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識圖形(二)”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科書17-20頁窗1及練習應用。[教材分析]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已經認識并了解了立體圖形,并且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已經玩過積木,畫過平面圖形,所以學生對于這五種平面圖形,并不陌生。但學生對這五種平面圖形的具體特征以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還不明確。教材在編排這部分內容時,充分利用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從描出簡單的立體圖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圖形,既滲透了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又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利用舊知去探索新知。[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面從體上來”,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2.通過分類,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的特征。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間觀念,發展應用意識。[教學重點]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教學難點]從立體圖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圖形,體驗不同平面圖形的特征。[教 具]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學具。[學 具] 練習紙、彩筆。[教學過程]一、情境創設,激趣導入猜謎語和小游戲導入師: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的學習就從猜謎語開始。師出示謎語,學生猜謎。師:同學們表現得這么棒,老師再獎勵你們一個我說你摸的游戲,想不想玩?誰來挑戰?(袋子里裝圓柱、球、三棱柱、平行六面體)生根據教師的信息摸出物體。【設計意圖】通過猜謎語和摸一摸的小游戲,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復習了立體圖形,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學生描平面圖形打下基礎,感受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系。二、動手操作,認識平面圖形(一)師生互動,觀察“面”師:看來,這些老朋友同學們都已經非常熟悉了。現在請同學們摸一摸小組內這些物體的面,你有什么發現?學生分別摸小組內物體的面。預設:生1:它們的面滑滑的、平平的。生2:圓柱的這個面圓圓的。生3:我看到了這個面是三角形。師:觀察的真仔細,老師把它描下來。師示范描,教學生描的方法,按住物體不動,沿著邊緣描一圈,這種方法叫做描。。(二)學生操作,描畫“面”師:(課件出示課本主題圖)用這些物體可以描出哪些圖形呢?想不想試一試?小提示: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學具,描畫出立體圖形各個面的形狀,看看你能畫出多少種。生選擇一個物體描面。師巡視,選取作品。編號,全部一起投影展示(三)分享交流,體會“面從體來”師:老師選取了一部分作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它們分別是從哪個物體上描下來的?預設:生1:1號是從長方體上描下來的。生2:2號是從正方體上描下來的。生3: 5號是從圓柱上描下來的。生4:3號是從這個物體上描出來的。生5:4號是從這個物體上描出來的【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描圖形的活動,感受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在了解立體圖形各表面的特征的同時,引入平面圖形的認識,體會“面從體來”。(四)對比觀察,辨認圖形師:通過這些物體,我們認識了這么多圖形,為了讓同學們看的更清楚,老師把它們請到了大屏幕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生對比觀察圖形,發現各種圖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各種圖形。長長方方的,就叫做長方形;正正方方的圖形就是正方形;有兩條斜斜的邊,并且兩條邊斜的方向一樣,這樣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圓圓的叫做圓;有三個尖尖角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師小結:通過這些物體我么認識了這么多圖形,再來看這些物體的面,你看到了什么圖形?生觀察。師:看來同一個物體的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觀察,學生明白所畫的圖形大小不同、形狀相同,或者所畫的圖形大小不同、形狀也不同,但因為具備相同的特征,所以都是一類圖形,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表象支撐。初步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征,然后認識這些平面圖形,知道它們的名稱,進一步感知各平面圖形的特征。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師:現在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說一說,這些物體的面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學生自由發言。師:你還能找一找,說一說,生活中你見過物體的面的形狀嗎?【學情預設】只要學生說的是對的,都要給予充分肯定。如果學生說的不對,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不對,在辨析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各種圖形的特征。特別是學生容易將“體”和“面”混淆,出現這種情況,教師要強調“在什么物體上的面是什么形”,建立“面在體上”的意識。師:下面請同學們拿出練習單,獨立完成。(課本練習應用2--8題)【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尋找身邊物體的面是學過的平面圖形這一活動,有效幫助學生區別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讓學生在辨認中鞏固對平面圖形的認識,進一步感受“面在體上”,體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提高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和探究數學現象的意識和能力。四、課堂小結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