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活動 認識二十四節氣[分值:60分](選擇題1~11題,每小題3分,共33分)二十四節氣是根據視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計360°。下圖為“二十四節氣圖”。據圖及所學知識,完成1~3題。1.寒露日(每年公歷10月8日左右)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為黃經( )A.15° B.195° C.105° D.285°2.二十四節氣中清明至谷雨期間,下列有關我國的說法可信的是( )A.白晝漸短 B.天氣轉陰C.溫度漸升 D.進入三伏3.谷雨有“播谷降雨,預示著谷雨時節雨水充足,適合稻谷生長”的意思。這一說法比較適合我國的( )A.青藏地區 B.華北地區C.西北地區 D.江南地區(2023·山東濟南期中)二十四節氣的確定,是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道劃分為24等份,以春分點作為0°起點,地球每運行15°,日期大約經過15天,對應一個節氣。下圖為“我國二十四節氣圖”。讀圖完成4~5題。4.二十四節氣中,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出現在( )A.3月6日前后 B.3月31日前后C.4月5日前后 D.4月20日前后5.從立春到立夏( )A.地球公轉速度越來越快B.南極處于最佳科學考察時期C.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D.北京白晝先變長后變短(2023·云南保山月考)二十四節氣產生于我國黃河流域,河南登封市(34°N)附近的觀星臺是二十四節氣產生的最直接的文物史證。我國二十四節氣將地球繞日公轉的規律與地球上的氣候變化、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變化規律相結合,將一年分為24個等份,并給每一個等份取了專有名稱,合稱二十四節氣。時至今日,二十四節氣仍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活動。據此完成6~7題。6.甲點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中某節氣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則該節氣最有可能為( )A.谷雨 B.立秋 C.白露 D.寒露7.下列反映云南省保山市(約25°N)立秋后的地理景象,正確的是( )A.正午太陽高度角增大B.日出時間越來越早C.正午旗桿影子變長D.日落時間越來越晚我國古代歷法,按地球公轉的方向,每隔15°定為一個節氣,共有24個節氣。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下圖)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并于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據此完成8~9題。8.如果把地球公轉軌道按春、夏、秋、冬大致分為四段,則南半球得到太陽輻射最多的一段是( )A.立春到立夏 B.立夏到立秋C.立秋到立冬 D.立冬到立春9.我國二十四節氣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日,最鄰近的節氣是( )A.霜降 B.大雪 C.小寒 D.立春(2024·北京東城區月考)“二十四節氣”反映了我國華北地區四季交替的氣候特征,尤與農業生產活動緊密相連。下圖示意黃河中下游地區各節氣氣溫變化情況。讀圖,完成10~11題。10.當處于一年中與前一節氣氣溫差最低值的節氣時,鄭州( )A.日出東北 B.日影較短C.太陽高度大 D.晝短夜長11.下列農事活動與黃河中下游秋分節氣對應的是( )A.龍口奪糧忙 B.種麥正當時C.水稻該育秧 D.種瓜又點豆(選擇題12~15題,每小題4分,共16分)(2023·江蘇淮安月考)2016年11月,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下圖1為“二十四節氣圖”。完成12~13題。12.下列相鄰的節氣間,地球公轉速度最快的是( )A.春分到清明 B.夏至到小暑C.秋分到寒露 D.冬至到小寒13.家住濟南某小區的學生發現,日出時小區停車場內大樹(如圖2)影子的指向隨日期而移動。下列時段中,日出時樹影的指向由A場地逐漸向B場地移動的是( )A.小滿到大暑 B.白露到寒露C.小雪到小寒 D.雨水到清明(2023·江蘇徐州模擬)我國古代人民根據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讀“二十四節氣分布圖(圖甲)”,回答14~15題。14.在下列各組節氣中,北京的晝長時間最接近的是 ( )A.清明、雨水 B.立冬、立秋C.小雪、大寒 D.雨水、處暑15.圖乙是北半球晨昏線與緯線的切點變化示意圖,圖中四點的日期所處的節氣,正確的是 ( )A.①表示大雪 B.②表示立春C.③表示秋分 D.④表示芒種16.(2024·黑龍江大慶月考)我國古代人民創立了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2022年12月22日(農歷冬月廿九)這一天是冬至。讀“二十四節氣示意圖”和“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1分)(1)2022年冬至這一天,和圖2中字母____的位置對應,這一天全球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這一天全球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3分)(2)冬至過后1個月,就進入________(節氣),對應這段時間里,上海的正午太陽高度逐日變____(填“大”或“小”),白晝逐日變____(填“長”或“短”)。