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整十數減一位數、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3-36頁《100以內的加減法(一)》信息窗3。[教學目標]1.通過操作、觀察,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算理和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2.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問題意識、應用意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3.結合栽花澆花的勞動情境,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中,進一步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環保意識。[教學重點]掌握整十數減一位數、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教學難點]理解口算的算理。[教學準備]課件、小棒板貼、小棒。[教學過程]情境導入課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圖。師:孩子們,你去過學校的種植園嗎?希望小學的種植園里也很熱鬧,我們一起來看看!請看屏幕,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課件出示2組數學信息:要栽30株花,還有9株沒栽。要澆24株花,已經澆了8株。) 學生回答,教師適時評價。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誰能提出一個用減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預設1:已經栽了多少株?預設2:還要澆多少株?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合并問題,板書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列出算式解決問題,教師適時板書30-9、24-8,并追問:這幾個問題為什么要用減法計算?學生回答,教師提升:對,求整體中的一部分就要用減法。【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勞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滲透勞動教育。直接提出用減法計算的問題,不但會使學生很快進入兩位數減一位數的學習,還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的現實性和多樣性,并通過追問為什么用減法,深化其對減法意義的理解,增強他們的問題意識和應用意識。 二、你說我講(一)教學“30-9”1.選擇學具,自主探究師:30-9與我們以前學習的兩位數減一位數的減法有什么不同?預設:以前學習的減法直接從個位減,而這個題目卻不行。師:個位不夠減怎么辦呢?咱們請小棒來幫著我們研究研究好嗎?請你拿出三捆小棒,先想一想,然后動手擺一擺、算一算。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掌握信息。2.組內交流,感悟算理師:你能借助小棒把研究的過程說給小組的同學聽嗎?小組交流。3.組間交流,理解算理師:誰愿意到前面來用小棒算一算?預設:算法一:先拆開1捆小棒,拿走9根,剩1根,再把2捆和1根合起來就是21根。算法二:先拿走1捆小棒,就多拿走了1根,然后再把拿走的這一捆拆開,取回一根和剩下的兩捆合在一起就是21根。……4.提升方法,溝通聯系教師邊借助課件展示兩種方法擺小棒的過程,邊引導學生寫出相應的算式,加強動手操作與口算的聯系。師:同學們,除了可以借助小棒,我們還可以請出我們的另一個好朋友計數器。誰來當小老師領著大家撥一撥?集體撥計數器計算。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剛才我們借助小棒和計數器來幫助我們解決了這道題,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總結:不管是擺小棒還剩撥計數器我們都是從十位借了一個十,相當于個位的10個一,也就是借一當十。師:現在我們知道了已經栽了多少株花了?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1(株)5.隨機鞏固(1)20-6怎樣算?說明算法。(2)爭當口算小能手:20-6= 60-5= 40-7= 60-6= (課件依次出示)(二)教學“24-8”1.自主遷移,獨立計算師:30-9你們會算了,24-8又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開動腦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難,可以再請小棒幫幫忙。學生嘗試獨立探究,教師巡視,掌握信息。2.組內交流,感悟算理師:你能把計算的過程說給小組的同學聽嗎?小組交流。3.組間交流,理解算理師:誰愿意到前面來用小棒算一算 預設1:先拆開1捆小棒變成10根,與4根合起來是14根,用14根減8根剩6根,再把6根與1捆合起來是16根。師:對于他的方法,你有什么問題嗎?學生可能會提出:為什么這里也要把1捆小棒拆開?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因為4減8不夠減。師:誰能根據擺小棒的過程,說一說24-8的計算方法。學生回答,教師出示課件(展示擺小棒的過程和算式:14-8=6,10+6=16)師:這樣,同學們就把24-8轉化成了我們以前學習的減法和加法來計算,真棒!預設2:先拿走4根,再拆開1捆小棒,拿走4根剩6根,把剩下的6根和1捆合起來就是16根。預設3:先拆開1捆小棒,拿走8根剩2根,再把剩下的2根和1捆4根合起來就是16根。師:誰能根據擺小棒的過程,說一說計算方法。學生回答,教師出示課件(展示擺小棒的過程和算式:10-8=2,14+2=16)預設3:先去掉1捆,多減了,再拆開這1捆變成10根,拿回2根與剩下的14根合在一起是16根。師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出示課件(展示擺小棒的過程和算式:24-10=14,14+2=16)……師:大家使用的方法雖然不同,但都是把今天學習的減法轉化成我們以前學習的加法或減法,解決了個位不夠減的問題,大家可真聰明!現在我們知道了:還要澆多少株?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6(人)4.隨機練習爭當口算大王:44-7= 36-8= 27-9= 58-9=(三)溝通聯系,明確算法師:回顧剛才研究的這些題目,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自主比較:十位上的數少了1。教師追問:為什么會少1呢?借助前面研究的經驗,學生會聯系到擺小棒的過程中都要拆開一捆。繼續追問:為什么今天學習的兩位數減一位數需要拆開一捆呢?預設:今天學習的兩位數減一位數的個位不夠減,所以需要拆開一捆變成10根。教師提升:看來,個位不夠減時,需要從十位借1當10,十位數里就會減少1。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師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充分地擺小棒,手腦并用,主動探索,不僅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動手和思維能力,同時初步感知到個位不夠減時,只有拆開一捆變成10根,才能相減的道理。借助小棒展示計算過程,為學生搭建直觀算理到抽象算法的橋梁,促進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結合。讓學生質疑互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由學具操作突出算理、提升算法,滲透數形結合和轉化的思想。在具體問題研究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退位減法中的關鍵問題——十位數少1,引導學生借助擺小棒的過程,有效溝通算理與算法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算法的理解,從而實現算法的有效構建。三、自主練習1.先圈一圈,再算一算學生根據算式圈一圈,寫出計算過程算出得數。2.解決問題。師:仔細觀察圖片,誰能講一個完整的數學故事。3.解決問題。師:仔細觀察圖片,講一個完整的數學故事,并說一說應該怎么列算式,說出你的理由。4.解決實際問題師:同學們愛護環境人人有責,張叔叔和李爺爺積極對河道垃圾清理,仔細觀察圖片,誰能來把這道題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完整的讀一讀?師: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呢?學生回答教師提升,進一步夯實加法減法的意義。5.葉子生病了師:綠色家園的小樹上的葉子要體檢啦,你能當小醫生幫幫她嗎?把計算錯誤的葉子找出來,并改正。學生觀看課件(見圖)先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引導學生思考:(1)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一位數表示什么意思?應該和兩位數中的哪個數位上的數相加減?(2)個位夠減和個位不夠減,計算時有什么不同?【設計意圖】四個層次的練習讓學生對退位減法算理的理解不斷深入。在鞏固算理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個位夠減的叫不退位減法,個位不夠減的就是退位減法,通過對比讓學生體驗到只有個位不夠減的時候,才能從十位退一當十,提醒學生注意差十位的變化,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通過綜合應用題目的練習,將加法和減法進行對比,使學生能將學過的知識聯系在一起,有利于學生建立知識網絡,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應用意識。四、回顧反思師:同學們,這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獲?預設1:我會積極學習了。教師適時追問:你哪個環節最積極?預設2:我學會提問了。教師適時追問:你都問什么問題了?……師:讓我們滿載著收獲,下課休息一下吧。 【設計意圖】直面課堂生成,靈活地引領學生從“積極”“合作”“會問”“會想”“會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顧梳理,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養成全面回顧的習慣,培養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板書設計]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