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檢測試卷二(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2023·山東臨沂期中)2021年9月26日,國家文物局將從美國成功追索回國的12件文物藝術品整體劃撥西藏博物館收藏。其中1件銅鎏金水晶嵌寶石供養塔制作工藝精良,專家建議暫定為三級文物。(寶石是在高溫高壓環境中,巖漿侵入大理石內部,經過長時期復雜置換作用而形成的。)據此完成1~2題。1.圖中Ⅰ、Ⅱ、Ⅲ分別代表沉積環境、熔融環境和變質環境,箭頭代表不同的地質過程。讀圖,大理巖的形成過程屬于( )A.① B.③ C.④ D.⑤2.銅鎏金水晶嵌寶石供養塔嵌的寶石形成的地質過程為( )A.變質作用—沉積作用—巖漿侵入—置換作用B.沉積作用—變質作用—巖漿侵入—置換作用C.巖漿侵入—變質作用—沉積作用—置換作用D.置換作用—變質作用—巖漿侵入—沉積作用(2024·河南洛陽期中)倒石堆是一種發育在巖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狀的巖屑堆積而成的坡地地貌(下圖),在天山等高山地區廣泛發育。據此完成3~4題。3.形成倒石堆的巖屑物質主要來源于巖壁的( )A.流水侵蝕作用 B.物理風化作用C.風力侵蝕作用 D.冰川侵蝕作用4.影響倒石堆的巖屑碎塊分選性的主要因素是( )A.坡度 B.海拔 C.形狀 D.溫度(海南地理)下圖為“某區域的地質剖面圖”。該區域由地表平坦的X區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區組成。X區的玄武巖巖層較厚,Y區的玄武巖巖層較薄。據此回答5~6題。5.導致該區域分異為X區和Y區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蝕 B.巖層褶皺C.風沙侵蝕 D.巖層斷裂6.X區和Y區的玄武巖厚度存在差異是因為( )A.噴發物質差異 B.冷凝環境差異C.外力侵蝕差異 D.地殼運動差異手指湖,由多個并行的帶狀湖泊組成,形同手指。下圖為“美國東北部五大湖區附近安大略湖南側的手指湖分布圖”。圖中最長的湖泊卡尤加湖長度達61 km,每個湖泊的湖盆基本呈“U”形。讀圖,完成7~8題。7.手指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蝕 B.冰川侵蝕C.流水堆積 D.冰川堆積8.手指湖形成之初,對手指湖長度特征有著顯著影響的因素是( )①降水量 ②氣溫 ③地形坡度 ④巖石巖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在平原地區流淌的河流,河曲發育,由于流水的沖刷與侵蝕,河道愈來愈彎曲,最后導致河流自然裁彎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徑直流去,原來彎曲的河道被廢棄,形成的湖泊被稱為牛軛湖。據此完成9~10題。9.圖中牛軛湖的形成過程排序正確的是( )A.②④③①⑤ B.②④①③⑤C.④②⑤③① D.①⑤③④②10.有些牛軛湖是由于人工的“裁彎取直”形成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又開始進行恢復河流彎道的工程,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生態環境 B.縮短航運里程C.提高河流流速 D.減輕洪澇災害河流階地是在內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內力主要是地殼的升降運動,外力主要是河流的下切侵蝕。下圖為“黃河某河段的河流階地剖面圖”,洪水期間,河水能淹沒河漫灘而不能到達T1。讀圖,完成11~12題。11.T1表層砂礫層形成期間( )A.流域內氣候干燥 B.地殼迅速抬升C.風力沉積顯著 D.河水流速較快12.與T2相比,階地T1( )A.是流水沉積形成 B.是斷裂下陷形成C.形成時間較晚 D.面積不斷擴大(2023·廣東韶關期末)丹霞山的紫紅色砂巖、礫巖是晚白堊紀時期湖泊沉積而成,隨地殼隆起,在巖石垂向裂隙的基礎上受多種地質作用形成山峰、峽谷、洞穴等地貌。在巖層軟硬交替分布的崖壁上,易形成珠簾狀分布的洞穴(如下圖)。據此完成13~15題。13.構成丹霞山的巖石屬于( )A.巖漿巖 B.變質巖 C.沉積物 D.沉積巖14.丹霞地貌的主要形成過程是( )A.海水沉積—地殼抬升—海水侵蝕B.風力沉積—地殼下沉—風力侵蝕C.流水沉積—地殼抬升—流水侵蝕D.冰川沉積—地殼下沉—冰川侵蝕15.圖中珠簾狀分布的洞穴,說明( )A.洞穴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時間具有一致性B.洞穴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時間具有一致性C.由河流的側向侵蝕形成D.由河流的下切侵蝕形成(2023·江蘇宿遷階段練習)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以高、險、陡峻著稱,其中海拔1 611米的必魯圖峰是世界沙漠之最,被譽為“沙漠珠峰”。沙漠底部多泉眼,地表有湖泊,周邊地區斷裂發育。下圖示意“當地新月形沙丘鏈景觀和風向玫瑰圖”。據此完成16~18題。16.