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學 科 道德與法治 年 級 五年級下冊 教學形式 講授課題名稱 我們的公共生活學情分析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公共服務質量的提升,豐富的公共生活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參與公共生活的機會越來越多,并且學生很樂于參與公共生活。幫助學生了解公共生活及公共生活與自身的關系,知道“公共空間”與“私有空間”的區別,認識到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變得尤為重要。教材分析 《我們的公共生活》選自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公共生活靠大家”。本單元《我們的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我參與 我奉獻》三課分別從認知到行為,從“共享共維護”“共建”到“共參與”的編寫思路,引導學生形成對公共生活的整體了解,懂得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利益,做到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積極參與社會生活。 《我們的公共生活》一課由兩個話題組成,兩個話題分別是“認識公共生活”“維護公共利益”。這節課主要圍繞第一個話題“認識公共生活”開展教學活動,通過本課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公共生活及公共生活與自身的關系,知道“公共空間”與“私有空間”的區別,認識到公共生活中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知道人們在公共空間中的生活即為公共生活,公共生活就在我們身邊。 2.學生通過調查知道多樣的公共生活能夠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 3.學生通過觀看新聞和課外調查懂得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遵守社會公德。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公共生活的公共性和公開性,知道多樣的公共生活能夠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 難點:通過舉例說明及辯論賽等引導學生了解網絡虛擬世界也存在公共生活教學策略: 1.激發興趣的策略。課前準備學生熟悉的公共空間或者學生參與公共生活的照片和視頻。2.啟發式教學策略。教師通過列舉自己最近去過的公共場所激發學生的分享的欲望。3小組合作探究策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互相幫助,完成知識的學習。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活動一:(公共生活我知道)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活動二: 明確目標,安排學習(公共生活我需要) 活動三: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公共生活守規則) 活動四:總結匯報 引導學生談一談最近去了哪里?還想去哪里? 教師列舉自己最近想去的和去過的地方和學生一起探討這些地方的共同點。 請同學么根據你自己的理解說一說你最近去過或想去的場所分別屬于哪類公共場所呢? 請同學們拿出你的記錄單,完成第二塊內容,我們遇到這類問題該怎么辦?去哪里解決,請同學們說一說。 現實世界中,公共生活豐富多彩,那么網絡世界是否存在公共生活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分享討論。 我們參與的公共生活越來越多,作為社會的小公民,我們應該怎樣參與公共生活呢?小明就遇到了這樣的疑惑,請同學們想一想,不同的選擇會帶來怎樣不同的結果?在剛才的場景里,公園的長椅躺著是比坐著舒服,如果是你會選擇躺著么? 在公共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不適合在公共場合做的事? 大家都清楚了公共生活的規則,有時候公共生活中也會出現一些小情況,在公共生活中遇到這些事時你會怎樣做? 這節課我們一起了解了公共生活的相關內容,你有什么收獲,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匯報一下。 展示自己去過的地方,暢談自己想去的地方。 思考并匯報這些地方的共同點。 根據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見,積極發言。 學生完成記錄單并匯報。 學生通過生活實際和小組學習體會網上購物也屬于公共生活。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 通過課前調查完成匯報。 學生匯報。 學生談收獲。’ 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體會公共空間有哪些,公共空間具有公開、共有的特點。 體會公共場所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公共生活豐富多彩,網上購物也屬于公共生活。 學生通過學習理解在公共空間中,你的行為舉止就是文明的放大鏡,參與公共生活心里要裝著其他人。 參與公共生活的時候,我們需要時刻注意言談舉止,用規則意識和社會公德規范自己,公共生活是大家共享的,我們應該做到文明的參與公共生活。 知識內化,學生梳理整節課所學內容。分層作業設計 1完成調查單 我的公共生活調查單 1.最近去過或想去的地方是哪里?結合照片資料說一說。 2.請同學么思考遇上這樣的問題時,我么該怎么辦? 問題去哪里解決1.作業本用完了,需要一個新作業本寫作業;2.鄰居阿姨家的小朋友生病了,她該怎么辦?3.周末小伙伴們要一起踢足球,可以去哪里?思考公共生活中常見的不文明現象,想一想我們面對這樣不文明現象時我們該怎么做? 課后班級制定并完善《公民參與班級公共生活班級公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