(3分)(3)從小雪到大寒期間,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地球公轉到近日點的時間是____月初,最靠近________(節氣);從立夏到夏至期間,上海地區晝夜長短狀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單元活動 認識二十四節氣1.B 2.C 3.D [第1題,根據材料“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為一個節氣”可知,寒露為春分后的第13個節氣,所以地球在黃道上前進了195°,為黃經195°,B正確。第2題,清明至谷雨期間,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動,我國白晝漸長,A錯誤;天氣是短時間的大氣狀況,并不是隨節氣變化而變化的,B錯誤;太陽直射點北移,太陽高度增大,溫度逐漸升高,C正確;此時是春季,三伏天是在夏季,D錯誤。第3題,谷雨有“播谷降雨,預示著谷雨時節雨水充足,適合稻谷生長”的意思,我國東部季風區,秦嶺-淮河一線以南是水稻的主產區,江南地區比較適合,D正確;青藏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青稞,A錯誤;華北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和玉米,B錯誤;西北地區氣候干旱,以畜牧業為主,C錯誤。]4.C 5.C [第4題,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明處于春分(3月21日前后)后的第15日,多出現在4月5日前后,C正確。第5題,讀圖可知,從立春到立夏,經過春分日,太陽直射點從南半球向北移動到北半球,地球向遠日點移動,公轉速度越來越慢,A錯誤;南極從立春到立夏,由極晝到極夜,極夜期不適合科學考察,南極科學考察的最佳時間是11月~次年3月,B錯誤;從立春到立夏,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京白晝逐漸變長,C正確,D錯誤。]6.B 7.C [第6題,讀圖可知,A點為春分日,B點為夏至日,C點為秋分日,D點為冬至日。甲點大致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與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的中間日期點,為8月7日前后,結合四個選項可知,其最有可能為立秋節氣,B正確。第7題,立秋通常出現在公歷的8月7日前后,此節氣過后,太陽直射點繼續向南移動,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日出越來越晚,日落越來越早,B、D錯誤。云南省保山市位于北回歸線以北,隨著太陽直射點南移,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小,正午旗桿影子變長,A錯誤,C正確。]8.D 9.B [第8題,南半球得到太陽輻射最多的一段是立冬到立春,該時段太陽直射點接近南回歸線,南半球各地處于一年中白晝較長、正午太陽高度較高的時段,因此獲得的太陽輻射最多。故選D。第9題,我國二十四節氣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日為11月30日,由材料“每隔15°定為一個節氣,共有24個節氣”可知,相鄰兩個節氣大約間隔15天,冬至為12月22日前后,則11月22日大約為小雪。11月30日大約為小雪后8天,大雪前7天。因此最鄰近的節氣是大雪。故選B。]10.D 11.B [第10題,據圖可知,黃河中下游地區一年中與前一節氣氣溫差最低值約為-5 ℃,對應的節氣為立冬,北半球正值冬季,鄭州日出東南,A錯誤;日影較長,B錯誤;太陽高度小,C錯誤;晝短夜長,D正確。第11題,我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種植冬小麥,冬小麥為越冬作物,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故該地區“種麥正當時”所處的季節應為秋季,B正確。龍口奪糧忙主要是小麥收割時間為芒種前后,A錯誤;水稻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種植面積很少,育秧一般在春季,C錯誤;種瓜又點豆是在谷雨前后,D錯誤。]12.D 13.D [第12題,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點附近,公轉速度最快,處于二十四節氣的冬至到小寒之間。故選D。第13題,日出時樹影的指向由A場地逐漸向B場地移動,說明日出方位由東南移向東北,太陽直射點由南半球進入北半球,由北半球的冬半年進入北半球夏半年,跨春分節氣。雨水到清明,跨春分節氣,D正確;小滿到大暑、白露到寒露、小雪到小寒都沒有跨春分節氣。故選D。]14.C 15.D [第14題,圖甲中顯示小雪與大寒兩個節氣關于冬至對稱,則這兩個節氣太陽直射點位置相同,故北京在這兩個節氣晝長時間最接近。第15題,依據題意可知,圖乙中③表示切點位于北極圈,則可能是冬至或夏至。若為夏至,則①為冬至后、②為春分后、④為冬至前的節氣,結合題中選項分析都不符合;若為冬至,則①為夏至后、②為秋分后、④為夏至前節氣,結合選項分析,只有④表示芒種正確。]16.(1)C 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 北半球(2)大寒 大 長(3)先向南移動,再向北移動(4)1 小寒 晝長夜短,且晝逐日延長單元活動 認識二十四節氣課程標準 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學習目標 1.