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交通運輸布局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 二 節403課程標準o結合實例,說明運輸方式和交通 布局與區域發展的關系。學習目標和核心素養o舉例說明交通運輸布局對區域經 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區域認知, 綜合思維)o結合實例,分析交通運輸布局對 聚落發展的影響。(區域認知,綜 合思維)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情景導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從唐朝詩人徐凝的這句詩中,可想揚州當 時的繁華。此后1000多年,“二分明月”的揚州在我國城市中的繁華地位不減,"下揚州成為達官顯貴、文人墨客以至平民百姓的夢想。然而,至近代,揚州的繁 華地位逐漸被上海、蘇州等城市所取代。揚州從未成為國家的行政中心,為何能” 二分明月"達1000多年 歷史進入近代,是什么改變了揚州的發展條件,而使其" 二分明月"的繁華不再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01影響聚落發展02Section two:The impact of transportation layout on regional development交通運輸布局對 區域發展的影響CONTENTS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山東捐贈350噸優質蔬菜馳援武漢新華新媒體- n蔬菜K 了解 . 這 硬理17個小時,1000多公里螺夜程、 眼油之題,w 明大上午佩新弄醫療隊【問題】:疫情下物資和人員如此快速流動是怎樣實現的 向疫情發生地區派送物資和人員目的是什么。多樣的交通運輸方式,實現要素的合理流動,優化空間配置。促進經濟要素合理流動,實現空間上的合理配置京津城際鐵路京津唐高速公路設備天津 市交通運輸越便利、快 捷 ,經濟 各要素的流 動速度越快 、耗 時 越短、 效率越高,實現的產值也就越大。北京市樂勞動力設備 產品促進經濟要素合理流動,實現空間上的合理配置區域經 濟要素京滬高速鐵路資源縮短區域間的時空距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沿海地區,憑借優越的海運優勢,面向國際市場, 發展出口加工業、出口創匯農業等,迅速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寧波舟山港便捷的交通運輸加強了區域之間聯系,縮短了區域之間的時空距離,使 一 個區域的經濟活動可以輻射其他區域,甚至世界各地,從而加快經濟發展 速度,提升經濟發展水平。縮短區域間的時空距離新疆霍爾果斯 遼寧丹東廣西憑祥 綜合保稅區一些偏遠的邊境聚落,依托國際陸路交通的優勢,發展成為重要的邊境貿易口岸。廣西憑祥思 考 :1.憑祥成為我國重要陸路口岸的支撐條 件是什么 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 (國際陸路交通) 2.哪些因素促使憑祥成為我國著名的木 制家具產地 ①位于中越邊境,地理位置優越;②靠近木材原料產地,原料豐富;③有鐵路、高速公路經過,交通便捷;④廣闊的市場;⑤廉價的勞動力;⑥沿邊對外開放城市,國家政策支持等。⑦(作為邊境地區的較大城市)基礎設施 較完善憑祥,縣級市,沿邊對外開放城市,是我 國通往越南及東南亞最大和最便捷的陸路通道。 憑祥以進口東南亞木材及生產木制家具聞名。圖4.11 廣西憑祥交通位置示意本地圖來源:《普通高中教科書地理必修第二冊》 審圖號:GS(2019)1870 號拉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發展交通運輸,可以直接拉動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業 的發展,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能源旅游原材料,如鋼鐵的眼民玉法程之或成比長常不建筑◎烏魯木齊 長 春呼和浩特 沈陽0T 北京銀川 太 原 天津石家應西寧d 蘭州 濟南西 州◎拉薩 文 合成都<董床 長 沙 。貴 福昆 明 0 臺北—— 喃寧澳門海 口南海諸島圖4.12 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示意本地圖來源:《普通高中教科書地理必修第二冊》審圖號: GS(2019)1870 號香港州◎廣鐵路八橫線鐵路八縱線速速高高◎州我國自20世紀末以來,大力投資建設全國高速公路網、全國高速鐵路網以及西氣東輸、 村村通等重大交通運輸工程,不僅促使我國經濟長期高速發展,而且有效地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和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哈爾濱南于上海●昔日的陜西省武功縣,對外交通不便,農產品運不 出去,難以轉化為商品。農民收入低,農村面貌落后。●在國家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背景下,武功縣抓住了 難得的機遇,對通往鄉、村的道路進行擴建改造,村 里的道路也實現了路面硬化。