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探秘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分值:59分](選擇題1~8題,每小題3分,共24分)下面圖a為“某河流不同河段及其橫剖面示意圖”,圖b為“某地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1.圖a中①~④處沉積物顆粒的變化規律是( )A.由細到粗 B.由粗到細C.先變粗,后變細 D.先變細,后變粗2.圖b所示地貌景觀,最有可能位于圖a中的( )A.①處 B.②處C.③處 D.④處(2024·山東濟南質檢)流量和流速是影響河流侵蝕、搬運和沉積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圖為“某河段示意圖”,箭頭表示河流流向。讀圖,回答3~4題。3.流水侵蝕作用最顯著的部位是( )A.① B.② C.③ D.④4.符合①②連線處河流斷面的剖面是( )(2024·重慶長壽期中)兩個透明可封閉的玻璃容器中分別放置坡度和大小相近的土堆。取兩個側邊底部開有孔洞的器皿置于土堆上,將兩塊大小和外形相近的冰塊放置其中。將一組裝置(實驗組①)放置于室內遮陰處,實驗時室溫約為30 ℃,另一組裝置(實驗組②)放置于室外烈日下,2小時后(冰塊未融盡)觀察實驗現象。據此完成5~6題。5.圖中堆積體模擬的地貌是( )A.三角洲 B.沖積扇C.沙丘 D.河谷6.該實驗能觀察到( )A.堆積體甲比乙大 B.顆粒物a處比b處粗C.甲溝比乙溝寬 D.乙溝比甲溝深下圖為“河流地貌示意圖”。讀圖,完成7~8題。7.圖中①②③處對應的地貌類型分別為( )A.沖積扇、三角洲、河漫灘平原B.河漫灘平原、三角洲、沖積扇C.三角洲、沖積扇、河漫灘平原D.沖積扇、河漫灘平原、三角洲8.與沖積扇相比,圖中三角洲地區( )①地形平坦,岔流較少 ②海浪作用明顯 ③土壤肥沃,氣候溫和 ④多沙洲、沙島發育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選擇題9~13題,每小題4分,共20分)牛軛湖又稱河跡湖,是由于河流的變遷或改道,曲形河道自動裁彎取直后留下的舊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圖示意牛軛湖的形成過程。據此完成9~10題。9.對牛軛湖形成順序的推斷,正確的是( )A.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②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10.導致①階段虛線處河道最終相連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蝕 B.流水搬運C.流水沉積 D.地殼下陷(2024·四川內江月考)沙波是河流淺水區河床中的沙粒堆積地貌,下圖示意某常見的沙波形成過程。在淺水區,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響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響存在差異,進而導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蝕,而被侵蝕的泥沙會在下一個沙波的迎水坡堆積。讀圖,完成11~13題。11.②坡是( )A.迎水坡,流速快 B.迎水坡,流速慢C.背水坡,流速快 D.背水坡,流速慢12.該沙波中以堆積作用為主的是( )A.①坡和②坡 B.③坡和④坡C.①坡和③坡 D.②坡和④坡13.該沙波的移動方向( )A.和水流方向一致 B.和水流方向相反C.維持原地 D.往復擺動14.(2023·黑龍江牡丹江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種侵蝕、堆積形態的總稱。包括溝谷、侵蝕平原等河流侵蝕地貌和沖積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積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變過程,預測河流的變化趨勢,對水利、交通、工農業生產和城鎮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下面圖1為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圖,圖2為某地貌景觀圖。(1)描述從①地到③地地表所受外力作用的變化。(4分)(2)說出③地容易形成的地貌的名稱及成因。(5分)(3)指出圖2景觀地貌在圖1中的位置(數字序號),并描述該地貌的形態和從扇頂到扇緣地貌特點的變化。(6分)答案精析1.B 2.A [第1題,①~④處位于河流上游到下游不同河段,由①到④地勢逐漸趨于平坦,河水搬運能力逐漸減弱,沉積物顆粒逐漸變細。