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分值:59分](選擇題1~11題,每小題3分,共33分)(2023·廣東汕尾期末)德天瀑布位于中國廣西與越南的邊境地帶,瀑布三級跌落,遠望似縞絹垂天,近觀如飛珠濺玉,透過陽光的折射,五彩繽紛,那嘩嘩的水聲,振蕩河谷,氣勢十分雄壯。下圖為“德天瀑布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1.景觀圖中的主體要素屬于( )A.水圈 B.生物圈C.巖石圈 D.大氣圈2.景觀圖中的各要素,屬于自然地理環境中最活躍圈層的是( )A.瀑布 B.樹木 C.巖石 D.云霧(2024·貴州畢節期中)某動畫片有一集講述的是動物“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側去看看。該動物從家中鉆入地下始終保持直線前進并穿越地心。據此完成3~4題。3.在該動物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地殼—地?!睾恕裘妗诺潜っ?br/>B.地殼—古登堡面—地?!裘妗睾?br/>C.地?!裘妗睾恕诺潜っ妗貧?br/>D.地殼—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4.如果該動物希望利用地震波來尋找海底油氣礦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圖中表示海底儲有石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24·安徽淮南月考)分析地震波波速的變化可以了解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下圖為“地球內部地震波傳播速度變化圖”。讀圖,回答5~7題。5.關于圖中甲、乙地震波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波為橫波B.乙波無法通過軟流層C.甲波在地幔的傳播速度低于地殼中D.乙波無法通過外核6.圖中的X處為( )A.莫霍面B.古登堡面C.巖石圈與軟流層的界面D.內核與外核的界面7.地球外部圈層與內部圈層的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A.地殼中不含生物B.巖石圈與大氣圈相互聯系C.水圈與巖石圈有明確的分界面D.地幔物質不會影響大氣圈(2023·吉林松原期末)下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8~9題。8.圖中字母及數字所示地理事物正確的是( )A.a—莫霍面;②—地殼B.a—古登堡面;①—地幔C.b—莫霍面;②—地幔D.b—古登堡面;③—地核9.下列關于地球外部圈層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大氣圈的主要成分是氧氣和二氧化碳B.生物圈獨立存在,與其他外部圈層沒有聯系C.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種形態水體的總稱D.大氣圈、水圈、生物圈之間均有明確的界線下圖為某同學手繪的“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和“地球圈層構成示意圖”?;卮?0~11題。10.結合手繪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指出右圖所示的圈層①②③④分別是( )A.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B.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水圈C.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D.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巖石圈11.關于手繪圖中各圈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大氣圈主要由固體雜質組成B.巖石圈包括地殼和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頂部C.水圈是既不規則也不連續的圈層D.地核可能是巖漿主要發源地(選擇題12~15題,每小題4分,共16分)(2024·福建福州期中)讀“我國陸地部分地殼等厚度線分布圖”(單位:千米),完成12~13題。12.圖示地區的地殼厚度變化趨勢大體為( )A.由東向西逐漸增大 B.由北向南逐漸增大C.由西向東逐漸增大 D.由南向北逐漸增大13.若繪制地殼厚度剖面圖,則0千米處為( )A.海平面 B.巖石圈底部C.莫霍面 D.軟流層中部(2023·山東濟寧月考)月球是太陽系中體積第五大的衛星,其平均半徑約為1 738 km。圖1示意地震波的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圖2示意月殼與月幔地震波速度變化。讀圖,完成14~15題。14.月球地震波與地球地震波相比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都是P波速度大于S波B.都有突然加速的過程C.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D.月殼厚度較地殼厚15.根據圖中所示內容,可以判斷出( )A.月球發生地震時,只能探測到P波,而沒有S波B.月球內部結構中沒有“軟流層”C.月球內部只能分為兩層D.月球地震波的變化,我們只能看出一個不連續界面16.(2024·吉林長春期中)讀“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圖”及“地球內部圈層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1)為了解地殼厚度情況,在下列四地同時進行了地震波的測定,其中地殼厚度最大的是( )(2分)A.