●有了等級較高的鄉村公路網,公共服務普及到村, 就連遠離縣城的偏遠村落也開通了公交車。解決了交 通瓶頸問題,武功縣的原生態蔬菜就能夠在城鎮市場 賣出較高價錢。優質農產品還能吸引客商開車到田頭 收 購 。●脫貧的農民積極開發特色食品、紡織品等商品,發 展“一村一品”經濟。●武功縣的優質生態和特色農業吸引眾多游客慕名而 來,便捷的交通線路也成為客流涌動的鄉村旅游線路。●武功縣城鄉社會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武功縣小村鎮已成為渭河平原上 著名的大蒜產區。在收獲后的玉米地 中,種植大蒜作為越冬蔬菜,可收獲蒜 薹和大蒜,主要銷往城鎮。圖為大田中 越冬前的大蒜幼苗,留在田地中的玉米 秸稈對大蒜幼苗越冬起保暖防霜作用。 圖4.13 小村鎮種植的大蒜案例●陜西省武功縣發展交通脫貧致富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案例●陜西省武功縣發展交通脫貧致富1、武功縣為什么發展交通可以脫貧致富 以前該縣對外交通不便,農產品難以外運,農民收入低,農村發展落后。鄉村公路網 建設,擴展公共交通服務,在解決農產品外運的同時,還推動了特色經濟的發展。2、武功縣發展交通對經濟發展產生哪些具體影響 改善了當地的經濟結構(特色農業,農產品加工業,旅游業);優化了產業的空間 布局。( 一 村 一品 ); 擴大了經濟規模。3、武功縣為什么發展交通可以脫貧致富 ①交通優勢使區域間的資源、產品、勞動力等要素加速流動,轉化為生產優勢;②縮短了時空距離,使武功縣的經濟活動可以輻射到其他區域,擴大了農產品的市 場范圍,轉化為市場優勢;③交通拉動了當地旅游業、特色農業、加工業發展,擴大就業,增加收入。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內 涵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作 用 :沿線各國互聯互通,構建全方位、 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沿 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優 先 建 設 領 域 :交通運輸線以及電網、 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意 義 :①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 ②加強與沿線各國互利合作。歐洲歐洲 俄羅斯中亞地中海西亞南 亞印度洋推動“一帶一路”,加強區域間聯系南海東南亞南太 平洋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運行的初始階段將主要涉及中國和中亞各國未來將會逐步涵蓋和輻射中東歐、西歐以及西亞、北非地區等更廣泛的地域目前的合作主體將是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今 后還可延伸至印度洋、中東、非洲和地中海地區國家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新“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1. 分別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連接的大洲。絲綢之路經濟帶:亞洲和歐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一帶一路”內部區域差異明顯,經 濟發展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一帶一 路”倡議推動構建開放、創新、活力、 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已經與構建 人類命運共同體緊密相連。穿梭在亞 歐大陸上的中歐班列,成為國際物流 陸路運輸的“大動脈”,為"一帶一 路”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暢通帶來可 靠高效的運力保障(左圖)。鹿特丹 莫斯科烏魯木齊瓜達爾印 度 洋活動●認識“一帶一路”建設對于加強區域間聯系的作用北京連云港西安南寧太 平 洋項目 運距 運時運費陸路運輸 短 短多海路運輸 長 長少鐵路運輸費用高于海 運,但 運 距、 運 時 短 ,綜 合成本可 能會低。活動●認識“一帶一路”建設對于加強區域間聯系的作用2.我國連云港的貨物運至鹿特丹,比較陸路運輸與海路運輸 的優劣。烏魯木齊 北京連云港酸瓜逝 福州上海太 平 洋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O莫斯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印 度絲綢之路經濟帶南寧鹿特丹洋——— 絲綢之路經濟帶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3. 從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討論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意義。