下列四幅等高線(單位:m)地形圖中,能正確示意上圖景觀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7.該地沙丘鏈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A.西北—東南向 B.東北—西南向C.東西向 D.南北向18.推測必魯圖峰成為世界最高沙峰的關鍵原因是( )A.地殼抬升表土沙化B.盛行風挾帶沙塵沉積增高C.地下水豐富,沙丘濕度大D.氣候冷暖波動頻繁(2024·山西運城期中)下圖示意某地地質構造剖面。完成19~20題。19.圖中M線兩側P巖層厚度不一的原因是( )A.M線西側P巖層比東側抗蝕力強B.M線西側P巖層早期沉積厚度大C.M線東側P巖層比西側抗蝕力強D.M線東側P巖層受侵蝕程度大20.上圖中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A.N巖層形成、巖漿侵入、斷層形成B.巖漿侵入、N巖層形成、斷層形成C.N巖層形成、斷層形成、巖漿侵入D.斷層形成、N巖層形成、巖漿侵入二、非選擇題(共50分)21.(2023·山東青島期中)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折多山地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末次冰期冰川大規模發育,對地表形態產生重要影響。與西側相比,主脊線東側冰川地貌發育更廣泛。圖1示意折多山末次冰期冰川的覆蓋范圍。圖2示意洛基普觀測站地表景觀。(1)指出與洛基普觀測站地表大塊礫石形成有關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2)分析與西側相比,主脊線東側冰川地貌發育規模和空間更大的原因。(6分)22.(2023·河北石家莊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雅丹地貌是巖石經外力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溝槽相間排列的地貌形態。我國某地地表多為砂巖、頁巖,盛行西北風,背斜構造上廣泛分布著壟崗和溝槽整齊排列的壟崗狀雅丹地貌。下圖示意該區域壟崗狀雅丹地貌分布及景觀。(1)推測圖中雅丹地貌壟崗的走向,并說明理由。(4分)(2)分析圖示地區背斜構造的形成原因。(4分)(3)分析該地地質構造對雅丹地貌形成的影響。(4分)23.(2024·湖北襄陽階段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區內地形陡峭,河谷深切,地殼運動強烈,崖壁巖穴密布。調查發現,該區域現今巖穴多分布于山體西坡和北坡,山體東坡和南坡較少。圖1為武陵源典型巖穴分布區等高線地形圖,圖2示意某山體巖穴發育過程。(1)據圖2指出同一山體形成多級巖穴需具備的基本條件。(4分)(2)比較巖穴甲和巖穴乙發育狀況的差異,并說明原因。(4分)(3)分析武陵源山區現今巖穴多分布于山地西坡和北坡的原因。(4分)2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我國深厚的歷史積淀給予了我們無數寶貴的文化遺產,分布在山西沁河流域的古村落群體就是其中之一(分布位置見下圖)。沁河流域古村落多形成于明末清初動亂時期,且多分布在小環境相對獨立的地形險要處。沁河是黃河中游三門峽以下左岸的一條大支流,發源于山西省太岳山脈霍山南麓,流經沁潞高原(山地和丘陵占84%),穿過太行山峽谷,出五龍口進入下游河段。五龍口至沁河口,河床高出兩岸地面2~4 m,“地上河”特征突出,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河床不斷下切,下降趨勢明顯。(1)說明沁河流經太行山峽谷的成因。(4分)(2)推測沁河流域古村落形成的區位條件。(6分)(3)分析五龍口至沁河口段河床不斷下切的人為原因及影響。(6分)單元檢測試卷二1.D 2.B [第1題,讀圖可知,沉積環境經過①外力作用形成沉積巖;熔融環境經過③冷卻凝固過程形成巖漿巖,巖漿巖經過④熔融作用,形成新的巖漿,巖漿冷凝后進入到變質環境,在⑤變質作用下形成變質巖;大理巖屬于變質巖,形成過程屬于⑤變質作用。第2題,由材料“寶石是在高溫高壓環境中,巖漿侵入大理石內部,經過長時期復雜置換作用而形成的”可知,寶石先經沉積作用形成沉積巖(石灰巖),石灰巖經過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大理巖),然后巖漿侵入大理巖內,再經過置換作用,形成寶石。]3.B 4.A [第3題,由“倒石堆是一種發育在巖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狀的巖屑堆積而成的坡地地貌”可知,棱角分明主要是在溫度變化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礦物在原地發生機械破碎,而形成故倒石堆的碎屑物質主要來源于巖壁的物理風化作用,B正確;流水侵蝕和風力侵蝕作用下巖石磨圓,棱角不明顯,且風力搬運能力較弱,一般無法搬運顆粒較大的碎屑物質,A、C錯誤;冰川侵蝕形成冰斗、角峰或U形谷,D錯誤。第4題,讀圖分析可知,巖壁由于坡度大,無倒石堆分布,而巖壁下坡度較小,發育倒石堆;且大顆粒巖屑較重,滾動動能較大,可以滾到倒石堆邊緣;小顆粒巖屑較輕,留在倒石堆上部,故影響倒石堆中巖石碎屑分選性的主要因素是坡度,A正確。