拉薩 B.烏魯木齊C.上海 D.北京(2)要了解地球各圈層組成物質和結構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據是________,圖中A為________,B為________。(3分)(3)圖中E代表______,F代表________,推測G層的物質狀態為________。(3分)(4)一般認為巖漿的發源地是________,巖石圈是地球重要的圈層,其范圍是______________。(2分)答案精析1.A 2.B [第1題,圖中主體景觀為瀑布,屬于水圈,A正確。第2題,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環境中最活躍的圈層,景觀圖中的樹木屬于生物圈,瀑布屬于水圈,巖石屬于巖石圈,云霧主要屬于大氣圈,B正確。]3.D 4.A [第3題,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由表及里為地殼、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故選D。第4題,橫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石油一般是黏稠的液體,若遇到石油,橫波會消失,縱波通過時波速也突然下降。①圖符合地震波遇石油后的變化情況。故選A。]5.D 6.B 7.B [第5題,圖中甲波速快,為縱波,A錯。據圖可知,乙波通過了軟流層,B錯。據圖可知,甲波在地幔的傳播速度高于地殼,C錯。據圖可知,乙波在到達外核時波速為0,說明乙波無法通過外核,D正確。故選D。第6題,圖中X處甲波波速減慢,乙波消失,X處為古登堡面。故選B。第7題,生物圈占據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層圈的上部,A錯。巖石圈與大氣圈相互聯系,B正確。水圈和巖石圈沒有明確的分界面,C錯。地幔頂部軟流層的巖漿噴出地表時,會影響大氣圈,D錯。故選B。]8.D 9.C [第8題,圖中a為莫霍面,b為古登堡面。①為地殼、②為地幔、③為地核,D正確。第9題,大氣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錯。生物圈和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相互滲透、相互影響,B錯。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各種形態水體的總稱,C正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之間沒有明確的界線,D錯。]10.D 11.B [第10題,根據手繪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可知,右圖中①在最頂層,為大氣圈;④在最底層,為巖石圈;③在巖石圈和大氣圈之間,為水圈;②占據①③④層,為生物圈,D正確。第11題,大氣圈主要由氣體和懸浮物質組成,A錯;巖石圈包括地殼和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頂部,B正確;水圈是不規則但是連續的圈層,C錯;軟流層位于地幔的上部,是巖漿的主要發源地,D錯。]12.A 13.C [第1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地殼厚度由東向西逐漸增大。第13題,地球內部圈層由外及內為地殼、地幔、地核,莫霍面是地殼和地幔的分界線,地殼的厚度即莫霍面的深度,故0千米處為莫霍面。]14.C 15.D [第14題,讀圖可知,月球地震波與地球地震波都是P波速度大于S波,都有突然加速的過程,A、B不符合題意;由圖可知,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C符合題意;月殼的厚度即月球地震波波速突然加速的位置,由圖可知,其厚度較地殼厚,D不符合題意。故選C。第15題,由圖可知,地震波在月殼中傳播時,波速首先不斷增大,在厚度50~100 km處地震波速度不再增加,說明此處存在一個不連續界面,D正確;月球表面為巖石,發生地震時可探測到P波和S波,A錯誤;由圖示信息無法確定月球內部結構中有沒有“軟流層”,B錯誤;月球的平均半徑約為1 738 km,圖2僅示意1 000 km厚度中月殼與月幔部分,因此不能判斷月球內部是否只能分為兩層,C錯誤。故選D。]16.(1)A(2)地震波傳播速度 橫波(S波) 縱波(P波)(3)地?!」诺潜っ妗∫簯B(4)軟流層 地殼和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第三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學習目標] 1.結合材料,能夠辨識橫波與縱波的波速及傳播特點,能說出內部圈層的分布及特點。(綜合思維)2.運用示意圖,說明地球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的特點。(地理實踐力)知識點一 地球的內部圈層1.劃分依據——地震波類型 傳播速度 傳播介質 共性S為____ 較慢 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經過不同介質的界面時會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P為____ 較__ 固體、液體、氣體 2.不連續界面及波速變化圖示 名稱 波速S波(橫波) P波(縱波)D ______面(地下約33 km) 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F ________面(地下約2 900 km) 完全消失 傳播速度突然下降3.