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節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魯教版(2019) 必修 第二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節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魯教版(2019) 必修 第二冊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第二節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
(分值:65分)
(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
(2024·河北保定月考)下面是四幅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剪紙作品。讀圖,完成1~2題。
1.四幅剪紙作品中不能反映人文地域文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關于圖中地域景觀所呈現的文化,對應正確的是(  )
A.①—順應自然 B.②—中西融合
C.③—御外凝內 D.④—江南文化
讀“云南省某鄉村景觀示意圖”,完成3~5題。
3.圖中(  )
A.山頂森林能夠涵養水源
B.山腰村落便于居民出行
C.山坡梯田宜機械化耕種
D.山腳河流易引發旱澇災害
4.圖中最能體現當地地域文化景觀的有(  )
①植被 ②河流 ③梯田 ④民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蘑菇房反映的當地地理環境特征是(  )
A.地形平坦 B.氣候濕潤
C.人口稠密 D.農業發達
讀“倫敦大本鐘及北京故宮景觀圖”,完成6~7題。
6.導致兩地建筑風格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氣候 B.歷史
C.文化 D.經濟
7.古代故宮布局在北京城中心,體現了(  )
A.“天人合一”的思想 B.皇權的至高無上
C.民主與法制 D.城市悠久的歷史
(2024·山東泰安期末)三門峽陜州地坑院被稱為“地平線下的村莊”,地坑院是一個相對封閉而又獨立的院落,有窯坡通道與地面相通,窯洞頂部地面上基本沒有植被,作為打谷場。坑院天井中間挖有滲井,四周砌有青磚瓦檐的攔馬墻,窯頂還要在雨過天晴后碾壓平整,個別窯洞開有與地面相通的“馬眼”。下圖為“地坑院平面示意圖和景觀圖”。據此完成8~9題。
8.推測個別窯洞上方通向地面的“馬眼”作用是(  )
A.采光 B.通風通道
C.散熱 D.糧食通道
9.窯頂還要在雨過天晴后碾壓平整主要是為了(  )
A.種植蔬菜 B.加固窯洞
C.便于通行 D.防止下滲
(選擇題10~15題,每小題4分,共24分)
(2024·吉林長春質量檢測)船型屋,是海南島黎族傳統民居,形如倒扣木船。建造過程費工費料,以竹木搭架,茅草鋪蓋,蓋檐寬而低矮,用木板隔墻或者用稻草混合泥土制成墻體。當地船型屋經歷了從干欄式(圖1)到落地式(圖2)的演變過程。據此完成10~12題。
10.黎族人建造船型屋的最佳時期是(  )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月~次年1月
11.船型屋蓋搭鋪茅草時采用多層結構,主要原因是當地(  )
A.茅草多 B.雨季長
C.蚊蟲多 D.冬季冷
12.與干欄式相比,落地式船型屋(  )
①方便起居 ②冬暖夏涼 ③更能承重茅蓋 ④更能抵御強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福建漳州階段練習)云南中部高原區的傳統民居“一顆印”(見下圖),正房多為三間,由長輩居住,左右各一間或兩間耳房,由子女居住;底層為廚房和豬、馬牲畜欄圈,樓上房間供人居住、儲存糧食和雜物等;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并均挑出腰檐,正房腰稱“大廈”,耳房腰稱“小廈”,大小連通。據此完成13~15題。
13.“一顆印”一樓、二樓的用途不同,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地形 B.洪澇 C.氣候 D.地震