故選A。]5.D 6.C [第5題,兩個區域在地表形態上最顯著的差異是相對高度的差別,同時巖層存在明顯錯斷和位移,即同一巖層分布在不同的高度上,這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斷層構造,故選D。第6題,由于Y 區位置相對較高,外力侵蝕更為強烈,最頂部噴發的玄武巖類物質被侵蝕而變薄;而X區位置較低,由Y區侵蝕搬運的物質易于在此發生堆積從而形成厚度較大的玄武巖沉積層,C正確;斷層發生之前的玄武巖沉積基地是一個比較平坦的地面,在這一類地區同一期次的火山噴發過程會形成厚度比較均一的玄武巖沉積層,因此噴發物質不會導致厚度差異,A錯;由于該地是同一時代和期次的玄武巖噴發,因此也不存在冷凝環境的差異,B錯;地殼運動改變的是整個區域的構造形態,而不是沉積物的特征,因此,沉積物厚度與地殼運動并沒有必然聯系,D錯。]7.B 8.C [第7題,由材料可知,手指湖位于北美洲五大湖附近,由于緯度較高,氣溫低,地質時期有冰川分布,且“每個湖泊的湖盆基本呈‘U’形”,說明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冰川侵蝕,B對。第8題,由上題分析可知,手指湖形成主要是受冰川侵蝕作用,而地形坡度及巖石巖性對冰川刨蝕出來的湖盆長短有影響;坡度大,巖性軟,容易被冰川侵蝕,使得手指湖的長度較長,反之較短,③④對,故選C。]9.B 10.A [第9題,牛軛湖的形成過程:河水不斷沖刷與侵蝕河岸,河曲愈來愈彎曲,最后河流裁彎取直,河水從裁彎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廢棄,被廢棄的河曲形成了牛軛湖。對應上圖,順序應為②④①③⑤,故選B。第10題,恢復河流彎道主要是為了增強河流的生態環境效益,增加濕地面積,使其發揮調節氣候、調節徑流、降解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等功能。河道彎曲,濕地面積增大,可以改善生態環境,A正確。]11.D 12.C [第11題,如果氣候干燥,河流徑流量較小,無法挾帶足量的砂礫物質在此地沉積,A錯誤;沉積層的形成需要相對穩定的環境,地殼迅速抬升會使侵蝕作用加強,砂礫難以沉積,B錯誤;此處是流水沉積,不是風力沉積作用,C錯誤;流水的搬運能力與徑流量、河水流速呈正相關,T1表層為砂礫層,沉積物的顆粒較大,說明當時河水的流速較快,D正確。第12題,T1、T2階地都是流水沉積形成,不是斷裂下陷形成,A、B錯誤;距離河流越近,階地形成的年代越新,圖中T1是一級階地,T2是二級階地,所以T1比T2形成晚,C正確;只有最靠近河流的河漫灘可能繼續接受流水沉積而面積擴大,其余的階地因隨地殼抬升遠離河流,失去了形成地層的泥沙來源,面積無法繼續擴大,反而會因流水和風力等外力侵蝕導致面積縮小,最后被侵蝕殆盡,D錯誤。]13.D 14.C 15.A [第13題,由材料信息可知,構成丹霞山的巖石有砂巖、礫巖,均屬于沉積巖,D正確。第14題,由材料可知,紅色砂巖和礫巖是在河流或湖泊環境中沉積形成,故先經流水沉積,形成砂巖和礫巖。后經地殼抬升,巖石受外力侵蝕,形成丹霞地貌。故選C。第15題,根據圖示可知,這類洞穴是雨水在崖壁上的豎狀溝槽流動時對巖石進行破壞形成的。所以丹霞崖壁上的洞穴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時間具有一致性;丹霞崖壁上的洞穴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殼的抬升和流水的下切,形成時間不一致。與河流的侵蝕無關。故選A。]16.A 17.B 18.C [第16題,根據玫瑰風向圖可知,該地盛行西北風,因新月形沙丘的迎風坡受力較大,坡度較緩,等高線稀疏,沙丘兩端向背風方向延伸;背風坡風力較小,砂礫堆積坡度較陡,等高線較密集。該地盛行西北風,根據選項中的指向標可知,①圖盛行西北風,A正確;②圖中盛行東北風,B錯誤;③④迎風坡坡度陡,與實際地形不一致,C、D錯誤。故選A。第17題,由所學知識可知,多個沙丘相連形成沙丘鏈,沙丘鏈的延伸方向與盛行風向大致相垂直,該地盛行西北風,沙丘鏈的延伸方向大致是東北—西南向,B正確。第18題,必魯圖沙峰底部多泉眼,地表多湖泊,地下水上涌、水汽蒸發引起沙丘表面濕度增大,固沙性增強,隨著沙塵持續堆積,使其成為最高沙峰,C正確;地殼抬升表土沙化,不會形成新月形沙丘鏈,A錯誤;盛行風挾帶沙塵沉積是形成沙丘的必要條件,但不一定使必魯圖峰成為最高沙峰,B錯誤;氣候冷暖波動與沙峰的形成關系不大,D錯誤。故選C。]19.D 20.C [第19題,圖中 M 線兩側 P 巖層是同一時期形成的,抗蝕力強度應相同,A、C 錯誤;M線兩側P 巖層厚度不一的原因是斷層形成后,M 線東側P 巖層地勢較高,受侵蝕程度大;西側P 巖層是斷層下降一側,地勢低,受侵蝕程度較小,B錯誤,D正確。第20題,沉積巖層一般是位置在下面的先形成,后形成的侵入巖層會將先形成的巖層切斷。圖中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應該是 N 巖層先形成,之后有 P 巖層形成。各沉積巖層都有明顯的錯動、位移,說明斷層晚于各沉積巖層的形成。花崗巖在斷層兩側沒有發生位移,說明花崗巖形成于斷層之后,C 正確,A、B、D錯誤。]21.(1)冰川侵蝕(刨蝕);冰川搬運、堆積。