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節 走進敦煌風成地貌的世界(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魯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節 走進敦煌風成地貌的世界(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魯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第二節 走進敦煌風成地貌的世界
[分值:65分]
(選擇題1~11題,每小題3分,共33分)
(2023·四川成都期中)地處我國西北地區的河西走廊有一種形狀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崗巖千瘡百孔,類似于“蜂巢”。下圖是“該地貌的景觀圖”。讀圖,完成1~2題。
1.形成這種“蜂巢”景觀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堆積 B.風力沉積
C.風力侵蝕 D.流水侵蝕
2.下圖中的地貌與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2024·湖南益陽期末)下圖為“我國某地貌景觀素描圖”。據此完成3~5題。
3.圖示地貌(  )
①迎風坡坡度陡 ②背風坡坡度陡 ③為風成地貌 ④為流水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若圖中A坡朝向東北方向,則該地的主導風向最可能是(  )
A.西北風 B.東南風
C.東北風 D.西南風
5.該類地貌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下圖中________地區(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江蘇南通期中)沙漠中豎立著無數塔狀孤立的石灰巖,稱為塔巖荒漠。下圖為塔巖荒漠景觀。據此回答6~7題。
6.形成塔巖荒漠的主要作用分別是(  )
A.風力侵蝕、風力堆積 B.流水侵蝕、流水沉積
C.風力侵蝕、流水沉積 D.流水侵蝕、風力堆積
7.該地形成塔巖和荒漠的條件為(  )
①氣候濕潤 ②氣候干旱 ③光照強,晝夜溫差大
④植被茂密 ⑤多大風天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2023·四川眉山仁壽一中期末)沙丘是沙漠地區常見的地貌形態。下圖為“某沙丘2000~2010年沙塵堆積層的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8~9題。
8.圖示時間段該沙丘的成長速度為(  )
A.快—慢 B.慢—快
C.慢—快—慢 D.勻速
9.關于沙丘形成的主要作用分別為(  )
A.風力侵蝕、流水搬運 B.流水侵蝕、風力堆積
C.流水侵蝕、風力侵蝕 D.風力侵蝕、風力堆積
(2024·山西太原期中)灌叢沙丘往往呈帶狀分布于綠洲邊緣,其中的灌叢能降低風速、阻沙和固沙,從而形成灌叢沙丘這一獨特景觀。受此啟發,交通建設者發明了許多措施來防治風沙。下圖示意灌叢沙丘景觀。完成10~11題。
10.灌叢沙丘出現在綠洲邊緣的原因主要是(  )
A.水源充足 B.風速較小
C.光照豐富 D.土地退化
11.為防止流沙侵害,沙漠公路建設中采用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建草方格,形成矮草沙障
B.修建風電場,降低風速
C.修建高立式沙障阻擋流沙
D.采用滴灌技術種耐旱樹種
(選擇題12~15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渾善達克沙地位于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20世紀80年代,該地區出現眾多風蝕坑,坑邊發育有植被覆蓋的沙丘,研究發現,該地區風蝕坑規模擴大、沙丘高度不斷增加。下圖示意某風蝕坑及坑邊沙丘等高線分布。據此完成12~13題。
12.根據風蝕坑的形態,推測該地盛行(  )
A.偏東風 B.偏南風
C.偏西風 D.偏北風
13.圖示沙丘高度不斷增加是因為沙丘比風蝕坑(  )
A.風速快 B.植被多
C.坡度緩 D.降水多
雅丹是一種典型風蝕地貌,廣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區。羅布泊地區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東緣,北靠天山支脈庫魯克塔格山,南臨阿爾金山,雅丹較為低矮,高度多在1 m以下。下圖是“雅丹地貌景觀圖”。據此完成14~15題。