內部圈層圈層 圖示 特點地殼 由________組成的堅硬外殼,連續圈層,大陸部分較________,大洋部分較薄,平均厚度約為____ kmE 介于莫霍面與________之間,厚度約2 800 km,______存在一個______,軟流層被認為是巖漿的主要發源地G+H 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厚度約3 400 km,內核為____態,外核為____態。溫度很高,壓力和密度很大4.巖石圈的結構由軟流層以上的________與地殼構成,主要由巖石組成。拓展延伸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結構特征根據地殼化學組成的差異和地震波傳播速度的不同,將地殼分為上下兩層(如下圖),這兩層的物質組成和結構有著明顯的區別(如下表)。分層 名稱 主要成分 密度 分布上層 硅鋁層 由硅、鋁成分較多的花崗巖類組成 小 不連續分布;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見,即使有也非常薄下層 硅鎂層 由鎂、鐵、鈣成分較多的玄武巖類組成 大 連續分布;在大陸和大洋地殼中都有分布材料一 北京時間2023年7月22日9時52分29秒,在日本東京東部地區發生了4.8級地震,震中位于北緯36.42度,東經140.61度,震源深度約為58.1千米。本次地震震中位置距離日本本州島東海岸線直線距離不到500米,距離東京城區直線距離約為89.7千米,地震發生時,東京大部分地區都有明顯震感。材料二 地震發生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十多秒的時間,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另外,目前多款國產手機都已接入地震預警功能,可提前幾秒或幾十秒接收地震警報。1.[區域認知]此次地震發生在地球內部圈層的哪一層?請說明判斷依據。2.[地理實踐力]地震發生后,正在附近海域航行的輪船上的人感受到的晃動是怎樣的?為什么?3.[綜合思維]“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什么?(2024·云南昆明月考)下圖為“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局部圖”。讀圖,回答1~2題。1.有關圖中說法正確的是( )A.地殼在海洋中缺失 B.①層和②層屬于地殼C.②層是軟流層 D.巖石圈是指①②層的全部和③層的大部分2.在地球內部,地震波傳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面附近 B.地幔頂部C.古登堡面上部附近 D.內、外核之間(2024·廣西百色期中)下圖示意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內部的變化情況。據此完成3~5題。3.圖中( )A.A表示巖石圈B.B表示地幔C.C表示內核D.n表示縱波4.圖中b表示( )①莫霍面?、诠诺潜っ妗、鄣貧づc地幔交界?、艿蒯Ec地核交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關于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莫霍面,橫波與縱波速度都變慢B.古登堡面是內核與外核的分界面C.地幔的底部有軟流層,一般認為這里是巖漿的發源地D.古登堡面與莫霍面是地震波波速突然發生變化的面,是不連續面知識點二 地球的外部圈層1.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A______圈、B____圈和C______圈。2.圈層劃分圈層 概念 對地球的影響大氣圈 環繞地球外部的______圈層 是地球生命的________,避免了大多數流星體對地球的撞擊,削弱了______對地球生物的影響水圈 地球表層各種______組成的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 使地球成為“藍色星球”。海洋水是水圈的主體生物圈 廣義:地球表層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 ①占據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核心部分是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②是地球特有的圈層,也是非常______的圈層狹義:____________的總和3.圈層聯系: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巖石圈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不斷地進行著______和______的交換,形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層環境。下圖示意萬里長江第一灣景觀。據此完成1~2題。1.該圖體現出的地球圈層的個數是( )A.2個 B.3個C.4個 D.5個2.該景觀的形成過程,充分說明了( )A.圖中各圈層都是連續而不規則的,且都相互重疊B.圖中的各圈層是獨立發展變化的C.圖中的各圈層之間存在著物質遷移和能量轉化D.圖中各圈層的內部物質運動的能量都來自太陽輻射能(2024·新疆哈密調研)下圖是“地球圈層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圖中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層。讀圖,回答3~4題。3.圖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B.