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共57張ppt)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4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共57張ppt)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4

資源簡介

(共57張PPT)
時代精神的精華
第一課
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
探究世界的本質
第二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
第四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
第三課
第二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第三單元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
尋覓社會的真諦
第五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
第六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七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八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第九課
馬克思主義哲學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唯物史觀
人生價值觀
不忘本來
哲學基礎知識
唯物辯證法
辯證唯物論
辯證
唯物主義
歷史
唯物主義
吸收外來
面向未來
馬克思主義文化觀
哲學與文化
馬克思主義哲學
辯證
唯物主義
歷史
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論
(第二課:探究世界的本質)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 第四課:探索認識的奧秘)
唯物辯證法
(第三課:把握世界的規律)
歷史唯物主義社會歷史觀(第五課:尋覓社會的真諦)
歷史唯物主義人生價值觀
(第六課:實現人生的價值)
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體系
2025屆高三政治一輪復習
必修四 哲學與文化
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
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
唯物
辯證法
總特征
(基本觀點)
聯系的觀點
發展的觀點
實質與核心
(根本觀點)
矛盾的觀點
聯系
發展
矛盾
根本內容
根本動力
構成、引起
世界怎么樣/狀態: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聯系、發展、矛盾的。
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基本觀點)
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是什么/本質: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01
考點考向
目錄contents
02
考情透視
03
思維導圖
04
考點梳理
05
真題再現
把握世界的
規律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
與核心
含義
特征:
用聯系的
觀點看問題
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
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系統與要素的關系)
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
普遍性、實質
用發展的
觀點看問題
堅持量變與質變的統一(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
堅持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矛盾含義、
基本屬性(同一性與斗爭性)
矛盾問題的精髓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矛盾普遍性、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
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辯證否定觀
(聯系觀)
(發展觀)
(矛盾觀)
思維導圖







辯證法的總特征(基本觀點)
辯證法 15個
聯系
辯證法的實質
核心和根本觀點
矛盾的基本屬性
普遍性
特殊性
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主次矛盾的關系
矛盾的主次方面的關系
矛盾分析法
普遍性
客觀性
多樣性
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發展
普遍性
實質
狀態
趨勢
思維導圖
政治認同:樹立全局眼光,堅持底線思維,增強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解與認同。
科學精神:堅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用事物發展狀態和途徑的道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非人生的發展道路。堅持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方法認識事物,正確認識形勢。
公共參與: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善于用綜合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堅持矛盾分析法,理解領會并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核心素養:
核心考點一: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一、考點考向
課程標準 考情預測
描述世界是普遍聯系、永恒運動的; 聯系的特征一直是高頻考點。高考中既分別考查聯系的某個特征,又綜合考查聯系觀的知識,同時,常把聯系觀與規律、主觀能動性、發展觀等結合起來考查,其中,用聯系的多樣性分析和解決問題,在近年來的高考中出現頻率較高,應注意全面掌握。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是近幾年高考的高頻考點,在選擇題和非選擇題中均頻繁出現,學習時要多結合熱點問題進行分析,例如區域發展、城鄉發展等問題。
二、考情透視
年份省份 試題類型 考查考點
2024江西 選擇題 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整體與部分的聯系
2024甘肅、浙江1月、6月 選擇題 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
2024北京 選擇題 整體與部分的聯系
2023廣東 選擇題 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
2023山東 選擇題 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整體與部分的聯系
2023北京 選擇題 整體與部分的聯系
2022海南 選擇題 整體與部分的聯系,系統優化方法
2022北京 選擇題 聯系的觀點
2022遼寧 選擇題 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
2024全國甲卷 非選擇題 系統優化方法
2024黑吉遼 非選擇題 整體與部分的聯系
2023天津 非選擇題 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整體與部分的聯系
2023浙江6月 非選擇題 系統優化方法
2022山東 非選擇題 整體與部分的聯系
2022湖南 非選擇題 聯系的觀點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聯系觀
用聯系的
觀點看問題
含義
特征
普遍性
客觀性
多樣性
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
系統與要素
系統的特征
方法論要求
三、思維導圖
核心考點一: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唯物辯證法總特征之一
(聯系觀)
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二部四互)
四、考點梳理
1.聯系的含義:
注意:
(1)從范圍上看:聯系既包括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系,也包括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的聯系。即我們所說的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
(2)從內容上講:聯系包括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這種作用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
(3)從結果上看:聯系會引起相關事物的變化、發展。
(4)規律也是一種聯系,但聯系不一定是規律。聯系≠規律(規律是一種聯系,是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即四者集一身的聯系)
如何判斷是否考查“聯系”?