第2題,圖b地貌景觀為瀑布,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上游,即圖a中的①處。]3.B 4.A [第3題,流水侵蝕作用最顯著的部位應位于彎曲河道的凹岸,圖中②位于曲流凹岸處,B正確。第4題,曲流處凹岸(②)為侵蝕岸,河岸陡峻;凸岸(①)為堆積岸,河岸平緩,A正確。]5.B 6.D [第5題,根據圖示可知,土堆模擬山地,混合顆粒物在山前堆積形成以溝口為頂點、呈扇形的地貌,即沖積扇,B正確。第6題,實驗組②在烈日下,實驗組①在遮陰處,所以實驗組②的冰塊融化量更大,侵蝕的溝谷更深、更寬,形成的堆積體更大,兩者顆粒物的粒徑差別不大,D正確。]7.D 8.B [第7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河流出山口處,由于地勢變平緩,河流攜帶的泥沙會在山前沉積,形成沖積扇;在河流中下游地區會形成河漫灘平原;在入海口處受海水的頂托作用及地勢變緩,形成三角洲。故選D。第8題,沖積扇和三角洲地區都具有地形平坦,岔流多的特征,①錯誤;三角洲臨近海洋,常受到海浪侵蝕和沉積作用,而沖積扇多位于內陸,一般海浪作用不明顯,②正確;沖積扇和三角洲地區土壤都比較肥沃,但不同地區的三角洲氣候特征不同,不一定氣候溫和,③錯誤;沖積扇位于河流出山口,一般沙洲、沙島少,而圖中三角洲位于入海口,多沙洲、沙島發育,④正確。故選B。]9.B 10.A [第9題,牛軛湖的形成過程是河流擺動形成曲流;河水不斷沖刷與侵蝕河岸,曲流隨之不斷地發展,曲流愈來愈彎;河水沖刷與侵蝕最彎曲的河岸,河流遂裁彎取直,河水從裁彎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曲流被廢棄;泥沙堆積,原有曲流與新河道分離。故順序為③①④②,故選B。第10題,導致河道最終相連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河流對兩岸的沖刷侵蝕,即流水的侵蝕作用,故選A。]11.C 12.C 13.B [第11題,據材料可知,背水坡表現為流水侵蝕,說明水流速度快,圖中②坡的泥沙被侵蝕,為背水坡。故選C。第12題,根據材料可知,迎水坡表現為流水堆積,背水坡表現為流水侵蝕。根據前后期沙波剖面可判斷,②坡和④坡為背水坡,水流流速受下坡影響,流速較快,主要以侵蝕為主;①坡和③坡為迎水坡,水流在迎水坡向上流動,流速會減緩,主要以堆積作用為主。故選C。第13題,根據材料可知,沙波的產生是河床泥沙顆粒不均勻與水流不穩定綜合作用的結果,是河床上呈波狀起伏堆積而成的微地貌。水流上坡時,泥沙受重力影響部分堆積,水流下坡時,流速加快,泥沙被不斷侵蝕,侵蝕的沙粒被搬運到下一個沙波的迎水坡上堆積下來,從而促使沙波緩慢向河流上游移動,即該沙波的移動方向和水流方向相反,故選B。]14.(1)從①地到③地流水的侵蝕搬運作用逐漸減弱,沉積作用逐漸增強。(2)三角洲。成因:河流攜帶泥沙,流到入海口處地勢平緩;加上海水頂托作用,河流流速變慢,泥沙沉積,形成三角洲。(3)①。形態:呈扇形。變化:從扇頂到扇緣地勢越來越低;沉積物顆粒逐漸變小;沉積物磨圓度越來越好;分選性越來越好。第三節 探秘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學習目標] 1.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景觀圖等方式,識別河流地貌類型。(地理實踐力)2.認識不同河段河流地貌景觀,簡單分析其形成過程。(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河流侵蝕地貌1.瀾滄江-湄公河概況(1)源地:瀾滄江-湄公河發源于青海省________,在我國境內稱為________,流出國境后稱湄公河。(2)流經地區:流經我國的______、西藏和云南三省區,流出國境后,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等國,最后注入______,全長4 909千米,是亞洲第____長河。2.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河流侵蝕地貌位置 地貌景觀 成因源頭處 河谷 由于位于青藏高原面上,地形比較 ,河流向下的侵蝕作用較上游 “ ”形峽谷 流經橫斷山、云貴高原以及中南半島北部高地時,落差 、水流急,水流 的侵蝕作用強中下游 由于地形坡度較 ,河流向下的侵蝕作用 ,水流以_____侵蝕為主,河道變得彎曲曲流凹岸 ,凸岸 ,當曲流發展到一定程度,河流會自動 ,廢棄的彎道形成牛軛湖核心歸納1.流水侵蝕類型溯源侵蝕 下蝕 側蝕含義 向河流源頭侵蝕 垂直于地面向下侵蝕 向兩側河岸侵蝕影響 使河谷不斷向源頭方向伸長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縱深方向發展 使谷底展寬,谷坡后退,河流橫向發展2.河谷的演變過程3.