(2)東側地處夏季風迎風坡,降水量大,冰川規模更大;位于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交界處,落差更大,冰川地貌發育空間更大。22.(1)西北—東南走向。理由:圖示地區氣候干旱,雅丹地貌主要受風力侵蝕形成;該地區盛行西北風。(2)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沖、擠壓,使巖層發生彎曲變形,該地區巖層向上隆起,從而形成背斜構造。(3)砂巖、頁巖形成的背斜構造頂部受張力作用影響,巖層更加疏松,易被風力侵蝕,形成壟溝相間的雅丹地貌。23.(1)地殼間歇性抬升;有河流(溪流)發育,風化、侵蝕、搬運作用強;有多層較松軟巖層與較硬巖層相間分布。(2)差異:巖穴甲比巖穴乙發育程度低(寬度和深度小)。原因:巖穴甲處于發育初期,受風化、(流水)侵蝕(外力作用)時間短,被侵蝕、搬運的巖石物質少,形成的巖穴寬度和深度小。(3)山地北坡為陰坡,西坡與北坡為夏季風背風坡;侵蝕與風化作用比東坡和南坡小,其形成的巖穴演化較慢,保有量較大。24.(1)太行山受板塊擠壓,地殼緩慢抬升,沁河下切(侵蝕),形成大峽谷地貌。(2)流域環境比較封閉崎嶇,且村落多分布在險要處,利于防御與安全;沿河地帶地形相對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河流兼具供水和交通之便。(3)人為原因:上游水庫等工程攔截泥沙,使下游河流含沙量減少;上游植被覆蓋率增加,水土流失減緩,河流泥沙量減少;大規模的河道采沙等。影響:河床的下切使河道容水量增大,河道行洪能力相應增強;靠河工程根基失穩,坍塌潰壩可能性增加;水位下降,兩岸引水難度增加,不利于農田灌溉。(共50張PPT)單元檢測試卷二第二單元(2023·山東臨沂期中)2021年9月26日,國家文物局將從美國成功追索回國的12件文物藝術品整體劃撥西藏博物館收藏。其中1件銅鎏金水晶嵌寶石供養塔制作工藝精良,專家建議暫定為三級文物。(寶石是在高溫高壓環境中,巖漿侵入大理石內部,經過長時期復雜置換作用而形成的。)據此完成1~2題。1.圖中Ⅰ、Ⅱ、Ⅲ分別代表沉積環境、熔融環境和變質環境,箭頭代表不同的地質過程。讀圖,大理巖的形成過程屬于A.① B.③ C.④ D.⑤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讀圖可知,沉積環境經過①外力作用形成沉積巖;熔融環境經過③冷卻凝固過程形成巖漿巖,巖漿巖經過④熔融作用,形成新的巖漿,巖漿冷凝后進入到變質環境,在⑤變質作用下形成變質巖;大理巖屬于變質巖,形成過程屬于⑤變質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2023·山東臨沂期中)2021年9月26日,國家文物局將從美國成功追索回國的12件文物藝術品整體劃撥西藏博物館收藏。其中1件銅鎏金水晶嵌寶石供養塔制作工藝精良,專家建議暫定為三級文物。(寶石是在高溫高壓環境中,巖漿侵入大理石內部,經過長時期復雜置換作用而形成的。)據此完成1~2題。2.銅鎏金水晶嵌寶石供養塔嵌的寶石形成的地質過程為A.變質作用—沉積作用—巖漿侵入—置換作用B.沉積作用—變質作用—巖漿侵入—置換作用C.巖漿侵入—變質作用—沉積作用—置換作用D.置換作用—變質作用—巖漿侵入—沉積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由材料“寶石是在高溫高壓環境中,巖漿侵入大理石內部,經過長時期復雜置換作用而形成的”可知,寶石先經沉積作用形成沉積巖(石灰巖),石灰巖經過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大理巖),然后巖漿侵入大理巖內,再經過置換作用,形成寶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河南洛陽期中)倒石堆是一種發育在巖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狀的巖屑堆積而成的坡地地貌(右圖),在天山等高山地區廣泛發育。據此完成3~4題。3.形成倒石堆的巖屑物質主要來源于巖壁的A.流水侵蝕作用 B.物理風化作用C.風力侵蝕作用 D.冰川侵蝕作用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由“倒石堆是一種發育在巖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狀的巖屑堆積而成的坡地地貌”可知,棱角分明主要是在溫度變化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礦物在原地發生機械破碎,而形成故倒石堆的碎屑物質主要來源于巖壁的物理風化作用,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流水侵蝕和風力侵蝕作用下巖石磨圓,棱角不明顯,且風力搬運能力較弱,一般無法搬運顆粒較大的碎屑物質,A、C錯誤;冰川侵蝕形成冰斗、角峰或U形谷,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2024·河南洛陽期中)倒石堆是一種發育在巖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狀的巖屑堆積而成的坡地地貌(右圖),在天山等高山地區廣泛發育。據此完成3~4題。4.影響倒石堆的巖屑碎塊分選性的主要因素是A.坡度 B.海拔C.形狀 D.