14.據圖推測羅布泊雅丹形成的主導風向是(  )
A.東南風 B.東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
15.羅布泊雅丹演化過程順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16.(2024·河南鄭州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在濕潤、半濕潤地區,常常會出現總體面積較小的沙漠,與周圍環境對比反差強烈,被冠上“天漠”“飛來的沙漠”等稱號。雅魯藏布江米林臥龍爬升沙丘地處西藏東南部,受高原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影響,該地區夏秋季節降水多,冬春季節降水少,多大風天氣,大風經過江面容易形成渦旋上升氣流。下圖為米林臥龍爬升沙丘剖面圖。
(1)分析米林臥龍沙丘沙的來源。(4分)
(2)說出米林臥龍沙丘形成的外力作用及形成過程。(6分)
(3)說明米林臥龍沙丘迎風坡從底部到頂部沙子顆粒大小如何變化,并分析原因。(6分)
答案精析
1.C 2.B [第1題,據材料可知,該地位于我國西北地區,外力作用以風力作用為主,這種“蜂巢”地貌是石窩,形成的主要作用是風力侵蝕,C正確。第2題,形成“蜂巢”的主要作用是風力侵蝕。圖A為峽谷地貌,是流水侵蝕的結果;圖B為風蝕蘑菇,是風力侵蝕的結果;圖C為沙丘,是風力堆積的結果;圖D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積的結果。故選B。]
3.B 4.C 5.A [第3題,圖示地貌為新月形沙丘,主要形成于干旱、半干旱地區,為風力堆積作用形成,迎風坡坡度緩,背風坡坡度陡,②③正確,故選B。第4題,依據上題分析可知,沙丘迎風坡緩,背風坡陡,圖中A坡坡度緩,為迎風坡,其朝向東北方向,說明該地主導風向為東北風,C正確。第5題,沙丘為風力堆積形成的地貌,其在我國西北地區分布最為典型,尤其是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最普遍,A正確。]
6.A 7.C [第6題,由題干和圖示景觀可知,該地區為氣候干旱的沙漠,流水作用較弱;圖示為風成地貌,既有風力侵蝕形成的風蝕地貌(塔巖),又有風力堆積形成的風積地貌(荒漠)。第7題,由上題可知,該地為風成地貌,氣候干旱地區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物理風化強烈,地表巖石及沉積物在風力作用下形成風成地貌,②③⑤正確。]
8.A 9.D [第8題,根據示意圖可知,不同沉積層厚度大致相同,但沉積時間不同,從2000年開始,相同厚度的沙層沉積所需時間分別為1、2、3、4年,圖示時間段該沙丘的成長速度為由快到慢,A正確。第9題,根據沙丘坡度的陡緩可判斷,A坡為迎風坡,B坡為背風坡。迎風坡主要為風力侵蝕作用,背風坡主要為風力堆積作用,D正確;區域降水較少,流水作用微弱,A、B、C錯誤。]
10.D 11.B [第10題,由材料可知,灌叢沙丘往往呈帶狀分布于綠洲邊緣,其中的灌叢能降低風速、阻沙和固沙,從而形成灌叢沙丘這一獨特景觀。因此,灌叢沙丘多出現在綠洲邊緣,往往因為土地退化沙源豐富,D正確。第11題,在荒漠地區,公路兩側可以采用一些措施來降低風速或者阻擋風沙,草方格、高立式沙障、耐旱樹種都可以起到作用;但修建風電場,技術難度高,且阻沙作用不明顯,故選B。]
12.C 13.B [第12題,根據風蝕坑的形態,風蝕坑分布在沙丘西側,且風蝕坑迎風坡一側風力侵蝕作用強,等高線密集,坡度陡,推測該地盛行偏西風,C對;背風坡一側侵蝕作用弱,應以沉積作用為主,不會形成風蝕坑,A、B、D錯。第13題,沙丘有植被覆蓋,可以減弱風速,利于沙塵沉積,沙丘高度不斷增加,B對。]
14.B 15.C [第14題,雅丹地貌受風力侵蝕作用形成,溝槽、壟脊走向與當地的盛行風向一致,結合圖中指示標可知,該區域盛行東北風或西南風,該區域位于我國西北內陸盆地,靠近我國冬季風發源地,且風蝕壟東北側坡度陡,受風力侵蝕明顯,故當地的盛行風向應為東北風,B正確。第15題,羅布泊所在地區氣候干旱,蒸發旺盛,大風天氣多;羅布泊干涸,湖底地面出現裂隙;盛行風(東北風)沿裂隙侵蝕偏軟巖層,風蝕溝槽形成,槽間出現圓丘狀地貌;隨著風蝕作用增強,溝槽持續加深展寬,槽間形成流線狀壟地;風蝕作用持續增強,流線狀轉變為長壟狀,形成典型雅丹地貌。羅布泊雅丹演化過程順序依次是③①④②,C正確。]
16.(1)周邊河流攜帶的泥沙淤積形成河漫灘和沙洲,冬春季節河流水位低,河灘和沙洲裸露。
(2)風力堆積作用。形成過程:冬春季節降水少,植被稀少,冬春季節風力強勁,經過江面受阻較少,氣流攜帶河漫灘和沙洲上的沙粒,受到地形與植被阻擋,在山前堆積形成沙丘。