牛軛湖成因牛軛湖是由曲流演變成的湖泊,其形成過程如下圖: ①河流擺動形成曲流;②河水侵蝕凹岸,曲流不斷發展;③河流自動裁彎取直,河水從取直部位流走;④被廢棄的彎道形成牛軛湖。拓展延伸 河流凹岸與凸岸(1)凹岸、凸岸的判斷(如圖1):根據“凹凸”字的形狀判斷。(2)差異:河流流經彎道時,凹岸發生侵蝕,凸岸發生堆積。如圖2所示。(3)應用河流凸岸處泥沙堆積,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為農業用地和聚落點、淘金地;凹岸處河道較深且少泥沙堆積,可以筑港、建碼頭。金沙江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區,從青海省玉樹地區的直門達到四川省宜賓市,河流落差達三千多米。下圖為“金沙江河谷示意圖”。完成1~2題。1.圖示金沙江河谷形態與所處位置,對應正確的是( )A.“V”形——河流上游B.“V”形——河流下游C.“U”形——河流入海口D.“U”形——河流出山口2.圖示金沙江河谷地貌( )A.山高谷深 B.河道平直C.底部平坦 D.水流湍急下圖示意某地牛軛湖分布。讀圖,完成3~4題。3.該地多發育牛軛湖的原因是( )A.地勢較高 B.基巖堅硬C.地形平坦 D.風沙較大4.牛軛湖形成后,新的河道( )A.流程延長 B.流量增大C.河床淤積 D.流速增大知識點二 河流沉積地貌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沉積地貌位置 地貌景觀 成因山口 河流流出______,坡度降低,流速減緩,泥沙沉積;河水擺脫了______約束,向兩側散開形成扇形堆積地貌中下游 沖積平原 地勢______,河流帶來的泥沙大量______河口段 流速______,河流所攜帶的泥沙在河口______核心歸納1.河流沉積地貌的類型及特點示意圖 形成過程 地貌特點洪積—沖積扇 ①上游山區,地勢陡峭,河流流速快,攜帶大量礫石和泥沙;②河水或季節性的洪水流出山口,因地形急劇變緩,河道變得開闊,流速降低,搬運能力降低;③河流攜帶的礫石、泥沙在溝(山)谷出口處堆積下來形成洪(沖)積扇;④洪(沖)積扇擴大并連接形成洪積—沖積平原 以谷口為頂點呈扇形,沖積扇頂端到邊緣地勢逐漸降低,堆積物顆粒由粗變細河漫灘平原 河流泥沙在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季節性出露水面形成河漫灘;河流改道,河漫灘被廢棄,連接形成河漫灘平原 地勢平坦、寬廣,是沖積平原的主體,常沿河呈帶狀分布河口三角洲 當河流從中上游攜帶較多的泥沙入海時,在河口處,因地形坡度變緩,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河水流速減慢,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積,形成三角洲 多為三角形,地勢平坦,河網稠密,河道由分汊頂點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狀分布 2.河流沉積物顆粒與流速的關系河流沉積物顆粒與流速呈正相關,流速越快,沉積物顆粒越大。河流從上游到下游沉積物顆粒分別為石塊、鵝卵石、礫石、粗砂、細沙、黏土。下圖甲為黃河沖積扇局部分布圖,圖乙為圖甲中“洛陽北至商丘”一線沖積扇剖面圖。 1.[綜合思維]簡述黃河沖積扇的形成過程。2.[區域認知]描述從洛陽北至商丘黃河沖積扇沉積顆粒和沉積厚度的分布特征,并說明原因。3.[區域認知]為什么該區域古城多分布在沖積平原上?(2024·山東濟寧期中)讀圖,完成1~2題。1.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作用是( )A.風力沉積 B.流水侵蝕C.流水沉積 D.洋流搬運2.下列地貌中,與該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類似的是( )A.黃土高原的溝壑 B.東非大裂谷C.長江三峽 D.華北平原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河流侵蝕地貌梳理教材新知1.(1)唐古拉山 瀾滄江 (2)青海 南海 三2.寬淺 平坦 弱 V 大 向下 曲流 緩 減弱 側向牛軛湖 侵蝕 堆積 裁彎取直落實思維方法1.A 2.A [第1題,由圖示信息可知,該地地勢陡峭,應位于河流上游,河流落差達三千多米,說明河流流經的地區地勢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不斷下切河谷,河床呈現出“V”形,A正確;河流下游由于地勢較為低平,水流速度較慢,河谷呈現“U”形,B錯誤;河流入海口處,河谷呈現出三角洲的形態,C錯誤;河流出山口處河谷形態為沖積扇狀,D錯誤。第2題,從圖中信息并結合材料可知,圖示金沙江河谷位于河流上游,地勢落差大,山高谷深,A正確;河道平直、水流湍急不屬于地貌特征,B、D錯誤;從圖中看出,河谷底部不平坦,C錯誤。故選A。]