14.“一顆印”“大廈”“小廈”相連通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雨天穿行 B.增加居住面積
C.減少建筑材料 D.增加太陽光照
15.“一顆印”正房、耳房的高度差異,主要體現的中華傳統文化理念是(  )
A.人地協調 B.陰陽平衡
C.長幼有序 D.中庸之道
16.(2024·吉林長春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碉房是青藏高原地區的傳統民居,早在公元111年以前就存在,多使用石塊壘砌而成,一般高3層,多建于險峻的山石上,因外觀很像碉堡,故稱碉房。下圖為碉房景觀圖及碉房各層功能示意圖。
(1)分析青藏高原地區碉房多用石塊壘砌而成的主要原因。(4分)
(2)說出當地將碉房修筑于險峻的山石上的益處。(6分)
(3)簡析碉房第三層用作曬臺的有利自然條件。(4分)
答案精析
1.A 2.C [第1題,桂林山水是自然景觀,不能反映人文地域文化,A符合題意。江南水鄉、福建土樓、北京四合院均反映人文地域文化,B、C、D不符合題意。第2題,桂林山水是自然景觀,A錯誤;江南水鄉不是中西融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B錯誤;我國南方福建土樓——圓樓和方樓,體現了御外凝內的集體精神,C正確;北京四合院不是江南文化,D錯誤。故選C。]
3.A 4.D 5.B [第3題,山頂的森林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A正確;村落分布在山腰處,有利于獲取潔凈的水源,不便于居民出行,B錯誤;山坡梯田田塊面積小,不利于機械化耕種,C錯誤;山腳河流地勢較低,而村落和梯田位于山腰,地勢較高,落差較大,不易發生洪澇災害,D錯誤。第4題,梯田和民居屬于地域文化景觀,而植被和河流是自然景觀,①②錯誤,③④正確。故選D。第5題,根據蘑菇房景觀圖,底層架空飼養牲畜,說明當地氣候濕潤,B正確;據圖可知,當地地勢起伏較大,人口密度小,A、C錯誤;蘑菇房建筑不能反映農業發達,D錯誤。]
6.C 7.B [第6題,兩地距離遙遠分屬不同國家,建筑風格不同主要為文化不同導致的,C對。第7題,故宮的設計思想體現了帝王權力,為了顯示整齊嚴肅的氣概,主要建筑全部嚴格對稱地布置在中軸線上,體現了極強的對稱性,突出了皇權的至高無上,故選B。]
8.D 9.D [第8題,窯洞頂部地面上基本沒有植被,作為打谷場,主要是用于晾曬糧食,而“馬眼”與儲藏窯相連,能夠將糧食快速、方便地直接運到窯洞儲存,D正確。第9題,結合“窯洞頂部地面上基本沒有植被”可知,不是為了種植蔬菜,A錯;碾壓平整不能起到加固作用,B錯;窯頂不作為道路,碾壓平整與便于通行關系不大,C錯誤;在雨過天晴后碾壓平整,可以在下次降水后及時排水,防止下滲,D正確。]
10.D 11.B 12.B [第10題,結合材料“以竹木搭架,茅草鋪蓋,蓋檐寬而低矮,用木板隔墻或者用稻草混合泥土制成墻體”,可知建造船型屋應該選在當地的旱季,而5~10月該地降水較多,不利于建造,B、C錯誤;建造過程費工費料,建造持續時間較長,因此適合雨季結束后開始建造,以預留充足的時間,11月~次年1月氣候涼爽,適合施工,A錯誤,D正確。第11題,該地雨季持續時間長,采用多層結構鋪設,可以有效防止雨水滲入房間,B正確;茅草多不一定鋪設多,有鋪設需求才會鋪設,A錯誤;屋頂多層結構對預防蚊蟲無作用,C錯誤;該地緯度低,冬季并不冷,D錯誤。第12題,落地式船型屋直接建在地面,可方便居民起居,①正確;干欄式船型屋被支起,夏季更通風,更涼爽,②錯誤;茅蓋主要是竹木和茅草,重量并不大,兩種船型屋都可承重,③錯誤;落地式船型屋直接建在地面,結構更穩定,抵御強風能力強,④正確。故選B。]
13.C 14.A 15.C [第13題,“一顆印”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高原區,氣候多雨,一樓潮濕且多蚊蟲,因此主要用作廚房和豬、馬等牲畜欄圈;二樓相對干燥,蚊蟲少,用于居住。故選C。第14題,“大廈”“小廈”是正房和耳房面向天井挑出的腰檐,無法住人,也不能減少建筑材料,大小連通更會遮擋光照,但便于雨天時穿行。故選A。第15題,由材料可知,正房多是長輩居住,耳房多是晚輩居住,因此正房高、耳房低的高度差異主要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長幼有序理念,C正確。]