識別的關鍵詞:影響/制約/促進/阻礙/帶來/制約/需要/調動/關系到/引起/導致/相結合/合作/協作/協調/正確處理…之間的關系/…一體化、系統化/有利于/統一/相關/處理…關系/同時/離不開/一致性、連續性(過去、現在、未來)
外部聯系
內部聯系
表現形式
(1)聯系的普遍性(強調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2.聯系的基本特征:
(2)聯系的客觀性(強調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3)聯系的多樣性(強調形式不同)
核心考點一: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唯物辯證法總特征之一
(聯系觀)
比較 普遍性 客觀性 多樣性
含義
表現
方法論
側重點
2. 聯系的基本特征
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之中
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
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
①事物之間: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
②事物內部: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③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
事物的聯系就其與實踐的關系來說,可以分為自在事物的聯系和人為事物的聯系。二者都是客觀的。
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等
①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②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
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主客觀、有利不利、內外部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強調的是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事物
強調的是聯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強調的是聯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有人說: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之中,所以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這種說法對嗎?
特別提醒:聯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著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具有聯系,還應明確事物之間的聯系是有條件的。
①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之中。( )
②事物總是與周圍的事物有這樣或那樣的聯系。( )
③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 )
④任何事物都是有聯系的。( )
⑤任何兩個事物間都有聯系。( )


×
×
×
(1)事物都是普遍聯系的,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聯系又是有條件的。
任何事物都處于普遍聯系中≠任何事物之間/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
(2)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根據自己的需要、主觀愿望建立聯系。
(3)自在事物的聯系在人類產生之前就存在,不能建立自在事物的聯系;
(4)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具有“人化”的特點,但形成之后便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人為事物的聯系≠主觀聯系
(5)聯系具有多樣性,既有多變的聯系,也有穩定的聯系。不能認為穩定的聯系不存在。
人為事物的聯系判斷依據:事物的聯系是否與實踐有關系。
特別提醒
唯物論角度 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認識論角度 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人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不能一成不變地看問題
辯證法角度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系具有多樣性,要求我們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堅持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價值觀角度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一定事物的價值以及人們對它的價值觀念會發生變化,人們要根據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知識拓展:“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的哲學依據
【聯系的客觀性原理】聯系是客觀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方法論】 ①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②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
【聯系的普遍性原理】聯系是具有普遍性
【方法論】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
“聯系觀”的原理: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條件性
【聯系的多樣性原理】事物的聯系多種多樣
【方法論】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不能只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聯系,還要看到那些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
原理總結:
(1)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區別與聯系
比較 整體 部分
區別 內涵不同
地位、功能不同
聯系 相互依賴 相互影響 事物的全局或發展的全過程
事物的局部或發展的各個階段
①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
②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
①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部分;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也會影響整體的功能,
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
部分處于被支配地位,服從和服務于整體
3.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
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方法論)
①整體與部分是辯證統一的,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總)要求我們樹立全局觀念,掌握系統優化方法,用綜合的思維方法來認識事物。 A和B之間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②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要求我們立足整體,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優化組合,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強調整體)