3.C 4.D [第3題,在平原地區流淌的河流,曲流發育,隨著流水對河道的沖刷與侵蝕,河流愈來愈彎曲,最后導致河流自然裁彎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徑直流去,原來彎曲的河道被廢棄而形成牛軛湖。因此該地多發育牛軛湖的原因是地形平坦,C正確。地勢較高的地區水流速度快,河流以下切侵蝕為主,而牛軛湖的形成是河流側蝕的結果,A錯誤。基巖堅硬不利于曲流發育,B錯誤。牛軛湖是河流自然裁彎取直的結果,與風沙較大無關,D錯誤。故選C。第4題,牛軛湖的形成與曲流發育有關。牛軛湖形成后,河流自動裁彎取直,與原有河道相比,新河道流程變短,流速增大,泥沙淤積減少,河床變深,A、C錯誤,D正確。由于河流補給未發生變化,因此新的河道流量變化不大,B錯誤。故選D。]知識點二 河流沉積地貌梳理教材新知沖積扇 山口 側向 平坦 沉積 三角洲 減慢 沉積探究核心知識1.在山區,地勢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攜帶了大量礫石和泥沙。當河流流出山口時,由于地勢趨于平緩,河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搬運的物質逐漸在山麓地帶沉積下來,形成(扇狀堆積地貌)沖積扇。2.分布特征:從洛陽北至商丘沉積顆粒越來越細,沉積厚度逐漸變薄。原因:黃河流出山口后,流速逐漸降低,搬運能力逐漸減弱,顆粒大的先沉積且沉積較多,顆粒小的后沉積且沉積較少。越往沖積扇外緣,沉積物質越少。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河流作為交通運輸通道,可方便對外聯系和運輸;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或農業發達),可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落實思維方法1.C 2.D [第1題,河口三角洲是河流攜帶泥沙進入湖泊、海洋等寬廣的水域時,水流速度驟減,大量泥沙沉積而形成,因此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作用是流水沉積,故選C。第2題,華北平原是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的沖積平原,因此與該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類似,D正確。](共62張PPT)探秘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第三節第三單元 從圈層作用看地貌與土壤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3~4種地貌,描述其景觀的主要特點。1.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景觀圖等方式,識別河流地貌類型。(地理實踐力)2.認識不同河段河流地貌景觀,簡單分析其形成過程。(綜合思維)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河流侵蝕地貌知識點二 河流沉積地貌內容索引課時對點練河流侵蝕地貌><知識點一1.瀾滄江-湄公河概況(1)源地:瀾滄江-湄公河發源于青海省 ,在我國境內稱為 ,流出國境后稱湄公河。(2)流經地區:流經我國的 、西藏和云南三省區,流出國境后,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等國,最后注入 ,全長4 909千米,是亞洲第 長河。唐古拉山瀾滄江青海南海三2.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河流侵蝕地貌位置 地貌景觀 成因源頭處 ______河谷 由于位于青藏高原面上,地形比較_____,河流向下的侵蝕作用較_____上游 “___”形 峽谷 流經橫斷山、云貴高原以及中南半島北部高地時,落差____、水流急,水流_______的侵蝕作用強寬淺平坦V弱大向下位置 地貌景觀 成因中下游 ______ 由于地形坡度較____,河流向下的侵蝕作用______,水流以______侵蝕為主,河道變得彎曲_______ 曲流凹岸______,凸岸______,當曲流發展到一定程度,河流會自動___________,廢棄的彎道形成牛軛湖曲流緩減弱側向牛軛湖侵蝕堆積裁彎取直核心歸納1.流水侵蝕類型 溯源侵蝕 下蝕 側蝕含義 向河流源頭侵蝕 垂直于地面向下侵蝕 向兩側河岸侵蝕影響 使河谷不斷向源頭方向伸長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縱深方向發展 使谷底展寬,谷坡后退,河流橫向發展核心歸納2.河谷的演變過程核心歸納3.牛軛湖成因牛軛湖是由曲流演變成的湖泊,其形成過程如下圖:①河流擺動形成曲流;②河水侵蝕凹岸,曲流不斷發展;③河流自動裁彎取直,河水從取直部位流走;④被廢棄的彎道形成牛軛湖。