、軜O地高氣壓帶、東南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據圖可知,地面點G盛行下沉氣流,近地面為高壓,S表示南方,則圖中②的風從北方吹來,應是偏北風,故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2023·湖南長沙月考)構建模式圖,探究地理基本原理、過程、成因及規律是學習地理的方法之一。其中,自然地理中的各類循環模式的構建是最常見的典型案例。讀圖,回答9~10題。
10.若此圖表示部分地區三圈環流,②地的風向為西北風,則
A.此圖表示的是南半球中緯環流
B.G地為極地高氣壓帶
C.H地為赤道低氣壓帶
D.G地為多雨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三圈環流中,只有南半球的盛行西風為西北風,因此,此圖表示的是南半球中緯環流,A正確;
G地為西風的來源地,為副熱帶高氣壓帶,B錯誤;
H地為西風的目的地,為副極地低氣壓帶,C錯誤;
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的地區高溫少雨,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2024·吉林通化月考)下圖為“二分二至日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部分)”。據此完成11~12題。
11.甲、乙、丙、丁四個氣壓帶和風帶由南向北正確排序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甲、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①圖中乙風帶風向向右偏轉,應位于北半球,甲氣壓帶位于60°N以北,乙風帶在其以南;
②圖中風帶風向向左偏轉,應位于南半球,故丙氣壓帶位于66°34′S以北且靠近66°34′S;
③圖中風帶風向向左偏轉,應位于南半球,故丁氣壓帶應位于23°26′S以南,緯度低于丙氣壓帶,所以四個氣壓帶和風帶由南向北正確排序為丙、丁、乙、甲,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2024·吉林通化月考)下圖為“二分二至日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部分)”。據此完成11~12題。
12.四幅圖中,表示的日期可能相同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根據圖中信息并結合上題分析可知,①圖中甲氣壓帶位于60°N以北,明顯北移,故所示日期應為北半球夏至日前后;
②圖中丙氣壓帶在66°34′S以北且靠近66°34′S,故②圖所示日期應為二分日;
③圖丁氣壓帶位于23°26′S以南,且距離23°26′S有一定距離,明顯南移,故③圖所示日期應為北半球冬至日前后;
④圖中風向向右偏轉,應位于北半球,戊氣壓帶位于23°26′N以北且靠近23°26′N,故④圖所示日期應為二分日。所以①②③④四幅圖中,表示的日期可能相同的是②④,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讀“北半球中低緯度氣壓帶和風帶移動規律模式示意圖”,回答13~14題。
13.下列關于圖甲所示季節各緯度氣流運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0°~10°N盛行東南風
B.10°N~20°N盛行東北風
C.20°N~30°N盛行西北風
D.30°N~40°N盛行東北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根據緯度位置可知,N氣壓帶為赤道低氣壓帶、M氣壓帶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圖甲中副熱帶高氣壓帶位于30°N以南,為北半球冬季,0°~20°N受東北信風控制,盛行東北風,A錯,B對;
20°N~30°N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幾乎無風,C錯;
30°N~40°N受西風控制,D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讀“北半球中低緯度氣壓帶和風帶移動規律模式示意圖”,回答13~14題。
14.甲、乙兩幅圖表示的時間與P地季節對應正確的是
A.圖甲表示3月,P地正值春季
B.圖乙表示9月,P地正值秋季
C.圖甲表示12月,P地正值冬季
D.圖乙表示1月,P地正值冬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P地位于北半球,圖甲中副熱帶高氣壓帶位于30°N以南,為北半球冬季,A錯,C對;
圖乙中副熱帶高氣壓帶位于30°N以北,為北半球夏季,B、D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2024·河南洛陽質檢)2020年2月,20多名荷蘭中學生在加勒比海地區參加帆船訓練。中途因故停止訓練計劃乘飛機回國,但因航班停飛,只好乘坐訓練用的帆船。他們3月18日從圣盧西亞島(14°N)出發,途中短暫經停亞速爾群島,最終在4月26日回到荷蘭。下圖為“此次航行的航線示意圖”。據此完成15~16題。
15.加勒比海地區該季節適合進行帆船訓練,
主要影響因素是
A.副熱帶高氣壓帶
B.海域面積
C.東北信風
D.洋流性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帆船自身是無動力的,所以帆船訓練主要考慮風的影響,加勒比海地區受東北信風影響,常年風力、風向穩定,適宜帆船訓練,C正確;
副熱帶高氣壓帶以下沉氣流為主,風力較小,A錯誤;
海域面積、洋流性質不是影響帆船訓練的主要因素,B、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2024·河南洛陽質檢)2020年2月,20多名荷蘭中學生在加勒比海地區參加帆船訓練。中途因故停止訓練計劃乘飛機回國,但因航班停飛,只好乘坐訓練用的帆船。他們3月18日從圣盧西亞島(14°N)出發,途中短暫經停亞速爾群島,最終在4月26日回到荷蘭。下圖為“此次航行的航線示意圖”。據此完成15~16題。
16.沿圖示航線,帆船到達亞速爾群島的時間
比計劃提前,主要原因是
A.帆船自身動力強勁
B.航向與地球自轉方向不同
C.全程順風順水
D.副熱帶高氣壓帶和盛行西風帶偏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帆船自身無動力,A錯誤;
航向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同,B錯誤;
帆船出發后首先經過東北信風帶,航行方向為逆風航行,故不是全程順風,C錯誤;
航行期間副熱帶高氣壓帶和盛行西風帶
位置偏南,會導致帆船航行過程中經過盛行西風帶的時間變長,順風加快帆船的航行速度,縮短時間,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17.(2023·山東德州月考)圖1為“熱力環流示意圖”,圖2是“三圈環流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a、b兩地氣壓狀況為a______(填“>”或“<”)b,氣溫狀況為a______(填“>”或“<”)b。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結合圖示可知,a地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氣流,根據熱力環流原理可知,是因為a地近地面氣溫低,空氣收縮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氣壓;b地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氣流,是因為近地面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即氣壓a>b,氣溫a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2)若圖1所示地區在南半球,理論上,a、b之間的穩定水平氣流方向為_____________
______,c、d之間的穩定水平氣流方向為____________。
由東南流向
西北
由西流向東
結合上題分析可知,近地面a地的氣壓高于b地,水平氣壓梯度力由a地指向b地,南半球地轉偏向力向左偏,結合指向標可知,a、b之間的穩定水平氣流方向為由東南流向西北。近地面的氣壓狀況與高空相反,高空c地的氣壓高于d地,高空的風由于不受摩擦力影響,最終的風向與等壓線平行,結合地轉偏向力和指向標可知,c、d之間的穩定水平氣流方向為由西流向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3)圖2所示時期,太陽直射點在____半球。

圖2是三圈環流示意圖,其中f代表副熱帶高氣壓帶,結合緯度分布可知,該氣壓帶南移,可以判斷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4)圖2中數碼______表示低緯度環流圈;字母____表示副極地低氣壓帶,其形成原因為__________(填“熱力作用”或“動力作用”)。

h
動力作用
圖中①代表低緯度環流圈;h代表副極地低氣壓帶,其形成原因是來自高緯的寒冷氣流和來自低緯的暖濕氣流相遇后,暖濕氣流被迫抬升,為動力作用形成的氣壓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5)圖2中,字母e表示的風帶為____________。
東北信風帶
圖2中,字母e表示的風帶是東北信風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課時2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與景觀的影響
[分值:70分]
(選擇題1~8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2024·山東煙臺開學考試)全球氣壓帶和風帶中,當大氣從低緯度向高緯度流動或氣體受熱上升、動力上升時容易形成降水型氣候。下圖是“以某半球極點為中心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示意圖”(箭頭代表風向)。據此完成1~2題。
1.圖示氣壓帶中,易形成降水型氣候的是(  )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2.圖示⑤風帶為(  )
A.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帶 B.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
C.北半球的盛行西風帶 D.南半球的極地東風帶
(2023·浙江杭州模擬)下圖為“某半球大氣環流立體示意圖”。完成3~4題。
3.圖中①的風向是(  )
A.西南風 B.東北風
C.東南風 D.西北風
4.下列氣候類型的成因與①有關的是(  )
A.亞熱帶季風氣候 B.地中海氣候
C.溫帶海洋性氣候 D.熱帶草原氣候
(2023·浙江嘉興期中)下圖為“北半球大陸西岸甲、乙、丙三地大氣環流年內控制時長分配示意圖”。據此,回答5~6題。
5.甲地氣候類型為(  )
A.熱帶草原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
C.地中海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
6.關于乙、丙兩地自然景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乙地冬季常有較厚積雪
B.乙地夏季高溫降水稀少
C.丙地有大片熱帶雨林分布
D.丙地河流流量季節變化大
(2023·福建福州期中)考愛島(位于太平洋)上的懷厄萊阿萊山海拔1 544 m,山上某地年平均降水量11 430 mm。讀圖,完成7~8題。
7.甲、乙、丙、丁四地,降水最多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8.年降水最多的地方,為其帶來降水的盛行風為(  )
A.西北風 B.西南風
C.東南風 D.東北風
(選擇題9~16題,每小題4分,共32分)
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出現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種天氣現象。當暖濕空氣經過寒冷的下墊面時,就易形成霧。下圖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霧,并影響S市。據此回答9~10題。
9.S市夏季常被霧籠罩,是因為(  )
A.降水較少 B.氣溫較高
C.風力較弱 D.光照較強
10.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風影響 B.西風帶影響
C.低壓控制 D.高壓控制
(2024·海南??谠驴?智利某消防隊伍中有三只經過特殊訓練的邊牧犬。邊牧犬能夠適應多種地形條件,其主要任務之一是在每次森林大火后為林地播撒種子。邊牧犬每天背著裝有當地各種植物種子的帶網眼的“小書包”,漫山遍野地奔跑并播撒種子。下圖為“智利位置示意圖”。據此回答11~12題。
11.邊牧犬播撒種子的區域可能位于圖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2.邊牧犬播撒種子的區域森林火險等級高的時段是(  )
A.3~5月 B.5~6月
C.8~9月 D.12月~次年1月
(2024·廣東佛山期中)下圖為“某區域氣壓帶、風帶及3 000米高空等壓面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
13.下列有關該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氣壓帶是副熱帶高氣壓帶
B.甲風帶與高空風向完全相反
C.甲、乙風向相同時,則兩者同屬一個風帶
D.圖中氣壓帶控制下多降水
14.若該圖所示區域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緯度且甲緯度低于乙,則可能的是(  )
A.在甲風帶常年控制下容易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B.該氣壓帶與乙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
C.該氣壓帶與甲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D.該氣壓帶常年控制地區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2023·江西南昌期末)下面圖甲為“某氣壓帶及兩側的風帶分布示意圖”,圖乙表示五個不同的沿海地區受A、B、C三個氣壓帶或風帶控制的時間長短。讀圖回答15~16題。
15.圖乙中①~⑤地區的氣候類型及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
A.①地區屬于熱帶草原氣候,濕季高溫多雨
B.②地區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多對流雨
C.③④兩地區都屬于地中海氣候,冬半年都盛行西南風
D.⑤地區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常年盛行西北風
16.下列四幅垂直方向的等溫面與等壓面的組合圖中,能正確表示圖甲中A氣壓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2024·廣西南寧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
馬拉維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其氣候受氣壓帶和風帶交替影響。圖1為馬拉維的地理位置示意圖,圖2為該國A地多年平均降水資料圖。
(1)根據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氣候類型及氣候特征。(4分)
(2)運用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規律,分析A地12月降水較多的原因。(4分)
(3)根據A、B兩地的地理位置差異,推測與A地相比,B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及雨季長短,并分析原因。(6分)
課時2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與景觀的影響
1.B 2.A [第1題,由圖可知,圖中風帶的風向均沿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因此該圖是以北半球極點為中心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示意圖。①是赤道低氣壓帶,②是副熱帶高氣壓帶,③是副極地低氣壓帶,④是極地高氣壓帶,⑤是東北信風帶,⑥是盛行西風帶,⑦是極地東風帶。氣壓帶中,①赤道低氣壓帶和③副極地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容易形成降水型氣候,B正確。第2題,結合上題分析可知,⑤是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帶,A正確。]
3.C 4.D [第3題,結合所學三圈環流知識可知,圖中①由20°緯線吹向赤道,且向左偏轉,所以為南半球東南信風。故選C。第4題,圖中①為南半球的東南信風。亞熱帶季風氣候是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與氣壓帶、風帶無關,A錯誤;地中海氣候是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與①無關,B錯誤;溫帶海洋性氣候是由西風帶控制形成的,與①無關,C錯誤;熱帶草原氣候是由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與①有關,故選D。]
5.B 6.B [第5題,甲地全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應為熱帶沙漠氣候,B正確;熱帶草原氣候是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A錯誤;地中海氣候是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C錯誤;亞熱帶季風氣候是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D錯誤。第6題,乙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氣候,屬于亞熱帶氣候,冬季積雪較少,A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少雨,B正確;丙地常年受西風帶的影響,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最低月平均氣溫高于0 ℃,沒有熱帶雨林分布,C錯誤;丙地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暖濕潤,河流流量季節變化小,D錯誤。]
7.D 8.D [第7題,結合圖示緯度分布可知,該地位于東北信風帶,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位于東北信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降水最多,D對。第8題,由上題分析可知,丁地降水最多,該地常年受東北信風影響,故為其帶來降水的盛行風為東北風,D對。]
9.C 10.D [S市位于30°N~40°N大陸西岸,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風力弱,霧不易消散。]
11.B 12.D [第11題,結合所學知識并讀圖分析可知,智利北、中、南三個地段的氣候不同:北段(①)主要是熱帶沙漠氣候,中段(②)主要是地中海氣候,南段(③④)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區終年炎熱干燥,植被稀疏,沒有大面積的森林,發生森林大火的可能性很小,A項錯誤;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終年溫和濕潤,發生森林大火的可能性很小,C、D項錯誤;②區域位于地中海氣候區,夏季炎熱少雨,易發生森林大火,B項正確。第12題,由上題分析可知,邊牧犬播撒種子的區域為地中海氣候區。地中海氣候區夏季炎熱少雨,易發生森林大火,南半球的季節與北半球相反,其夏季應是12月~次年2月,D項正確。]
13.C 14.B [第13題,讀圖,高空等壓面向下凹,說明該處氣壓較低,高空氣壓和近地面的氣壓狀況相反,由此判斷該區域3 000米高空等壓面向下彎曲的地方為低氣壓,近地面對應為高氣壓帶;圖中的氣壓帶可能是副熱帶高氣壓帶,也可能是極地高氣壓帶,A錯誤。高空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最終風向與等壓線平行;近地面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共同作用,最終風向與等壓線有一定夾角,B錯誤。如果甲、乙風向相同,說明甲、乙之間的氣壓帶為極地高氣壓帶,甲、乙風向相同時同屬一個極地東風帶,C正確。圖中近地面氣壓帶為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天氣,D錯誤。第14題,若該圖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緯度且甲緯度低于乙,則近地面氣壓帶為副熱帶高氣壓帶,甲應該為東北信風帶,乙應該為盛行西風帶。常年受信風帶控制多形成熱帶沙漠氣候,A錯誤;副熱帶高氣壓帶與盛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B正確;副熱帶高氣壓帶與東北信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熱帶沙漠氣候,C錯誤;該氣壓帶終年盛行下沉氣流,高溫少雨,易形成熱帶沙漠氣候,D錯誤。]
15.C 16.D
17.(1)氣候類型: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征:全年高溫,干、濕季分明。
(2)12月,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偏南,A地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盛行上升氣流(或對流旺盛),降水較多。
(3)B地年降水量較大,雨季較長。原因:B地緯度較低(或離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時間較長;B地位于湖泊西側,(東南)信風經湖泊增濕,到達B地時受山地抬升作用,產生大量降水。課時2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與景觀的影響
課程標準 運用示意圖,分析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氣候對自然地理景觀形成的影響。
學習目標 1.針對某種氣候類型,說明氣壓帶、風帶及其移動對氣候的影響。(綜合思維) 2.運用相關示意圖,分析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形成的作用,區分不同氣候條件下的景觀差異。(區域認知)
知識點一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和景觀的影響
1.不同性質的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高氣壓帶,氣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低氣壓帶,氣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2)風由低緯吹向高緯,氣溫下降,易成云致雨;風由高緯吹向低緯,氣溫升高,不易成云致雨。
2.氣壓帶對氣候和景觀的影響
地區 氣候 地表景觀 分布規律
類型 成因 特征
全年在赤道低氣壓帶控制下的地區 熱帶雨林氣候 空氣濕熱,_____顯著 全年___ 森林高大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的熱帶雨林景觀 南北緯10°之間
全年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下的地區 熱帶沙漠氣候 盛行________氣流,不利于云雨形成,太陽輻射強 終年___ 熱帶___景觀 回歸線附近的大陸中部和西部
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的地區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北半球) 受________影響,雨、雪天氣多,但降水總量不大,太陽輻射較弱 冬季__、夏季___ 亞寒帶針葉林景觀 南北緯50° ~70°之間
極地高氣壓帶控制的地區 寒帶冰原或者寒帶苔原氣候 太陽輻射最弱,干冷氣流下沉 酷寒 干燥 寒帶冰原或者寒帶________景觀 分布在極地及附近
3.風帶對氣候和景觀的影響
地區 氣候 地表 景觀 分布規律
類型 成因 特征
信風控制 的地區 熱帶沙漠氣候 氣流由副熱帶地區向赤道方向流動,氣溫__________,水汽不易凝結 終年_____ 多荒漠景觀 南北緯20°~30°大陸內部、大陸西岸
熱帶雨林氣候 由副熱帶地區向赤道方向流動的信風經過廣闊的海洋和________,會帶來_________的氣流,若遇到_______會形成較豐沛的降水 高溫多雨 熱帶雨林景觀 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東南部
西風控制的大陸西岸地區 溫帶海洋性氣候 全年盛行______,近海區域受海洋影響大,終年溫暖濕潤 終年_____,氣溫年較差小 溫帶落葉闊葉林景觀 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
極地東風控 制的地區 寒帶苔原氣候 偏東風起源于____________區,性質________ 嚴寒干燥 寒帶苔原景觀 極地附近
(2023·貴州六盤水月考)下圖為“部分氣壓帶、風帶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1~3題。
1.M氣壓帶所在半球與名稱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
B.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
C.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
D.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
2.可能出現晴朗少雨天氣的氣壓帶或風帶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對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起作用的是(  )
A.a B.b C.p D.q
知識點二 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對氣候的作用
受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影響,降水往往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特征,具體分析如下表所示:
地區 氣候 地表景觀
類型 成因 特征
南北緯10°~25°地區 熱帶草原氣候 赤道低氣壓帶與________交替控制 全年高溫、干濕分明 ________景觀
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地區 地中海氣候 夏季受_________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風帶控制 ______炎熱少雨,____溫和多雨 常綠_____景觀
每年6~9月的非洲,都會上演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場面。百萬頭的角馬,數十萬計的斑馬、羚羊組成聲勢浩大的隊伍,從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前往肯尼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沿途獅子、花豹、鬛狗尾隨,鱷魚開始在狹窄的馬拉河兩畔聚集,準備分享即將到來的盛宴。
1.[區域認知]這里的動物為什么會有季節性遷徙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綜合思維]請解釋這里的氣候是如何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山西太原月考)讀“非洲大陸氣候類型分布及景觀圖”,回答1~2題。
1.景觀圖中的高大樹木,俗稱猴面包樹。樹干雖然都很粗壯,木質卻非常疏松,可謂外強中干、表硬里軟。這種像多孔的海綿的木質最利于儲水。據此分析,它生長地區的氣候特征是(  )
A.終年炎熱,干濕季分明
B.終年高溫多雨
C.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
D.終年干旱少雨
2.猴面包樹在非洲主要分布在(  )
A.Ⅰ B.Ⅱ
C.Ⅲ D.Ⅳ
課時2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與景觀的影響
知識點一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和景觀的影響
梳理教材新知
2.對流 高溫多雨 下沉 炎熱干燥 荒漠 極鋒 漫長而嚴寒 溫暖而短促 苔原
3.升高 炎熱干燥 暖流 溫暖濕潤 地形抬升 西風 溫暖濕潤 極地高壓 干冷
落實思維方法
1.C 2.B 3.D [第1題,M氣壓帶位于30°緯線附近,為副熱帶高氣壓帶,排除B、D。根據其北側的風向為東南風可知,其北側為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所以M為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C正確。第2題,①為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南信風帶,②為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和盛行西風帶,③為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北信風帶,④為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和盛行西風帶。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的地區,可能出現晴朗少雨天氣,①③符合題意,B正確。第3題,圖中a為南半球的東南信風,b為南半球的盛行西風,p為北半球的東北信風,q為北半球的盛行西風,因此,對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起作用的是q,D正確。]
知識點二 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對氣候的作用
梳理教材新知
信風帶 稀樹草原 西 副熱帶高氣壓帶 夏季 冬季 硬葉林
探究核心知識
1.當地為熱帶草原氣候,一年中有明顯的干濕季變化,干季植被枯萎,食物來源減少,濕季水草豐美,食物豐富,所以干季時動物需要遷徙到降水量大的地區尋找食物。
2.受赤道低氣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干季受信風帶控制,濕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落實思維方法
1.A 2.B [第1題,猴面包樹的樹木高大、樹干粗壯,說明其生長迅速,生長期具有濕熱的氣候條件;猴面包樹樹干木質疏松利于儲水,說明其生長期內存在氣候干旱的時段;結合上述分析可知,猴面包樹生長地區的氣候特征為終年炎熱,干濕季分明,氣候類型為熱帶草原氣候,A對。第2題,由上題分析可知,猴面包樹生長地區的氣候類型為熱帶草原氣候,圖中表示熱帶草原氣候的為Ⅱ;Ⅰ是熱帶雨林氣候,Ⅲ是熱帶沙漠氣候,Ⅳ是地中海氣候。故選B。](共54張PPT)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
第二節
第三單元 大氣變化的效應
課時2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與景觀的影響
3
運用示意圖,分析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氣候對自然地理景觀形成的影響。
1.針對某種氣候類型,說明氣壓帶、風帶及其移動對氣候的影響。(綜合思維)
2.運用相關示意圖,分析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形成的作用,區分不同氣候條件下的景觀差異。(區域認知)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知識點一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和
景觀的影響
知識點二 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對氣候的作用
內容索引
課時對點練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和景觀的影響
>
<
知識點一
1.不同性質的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高氣壓帶,氣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低氣壓帶,氣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2)風由低緯吹向高緯,氣溫下降,易成云致雨;風由高緯吹向低緯,氣溫升高,不易成云致雨。
2.氣壓帶對氣候和景觀的影響
地區 氣候 地表景觀 分布規律
類型 成因 特征
全年在赤道低氣壓帶控制下的地區 熱帶雨林氣候 空氣濕熱, 顯著 全年_____ _____ 森林高大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的熱帶雨林景觀 南北緯10°之間
全年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下的地區 熱帶沙漠氣候 盛行 氣流,不利于云雨形成,太陽輻射強 終年_____ _____ 熱帶 景觀 回歸線附近的大陸中部和西部
對流
高溫
多雨
下沉
炎熱
干燥
荒漠
地區 氣候 地表景觀 分布規律
類型 成因 特征
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的地區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北半球) 受 影響,雨、雪天氣多,但降水總量不大,太陽輻射較弱 冬季_____ 、夏季_____ _______ 亞寒帶針葉林景觀 南北緯50°
~70°之間
極地高氣壓帶控制的地區 寒帶冰原或者寒帶苔原氣候 太陽輻射最弱,干冷氣流下沉 酷寒干燥 寒帶冰原或者寒帶 景觀 分布在極地及附近
極鋒
漫長
而嚴寒
溫暖
而短促
苔原
3.風帶對氣候和景觀的影響
地區 氣候 地表景觀 分布規律
類型 成因 特征
信風控制 的地區 熱帶沙漠氣候 氣流由副熱帶地區向赤道方向流動,氣溫 ,水汽不易凝結 終年_____ _____ 多荒漠景觀 南北緯20°~30°大陸內部、大陸西岸
升高
炎熱
干燥
地區 氣候 地表景觀 分布規律
類型 成因 特征
信風控制 的地區 熱帶雨林氣候 由副熱帶地區向赤道方向流動的信風經過廣闊的海洋和 ,會帶來 的氣流,若遇到 會形成較豐沛的降水 高溫多雨 熱帶雨林景觀 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東南部
暖流
溫暖濕潤
地形抬升
地區 氣候 地表景觀 分布規律
類型 成因 特征
西風控制的大陸西岸地區 溫帶海洋性氣候 全年盛行 ,近海區域受海洋影響大,終年溫暖濕潤 終年 ,氣溫年較差小 溫帶落葉闊葉林景觀 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
極地東風控制的地區 寒帶苔原氣候 偏東風起源于_____ 區,性質_____ 嚴寒干燥 寒帶苔原景觀 極地附近
西風
溫暖濕潤
極地
高壓
干冷
(2023·貴州六盤水月考)下圖為“部分氣壓帶、風帶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1~3題。
1.M氣壓帶所在半球與名稱的說法,正確的是
A.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
B.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
C.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
D.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