結合地球運動的相關知識,說明二十四節氣劃分的依據和方法。(綜合思維)2.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能解釋二十四節氣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指導意義。(地理實踐力)知識點一 地球運動與二十四節氣1.誕生的地區: 流域。2.重要意義:影響著人們的 、風俗習慣、傳統節日和祭祀等活動,在國際氣象學界,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3.劃分依據:地球繞日 的規律與地球上的氣候變化、 生長等自然現象變化規律相結合。4.劃分(1)二十四節氣的確定:是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道劃分為24等份,以 點作為0°起點,地球每運行15°,日期大約經過 天,對應一個節氣。(2)節和氣的確定:在二十四節氣中,從立春開始,逢單的為 ,簡稱為“節”,逢雙的為 ,簡稱為“氣”,合稱為“節氣”。(3)農歷中閏月的來歷:一般情況下,一個陰歷月內有一節一氣,當某個月不包含中氣時,則將該月作為上個月的閏月。下圖為“二十四節氣與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關系示意圖(北半球)”。讀圖,完成1~2題。1.圖中( )A.甲為春分 B.乙為夏至C.丙為冬至 D.丁為秋分2.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動的是( )A.小暑→立秋 B.雨水→清明C.寒露→大雪 D.小寒→立春(2023·江蘇南京月考)下圖為“一年中南京市晝夜長短及變化狀況示意圖”,甲~丁、a~d代表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讀圖,完成3~4題。3.圖中各點中,北半球白晝最長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4.我國傳統上所說的春季是立春到立夏之間。在圖中是( )A.a~b之間 B.乙~丙之間C.b~c之間 D.丙~丁之間知識點二 二十四節氣與人類活動1.二十四節氣與季節劃分2.二十四節氣與氣象規律二十四節氣與氣象規律 舉例二十四節氣能夠很好地揭示寒來暑往的______變化規律 說明氣溫的_____狀況 小暑節氣中的“暑”是指炎熱,“小”是指炎熱的程度“三伏天”即將到來,說明炎熱的天氣已經開始,但還未到達最熱的時節說明____的形態與多少 大雪節氣直接反映降水特征,與小雪節氣相比,此時冷空氣勢力更加強盛,寒潮天氣頻發,容易帶來大雪,甚至暴雪3.二十四節氣與農事活動(1)“____________________”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要求之一。(2)“____________”是說降雨增多對谷類作物有利;“____________”是指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但還未成熟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代表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3)二十四節氣與農諺農事活動 地區 農諺 意義早稻播種 江漢平原 清明下秧,不問爹娘 揭示了不同地區氣候特征的差異,用于指導各地區安排農事活動上海 清明到,把稻泡棉花播耕 華北地區 清明早,小滿遲,谷雨種棉正當時華中地區 清明前,好種棉蘇浙皖一帶 要穿棉,棉花種在立夏前麥類作物收獲 華北一帶 麥到芒種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華中地區 麥到立夏收,谷到處暑黃蘇浙一帶 麥到小滿日夜黃4.二十四節氣與節慶民俗(1)養生方面:“春夏養陽,秋冬養陰”。(2)醫藥文化:“冬病夏治”。(3)飲食文化:“冬至餃子夏至面”。(4)祭祀活動:清明祭奠英烈。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1.[綜合思維]說出圖中代表夏至節氣的字母及其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綜合思維]讀圖,說出傳統上我國劃分四季開始的節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區域認知]從我國傳統四季中任選一個季節,描述北京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地理實踐力]近幾年,人們越來越關注二十四節氣,并在網上紛紛轉發關于二十四節氣的內容。下圖為某學生發的網絡圖片,請說出與此節氣相關的諺語、習俗、詩詞等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云南昆明期末)某軟件中的創意中國24節氣表情包,用時尚現代的傳播方式, 向世界推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下圖為“小暑和大暑的表情符號”。 讀圖,完成1~2題。1.圖中兩節氣期間( )A.長江中下游平原進入雨季B.浙閩丘陵茶樹萌發C.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變大D.地球公轉速度漸慢2.下列描寫的是圖中節氣期間景色的是( )A.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B.一載農耕今播種,蓑衣斗笠雨濃濃C.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D.