溫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讀圖分析可知,巖壁由于坡度大,無倒石堆分布,而巖壁下坡度較小,發育倒石堆;且大顆粒巖屑較重,滾動動能較大,可以滾到倒石堆邊緣;小顆粒巖屑較輕,留在倒石堆上部,故影響倒石堆中巖石碎屑分選性的主要因素是坡度,A正確。故選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海南地理)右圖為“某區域的地質剖面圖”。該區域由地表平坦的X區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區組成。X區的玄武巖巖層較厚,Y區的玄武巖巖層較薄。據此回答5~6題。5.導致該區域分異為X區和Y區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蝕 B.巖層褶皺C.風沙侵蝕 D.巖層斷裂√兩個區域在地表形態上最顯著的差異是相對高度的差別,同時巖層存在明顯錯斷和位移,即同一巖層分布在不同的高度上,這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斷層構造,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海南地理)右圖為“某區域的地質剖面圖”。該區域由地表平坦的X區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區組成。X區的玄武巖巖層較厚,Y區的玄武巖巖層較薄。據此回答5~6題。6.X區和Y區的玄武巖厚度存在差異是因為A.噴發物質差異 B.冷凝環境差異C.外力侵蝕差異 D.地殼運動差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由于Y區位置相對較高,外力侵蝕更為強烈,最頂部噴發的玄武巖類物質被侵蝕而變薄;而X區位置較低,由Y區侵蝕搬運的物質易于在此發生堆積從而形成厚度較大的玄武巖沉積層,C正確;斷層發生之前的玄武巖沉積基地是一個比較平坦的地面,在這一類地區同一期次的火山噴發過程會形成厚度比較均一的玄武巖沉積層,因此噴發物質不會導致厚度差異,A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由于該地是同一時代和期次的玄武巖噴發,因此也不存在冷凝環境的差異,B錯;地殼運動改變的是整個區域的構造形態,而不是沉積物的特征,因此,沉積物厚度與地殼運動并沒有必然聯系,D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手指湖,由多個并行的帶狀湖泊組成,形同手指。右圖為“美國東北部五大湖區附近安大略湖南側的手指湖分布圖”。圖中最長的湖泊卡尤加湖長度達61 km,每個湖泊的湖盆基本呈“U”形。讀圖,完成7~8題。7.手指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蝕 B.冰川侵蝕C.流水堆積 D.冰川堆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由材料可知,手指湖位于北美洲五大湖附近,由于緯度較高,氣溫低,地質時期有冰川分布,且“每個湖泊的湖盆基本呈‘U’形”,說明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冰川侵蝕,B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手指湖,由多個并行的帶狀湖泊組成,形同手指。右圖為“美國東北部五大湖區附近安大略湖南側的手指湖分布圖”。圖中最長的湖泊卡尤加湖長度達61 km,每個湖泊的湖盆基本呈“U”形。讀圖,完成7~8題。8.手指湖形成之初,對手指湖長度特征有著顯著影響的因素是①降水量 ②氣溫 ③地形坡度 ④巖石巖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由上題分析可知,手指湖形成主要是受冰川侵蝕作用,而地形坡度及巖石巖性對冰川刨蝕出來的湖盆長短有影響;坡度大,巖性軟,容易被冰川侵蝕,使得手指湖的長度較長,反之較短,③④對,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在平原地區流淌的河流,河曲發育,由于流水的沖刷與侵蝕,河道愈來愈彎曲,最后導致河流自然裁彎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徑直流去,原來彎曲的河道被廢棄,形成的湖泊被稱為牛軛湖。據此完成9~10題。9.圖中牛軛湖的形成過程排序正確的是A.②④③①⑤B.②④①③⑤C.④②⑤③①D.①⑤③④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牛軛湖的形成過程:河水不斷沖刷與侵蝕河岸,河曲愈來愈彎曲,最后河流裁彎取直,河水從裁彎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廢棄,被廢棄的河曲形成了牛軛湖。對應上圖,順序應為②④①③⑤,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在平原地區流淌的河流,河曲發育,由于流水的沖刷與侵蝕,河道愈來愈彎曲,最后導致河流自然裁彎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徑直流去,原來彎曲的河道被廢棄,形成的湖泊被稱為牛軛湖。