M氣壓帶位于30°緯線附近,為副熱帶高氣壓帶,排除B、D。
根據其北側的風向為東南風可知,其北側為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所以M為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C正確。
(2023·貴州六盤水月考)下圖為“部分氣壓帶、風帶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1~3題。
2.可能出現晴朗少雨天氣的氣壓帶
或風帶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①為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南信風帶,②為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和盛行西風帶,③為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北信風帶,④為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和盛行西風帶。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的地區,可能出現晴朗少雨天氣,①③符合題意,B正確。
(2023·貴州六盤水月考)下圖為“部分氣壓帶、風帶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1~3題。
3.對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的
形成起作用的是
A.a   B.b   C.p   D.q

圖中a為南半球的東南信風,b為南半球的盛行西風,p為北半球的東北信風,q為北半球的盛行西風,因此,對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起作用的是q,D正確。
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對氣候的作用
>
<
知識點二
受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影響,降水往往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特征,具體分析如下表所示:
地區 氣候 地表景觀
類型 成因 特征
南北緯10°~25°地區 熱帶草原氣候 赤道低氣壓帶與_______ 交替控制 全年高溫、干濕分明 ________
景觀
南北緯30°~40°大陸 岸地區 地中海氣候 夏季受_______________ 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風帶控制 炎熱少雨, 溫和多雨 常綠____
景觀
信風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稀樹草原
西
夏季
冬季
硬葉

每年6~9月的非洲,都會上演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場面。百萬頭的角馬,數十萬計的斑馬、羚羊組成聲勢浩大的隊伍,從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前往肯尼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沿途獅子、花豹、鬛狗尾隨,鱷魚開始在狹窄的馬拉河兩畔聚集,準備分享即將到來的盛宴。
1.[區域認知]這里的動物為什么會有季節性遷徙的特點?
答案 當地為熱帶草原氣候,一年中有明顯的干濕季變化,干季植被枯萎,食物來源減少,濕季水草豐美,食物豐富,所以干季時動物需要遷徙到降水量大的地區尋找食物。
每年6~9月的非洲,都會上演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場面。百萬頭的角馬,數十萬計的斑馬、羚羊組成聲勢浩大的隊伍,從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前往肯尼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沿途獅子、花豹、鬛狗尾隨,鱷魚開始在狹窄的馬拉河兩畔聚集,準備分享即將到來的盛宴。
2.[綜合思維]請解釋這里的氣候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 受赤道低氣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干季受信風帶控制,濕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2023·山西太原月考)讀“非洲大陸氣候類型分布及景觀圖”,回答1~2題。
1.景觀圖中的高大樹木,俗稱猴面包樹。樹干雖然都很粗壯,木質卻非常疏松,可謂外強中干、表硬里軟。這種像多孔的海綿的木質最利于儲水。據此分析,它生長地區的氣候特征是
A.終年炎熱,干濕季分明
B.終年高溫多雨
C.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
D.終年干旱少雨

猴面包樹的樹木高大、樹干粗壯,說明其生長迅速,生長期具有濕熱的氣候條件;猴面包樹樹干木質疏松利于儲水,說明其生長期內存在氣候干旱的時段;結合上述分析可知,猴面包樹生長地區的氣候特征為終年炎熱,干濕季分明,氣候類型為熱帶草原氣候,A對。
(2023·山西太原月考)讀“非洲大陸氣候類型分布及景觀圖”,回答1~2題。
2.猴面包樹在非洲主要分布在
A.Ⅰ   B.Ⅱ   C.Ⅲ   D.Ⅳ

由上題分析可知,猴面包樹生長地區的氣候類型為熱帶草原氣候,圖中表示熱帶草原氣候的為Ⅱ;
Ⅰ是熱帶雨林氣候,Ⅲ是熱帶沙漠氣候,Ⅳ是地中海氣候。故選B。
課時對點練
(2024·山東煙臺開學考試)全球氣壓帶和風帶中,當大氣從低緯度向高緯度流動或氣體受熱上升、動力上升時容易形成降水型氣候。右圖是“以某半球極點為中心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示意圖”(箭頭代表風向)。據此完成1~2題。
1.圖示氣壓帶中,易形成降水型氣候的是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由圖可知,圖中風帶的風向均沿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因此該圖是以北半球極點為中心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示意圖。①是赤道低氣壓帶,②是副熱帶高氣壓帶,③是副極地低氣壓帶,④是極地高氣壓帶,⑤是東北信風帶,⑥是盛行西風帶,⑦是極地東風帶。氣壓帶中,①赤道低氣壓帶和③副極地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容易形成降水型氣候,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2024·山東煙臺開學考試)全球氣壓帶和風帶中,當大氣從低緯度向高緯度流動或氣體受熱上升、動力上升時容易形成降水型氣候。右圖是“以某半球極點為中心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示意圖”(箭頭代表風向)。據此完成1~2題。
2.圖示⑤風帶為
A.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帶 B.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
C.北半球的盛行西風帶 D.南半球的極地東風帶

結合上題分析可知,⑤是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帶,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2023·浙江杭州模擬)右圖為“某半球大氣環流立體示意圖”。完成3~4題。
3.圖中①的風向是
A.西南風 B.東北風
C.東南風 D.西北風

結合所學三圈環流知識可知,圖中①由20°緯線吹向赤道,且向左偏轉,所以為南半球東南信風。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2023·浙江杭州模擬)右圖為“某半球大氣環流立體示意圖”。完成3~4題。
4.下列氣候類型的成因與①有關的是
A.亞熱帶季風氣候 B.地中海氣候
C.溫帶海洋性氣候 D.熱帶草原氣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圖中①為南半球的東南信風。亞熱帶季風氣候是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與氣壓帶、風帶無關,A錯誤;
地中海氣候是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與①無關,B錯誤;
溫帶海洋性氣候是由西風帶控制形成的,與①無關,C錯誤;
熱帶草原氣候是由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與①有關,故選D。
基礎過關
(2023·浙江嘉興期中)右圖為“北半球大陸西岸甲、乙、丙三地大氣環流年內控制時長分配示意圖”。據此,回答5~6題。
5.甲地氣候類型為
A.熱帶草原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
C.地中海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甲地全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應為熱帶沙漠氣候,B正確;
熱帶草原氣候是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A錯誤;
地中海氣候是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C錯誤;
亞熱帶季風氣候是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D錯誤。
基礎過關
(2023·浙江嘉興期中)右圖為“北半球大陸西岸甲、乙、丙三地大氣環流年內控制時長分配示意圖”。據此,回答5~6題。
6.關于乙、丙兩地自然景觀的敘述,正確的是
A.乙地冬季常有較厚積雪
B.乙地夏季高溫降水稀少
C.丙地有大片熱帶雨林分布
D.丙地河流流量季節變化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乙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氣候,屬于亞熱帶氣候,冬季積雪較少,A錯;
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少雨,B正確;
丙地常年受西風帶的影響,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最低月平均氣溫高于0 ℃,沒有熱帶雨林分布,C錯誤;
丙地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暖濕潤,河流流量季節變化小,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2023·福建福州期中)考愛島(位于太平洋)上的懷厄萊阿萊山海拔1 544 m,山上某地年平均降水量11 430 mm。讀圖,完成7~8題。
7.甲、乙、丙、丁四地,降水最多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結合圖示緯度分布可知,該地位于東北信風帶,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位于東北信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降水最多,D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2023·福建福州期中)考愛島(位于太平洋)上的懷厄萊阿萊山海拔1 544 m,山上某地年平均降水量11 430 mm。讀圖,完成7~8題。
8.年降水最多的地方,為其帶來降水的盛行風為
A.西北風 B.西南風
C.東南風 D.東北風

由上題分析可知,丁地降水最多,該地常年受東北信風影響,故為其帶來降水的盛行風為東北風,D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出現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種天氣現象。當暖濕空氣經過寒冷的下墊面時,就易形成霧。右圖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霧,并影響S市。據此回答9~10題。
9.S市夏季常被霧籠罩,是因為
A.降水較少 B.氣溫較高
C.風力較弱 D.光照較強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出現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種天氣現象。當暖濕空氣經過寒冷的下墊面時,就易形成霧。右圖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霧,并影響S市。據此回答9~10題。
10.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風影響 B.西風帶影響
C.低壓控制 D.高壓控制