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單元活動 認識二十四節氣知識點一 地球運動與二十四節氣梳理教材新知1.黃河2.農業生產3.公轉 動植物4.(1)春分 15 (2)節氣 中氣 落實思維方法1.C 2.D [第1題,結合二十四節氣的時間順序和地球公轉方向可以判斷,甲為夏至,乙為秋分,丙為冬至,丁為春分。第2題,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動的時間段是冬至到第二年的春分,即圖中的丙到丁時段,選項中符合條件的只有小寒→立春。]3.D 4.C [第3題,讀圖可知,丁為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第4題,我國傳統上所說的春季是立春到立夏之間,b為立春,c為立夏,所以我國傳統上所說的春季在圖中b~c之間。]知識點二 二十四節氣與人類活動梳理教材新知1.四季 春分 秋分 二分二至2.氣候 冷暖 降水3.(1)掌握季節,不違農時 (2)谷雨 小滿 芒種探究核心知識1.A。6月22日前后。2.立春、立夏、立秋、立冬。3.春季:晝漸長、夜漸短;立春到春分前晝小于夜,春分到立夏晝大于夜;春分日晝等于夜。夏季:立夏到夏至晝漸長、夜漸短,夏至到立秋晝漸短、夜漸長;晝大于夜;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秋季:晝漸短、夜漸長,秋分前晝大于夜,秋分后晝小于夜,秋分日晝等于夜。冬季:立冬到冬至晝漸短、夜漸長,冬至到立春晝漸長、夜漸短;晝小于夜;冬至日晝最短、夜最長。4.諺語: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等。習俗:掃墓、祭祖、踏青、郊游等。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等。落實思維方法1.C 2.D [第1題,小暑和大暑為夏至之后的兩個連續節氣,小暑的日期為7月7日前后,大暑的日期為7月23日前后。長江中下游平原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為梅雨季節,圖中兩節氣期間,梅雨基本結束,A錯誤;浙閩丘陵茶樹萌發應出現在春季,而圖中兩節氣期間為盛夏,B錯誤;圖中兩節氣期間,太陽直射點向赤道移動,因此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變大,C正確;小暑的日期為7月7日前后,地球大致剛過公轉軌道上的遠日點,公轉速度慢,時間向后推移,地球逐漸遠離遠日點,地球公轉速度應漸快,D錯誤。第2題,“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描述的是春天情境,排除A;“一載農耕今播種,蓑衣斗笠雨濃濃”描述的是谷雨時節的情境,排除B;“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描述的是寒露時節的情境,排除C;“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描寫的是夏日忙碌的情境,與小暑和大暑表示的時期相似。故選D。](共56張PPT)認識二十四節氣單元活動第一單元 地球運動的意義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1.結合地球運動的相關知識,說明二十四節氣劃分的依據和方法。(綜合思維)2.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能解釋二十四節氣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指導意義。(地理實踐力)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地球運動與二十四節氣知識點二 二十四節氣與人類活動內容索引課時對點練地球運動與二十四節氣><知識點一1.誕生的地區: 流域。2.重要意義:影響著人們的 、風俗習慣、傳統節日和祭祀等活動,在國際氣象學界,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3.劃分依據:地球繞日 的規律與地球上的氣候變化、 生長等自然現象變化規律相結合。黃河農業生產公轉動植物4.劃分(1)二十四節氣的確定:是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道劃分為24等份,以 點作為0°起點,地球每運行15°,日期大約經過 天,對應一個節氣。(2)節和氣的確定:在二十四節氣中,從立春開始,逢單的為 ,簡稱為“節”,逢雙的為 ,簡稱為“氣”,合稱為“節氣”。春分15節氣中氣(3)農歷中閏月的來歷:一般情況下,一個陰歷月內有一節一氣,當某個月不包含中氣時,則將該月作為上個月的閏月。右圖為“二十四節氣與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關系示意圖(北半球)”。讀圖,完成1~2題。1.圖中A.甲為春分 B.乙為夏至C.丙為冬至 D.丁為秋分√結合二十四節氣的時間順序和地球公轉方向可以判斷,甲為夏至,乙為秋分,丙為冬至,丁為春分。右圖為“二十四節氣與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關系示意圖(北半球)”。讀圖,完成1~2題。2.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動的是A.小暑→立秋 B.雨水→清明C.寒露→大雪 D.小寒→立春√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動的時間段是冬至到第二年的春分,即圖中的丙到丁時段,選項中符合條件的只有小寒→立春。(2023·江蘇南京月考)右圖為“一年中南京市晝夜長短及變化狀況示意圖”,甲~丁、a~d代表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讀圖,完成3~4題。