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參與網絡社交 課時 1課時年級 三年級 教學環境教學內容分析本課是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三年級第五單元《在線分享交流》的第 17 課,主要圍繞網絡社交展開。包括認識網絡社交的常見形式和作用,以及探討網絡社交對人們生活產生的各種影響,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網絡社交,學會合理利用并遵守相關規則。 首先通過實際案例介紹網絡社交平臺的多種用途,如關注感興趣的話題、學習知識、展示自我、營銷推廣等。接著分析網絡社交帶來的積極影響(如知識傳播、幫助他人等)和消極影響(如沉迷、不良信息誘導等),并強調正確使用網絡社交的方法和規范。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對網絡有一定的接觸,可能使用過一些簡單的社交功能,但對網絡社交的概念和全貌缺乏系統了解。他們熟悉一些電子設備,具備基本的操作能力,但對于信息的篩選和判斷能力較弱。此階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具體事例容易理解和接受。他們好奇心強,喜歡參與互動活動,但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保持學習熱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意識,但自主學習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培養。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但在面對復雜問題時可能會出現困惑或理解困難。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列舉常見的網絡社交平臺,并描述其主要功能和用途。 學生能夠準確說出網絡社交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并能舉例說明。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和游戲互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采用任務驅動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對網絡社交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網絡社交,培養理性使用網絡的意識。 培養學生遵守網絡社交規則和道德規范的習慣,弘揚網絡正能量。教學重難點重點 讓學生了解網絡社交的常見形式和主要作用。 引導學生認識網絡社交的正負影響,樹立正確的網絡社交觀念。難點 使學生能夠客觀、全面地分析網絡社交現象,學會在實際生活中正確運用網絡社交平臺。 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網絡社交規則和道德規范的意識。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講授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游戲互動法。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Ppt播放一段短視頻,視頻內容是兩個小朋友通過微信語音視頻在約定去打籃球。提問學生:“視頻里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呀?他們是通過什么方式做到的呢?”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社交體驗。有沒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呀? 觀看視頻后,回答視頻里小朋友是通過微信這個社交平臺語音視頻在約定去打籃球們,是通過網絡社交做到的。 學生積極回應老師的問題,分享自己可能有的社交體驗,比如和同學在班級群里聊天等。設計意圖: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和行為入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地引出網絡社交這一主題。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講授新課 1.認識網絡社交 在黑板上寫出幾個常見的網絡社交平臺名稱(如微信、抖音、微博等),然后ppt展示對應平臺的圖標和一些使用界面截圖。 針對每個平臺,簡單介紹其主要功能和用途。例如,介紹微信時,提到可以聊天、發朋友圈、支付等;介紹抖音時,強調可以觀看短視頻、拍攝和分享自己的視頻等。 展示一些案例圖片(如人們在微信上聊天的界面截圖、在抖音上觀看美食視頻的截圖等),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從這些圖片中,你能看出人們在網絡社交平臺上做什么嗎?”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要求每個小組根據黑板上的平臺名稱和展示的案例圖片,總結網絡社交平臺的作用。 學生認真觀察黑板上的內容和展示的圖片,了解不同網絡社交平臺的基本信息。 小組內成員積極討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觀察到的圖片內容,總結網絡社交平臺的作用,如交流溝通、獲取信息、娛樂等。 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匯報討論結果,其他小組成員認真傾聽,補充和完善討論結果。設計意圖: 通過直觀的展示和介紹,讓學生對常見網絡社交平臺有初步的認識。 小組討論和匯報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同時加深學生對網絡社交平臺作用的理解。游戲互動:網絡社交平臺猜猜猜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 4 - 5 人。 給每個小組發放一套寫有網絡社交平臺特點描述的卡片(如 “可以觀看很多有趣的短視頻,還能自己拍攝分享”)。 宣布游戲規則:小組輪流抽取卡片,由一名成員讀出卡片內容,其他成員共同猜測是哪種網絡社交平臺,猜對得一分,猜錯不得分。游戲結束后,統計各小組得分,得分最高的小組獲勝。 在游戲過程中,巡視各小組,給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導。 學生分組后,領取卡片,積極參與游戲。 小組內成員認真閱讀卡片內容,積極猜測,根據自己的判斷給出答案。 關注游戲得分情況,為自己小組的表現加油助威。設計意圖: 通過游戲互動,增加課堂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度。 強化學生對網絡社交平臺特點的記憶。3.探討網絡社交影響 ppt展示兩組案例tu,一組展示網絡社交的積極影響(如 “銀發知播” 傳授知識的視頻、縣長直播助農的圖片等),另一組展示網絡社交的消極影響(如小學生沉迷短視頻導致犯困的圖片、網紅誘導老年粉絲打賞被舉報的視頻等)。 引導學生觀察案例,提問:“同學們,從這些案例中,你能看出網絡社交有哪些影響嗎?” 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要求討論網絡社交積極影響的好處和消極影響的壞處,并思考如何避免消極影響。 巡視各小組討論情況,參與討論,引導學生從知識傳播、幫助他人、沉迷網絡、不良信息誘導等方面進行總結。 學生認真觀察案例,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指出網絡社交的一些影響。 分組討論,結合案例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分析積極影響的好處和消極影響的壞處,如積極影響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知識,消極影響會影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等。并思考如何避免消極影響,如合理安排時間、提高信息篩選能力等。 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匯報討論結果,其他小組成員認真傾聽,補充完善。設計意圖: 通過案例展示和問題引導,讓學生辨別網絡社交的正負影響,培養批判性思維。 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總結歸納能力。4.我是網絡社交小衛士 師提問: “在社交平臺上看到有人發布不良信息,你會怎么做?”“你想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繪畫作品,你會注意哪些問題?”。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 要求學生回答說出正確的網絡社交行為。給學生 3 - 5 分鐘思考時間。 組織其他小組的學生評價,引導評價從遵守規則、弘揚正能量、避免不良行為等方面進行。 學生分組,認真討論問題,在準備時間內,積極思考 其他小組根據評價標準進行評價,學習正確的網絡社交行為。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正確的網絡社交行為,加深對規則和規范的理解和記憶。 通過評價,培養學生觀察和學習能力。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課堂總結 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常見網絡社交平臺及其功能,網絡社交的正負影響以及正確使用網絡社交的方法和規范。 強調網絡社交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正確使用的必要性。 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和改進方向。 認真回顧學習內容,跟隨老師思路總結。 聽取評價,為自己表現自豪或找到改進方向。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強化記憶。 通過評價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拓展提升 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后和家長一起討論網絡社交給家庭生活帶來的影響,并記錄下來。同時,要求學生嘗試自己制訂一份網絡社交公約,內容包括在網絡社交中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 引導學生思考未來網絡社交可能會發生哪些變化,鼓勵學生和家長討論并寫下自己的想法。 認真記錄作業內容,明確要求。 課后積極完成作業,和家長一起討論并記錄影響,制訂公約。同時,與家長討論未來變化并寫下想法。設計意圖: 通過課后作業將課堂學習延伸到家庭生活,培養學以致用能力。 引導學生思考未來,拓寬視野,激發學習興趣。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活動設計,學生表現出較高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導入環節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為后續教學奠定了良好基礎。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游戲和角色扮演等活動,較好地掌握了教學內容。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如部分學生在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中表現不夠積極主動,可能是由于性格內向或對知識掌握不夠自信。在今后教學中,需要更加關注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鼓勵和引導,同時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此外,還可進一步拓展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入探討網絡社交對人際關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以加深學生對信息科技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