據此完成9~10題。10.有些牛軛湖是由于人工的“裁彎取直”形成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又開始進行恢復河流彎道的工程,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A.改善生態環境B.縮短航運里程C.提高河流流速D.減輕洪澇災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恢復河流彎道主要是為了增強河流的生態環境效益,增加濕地面積,使其發揮調節氣候、調節徑流、降解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等功能。河道彎曲,濕地面積增大,可以改善生態環境,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河流階地是在內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內力主要是地殼的升降運動,外力主要是河流的下切侵蝕。下圖為“黃河某河段的河流階地剖面圖”,洪水期間,河水能淹沒河漫灘而不能到達T1。讀圖,完成11~12題。11.T1表層砂礫層形成期間A.流域內氣候干燥B.地殼迅速抬升C.風力沉積顯著D.河水流速較快√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如果氣候干燥,河流徑流量較小,無法挾帶足量的砂礫物質在此地沉積,A錯誤;沉積層的形成需要相對穩定的環境,地殼迅速抬升會使侵蝕作用加強,砂礫難以沉積,B錯誤;此處是流水沉積,不是風力沉積作用,C錯誤;流水的搬運能力與徑流量、河水流速呈正相關,T1表層為砂礫層,沉積物的顆粒較大,說明當時河水的流速較快,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河流階地是在內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內力主要是地殼的升降運動,外力主要是河流的下切侵蝕。下圖為“黃河某河段的河流階地剖面圖”,洪水期間,河水能淹沒河漫灘而不能到達T1。讀圖,完成11~12題。12.與T2相比,階地T1A.是流水沉積形成B.是斷裂下陷形成C.形成時間較晚D.面積不斷擴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T1、T2階地都是流水沉積形成,不是斷裂下陷形成,A、B錯誤;距離河流越近,階地形成的年代越新,圖中T1是一級階地,T2是二級階地,所以T1比T2形成晚,C正確;只有最靠近河流的河漫灘可能繼續接受流水沉積而面積擴大,其余的階地因隨地殼抬升遠離河流,失去了形成地層的泥沙來源,面積無法繼續擴大,反而會因流水和風力等外力侵蝕導致面積縮小,最后被侵蝕殆盡,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2023·廣東韶關期末)丹霞山的紫紅色砂巖、礫巖是晚白堊紀時期湖泊沉積而成,隨地殼隆起,在巖石垂向裂隙的基礎上受多種地質作用形成山峰、峽谷、洞穴等地貌。在巖層軟硬交替分布的崖壁上,易形成珠簾狀分布的洞穴(如右圖)。據此完成13~15題。13.構成丹霞山的巖石屬于A.巖漿巖 B.變質巖C.沉積物 D.沉積巖√由材料信息可知,構成丹霞山的巖石有砂巖、礫巖,均屬于沉積巖,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2023·廣東韶關期末)丹霞山的紫紅色砂巖、礫巖是晚白堊紀時期湖泊沉積而成,隨地殼隆起,在巖石垂向裂隙的基礎上受多種地質作用形成山峰、峽谷、洞穴等地貌。在巖層軟硬交替分布的崖壁上,易形成珠簾狀分布的洞穴(如下圖)。據此完成13~15題。14.丹霞地貌的主要形成過程是A.海水沉積—地殼抬升—海水侵蝕B.風力沉積—地殼下沉—風力侵蝕C.流水沉積—地殼抬升—流水侵蝕D.冰川沉積—地殼下沉—冰川侵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由材料可知,紅色砂巖和礫巖是在河流或湖泊環境中沉積形成,故先經流水沉積,形成砂巖和礫巖。后經地殼抬升,巖石受外力侵蝕,形成丹霞地貌。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2023·廣東韶關期末)丹霞山的紫紅色砂巖、礫巖是晚白堊紀時期湖泊沉積而成,隨地殼隆起,在巖石垂向裂隙的基礎上受多種地質作用形成山峰、峽谷、洞穴等地貌。在巖層軟硬交替分布的崖壁上,易形成珠簾狀分布的洞穴(如下圖)。據此完成13~15題。15.圖中珠簾狀分布的洞穴,說明A.洞穴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時間具有一致性B.洞穴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時間具有一致性C.由河流的側向侵蝕形成D.由河流的下切侵蝕形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根據圖示可知,這類洞穴是雨水在崖壁上的豎狀溝槽流動時對巖石進行破壞形成的。