3.圖中各點中,北半球白晝最長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讀圖可知,丁為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2023·江蘇南京月考)右圖為“一年中南京市晝夜長短及變化狀況示意圖”,甲~丁、a~d代表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讀圖,完成3~4題。4.我國傳統上所說的春季是立春到立夏之間。在圖中是A.a~b之間 B.乙~丙之間C.b~c之間 D.丙~丁之間√我國傳統上所說的春季是立春到立夏之間,b為立春,c為立夏,所以我國傳統上所說的春季在圖中b~c之間。二十四節氣與人類活動><知識點二1.二十四節氣與季節劃分四季春分秋分二分二至2.二十四節氣與氣象規律二十四節氣與氣象規律 舉例二十四節氣能夠很好地揭示寒來暑往的______ 變化規律 說明氣溫的 狀況 小暑節氣中的“暑”是指炎熱,“小”是指炎熱的程度“三伏天”即將到來,說明炎熱的天氣已經開始,但還未到達最熱的時節說明 的形態與多少 大雪節氣直接反映降水特征,與小雪節氣相比,此時冷空氣勢力更加強盛,寒潮天氣頻發,容易帶來大雪,甚至暴雪氣候冷暖降水3.二十四節氣與農事活動(1)“ ”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要求之一。(2)“ ”是說降雨增多對谷類作物有利;“ ”是指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但還未成熟的意思;“ ”代表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掌握季節,不違農時谷雨小滿芒種(3)二十四節氣與農諺農事活動 地區 農諺 意義早稻播種 江漢平原 清明下秧,不問爹娘 揭示了不同地區氣候特征的差異,用于指導各地區安排農事活動上海 清明到,把稻泡棉花播耕 華北地區 清明早,小滿遲,谷雨種棉正當時華中地區 清明前,好種棉蘇浙皖一帶 要穿棉,棉花種在立夏前麥類作物收獲 華北一帶 麥到芒種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華中地區 麥到立夏收,谷到處暑黃蘇浙一帶 麥到小滿日夜黃4.二十四節氣與節慶民俗(1)養生方面:“春夏養陽,秋冬養陰”。(2)醫藥文化:“冬病夏治”。(3)飲食文化:“冬至餃子夏至面”。(4)祭祀活動:清明祭奠英烈。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1.[綜合思維]說出圖中代表夏至節氣的字母及其日期。答案 A。6月22日前后。2.[綜合思維]讀圖,說出傳統上我國劃分四季開始的節氣。答案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3.[區域認知]從我國傳統四季中任選一個季節,描述北京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答案 春季:晝漸長、夜漸短;立春到春分前晝小于夜,春分到立夏晝大于夜;春分日晝等于夜。夏季:立夏到夏至晝漸長、夜漸短,夏至到立秋晝漸短、夜漸長;晝大于夜;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秋季:晝漸短、夜漸長,秋分前晝大于夜,秋分后晝小于夜,秋分日晝等于夜。冬季:立冬到冬至晝漸短、夜漸長,冬至到立春晝漸長、夜漸短;晝小于夜;冬至日晝最短、夜最長。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4.[地理實踐力]近幾年,人們越來越關注二十四節氣,并在網上紛紛轉發關于二十四節氣的內容。右圖為某學生發的網絡圖片,請說出與此節氣相關的諺語、習俗、詩詞等內容。答案 諺語: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等。習俗:掃墓、祭祖、踏青、郊游等。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等。(2023·云南昆明期末)某軟件中的創意中國24節氣表情包,用時尚現代的傳播方式, 向世界推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下圖為“小暑和大暑的表情符號”。 讀圖,完成1~2題。1.圖中兩節氣期間A.長江中下游平原進入雨季B.浙閩丘陵茶樹萌發C.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變大D.地球公轉速度漸慢√小暑和大暑為夏至之后的兩個連續節氣,小暑的日期為7月7日前后,大暑的日期為7月23日前后。長江中下游平原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為梅雨季節,圖中兩節氣期間,梅雨基本結束,A錯誤;浙閩丘陵茶樹萌發應出現在春季,而圖中兩節氣期間為盛夏,B錯誤;圖中兩節氣期間,太陽直射點向赤道移動,因此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變大,C正確;小暑的日期為7月7日前后,地球大致剛過公轉軌道上的遠日點,公轉速度慢,時間向后推移,地球逐漸遠離遠日點,地球公轉速度應漸快,D錯誤。(2023·云南昆明期末)某軟件中的創意中國24節氣表情包,用時尚現代的傳播方式, 向世界推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下圖為“小暑和大暑的表情符號”。 讀圖,完成1~2題。2.下列描寫的是圖中節氣期間景色的是A.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B.一載農耕今播種,蓑衣斗笠雨濃濃C.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D.