拓展延伸(1)凹岸、凸岸的判斷(如圖1):根據“凹凸”字的形狀判斷。(2)差異:河流流經彎道時,凹岸發生侵蝕,凸岸發生堆積。如圖2所示。河流凹岸與凸岸拓展延伸(3)應用河流凸岸處泥沙堆積,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為農業用地和聚落點、淘金地;凹岸處河道較深且少泥沙堆積,可以筑港、建碼頭。河流凹岸與凸岸金沙江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區,從青海省玉樹地區的直門達到四川省宜賓市,河流落差達三千多米。右圖為“金沙江河谷示意圖”。完成1~2題。1.圖示金沙江河谷形態與所處位置,對應正確的是A.“V”形——河流上游B.“V”形——河流下游C.“U”形——河流入海口D.“U”形——河流出山口√由圖示信息可知,該地地勢陡峭,應位于河流上游,河流落差達三千多米,說明河流流經的地區地勢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不斷下切河谷,河床呈現出“V”形,A正確;河流下游由于地勢較為低平,水流速度較慢,河谷呈現“U”形,B錯誤;河流入海口處,河谷呈現出三角洲的形態,C錯誤;河流出山口處河谷形態為沖積扇狀,D錯誤。金沙江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區,從青海省玉樹地區的直門達到四川省宜賓市,河流落差達三千多米。右圖為“金沙江河谷示意圖”。完成1~2題。2.圖示金沙江河谷地貌A.山高谷深 B.河道平直C.底部平坦 D.水流湍急√從圖中信息并結合材料可知,圖示金沙江河谷位于河流上游,地勢落差大,山高谷深,A正確;河道平直、水流湍急不屬于地貌特征,B、D錯誤;從圖中看出,河谷底部不平坦,C錯誤。故選A。右圖示意某地牛軛湖分布。讀圖,完成3~4題。3.該地多發育牛軛湖的原因是A.地勢較高 B.基巖堅硬C.地形平坦 D.風沙較大√在平原地區流淌的河流,曲流發育,隨著流水對河道的沖刷與侵蝕,河流愈來愈彎曲,最后導致河流自然裁彎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徑直流去,原來彎曲的河道被廢棄而形成牛軛湖。因此該地多發育牛軛湖的原因是地形平坦,C正確。地勢較高的地區水流速度快,河流以下切侵蝕為主,而牛軛湖的形成是河流側蝕的結果,A錯誤。基巖堅硬不利于曲流發育,B錯誤。牛軛湖是河流自然裁彎取直的結果,與風沙較大無關,D錯誤。故選C。右圖示意某地牛軛湖分布。讀圖,完成3~4題。4.牛軛湖形成后,新的河道A.流程延長 B.流量增大C.河床淤積 D.流速增大√牛軛湖的形成與曲流發育有關。牛軛湖形成后,河流自動裁彎取直,與原有河道相比,新河道流程變短,流速增大,泥沙淤積減少,河床變深,A、C錯誤,D正確。由于河流補給未發生變化,因此新的河道流量變化不大,B錯誤。故選D。河流沉積地貌><知識點二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沉積地貌位置 地貌景觀 成因山口 ________ 河流流出______,坡度降低,流速減緩,泥沙沉積;河水擺脫了_______約束,向兩側散開形成扇形堆積地貌中下游 沖積平原 地勢______,河流帶來的泥沙大量______河口段 ________ 流速______,河流所攜帶的泥沙在河口______沖積扇山口側向平坦沉積三角洲減慢沉積核心歸納1.河流沉積地貌的類型及特點 示意圖 形成過程 地貌特點洪積— 沖積扇 ①上游山區,地勢陡峭,河流流速快,攜帶大量礫石和泥沙;②河水或季節性的洪水流出山口,因地形急劇變緩,河道變得開闊,流速降低,搬運能力降低;③河流攜帶的礫石、泥沙在溝(山)谷出口處堆積下來形成洪(沖)積扇;④洪(沖)積扇擴大并連接形成洪積—沖積平原 以谷口為頂點呈扇形,沖積扇頂端到邊緣地勢逐漸降低,堆積物顆粒由粗變細核心歸納 示意圖 形成過程 地貌特點河漫灘 平原 河流泥沙在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季節性出露水面形成河漫灘;河流改道,河漫灘被廢棄,連接形成河漫灘平原 地勢平坦、寬廣,是沖積平原的主體,常沿河呈帶狀分布核心歸納 示意圖 形成過程 地貌特點河口 三角洲 當河流從中上游攜帶較多的泥沙入海時,在河口處,因地形坡度變緩,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河水流速減慢,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積,形成三角洲 多為三角形,地勢平坦,河網稠密,河道由分汊頂點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狀分布核心歸納2.河流沉積物顆粒與流速的關系河流沉積物顆粒與流速呈正相關,流速越快,沉積物顆粒越大。河流從上游到下游沉積物顆粒分別為石塊、鵝卵石、礫石、粗砂、細沙、黏土。