“一帶一路”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它開辟了合作共贏的新天地,促進 各方協調聯動發展,使各國民眾在合作中得到了實惠,彼此距離進一步拉近,愈發形 成更加緊密的利益、責任共同體,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動力。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一帶一路”內部區域差異明顯,經 濟發展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一帶一 路”倡議推動構建開放、創新、活力、 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已經與構建 人類命運共同體緊密相連。穿梭在亞 歐大陸上的中歐班列,成為國際物流 陸路運輸的“大動脈”,為"一帶一 路”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暢通帶來可 靠高效的運力保障(左圖)。鹿特丹 莫斯科烏魯木齊瓜達爾印 度 洋活動●認識“一帶一路”建設對于加強區域間聯系的作用北京連云港西安南寧太 平 洋活動●分析我國鐵路大提速的作用和線路分布特點1 .從地區(東部、中部、西部)和地形(平原、山區)兩方面,歸納鐵路提速線路的時空分布特點。●先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再中西部地區;先平原地區,后山區。2.簡析上述特點形成的原因。●東部經濟較為發達,客貨運輸需求較大,中西部需求較小;平原地區鐵路修建標準 較高,提速較為容易,而山區鐵路修建標準低,需要投入更多的技術改造,提速較為困難 。3.簡述鐵路提速對客貨運輸的作用,由此討論其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鐵路提速,縮短時空距離,加快人和經濟要素流動速度,節省運轉時間,提高運轉 效率;速度提高了,同條線路可以加開班列,增大運力。因此,鐵路提速可以加快經濟發展速度,提升經濟發展水平。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01影響聚落發展02Section two:The impact of transportation layout on regional development交通運輸布局對 區域發展的影響CONTENTS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交通樞紐往往會形成規模較大的城市石家莊市原不過是正定縣的一個小村莊,當初京漢鐵路修到正定縣時,把車站向南遷了十幾千米,建在了石家莊。后來石德、石太鐵路又在這里與京廣線相交,石家莊成了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后來發展成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現人口已經超過1100萬。思考:從石家莊的發展史來分析交通是如何影響聚落發展的。交通樞紐是旅客和貨物集散、周轉的地方,服務于客、貨集散的餐飲、旅館、裝 卸、包裝、批發和零售等行業便在交通樞紐集聚。在客、貨吞吐量大的交通樞紐, 還會集聚與貨物相關的制造業,并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往往會形成較大的城市。交通興,則聚落興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鐵路線京正定縣城石德線石家莊廣!線城鎮一鄉村 車站石太線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新加坡推行出口導向型工業戰略,依托 港口優勢,重點發展與石油運輸和港 口服務相關的煉油、石油化工、修造 船、鉆井平臺制造等工業。工業的迅 速發展還帶動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發 展。新加坡由此成為馬六甲海峽最重 要的港口,是聯系亞、歐、非、大洋 洲的航海樞紐。品 交通樞紐往往會形成規模較大的城市布特點沿海沿江的許多城市則是依托港口才得以發展興旺的- - - - - - 航海線圖4.15 新加坡在國際航海線路中的地理位置示意古代交通運輸方式:內河航運交通運輸線路:京杭大運河沿線主要商業網點:揚州、濟寧等近代交通運輸方式:鐵路運輸或海運交通運輸線路:津浦鐵路、沿海航線大運河沿線部分原有商業城市衰落現代交通運輸方式:現代化陸路交通交通運輸線路:連(連云港)淮(淮安 揚(揚州)鎮(鎮江)高速鐵路揚州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重要交通運輸線路或運輸方式的變化,會引起區域內客、貨運輸方向和集散地的變 化,從而促使商業網點甚至商業中心城市的變化。北 京 廊坊c京 天津 滄州 河 O 濟南 泰安 6曲阜 棗莊 州 6 宿 州河 蚌埠渤海黃連云港海揚 州助l重要交通運輸線路或運輸方式的變化對聚落發展的影響思考:揚州的興衰的原因 說明了什么 6锽 蒸州 杭州京黃 杭蛋o 上海無 錫南京運徐淮安指法鼐①改善鄉村居住條件,提高生活水平;②推進鄉村城鎮化進程,促進鄉村基礎設施完善;③土地規模化經營,提高土地利用率;④節約行政成本,提高辦政效率。