S市位于30°N~40°N大陸西岸,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風力弱,霧不易消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2024·海南海口月考)智利某消防隊伍中有三只經過特殊訓練的邊牧犬。邊牧犬能夠適應多種地形條件,其主要任務之一是在每次森林大火后為林地播撒種子。邊牧犬每天背著裝有當地各種植物種子的帶網眼的“小書包”,漫山遍野地奔跑并播撒種子。右圖為“智利位置示意圖”。據此回答11~12題。
11.邊牧犬播撒種子的區域可能位于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結合所學知識并讀圖分析可知,智利北、中、南三個地段的氣候不同:北段(①)主要是熱帶沙漠氣候,中段(②)主要是地中海氣候,南段(③④)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區終年炎熱干燥,植被稀疏,沒有大面積的森林,發生森林大火的可能性很小,A項錯誤;
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終年溫和濕潤,發生森林大火的可能性很小,C、D項錯誤;
②區域位于地中海氣候區,夏季炎熱少雨,易發生森林大火,B項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2024·海南??谠驴?智利某消防隊伍中有三只經過特殊訓練的邊牧犬。邊牧犬能夠適應多種地形條件,其主要任務之一是在每次森林大火后為林地播撒種子。邊牧犬每天背著裝有當地各種植物種子的帶網眼的“小書包”,漫山遍野地奔跑并播撒種子。右圖為“智利位置示意圖”。據此回答11~12題。
12.邊牧犬播撒種子的區域森林火險等級高的時段是
A.3~5月 B.5~6月
C.8~9月 D.12月~次年1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由上題分析可知,邊牧犬播撒種子的區域為地中海氣候區。地中海氣候區夏季炎熱少雨,易發生森林大火,南半球的季節與北半球相反,其夏季應是12月~次年2月,D項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2024·廣東佛山期中)下圖為“某區域氣壓帶、風帶及3 000米高空等壓面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
13.下列有關該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氣壓帶是副熱帶高氣壓帶
B.甲風帶與高空風向完全相反
C.甲、乙風向相同時,則兩者同屬一個風帶
D.圖中氣壓帶控制下多降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讀圖,高空等壓面向下凹,說明該處氣壓較低,高空氣壓和近地面的氣壓狀況相反,由此判斷該區域3 000米高空等壓面向下彎曲的地方為低氣壓,近地面對應為高氣壓帶;圖中的氣壓
帶可能是副熱帶高氣壓帶,也可能是極地高氣壓帶,A錯誤。
高空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最終風向與等壓線平行;近地面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共同作用,最終風向與等壓線有一定夾角,B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如果甲、乙風向相同,說明甲、乙之間的氣壓帶為極地高氣壓帶,甲、乙風向相同時同屬一個極地東風帶,C正確。
圖中近地面氣壓帶為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天氣,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2024·廣東佛山期中)下圖為“某區域氣壓帶、風帶及3 000米高空等壓面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
14.若該圖所示區域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緯度且甲
緯度低于乙,則可能的是
A.在甲風帶常年控制下容易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B.該氣壓帶與乙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
C.該氣壓帶與甲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D.該氣壓帶常年控制地區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若該圖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緯度且甲緯度低于乙,則近地面氣壓帶為副熱帶高氣壓帶,甲應該為東北信風帶,乙應該為盛行西風帶。常年受信風帶控制多形成熱帶沙漠氣候,A錯誤;
副熱帶高氣壓帶與盛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B正確;
副熱帶高氣壓帶與東北信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熱帶沙漠氣候,C錯誤;
該氣壓帶終年盛行下沉氣流,高溫少雨,易形成熱帶沙漠氣候,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2023·江西南昌期末)下面圖甲為“某氣壓帶及兩側的風帶分布示意圖”,圖乙表示五個不同的沿海地區受A、B、C三個氣壓帶或風帶控制的時間長短。讀圖回答15~16題。
15.圖乙中①~⑤地區的氣候類型及特征,
描述正確的是
A.①地區屬于熱帶草原氣候,濕季高溫
 多雨
B.②地區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多對流雨
C.③④兩地區都屬于地中海氣候,冬半年都盛行西南風
D.⑤地區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常年盛行西北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根據圖甲中風向及其偏轉方向可知,A、B、C分別表示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西風帶和東北信風帶。①地區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東北信風帶交替控制,終年炎熱干燥,應為熱帶沙漠氣候;
②地區位于北半球,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也是熱帶沙漠氣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③④兩地區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為地中海氣候,冬半年盛行西南風;
⑤地區位于北半球,常年受西風帶控制,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北半球西風帶盛行風向為西南風。故C項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2023·江西南昌期末)下面圖甲為“某氣壓帶及兩側的風帶分布示意圖”,圖乙表示五個不同的沿海地區受A、B、C三個氣壓帶或風帶控制的時間長短。讀圖回答15~16題。
16.下列四幅垂直方向的等溫面與等壓面的
組合圖中,能正確表示圖甲中A氣壓帶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根據上題分析可知,A氣壓帶表示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根據①②③④四圖中的等溫面和等壓面的分布特點可知,①②③④分別表示南
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北半球的副極地低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故選D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17.(2024·廣西南寧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馬拉維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其氣候受氣壓帶和風帶交替影響。圖1為馬拉維的地理位置示意圖,圖2為該國A地多年平均降水資料圖。
(1)根據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氣候類型及氣候特征。
答案 氣候類型: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征:全年高溫,干、濕季分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2)運用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規律,分析A地12月降水較多的原因。
答案 12月,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偏南,A地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盛行上升氣流(或對流旺盛),降水較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3)根據A、B兩地的地理位置差異,推測與A地相比,B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及雨季長短,并分析原因。
答案 B地年降水量較大,雨季較長。原因:B地緯度較低(或離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時間較長;B地位于湖泊西側,(東南)信風經湖泊增濕,到達B地時受山地抬升作用,產生大量降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課時3 季風與季風氣候
[分值:70分]
(選擇題1~10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2023·江西南昌期末)下圖為“亞洲季風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關于該圖所示的季節和陸地上的氣壓中心名稱,描述正確的是(  )
A.北半球冬季 蒙古高壓
B.北半球冬季 蒙古低壓
C.北半球夏季 印度低壓
D.北半球夏季 夏威夷高壓
2.關于A、B兩處風向的成因,描述正確的是(  )
A.A處季風的主要成因為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B.A處季風的主要成因為海陸熱力差異
C.B處季風的主要成因為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D.B處季風的主要成因為陸地上形成冷高壓
(2023·江蘇鎮江聯考)下圖為“7月亞洲季風環流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
3.該季節甲季風一般具有的特征是(  )
A.寒冷干燥 B.溫暖濕潤
C.低溫潮濕 D.炎熱干燥
4.導致圖中乙季風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陸分布 B.地形地勢
C.太陽直射點移動 D.緯度位置
5.圖中30°N附近高、低氣壓中心的成因分別是(  )
A.熱力原因、熱力原因
B.動力原因、動力原因
C.熱力原因、動力原因
D.動力原因、熱力原因
(2024·河南信陽月考)我國東部地區的主要鋒面雨帶,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以北5~8個緯度距離處,并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北進南退而移動。下圖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示意圖”,此時副熱帶高壓脊向北移動。完成6~8題。
6.由圖可知,時間大致是(  )
A.1~2月 B.6~7月 C.7~8月 D.11~12月
7.當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移動到圖示位置時(  )
A.江淮地區出現梅雨天氣
B.副高北側洋面多臺風
C.東北地區高溫多雨
D.華北地區沙塵暴肆虐
8.如果副熱帶高壓脊向北快速推進,我國東部地區將可能產生的災害狀況是(  )
A.南北皆旱 B.南北皆澇
C.南澇北旱 D.南旱北澇
(2023·吉林長春月考)讀“某區域不同季節盛行風向示意圖”,完成9~10題。
9.與圖中甲季風的成因相同的是(  )
A.東亞夏季風 B.南亞夏季風
C.東亞冬季風 D.南亞冬季風
10.圖示甲、乙兩盛行風中(  )
A.甲為西北季風,7月最為盛行
B.甲為東南季風,1月最為盛行
C.乙為西北季風,1月最為盛行
D.乙為東南季風,7月最為盛行
(選擇題11~17題,每小題4分,共28分)
(2024·安徽合肥模擬)風向對珊瑚的生長有著明顯的影響,上風向有豐富的餌料和氧氣,所以珊瑚生長較快且密集。下圖為“我國南沙群島部分珊瑚島礁分布圖”。讀圖,完成11~12題。
11.該地夏季盛行風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陸熱力差異 B.氣壓帶、風帶北移
C.海底地勢起伏 D.人類活動的干預
12.當圖中珊瑚朝東北方向生長較快時(  )
A.羅馬氣候溫和多雨
B.黃河進入豐水期
C.南京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
D.南沙群島易受寒潮影響
(2023·四川綿陽期末)讀“中國冬、夏季風的進退與副熱帶高壓脊的位移關系圖”,完成13~14題。
13.6月對應的曲線相對平直,表明(  )
A.受副熱帶高壓脊控制
B.冬季風勢力強盛
C.受地形阻擋
D.鋒面雨帶停滯
14.關于鋒面雨帶位置與我國區域自然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鋒面雨帶位于①時,東北平原干旱缺水
B.鋒面雨帶位于②時,黃河流域進入汛期
C.鋒面雨帶位于③時,渤海沿岸臺風活躍
D.鋒面雨帶位于④時,長江流域形成伏旱
(2024·河北唐山月考)相對于青藏高原周邊相同高度的大氣來說,冬季青藏高原近地面是冷源,形成反氣旋型環流,夏季是熱源,形成氣旋型環流,這種環流系統的季節變換稱為高原季風。下圖為“冬季青藏高原對氣流影響示意圖”。據此完成15~17題。
15.下列關于青藏高原冬季季風環流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
16.關于圖示氣流的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南支西風氣流到達云貴高原利于形成準靜止鋒
B.南支西風氣流的位置是由氣壓帶、風帶南移導致
C.北支西風氣流使西北地區降水量劇增
D.青藏高原氣溫低形成冷高壓,使冬季風減弱
17.青藏環流系統對我國夏季風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削弱了西南季風的勢力,減少了我國西南地區的降水
B.加強了西南季風的勢力,增加了我國華北地區的降水
C.削弱了東南季風的勢力,減少了我國東部地區的降水
D.加強了東南季風的勢力,增加了我國東部地區的降水
18.讀“全球某月等壓線(單位:hPa)分布圖”,回答問題。(12分)
(1)指出圖中表示的季節并說明理由。(4分)
(2)某月份干燥的東北風與潮濕的西南風相匯于甲地,試從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的角度分析其形成過程。(4分)
(3)簡述亞歐大陸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特征及對東亞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4分)
課時3 季風與季風氣候
1.C 2.A [第1題,讀圖可知,圖中盛行風由海洋吹向陸地,為夏季風,故該圖所示季節為北半球夏季,此時陸地升溫快,形成熱低壓,即亞洲低壓(印度低壓),故選C。第2題,圖中A處是西南季風,成因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夏季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向右偏轉形成,故其成因主要為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A正確,B錯;B處季風為東南季風,主要成因是海陸熱力差異,由此可知C、D錯。]
3.B 4.C 5.D [第3題,由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夏季,甲季風從太平洋帶來大量的暖濕空氣,給我國東部季風區帶來充沛的降水和豐富的熱量,其特征是溫暖濕潤,B正確。第4題,結合圖及所學知識可知,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受太陽直射點移動的影響,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轉形成乙季風,C正確。第5題,由圖及所學可知,北半球夏季,陸地升溫快,大氣膨脹上升,導致地面氣壓低,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大陸的熱低壓切斷形成低氣壓中心,為熱力原因;副熱帶高氣壓帶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高氣壓中心,由高空氣流堆積下沉形成,屬于動力原因,D正確。]
6.B 7.A 8.D [第6題,據材料“我國東部地區的主要鋒面雨帶,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以北5~8個緯度距離處”,結合圖示信息可知,此時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位于25°N附近,鋒面雨帶位于其北的江淮地區,此時正值江淮地區的梅雨季節,時間大致是6~7月,B正確。第7題,由上題分析可知,當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移到圖示位置時,江淮地區出現梅雨天氣,A正確。第8題,如果副熱帶高壓脊向北快速推進,說明鋒面雨帶到達我國北方的時間早,停留時間長,我國東部地區將可能產生的災害狀況是南旱北澇,D正確。]
9.B 10.D [第9題,甲處盛行風是西北季風,是東北信風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向左偏轉形成的,南亞夏季風也是受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形成的,兩者成因相同;東亞夏季風、冬季風,南亞冬季風成因是海陸熱力差異,B正確。第10題,由圖中風向可以判斷,甲為西北季風,1月最盛行;乙為東南季風,7月最盛行。D正確。]
11.B 12.A [第11題,該地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其形成原因是氣壓帶、風帶北移,即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向右偏轉形成,B正確。第12題,圖中珊瑚朝東北方向生長較快,說明此時當地盛行東北季風,為北半球冬季,羅馬受盛行西風控制,氣候溫和多雨,A 正確;黃河進入枯水期,B 錯誤;南京夏季會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出現伏旱天氣,C 錯誤;南沙群島緯度低,不易受寒潮影響,D 錯誤。]
13.D 14.D [第13題,由圖可知,6月對應的曲線相對平直,說明該月鋒面雨帶所處緯度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即雨帶出現了停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冷、暖氣團勢力相當,形成準靜止鋒,雨帶停留在江淮地區,形成長達一個月的梅雨天氣,D正確。第14題,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鋒面雨帶位于①時,為3~4月,此時東北地區積雪融化,土壤水分條件較好,A錯誤;當鋒面雨帶位于②時,為5~6月,黃河流域此時尚未進入汛期,B錯誤;當鋒面雨帶位于③時,時間為7月左右,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受臺風影響較多,渤海地區緯度偏高,受臺風影響小,C錯誤;當鋒面雨帶位于④時,時間為8月左右,此時長江流域受副熱帶高壓脊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干旱少雨,形成伏旱天氣,D正確。]
15.D 16.A 17.D
18.(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理由:北半球陸地出現高氣壓中心,南半球陸地出現低氣壓中心。
(2)北半球夏季,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赤道低氣壓帶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向右偏轉形成西南季風,從而與東北信風在此匯合。
(3)夏季,亞歐大陸被低氣壓控制,冬季則被高氣壓控制。由于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明顯,東亞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風氣候,該氣候區雨熱同期,十分有利于種植業的發展。課時3 季風與季風氣候
課程標準 運用示意圖,分析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氣候對自然地理景觀形成的影響。
學習目標 1.了解海陸熱力差異,理解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產生的影響。(綜合思維) 2.結合圖文材料,認識不同地區季風的形成和特點。(區域認知)
知識點一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
1.海陸熱力差異
北半球陸地面積比南半球陸地面積大,且海陸相間分布,海陸__________顯著。夏季陸地升溫____于海洋,往往形成__________;冬季陸地降溫快于海洋,往往形成__________。
2.海陸分布影響氣壓中心的分布
由于海陸分布的影響,全球氣壓帶被分裂成一個個高、低氣壓中心。
半球 時間 原因 亞歐大陸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北半球 冬季 ______________帶被大陸上的_________切斷,使______________僅保留在________上 ______高壓(又稱蒙古高壓) 阿留申低壓 冰島低壓
夏季 ____________帶被大陸上的________切斷,使副熱帶高氣壓帶僅保留在________上 亞洲低壓(又稱______低壓) 北太平洋高壓(夏威夷高壓) 北大西洋高壓(亞速爾高壓)
南半球 由于______面積占絕對優勢,因此其氣壓帶基本保持著________分布的特征
高、低氣壓中心的判斷方法
(1)根據等壓線的閉合情況判斷: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較外圍低,為低氣壓中心;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較外圍高,為高氣壓中心。
(2)根據季節判斷:夏季,陸地上有熱低壓中心,海洋上相對有冷高壓中心;冬季,陸地上有冷高壓中心,海洋上相對有熱低壓中心。
(3)根據風向判斷:風總是由高氣壓區吹向低氣壓區,這是判斷高、低氣壓中心的依據。風由陸地吹向海洋時,陸地上為高氣壓,海洋上為低氣壓;風由海洋吹向陸地時,海洋上為高氣壓,陸地上為低氣壓。
(2023·山東威海模擬)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是冬季存在于蒙古—西伯利亞地區對流層下部穩定的強大冷高壓,一般選擇氣壓場中1 025 hPa等壓線作為其特征線。下圖為“近幾十年來蒙古—西伯利亞高壓特征線變動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與蒙古—西伯利亞高壓特征線變化具有明顯相關性的是(  )
A.距海遠近 B.植被類型
C.海陸溫差 D.地表起伏
2.與1970~1980年相比,1951~1965年我國(  )
A.夏季旱災多
B.冬季多低溫凍害
C.夏季洪澇多
D.冬季旱澇災害頻繁
知識點二 季風的形成與季風氣候
1.季風的形成
(1)概念:大范圍地區風向隨季節作有規律 的盛行風,叫作季風。
(2)成因
(3)東亞季風的形成
季風 成因 風向
冬季風 冬季,強大的________高壓與__________低壓、______低壓之間,形成了勢力強大、干燥寒冷的偏北風 偏北風(西北風)
夏季風 夏季,海洋上的__________高壓勢力增強,太平洋暖濕氣流沿著高壓的西部邊緣吹向陸地,形成暖濕的東南風 偏南風(東南風)
(4)西南季風的形成
①分布:南亞和東南亞,以及我國云南南部、西藏南部、四川西部一帶,夏季盛行來自印度洋上的________季風,高溫多雨。
②成因:西南季風是南半球的________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在____________影響下向右偏轉而形成的。
思考  東亞季風最典型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季風氣候
(1)季風的性質
冬季風來自高緯內陸,性質 ;夏季風來自低緯海洋,性質 。
(2)季風氣候的成因、類型及特征
成因 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受冬、夏季風交替影響 ______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亞熱帶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______季風氣候 全年高溫,夏季多雨
核心歸納
1.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比較
東亞季風 南亞季風
季節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亞 北半球副熱帶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亞 赤道附近印度洋
風向 西北風 東南風 東北風 西南風
性質 寒冷干燥 暖濕 溫和干燥 濕熱
成因 海陸熱力差異 海陸熱力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分布 我國東部、日本和朝鮮半島等地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和我國西南地區
風力 冬季風強于夏季風 夏季風強于冬季風
2.季風環流簡圖
(1)1月部分地區季風環流簡圖
(2)7月部分地區季風環流簡圖
3.澳大利亞北部的季風
1月,澳大利亞北部的西北季風是北半球東北信風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向左偏轉形成的;7月,澳大利亞西北部受海陸熱力差異影響,形成東南季風(東南信風)。
拓展延伸 我國東部季風區鋒面雨帶的推移及影響
夏季,副熱帶高氣壓帶被亞歐大陸上的熱低壓切斷,僅保留在洋面上。保留在北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有時位于夏威夷附近,又稱夏威夷高壓;有時分裂成兩個,分別位于東、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對我國天氣、氣候的影響最直接。
(1)正常年份推移規律:5月,我國南部沿海地區進入雨季;6月,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梅雨;7~8月,雨季移至華北、東北等地區;9月,雨帶南撤;10月,雨季結束。
(2)夏季風進退與鋒面雨帶的移動
①正常年份是北進慢、南退快,南方地區雨季長、降水多,北方地區雨季短、降水少。
②夏季風勢力強的年份,鋒面雨帶北進速度快,我國易出現北澇南旱。
③夏季風勢力弱的年份,鋒面雨帶北進速度慢,我國易出現北旱南澇。
2020年9月15日,“寶歷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唐代“黑石號”在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海域沉沒,1998年德國的一家打撈公司在沉船里打撈出水了陶瓷器等文物高達6萬余件,本次展出再現了大唐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
1.[區域認知]描述東亞季風的風向及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綜合思維]分析澳大利亞北部夏季西北風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理實踐力]推斷“黑石號”從我國沿海港口出發的季節,并說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圖為“世界季風明顯地區地理分布圖”,圖中箭頭顯示了一些地區季風風向。據此完成1~2題。
1.1月,圖中A地盛行(  )
A.東南季風 B.西南季風
C.東北季風 D.西北季風
2.關于B地季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夏季風性質暖熱、干燥
B.冬季風的形成主要與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有關
C.夏季風來得遲、退得早易產生洪澇災害
D.冬季風勢力弱于夏季風
課時3 季風與季風氣候
知識點一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
梳理教材新知
1.熱力差異 快 低氣壓 高氣壓
2.副極地低氣壓 冷高壓 副極地低氣壓帶 海洋 亞洲 副熱帶高氣壓 熱低壓 海洋 印度 海洋 帶狀
落實思維方法
1.C 2.B [第1題,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是由冬季亞歐大陸和太平洋之間的海陸熱力差異造成的,其強度取決于亞歐大陸和太平洋之間的溫度差異。第2題,亞歐大陸出現冷高壓的季節為北半球冬季,故排除A、C。與1970~1980年相比,1951~1965年蒙古—西伯利亞高壓特征線范圍大,說明高壓勢力強,故B正確、D錯誤。]
知識點二 季風的形成與季風氣候
梳理教材新知
1.(1)變化 (3)亞洲 阿留申 赤道 副熱帶 (4)①西南 ②東南 地轉偏向力
思考 東亞位于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陸地——亞歐大陸,面臨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在海陸交界地帶,海陸熱力差異最明顯;青藏高原的隆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亞洲的季風。因此東亞季風最為典型。
2.(1)寒冷干燥 溫暖濕潤 (2)溫帶 熱帶
探究核心知識
1.風向:冬季西北風;夏季東南風。成因:海陸熱力差異。
2.北半球冬季東北信風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向左偏轉形成西北風。
3.季節:冬季。理由:冬季我國東部沿海盛行西北風,東南亞盛行東北風,一路順風航行。
落實思維方法
1.D 2.D [第1題,根據經緯度及海陸輪廓可知,A地位于亞洲東部,1月是北半球冬季,A地盛行西北季風,D正確。第2題,B地位于南亞,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西南風性質暖熱、濕潤,A錯誤;冬季風受東北季風影響,其形成主要與海陸熱力差異有關,B錯誤;夏季風來得遲、退得早易產生干旱災害,C錯誤;冬季風受喜馬拉雅山脈阻擋,勢力弱于夏季風,D正確。](共62張PPT)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
第二節
第三單元 大氣變化的效應
課時3
季風與季風氣候
運用示意圖,分析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氣候對自然地理景觀形成的影響。
1.了解海陸熱力差異,理解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產生的影響。(綜合思維)
2.結合圖文材料,認識不同地區季風的形成和特點。(區域認知)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知識點一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
風帶的影響
知識點二 季風的形成與季風氣候
內容索引
課時對點練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
>
<
知識點一
1.海陸熱力差異
北半球陸地面積比南半球陸地面積大,且海陸相間分布,海陸 顯著。夏季陸地升溫 于海洋,往往形成 ;冬季陸地降溫快于海洋,往往形成 。
2.海陸分布影響氣壓中心的分布
由于海陸分布的影響,全球氣壓帶被分裂成一個個高、低氣壓中心。
熱力差異