巖石圈、大氣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大氣圈D.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反映的圈層關系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地球的內部圈層梳理教材新知1.橫波 固體 縱波 快2.莫霍 古登堡3.C 巖石 厚 17 地?!」诺潜っ妗∩喜俊≤浟鲗印〉睾恕」獭∫?br/>4.地幔頂部探究核心知識1.地幔。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而大洋地殼平均厚度較薄,故此次地震發生在地幔。2.感受到上下顛簸。地震波橫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縱波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故輪船上的人只能感受到上下顛簸,不能感受到左右搖晃。3.地震波縱波傳播速度比橫波快??v波先到達時,房屋先隨著地面上下顛簸,一般不會倒塌,此時容易逃生和救援;橫波隨后到達,會使得地面物體水平搖晃,建筑物容易倒塌,此時不容易逃生和救援。因此“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橫波和縱波傳播速度的差異。落實思維方法1.B 2.C [第1題,地殼是地球表面的一個連續圈層;①層和②層屬于地殼;軟流層在莫霍面以下,不是②層;巖石圈是指①②層的全部和③層的頂部,即軟流層以上的部分,B正確。第2題,自上而下經過莫霍面縱波和橫波的速度都明顯加快,直到古登堡面,橫波消失,縱波的速度明顯下降,所以在古登堡面上部附近地震波的速度達到最快,C正確。]3.B 4.D 5.D [第3題,讀圖可知,A是地殼,B是地幔,C是地核,n是橫波,故選B。第4題,b是地核與地幔的分界面,為古登堡面,故選D。第5題,由圖可知,在莫霍面,橫波與縱波速度都變快,A錯誤。古登堡面是地核與地幔的分界面,B錯誤。地幔的上部有軟流層,C錯誤。古登堡面與莫霍面是地震波波速突然發生變化的面,是不連續面,在地下平均約33千米處,存在的不連續面叫莫霍面;在地下約2 900千米處,存在的不連續面叫古登堡面,D正確。]知識點二 地球的外部圈層梳理教材新知1.大氣 水 生物2.氣體 保護傘 紫外線 水體 地球表層生物 活躍3.物質 能量落實思維方法1.C 2.C [第1題,圖中有河流,體現水圈;有植被,體現生物圈;有巖石,體現巖石圈;有大氣,體現大氣圈,故該圖體現出的地球圈層有4個。故選C。第2題,圖中地理事物的形成過程,充分說明了圖中各圈層之間存在著物質遷移和能量轉化,C正確;圖中地理事物的形成過程不能體現各圈層連續性與不規則性,圖中各圈層是相互聯系的,但不是相互重疊的,A、B錯誤;圖中各圈層物質運動的能量并不都來自太陽輻射能,D錯誤。故選C。]3.C 4.B [第3題,降水是大氣降水,只能來自大氣圈,所以④是大氣圈;供水一般指地表水供水,所以①應是水圈;滲透是地表水滲透變成地下水,供氧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改變大氣的成分,所以②是巖石圈,③是生物圈,所以圖中①②③④依次是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大氣圈,故選C。第4題,圖中①為水圈、②為巖石圈、③為生物圈、④為大氣圈,“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體現的是生物圈與巖石圈的物質交換和循環。反映的圈層關系是②③。故選B。](共65張PPT)地球的圈層結構第三節第一單元 從宇宙看地球運用示意圖,說明地球的圈層結構。1.結合材料,能夠辨識橫波與縱波的波速及傳播特點,能說出內部圈層的分布及特點。(綜合思維)2.運用示意圖,說明地球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的特點。(地理實踐力)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地球的內部圈層知識點二 地球的外部圈層內容索引課時對點練地球的內部圈層><知識點一1.劃分依據——地震波類型 傳播速度 傳播介質 共性S為______ 較慢 ______ 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經過不同介質的界面時會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P為______ 較____ 固體、液 體、氣體橫波縱波快固體古登堡2.不連續界面及波速變化圖示 名稱 波速S波(橫波) P波(縱波)D _______面(地下約33 km) 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F _______面(地下約2 900 km) 完全消失 傳播速度突然下降莫霍3.內部圈層圈層 圖示 特點地殼 ___ 由______組成的堅硬外殼,連續圈層,大陸部分較____,大洋部分較薄,平均厚度約為_____ km______ E 介于莫霍面與____________之間,厚度約2 800 km,______存在一個_________,軟流層被認為是巖漿的主要發源地_____ G+H 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厚度約3 400 km,內核為____態,外核為___態。溫度很高,壓力和密度很大C巖石厚17古登堡面上部軟流層地幔地核固液4.巖石圈的結構由軟流層以上的 與地殼構成,主要由巖石組成。地幔頂部拓展延伸根據地殼化學組成的差異和地震波傳播速度的不同,將地殼分為上下兩層(如下圖),這兩層的物質組成和結構有著明顯的區別(如下表)。