16.(1)該地區地勢崎嶇,夯土稀缺,石塊廣布,選用石塊壘砌便于就地取材;交通閉塞,用于修筑房屋的其他材料不易運進。
(2)在險峻的山石上修建碉房易守難攻,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險峻的山石上地勢相對較高,視野較好,光照條件較好;山石地基牢固,有利于提高房屋的穩定性。
(3)碉房第三層光照條件較好,且風力較大,用作曬臺有利于晾曬農產品。第二節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
[學習目標] 1.結合資料,說明地域文化的含義和特點。(區域認知)2.結合實例,分析地域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地域文化對城鄉景觀的影響。(綜合思維)
知識點一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
1.地域文化
(1)概念:指一個地區的人們在生產生活、社會制度組織、精神活動中體現的價值觀和____________。
(2)特點:__________、多樣性、__________和相對穩定性。
2.地域文化在城鄉景觀上的體現
(1)城鄉景觀
①概念:是城鎮和鄉村自然景觀和________景觀的綜合體,其空間尺度可大可小。
②空間尺度
空間尺度 舉例
大尺度
中尺度 某城市中軸線
小尺度
(2)地域文化的體現:往往體現在城鄉生產景觀、聚落景觀以及____________和主體建筑物風貌等方面。
①鄉村景觀(體現在土地利用、農業生產景觀和鄉村聚落景觀上)
文化區 鄉村景觀 表現
農耕文化區 東北黑土地文化區 土地利用和農業生產景觀 平整的水稻田一望無際
鄉村聚落景觀 田地附近的________可達數千戶
云貴高原文化區 土地利用和農業生產景觀 種植水稻的____層層疊疊
鄉村聚落景觀 村寨多修筑在________
②城市景觀(體現在建筑格局和建筑物風貌上)
區域 城市 特點 表現
中國 杭州市、濟南市 “山水風光城市” 依山傍水,融自然風光和____________為一體
意大利 威尼斯 “水城” 住宅臨架在________之上,商業建筑多直面運河,建筑材料以耐水的石材為主
③地域文化的影響還體現在城鄉傳統建筑、____________及民間文化藝術等方面。例如,騎樓見證了濕熱多雨自然環境下我國南方的地域文化。
拓展延伸
1.地域文化在鄉村景觀上的體現
鄉村景觀是集合聚落景觀、經濟文化景觀和自然景觀特色為一體的地域綜合體,包含美麗的田園風景、濃厚的地方生活氣息和豐富的精神文化內容。
類型 具體表現
農業景觀 農田、牧場等
民居和建筑 四合院、窯洞等
民族服飾 各類少數民族的服飾等
節日與活動 潑水節、賽龍舟等
宗教景觀 寺廟、祠堂等
2.地域文化對城市建筑的影響
城市建筑 表現 原因
建筑格局 美國城市 市中心區摩天大樓高聳入云,四周建筑物錯落其間 城市發展歷史短,受移民影響大,經濟發展快
歐洲城市 市中心區一般很少建現代化高樓大廈,高大樓群聚集的情況更為少見 城市發展歷史悠久,城市格局與主體建筑風格已經形成
建筑物風貌 杭州 將城市有組織地融入自然環境之中的“山水風光城市” “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影響
北京 故宮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則沿城市中軸線排列 顯示皇權的至高無上
華盛頓 國會大廈居于高處 體現了資產階級所標榜的民主與法制精神
建筑結構 中國 圍墻是中國建筑的主要景觀,中國園林講究含蓄、顯而不露、引而不發、忌直求曲、忌寬求窄 中國文化具有很強的內向性、封閉性
西方 美國建筑絕少有圍墻,西方園林強調整齊劃一、直率敞朗、和盤托出 西方文化以外向、開放著稱
思考 根據陜北窯洞具有的地域文化特征,指出其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傳統的四合院是北京文化精神最集中、最典型的體現。傳統的四合院通常是縱向連接的二進、三進院落,體現“深”字的含義。內部院落寬敞,四面房屋各自獨立,以游廊相接,便于起居。一個大家族老老少少居住在一起。婦女一般生活在二進院落以內,即所謂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從外面看,四合院很封閉,只有一個大門臨街,大門一關則自成天地。四合院內的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體現了四合院“合”的精髓。