(3)底部沙子顆粒較大,頂部顆粒小。原因:米林臥龍沙丘主要受風力作用形成,隨著地形爬升,風力減弱,搬運能力下降,顆粒較大的沙子沉積在底部,顆粒較小的沉積在頂部。第二節 走進敦煌風成地貌的世界
[學習目標] 1.結合材料,識別常見的風成地貌的類型。(地理實踐力)2.結合材料,描述常見風成地貌的景觀特點,并簡述其形成過程。(綜合思維)
知識點一 從敦煌“魔鬼城”說風蝕地貌
1.敦煌概況
(1)地理位置:地處________西端,位于______與青海、新疆的交界處。
(2)氣候特征:氣候干旱,太陽輻射____,晝夜溫差____,因此地表的物理風化強烈。
2.從敦煌“魔鬼城”說風蝕地貌
(1)概念:______對巖石、沉積物______而形成的地貌,叫風蝕地貌。
(2)特點:________、身陡。
(3)風蝕地貌的類型
地貌類型 地貌特征 圖示
高起的風蝕土墩,呈長條形,排列方向與主導風向平行
垂直裂隙發育的巖石,在風的長期吹蝕下,形成的孤立石柱
凸起的孤立巖石,上部寬大、下部窄小(“頭大、身小”),呈蘑菇狀
壟槽相間,壟脊高度和長度不一,走向與主導風向一致,是多種風蝕地貌的組合
風蝕城堡 形似城堡,呈現許多層狀墩臺,墩臺的頂部較平坦
風蝕壁龕 巖壁遭受風蝕后,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凹坑,呈現蜂窩狀
根據雅丹地貌的壟脊走向判斷風向
壟脊的走向與盛行風向一致,迎風坡一側因受風力侵蝕明顯,坡度較陡;背風坡一側因受風力侵蝕較輕,坡度較緩。如下圖:
(2024·廣東珠海調研)據報道:西部大開發調研組在對河西走廊的調研中發現一處面積100多平方千米,形狀特殊的地貌景觀。該處巖體表面千瘡百孔,形如“蜂巢”。完成1~2題。
1.造成這種“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
A.流水堆積 B.風力堆積
C.風力侵蝕 D.流水侵蝕
2.下列地貌與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A.沙丘 B.河漫灘
C.沖積扇 D.風蝕蘑菇
某地區有一片屹立在堅實的土層之上、仿佛沙雕一樣的巨大的蘑菇群巖層,被當地人稱為“蘑菇沙漠”。讀圖,回答3~4題。
3.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質作用主要是(  )
A.風力侵蝕 B.流水沉積
C.巖層擠壓 D.火山噴發
4.“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區是(  )
A.濕潤地區 B.半濕潤地區
C.平原地區 D.荒漠地區
知識點二 從鳴沙山看風積地貌
1.鳴沙山位置:位于______市南郊。
2.沙丘
(1)形成:______地區風力吹揚的松散沙粒______而成。
(2)風積地貌的類型:主要以多種形態的沙丘呈現。
典型景觀 景觀圖 地貌特點
縱向沙壟 順風向呈長條狀延伸
金字塔形沙丘 形似金字塔狀,是多個風向共同作用的結果
新月形沙丘 形狀類似新月,沙丘的兩側有順著風向向前伸出的兩個尖角(翼)。迎風坡較____,背風坡較____
(3)沙丘表層沙粒粒徑的變化及其原因
①變化:迎風坡和背風坡從坡底到坡頂沙粒粒徑均由大到小變化。
②原因:迎風坡隨著坡面升高,風力搬運能力減弱,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背風坡一側,顆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根據沙丘形狀和沉積物顆粒大小判斷風向
(1)根據沙丘形狀判斷風向
新月形沙丘的緩坡為迎風坡,陡坡為背風坡,如圖1。
(2)利用沙丘的延伸方向確定風向
新月形沙丘的兩翼隨風延伸,即向下風向延展。
(3)根據沉積物顆粒大小判斷風向
風所攜帶的物質會隨著風速減弱沉積下來,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故沉積物顆粒大的一側為上風向。如圖2。
下圖為新月形沙丘地貌等高線示意圖(單位:m)。
1.[區域認知]指出圖示地區的主導風向以及該地貌在我國的主要分布地區。
2.[綜合思維]描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態特點。
3.[綜合思維]簡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原因。
(2024·江西宜春月考)位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利瓦沙漠擁有連綿起伏的新月形沙丘,下圖為“該地新月形沙丘示意圖”,該地主導風向為西南風。據此完成1~2題。
1.關于該沙丘成因和形態特征,表述正確的是(  )