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結構特征拓展延伸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結構特征分層 名稱 主要成分 密度 分布上層 硅鋁層 由硅、鋁成分較多的花崗巖類組成 小 不連續分布;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見,即使有也非常薄下層 硅鎂層 由鎂、鐵、鈣成分較多的玄武巖類組成 大 連續分布;在大陸和大洋地殼中都有分布材料一 北京時間2023年7月22日9時52分29秒,在日本東京東部地區發生了4.8級地震,震中位于北緯36.42度,東經140.61度,震源深度約為58.1千米。本次地震震中位置距離日本本州島東海岸線直線距離不到500米,距離東京城區直線距離約為89.7千米,地震發生時,東京大部分地區都有明顯震感。材料二 地震發生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十多秒的時間,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另外,目前多款國產手機都已接入地震預警功能,可提前幾秒或幾十秒接收地震警報。1.[區域認知]此次地震發生在地球內部圈層的哪一層?請說明判斷依據。答案 地幔。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而大洋地殼平均厚度較薄,故此次地震發生在地幔。2.[地理實踐力]地震發生后,正在附近海域航行的輪船上的人感受到的晃動是怎樣的?為什么?答案 感受到上下顛簸。地震波橫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縱波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故輪船上的人只能感受到上下顛簸,不能感受到左右搖晃。3.[綜合思維]“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什么?答案 地震波縱波傳播速度比橫波快。縱波先到達時,房屋先隨著地面上下顛簸,一般不會倒塌,此時容易逃生和救援;橫波隨后到達,會使得地面物體水平搖晃,建筑物容易倒塌,此時不容易逃生和救援。因此“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橫波和縱波傳播速度的差異。(2024·云南昆明月考)下圖為“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局部圖”。讀圖,回答1~2題。1.有關圖中說法正確的是A.地殼在海洋中缺失B.①層和②層屬于地殼C.②層是軟流層D.巖石圈是指①②層的全部和③層的大部分√地殼是地球表面的一個連續圈層;①層和②層屬于地殼;軟流層在莫霍面以下,不是②層;巖石圈是指①②層的全部和③層的頂部,即軟流層以上的部分,B正確。(2024·云南昆明月考)下圖為“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局部圖”。讀圖,回答1~2題。2.在地球內部,地震波傳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面附近B.地幔頂部C.古登堡面上部附近D.內、外核之間√自上而下經過莫霍面縱波和橫波的速度都明顯加快,直到古登堡面,橫波消失,縱波的速度明顯下降,所以在古登堡面上部附近地震波的速度達到最快,C正確。(2024·廣西百色期中)右圖示意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內部的變化情況。據此完成3~5題。3.圖中A.A表示巖石圈 B.B表示地幔C.C表示內核 D.n表示縱波√讀圖可知,A是地殼,B是地幔,C是地核,n是橫波,故選B。(2024·廣西百色期中)右圖示意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內部的變化情況。據此完成3~5題。4.圖中b表示①莫霍面 ②古登堡面 ③地殼與地幔交界 ④地幔與地核交界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b是地核與地幔的分界面,為古登堡面,故選D。(2024·廣西百色期中)右圖示意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內部的變化情況。據此完成3~5題。5.關于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說法,正確的是A.在莫霍面,橫波與縱波速度都變慢B.古登堡面是內核與外核的分界面C.地幔的底部有軟流層,一般認為這里是巖漿的發源地D.古登堡面與莫霍面是地震波波速突然發生變化的面,是不連續面√由圖可知,在莫霍面,橫波與縱波速度都變快,A錯誤。古登堡面是地核與地幔的分界面,B錯誤。地幔的上部有軟流層,C錯誤。古登堡面與莫霍面是地震波波速突然發生變化的面,是不連續面,在地下平均約33千米處,存在的不連續面叫莫霍面;在地下約2 900千米處,存在的不連續面叫古登堡面,D正確。地球的外部圈層><知識點二1.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A 圈、B 圈和C 圈。大氣水生物2.圈層劃分氣體圈層 概念 對地球的影響大氣圈 環繞地球外部的_____圈層 是地球生命的_______,避免了大多數流星體對地球的撞擊,削弱了_______對地球生物的影響水圈 地球表層各種______組成的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 使地球成為“藍色星球”。海洋水是水圈的主體生物圈 廣義:地球表層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 ①占據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核心部分是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②是地球特有的圈層,也是非常______的圈層狹義:______________的總和保護傘紫外線水體地球表層生物活躍3.