下圖甲為黃河沖積扇局部分布圖,圖乙為圖甲中“洛陽北至商丘”一線沖積扇剖面圖。1.[綜合思維]簡述黃河沖積扇的形成過程。答案 在山區,地勢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攜帶了大量礫石和泥沙。當河流流出山口時,由于地勢趨于平緩,河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搬運的物質逐漸在山麓地帶沉積下來,形成(扇狀堆積地貌)沖積扇。2.[區域認知]描述從洛陽北至商丘黃河沖積扇沉積顆粒和沉積厚度的分布特征,并說明原因。答案 分布特征:從洛陽北至商丘沉積顆粒越來越細,沉積厚度逐漸變薄。原因:黃河流出山口后,流速逐漸降低,搬運能力逐漸減弱,顆粒大的先沉積且沉積較多,顆粒小的后沉積且沉積較少。越往沖積扇外緣,沉積物質越少。3.[區域認知]為什么該區域古城多分布在沖積平原上?答案 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河流作為交通運輸通道,可方便對外聯系和運輸;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或農業發達),可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2024·山東濟寧期中)讀圖,完成1~2題。1.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作用是A.風力沉積B.流水侵蝕C.流水沉積D.洋流搬運√河口三角洲是河流攜帶泥沙進入湖泊、海洋等寬廣的水域時,水流速度驟減,大量泥沙沉積而形成,因此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作用是流水沉積,故選C。(2024·山東濟寧期中)讀圖,完成1~2題。2.下列地貌中,與該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類似的是A.黃土高原的溝壑 B.東非大裂谷C.長江三峽 D.華北平原√華北平原是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的沖積平原,因此與該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類似,D正確。課時對點練下面圖a為“某河流不同河段及其橫剖面示意圖”,圖b為“某地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1.圖a中①~④處沉積物顆粒的變化規律是A.由細到粗B.由粗到細C.先變粗,后變細D.先變細,后變粗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基礎過關①~④處位于河流上游到下游不同河段,由①到④地勢逐漸趨于平坦,河水搬運能力逐漸減弱,沉積物顆粒逐漸變細。1234567891011121314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下面圖a為“某河流不同河段及其橫剖面示意圖”,圖b為“某地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2.圖b所示地貌景觀,最有可能位于圖a中的A.①處 B.②處C.③處 D.④處√圖b地貌景觀為瀑布,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上游,即圖a中的①處。基礎過關(2024·山東濟南質檢)流量和流速是影響河流侵蝕、搬運和沉積作用的重要因素。右圖為“某河段示意圖”,箭頭表示河流流向。讀圖,回答3~4題。3.流水侵蝕作用最顯著的部位是A.① B.② C.③ D.④1234567891011121314√流水侵蝕作用最顯著的部位應位于彎曲河道的凹岸,圖中②位于曲流凹岸處,B正確。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2024·山東濟南質檢)流量和流速是影響河流侵蝕、搬運和沉積作用的重要因素。右圖為“某河段示意圖”,箭頭表示河流流向。讀圖,回答3~4題。4.符合①②連線處河流斷面的剖面是√基礎過關曲流處凹岸(②)為侵蝕岸,河岸陡峻;凸岸(①)為堆積岸,河岸平緩,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基礎過關(2024·重慶長壽期中)兩個透明可封閉的玻璃容器中分別放置坡度和大小相近的土堆。取兩個側邊底部開有孔洞的器皿置于土堆上,將兩塊大小和外形相近的冰塊放置其中。將一組裝置(實驗組①)放置于室內遮陰處,實驗時室溫約為30 ℃,另一組裝置(實驗組②)放置于室外烈日下,2小時后(冰塊未融盡)觀察實驗現象。據此完成5~6題。5.圖中堆積體模擬的地貌是A.三角洲 B.沖積扇C.沙丘 D.