1.[地理實踐力]簡析老北京的四合院是如何體現“合”字內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綜合思維]試從北方氣候角度入手,分析四合院的封閉、主體房屋坐北朝南建筑格局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黑龍江哈爾濱月考)福建泉州惠安縣惠東半島的海邊,生活著一個特殊的族群——惠安女。她們以奇特的服飾、奇異的婚俗聞名海內外。人們把她們的花頭巾、短上衣、銀腰帶、大筒褲戲稱為“封建頭,節約衫,民主肚,浪費褲”。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除老年人外,穿戴傳統服飾的惠安女越來越少,導致今后惠安女傳統服飾可能消失。據此回答1~3題。
1.關于惠安女傳統服飾與地理環境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花頭巾:當地氣候干旱,常有風沙
B.短上衣:當地氣溫較高,方便勞作
C.銀腰帶:當地經濟發達,消費力強
D.大筒褲:沿海地區開放,時尚美觀
2.穿戴傳統服飾的惠安女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傳統服飾土氣 B.文化傳承斷代
C.審美觀念轉變 D.就業方式變化
3.下列關于惠安女傳統服飾傳承策略不合理的是(  )
A.加強宣傳,建設惠安女傳統服飾館
B.創新設計,適當融入現代流行元素
C.保留本色,避免外來文化的沖擊
D.成立機構,研究惠安女傳統服飾的文化內涵
(2024·浙江智學聯盟月考)滿族傳統民居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過程,與當地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大部分依山而建,頂棚和墻壁都是用木材建造,然后用草拌泥抹在墻棚上。下圖為“滿族傳統民居景觀圖”。據此完成4~5題。
4.滿族傳統民居主要為木質結構,主要原因是(  )
A.結構堅實耐用 B.原料充足,取材方便
C.冬季保暖效果好 D.防潮防蟲效果好
5.該傳統民居南向開窗較大而北向開窗較小,主要是為了(  )
A.保暖、防曬 B.采光、通風
C.采光、防寒 D.通風、防曬
知識點二 案例: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樓
表現
分布 多建在閩西山區范圍狹小的______或較平緩的斜坡上
形成時期 形成于宋元時期,經明清和民國時期逐漸成熟
地位 素有“東方古城堡”“世界民居建筑奇葩”之稱,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建筑材料 土、石、木、竹等
建筑特色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______民居建筑,一般高三四層,第一、二層無窗,僅有的大門一關,便成為堅不可摧的堡壘,緊急時樓內居民還可從地下暗道逃生。外墻以生土為主要建筑材料,與一定比例的石灰、黏土拌和,用夾墻板夯筑而成,關鍵部位還摻入糯米漿、紅糖汁,以增強黏性;土墻內側用木板分隔成眾多房間,并有走廊相通,具有________、安全性、封閉性等特點
遷徙文化體現 建筑選址 由于平地已由原住民所占,作為外來移民,客家人只得在______建造房舍
建筑景觀 土樓保留了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漢族大院屋型民居建筑景觀特色,建筑造型以______、方形最為常見
土樓作用 防御________、抵御山中猛獸襲擊、防震、防火、通風及采光好等特點;墻體厚度大,隔熱保溫,________
拓展延伸 傳統民居與環境的關系
民居具有空間性,是人們在適應、改造大自然的漫長過程中創造出來的,與當地的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民居特點 反映的環境特點