③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整體離不開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強調部分)注: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
【提醒】做主觀題時,要分清材料是強調整體的重要性,還是強調部分的重要性,根據側重點,選取相應的方法論。
原理總結:
疑難解析:整體的功能總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體功能是大于還是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是有前提、有條件的。
三個臭皮匠,
勝過一個諸葛亮。
當部分以有序、優化、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就會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即:1+1>2。
當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就會小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即:1+1<2。
整體功能與部分功能的關系有三種情形:
①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當各部分按照有序性構成有機整體時,就會產生部分所沒有的新的整體功能。
②當各部分以合理、有序、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會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③當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發揮,甚至相互抵消,使整體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整體功能≠部分功能的簡單相加。
2.整體功能是大于還是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是有前提、有條件的。
3.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不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知識拓展:
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
在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中,各個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組成整體時,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
一般情況下,整體中的若干部分可多可少,可有可無;一些部分的喪失,不至于影響整體的存在和發展。
系統與要素的關系則強調構成系統的各個要素缺一不可,系統內部的各個要素都具有獨特的、其它要素不可替代的功能。系統和要素的關系更強調有序性和優化趨向性原則。
只有具有系統的基本特征,即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的整體才是系統,因此系統不能與整體完全等同。
為什么
系統的 含義 系統的基本特征
方法論
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
整體性
有序性
內部結構優化趨向
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
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
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①要求我們樹立全局觀念,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用綜合的思維方法來認識事物。②要立足整體,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優化組合,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③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3.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掌握系統優化方法
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著眼整體性
遵循內部結構的有序性
注重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不在意一匹馬的比賽結果,而是注重整體目標
根據對方的部署,調整馬匹的出場次序
通過合理安排次序,使系統結構出現優化調整
【原理】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系統的基本特征是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方法論】要求樹立全局觀念,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原理總結:
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論原理
1.大切口題目:運用“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聯系觀)的有關知識:
⑴聯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⑵聯系的客觀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⑶聯系的多樣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⑷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密不可分,要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堅持整體與部分辯證統一。強調整體: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統籌考慮,優化組合。要求我們要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最優目標;強調部分: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⑸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要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統籌考慮,優化組合。
歸納提升
歸納提升
2.用聯系的特征的知識回答問題的答題模式:
(1)聯系具有普遍性,我們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分析材料××影響了/導致了…。如“互聯網+對經濟影響”
(2)聯系具有客觀性,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我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分析材料雖然承認××與××之間的聯系,但這種聯系是本來不存在的。如:“吉祥數”; ---人力利用某種條件加深了聯系,如網絡、交通等。
(3)聯系具有多樣性。我們要注意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性,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分析材料--不僅承認兩個事物之間的聯系,而且看到了多個事物對一個事物的影響(或一事物對多個事物產生了影響)。
歸納提升
3.用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的知識回答問題的答題模式:
①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實現整體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分析材料(材料強調整體)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也會影響整體的功能。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分析材料---(材料強調部分)