所以丹霞崖壁上的洞穴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時間具有一致性;丹霞崖壁上的洞穴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殼的抬升和流水的下切,形成時間不一致。與河流的侵蝕無關。故選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2023·江蘇宿遷階段練習)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以高、險、陡峻著稱,其中海拔1 611米的必魯圖峰是世界沙漠之最,被譽為“沙漠珠峰”。沙漠底部多泉眼,地表有湖泊,周邊地區斷裂發育。右圖示意“當地新月形沙丘鏈景觀和風向玫瑰圖”。據此完成16~18題。16.右列四幅等高線(單位:m)地形圖中,能正確示意上圖景觀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根據玫瑰風向圖可知,該地盛行西北風,因新月形沙丘的迎風坡受力較大,坡度較緩,等高線稀疏,沙丘兩端向背風方向延伸;背風坡風力較小,砂礫堆積坡度較陡,等高線較密集。該地盛行西北風,根據選項中的指向標可知,①圖盛行西北風,A正確;②圖中盛行東北風,B錯誤;③④迎風坡坡度陡,與實際地形不一致,C、D錯誤。故選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2023·江蘇宿遷階段練習)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以高、險、陡峻著稱,其中海拔1 611米的必魯圖峰是世界沙漠之最,被譽為“沙漠珠峰”。沙漠底部多泉眼,地表有湖泊,周邊地區斷裂發育。右圖示意“當地新月形沙丘鏈景觀和風向玫瑰圖”。據此完成16~18題。17.該地沙丘鏈的延伸方向大致是A.西北—東南向 B.東北—西南向C.東西向 D.南北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由所學知識可知,多個沙丘相連形成沙丘鏈,沙丘鏈的延伸方向與盛行風向大致相垂直,該地盛行西北風,沙丘鏈的延伸方向大致是東北—西南向,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2023·江蘇宿遷階段練習)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以高、險、陡峻著稱,其中海拔1 611米的必魯圖峰是世界沙漠之最,被譽為“沙漠珠峰”。沙漠底部多泉眼,地表有湖泊,周邊地區斷裂發育。右圖示意“當地新月形沙丘鏈景觀和風向玫瑰圖”。據此完成16~18題。18.推測必魯圖峰成為世界最高沙峰的關鍵原因是A.地殼抬升表土沙化B.盛行風挾帶沙塵沉積增高C.地下水豐富,沙丘濕度大D.氣候冷暖波動頻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必魯圖沙峰底部多泉眼,地表多湖泊,地下水上涌、水汽蒸發引起沙丘表面濕度增大,固沙性增強,隨著沙塵持續堆積,使其成為最高沙峰,C正確;地殼抬升表土沙化,不會形成新月形沙丘鏈,A錯誤;盛行風挾帶沙塵沉積是形成沙丘的必要條件,但不一定使必魯圖峰成為最高沙峰,B錯誤;氣候冷暖波動與沙峰的形成關系不大,D錯誤。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2024·山西運城期中)下圖示意某地地質構造剖面。完成19~20題。19.圖中M線兩側P巖層厚度不一的原因是A.M線西側P巖層比東側抗蝕力強B.M線西側P巖層早期沉積厚度大C.M線東側P巖層比西側抗蝕力強D.M線東側P巖層受侵蝕程度大√圖中 M 線兩側 P 巖層是同一時期形成的,抗蝕力強度應相同,A、C 錯誤;M線兩側P 巖層厚度不一的原因是斷層形成后,M 線東側P 巖層地勢較高,受侵蝕程度大;西側P 巖層是斷層下降一側,地勢低,受侵蝕程度較小,B錯誤,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2024·山西運城期中)下圖示意某地地質構造剖面。完成19~20題。20.右圖中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A.N巖層形成、巖漿侵入、斷層形成B.巖漿侵入、N巖層形成、斷層形成C.N巖層形成、斷層形成、巖漿侵入D.斷層形成、N巖層形成、巖漿侵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沉積巖層一般是位置在下面的先形成,后形成的侵入巖層會將先形成的巖層切斷。圖中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應該是N巖層先形成,之后有P巖層形成。各沉積巖層都有明顯的錯動、位移,說明斷層晚于各沉積巖層的形成。花崗巖在斷層兩側沒有發生位移,說明花崗巖形成于斷層之后,C 正確,A、B、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非選擇題21.(2023·山東青島期中)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折多山地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末次冰期冰川大規模發育,對地表形態產生重要影響。與西側相比,主脊線東側冰川地貌發育更廣泛。