北方民居 屋頂較平,門窗少且小,墻較厚 冬季寒冷,降水較少
新疆平頂屋 屋頂平,墻厚窗小 氣候干燥,多風沙,太陽輻射強
蒙古包 便于拆卸、架設和搬運 冬季寒冷,草地廣闊,居民以游牧生活為主
江南民居 屋頂傾斜(降水較多,便于排水),門窗多且大,墻較薄,便于通風散熱 濕熱的環境
云南傣族竹樓 通風散熱、防潮和防蟲 濕熱,爬行動物、蟲類多
青藏高原碉樓 平頂,門窗少,墻厚 高寒、光照強
東南亞民居 屋頂傾斜,門窗多且大,多木樁支撐,且密集排列(類似于我國的吊腳樓),具有通風散熱、防潮的優點 濕熱、河流密布、多沼澤
因紐特人冰屋 防寒保暖,節省建筑材料 終年寒冷的寒帶環境
福建客家土樓建筑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在建造過程中,搭建雙層夾墻板,往中間埋入竹片作為“墻骨”。土樓只設一個大門,一層、二層不開窗戶,最高處設有瞭望塔。下圖示意福建土樓結構。據此完成1~2題。
1.土樓外墻“門少窗高”的造型,主要是為了(  )
A.防衛 B.美觀 C.舒適 D.穩固
2.在墻中間埋入竹片可以(  )
A.防止墻體開裂 B.抵御火災威脅
C.減輕風雨剝蝕 D.節約建筑材料
安徽宏村位于黃山南部,被譽為“畫里的鄉村”。宏村背山面水,村民聚族而居,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狹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墻黑瓦,房屋多采用“馬頭墻”(墻頭高出屋頂,輪廓呈階梯狀,酷似馬頭)的形式。讀“安徽宏村實景圖”,完成3~5題。
3.“背山面水”的區位對宏村的影響是(  )
A.“背山”利于冬季通風
B.“背山”利于冬季降水
C.“面水”利于夏季通風
D.“面水”利于增大溫差
4.宏村的民居風格反映出當地的氣候特征是(  )
A.春季多風 B.夏季濕熱
C.秋季多雨 D.冬季寒冷
5.宏村民居多采用“馬頭墻”的形式,其作用不包括(  )
A.收集雨水 B.增強遮陰
C.防范火災 D.保護隱私
答案精析
知識點一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
梳理教材新知
1.(1)審美情趣 (2)區域性 獨特性
2.(1)①人文 ②聚落 鄉村的一座古建筑 (2)建筑格局 ①屯子居民 梯田 山上 ②人文景觀 水面 ③歷史街區
思考 黃土高原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漫長;地形起伏大,多陡坡面;黃土直立性好;氣候較干旱,森林植被缺乏等。
探究核心知識
1.一個大家族住在封閉的四合院中,四合院內的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體現了四合院“合”的精髓。
2.北京位于北方地區,冬季氣候寒冷,多西北風,四合院封閉可擋風沙;房屋坐北朝南,窗戶朝南開,采光好,有利于房內保持溫暖;后墻不開窗,可以阻擋西北風。
落實思維方法
1.B 2.D 3.C [第1題,惠安縣位于福建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A錯誤;夏季高溫多雨,勞作時穿短上衣較為涼爽,B正確;惠安女傳統服飾的特征,與消費能力無關,C錯誤;由于氣溫較高,大筒褲的穿著可使勞作更加方便,且大筒褲穿著較為保守,D錯誤。故選B。第2題,惠安縣位于沿海地區,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第一產業比重逐漸下降,大多數居民轉向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就業方式的改變,導致她們的穿著也發生改變,D正確;該穿著屬于族群服飾,且聞名海內外,A錯誤;該文化是不斷減少而不是斷代,B錯誤;該服飾聞名海內外,不是審美觀念的轉變,C錯誤。故選D。第3題,惠安女傳統服飾的傳承,需要加強宣傳,增強該族群的自豪感,可以建設惠安女傳統服飾館,供游客等參觀;也可以進行創新設計,融入新的現代化流行元素,增加其特色;成立該族群服飾的文化研究機構,對其文化內涵進行深入剖析,增強其代表性,故A、B、D正確,不符合題意;而保留本色,避免外來文化沖擊,將導致惠安女服飾傳承逐漸減弱,甚至消失,故C錯誤,符合題意。答案選擇C。]