圈層聯系: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巖石圈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不斷地進行著 和 的交換,形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層環境。物質能量右圖示意萬里長江第一灣景觀。據此完成1~2題。1.該圖體現出的地球圈層的個數是A.2個 B.3個C.4個 D.5個√圖中有河流,體現水圈;有植被,體現生物圈;有巖石,體現巖石圈;有大氣,體現大氣圈,故該圖體現出的地球圈層有4個。故選C。右圖示意萬里長江第一灣景觀。據此完成1~2題。2.該景觀的形成過程,充分說明了A.圖中各圈層都是連續而不規則的,且都相互重疊B.圖中的各圈層是獨立發展變化的C.圖中的各圈層之間存在著物質遷移和能量轉化D.圖中各圈層的內部物質運動的能量都來自太陽輻射能√圖中地理事物的形成過程,充分說明了圖中各圈層之間存在著物質遷移和能量轉化,C正確;圖中地理事物的形成過程不能體現各圈層連續性與不規則性,圖中各圈層是相互聯系的,但不是相互重疊的,A、B錯誤;圖中各圈層物質運動的能量并不都來自太陽輻射能,D錯誤。故選C。(2024·新疆哈密調研)下圖是“地球圈層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圖中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層。讀圖,回答3~4題。3.圖中①②③④依次是A.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B.巖石圈、大氣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大氣圈D.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降水是大氣降水,只能來自大氣圈,所以④是大氣圈;供水一般指地表水供水,所以①應是水圈;滲透是地表水滲透變成地下水,供氧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改變大氣的成分,所以②是巖石圈,③是生物圈,所以圖中①②③④依次是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大氣圈,故選C。(2024·新疆哈密調研)下圖是“地球圈層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圖中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層。讀圖,回答3~4題。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反映的圈層關系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圖中①為水圈、②為巖石圈、③為生物圈、④為大氣圈,“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體現的是生物圈與巖石圈的物質交換和循環。反映的圈層關系是②③。故選B。課時對點練(2023·廣東汕尾期末)德天瀑布位于中國廣西與越南的邊境地帶,瀑布三級跌落,遠望似縞絹垂天,近觀如飛珠濺玉,透過陽光的折射,五彩繽紛,那嘩嘩的水聲,振蕩河谷,氣勢十分雄壯。右圖為“德天瀑布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1.景觀圖中的主體要素屬于A.水圈 B.生物圈C.巖石圈 D.大氣圈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圖中主體景觀為瀑布,屬于水圈,A正確。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廣東汕尾期末)德天瀑布位于中國廣西與越南的邊境地帶,瀑布三級跌落,遠望似縞絹垂天,近觀如飛珠濺玉,透過陽光的折射,五彩繽紛,那嘩嘩的水聲,振蕩河谷,氣勢十分雄壯。右圖為“德天瀑布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2.景觀圖中的各要素,屬于自然地理環境中最活躍圈層的是A.瀑布 B.樹木C.巖石 D.云霧√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環境中最活躍的圈層,景觀圖中的樹木屬于生物圈,瀑布屬于水圈,巖石屬于巖石圈,云霧主要屬于大氣圈,B正確。1516基礎過關(2024·貴州畢節期中)某動畫片有一集講述的是動物“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側去看看。該動物從家中鉆入地下始終保持直線前進并穿越地心。據此完成3~4題。3.在該動物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A.地殼—地?!睾恕裘妗诺潜っ?br/>B.地殼—古登堡面—地?!裘妗睾?br/>C.地?!裘妗睾恕诺潜っ妗貧?br/>D.地殼—莫霍面—地?!诺潜っ妗睾?br/>1234567891011121314√1516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由表及里為地殼、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故選D。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貴州畢節期中)某動畫片有一集講述的是動物“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側去看看。