①該沙丘由風力堆積形成 ②迎風坡陡而凸 ③沙丘尖角指向東北 ④背風坡緩而凹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在利瓦沙漠附近的公路兩側,看到麥草呈方格狀鋪在沙地上,其功能為(  )
A.美化環境,吸引外來游客
B.截留水分,增加利瓦沙漠降水量
C.降低風速,防止風沙掩埋公路
D.引進物種,豐富當地生態系統
答案精析
知識點一 從敦煌“魔鬼城”說風蝕地貌
梳理教材新知
1.(1)河西走廊 甘肅 (2)強 大
2.(1)風力 侵蝕 (2)頂平 (3)風蝕壟 風蝕柱 風蝕蘑菇 風蝕雅丹
落實思維方法
1.C 2.D [第1題,由材料可知,該地貌位于河西走廊,這里氣候干旱,降水少,風力大,故判斷此地貌是受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風蝕壁龕,C正確。第2題,根據上題分析可知,“蜂巢”地貌的形成作用是風力侵蝕。沙丘是風力堆積地貌,A錯誤。河漫灘是流水堆積地貌,B錯誤。沖積扇是流水堆積地貌,C錯誤。風蝕蘑菇是風力侵蝕地貌,D正確。]
3.A 4.D [第3題,圖示景觀為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風蝕蘑菇地貌,A正確。流水沉積形成流水堆積地貌;巖層擠壓易形成褶皺等地質構造;火山噴發可能會形成火山地貌,B、C、D錯誤。故選A。第4題,風力侵蝕地貌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區分布廣泛,D正確。]
知識點二 從鳴沙山看風積地貌
梳理教材新知
1.敦煌
2.(1)干旱 堆積 (2)緩 陡
探究核心知識
1.西北風;西北地區。
2.迎風坡坡形微凸而平緩,背風坡坡形下凹而較陡;背風坡兩側有近似對稱的兩個尖角。
3.在風挾帶大量沙粒運行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風速降低,大量沙粒沉積形成新月形沙丘。
落實思維方法
1.C 2.C [第1題,新月形沙丘總體是因風速減慢沙粒堆積而成,①正確;迎風坡較為平緩,②錯誤;沙丘尖角指向下風向(東北),③正確;新月形沙丘背風坡風速減緩,沉積加劇,坡面較陡,④錯誤。故選C。第2題,沙漠地區生態環境惡劣,方格狀的麥草美化環境作用有限,不適于開展大規模旅游活動,A錯誤;方格狀的麥草能吸收部分水汽,增加表層沙土的水分,但對增加降水作用有限,B錯誤;方格狀的麥草可以降低地表風速,阻攔風沙,防止風沙掩埋公路,C正確;麥草是當地物種,D錯誤。](共60張PPT)
走進敦煌風成地貌的世界
第二節
第三單元 從圈層作用看地貌與土壤
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3~4種地貌,描述其景觀的主要特點。
1.結合材料,識別常見的風成地貌的類型。(地理實踐力)
2.結合材料,描述常見風成地貌的景觀特點,并簡述其形成過程。(綜合思維)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知識點一 從敦煌“魔鬼城”說風蝕地貌
知識點二 從鳴沙山看風積地貌
內容索引
課時對點練
從敦煌“魔鬼城”說風蝕地貌
>
<
知識點一
1.敦煌概況
(1)地理位置:地處 西端,位于 與青海、新疆的交界處。
(2)氣候特征:氣候干旱,太陽輻射 ,晝夜溫差 ,因此地表的物理風化強烈。
2.從敦煌“魔鬼城”說風蝕地貌
(1)概念: 對巖石、沉積物 而形成的地貌,叫風蝕地貌。
(2)特點: 、身陡。
河西走廊
甘肅


風力
侵蝕
頂平
(3)風蝕地貌的類型
地貌類型 地貌特征 圖示
________ 高起的風蝕土墩,呈長條形,排列方向與主導風向平行
________ 垂直裂隙發育的巖石,在風的長期吹蝕下,形成的孤立石柱
風蝕壟
風蝕柱
地貌類型 地貌特征 圖示
__________ 凸起的孤立巖石,上部寬大、下部窄小(“頭大、身小”),呈蘑菇狀
_________ 壟槽相間,壟脊高度和長度不一,走向與主導風向一致,是多種風蝕地貌的組合
風蝕蘑菇
風蝕雅丹
地貌類型 地貌特征 圖示
風蝕城堡 形似城堡,呈現許多層狀墩臺,墩臺的頂部較平坦
風蝕壁龕 巖壁遭受風蝕后,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凹坑,呈現蜂窩狀
根據雅丹地貌的壟脊走向判斷風向
壟脊的走向與盛行風向一致,迎風坡一側因受風力侵蝕明顯,坡度較陡;背風坡一側因受風力侵蝕較輕,坡度較緩。如下圖:
(2024·廣東珠海調研)據報道:西部大開發調研組在對河西走廊的調研中發現一處面積100多平方千米,形狀特殊的地貌景觀。該處巖體表面千瘡百孔,形如“蜂巢”。完成1~2題。
1.造成這種“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A.流水堆積 B.風力堆積