③整體與部分是辯證統一的,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密不可分。+分析材料---材料有整體也有部分,既……又……,如結構調整、各個環節等
④(強調系統)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具有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的特點,要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用綜合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要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查,優化組合,選擇最佳方案。(根據材料取舍,不是必答)
易混易錯:
1.整體功能一定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改:當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構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2.整體功能就是部分功能之和。
改:整體功能≠部分功能的簡單相加。當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狀態構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則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整體功能大于/小于部分功能是有條件的。
3.部分對整體起決定性作用。
改: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
4.要立足關鍵部分,用局部的變化推動整體的發展。
改:要立足整體,統籌全局,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變化≠發展
5.人為事物的聯系具有“人化”的特點,因而是主觀的。
改:自在事物的聯系和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
6.整體與部分在事物存在和發展中的地位同等重要。
改:在事物存在和發展中,整體和部分的地位各不相同。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處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
7.聯系有主觀聯系和客觀聯系之分。
改:聯系是客觀的,主觀聯系是主觀臆造的不存在的聯系。
8.著眼于事物的要素進行系統優化。
改:系統優化方法要求著眼于整體。
9.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等同于整體功能與部分功能的關系,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改:整體一定大于部分,整體的功能不一定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只有當部分以有序、優化、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才會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即:1+1>2。整體不是共性,部分不是個性,不能把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當作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1.(2024·山東)1979 年,互花米草作為保灘護堤的“衛士”引入我國,對固灘、消浪起到一定作用。然而,互花米草繁殖力強,搶占了鹽地堿蓬、海草床等的生存空間,根系發達,將底棲生物困死其中。鳥兒因無處覓食而飛走。2022年,我國啟動全國范圍內互花米草的防治專項行動。從引入到防治,說明:
①從量的積累到質的轉變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
②把握事物聯系的多樣性才能正確認識事物
③認識受著客觀過程的發展及其表現程度的限制
④真理要經過認識、實踐、再認識的多次反復才能獲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①從量的積累到質的轉變是事物發展的狀態,不是趨勢;④真理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多次反復才能獲得。
五、真題再現
2.(2024江西,7,3分)同飲一江水,共護長江美。2024年1月,贛鄂兩省簽訂長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堅持共擔、共治、共享原則,約定每年各出資1億元,設立長江干流(鄂贛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用于生態保護和治理、水污染防治等。流域上下游環境治理由“你污染,我受害”轉變為“你保護,我補償”。這蘊含的哲理是( )
①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人們自覺創造的結果
②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要把握事物的聯系
③通過優化要素組合來實現系統的最優目標
④人們在反復循環中不斷深化對事物的認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人為事物的聯系是實踐的結果,①說法錯誤。人們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事物的認識,從實踐-認識-實踐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和螺旋式的上升≠反復循環,④說法錯誤。
3.(2024甘肅,9,3分)腦機接口是指在人或動物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不通過肌肉組織實現的信息交換系統。我國科研團隊成功研發的新型腦機接口,將兩枚硬幣大小的處理器植入顱骨中,使得癱瘓10余年的患者通過腦電活動驅動外部設備,實現自主喝水等腦控功能,大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類能夠實現大腦與外部設備的連接表明( )
①事物之間能夠創造主觀聯系
②事物之間的聯系具有普遍性
③人為事物的聯系以自在事物的聯系為前提
④從事物的表面相似處找到系統的任意聯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聯系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主觀臆造的聯系,①說法錯誤。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任何事物之間都有聯系,聯系具有條件性,④說法錯誤。
4.(2024北京,4,3分)每年春天和秋天,有數百萬只鳥在遷徙途中經過北京。某社區在專業團隊的支持下,基于已有的濕地環境進行微地形改造,根據鳥類需要,補植白皮松、丁香等植物,形成立體植物群落,引入鳶尾等水生植物,形成豐富的水生植物群落,吸引了多種鳥類在社區棲息。這一做法( )
①基于社區條件,遵循客觀規律,保護了生物多樣性
②根據鳥類需要,從其主體性出發,為之提供適宜棲息的環境
③建立了生物間自在事物的聯系,踐行了生態保護理念
④運用綜合思維,優化社區濕地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材料強調發揮人的主體和主觀能動性,應該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能從主體性出發,②說法錯誤;這一做法建立了人為事物的聯系,非自在事物的聯系,③說法錯誤。
5.(2024浙江6月,14,2分)“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隨著土地解凍,雨水滋澗,春雷始震,動物從冬眠之中蘇醒過來,驚蟄便是因為這些物候變化而得名。驚蟄是春季的第三個節氣,也是忙碌開始的時節。由此可知( )
①春雪始震、蟄蟲蘇醒與春耕播種的聯系屬于自在事物的聯系
②人們可以通過實踐將自在事物的聯系轉化為人為事物的聯系
③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往往會忽視事物聯系的中間環節