低氣壓
高氣壓
半球 時間 原因 亞歐大陸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北半球 冬季 帶被大陸上的 切斷,使__________ 僅保留在 上 高壓 (又稱蒙古高壓) 阿留申低壓 冰島低壓
夏季 帶被大陸上的 切斷,使副熱帶高氣壓帶僅保留在 上 亞洲低壓 (又稱____ 低壓) 北太平洋高壓 (夏威夷高壓) 北大西洋高壓(亞速爾高壓)
南半球 由于 面積占絕對優勢,因此其氣壓帶基本保持著 分布的特征
副極地低氣壓
冷高壓
副極地低氣
壓帶
海洋
亞洲
副熱帶高氣壓
熱低壓
海洋
印度
海洋
帶狀
高、低氣壓中心的判斷方法
(1)根據等壓線的閉合情況判斷: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較外圍低,為低氣壓中心;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較外圍高,為高氣壓中心。
(2)根據季節判斷:夏季,陸地上有熱低壓中心,海洋上相對有冷高壓中心;冬季,陸地上有冷高壓中心,海洋上相對有熱低壓中心。
(3)根據風向判斷:風總是由高氣壓區吹向低氣壓區,這是判斷高、低氣壓中心的依據。風由陸地吹向海洋時,陸地上為高氣壓,海洋上為低氣壓;風由海洋吹向陸地時,海洋上為高氣壓,陸地上為低氣壓。
(2023·山東威海模擬)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是冬季存在于蒙古—西伯利亞地區對流層下部穩定的強大冷高壓,一般選擇氣壓場中1 025 hPa等壓線作為其特征線。下圖為“近幾十年來蒙古—西伯利亞高壓特征線變動
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與蒙古—西伯利亞高壓特征線變化具有明顯
相關性的是
A.距海遠近 B.植被類型
C.海陸溫差 D.地表起伏

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是由冬季亞歐大陸和太平洋之間的海陸熱力差異造成的,其強度取決于亞歐大陸和太平洋之間的溫度差異。
(2023·山東威海模擬)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是冬季存在于蒙古—西伯利亞地區對流層下部穩定的強大冷高壓,一般選擇氣壓場中1 025 hPa等壓線作為其特征線。下圖為“近幾十年來蒙古—西伯利亞高壓特征線變動
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2.與1970~1980年相比,1951~1965年我國
A.夏季旱災多
B.冬季多低溫凍害
C.夏季洪澇多
D.冬季旱澇災害頻繁

亞歐大陸出現冷高壓的季節為北半球冬季,故排除A、C。
與1970~1980年相比,1951~1965年蒙古—西伯利亞高壓特征線范圍大,說明高壓勢力強,故B正確、D錯誤。
季風的形成與季風氣候
>
<
知識點二
1.季風的形成
(1)概念:大范圍地區風向隨季節作有規律 的盛行風,叫作季風。
(2)成因
海陸熱力差異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變化
(3)東亞季風的形成
季風 成因 風向
冬季風 冬季,強大的 高壓與 低壓、 低壓之間,形成了勢力強大、干燥寒冷的偏北風 偏北風(西北風)
夏季風 夏季,海洋上的 高壓勢力增強,太平洋暖濕氣流沿著高壓的西部邊緣吹向陸地,形成暖濕的東南風 偏南風(東南風)
亞洲
阿留申
赤道
副熱帶
(4)西南季風的形成
①分布:南亞和東南亞,以及我國云南南部、西藏南部、四川西部一帶,夏季盛行來自印度洋上的 季風,高溫多雨。
②成因:西南季風是南半球的 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在 影響下向右偏轉而形成的。
西南
東南
地轉偏向力
思考 東亞季風最典型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東亞位于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陸地——亞歐大陸,面臨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在海陸交界地帶,海陸熱力差異最明顯;青藏高原的隆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亞洲的季風。因此東亞季風最為典型。
2.季風氣候
(1)季風的性質
冬季風來自高緯內陸,性質 ;夏季風來自低緯海洋,性質 。
(2)季風氣候的成因、類型及特征
成因 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受冬、夏季風交替影響 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亞熱帶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季風氣候 全年高溫,夏季多雨
寒冷干燥
溫暖濕潤
溫帶
熱帶
核心歸納
1.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比較
東亞季風 南亞季風
季節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亞 北半球副熱帶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亞 赤道附近印度洋
風向 西北風 東南風 東北風 西南風
性質 寒冷干燥 暖濕 溫和干燥 濕熱
成因 海陸熱力差異 海陸熱力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分布 我國東部、日本和朝鮮半島等地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和我國西南地區
風力 冬季風強于夏季風 夏季風強于冬季風
核心歸納
2.季風環流簡圖
(1)1月部分地區季風環流簡圖
核心歸納
(2)7月部分地區季風環流簡圖
核心歸納
3.澳大利亞北部的季風
1月,澳大利亞北部的西北季風是北半球東北信風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向左偏轉形成的;7月,澳大利亞西北部受海陸熱力差異影響,形成東南季風(東南信風)。
拓展延伸
我國東部季風區鋒面雨帶的推移及影響
夏季,副熱帶高氣壓帶被亞歐大陸上的熱低壓切斷,僅保留在洋面上。保留在北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有時位于夏威夷附近,又稱夏威夷高壓;有時分裂成兩個,分別位于東、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對我國天氣、氣候的影響最直接。
(1)正常年份推移規律:5月,我國南部沿海地區進入雨季;6月,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梅雨;7~8月,雨季移至華北、東北等地區;9月,雨帶南撤;10月,雨季結束。
拓展延伸
我國東部季風區鋒面雨帶的推移及影響
(2)夏季風進退與鋒面雨帶的移動
①正常年份是北進慢、南退快,南方地區雨季長、降水多,北方地區雨季短、降水少。
②夏季風勢力強的年份,鋒面雨帶北進速度快,我國易出現北澇南旱。
③夏季風勢力弱的年份,鋒面雨帶北進速度慢,我國易出現北旱南澇。
2020年9月15日,“寶歷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唐代“黑石號”在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海域沉沒,1998年德國的一家打撈公司在沉船里打撈出水了陶瓷器等文物高達6萬余件,本次展出再現了大唐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
1.[區域認知]描述東亞季風的風向及成因。
答案 風向:冬季西北風;夏季東南風。成因:海陸熱力差異。
2.[綜合思維]分析澳大利亞北部夏季西北風的成因。
答案 北半球冬季東北信風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向左偏轉形成西北風。
2020年9月15日,“寶歷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唐代“黑石號”在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海域沉沒,1998年德國的一家打撈公司在沉船里打撈出水了陶瓷器等文物高達6萬余件,本次展出再現了大唐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
3.[地理實踐力]推斷“黑石號”從我國沿海港口出發的季節,并說明你的理由。
答案 季節:冬季。理由:冬季我國東部沿海盛行西北風,東南亞盛行東北風,一路順風航行。
右圖為“世界季風明顯地區地理分布圖”,圖中箭頭顯示了一些地區季風風向。據此完成1~2題。
1.1月,圖中A地盛行
A.東南季風 B.西南季風
C.東北季風 D.西北季風

根據經緯度及海陸輪廓可知,A地位于亞洲東部,1月是北半球冬季,A地盛行西北季風,D正確。
右圖為“世界季風明顯地區地理分布圖”,圖中箭頭顯示了一些地區季風風向。據此完成1~2題。
2.關于B地季風的說法,正確的是
A.夏季風性質暖熱、干燥
B.冬季風的形成主要與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有關
C.夏季風來得遲、退得早易產生洪澇災害
D.冬季風勢力弱于夏季風

B地位于南亞,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西南風性質暖熱、濕潤,A錯誤;
冬季風受東北季風影響,其形成主要與海陸熱力差異有關,B錯誤;
夏季風來得遲、退得早易產生干旱災害,C錯誤;
冬季風受喜馬拉雅山脈阻擋,勢力弱于夏季風,D正確。
課時對點練
(2023·江西南昌期末)右圖為“亞洲季風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關于該圖所示的季節和陸地上的氣壓中心名稱,描述正確的是
A.北半球冬季 蒙古高壓
B.北半球冬季 蒙古低壓
C.北半球夏季 印度低壓
D.北半球夏季 夏威夷高壓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礎過關
讀圖可知,圖中盛行風由海洋吹向陸地,為夏季風,故該圖所示季節為北半球夏季,此時陸地升溫快,形成熱低壓,即亞洲低壓(印度低壓),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礎過關
(2023·江西南昌期末)右圖為“亞洲季風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2.關于A、B兩處風向的成因,描述正確的是
A.A處季風的主要成因為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B.A處季風的主要成因為海陸熱力差異
C.B處季風的主要成因為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D.B處季風的主要成因為陸地上形成冷高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礎過關
圖中A處是西南季風,成因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夏季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向右偏轉形成,故其成因主要為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A正確,B錯;
B處季風為東南季風,主要成因是海陸熱力差異,由此可知C、D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礎過關
(2023·江蘇鎮江聯考)右圖為“7月亞洲季風環流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
3.該季節甲季風一般具有的特征是
A.寒冷干燥 B.溫暖濕潤
C.低溫潮濕 D.炎熱干燥

由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夏季,甲季風從太平洋帶來大量的暖濕空氣,給我國東部季風區帶來充沛的降水和豐富的熱量,其特征是溫暖濕潤,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礎過關
(2023·江蘇鎮江聯考)右圖為“7月亞洲季風環流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
4.導致圖中乙季風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陸分布 B.地形地勢
C.太陽直射點移動 D.緯度位置

結合圖及所學知識可知,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受太陽直射點移動的影響,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轉形成乙季風,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礎過關
(2023·江蘇鎮江聯考)右圖為“7月亞洲季風環流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
5.圖中30°N附近高、低氣壓中心的成因分別是
A.熱力原因、熱力原因
B.動力原因、動力原因
C.熱力原因、動力原因
D.動力原因、熱力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礎過關
由圖及所學可知,北半球夏季,陸地升溫快,大氣膨脹上升,導致地面氣壓低,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大陸的熱低壓切斷形成低氣壓中心,為熱力原因;副熱帶高氣壓帶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高氣壓中心,由高空氣流堆積下沉形成,屬于動力原因,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礎過關
(2024·河南信陽月考)我國東部地區的主要鋒面雨帶,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以北5~8個緯度距離處,并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北進南退而移動。右圖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示意圖”,此時副熱帶高壓脊向北移動。完成6~8題。
6.由圖可知,時間大致是
A.1~2月 B.6~7月
C.7~8月 D.11~12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礎過關
據材料“我國東部地區的主要鋒面雨帶,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以北5~8個緯度距離處”,結合圖示信息可知,此時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位于25°N附近,鋒面雨帶位于其北的江淮地區,此時正值江淮地區的梅雨季節,時間大致是6~7月,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礎過關
(2024·河南信陽月考)我國東部地區的主要鋒面雨帶,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以北5~8個緯度距離處,并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北進南退而移動。右圖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示意圖”,此時副熱帶高壓脊向北移動。完成6~8題。
7.當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移動到圖示位置時
A.江淮地區出現梅雨天氣 B.副高北側洋面多臺風
C.東北地區高溫多雨 D.華北地區沙塵暴肆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礎過關
由上題分析可知,當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移到圖示位置時,江淮地區出現梅雨天氣,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礎過關
(2024·河南信陽月考)我國東部地區的主要鋒面雨帶,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以北5~8個緯度距離處,并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北進南退而移動。右圖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示意圖”,此時副熱帶高壓脊向北移動。完成6~8題。
8.如果副熱帶高壓脊向北快速推進,我國東部地區將可能產生的災害狀況是
A.南北皆旱  B.南北皆澇  C.南澇北旱  D.南旱北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礎過關
如果副熱帶高壓脊向北快速推進,說明鋒面雨帶到達我國北方的時間早,停留時間長,我國東部地區將可能產生的災害狀況是南旱北澇,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礎過關
(2023·吉林長春月考)讀“某區域不同季節盛行風向示意圖”,完成9~10題。
9.與圖中甲季風的成因相同的是
A.東亞夏季風 B.南亞夏季風
C.東亞冬季風 D.南亞冬季風