4.B 5.C [第4題,滿族居民多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結合材料可知,滿族傳統民居多依山而建,我國東北地區林業資源豐富,采用木質結構可以就地取材,B正確;木質結構堅實耐用、冬季保暖效果好不是主要原因,A、C錯誤;北方氣候較為干燥,防潮不是主要原因,D錯誤。第5題,滿族傳統民居多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東北地區冬季光照時間短,氣候寒冷,南向開窗大有助于冬季采光,北向開窗小能夠減小冬季風的影響,防寒效果好,C正確;南向開窗大并不能防曬,A、D錯誤;北向開窗小不利于室內通風,B錯誤。]
知識點二 案例: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樓
梳理教材新知
平地 夯土 堅固性 山區 圓形 盜匪打劫 冬暖夏涼
落實思維方法
1.A 2.A [第1題,福建客家土樓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由于客家人居住地大多是偏僻的山區,當時多盜賊出沒,客家人營造外墻“門少窗高”的城堡式建筑,安全性和抵御性強,故其主要是為了防衛。第2題,往墻中間埋入竹片作為“墻骨”可以增強其拉力,使其更堅固,具有良好的防風、抗震能力,可以防止墻體開裂,A正確;竹片埋在墻體內,不能抵御火災威脅和風雨剝蝕,也不能節約建筑材料。]
3.C 4.B 5.A [第3題,由材料可知,該地位于黃山南部,“背山”利于阻擋冬季風的侵入,“面水”利于夏季通風,選C。第4題,該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材料“宏村背山面水,村民聚族而居,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狹仄,且巷中遍布水道”等得出,當地夏季濕熱多雨。故選B。第5題,該地村民聚族而居,建筑密集排布,不利于防火,火災發生時,火勢容易順房蔓延。高出屋面的“馬頭墻”,則可以應防火、防風之需,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另外,“馬頭墻”還能起到增強遮陰、增加美感、保護隱私的作用,當地氣候濕潤多雨,故沒有收集雨水的功能,選A。](共73張PPT)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
第二節
第二單元 鄉村與城鎮
結合實例,說明地域文化在城鄉景觀上的體現。
1.結合資料,說明地域文化的含義和特點。(區域認知)
2.結合實例,分析地域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地域文化對城鄉景觀的影響。(綜合思維)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知識點一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
知識點二 案例:特色民居建筑
     ——福建客家土樓
內容索引
課時對點練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
>
<
知識點一
1.地域文化
(1)概念:指一個地區的人們在生產生活、社會制度組織、精神活動中體現的價值觀和_________。
(2)特點:_______、多樣性、_______和相對穩定性。
審美情趣
區域性
獨特性
2.地域文化在城鄉景觀上的體現
(1)城鄉景觀
①概念:是城鎮和鄉村自然景觀和______景觀的綜合體,其空間尺度可大可小。
②空間尺度
空間尺度 舉例
大尺度 ______
中尺度 某城市中軸線
小尺度 _________________
人文
聚落
鄉村的一座古建筑
(2)地域文化的體現:往往體現在城鄉生產景觀、聚落景觀以及_________和主體建筑物風貌等方面。
①鄉村景觀(體現在土地利用、農業生產景觀和鄉村聚落景觀上)
建筑格局
文化區 鄉村景觀 表現
農耕文化區 東北黑土地文化區 土地利用和農業生產景觀 平整的水稻田一望無際
鄉村聚落景觀 田地附近的_________可達數千戶
云貴高原文化區   土地利用和農業生產景觀 種植水稻的______層層疊疊
鄉村聚落景觀 村寨多修筑在_____
屯子居民
梯田
山上