河谷1234567891011121314√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根據圖示可知,土堆模擬山地,混合顆粒物在山前堆積形成以溝口為頂點、呈扇形的地貌,即沖積扇,B正確。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2024·重慶長壽期中)兩個透明可封閉的玻璃容器中分別放置坡度和大小相近的土堆。取兩個側邊底部開有孔洞的器皿置于土堆上,將兩塊大小和外形相近的冰塊放置其中。將一組裝置(實驗組①)放置于室內遮陰處,實驗時室溫約為30 ℃,另一組裝置(實驗組②)放置于室外烈日下,2小時后(冰塊未融盡)觀察實驗現象。據此完成5~6題。6.該實驗能觀察到A.堆積體甲比乙大 B.顆粒物a處比b處粗C.甲溝比乙溝寬 D.乙溝比甲溝深√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實驗組②在烈日下,實驗組①在遮陰處,所以實驗組②的冰塊融化量更大,侵蝕的溝谷更深、更寬,形成的堆積體更大,兩者顆粒物的粒徑差別不大,D正確。基礎過關右圖為“河流地貌示意圖”。讀圖,完成7~8題。7.圖中①②③處對應的地貌類型分別為A.沖積扇、三角洲、河漫灘平原B.河漫灘平原、三角洲、沖積扇C.三角洲、沖積扇、河漫灘平原D.沖積扇、河漫灘平原、三角洲1234567891011121314√基礎過關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河流出山口處,由于地勢變平緩,河流攜帶的泥沙會在山前沉積,形成沖積扇;在河流中下游地區會形成河漫灘平原;在入海口處受海水的頂托作用及地勢變緩,形成三角洲。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右圖為“河流地貌示意圖”。讀圖,完成7~8題。8.與沖積扇相比,圖中三角洲地區①地形平坦,岔流較少 ②海浪作用明顯 ③土壤肥沃,氣候溫和 ④多沙洲、沙島發育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沖積扇和三角洲地區都具有地形平坦,岔流多的特征,①錯誤;三角洲臨近海洋,常受到海浪侵蝕和沉積作用,而沖積扇多位于內陸,一般海浪作用不明顯,②正確;沖積扇和三角洲地區土壤都比較肥沃,但不同地區的三角洲氣候特征不同,不一定氣候溫和,③錯誤;沖積扇位于河流出山口,一般沙洲、沙島少,而圖中三角洲位于入海口,多沙洲、沙島發育,④正確。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牛軛湖又稱河跡湖,是由于河流的變遷或改道,曲形河道自動裁彎取直后留下的舊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圖示意牛軛湖的形成過程。據此完成9~10題。能力提升9.對牛軛湖形成順序的推斷,正確的是A.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②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1234567891011121314牛軛湖的形成過程是河流擺動形成曲流;河水不斷沖刷與侵蝕河岸,曲流隨之不斷地發展,曲流愈來愈彎;河水沖刷與侵蝕最彎曲的河岸,河流遂裁彎取直,河水從裁彎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曲流被廢棄;泥沙堆積,原有曲流與新河道分離。故順序為③①④②,故選B。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能力提升牛軛湖又稱河跡湖,是由于河流的變遷或改道,曲形河道自動裁彎取直后留下的舊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圖示意牛軛湖的形成過程。據此完成9~10題。10.導致①階段虛線處河道最終相連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蝕 B.流水搬運C.流水沉積 D.地殼下陷√1234567891011121314導致河道最終相連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河流對兩岸的沖刷侵蝕,即流水的侵蝕作用,故選A。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2024·四川內江月考)沙波是河流淺水區河床中的沙粒堆積地貌,下圖示意某常見的沙波形成過程。在淺水區,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響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響存在差異,進而導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蝕,而被侵蝕的泥沙會在下一個沙波的迎水坡堆積。