甲處盛行風是西北季風,是東北信風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向左偏轉形成的,南亞夏季風也是受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形成的,兩者成因相同;東亞夏季風、冬季風,南亞冬季風成因是海陸熱力差異,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礎過關
(2023·吉林長春月考)讀“某區域不同季節盛行風向示意圖”,完成9~10題。
10.圖示甲、乙兩盛行風中
A.甲為西北季風,7月最為盛行
B.甲為東南季風,1月最為盛行
C.乙為西北季風,1月最為盛行
D.乙為東南季風,7月最為盛行

由圖中風向可以判斷,甲為西北季風,1月最盛行;乙為東南季風,7月最盛行。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24·安徽合肥模擬)風向對珊瑚的生長有著明顯的影響,上風向有豐富的餌料和氧氣,所以珊瑚生長較快且密集。下圖為“我國南沙群島部分珊瑚島礁分布圖”。讀圖,完成11~12題。
11.該地夏季盛行風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陸熱力差異
B.氣壓帶、風帶北移
C.海底地勢起伏
D.人類活動的干預

能力提升
該地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其形成原因是氣壓帶、風帶北移,即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向右偏轉形成,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能力提升
(2024·安徽合肥模擬)風向對珊瑚的生長有著明顯的影響,上風向有豐富的餌料和氧氣,所以珊瑚生長較快且密集。下圖為“我國南沙群島部分珊瑚島礁分布圖”。讀圖,完成11~12題。
12.當圖中珊瑚朝東北方向生長較快時
A.羅馬氣候溫和多雨
B.黃河進入豐水期
C.南京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
D.南沙群島易受寒潮影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能力提升
圖中珊瑚朝東北方向生長較快,說明此時當地盛行東北季風,為北半球冬季,羅馬受盛行西風控制,氣候溫和多雨,A正確;
黃河進入枯水期,B 錯誤;
南京夏季會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出現伏旱天氣,C 錯誤;
南沙群島緯度低,不易受寒潮影響,D 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能力提升
(2023·四川綿陽期末)讀“中國冬、夏季風的進退與副熱帶高壓脊的位移關系圖”,完成13~14題。
13.6月對應的曲線相對平直,表明
A.受副熱帶高壓脊控制
B.冬季風勢力強盛
C.受地形阻擋
D.鋒面雨帶停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能力提升
由圖可知,6月對應的曲線相對平直,說明該月鋒面雨帶所處緯度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即雨帶出現了停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冷、暖氣團勢力相當,形成準靜止鋒,雨帶停留在江淮地區,形成長達一個月的梅雨天氣,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能力提升
(2023·四川綿陽期末)讀“中國冬、夏季風的進退與副熱帶高壓脊的位移關系圖”,完成13~14題。
14.關于鋒面雨帶位置與我國區域自然
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鋒面雨帶位于①時,東北平原干旱
 缺水
B.鋒面雨帶位于②時,黃河流域進入
 汛期
C.鋒面雨帶位于③時,渤海沿岸臺風活躍
D.鋒面雨帶位于④時,長江流域形成伏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能力提升
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鋒面雨帶位于①時,為3~4月,此時東北地區積雪融化,土壤水分條件較好,A錯誤;
當鋒面雨帶位于②時,為5~6月,黃河流域此時尚未進入汛期,B錯誤;
當鋒面雨帶位于③時,時間為7月左右,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受臺風影響較多,渤海地區緯度偏高,受臺風影響小,C錯誤;
當鋒面雨帶位于④時,時間為8月左右,此時長江流域受副熱帶高壓脊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干旱少雨,形成伏旱天氣,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能力提升
(2024·河北唐山月考)相對于青藏高原周邊相同高度的大氣來說,冬季青藏高原近地面是冷源,形成反氣旋型環流,夏季是熱源,形成氣旋型環流,這種環流系統的季節變換稱為高原季風。右圖為“冬季青藏高原對氣流影響示意圖”。據此完成15~17題。
15.下列關于青藏高原冬季季風環流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能力提升
青藏高原的隆起,改變了原來的大氣環流狀態。使青藏高原與其周圍大氣的熱力差異形成了冬夏季相反的盛行風 (或高原季風),冬季高原面降溫較周圍大氣快,氣流下沉,高原面上出現冷高壓,氣流從青藏高原向四周流動,D正確,B、C錯誤;
青藏高原南側有喜馬拉雅山脈等高大山地阻擋,很難與赤道附近地區形成季風環流,A錯誤。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能力提升
(2024·河北唐山月考)相對于青藏高原周邊相同高度的大氣來說,冬季青藏高原近地面是冷源,形成反氣旋型環流,夏季是熱源,形成氣旋型環流,這種環流系統的季節變換稱為高原季風。右圖為“冬季青藏高原對氣流影響示意圖”。據此完成15~17題。
16.關于圖示氣流的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南支西風氣流到達云貴高原利于形成準靜止鋒
B.南支西風氣流的位置是由氣壓帶、風帶南移導致
C.北支西風氣流使西北地區降水量劇增
D.青藏高原氣溫低形成冷高壓,使冬季風減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能力提升
青藏高原的阻擋使得低空西風氣流分成南支氣流和北支氣流,南支氣流從低緯吹來,與南下的冷空氣在云貴高原相遇形成昆明準靜止鋒,A正確;
圖示西風氣流的移動主要受地形影響,B錯誤;
北支氣流從內陸吹來,較為干燥,C錯誤;
冬季青藏高原氣溫低,形成冷高壓,利于加強冬季風,D錯誤。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能力提升
(2024·河北唐山月考)相對于青藏高原周邊相同高度的大氣來說,冬季青藏高原近地面是冷源,形成反氣旋型環流,夏季是熱源,形成氣旋型環流,這種環流系統的季節變換稱為高原季風。右圖為“冬季青藏高原對氣流影響示意圖”。據此完成15~17題。
17.青藏環流系統對我國夏季風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是
A.削弱了西南季風的勢力,減少了我國西南地區的降水
B.加強了西南季風的勢力,增加了我國華北地區的降水
C.削弱了東南季風的勢力,減少了我國東部地區的降水
D.加強了東南季風的勢力,增加了我國東部地區的降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能力提升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夏季時,青藏高原近地面為熱低壓,高原季風由四周吹向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東側與東南季風風向一致,加強了東南季風的勢力,增加了我國東部地區的降水,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能力提升
18.讀“全球某月等壓線(單位:hPa)分布圖”,回答問題。
(1)指出圖中表示的季節并說明理由。
答案 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理由:北半球陸地出現高氣壓中心,南半球陸地出現低氣壓中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能力提升
(2)某月份干燥的東北風與潮濕的西南風相匯于甲地,試從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的角度分析其形成過程。
答案 北半球夏季,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赤道低氣壓帶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向右偏轉形成西南季風,從而與東北信風在此匯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能力提升
(3)簡述亞歐大陸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特征及對東亞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
答案 夏季,亞歐大陸被低氣壓控制,冬季則被高氣壓控制。由于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明顯,東亞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風氣候,該氣候區雨熱同期,十分有利于種植業的發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課時4 世界氣候分布 影響氣候的因素
[分值:65分]
(選擇題1~11題,每小題3分,共33分)
(2023·吉林長春月考)讀下圖,完成1~2題。
1.若圖中甲地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則該地可能位于(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歐洲 D.北美洲
2.若圖中陸地表示亞歐大陸,則乙地(  )
A.春季升溫快,水熱條件好
B.夏季氣溫高,降水豐富
C.秋季正值春小麥收獲季節
D.冬季寒潮使農業減產嚴重
(2023·江蘇常州階段練習)楓葉紅于二月花,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遼寧楓葉的觀賞季。楓葉變色需要一定的氣象條件:當日最低氣溫達6~8 ℃時,楓葉開始由綠變黃,達4~6 ℃時開始變紅,當達0~4 ℃后全部變成紅色,小于0 ℃后開始落葉。楓葉變色后降水較多則色澤濃艷,紅的時間較長。讀圖,完成3~4題。
3.與遼寧東部相比,黑龍江、吉林觀賞季較短,其原因是(  )
①秋季氣溫下降快 ②秋季氣溫持續溫和下降?、蹥夂蛳鄬駶櫋、芙邓肯鄬^少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若不考慮海拔因素,圖中遼寧觀賞楓葉的地點中最早變紅的地方是(  )
A.大石湖—老邊溝 B.本溪大峽谷
C.龍膽大峽谷 D.龍潭灣
(2024·湖南岳陽期中)讀“世界局部地區氣候類型分布圖”及“某地氣候資料圖”,完成5~7題。
5.右圖與左圖中的氣候類型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導致圖中甲、乙兩地氣候差異的根本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大氣環流
C.地形 D.洋流
7.影響①氣候類型的原因是終年受(  )
A.副高控制 B.信風影響
C.西風影響 D.極鋒影響
(2023·四川內江月考)讀“非洲某區域圖”,完成8~9題。
8.E處為納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 100千米,該沙漠最寬處達160千米,而最窄處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線延伸受到(  )
A.暖流影響 B.大氣環流影響
C.海陸分布影響 D.寒流影響
9.F氣候在此處分布的最高緯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海陸分布 B.降水
C.地形 D.洋流
(2023·山東臨沂第一中學期末)下圖示意北美洲大陸西海岸某月風速隨緯度變化情況。據此完成10~11題。
10.據圖分析,丙地所屬的大氣環流為(  )
A.赤道低氣壓 B.東北信風
C.副熱帶高氣壓 D.盛行西風
11.該月份,甲、乙兩地的氣候特征分別為(  )
A.甲地炎熱干燥;乙地溫和多雨
B.甲地溫和多雨;乙地寒冷干燥
C.甲地炎熱干燥;乙地炎熱干燥
D.甲地高溫多雨;乙地暖熱多雨
(選擇題12~15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下表示意倫敦(約51.5°N)、洛杉磯(約34°N)、羅馬(約42°N)三個城市的部分氣候數據,其中,倫敦、洛杉磯位于大陸西岸,羅馬位于地中海沿岸。據此完成12~13題。
1月氣溫(℃) 7月氣溫(℃) 1月降水量 (mm) 7月降水量 (mm) 年降水總量(mm) 年平均氣溫(℃)
城市① 6.9 24.7 80.7 14.7 733.1 15.5
城市② 5.6 18.1 51.5 41.6 583.6 10.8
城市③ 14.1 23.3 79.2 0.3 378 18.2
12.表中城市①②③分別是(  )
A.洛杉磯、倫敦、羅馬
B.羅馬、倫敦、洛杉磯
C.倫敦、洛杉磯、羅馬
D.洛杉磯、羅馬、倫敦
13.城市③7月降水少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緯度 B.海拔
C.大氣環流 D.洋流
(2024·河南開封月考)下圖為“歐洲南部沿北緯42°的部分地區剖面示意圖”和“①②兩地降水量統計圖”。讀圖,回答14~15題。
14.圖示②地氣候類型的成因是(  )
A.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的交替控制
B.受信風帶或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C.受盛行西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的交替控制
D.海陸熱力差異及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15.造成①②兩地年降水量差異顯著的主導因素是(  )
A.大氣環流 B.洋流
C.下墊面 D.地形
16.(2024·福建泉州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
材料一 達沃斯小鎮位于瑞士東南部格里松斯地區,是阿爾卑斯山系最高的小鎮,海拔1 529米,這個小鎮因舉辦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而聞名。擁有“歐洲最大的高山滑雪場”使其旅游業極其發達,該滑雪場地積雪量大,積雪期從10月至次年6月。圖1示意阿爾卑斯山附近局部地形,圖2示意達沃斯氣候資料。
(1)分析達沃斯積雪量大、積雪期長的原因。(4分)
(2)巴塞羅那位于伊比利亞半島東岸且緯度高于40°N,研究表明,地中海海域對其夏季氣候特征影響較大,推測其影響過程。(6分)
材料二 圖3為地中海地區冬雨率等值線圖(冬雨率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單位:%)。
(3)根據材料二分析地中海地區冬雨率等值線的分布規律,并說明原因。(6分)
課時4 世界氣候分布 影響氣候的因素
1.B 2.B [第1題,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常年受西風帶控制。若甲地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其應位于40°S~60°S的大陸西岸,則該地可能位于南美洲,B正確;大洋洲在此緯度范圍內沒有大面積陸地,歐洲和北美洲位于北半球,A、C、D錯誤。第2題,若圖中陸地表示亞歐大陸,則乙地位于40°N亞歐大陸東岸附近,是溫帶季風氣候。春季升溫快,但雨季沒有到來,降水少,A錯誤;夏季氣溫高,降水豐富,B正確;該地種植冬小麥,秋季正值冬小麥播種季節,C錯誤;深秋和初春農作物易受寒潮影響,導致農業減產嚴重,D錯誤。]
3.A 4.C
5.B 6.C 7.C[第5題,由氣候資料圖可知,該地區最冷月份氣溫高于0 ℃,為亞熱帶氣候;從降水看,主要集中于冬半年,所以該氣候資料圖表示地中海氣候,左圖①為溫帶海洋性氣候,②為地中海氣候,③為熱帶沙漠氣候,④為熱帶雨林氣候,故右圖與左圖中的氣候類型一致的是②,B正確。第6題,甲地位于馬達加斯加島東側,地處東南信風迎風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乙地位于馬達加斯加島西側,地處東南信風的背風坡,降水少,所以導致圖中甲、乙兩地氣候差異的根本因素是地形,C正確。第7題,①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受西風控制,終年溫和濕潤,C正確。]
8.D 9.A [第8題,由圖可知,E處位于南半球的非洲大陸西岸,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經過,對當地氣候具有降溫減濕的作用,且位于東南信風帶,受離岸風影響,氣候干燥。故選D。第9題,F為地中海氣候,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而該氣候在此處分布的最高緯度低于35°的主要原因是陸地缺失,選項A正確。]
10.D 11.C [第10題,如圖所示,丙地位于北美洲大陸西海岸北緯40°~50°左右,所以該地所屬的大氣環流為盛行西風,D正確。第11題,甲地位于北緯20°~25°的大陸西岸,風力較大,受東北信風帶控制,氣候炎熱干燥,B、D錯誤;乙地位于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該月風速小,說明乙地此時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炎熱干燥,A錯誤,故選C。]
12.B 13.C [第12題,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倫敦(約51.5°N)位于40°N~60°N大陸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洛杉磯(約34°N)位于30°N~40°N大陸西岸,為地中海氣候;羅馬(約42°N)位于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讀表可知,城市①和城市③最冷月平均氣溫高于0 ℃,最熱月平均氣溫高于20 ℃,且高溫時少雨、低溫時多雨,應為地中海氣候,其中城市③年平均氣溫高于城市①,城市③的緯度應低于城市①,故城市①為羅馬,城市③為洛杉磯;城市②最冷月平均氣溫高于0 ℃,最熱月平均氣溫低于20 ℃,且降水分配較均勻,應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故城市②為倫敦。故選B。第13題,由上題分析可知,城市③為地中海氣候。地中海氣候是受副熱帶高氣壓帶與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7月氣壓帶、風帶北移,該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很難成云致雨,因此降水少。由此可知,該城市7月降水少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大氣環流。故選C。]
14.C 15.D [第14題,讀圖可知,②地夏季(6~8月)降水較少,氣候炎熱少雨;冬季(12月~次年2月)降水較多,溫和多雨,屬于地中海氣候,該氣候的形成原因是受盛行西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C正確。第15題, 讀圖可知,①地降水少,②地降水多,兩地都位于歐洲南部(42°N),位于西風帶,帶來降水的是盛行西風,①②兩地大氣環流相同,A錯誤;兩地受洋流影響小,B錯誤;兩地下墊面差別不大,C錯誤;從剖面圖可以看出,①地位于盛行西風的背風坡,降水少,②地位于盛行西風的迎風坡,降水多,所以造成①②兩地年降水量差異顯著的主導因素是地形,D正確。]
16.(1)達沃斯位于盛行西風的迎風坡,降水多;達沃斯緯度較高,海拔高,冬季降水(雪)量大;冬季氣溫低,積雪量大;位于山地陰坡,氣溫低,積雪期長。
(2)巴塞羅那緯度高于40°N,(在夏季到來之前,該地受西風帶控制,降水較多,氣溫較低。)隨著夏季的到來,副熱帶高氣壓帶北移,控制該地區;同時,地中海周圍陸地氣溫迅速上升,超過地中海水域氣溫,地中海水域形成較低氣溫中心,有利于下沉氣流形成;兩因素疊加下,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區受強烈下沉氣流控制,降水稀少,晴天多;巴塞羅那位于地中海沿岸,受低溫海水調節作用明顯,夏季較涼爽。因此,巴塞羅那夏季氣候特征是涼爽少雨。
(3)規律:冬雨率自西北向東南遞增。原因:圖中西北部緯度較高,距大西洋較近,受西風控制時間長,年降水量較大,降水季節分配相對較均勻(雨季較長);東南部緯度較低,距大西洋較遠,受其影響小,受西風控制時間較短且主要在冬季,年降水量較少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半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時間長,降水稀少),所以冬雨率高。課時4 世界氣候分布 影響氣候的因素
課程標準 運用示意圖,分析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氣候對自然地理景觀形成的影響。
學習目標 1.結合材料,說明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分析影響氣候形成的因素。(綜合思維)2.結合材料,分析世界特殊氣候類型的分布特點及成因。(綜合思維)
知識點一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1.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
(1)熱帶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 分布規律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G熱帶雨林氣候 南北緯10°之間 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 全年高溫多雨
E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南北回歸線之間 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全年高溫,干、濕兩季分明
H熱帶季風氣候 北緯10°~25°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全年高溫,旱、雨兩季分明
A熱帶沙漠氣候 南北回歸線~30°的大陸內部和西岸 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全年高溫少雨
(2)亞熱帶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 分布規律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D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南北緯25°~35°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差異 冬季溫和少雨,夏季高溫多雨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 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少雨
(3)溫帶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 分布規律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C溫帶季風氣候 北緯35°~55°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差異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
B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北緯40°~60°的大陸內部 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 冬寒夏熱,干旱少雨
Ⅰ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 全年受西風帶控制 全年溫暖濕潤
(4)亞寒帶和寒帶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 分布規律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北緯50°~北極圈的大陸 緯度高,全年受極地氣團控制 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溫暖而短促
寒帶苔原氣候 北半球極地附近的沿海地區 緯度高、太陽輻射弱,受極地氣團控制 全年嚴寒,降水少
F寒帶冰原氣候 南、北半球極地附近 緯度最高,太陽輻射弱,地勢高 全年酷寒,降水少
(5)高原、高山氣候:由于地勢高,地形起伏大,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降水也會發生明顯變化。
2.世界常見特殊氣候類型分布區
氣候類型 分布 特殊表現 形成原因
熱帶雨林氣候 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沿海、巴西高原東南部沿海、中美地區東側 不在赤道附近,并非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而形成 這些地區均位于來自海洋的信風帶的迎風坡,加上沿岸受暖流的影響,降水十分豐富,故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東非高原、南美安第斯山區的高原內陸地區(赤道地區附近) 位于赤道地區,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地勢較高,氣溫較低,對流運動減弱,降水減少,缺乏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條件
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 位于西風帶內,且東靠海洋,沿岸有暖流經過,卻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 該地位于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脈東側,位于西風帶的背風坡,因盛行西風越過安第斯山脈后,氣流下沉,降水稀少而形成
熱帶沙漠氣候 南美太平洋沿岸5°S~20°S之間,非洲索馬里半島沿岸 不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之下,形成熱帶沙漠氣候 ①南美太平洋沿岸5°S~20°S之間——受秘魯寒流的影響,降溫減濕;加上東南信風越過安第斯山脈后,氣流下沉,降水十分稀少,故形成熱帶沙漠氣候。 ②非洲索馬里半島沿岸——冬季受東北信風帶的控制,風由陸地吹來,降水少;夏季受離岸寒流(西南季風使表層海水遠離海岸,底層冷海水上泛成為寒流)的影響,降溫減濕
溫帶海洋性氣候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側,60°N~66°34′N 緯度非常高,沒有形成極地氣候,而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增溫增濕
(2024·江蘇淮安月考)讀圖(箭頭表示風向),完成1~2題。
1.甲、乙兩幅圖中控制E、e兩處的風帶或氣壓帶分別是(  )
A.西風帶、赤道低氣壓帶
B.西風帶、副熱帶高氣壓帶
C.東北信風帶、副極地低氣壓帶
D.東北信風帶、副熱帶高氣壓帶
2.圖中A處和B處的氣候類型分別是(  )
A.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C.地中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2023·天津津南期末)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簡圖”及“M(14°S,75°W)、N(13°S,38.5°W)兩地的氣候資料圖”。據此完成3~5題。
3.圖中M、N兩地的氣候類型分別是(  )
A.熱帶沙漠氣候、熱帶雨林氣候
B.地中海氣候、熱帶雨林氣候
C.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D.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4.M、N兩地的氣溫差異較明顯,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太陽輻射 B.地形地勢
C.沿岸洋流 D.大氣環流
5.下列地區,與N地的氣候類型及成因一致的是(  )
A.印度半島 B.澳大利亞的東北部
C.亞馬孫平原 D.澳大利亞北部
知識點二 影響氣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影響氣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影響因素 原因 舉例
太陽輻射 不同緯度,獲得的太陽輻射不同 從低緯到高緯依次形成了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寒帶等不同的熱量帶
下墊面狀況 海陸位置 ①靠近海洋的地方受海洋的調節作用明顯,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相對較??;遠離海洋的地方,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相對較大。②一般同緯度地帶內陸比海洋夏季氣溫高,冬季氣溫低。③一般同緯度地帶內陸降水較少,靠近海洋的地方降水較多 亞歐大陸西岸受海洋影響較大,形成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而大陸內部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
地形 ①同緯度平原比山地氣溫高,高大的高原、山脈形成高原、高山氣候。②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體的陽坡氣溫高于陰坡。③就同一山體而言,從山麓到山頂,降水先增加后減少,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體的迎風坡降水量大于背風坡 青藏高原形成高原、高山氣候;乞拉朋齊因位于迎風坡而成為世界“雨極”
地面物質組成 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不同,使地表獲得的熱量有多有少;比熱容不同,氣溫變化有快有慢;植被覆蓋狀況發生變化,氣溫、降水條件也可能發生變化 南極大陸出現最低氣溫,與極地冰面反射率有關;植被覆蓋率減小,可能會導致大氣濕度降低、溫差增大、降水減少等
洋流 暖流對沿岸地區的氣候具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對沿岸地區的氣候具有降溫減濕的作用 沿岸暖流對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有巨大影響;寒流對秘魯太平洋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大氣環流 大氣環流促進了高低緯之間、海陸之間熱量和水分的交換,調節了全球熱量和水分的分布,顯著影響各地的氣候??刂聘鞯氐臍鈮簬?、風帶不同,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節變化也存在明顯差異 30 °N~40°N亞歐大陸西岸,一年中由于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氣候;而同緯度的大陸東岸受季風環流的影響,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
人類活動 人類通過改變下墊面性質(地表粗糙度、反射率等)、大氣成分等影響區域氣候 生產和生活中化石燃料的燃燒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植樹造林、修建水庫等有利于增加降水
影響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的判斷方法
(1)影響兩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的判斷方法
①如果是相距較遠的南北兩地,則影響年均溫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慮緯度位置。
②如果是相距較遠的東西兩地,則影響年(日)均溫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慮海陸位置(距海遠近);如果某地冬溫明顯偏高,則可能是地形對冬季風起阻擋作用,常考慮地形因素;如果夏溫明顯偏低,則可能是位于海拔較高的山地或高原。
③如果是同緯度位于同緯度大陸東西兩岸的兩地,則影響氣溫大小的因素一般考慮洋流。
④如果是距離較近的兩地,氣溫大小有明顯差異,則一般考慮地形因素。
(2)影響兩地降水差異的主要因素的判斷方法
①首先根據經緯度、海陸位置等因素判斷兩地所處的氣壓帶、風帶位置,即大氣環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同緯度相距較近的兩地,降水有明顯差異,一般考慮地形(迎風坡、背風坡)的影響。
③如果是大陸東西兩岸的兩地,除考慮大氣環流因素外,一般還要考慮洋流因素的影響。
下圖為甲、乙兩國局部簡圖。
1.[綜合思維]請指出圖中甲國陰影部分的氣候類型并解釋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綜合思維]乙國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東部沿海降水多,請解釋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區域認知]請指出當乙國盛行西北風時,甲國北部的盛行風向,并解釋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山東淄博實驗中學期末)科特迪瓦南部地區各月降水較多,夏季降水明顯偏多。首都亞穆蘇克羅2~4月氣溫最高。下圖示意非洲及科特迪瓦地理位置。據此完成1~2題。
1.科特迪瓦南部地區夏季降水偏多的影響因素主要是(  )
A.洋流 B.地形
C.大氣環流 D.距海遠近
2.亞穆蘇克羅2~4月氣溫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陸熱力差異較大
B.大氣的保溫作用強
C.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D.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多
(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月考)下圖是“中美洲部分區域以及甲、乙兩地氣候資料統計圖”。完成3~4題。
3.導致甲地4月均溫比乙地高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高低 B.緯度位置
C.洋流性質 D.大氣狀況
4.影響甲、乙兩地降水量年內變化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氣環流、洋流 B.大氣環流、地形
C.海陸位置、地形 D.海陸位置、洋流
課時4 世界氣候分布 影響氣候的因素
知識點一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落實思維方法
1.B 2.D [第1題,E、e兩地均位于30°N~40°N的大陸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圖甲為北半球冬季,此時E地受西風帶控制;圖乙為夏季,此時e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B正確。第2題,圖中A處位于40°N~60°N的大陸西岸,應為溫帶海洋性氣候;B處于同緯度大陸東岸,應為溫帶季風氣候,D正確。]
3.A 4.C 5.B [第3題,從圖中可以看出,M地全年氣溫在15 ℃以上,全年降水稀少,因此是熱帶沙漠氣候;N地全年氣溫大于15 ℃,全年降水多,屬于熱帶雨林氣候,A正確。第4題,M、N兩地緯度相當,太陽輻射差異不大,A錯誤;M、N兩地的地形地勢沒有很大的差異,B錯誤;M地有寒流流經,降溫作用明顯,因此氣溫較N地低,C正確;根據緯度位置可知,M、N兩地均受信風的影響,N地位于信風的迎風坡,降水多,M地位于信風的背風坡,氣流下沉增溫,不會因為大氣環流導致M地氣溫低于N地,D錯誤。故選C。第5題,N地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是“東南信風+山地迎風坡+沿岸暖流”,澳大利亞的東北部的氣候類型及成因與此一致。]
知識點二 影響氣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探究核心知識
1.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成因:來自海洋的信風帶來豐沛的水汽;位于大分水嶺的迎風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溫增濕。
2.乙國冬季西北季風經過日本海增溫增濕,受地形抬升,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受地形抬升,東部沿海降水多。
3.西北風。因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北半球東北信風南移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左偏轉形成西北風。
落實思維方法
1.C 2.D [第1題,該地區南臨幾內亞灣,夏季受來自海洋上的西南季風的影響,降水多;夏季氣壓帶和風帶北移,該地區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多。因此,該地區夏季降水偏多主要是受大氣環流的影響,C正確。第2題,該地2~4月陰雨天氣少,且此時太陽高度較大,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多,故該地2~4月氣溫最高,D正確。]
3.D 4.B [第3題,通過對比甲、乙兩地氣候資料圖可知,甲地4月均溫比乙地高,而4月甲地的降水量明顯少于乙地,甲地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故選D。第4題,甲、乙兩地都位于東北信風帶,根據河流分布可知,甲、乙兩地間的區域地勢較高。乙地位于迎風坡一側,降水較多;甲地位于背風坡一側,受地形阻擋,降水較少。B正確。](共69張PPT)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
第二節
第三單元 大氣變化的效應
課時4
世界氣候分布 影響氣候的因素
運用示意圖,分析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氣候對自然地理景觀形成的影響。
1.結合材料,說明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分析影響氣候形成的因素。(綜合思維)
2.結合材料,分析世界特殊氣候類型的分布特點及成因。(綜合思維)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知識點一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
分布
知識點二 影響氣候形成的主要
因素
內容索引
課時對點練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
<
知識點一
1.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
(1)熱帶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 分布規律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G熱帶雨林氣候 南北緯10°之間 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 全年高溫多雨
E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南北回歸線之間 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全年高溫,干、濕兩季分明
H熱帶季風氣候 北緯10°~25°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全年高溫,旱、雨兩季分明
A熱帶沙漠氣候 南北回歸線~30°的大陸內部和西岸 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全年高溫少雨
(2)亞熱帶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 分布規律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D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南北緯25°~35°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差異 冬季溫和少雨,夏季高溫多雨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 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少雨
(3)溫帶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 分布規律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C溫帶季風氣候 北緯35°~55°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差異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
B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北緯40°~60°的大陸內部 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 冬寒夏熱,干旱少雨
Ⅰ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 全年受西風帶控制 全年溫暖濕潤
(4)亞寒帶和寒帶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 分布規律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北緯50°~北極圈的大陸 緯度高,全年受極地氣團控制 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溫暖而短促
寒帶苔原氣候 北半球極地附近的沿海地區 緯度高、太陽輻射弱,受極地氣團控制 全年嚴寒,降水少
F寒帶冰原氣候 南、北半球極地附近 緯度最高,太陽輻射弱,地勢高 全年酷寒,降水少
(5)高原、高山氣候:由于地勢高,地形起伏大,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降水也會發生明顯變化。
2.世界常見特殊氣候類型分布區
氣候類型 分布 特殊表現 形成原因
熱帶雨林氣候 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沿海、巴西高原東南部沿海、中美地區東側 不在赤道附近,并非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而形成 這些地區均位于來自海洋的信風帶的迎風坡,加上沿岸受暖流的影響,降水十分豐富,故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東非高原、南美安第斯山區的高原內陸地區(赤道地區附近) 位于赤道地區,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地勢較高,氣溫較低,對流運動減弱,降水減少,缺乏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條件
氣候類型 分布 特殊表現 形成原因
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 位于西風帶內,且東靠海洋,沿岸有暖流經過,卻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 該地位于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脈東側,位于西風帶的背風坡,因盛行西風越過安第斯山脈后,氣流下沉,降水稀少而形成
氣候類型 分布 特殊表現 形成原因
熱帶沙漠氣候 南美太平洋沿岸5°S~20°S之間,非洲索馬里半島沿岸 不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之下,形成熱帶沙漠氣候 ①南美太平洋沿岸5°S~20°S之間——受秘魯寒流的影響,降溫減濕;加上東南信風越過安第斯山脈后,氣流下沉,降水十分稀少,故形成熱帶沙漠氣候。
②非洲索馬里半島沿岸——冬季受東北信風帶的控制,風由陸地吹來,降水少;夏季受離岸寒流(西南季風使表層海水遠離海岸,底層冷海水上泛成為寒流)的影響,降溫減濕
氣候類型 分布 特殊表現 形成原因
溫帶海洋性氣候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側,60°N~66°34′N 緯度非常高,沒有形成極地氣候,而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增溫增濕
(2024·江蘇淮安月考)讀圖(箭頭表示風向),完成1~2題。
1.甲、乙兩幅圖中控制E、e兩處的風帶或氣壓帶分別是
A.西風帶、赤道低氣壓帶
B.西風帶、副熱帶高氣壓帶
C.東北信風帶、副極地低氣壓帶
D.東北信風帶、副熱帶高氣壓帶

