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分享學習資源》教學設計課題 分享學習資源——從春晚看在線資源的豐富性與共享價值 課時 1課時年級 三年級 教學環境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1. 體驗在線學習資源的豐富性:通過搜索、瀏覽與春晚相關的文化資源,感受網絡資源的多樣性。 2體驗在線分享的便捷性和重要性:通過實踐操作,學會使用在線平臺分享資源,理解資源共享對知識傳播的意義。教學重難點重點 在線資源的搜索與篩選、平臺分享的操作流程。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資源分享的社會價值。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實踐法、小組合作法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1. **視頻激趣**:播放2025年春晚非遺節目《迎福》片段(打鐵花、慶陽剪紙等),提問:“這些傳統文化技藝是如何被更多人看到的?” 2. **引出主題**: - **教師引導**:“春晚的節目不僅好看,還藏著許多文化知識!如果我們想了解這些非遺技藝,可以通過什么方式獲取信息?”(預設答案:網絡搜索、在線平臺) -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通過在線平臺,探索春晚中的文化資源,并學會分享它們。 1. **觀看春晚視頻**:集中觀看2025春晚非遺節目《迎福》片段(如打鐵花、剪紙表演)。 2. **互動討論**: - 回答教師提問:“這些傳統文化技藝是如何被更多人看到的?” - 舉例說明自己通過網絡了解過的傳統文化(如“我在抖音看過剪紙教程”)。設計意圖: - **激發興趣**:春晚作為學生熟悉的國民節目,快速拉近課堂與生活的距離。 - **關聯主題**:通過“非遺傳播”引出“在線資源”的重要性,為后續搜索與分享做鋪墊。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講授新課 瀏覽在線學習資源 1. **春晚資源分類**: - **非遺文化**:如打鐵花、東明糧畫(網頁1提到其制作工藝)。 - **傳統藝術**:舞蹈《我的祖國》(安慶市皖江高中表演案例)。 - **科技元素**:機器人舞蹈《秧BOT》的創新融合。 2. **操作演示**: - 教師示范使用搜索引擎(如百度)輸入關鍵詞“2025春晚非遺節目”,篩選出權威網站(如央視網、教育資源平臺)的圖文或視頻資源。 - **互動提問**:“如何判斷資源是否可靠?”(提示:來源是否官方、信息是否完整)。 在線分享體驗(15分鐘)** 1. **任務發布**: - **分組任務**:每組選擇一個春晚相關主題(如“剪紙藝術”“機器人舞蹈”),搜索并整理資源(視頻鏈接、圖片、文字介紹)。 - **分享要求**:使用班級學習平臺(如釘釘群、騰訊文檔)上傳資源,并附上簡短說明(如“慶陽剪紙的特點:粗獷豪放,體現黃土高原風情”)。 2. **學生操作**: - 教師巡視指導,強調操作規范(如不隨意點擊廣告鏈接)。 - 鼓勵學生標注資源來源,培養版權意識。 3. **成果展示**: - 每組派代表講解分享的資源,其他學生通過平臺查看并點贊。 - **教師點評**:“通過分享,我們不僅自己學到了知識,還能幫助他人快速獲取信息!” 資源共享的意義(5分鐘)** 1. **案例分析**: - 結合李子柒在春晚中推廣非遺的案例(網頁1),討論“在線分享如何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 對比小品《小明一家》中家校溝通的失敗(網頁2),強調有效共享需注重表達方式。 2. **情感升華**: - **教師總結**:“就像春晚將文化傳遞給億萬觀眾一樣,我們也能通過分享資源,成為知識的傳播者!” 1. **分類討論**: - 根據教師提供的春晚節目單(非遺、科技、藝術三類),小組討論“哪些節目可能找到在線學習資源”(如《秧BOT》機器人舞蹈可搜索科技原理)。 2. **模擬操作**: - 跟隨教師示范,嘗試在平板/電腦上輸入關鍵詞“2025春晚+節目名稱”,觀察搜索結果。 - 通過對比“央視網”和普通博客內容,投票選出更可靠的資源并說明理由。 1. **小組合作**: - **任務分工**:1人負責搜索資源(如“東明糧畫制作視頻”),1人整理簡介,1人操作平臺上傳。 - **資源標注**:在分享時注明來源(如“資源來自央視網”),用一句話說明推薦理由。 2. **跨組互動**: - 瀏覽其他小組分享的資源,為“最有趣的資源”點贊,并留言提問(如“機器人舞蹈用了哪些編程技術?”)。 1. **案例思辨**: - 對比李子柒通過視頻傳播非遺(成功案例)與小品《小明一家》因溝通不暢引發的誤會(反面案例),討論“有效分享需要注意什么”。 - 用關鍵詞總結觀點(如“準確標注來源”“語言簡潔易懂”)。 2. **情感表達**: - 完成句子接龍:“如果我分享的春晚資源被他人使用,我會感到______,因為______。”設計意圖: - **實踐能力**:通過分工合作掌握“搜索-整理-分享”完整流程,強化操作技能。 - **社交屬性**:點贊與留言互動讓學生體驗“分享即交流”的社交價值。 - **價值觀引導**:通過正反案例對比,理解“負責任的分享”對他人和社會的意義。 - **情感共鳴**:句子接龍活動將個人行為與社會價值聯結,深化責任感。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拓展提升 **拓展提升**:設計一張“春晚文化資源卡”,包含資源名稱、來源鏈接和推薦理由,下次課展示。 **創意表達**: - 設計“資源分享宣言”海報,用圖畫或標語表達對資源共享的理解(如“分享一小步,知識一大步”)。設計意圖: - **家校協同**:將課堂延伸到家庭,促進親子互動與數字化學習。 - **創意內化**:通過藝術創作鞏固“分享”理念,培養創新思維。板書設計分享學習資源 1. 搜資源:權威、多樣 2. 傳知識:便捷、有意義 3. 做達人:分享讓世界更近!教學反思1. **春晚元素貫穿始終**: - 以非遺、科技類節目為資源載體,既貼合教學目標,又滲透傳統文化與科技教育。 2. **真實情境驅動**: - 所有活動圍繞“解決真實問題”展開(如“如何讓更多人了解非遺”),避免機械操作。 3. **分層能力培養**: - 從“搜索技能”到“社交互動”再到“社會責任”,層層遞進,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 通過以上設計,學生不僅能掌握技術操作,更能理解信息科技的人文價值,實現“工具性”與“育人性”的統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