讀圖,完成11~13題。能力提升11.②坡是A.迎水坡,流速快 B.迎水坡,流速慢C.背水坡,流速快 D.背水坡,流速慢√1234567891011121314能力提升據材料可知,背水坡表現為流水侵蝕,說明水流速度快,圖中②坡的泥沙被侵蝕,為背水坡。故選C。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2024·四川內江月考)沙波是河流淺水區河床中的沙粒堆積地貌,下圖示意某常見的沙波形成過程。在淺水區,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響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響存在差異,進而導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蝕,而被侵蝕的泥沙會在下一個沙波的迎水坡堆積。讀圖,完成11~13題。12.該沙波中以堆積作用為主的是A.①坡和②坡 B.③坡和④坡C.①坡和③坡 D.②坡和④坡√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根據材料可知,迎水坡表現為流水堆積,背水坡表現為流水侵蝕。根據前后期沙波剖面可判斷,②坡和④坡為背水坡,水流流速受下坡影響,流速較快,主要以侵蝕為主;①坡和③坡為迎水坡,水流在迎水坡向上流動,流速會減緩,主要以堆積作用為主。故選C。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2024·四川內江月考)沙波是河流淺水區河床中的沙粒堆積地貌,下圖示意某常見的沙波形成過程。在淺水區,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響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響存在差異,進而導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蝕,而被侵蝕的泥沙會在下一個沙波的迎水坡堆積。讀圖,完成11~13題。13.該沙波的移動方向A.和水流方向一致 B.和水流方向相反C.維持原地 D.往復擺動√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根據材料可知,沙波的產生是河床泥沙顆粒不均勻與水流不穩定綜合作用的結果,是河床上呈波狀起伏堆積而成的微地貌。水流上坡時,泥沙受重力影響部分堆積,水流下坡時,流速加快,泥沙被不斷侵蝕,侵蝕的沙粒被搬運到下一個沙波的迎水坡上堆積下來,從而促使沙波緩慢向河流上游移動,即該沙波的移動方向和水流方向相反,故選B。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4.(2023·黑龍江牡丹江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種侵蝕、堆積形態的總稱。包括溝谷、侵蝕平原等河流侵蝕地貌和沖積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積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變過程,預測河流的變化趨勢,對水利、交通、工農業生產和城鎮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下面圖1為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圖,圖2為某地貌景觀圖。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描述從①地到③地地表所受外力作用的變化。答案 從①地到③地流水的侵蝕搬運作用逐漸減弱,沉積作用逐漸增強。(2)說出③地容易形成的地貌的名稱及成因。答案 三角洲。成因:河流攜帶泥沙,流到入海口處地勢平緩;加上海水頂托作用,河流流速變慢,泥沙沉積,形成三角洲。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3)指出圖2景觀地貌在圖1中的位置(數字序號),并描述該地貌的形態和從扇頂到扇緣地貌特點的變化。答案 ①。形態:呈扇形。變化:從扇頂到扇緣地勢越來越低;沉積物顆粒逐漸變小;沉積物磨圓度越來越好;分選性越來越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單元 第三節 探秘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三單元 第三節 探秘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docx 第三單元 第三節 探秘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