④古人依據節氣的物候變化把握自然變化規律,掌握農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①屬于人為事物的聯系,說法錯誤。③說法正確,無關。
6.(2024浙江1月,14,2分)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貴州,落后的交通曾經是長期制約發展的突出瓶頸。而今,“萬橋架”突破山水阻隔,覆蓋于千溝萬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續鋪就,當地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此可見( )
①地理環境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之一
②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
③實踐能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
④實踐能夠突破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材料沒有涉及生產力在生產方式中的地位,②無關;規律是客觀的,實踐不能突破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④說法錯誤。
7.(2023·遼寧)“春分之日,玄鳥至”(《逸周書·時訓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經靠觀察燕子等候鳥春歸的時間來確定節氣、規劃農時。中原地區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飛回筑巢育雛,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靈,祈求子孫繁茂。由此可見( )
①人能借觀察燕來與春到間的關系把握自然變化規律
②依據對規律的認識去規劃農時屬于實際的農耕活動
③將燕來與子孫繁茂相聯系是對客觀對象反映的結果
④把握燕來與人活動的聯系是為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依據對規律的認識去規劃農時屬于思維活動,實際的農耕活動屬于實踐,②說法錯誤;把握燕來與人活動的聯系是為了確定節氣,農時,從而改造世界,④說法錯誤。
8.(2023·北京)“人見佳山水,輒曰‘如畫’,見善丹青,輒曰‘逼真’。”清代畫家王鑒的這句話道出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審美體驗。可見,“如畫”與“逼真”( )
A.是對現實的描繪和升華,實現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
B.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體認識和體驗的制約
C.說明觀念可以無限趨近于客觀現實
D.反映了山水與丹青的聯系具有“人化”特點
A
【解析】人們看到壯麗山水,會說像畫一樣美,看到美麗畫作,會說畫得跟真的一樣棒,可見“如畫”與“逼真”體現了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實現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A正確。
事物的存在是客觀的,不受主體認識和體驗的制約,B說法錯誤
觀念可以反映客觀現實,C說法錯誤
材料講的山水和丹青都是客觀事物,不涉及山水與丹青的聯系,D無關
9.(2023·廣東)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漆樹汁液可制作大漆并創造漆器的國家。殷周時代,漆器用于禮樂、飲食、饋贈等,而最美的漆器則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殷周先人會用巧妙的手法虔誠地髹涂裝飾祭祀之器來完成他們心中最美的禮儀。這表明( )
①人的活動方式體現了人的世界觀
②美的源泉存在于人的經驗感受之中
③通過實踐活動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聯系
④人為事物的聯系比自在事物的聯系更有價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認識的源泉在于實踐,而不是在于人的經驗感受,②說法錯誤。價值是一事物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人為事物的聯系與自在事物的聯系,不能說哪個更有價值,④說法錯誤。
10.(2023·山東)中國茶是日常生活,也是文化瑰寶。明代許次紓嗜花之品鑒,深諳茶理,他在《茶疏》中寫道:“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湯成于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 這茶理體現了( )
①聯系是普遍的,要從整體上把握物并實現事物結構與功能的優化
②聯系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聯系構成事物的存在狀態和發展趨勢
③整體和部分密不可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部分
④真理是具體的,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好茶,好水、好器、好火候,缺一不可,方能成就一杯好茶,這茶理體現了聯系是普遍的,要從整體上把握物并實現事物結構與功能的優化;聯系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聯系構成事物的存在狀態和發展趨勢,①②正確。③材料強調部分對整體的重要性,未強調整體的作用,③不符合題意。④材料未涉及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
11.(2022·遼寧卷)2021年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的合浦漢墓群印證了史籍關于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記載,其中出土大量來自東南亞、南亞及地中海等區域的玻璃器。廣西合浦作為航線東端起點,雖地處相對落后的邊陲,其玻璃器制作水平卻高于中原。可見( )
①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存在著跨區域的文化與技術交流
②合浦所處的地理位置構成了其與外界聯系的不利條件
③海上絲綢之路是人們出于需要基于實際建立的人為聯系
④合浦玻璃器制作水平提高表明海上絲綢之路目標的實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在漢代海上絲綢之路航線東端起點的合浦漢墓群出土大量來自東南亞、南亞及地中海等區域的玻璃器,這說明海上絲之路沿線存在著跨區域的文化與技術交流,①符合題意;材料反映了合浦地處相對落后的邊陲,但它能成為航線東端起點,這說明材料并不是在說明合浦所處的地理位置構成了其與外界聯系的不利條件,②排除;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事物的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海上絲綢之路是人們出于需要基于實際建立的人為聯系,③正確切題;合浦玻璃器制作水平提高有利于海上絲綢之路目標的實現,但并不是海上絲綢之路目標已經實現,④排除。
12.(2022海南,13,2分 )海南省堅持“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突出城鄉一體、陸海統籌、山海聯動、資源融通,把全島作為一個整體來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積極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推動自貿港高質量發展。材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
①海南整體發展服務于各區域高質量發展
②人們可以根據自身意愿建立各個區域間的聯系
③堅持系統觀,用綜合的思維方法認識海南的發展
④區域協調發展有助于實現海南整體發展的最優目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部分要服從和服務于整體,各區域協調發展要服務于海南整體發展,①說法錯誤。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根據自身意愿/需要,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②說法錯誤。