新建的鄉村聚落一般臨近區域主要公 路,而交通不便的村落則逐漸消失。備 傳統村落和新農村建設——合村并居傳統鄉村聚落 一 般較為分散, 有的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知識總結實現經濟要素在空間上的優化配置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加強區域間的經濟聯系拉動相關行業的發展交通樞紐處往往會發展為城市影響聚落發展 交通運輸線路或方式的變化會引起城市的變化鄉村聚落一般沿交通路線分布交通運輸布局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紀海上絲綢之路”。讀圖,完成1~2題。1. 從能源利用的角度看, “一帶”和“一路”所經 之處,共同且最具優勢的能源資源是( D )A. 風能 B. 太陽能C. 煤炭 D. 石油、天然氣2.“一帶一路”能給諸多行業帶來發展機遇,下列受益不明顯的行業是( C )A. 文化旅游產業 B. 信息產業C. 種植業 D. 交通運輸業答案 1.D 2.C課堂練習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150多個國家和90多個國際組織的近5000名外賓應約而來。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解析 第1題,除煤炭外,風能、太陽能、油氣資源都是二者共同具有的資源,但目前海上絲綢之路風能、太陽能利用較少,遠不及油氣開發規模大。因此, 二者共同且最具優勢的能源資源是石油、天然氣。第2題,“一帶一路”將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給交通運輸業、建筑業、電力設備、商貿與文化旅游 產業、信息產業等帶來發展機遇,但對種植業影響不大。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絲綢之路經濟帶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3. 新加坡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是( B )A. 領土狹小,人口稠密 B. 位置優越,港口優良C. 資源貧乏,位置重要 D. 糧食和淡水靠進口4. 新加坡不宜發展的經濟部門是( D )A. 航運業 B. 出口加工工業C. 旅游業 D. 農業-----航海線答案 3.B 4.D解析 第3題,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優越,港口優良, B正確;領土狹小、資源貧乏、糧食和淡水 靠進口是其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第4題,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不宜發展的經濟部門是農業, D 正確。課堂練習新加坡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經濟迅速發展。讀圖,回答3~4題。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課堂練習下圖為“某城市空間布局變化圖”,圖中I、Ⅱ、Ⅲ 為該城市三個發展階段的空間布局。據此回答5~6題。 流5. 影響該城市形成的主導因素是( C ) 河A. 地形 B. 氣候 C. 河流 D. 礦產I6. 該城市空間布局從I 到Ⅲ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ⅢA. 交通運輸的發展 B. 國家政策的扶持C. 礦產資源的開發 D. 城市人口的增加 老城區新城區鐵路公路答案 5.C 6.A解析 第5題,圖中I 階段是城市發展和形成的初期,城市主要沿河分布,河流是形成城市空間形態的主導因素, 選C。第6題,該城市空間布局從I 到Ⅲ的變化歷程為:I 階段城市沿河流分布,Ⅱ階段城市沿公路延伸方向分 布,Ⅲ階段城市沿鐵路線分布,由此可以看出,城市空間布局主要與交通運輸的發展密切相關,交通線的變化帶動了城市空間形態的變化,選A。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武漢三鎮鼎立格局自古有之,而今卻發生了很大變化。讀圖,回答7~9題。7. 武漢三鎮歷史格局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C )A. 平原廣闊 B. 季風氣候C. 河流交匯 D. 礦產開發8. 隨著現代綜合交通的不斷發展,武漢市城市形態在沿江發展的基礎上,將進一步趨向( C )A. 集中式團塊狀發展 B. 沿河流條帶狀發展C. 沿公路、鐵路多軸向發展 D. 從放射狀轉向內聚發展9. 武漢市的發展變化說明( D )A. 交通樞紐都能發展成為省級行政中心B. 特大城市的衡量指標是人口的增加C. 河流運輸方式的興衰變化會影響城市的興衰D. 城市主要交通線的變化會影響城市的格局課堂練習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圖 例 □ 市 區 0 火 車 站 一 鐵 路 曰 湖 泊課程結束 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