區域 城市 特點 表現
中國 杭州市、濟南市 “山水風光城市” 依山傍水,融自然風光和_________為一體
意大利 威尼斯 “水城” 住宅臨架在_____之上,商業建筑多直面運河,建筑材料以耐水的石材為主
②城市景觀(體現在建筑格局和建筑物風貌上)
人文景觀
水面
③地域文化的影響還體現在城鄉傳統建筑、__________及民間文化藝術等方面。例如,騎樓見證了濕熱多雨自然環境下我國南方的地域文化。
歷史街區
1.地域文化在鄉村景觀上的體現
鄉村景觀是集合聚落景觀、經濟文化景觀和自然景觀特色為一體的地域綜合體,包含美麗的田園風景、濃厚的地方生活氣息和豐富的精神文化內容。
拓展延伸
類型 具體表現
農業景觀 農田、牧場等
民居和建筑 四合院、窯洞等
民族服飾 各類少數民族的服飾等
節日與活動 潑水節、賽龍舟等
宗教景觀 寺廟、祠堂等
2.地域文化對城市建筑的影響
拓展延伸
城市建筑 表現 原因
建筑 格局 美國城市 市中心區摩天大樓高聳入云,四周建筑物錯落其間 城市發展歷史短,受移民影響大,經濟發展快
歐洲城市 市中心區一般很少建現代化高樓大廈,高大樓群聚集的情況更為少見 城市發展歷史悠久,城市格局與主體建筑風格已經形成
拓展延伸
城市建筑 表現 原因
建筑物風貌 杭州 將城市有組織地融入自然環境之中的“山水風光城市” “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影響
北京 故宮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則沿城市中軸線排列 顯示皇權的至高無上
華盛頓 國會大廈居于高處 體現了資產階級所標榜的民主與法制精神
拓展延伸
城市建筑 表現 原因
建筑 結構 中國 圍墻是中國建筑的主要景觀,中國園林講究含蓄、顯而不露、引而不發、忌直求曲、忌寬求窄 中國文化具有很強的內向性、封閉性
西方 美國建筑絕少有圍墻,西方園林強調整齊劃一、直率敞朗、和盤托出 西方文化以外向、開放著稱
思考
根據陜北窯洞具有的地域文化特征,指出其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
答案 黃土高原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漫長;地形起伏大,多陡坡面;黃土直立性好;氣候較干旱,森林植被缺乏等。
北京傳統的四合院是北京文化精神最集中、最典型的體現。傳統的四合院通常是縱向連接的二進、三進院落,體現“深”字的含義。內部院落寬敞,四面房屋各自獨立,以游廊相接,便于起居。一個大家族老老少少居住在一起。婦女一般生活在二進院落以內,即所謂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從外面看,四合院很封閉,只有一個大門臨
街,大門一關則自成天地。四合院內的房子都向
院落方向開門,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體現了
四合院“合”的精髓。
1.[地理實踐力]簡析老北京的四合院是如何體現“合”字內涵的。
答案 一個大家族住在封閉的四合院中,四合院內的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體現了四合院“合”的精髓。
2.[綜合思維]試從北方氣候角度入手,分析四合院的封閉、主體房屋坐北朝南建筑格局的形成原因。
答案 北京位于北方地區,冬季氣候寒冷,多西北風,四合院封閉可擋風沙;房屋坐北朝南,窗戶朝南開,采光好,有利于房內保持溫暖;后墻不開窗,可以阻擋西北風。
(2024·黑龍江哈爾濱月考)福建泉州惠安縣惠東半島的海邊,生活著一個特殊的族群——惠安女。她們以奇特的服飾、奇異的婚俗聞名海內外。人們把她們的花頭巾、短上衣、銀腰帶、大筒褲戲稱為“封建頭,節約衫,民主肚,浪費褲”。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除老年人外,穿戴傳統服飾的惠安女越來越少,導致今后惠安女傳統服飾可能消失。據此回答1~3題。
1.關于惠安女傳統服飾與地理環境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A.花頭巾:當地氣候干旱,常有風沙
B.短上衣:當地氣溫較高,方便勞作
C.銀腰帶:當地經濟發達,消費力強
D.大筒褲:沿海地區開放,時尚美觀