13.(2022北京,6,3分)“銀錠觀山”是“燕京小
八景”之一,曾是老城內展現山水城相融的景觀。
后來一些高層建筑出現在銀錠觀山的景觀視廊內,
連綿起伏的西山山脊線被“截”成了兩段。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明確
提出恢復銀錠觀山景觀視廊。2021年,相關建筑拆除后,銀錠觀山美景再現。這說明( )
A.城市記憶是人們的精神故鄉,應尊重社會意識的獨立性
B.完整恢復老城美景是重塑城市空間秩序的首要價值選擇
C.抓住主要矛盾,統籌規劃,可以恢復自在事物的聯系
D.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才能實現山水城和諧相融
D
【解析】材料強調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生,恢復原有景觀,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D說法正確。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獨立性,A說法錯誤。首要價值選擇說法太絕對,要把群眾利益放在優先位置,B說法錯誤;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材料是人為事物的聯系,不是恢復自在事物的聯系,C說法錯誤。
14.(2024全國甲卷 ,40(2),12分)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習近平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近年來,某市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統領,統籌推進科技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出臺科技創新條例,堅定不移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創新成為這座城市的鮮明品格和最大標識。該市量身定制“人才政策20條”,建立一體化人才服務智慧平臺;每年支持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不斷增加,2023年達到246億元;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設立“科技創新日”,宣傳科技創新,培育創新文化,尊重人才、崇尚科學、銳意創新蔚然成風。“墨子”傳信、“悟空”探秘、“九章三號”量子計算原型機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動能。該市強化科技與產業、人才、金融等對接融合,科創企業井噴式涌現。2023年,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 994戶,同比增長31%;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數量突破1.1萬戶,實現兩年翻番。2023年該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8%,以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1.1%,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54.7%。
(2)運用系統優化方法并結合材料,分析該市是如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
參考答案
系統優化方法著眼于事物整體,把握各個部分、各個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充分發揮關鍵部分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統籌考慮,優化組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
該市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統籌配置科技、產業、人才、金融、教育資源,匯集戰略性新興產業,匯聚科技創新人才,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相融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15.(2024遼寧 ,19(2)(3),16分]
材料二 文化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冰上龍舟運動是起源于我國南方水鄉民俗體育項目“龍舟競渡”的新興運動形式。作為一項強調團隊合作、追求速度的競技性體育運動,它要求舵手、鼓手和多位劃手各司其職、緊密配合。這種“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龍舟精神,投射出強大的內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
冰上龍舟由我國北方民間常見的冬季娛樂工具——冰車升級改造而來。冰車最初只可坐一人,而將多個冰車串聯起來加以裝飾,就成為冰上龍舟的雛形。受此啟發,東北人在傳統龍舟的底部安裝兩組冰刀,并在實際應用中不斷改進制作技術和工藝,創制了今天使用的冰上龍舟。作為傳統龍舟文化與現代冰雪運動的結合,冰上龍舟運動繼承了“龍舟競渡”的一些特性,又實現了比賽場景的轉換,且更加富有速度與激情。隨著多級別、多場次賽事的舉辦,該運動不僅在國內收獲了大批擁躉,還吸引了俄羅斯、芬蘭、德國等87個國家和地區冰上運動愛好者的關注與積極參與。借助這項運動的普及,冰上龍舟正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劃”出東北,走向世界。
(2)結合材料二,運用整體與部分關系原理,闡明我們在冰上龍舟賽中堅持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必要性。(8分)
(3)結合材料二,運用邏輯與思維知識,分析冰上龍舟運動發展歷程中所反映出的辯證否定觀。(8分)
參考答案
(2)①整體和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要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把各個部分、要素聯系起來進行考察,優化組合,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
②在冰上龍舟賽中堅持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有利于傳承與弘揚“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龍舟精神,增強中華民族的內聚力、向心力,發揮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感召力,有利于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增強文化自信。
(3)①我們看待事物、解決問題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任何事物都要經歷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冰上龍舟由我國北方民間常見的冬季娛樂工具冰車升級改造而來。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在冰上龍舟與現代冰雪運動結合的過程中,不斷克服自身過時、消極的內容,保留其中積極合理的因素,繼承了“龍舟競渡”的一些特性,又實現了比賽場景的轉換,實現了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②辯證的否定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冰上龍舟吸引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冰上運動愛好者的關注與積極參與,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16.(2023天津 ,15,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土特產貌似普通,內有乾坤。缺了“土”,產業根基不穩,失去“特”競爭優勢不足,沒有“產”,發展難以持續。做好“土特產”文章,要立足“土”,善用村里的山水草木、傳統手藝等本土資源;突出“特”,既要扎根本地找亮點,還要跳出本地比較周邊和全國;形成“產”,從源頭種養延伸至加工、包裝、銷售等多個環節,從深耕一產拓展至三產融合。