E、e兩地均位于30°N~40°N的大陸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圖甲為北半球冬季,此時E地受西風帶控制;圖乙為夏季,此時e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B正確。
(2024·江蘇淮安月考)讀圖(箭頭表示風向),完成1~2題。
2.圖中A處和B處的氣候類型分別是
A.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C.地中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圖中A處位于40°N~60°N的大陸西岸,應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B處于同緯度大陸東岸,應為溫帶季風氣候,D正確。
(2023·天津津南期末)右圖為“世界某區域簡圖”及“M(14°S,75°W)、N(13°S,38.5°W)兩地的氣候資料圖”。據此完成3~5題。
3.圖中M、N兩地的氣候類型分別是
A.熱帶沙漠氣候、熱帶雨林氣候
B.地中海氣候、熱帶雨林氣候
C.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D.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從圖中可以看出,M地全年氣溫在15 ℃以上,全年降水稀少,因此是熱帶沙漠氣候;N地全年氣溫大于15 ℃,全年降水多,屬于熱帶雨林氣候,A正確。
(2023·天津津南期末)右圖為“世界某區域簡圖”及“M(14°S,75°W)、N(13°S,38.5°W)兩地的氣候資料圖”。據此完成3~5題。
4.M、N兩地的氣溫差異較明顯,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太陽輻射 B.地形地勢
C.沿岸洋流 D.大氣環流

M、N兩地緯度相當,太陽輻射差異不大,A錯誤;M、N兩地的地形地勢沒有很大的差異,B錯誤;
M地有寒流流經,降溫作用明顯,因此氣溫較N地低,C正確;
根據緯度位置可知,M、N兩地均受信風的影響,N地位于信風的迎風坡,降水多,M地位于信風的背風坡,氣流下沉增溫,不會因為大氣環流導致M地氣溫低于N地,D錯誤。故選C。
(2023·天津津南期末)右圖為“世界某區域簡圖”及“M(14°S,75°W)、N(13°S,38.5°W)兩地的氣候資料圖”。據此完成3~5題。
5.下列地區,與N地的氣候類型及成因一致的是
A.印度半島
B.澳大利亞的東北部
C.亞馬孫平原
D.澳大利亞北部