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描述的是春天情境,排除A;“一載農耕今播種,蓑衣斗笠雨濃濃”描述的是谷雨時節的情境,排除B;“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描述的是寒露時節的情境,排除C;“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描寫的是夏日忙碌的情境,與小暑和大暑表示的時期相似。故選D。課時對點練二十四節氣是根據視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計360°。右圖為“二十四節氣圖”。據圖及所學知識,完成1~3題。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寒露日(每年公歷10月8日左右)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為黃經A.15° B.195° C.105° D.285°√基礎過關根據材料“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為一個節氣”可知,寒露為春分后的第13個節氣,所以地球在黃道上前進了195°,為黃經195°,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二十四節氣是根據視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計360°。右圖為“二十四節氣圖”。據圖及所學知識,完成1~3題。2.二十四節氣中清明至谷雨期間,下列有關我國的說法可信的是A.白晝漸短 B.天氣轉陰C.溫度漸升 D.進入三伏√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清明至谷雨期間,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動,我國白晝漸長,A錯誤;天氣是短時間的大氣狀況,并不是隨節氣變化而變化的,B錯誤;太陽直射點北移,太陽高度增大,溫度逐漸升高,C正確;此時是春季,三伏天是在夏季,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二十四節氣是根據視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計360°。右圖為“二十四節氣圖”。據圖及所學知識,完成1~3題。3.谷雨有“播谷降雨,預示著谷雨時節雨水充足,適合稻谷生長”的意思。這一說法比較適合我國的A.青藏地區 B.華北地區 C.西北地區 D.江南地區√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谷雨有“播谷降雨,預示著谷雨時節雨水充足,適合稻谷生長”的意思,我國東部季風區,秦嶺-淮河一線以南是水稻的主產區,江南地區比較適合,D正確;青藏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青稞,A錯誤;華北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和玉米,B錯誤;西北地區氣候干旱,以畜牧業為主,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2023·山東濟南期中)二十四節氣的確定,是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道劃分為24等份,以春分點作為0°起點,地球每運行15°,日期大約經過15天,對應一個節氣。下圖為“我國二十四節氣圖”。讀圖完成4~5題。4.二十四節氣中,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出現在A.3月6日前后 B.3月31日前后C.4月5日前后 D.4月20日前后√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明處于春分(3月21日前后)后的第15日,多出現在4月5日前后,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2023·山東濟南期中)二十四節氣的確定,是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道劃分為24等份,以春分點作為0°起點,地球每運行15°,日期大約經過15天,對應一個節氣。下圖為“我國二十四節氣圖”。讀圖完成4~5題。5.從立春到立夏A.地球公轉速度越來越快B.南極處于最佳科學考察時期C.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D.北京白晝先變長后變短√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讀圖可知,從立春到立夏,經過春分日,太陽直射點從南半球向北移動到北半球,地球向遠日點移動,公轉速度越來越慢,A錯誤;南極從立春到立夏,由極晝到極夜,極夜期不適合科學考察,南極科學考察的最佳時間是11月~次年3月,B錯誤;從立春到立夏,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京白晝逐漸變長,C正確,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2023·云南保山月考)二十四節氣產生于我國黃河流域,河南登封市(34°N)附近的觀星臺是二十四節氣產生的最直接的文物史證。我國二十四節氣將地球繞日公轉的規律與地球上的氣候變化、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變化規律相結合,將一年分為24個等份,并給每一個等份取了專有名稱,合稱二十四節氣。