C.風力侵蝕 D.流水侵蝕

由材料可知,該地貌位于河西走廊,這里氣候干旱,降水少,風力大,故判斷此地貌是受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風蝕壁龕,C正確。
(2024·廣東珠海調研)據報道:西部大開發調研組在對河西走廊的調研中發現一處面積100多平方千米,形狀特殊的地貌景觀。該處巖體表面千瘡百孔,形如“蜂巢”。完成1~2題。
2.下列地貌與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沙丘 B.河漫灘
C.沖積扇 D.風蝕蘑菇

根據上題分析可知,“蜂巢”地貌的形成作用是風力侵蝕。沙丘是風力堆積地貌,A錯誤。
河漫灘是流水堆積地貌,B錯誤。
沖積扇是流水堆積地貌,C錯誤。
風蝕蘑菇是風力侵蝕地貌,D正確。
某地區有一片屹立在堅實的土層之上、仿佛沙雕一樣的巨大的蘑菇群巖層,被當地人稱為“蘑菇沙漠”。讀圖,回答3~4題。
3.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質作用主要是
A.風力侵蝕 B.流水沉積
C.巖層擠壓 D.火山噴發

圖示景觀為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風蝕蘑菇地貌,A正確。
流水沉積形成流水堆積地貌;巖層擠壓易形成褶皺等地質構造;火山噴發可能會形成火山地貌,B、C、D錯誤。故選A。
某地區有一片屹立在堅實的土層之上、仿佛沙雕一樣的巨大的蘑菇群巖層,被當地人稱為“蘑菇沙漠”。讀圖,回答3~4題。
4.“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區是
A.濕潤地區 B.半濕潤地區
C.平原地區 D.荒漠地區

風力侵蝕地貌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區分布廣泛,D正確。
從鳴沙山看風積地貌
>
<
知識點二
1.鳴沙山位置:位于 市南郊。
2.沙丘
(1)形成: 地區風力吹揚的松散沙粒 而成。
敦煌
干旱
堆積
(2)風積地貌的類型:主要以多種形態的沙丘呈現。
典型景觀 景觀圖 地貌特點
縱向沙壟 順風向呈長條狀延伸
金字塔形沙丘 形似金字塔狀,是多個風向共同作用的結果
典型景觀 景觀圖 地貌特點
新月形 沙丘 形狀類似新月,沙丘的兩側有順著風向向前伸出的兩個尖角(翼)。迎風坡較____,背風坡較____


(3)沙丘表層沙粒粒徑的變化及其原因
①變化:迎風坡和背風坡從坡底到坡頂沙粒粒徑均由大到小變化。
②原因:迎風坡隨著坡面升高,風力搬運能力減弱,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背風坡一側,顆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根據沙丘形狀和沉積物顆粒大小判斷風向
(1)根據沙丘形狀判斷風向
新月形沙丘的緩坡為迎風坡,陡坡為背風坡,如圖1。
(2)利用沙丘的延伸方向確定風向
新月形沙丘的兩翼隨風延伸,即向下風向延展。
(3)根據沉積物顆粒大小判斷風向
風所攜帶的物質會隨著風速減弱沉積下來,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故沉積物顆粒大的一側為上風向。如圖2。
右圖為新月形沙丘地貌等高線示意圖(單位:m)。
1.[區域認知]指出圖示地區的主導風向以及該地貌在
我國的主要分布地區。
答案 西北風;西北地區。
2.[綜合思維]描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態特點。
答案 迎風坡坡形微凸而平緩,背風坡坡形下凹而較陡;背風坡兩側有近似對稱的兩個尖角。
右圖為新月形沙丘地貌等高線示意圖(單位:m)。
3.[綜合思維]簡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原因。
答案 在風挾帶大量沙粒運行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風速降低,大量沙粒沉積形成新月形沙丘。
(2024·江西宜春月考)位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利瓦沙漠擁有連綿起伏的新月形沙丘,下圖為“該地新月形沙丘示意圖”,該地主導風向為西南風。據此完成1~2題。
1.關于該沙丘成因和形態特征,表述正確的是
①該沙丘由風力堆積形成 
②迎風坡陡而凸
③沙丘尖角指向東北 
④背風坡緩而凹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新月形沙丘總體是因風速減慢沙粒堆積而成,①正確;迎風坡較為平緩,②錯誤;
沙丘尖角指向下風向(東北),③正確;