N地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是“東南信風+山地迎風坡+沿岸暖流”,澳大利亞的東北部的氣候類型及成因與此一致。
影響氣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
<
知識點二
影響氣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影響因素 原因 舉例
太陽輻射 不同緯度,獲得的太陽輻射不同 從低緯到高緯依次形成了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寒帶等不同的熱量帶
下墊面狀況 海陸 位置 ①靠近海洋的地方受海洋的調節作用明顯,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相對較?。贿h離海洋的地方,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相對較大。②一般同緯度地帶內陸比海洋夏季氣溫高,冬季氣溫低。③一般同緯度地帶內陸降水較少,靠近海洋的地方降水較多 亞歐大陸西岸受海洋影響較大,形成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而大陸內部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
影響因素 原因 舉例
下墊面狀況 地形 ①同緯度平原比山地氣溫高,高大的高原、山脈形成高原、高山氣候。②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體的陽坡氣溫高于陰坡。③就同一山體而言,從山麓到山頂,降水先增加后減少,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體的迎風坡降水量大于背風坡 青藏高原形成高原、高山氣候;乞拉朋齊因位于迎風坡而成為世界“雨極”
地面物質組成 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不同,使地表獲得的熱量有多有少;比熱容不同,氣溫變化有快有慢;植被覆蓋狀況發生變化,氣溫、降水條件也可能發生變化 南極大陸出現最低氣溫,與極地冰面反射率有關;植被覆蓋率減小,可能會導致大氣濕度降低、溫差增大、降水減少等
影響因素 原因 舉例
下墊面狀況 洋流 暖流對沿岸地區的氣候具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對沿岸地區的氣候具有降溫減濕的作用 沿岸暖流對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有巨大影響;寒流對秘魯太平洋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大氣環流 大氣環流促進了高低緯之間、海陸之間熱量和水分的交換,調節了全球熱量和水分的分布,顯著影響各地的氣候??刂聘鞯氐臍鈮簬?、風帶不同,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節變化也存在明顯差異 30 °N~40°N亞歐大陸西岸,一年中由于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氣候;而同緯度的大陸東岸受季風環流的影響,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
影響因素 原因 舉例
人類活動 人類通過改變下墊面性質(地表粗糙度、反射率等)、大氣成分等影響區域氣候 生產和生活中化石燃料的燃燒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植樹造林、修建水庫等有利于增加降水
影響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的判斷方法
(1)影響兩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的判斷方法
①如果是相距較遠的南北兩地,則影響年均溫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慮緯度位置。
②如果是相距較遠的東西兩地,則影響年(日)均溫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慮海陸位置(距海遠近);如果某地冬溫明顯偏高,則可能是地形對冬季風起阻擋作用,??紤]地形因素;如果夏溫明顯偏低,則可能是位于海拔較高的山地或高原。
③如果是同緯度位于同緯度大陸東西兩岸的兩地,則影響氣溫大小的因素一般考慮洋流。
④如果是距離較近的兩地,氣溫大小有明顯差異,則一般考慮地形因素。
(2)影響兩地降水差異的主要因素的判斷方法
①首先根據經緯度、海陸位置等因素判斷兩地所處的氣壓帶、風帶位置,即大氣環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同緯度相距較近的兩地,降水有明顯差異,一般考慮地形(迎風坡、背風坡)的影響。
③如果是大陸東西兩岸的兩地,除考慮大氣環流因素外,一般還要考慮洋流因素的影響。
右圖為甲、乙兩國局部簡圖。
1.[綜合思維]請指出圖中甲國陰影部分的氣候類型并解釋其成因。
答案 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成因:來自海洋的信風帶來豐沛的水汽;位于大分水嶺的迎風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溫增濕。
右圖為甲、乙兩國局部簡圖。
2.[綜合思維]乙國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東部沿海降水多,請解釋其原因。
答案 乙國冬季西北季風經過日本海增溫增濕,受地形抬升,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受地形抬升,東部沿海降水多。
右圖為甲、乙兩國局部簡圖。
3.[區域認知]請指出當乙國盛行西北風時,甲國北部的盛行風向,并解釋其成因。
答案 西北風。因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北半球東北信風南移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左偏轉形成西北風。
(2023·山東淄博實驗中學期末)科特迪瓦南部地區各月降水較多,夏季降水明顯偏多。首都亞穆蘇克羅2~4月氣溫最高。右圖示意非洲及科特迪瓦地理位置。據此完成1~2題。
1.科特迪瓦南部地區夏季降水偏多的影響因素主要是
A.洋流 B.地形
C.大氣環流 D.距海遠近

該地區南臨幾內亞灣,夏季受來自海洋上的西南季風的影響,降水多;夏季氣壓帶和風帶北移,該地區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多。因此,該地區夏季降水偏多主要是受大氣環流的影響,C正確。
(2023·山東淄博實驗中學期末)科特迪瓦南部地區各月降水較多,夏季降水明顯偏多。首都亞穆蘇克羅2~4月氣溫最高。右圖示意非洲及科特迪瓦地理位置。據此完成1~2題。
2.亞穆蘇克羅2~4月氣溫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陸熱力差異較大 B.大氣的保溫作用強
C.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D.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多

該地2~4月陰雨天氣少,且此時太陽高度較大,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多,故該地2~4月氣溫最高,D正確。
(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月考)右圖是“中美洲部分區域以及甲、乙兩地氣候資料統計圖”。完成3~4題。
3.導致甲地4月均溫比乙地高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高低 B.緯度位置
C.洋流性質 D.大氣狀況

通過對比甲、乙兩地氣候資料圖可知,甲地4月均溫比乙地高,而4月甲地的降水量明顯少于乙地,甲地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故選D。
(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月考)右圖是“中美洲部分區域以及甲、乙兩地氣候資料統計圖”。完成3~4題。
4.影響甲、乙兩地降水量年內變化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氣環流、洋流 B.大氣環流、地形
C.海陸位置、地形 D.海陸位置、洋流

甲、乙兩地都位于東北信風帶,根據河流分布可知,甲、乙兩地間的區域地勢較高。乙地位于迎風坡一側,降水較多;甲地位于背風坡一側,受地形阻擋,降水較少。B正確。
課時對點練
(2023·吉林長春月考)讀右圖,完成1~2題。
1.若圖中甲地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則該地可能位于
A.大洋洲 B.南美洲
C.歐洲 D.北美洲
基礎過關

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常年受西風帶控制。若甲地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其應位于40°S~60°S的大陸西岸,則該地可能位于南美洲,B正確;
大洋洲在此緯度范圍內沒有大面積陸地,歐洲和北美洲位于北半球,A、C、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2023·吉林長春月考)讀右圖,完成1~2題。
2.若圖中陸地表示亞歐大陸,則乙地
A.春季升溫快,水熱條件好
B.夏季氣溫高,降水豐富
C.秋季正值春小麥收獲季節
D.冬季寒潮使農業減產嚴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若圖中陸地表示亞歐大陸,則乙地位于40°N亞歐大陸東岸附近,是溫帶季風氣候。春季升溫快,但雨季沒有到來,降水少,A錯誤;
夏季氣溫高,降水豐富,B正確;
該地種植冬小麥,秋季正值冬小麥播種季節,C錯誤;
深秋和初春農作物易受寒潮影響,導致農業減產嚴重,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2023·江蘇常州階段練習)楓葉紅于二月花,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遼寧楓葉的觀賞季。楓葉變色需要一定的氣象條件:當日最低氣溫達6~8 ℃時,楓葉開始由綠變黃,達4~6 ℃時開始變紅,當達0~4 ℃后全部變成紅色,小于0 ℃后開始落葉。楓葉變色后降水較多則色澤濃艷,紅的時間較長。讀圖,完成3~4題。
3.與遼寧東部相比,黑龍江、吉林觀賞季較短,其原因是
①秋季氣溫下降快?、谇锛練鉁爻掷m溫和下降
③氣候相對濕潤?、芙邓肯鄬^少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依據楓葉變紅的條件“當日最低氣溫達6~8 ℃時,楓葉開始由綠變黃,達4~6 ℃時開始變紅,當達0~4 ℃后全部變成紅色,小于0 ℃后開始落葉”并結合所學可知,與遼寧東部相比,黑龍江、吉林觀賞季較短的原因是緯度較高,秋季氣溫下降快,①正確、②錯誤;
由材料“楓葉變色后降水較多則色澤濃艷,紅的時間較長”可推測,黑龍江、吉林觀賞季較短的另一個原因是降水量相對較少,③錯誤、④正確。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2023·江蘇常州階段練習)楓葉紅于二月花,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遼寧楓葉的觀賞季。楓葉變色需要一定的氣象條件:當日最低氣溫達6~8 ℃時,楓葉開始由綠變黃,達4~6 ℃時開始變紅,當達0~4 ℃后全部變成紅色,小于0 ℃后開始落葉。楓葉變色后降水較多則色澤濃艷,紅的時間較長。讀圖,完成3~4題。
4.若不考慮海拔因素,圖中遼寧觀賞楓葉的地點中
最早變紅的地方是
A.大石湖—老邊溝 B.本溪大峽谷
C.龍膽大峽谷 D.龍潭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楓葉最早變紅,說明當地熱量條件最差,不考慮海拔因素,影響氣溫(熱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緯度,緯度越高,氣溫越低,秋季降溫越早、越快。故圖中遼寧觀賞楓葉的地點中最早變紅的地方是緯度最高的龍膽大峽谷,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2024·湖南岳陽期中)讀“世界局部地區氣候類型分布圖”及“某地氣候資料圖”,完成5~7題。
5.右圖與左圖中的氣候類型一致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由氣候資料圖可知,該地區最冷月份氣溫高于0 ℃,為亞熱帶氣候;從降水看,主要集中于冬半年,所以該氣候資料圖表示地中海氣候,左圖①為溫帶海洋性氣候,②為地中海氣候,③為熱帶沙漠氣候,④為熱帶雨林氣候,故右圖與左圖中的氣候類型一致的是②,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2024·湖南岳陽期中)讀“世界局部地區氣候類型分布圖”及“某地氣候資料圖”,完成5~7題。
6.導致圖中甲、乙兩地氣候差異的根本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大氣環流
C.地形 D.洋流

甲地位于馬達加斯加島東側,地處東南信風迎風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乙地位于馬達加斯加島西側,地處東南信風的背風坡,降水少,所以導致圖中甲、乙兩地氣候差異的根本因素是地形,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2024·湖南岳陽期中)讀“世界局部地區氣候類型分布圖”及“某地氣候資料圖”,完成5~7題。
7.影響①氣候類型的原因是終年受
A.副高控制 B.信風影響
C.西風影響 D.極鋒影響

①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受西風控制,終年溫和濕潤,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2023·四川內江月考)讀“非洲某區域圖”,完成8~9題。
8.E處為納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 100千米,該沙漠最寬處達160千米,而最窄處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線延伸受到
A.暖流影響  B.大氣環流影響
C.海陸分布影響  D.寒流影響

由圖可知,E處位于南半球的非洲大陸西岸,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經過,對當地氣候具有降溫減濕的作用,且位于東南信風帶,受離岸風影響,氣候干燥。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2023·四川內江月考)讀“非洲某區域圖”,完成8~9題。
9.F氣候在此處分布的最高緯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A.海陸分布 B.降水
C.地形 D.洋流

F為地中海氣候,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而該氣候在此處分布的最高緯度低于35°的主要原因是陸地缺失,選項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2023·山東臨沂第一中學期末)右圖示意北美洲大陸西海岸某月風速隨緯度變化情況。據此完成10~11題。
10.據圖分析,丙地所屬的大氣環流為
A.赤道低氣壓 B.東北信風
C.副熱帶高氣壓 D.盛行西風