時至今日,二十四節氣仍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活動。據此完成6~7題。6.甲點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中某節氣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則該節氣最有可能為A.谷雨 B.立秋C.白露 D.寒露√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讀圖可知,A點為春分日,B點為夏至日,C點為秋分日,D點為冬至日。甲點大致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與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的中間日期點,為8月7日前后,結合四個選項可知,其最有可能為立秋節氣,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2023·云南保山月考)二十四節氣產生于我國黃河流域,河南登封市(34°N)附近的觀星臺是二十四節氣產生的最直接的文物史證。我國二十四節氣將地球繞日公轉的規律與地球上的氣候變化、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變化規律相結合,將一年分為24個等份,并給每一個等份取了專有名稱,合稱二十四節氣。時至今日,二十四節氣仍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活動。據此完成6~7題。7.下列反映云南省保山市(約25°N)立秋后的地理景象,正確的是A.正午太陽高度角增大B.日出時間越來越早C.正午旗桿影子變長D.日落時間越來越晚√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立秋通常出現在公歷的8月7日前后,此節氣過后,太陽直射點繼續向南移動,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日出越來越晚,日落越來越早,B、D錯誤。云南省保山市位于北回歸線以北,隨著太陽直射點南移,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小,正午旗桿影子變長,A錯誤,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我國古代歷法,按地球公轉的方向,每隔15°定為一個節氣,共有24個節氣。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右圖)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并于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據此完成8~9題。8.如果把地球公轉軌道按春、夏、秋、冬大致分為四段,則南半球得到太陽輻射最多的一段是A.立春到立夏 B.立夏到立秋C.立秋到立冬 D.立冬到立春√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南半球得到太陽輻射最多的一段是立冬到立春,該時段太陽直射點接近南回歸線,南半球各地處于一年中白晝較長、正午太陽高度較高的時段,因此獲得的太陽輻射最多。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我國古代歷法,按地球公轉的方向,每隔15°定為一個節氣,共有24個節氣。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右圖)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并于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據此完成8~9題。9.我國二十四節氣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日,最鄰近的節氣是A.霜降 B.大雪C.小寒 D.立春√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我國二十四節氣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日為11月30日,由材料“每隔15°定為一個節氣,共有24個節氣”可知,相鄰兩個節氣大約間隔15天,冬至為12月22日前后,則11月22日大約為小雪。11月30日大約為小雪后8天,大雪前7天。因此最鄰近的節氣是大雪。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北京東城區月考)“二十四節氣”反映了我國華北地區四季交替的氣候特征,尤與農業生產活動緊密相連。右圖示意黃河中下游地區各節氣氣溫變化情況。讀圖,完成10~11題。10.當處于一年中與前一節氣氣溫差最低值的節氣時,鄭州A.日出東北 B.日影較短C.太陽高度大 D.晝短夜長√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據圖可知,黃河中下游地區一年中與前一節氣氣溫差最低值約為-5 ℃,對應的節氣為立冬,北半球正值冬季,鄭州日出東南,A錯誤;日影較長,B錯誤;太陽高度小,C錯誤;晝短夜長,D正確。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北京東城區月考)“二十四節氣”反映了我國華北地區四季交替的氣候特征,尤與農業生產活動緊密相連。右圖示意黃河中下游地區各節氣氣溫變化情況。讀圖,完成10~11題。11.下列農事活動與黃河中下游秋分節氣對應的是A.龍口奪糧忙 B.種麥正當時C.水稻該育秧 D.