結合材料,用聯系的觀點闡述如何做好“土特產”文章。
答案
做好“土特產”文章要把握聯系的普遍性、多樣性、客觀性,處理好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既要處理好“土”“特”“產”之間的關系,從“土”特”“產”三個方面共同發力,又要處理“土”“特”“產”各自內部關系,如要利用好本土固有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優勢,要在與周邊和全國的比較中突出本地的特色,要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17.(2023浙江6月,30,9分)在數字中國建設中,非公有制經濟也不缺位。為滿足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和升級數字化水平需求,華為公司制定了“支持伙伴,做廣覆蓋”和“產品做強,伙伴自主”兩大原則,研發、銷售、營銷、供應、服務等部門嚴格按照原則達標。通過產品研發,提升產品性能,優化交易平臺,降低伙伴銷售產品和服務的難度;提升伙伴營銷能力,創造新商機;建設區域倉,幫助伙伴靈活快速供應產品;建設授權服務中心,補齊服務中小企業數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各部門密切合作,高效運行,滿足了中小企業伙伴的需求。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哲學與文化》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⑴簡要說明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原因。(3分)
⑵系統優化方法是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辯證關系的具體運用。簡要分析華為公司是如何運用系統優化方法服務好中小企業的。(6分)
參考答案:
(1)簡要說明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原因。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經濟為我國稅收增長、科技創新、經濟社會發展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數字中國建設中,非公有制經濟也不缺位。
(2)簡要分析華為公司是如何運用系統優化方法服務好中小企業的。
①立足整體,運用綜合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尋求最佳方法。華為公司立足整體,從公司整體布局出發,制定最佳方案。
②把各個要素聯系起來,統籌考慮,優化組合。華為公司制定了兩大原則使各部門按原則運作,促使各部門密切合作,高效運行。
③實現最優目標,實現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華為公司在此基礎上,實現了效率突破,因而滿足了中小企業伙作的需求。
真題演練
18.(2022·山東)◆守正創新。
“致廣大而盡精微”出自中國古代經典《中庸》,講的是順應大本達道、盡心勉力篤行方能化育成事。
“‘致廣大而盡精微’是成事之道。”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了工作的方法論:“干事業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確,重點要明確,戰略要得當,同時要把控好細節,把政治經濟、宏觀微觀、戰略戰術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謀劃時統攬大局、操作中細致精當”。
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再次為我們未來干事創業指明了方法路徑,要求我們“致廣大而盡精微”。
(2)結合材料,運用整體和部分的知識,分析說明“致廣大而盡精微”這句古語對新時代青年干事創業的啟示。
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要樹立全局意識,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干事創業要“致廣大”,有遠大的目標規劃;
部分影響整體,要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要“盡精微”,把遠大的目標規劃落實落細,積微成著;
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要統籌兼顧“致廣大”和“盡精微”,把遠大的目標和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結合起來
答案
①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要樹立全局意識,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干事創業要“致廣大”,有遠大的目標規劃;
②部分影響整體,要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要“盡精微”,把遠大的目標規劃落實落細,積微成著;
③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要統籌兼顧“致廣大”和“盡精微”,把遠大的目標和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結合起來。
19.(2022湖南,19,11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江岳陽段考察時強調:“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絕不容許長江生態環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繼續惡化下去,一定要給子孫后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
治理污染不講條件,嚴控空間不讓分毫,修復生態不打折扣。湖南扛牢“守護好一江碧水”政治責任,以“一湖四水”為主戰場,繼全部清理洞庭湖區黑楊林后,將洞庭湖區被圍圈的湖面“還湖于湖”,全部退出湖區造紙產能,推進重點工礦區轉型升級,……2021年長江湖南段兩岸種植營造林1786.6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391.5萬畝、水土流失治理574.7萬畝,恢復濕地面積3.49萬畝,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在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中彰顯新擔當。
請結合材料,運用聯系客觀性的知識,談談如何給子孫后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
參考答案:
①聯系具有客觀性,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人與自然是有機整體,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歷史上對該區域過度、無序、劫掠開發導致長江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告訴我們要尊重自然,從人與自然的固有聯系中認識和改造自然,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②人對事物的聯系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新時代,我們只有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修復長江生態環境中彰顯新擔當、努力作為,才能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讓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秀| 霍州市| 莎车县| 普格县| 会宁县| 榆树市| 阿勒泰市| 通山县| 新丰县| 海南省| 安泽县| 蒲城县| 黔东| 历史| 和硕县| 绵阳市| 永定县| 泽普县| 利津县| 福泉市| 抚顺市| 宝兴县| 房山区| 龙岩市| 汕尾市| 尼木县| 伽师县| 车致| 崇文区| 和平区| 前郭尔| 农安县| 盘山县| 怀仁县| 岳普湖县| 阆中市| 苏州市| 楚雄市| 准格尔旗| 钦州市| 岗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