如圖所示,丙地位于北美洲大陸西海岸北緯40°~50°左右,所以該地所屬的大氣環流為盛行西風,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山東臨沂第一中學期末)右圖示意北美洲大陸西海岸某月風速隨緯度變化情況。據此完成10~11題。
11.該月份,甲、乙兩地的氣候特征分別為
A.甲地炎熱干燥;乙地溫和多雨
B.甲地溫和多雨;乙地寒冷干燥
C.甲地炎熱干燥;乙地炎熱干燥
D.甲地高溫多雨;乙地暖熱多雨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甲地位于北緯20°~25°的大陸西岸,風力較大,受東北信風帶控制,氣候炎熱干燥,B、D錯誤;
乙地位于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該月風速小,說明乙地此時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炎熱干燥,A錯誤,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下表示意倫敦(約51.5°N)、洛杉磯(約34°N)、羅馬(約42°N)三個城市的部分氣候數據,其中,倫敦、洛杉磯位于大陸西岸,羅馬位于地中海沿岸。據此完成12~13題。
1月氣溫 (℃) 7月氣溫 (℃) 1月降水量 (mm) 7月降水量 (mm) 年降水總量 (mm) 年平均氣溫
(℃)
城市① 6.9 24.7 80.7 14.7 733.1 15.5
城市② 5.6 18.1 51.5 41.6 583.6 10.8
城市③ 14.1 23.3 79.2 0.3 378 18.2
12.表中城市①②③分別是
A.洛杉磯、倫敦、羅馬 B.羅馬、倫敦、洛杉磯
C.倫敦、洛杉磯、羅馬 D.洛杉磯、羅馬、倫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1月氣溫 (℃) 7月氣溫 (℃) 1月降水量 (mm) 7月降水量 (mm) 年降水總量 (mm) 年平均氣溫
(℃)
城市① 6.9 24.7 80.7 14.7 733.1 15.5
城市② 5.6 18.1 51.5 41.6 583.6 10.8
城市③ 14.1 23.3 79.2 0.3 378 18.2
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倫敦(約51.5°N)位于40°N~60°N大陸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洛杉磯(約34°N)位于30°N~40°N大陸西岸,為地中海氣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1月氣溫 (℃) 7月氣溫 (℃) 1月降水量 (mm) 7月降水量 (mm) 年降水總量 (mm) 年平均氣溫
(℃)
城市① 6.9 24.7 80.7 14.7 733.1 15.5
城市② 5.6 18.1 51.5 41.6 583.6 10.8
城市③ 14.1 23.3 79.2 0.3 378 18.2
羅馬(約42°N)位于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讀表可知,城市①和城市③最冷月平均氣溫高于0 ℃,最熱月平均氣溫高于20 ℃,且高溫時少雨、低溫時多雨,應為地中海氣候,其中城市③年平均氣溫高于城市①,城市③的緯度應低于城市①,故城市①為羅馬,城市③為洛杉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1月氣溫 (℃) 7月氣溫 (℃) 1月降水量 (mm) 7月降水量 (mm) 年降水總量 (mm) 年平均氣溫
(℃)
城市① 6.9 24.7 80.7 14.7 733.1 15.5
城市② 5.6 18.1 51.5 41.6 583.6 10.8
城市③ 14.1 23.3 79.2 0.3 378 18.2
城市②最冷月平均氣溫高于0 ℃,最熱月平均氣溫低于20 ℃,且降水分配較均勻,應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故城市②為倫敦。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下表示意倫敦(約51.5°N)、洛杉磯(約34°N)、羅馬(約42°N)三個城市的部分氣候數據,其中,倫敦、洛杉磯位于大陸西岸,羅馬位于地中海沿岸。據此完成12~13題。
1月氣溫 (℃) 7月氣溫 (℃) 1月降水量 (mm) 7月降水量 (mm) 年降水總量 (mm) 年平均氣溫
(℃)
城市① 6.9 24.7 80.7 14.7 733.1 15.5
城市② 5.6 18.1 51.5 41.6 583.6 10.8
城市③ 14.1 23.3 79.2 0.3 378 18.2
13.城市③7月降水少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   B.海拔   C.大氣環流   D.洋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1月氣溫 (℃) 7月氣溫 (℃) 1月降水量 (mm) 7月降水量 (mm) 年降水總量 (mm) 年平均氣溫
(℃)
城市① 6.9 24.7 80.7 14.7 733.1 15.5
城市② 5.6 18.1 51.5 41.6 583.6 10.8
城市③ 14.1 23.3 79.2 0.3 378 18.2
由上題分析可知,城市③為地中海氣候。地中海氣候是受副熱帶高氣壓帶與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7月氣壓帶、風帶北移,該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很難成云致雨,因此降水少。由此可知,該城市7月降水少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大氣環流。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2024·河南開封月考)下圖為“歐洲南部沿北緯42°的部分地區剖面示意圖”和“①②兩地降水量統計圖”。讀圖,回答14~15題。
14.圖示②地氣候類型的成因是
A.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的交替控制
B.受信風帶或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C.受盛行西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的交替控制
D.海陸熱力差異及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讀圖可知,②地夏季(6~8月)降水較少,氣候炎熱少雨;冬季(12月~次年2月)降水較多,溫和多雨,屬于地中海氣候,該氣候的形成原因是受盛行西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2024·河南開封月考)右圖為“歐洲南部沿北緯42°的部分地區剖面示意圖”和“①②兩地降水量統計圖”。讀圖,回答14~15題。
15.造成①②兩地年降水量差異顯著的主導因素是
A.大氣環流 B.洋流
C.下墊面 D.地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讀圖可知,①地降水少,②地降水多,兩地都位于歐洲南部(42°N),位于西風帶,帶來降水的是盛行西風,①②兩地大氣環流相同,A錯誤;
兩地受洋流影響小,B錯誤;
兩地下墊面差別不大,C錯誤;
從剖面圖可以看出,①地位于盛行西風的背風坡,降水少,②地位于盛行西風的迎風坡,降水多,所以造成①②兩地年降水量差異顯著的主導因素是地形,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16.(2024·福建泉州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
材料一 達沃斯小鎮位于瑞士東南部格里松斯地區,是阿爾卑斯山系最高的小鎮,海拔1 529米,這個小鎮因舉辦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而聞名。擁有“歐洲最大的高山滑雪場”使其旅游業極其發達,該滑雪場地積雪量大,積雪期從10月至次年6月。圖1示意阿爾卑斯山附近局部地形,圖2示意達沃斯氣候資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1)分析達沃斯積雪量大、積雪期長的原因。
答案 達沃斯位于盛行西風的迎風坡,降水多;達沃斯緯度較高,海拔高,冬季降水(雪)量大;冬季氣溫低,積雪量大;位于山地陰坡,氣溫低,積雪期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2)巴塞羅那位于伊比利亞半島東岸且緯度高于40°N,研究表明,地中海海域對其夏季氣候特征影響較大,推測其影響過程。
答案 巴塞羅那緯度高于40°N,(在夏季到來之前,該地受西風帶控制,降水較多,氣溫較低。)隨著夏季的到來,副熱帶高氣壓帶北移,控制該地區;同時,地中海周圍陸地氣溫迅速上升,超過地中海水域氣溫,地中海水域形成較低氣溫中心,有利于下沉氣流形成;兩因素疊加下,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區受強烈下沉氣流控制,降水稀少,晴天多;巴塞羅那位于地中海沿岸,受低溫海水調節作用明顯,夏季較涼爽。因此,巴塞羅那夏季氣候特征是涼爽少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材料二 圖3為地中海地區冬雨率等值線圖(冬雨率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單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3)根據材料二分析地中海地區冬雨率等值線的分布規律,并說明原因。
答案 規律:冬雨率自西北向東南遞增。原因:圖中西北部緯度較高,距大西洋較近,受西風控制時間長,年降水量較大,降水季節分配相對較均勻(雨季較長);東南部緯度較低,距大西洋較遠,受其影響小,受西風控制時間較短且主要在冬季,年降水量較少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半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時間長,降水稀少),所以冬雨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微專題5 氣候特征描述
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氣候類型,然后對氣溫和降水兩要素的特征分別進行描述。
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
氣溫特征 最冷月、最熱月 最冷(熱)月出現在××月
氣溫高低 終年高溫,夏季高溫,全年溫和,冬季寒冷等
溫差 氣溫年較差大(小);日較差大(小)
降水特征 年降水量 年降水量多(少)
降水季節分配 降水季節分配均勻(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
降水年際變化 降水年際變化大(小)
光照特征 光照時間長(短),光照強(弱),光照充足(不足)
氣溫和降水結合 氣溫、降水及(冬季、夏季、全年)氣溫和降水的協調關系 全年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少雨;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熱同期;雨熱不同期等
注:(1)高溫——最熱月均溫>20 ℃;溫和——最熱月均溫<20 ℃;寒冷——最冷月均溫<0 ℃。 (2)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 mm;少雨——月降水量10~50 mm;多雨——月降水量50~100 mm;降水豐富——月降水量>100 mm。 (3)氣溫年較差大,大陸性較強—氣溫年較差>20 ℃;氣溫年較差小,海洋性顯著——氣溫年較差<15 ℃
(2023·山西臨汾期末)下圖為“世界某地氣溫和降水量統計圖(如:4月氣溫為15℃,降水量為60mm)”。讀圖完成1~2題。
1.關于該地氣候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
A.全年高溫,干濕季交替明顯
B.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C.全年溫和濕潤
D.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西歐、北歐的居民到該地度假,沐浴溫暖陽光的季節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4·河南焦作月考)下圖為“東亞部分地區圖”。讀圖,完成3~4題。
3.圖中甲、乙、丙三地氣候特征差異最明顯的表現是(  )
①氣溫年較差?、谙募撅L風向和影響時間長短
③降水量的季節變化?、芨邷仄谂c多雨期不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日本1月0 ℃等溫線與38°N緯線基本吻合,我國1月0 ℃等溫線與33°N緯線基本吻合,該事實說明日本(  )
A.1月平均氣溫受冬季風影響大
B.南北溫差大
C.雨季開始時間比我國早
D.氣候受海洋影響大
(2023·遼寧鐵嶺月考)讀“世界局部區域圖”,完成5~6題。
5.關于①③兩地氣候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
A.①地全年多雨 B.①地全年炎熱
C.③地夏熱冬冷 D.③地冬雨夏干
6.影響②③兩地氣候類型不同的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分布
C.洋流 D.地形
(2023·黑龍江七臺河期中)下圖為“地球上①②③④⑤五個不同地區受氣壓帶和風帶影響的示意圖”。五地氣候主要受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讀圖,回答7~9題。
7.圖中②③④⑤四地中緯度最高的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8.圖中③⑤兩地共同的氣候特征是(  )
A.全年降水較均勻
B.年均氣溫在20 ℃以上
C.降水集中在夏季
D.最冷月均溫在0 ℃以上
9.圖中①②③④⑤五地最有可能分屬(  )
A.兩種氣候類型 B.三種氣候類型
C.四種氣候類型 D.五種氣候類型
10.(2024·山東濟寧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7分)
材料一 薩爾瓦多地處中美洲,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山區年降水量在1 800 mm以上,沿海地帶約為1 000 mm。
材料二 圖1為薩爾瓦多地形圖、圖2為首都圣薩爾瓦多氣候資料統計圖。
(1)指出薩爾瓦多沿海地區氣候類型并描述其氣候特征。(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述圣薩爾瓦多4月氣溫高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析圣薩爾瓦多夏半年降水豐富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專題5 氣候特征描述
落實思維方法
1.B 2.B [第1題,結合圖示信息可知,該地1月氣溫不到10 ℃,并非全年高溫,A錯;夏季氣溫較高,降水較少,冬季氣溫溫和,降水相對較多,故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B正確,C、D錯。第2題,西歐、北歐的居民到該地度假,沐浴溫暖陽光的季節應是當地氣溫適宜,同時降水偏少的季節。結合圖示信息可知,7月氣溫約為25 ℃(一年中氣溫相對較高的時期,為當地夏季),同時降水較少,該時期氣候溫暖,陽光充足,所以沐浴溫暖陽光的季節為夏季,故選B。]
3.B 4.D [第3題,讀圖可知,甲地位于亞歐大陸上,季風氣候具有大陸性特點,氣溫的年較差大,降水量的季節變化大;丙地周邊海洋廣闊,因此丙地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點,氣溫的年較差小,降水量的季節變化較小;乙地氣候特征介于甲和丙之間,所以甲、乙、丙三地對比,氣溫年較差和降水量的季節變化差異最明顯,①③符合題意。故選B。第4題,根據題干可知,冬季同緯度地區日本氣溫較高,而我國氣溫較低,說明我國1月平均氣溫受冬季風影響比日本大,日本氣候受海洋影響大,A錯誤,D正確;日本1月0 ℃等溫線比我國偏北,說明日本南北溫差小,B錯誤;與我國南方相比,日本緯度較高,雨季開始時間比我國晚,而日本1月0 ℃等溫線比我國偏北,并不能說明雨季開始時間的早晚,C錯誤。]
5.B 6.D [第5題,由圖可知,①地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為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干燥,A錯誤,B正確;③地位于亞歐大陸東部的北回歸線附近,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C、D錯誤。第6題,②地為熱帶季風氣候,北部有喜馬拉雅山脈阻擋冬季冷空氣南下,冬季氣溫較高,D正確;②③兩地位于同一緯度,距海均較近,A、B錯誤;②③兩地附近的沿海區域均為暖流,C錯誤。]
7.D 8.D 9.B [第7題,②地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稀少,說明是熱帶沙漠氣候,位于低緯度地區;③④兩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說明是地中海氣候,分布于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⑤地終年受西風帶控制,說明是溫帶海洋性氣候,位于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故②③④⑤四地中緯度最高的是⑤,D項正確。第8題,據上題分析可知,③屬于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少雨;⑤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降水均勻,故③⑤兩地共同的氣候特征是最冷月均溫在0 ℃以上,D項正確。第9題,由上題分析可知,①②兩地是熱帶沙漠氣候,③④中兩地是地中海氣候,⑤地是溫帶海洋性氣候,B項正確。]
10.(1)氣候類型: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全年氣溫較高,干、濕兩季分明;11月至次年4月降水較少,為干季;5~10月降水豐富,為濕季。
(2)4月太陽直射北半球較低緯度,該地太陽高度較大;赤道低氣壓帶尚未移至該地,陰雨天少;位于東北信風的背風坡,晴天多,光照強。
(3)圣薩爾瓦多位于北半球低緯度地區,夏半年受來自太平洋的西南風的影響,降水多;北部為山地,受地勢抬升的影響,多地形雨;夏半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多。(共22張PPT)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
第二節
第三單元 大氣變化的效應
微專題5
氣候特征描述
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氣候類型,然后對氣溫和降水兩要素的特征分別進行描述。
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
氣溫特征 最冷月、最熱月 最冷(熱)月出現在××月
氣溫高低 終年高溫,夏季高溫,全年溫和,冬季寒冷等
溫差 氣溫年較差大(小);日較差大(小)
降水特征 年降水量 年降水量多(少)
降水季節分配 降水季節分配均勻(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
降水年際變化 降水年際變化大(小)
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
光照特征 光照時間長(短),光照強(弱),光照充足(不足)
氣溫和降水結合 氣溫、降水及(冬季、夏季、全年)氣溫和降水的協調關系 全年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少雨;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熱同期;雨熱不同期等
注:(1)高溫——最熱月均溫>20 ℃;溫和——最熱月均溫<20 ℃;寒冷——最冷月均溫<0 ℃。 (2)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 mm;少雨——月降水量10~50 mm;多雨——月降水量50~100 mm;降水豐富——月降水量>100 mm。 (3)氣溫年較差大,大陸性較強—氣溫年較差>20 ℃;氣溫年較差小,海洋性顯著——氣溫年較差<15 ℃
(2023·山西臨汾期末)下圖為“世界某地氣溫和降水量統計圖(如:4月氣溫為15℃,降水量為60mm)”。讀圖完成1~2題。
1.關于該地氣候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A.全年高溫,干濕季交替明顯
B.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C.全年溫和濕潤
D.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結合圖示信息可知,該地1月氣溫不到10 ℃,并非全年高溫,A錯;
夏季氣溫較高,降水較少,冬季氣溫溫和,降水相對較多,故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B正確,C、D錯。
(2023·山西臨汾期末)右圖為“世界某地氣溫和降水量統計圖(如:4月氣溫為15℃,降水量為60mm)”。讀圖完成1~2題。
2.西歐、北歐的居民到該地度假,沐浴溫暖陽光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西歐、北歐的居民到該地度假,沐浴溫暖陽光的季節應是當地氣溫適宜,同時降水偏少的季節。結合圖示信息可知,7月氣溫約為25 ℃(一年中氣溫相對較高的時期,為當地夏季),同時降水較少,該時期氣候溫暖,陽光充足,所以沐浴溫暖陽光的季節為夏季,故選B。
(2024·河南焦作月考)下圖為“東亞部分地區圖”。讀圖,完成3~4題。
3.圖中甲、乙、丙三地氣候特征差異最明顯的表現是
①氣溫年較差
②夏季風風向和影響時間長短
③降水量的季節變化
④高溫期與多雨期不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讀圖可知,甲地位于亞歐大陸上,季風氣候具有大陸性特點,氣溫的年較差大,降水量的季節變化大;丙地周邊海洋廣闊,因此丙地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點,氣溫的年較差小,降水量的季節變化較?。灰业貧夂蛱卣鹘橛诩缀捅?br/>之間,所以甲、乙、丙三地對比,氣溫年較差和降水量的季節變化差異最明顯,①③符合題意。故選B。
(2024·河南焦作月考)下圖為“東亞部分地區圖”。讀圖,完成3~4題。
4.日本1月0 ℃等溫線與38°N緯線基本吻合,我國1月0 ℃等溫線與33°N緯線基本吻合,該事實說明日本
A.1月平均氣溫受冬季風影響大
B.南北溫差大
C.雨季開始時間比我國早
D.氣候受海洋影響大

根據題干可知,冬季同緯度地區日本氣溫較高,而我國氣溫較低,說明我國1月平均氣溫受冬季風影響比日本大,日本氣候受海洋影響大,A錯誤,D正確;
日本1月0 ℃等溫線比我國偏北,說明日本南北溫差小,B錯誤;
與我國南方相比,日本緯度較高,雨季開始時間比我國晚,而日本1月0 ℃等溫線比我國偏北,并不能說明雨季開始時間的早晚,C錯誤。
(2023·遼寧鐵嶺月考)讀“世界局部區域圖”,完成5~6題。
5.關于①③兩地氣候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A.①地全年多雨 B.①地全年炎熱
C.③地夏熱冬冷 D.③地冬雨夏干

由圖可知,①地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為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干燥,A錯誤,B正確;
③地位于亞歐大陸東部的北回歸線附近,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C、D錯誤。
(2023·遼寧鐵嶺月考)讀“世界局部區域圖”,完成5~6題。
6.影響②③兩地氣候類型不同的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分布
C.洋流 D.地形

②地為熱帶季風氣候,北部有喜馬拉雅山脈阻擋冬季冷空氣南下,冬季氣溫較高,D正確;
②③兩地位于同一緯度,距海均較近,A、B錯誤;
②③兩地附近的沿海區域均為暖流,C錯誤。
(2023·黑龍江七臺河期中)右圖為“地球上①②③④⑤五個不同地區受氣壓帶和風帶影響的示意圖”。五地氣候主要受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讀圖,回答7~9題。
7.圖中②③④⑤四地中緯度最高的是
A.②   B.③   C.④   D.⑤

②地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稀少,說明是熱帶沙漠氣候,位于低緯度地區;
③④兩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說明是地中海氣候,分布于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
⑤地終年受西風帶控制,說明是溫帶海洋性氣候,位于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故②③④⑤四地中緯度最高的是⑤,D項正確。
(2023·黑龍江七臺河期中)右圖為“地球上①②③④⑤五個不同地區受氣壓帶和風帶影響的示意圖”。五地氣候主要受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讀圖,回答7~9題。
8.圖中③⑤兩地共同的氣候特征是
A.全年降水較均勻 B.年均氣溫在20 ℃以上
C.降水集中在夏季 D.最冷月均溫在0 ℃以上

據上題分析可知,③屬于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少雨;
⑤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降水均勻,故③⑤兩地共同的氣候特征是最冷月均溫在0 ℃以上,D項正確。
(2023·黑龍江七臺河期中)右圖為“地球上①②③④⑤五個不同地區受氣壓帶和風帶影響的示意圖”。五地氣候主要受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讀圖,回答7~9題。
9.圖中①②③④⑤五地最有可能分屬
A.兩種氣候類型 B.三種氣候類型
C.四種氣候類型 D.五種氣候類型

由上題分析可知,①②兩地是熱帶沙漠氣候,③④中兩地是地中海氣候,⑤地是溫帶海洋性氣候,B項正確。
10.(2024·山東濟寧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薩爾瓦多地處中美洲,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山區年降水量在1 800 mm以上,沿海地帶約為1 000 mm。
材料二 圖1為薩爾瓦多地形圖、圖2為首都圣薩爾瓦多氣候資料統計圖。
(1)指出薩爾瓦多沿海地區氣候類型并描述其氣候特征。
答案 氣候類型: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全年氣溫較高,干、濕兩季分明;11月至次年4月降水較少,為干季;5~10月降水豐富,為濕季。
(2)簡述圣薩爾瓦多4月氣溫高的原因。
答案 4月太陽直射北半球較低緯度,該地太陽高度較大;赤道低氣壓帶尚未移至該地,陰雨天少;位于東北信風的背風坡,晴天多,光照強。
(3)簡析圣薩爾瓦多夏半年降水豐富的原因。
答案 圣薩爾瓦多位于北半球低緯度地區,夏半年受來自太平洋的西南風的影響,降水多;北部為山地,受地勢抬升的影響,多地形雨;夏半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喜德县| 桃园市| 丹巴县| 名山县| 宽城| 华容县| 澄迈县| 察隅县| 巴里| 白河县| 天祝| 阿克陶县| 洛南县| 思南县| 政和县| 嘉善县| 元谋县| 普兰店市| 宾川县| 新余市| 思南县| 灵璧县| 黔江区| 固安县| 九寨沟县| 永定县| 舞阳县| 静宁县| 平遥县| 政和县| 岳阳县| 洛扎县| 宜州市| 南投县| 丹巴县| 三门峡市| 厦门市| 静海县| 桃园市| 阳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