該動物從家中鉆入地下始終保持直線前進并穿越地心。據此完成3~4題。4.如果該動物希望利用地震波來尋找海底油氣礦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圖中表示海底儲有石油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基礎過關橫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石油一般是黏稠的液體,若遇到石油,橫波會消失,縱波通過時波速也突然下降。①圖符合地震波遇石油后的變化情況。故選A。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2024·安徽淮南月考)分析地震波波速的變化可以了解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下圖為“地球內部地震波傳播速度變化圖”。讀圖,回答5~7題。5.關于圖中甲、乙地震波的說法,正確的是A.甲波為橫波B.乙波無法通過軟流層C.甲波在地幔的傳播速度低于地殼中D.乙波無法通過外核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圖中甲波速快,為縱波,A錯。據圖可知,乙波通過了軟流層,B錯。據圖可知,甲波在地幔的傳播速度高于地殼,C錯。據圖可知,乙波在到達外核時波速為0,說明乙波無法通過外核,D正確。故選D。1516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安徽淮南月考)分析地震波波速的變化可以了解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下圖為“地球內部地震波傳播速度變化圖”。讀圖,回答5~7題。6.圖中的X處為A.莫霍面B.古登堡面C.巖石圈與軟流層的界面D.內核與外核的界面√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圖中X處甲波波速減慢,乙波消失,X處為古登堡面。故選B。1516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安徽淮南月考)分析地震波波速的變化可以了解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下圖為“地球內部地震波傳播速度變化圖”。讀圖,回答5~7題。7.地球外部圈層與內部圈層的關系,表述正確的是A.地殼中不含生物B.巖石圈與大氣圈相互聯系C.水圈與巖石圈有明確的分界面D.地幔物質不會影響大氣圈√基礎過關生物圈占據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層圈的上部,A錯。巖石圈與大氣圈相互聯系,B正確。水圈和巖石圈沒有明確的分界面,C錯。地幔頂部軟流層的巖漿噴出地表時,會影響大氣圈,D錯。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吉林松原期末)下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8~9題。8.圖中字母及數字所示地理事物正確的是A.a—莫霍面;②—地殼B.a—古登堡面;①—地幔C.b—莫霍面;②—地幔D.b—古登堡面;③—地核√圖中a為莫霍面,b為古登堡面。①為地殼、②為地幔、③為地核,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基礎過關1516(2023·吉林松原期末)下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8~9題。9.下列關于地球外部圈層的敘述,正確的是A.大氣圈的主要成分是氧氣和二氧化碳B.生物圈獨立存在,與其他外部圈層沒有聯系C.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種形態水體的總稱D.大氣圈、水圈、生物圈之間均有明確的界線√1234567891011121314大氣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錯。生物圈和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相互滲透、相互影響,B錯。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各種形態水體的總稱,C正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之間沒有明確的界線,D錯。基礎過關15161234567891011121314基礎過關1516下圖為某同學手繪的“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和“地球圈層構成示意圖”?;卮?0~11題。10.結合手繪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指出右圖所示的圈層①②③④分別是A.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B.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水圈C.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D.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巖石圈√1234567891011121314根據手繪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可知,右圖中①在最頂層,為大氣圈;④在最底層,為巖石圈;③在巖石圈和大氣圈之間,為水圈;②占據①③④層,為生物圈,D正確。