新月形沙丘背風坡風速減緩,沉積加劇,坡面較陡,④錯誤。故選C。
(2024·江西宜春月考)位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利瓦沙漠擁有連綿起伏的新月形沙丘,下圖為“該地新月形沙丘示意圖”,該地主導風向為西南風。據此完成1~2題。
2.在利瓦沙漠附近的公路兩側,看到麥草呈方格狀鋪在沙地上,其功能為
A.美化環境,吸引外來游客
B.截留水分,增加利瓦沙漠降水量
C.降低風速,防止風沙掩埋公路
D.引進物種,豐富當地生態系統

沙漠地區生態環境惡劣,方格狀的麥草美化環境作用有限,不適于開展大規模旅游活動,A錯誤;
方格狀的麥草能吸收部分水汽,增加表層沙土的水分,但對增加降水作用有限,B錯誤;
方格狀的麥草可以降低地表風速,阻攔風沙,防止風沙掩埋公路,C正確;
麥草是當地物種,D錯誤。
課時對點練
(2023·四川成都期中)地處我國西北地區的河西走廊有一種形狀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崗巖千瘡百孔,類似于“蜂巢”。
右圖是“該地貌的景觀圖”。讀圖,完成
1~2題。
1.形成這種“蜂巢”景觀的主要作用是
A.流水堆積 B.風力沉積
C.風力侵蝕 D.流水侵蝕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據材料可知,該地位于我國西北地區,外力作用以風力作用為主,這種“蜂巢”地貌是石窩,形成的主要作用是風力侵蝕,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四川成都期中)地處我國西北地區的河西走廊有一種形狀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崗巖千瘡百孔,類似于“蜂巢”。
右圖是“該地貌的景觀圖”。讀圖,完成
1~2題。
2.下圖中的地貌與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
相同的是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形成“蜂巢”的主要作用是風力侵蝕。圖A為峽谷地貌,是流水侵蝕的結果;
圖B為風蝕蘑菇,是風力侵蝕的結果;
圖C為沙丘,是風力堆積的結果;
圖D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積的結果。故選B。
15
16
基礎過關
(2024·湖南益陽期末)下圖為“我國某地貌景觀素描圖”。據此完成3~5題。
3.圖示地貌
①迎風坡坡度陡 ②背風坡坡度陡 
③為風成地貌 ④為流水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圖示地貌為新月形沙丘,主要形成于干旱、半干旱地區,為風力堆積作用形成,迎風坡坡度緩,背風坡坡度陡,②③正確,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湖南益陽期末)下圖為“我國某地貌景觀素描圖”。據此完成3~5題。
4.若圖中A坡朝向東北方向,則該地的主導風向
最可能是
A.西北風 B.東南風
C.東北風 D.西南風

基礎過關
依據上題分析可知,沙丘迎風坡緩,背風坡陡,圖中A坡坡度緩,為迎風坡,其朝向東北方向,說明該地主導風向為東北風,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該類地貌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右圖中
_______地區
A.① B.② C.③ D.④

沙丘為風力堆積形成的地貌,其在我國西北地區分布最為典型,尤其是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最普遍,A正確。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江蘇南通期中)沙漠中豎立著無數塔狀孤立的石灰巖,稱為塔巖荒漠。下圖為塔巖荒漠景觀。據此回答6~7題。
6.形成塔巖荒漠的主要作用分別是
A.風力侵蝕、風力堆積
B.流水侵蝕、流水沉積
C.風力侵蝕、流水沉積
D.流水侵蝕、風力堆積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題干和圖示景觀可知,該地區為氣候干旱的沙漠,流水作用較弱;圖示為風成地貌,既有風力侵蝕形成的風蝕地貌(塔巖),又有風力堆積形成的風積地貌(荒漠)。
15
16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江蘇南通期中)沙漠中豎立著無數塔狀孤立的石灰巖,稱為塔巖荒漠。下圖為塔巖荒漠景觀。據此回答6~7題。