圖1示意折多山末次冰期冰川的覆蓋范圍。圖2示意洛基普觀測站地表景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非選擇題(1)指出與洛基普觀測站地表大塊礫石形成有關的主要外力作用。答案 冰川侵蝕(刨蝕);冰川搬運、堆積。(2)分析與西側相比,主脊線東側冰川地貌發育規模和空間更大的原因。答案 東側地處夏季風迎風坡,降水量大,冰川規模更大;位于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交界處,落差更大,冰川地貌發育空間更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非選擇題22.(2023·河北石家莊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丹地貌是巖石經外力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溝槽相間排列的地貌形態。我國某地地表多為砂巖、頁巖,盛行西北風,背斜構造上廣泛分布著壟崗和溝槽整齊排列的壟崗狀雅丹地貌。下圖示意該區域壟崗狀雅丹地貌分布及景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非選擇題(1)推測圖中雅丹地貌壟崗的走向,并說明理由。答案 西北—東南走向。理由:圖示地區氣候干旱,雅丹地貌主要受風力侵蝕形成;該地區盛行西北風。(2)分析圖示地區背斜構造的形成原因。答案 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沖、擠壓,使巖層發生彎曲變形,該地區巖層向上隆起,從而形成背斜構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非選擇題(3)分析該地地質構造對雅丹地貌形成的影響。答案 砂巖、頁巖形成的背斜構造頂部受張力作用影響,巖層更加疏松,易被風力侵蝕,形成壟溝相間的雅丹地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非選擇題23.(2024·湖北襄陽階段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區內地形陡峭,河谷深切,地殼運動強烈,崖壁巖穴密布。調查發現,該區域現今巖穴多分布于山體西坡和北坡,山體東坡和南坡較少。圖1為武陵源典型巖穴分布區等高線地形圖,圖2示意某山體巖穴發育過程。(1)據圖2指出同一山體形成多級巖穴需具備的基本條件。答案 地殼間歇性抬升;有河流(溪流)發育,風化、侵蝕、搬運作用強;有多層較松軟巖層與較硬巖層相間分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非選擇題(2)比較巖穴甲和巖穴乙發育狀況的差異,并說明原因。答案 差異:巖穴甲比巖穴乙發育程度低(寬度和深度小)。原因:巖穴甲處于發育初期,受風化、(流水)侵蝕(外力作用)時間短,被侵蝕、搬運的巖石物質少,形成的巖穴寬度和深度小。(3)分析武陵源山區現今巖穴多分布于山地西坡和北坡的原因。答案 山地北坡為陰坡,西坡與北坡為夏季風背風坡;侵蝕與風化作用比東坡和南坡小,其形成的巖穴演化較慢,保有量較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非選擇題2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我國深厚的歷史積淀給予了我們無數寶貴的文化遺產,分布在山西沁河流域的古村落群體就是其中之一(分布位置見右圖)。沁河流域古村落多形成于明末清初動亂時期,且多分布在小環境相對獨立的地形險要處。沁河是黃河中游三門峽以下左岸的一條大支流,發源于山西省太岳山脈霍山南麓,流經沁潞高原(山地和丘陵占84%),穿過太行山峽谷,出五龍口進入下游河段。五龍口至沁河口,河床高出兩岸地面2~4 m,“地上河”特征突出,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河床不斷下切,下降趨勢明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非選擇題(1)說明沁河流經太行山峽谷的成因。答案 太行山受板塊擠壓,地殼緩慢抬升,沁河下切(侵蝕),形成大峽谷地貌。(2)推測沁河流域古村落形成的區位條件。答案 流域環境比較封閉崎嶇,且村落多分布在險要處,利于防御與安全;沿河地帶地形相對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河流兼具供水和交通之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非選擇題(3)分析五龍口至沁河口段河床不斷下切的人為原因及影響。答案 人為原因:上游水庫等工程攔截泥沙,使下游河流含沙量減少;上游植被覆蓋率增加,水土流失減緩,河流泥沙量減少;大規模的河道采沙等。影響:河床的下切使河道容水量增大,河道行洪能力相應增強;靠河工程根基失穩,坍塌潰壩可能性增加;水位下降,兩岸引水難度增加,不利于農田灌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單元 單元檢測試卷二.pptx 第二單元 單元檢測試卷二(含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