基礎過關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下圖為某同學手繪的“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和“地球圈層構成示意圖”?;卮?0~11題。11.關于手繪圖中各圈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A.大氣圈主要由固體雜質組成B.巖石圈包括地殼和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頂部C.水圈是既不規則也不連續的圈層D.地核可能是巖漿主要發源地√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大氣圈主要由氣體和懸浮物質組成,A錯;巖石圈包括地殼和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頂部,B正確;水圈是不規則但是連續的圈層,C錯;軟流層位于地幔的上部,是巖漿的主要發源地,D錯。基礎過關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福建福州期中)讀“我國陸地部分地殼等厚度線分布圖”(單位:千米),完成12~13題。12.圖示地區的地殼厚度變化趨勢大體為A.由東向西逐漸增大B.由北向南逐漸增大C.由西向東逐漸增大D.由南向北逐漸增大√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地殼厚度由東向西逐漸增大。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福建福州期中)讀“我國陸地部分地殼等厚度線分布圖”(單位:千米),完成12~13題。13.若繪制地殼厚度剖面圖,則0千米處為A.海平面B.巖石圈底部C.莫霍面D.軟流層中部√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地球內部圈層由外及內為地殼、地幔、地核,莫霍面是地殼和地幔的分界線,地殼的厚度即莫霍面的深度,故0千米處為莫霍面。1516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山東濟寧月考)月球是太陽系中體積第五大的衛星,其平均半徑約為1 738 km。圖1示意地震波的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圖2示意月殼與月幔地震波速度變化。讀圖,完成14~15題。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4.月球地震波與地球地震波相比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都是P波速度大于S波B.都有突然加速的過程C.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D.月殼厚度較地殼厚√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讀圖可知,月球地震波與地球地震波都是P波速度大于S波,都有突然加速的過程,A、B不符合題意;由圖可知,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C符合題意;月殼的厚度即月球地震波波速突然加速的位置,由圖可知,其厚度較地殼厚,D不符合題意。故選C。1516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5.根據圖中所示內容,可以判斷出A.月球發生地震時,只能探測到P波,而沒有S波B.月球內部結構中沒有“軟流層”C.月球內部只能分為兩層D.月球地震波的變化,我們只能看出一個不連續界面√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由圖可知,地震波在月殼中傳播時,波速首先不斷增大,在厚度50~100 km處地震波速度不再增加,說明此處存在一個不連續界面,D正確;月球表面為巖石,發生地震時可探測到P波和S波,A錯誤;由圖示信息無法確定月球內部結構中有沒有“軟流層”,B錯誤;月球的平均半徑約為1 738 km,圖2僅示意1 000 km厚度中月殼與月幔部分,因此不能判斷月球內部是否只能分為兩層,C錯誤。故選D。1516能力提升16.(2024·吉林長春期中)讀“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圖”及“地球內部圈層圖”,回答下列問題。(1)為了解地殼厚度情況,在下列四地同時進行了地震波的測定,其中地殼厚度最大的是A.拉薩 B.烏魯木齊C.上海 D.北京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2)要了解地球各圈層組成物質和結構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圖中A為___________,B為___________。(3)圖中E代表______,F代表___________,推測G層的物質狀態為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地震波傳播速度橫波(S波)縱波(P波)地幔古登堡面液態(4)一般認為巖漿的發源地是________,巖石圈是地球重要的圈層,其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軟流層地殼和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單元 第三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一單元 第三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docx 第一單元 第三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