種瓜又點豆√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我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種植冬小麥,冬小麥為越冬作物,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故該地區“種麥正當時”所處的季節應為秋季,B正確。龍口奪糧忙主要是小麥收割時間為芒種前后,A錯誤;水稻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種植面積很少,育秧一般在春季,C錯誤;種瓜又點豆是在谷雨前后,D錯誤。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2023·江蘇淮安月考)2016年11月,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右圖1為“二十四節氣圖”。完成12~13題。12.下列相鄰的節氣間,地球公轉速度最快的是A.春分到清明 B.夏至到小暑C.秋分到寒露 D.冬至到小寒√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點附近,公轉速度最快,處于二十四節氣的冬至到小寒之間。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2023·江蘇淮安月考)2016年11月,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右圖1為“二十四節氣圖”。完成12~13題。13.家住濟南某小區的學生發現,日出時小區停車場內大樹(如圖2)影子的指向隨日期而移動。下列時段中,日出時樹影的指向由A場地逐漸向B場地移動的是A.小滿到大暑 B.白露到寒露 C.小雪到小寒 D.雨水到清明√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日出時樹影的指向由A場地逐漸向B場地移動,說明日出方位由東南移向東北,太陽直射點由南半球進入北半球,由北半球的冬半年進入北半球夏半年,跨春分節氣。雨水到清明,跨春分節氣,D正確;小滿到大暑、白露到寒露、小雪到小寒都沒有跨春分節氣。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2023·江蘇徐州模擬)我國古代人民根據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讀“二十四節氣分布圖(圖甲)”,回答14~15題。14.在下列各組節氣中,北京的晝長時間最接近的是A.清明、雨水 B.立冬、立秋C.小雪、大寒 D.雨水、處暑√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圖甲中顯示小雪與大寒兩個節氣關于冬至對稱,則這兩個節氣太陽直射點位置相同,故北京在這兩個節氣晝長時間最接近。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2023·江蘇徐州模擬)我國古代人民根據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讀“二十四節氣分布圖(圖甲)”,回答14~15題。15.圖乙是北半球晨昏線與緯線的切點變化示意圖,圖中四點的日期所處的節氣,正確的是A.①表示大雪 B.②表示立春C.③表示秋分 D.④表示芒種√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依據題意可知,圖乙中③表示切點位于北極圈,則可能是冬至或夏至。若為夏至,則①為冬至后、②為春分后、④為冬至前的節氣,結合題中選項分析都不符合;若為冬至,則①為夏至后、②為秋分后、④為夏至前節氣,結合選項分析,只有④表示芒種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16.(2024·黑龍江大慶月考)我國古代人民創立了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2022年12月22日(農歷冬月廿九)這一天是冬至。讀“二十四節氣示意圖”和“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2022年冬至這一天,和圖2中字母____的位置對應,這一天全球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天全球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方是________。(2)冬至過后1個月,就進入________(節氣),對應這段時間里,上海的正午太陽高度逐日變____(填“大”或“小”),白晝逐日變____(填“長”或“短”)。C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北半球大寒大長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3)從小雪到大寒期間,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地球公轉到近日點的時間是____月初,最靠近______(節氣);從立夏到夏至期間,上海地區晝夜長短狀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向南移動,再向北移動1小寒晝長夜短,且晝逐日延長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單元 單元活動 認識二十四節氣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一單元 單元活動 認識二十四節氣.docx 第一單元 單元活動 認識二十四節氣.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