7.該地形成塔巖和荒漠的條件為
①氣候濕潤 ②氣候干旱 ③光照強,晝夜
溫差大 ④植被茂密 ⑤多大風天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基礎過關
由上題可知,該地為風成地貌,氣候干旱地區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物理風化強烈,地表巖石及沉積物在風力作用下形成風成地貌,②③⑤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四川眉山仁壽一中期末)沙丘是沙漠地區常見的地貌形態。下圖為“某沙丘2000~2010年沙塵堆積層的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8~9題。
8.圖示時間段該沙丘的成長速度為
A.快—慢 B.慢—快
C.慢—快—慢 D.勻速

根據示意圖可知,不同沉積層厚度大致相同,但沉積時間不同,從2000年開始,相同厚度的沙層沉積所需時間分別為1、2、3、4年,圖示時間段該沙丘的成長速度為由快到慢,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礎過關
15
16
(2023·四川眉山仁壽一中期末)沙丘是沙漠地區常見的地貌形態。下圖為“某沙丘2000~2010年沙塵堆積層的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8~9題。
9.關于沙丘形成的主要作用分別為
A.風力侵蝕、流水搬運
B.流水侵蝕、風力堆積
C.流水侵蝕、風力侵蝕
D.風力侵蝕、風力堆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據沙丘坡度的陡緩可判斷,A坡為迎風坡,B坡為背風坡。迎風坡主要為風力侵蝕作用,背風坡主要為風力堆積作用,D正確;
區域降水較少,流水作用微弱,A、B、C錯誤。
基礎過關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礎過關
15
16
(2024·山西太原期中)灌叢沙丘往往呈帶狀分布于綠洲邊緣,其中的灌叢能降低風速、阻沙和固沙,從而形成灌叢沙丘這一獨特景觀。受此啟發,交通建設者發明了許多措施來防治風沙。右圖示意灌叢沙丘景觀。
完成10~11題。
10.灌叢沙丘出現在綠洲邊緣的原因主要是
A.水源充足 B.風速較小
C.光照豐富 D.土地退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材料可知,灌叢沙丘往往呈帶狀分布于綠洲邊緣,其中的灌叢能降低風速、阻沙和固沙,從而形成灌叢沙丘這一獨特景觀。因此,灌叢沙丘多出現在綠洲邊緣,往往因為土地退化沙源豐富,D正確。
基礎過關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山西太原期中)灌叢沙丘往往呈帶狀分布于綠洲邊緣,其中的灌叢能降低風速、阻沙和固沙,從而形成灌叢沙丘這一獨特景觀。受此啟發,交通建設者發明了許多措施來防治風沙。右圖示意灌叢沙丘景觀。
完成10~11題。
11.為防止流沙侵害,沙漠公路建設中采用的措施
不合理的是
A.建草方格,形成矮草沙障
B.修建風電場,降低風速
C.修建高立式沙障阻擋流沙
D.采用滴灌技術種耐旱樹種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在荒漠地區,公路兩側可以采用一些措施來降低風速或者阻擋風沙,草方格、高立式沙障、耐旱樹種都可以起到作用;但修建風電場,技術難度高,且阻沙作用不明顯,故選B。
基礎過關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渾善達克沙地位于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20世紀80年代,該地區出現眾多風蝕坑,坑邊發育有植被覆蓋的沙丘,研究發現,該地區風蝕坑規模擴大、沙丘高度不斷增加。下圖示意某風蝕坑及坑邊沙丘等高線分布。據此完成12~13題。
12.根據風蝕坑的形態,推測該地盛行
A.偏東風 B.偏南風
C.偏西風 D.偏北風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據風蝕坑的形態,風蝕坑分布在沙丘西側,且風蝕坑迎風坡一側風力侵蝕作用強,等高線密集,坡度陡,推測該地盛行偏西風,C對;
背風坡一側侵蝕作用弱,應以沉積作用為主,不會形成風蝕坑,A、B、D錯。
15
16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渾善達克沙地位于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20世紀80年代,該地區出現眾多風蝕坑,坑邊發育有植被覆蓋的沙丘,研究發現,該地區風蝕坑規模擴大、沙丘高度不斷增加。下圖示意某風蝕坑及坑邊沙丘等高線分布。據此完成12~13題。
13.圖示沙丘高度不斷增加是因為沙丘比風蝕坑
A.風速快 B.植被多
C.坡度緩 D.降水多

沙丘有植被覆蓋,可以減弱風速,利于沙塵沉積,沙丘高度不斷增加,B對。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雅丹是一種典型風蝕地貌,廣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區。羅布泊地區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東緣,北靠天山支脈庫魯克塔格山,南臨阿爾金山,雅丹較為低矮,高度多在1 m以下。右圖是“雅丹地貌景觀圖”。
據此完成14~15題。
14.據圖推測羅布泊雅丹形成的主導風向是
A.東南風 B.東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雅丹地貌受風力侵蝕作用形成,溝槽、壟脊走向與當地的盛行風向一致,結合圖中指示標可知,該區域盛行東北風或西南風,該區域位于我國西北內陸盆地,靠近我國冬季風發源地,且風蝕壟東北側坡度陡,受風力侵蝕明顯,故當地的盛行風向應為東北風,B正確。
15
16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雅丹是一種典型風蝕地貌,廣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區。羅布泊地區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東緣,北靠天山支脈庫魯克塔格山,南臨阿爾金山,雅丹較為低矮,高度多在1 m以下。右圖是“雅丹地貌景觀圖”。
據此完成14~15題。
15.羅布泊雅丹演化過程順序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羅布泊所在地區氣候干旱,蒸發旺盛,大風天氣多;羅布泊干涸,湖底地面出現裂隙;盛行風(東北風)沿裂隙侵蝕偏軟巖層,風蝕溝槽形成,槽間出現圓丘狀地貌;隨
著風蝕作用增強,溝槽持續加深展寬,槽間形成流線狀壟地;風蝕作用持續增強,流線狀轉變為長壟狀,形成典型雅丹地貌。羅布泊雅丹演化過程順序依次是③①④②,C正確。
15
16
能力提升
16.(2024·河南鄭州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濕潤、半濕潤地區,常常會出現總體面積較小的沙漠,與周圍環境對比反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強烈,被冠上“天漠”“飛來的沙漠”等稱號。雅魯藏布江米林臥龍爬升沙丘地處西藏東南部,受高原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影響,該地區夏秋季節降水多,冬春季節降水少,多大風天氣,大風經過江面容易形成渦旋上升氣流。右圖為米林臥龍爬升沙丘剖面圖。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分析米林臥龍沙丘沙的來源。
答案 周邊河流攜帶的泥沙淤積形成河漫灘和沙洲,冬春季節河流水位低,河灘和沙洲裸露。
(2)說出米林臥龍沙丘形成的外力作用及形成過程。
答案 風力堆積作用。形成過程:冬春季節降水少,植被稀少,冬春季節風力強勁,經過江面受阻較少,氣流攜帶河漫灘和沙洲上的沙粒,受到地形與植被阻擋,在山前堆積形成沙丘。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說明米林臥龍沙丘迎風坡從底部到頂部沙子顆粒大小如何變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 底部沙子顆粒較大,頂部顆粒小。原因:米林臥龍沙丘主要受風力作用形成,隨著地形爬升,風力減弱,搬運能力下降,顆粒較大的沙子沉積在底部,顆粒較小的沉積在頂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邑县| 新平| 西乌珠穆沁旗| 磴口县| 繁昌县| 沧州市| 贵溪市| 保靖县| 宁城县| 府谷县| 维西| 丽江市| 县级市| 青铜峡市| 万安县| 五台县| 奎屯市| 饶平县| 如东县| 饶平县| 刚察县| 龙南县| 上蔡县| 永德县| 洛川县| 彝良县| 金川县| 凤庆县| 清水县| 娱乐| 临西县| 黔东| 自贡市| 宁海县| 阳泉市| 遵义市| 广灵县| 扎鲁特旗| 和林格尔县| 遂平县|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