惠安縣位于福建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A錯誤;
夏季高溫多雨,勞作時穿短上衣較為涼爽,B正確;
惠安女傳統服飾的特征,與消費能力無關,C錯誤;
由于氣溫較高,大筒褲的穿著可使勞作更加方便,且大筒褲穿著較為保守,D錯誤。故選B。
(2024·黑龍江哈爾濱月考)福建泉州惠安縣惠東半島的海邊,生活著一個特殊的族群——惠安女。她們以奇特的服飾、奇異的婚俗聞名海內外。人們把她們的花頭巾、短上衣、銀腰帶、大筒褲戲稱為“封建頭,節約衫,民主肚,浪費褲”。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除老年人外,穿戴傳統服飾的惠安女越來越少,導致今后惠安女傳統服飾可能消失。據此回答1~3題。
2.穿戴傳統服飾的惠安女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是
A.傳統服飾土氣
B.文化傳承斷代
C.審美觀念轉變
D.就業方式變化

惠安縣位于沿海地區,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第一產業比重逐漸下降,大多數居民轉向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就業方式的改變,導致她們的穿著也發
生改變,D正確;
該穿著屬于族群服飾,且聞名海內外,A錯誤;
該文化是不斷減少而不是斷代,B錯誤;
該服飾聞名海內外,不是審美觀念的轉變,C錯誤。故選D。
(2024·黑龍江哈爾濱月考)福建泉州惠安縣惠東半島的海邊,生活著一個特殊的族群——惠安女。她們以奇特的服飾、奇異的婚俗聞名海內外。人們把她們的花頭巾、短上衣、銀腰帶、大筒褲戲稱為“封建頭,節約衫,民主肚,浪費褲”。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除老年人外,穿戴傳統服飾的惠安女越來越少,導致今后惠安女傳統服飾可能消失。據此回答1~3題。
3.下列關于惠安女傳統服飾傳承策略不合理的是
A.加強宣傳,建設惠安女傳統服飾館
B.創新設計,適當融入現代流行元素
C.保留本色,避免外來文化的沖擊
D.成立機構,研究惠安女傳統服飾的文化內涵

惠安女傳統服飾的傳承,需要加強宣傳,增強該族群的自豪感,可以建設惠安女傳統服飾館,供游客等參觀;也可以進行創新設計,融入新的現代化流行元素,
增加其特色;成立該族群服飾的文化研究機構,對其文化內涵進行深入剖析,增強其代表性,故A、B、D正確,不符合題意;
而保留本色,避免外來文化沖擊,將導致惠安女服飾傳承逐漸減弱,甚至消失,故C錯誤,符合題意。答案選擇C。
(2024·浙江智學聯盟月考)滿族傳統民居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過程,與當地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大部分依山而建,頂棚和墻壁都是用木材建造,然后用草拌泥抹在墻棚上。下圖為“滿族傳統民居景觀圖”。據此完成4~5題。
4.滿族傳統民居主要為木質結構,主要原因是
A.結構堅實耐用 B.原料充足,取材方便
C.冬季保暖效果好 D.防潮防蟲效果好

滿族居民多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結合材料可知,滿族傳統民居多依山而建,我國東北地區林業資源豐富,采用木質結構可以就地取材,B正確;
木質結構堅實耐用、冬季保暖效果好不是主要原因,A、C錯誤;
北方氣候較為干燥,防潮不是主要原因,D錯誤。
(2024·浙江智學聯盟月考)滿族傳統民居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過程,與當地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大部分依山而建,頂棚和墻壁都是用木材建造,然后用草拌泥抹在墻棚上。下圖為“滿族傳統民居景觀圖”。據此完成4~5題。
5.該傳統民居南向開窗較大而北向開窗較小,主要是為了
A.保暖、防曬 B.采光、通風
C.采光、防寒 D.通風、防曬

滿族傳統民居多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東北地區冬季光照時間短,氣候寒冷,南向開窗大有助于冬季采光,北向開窗小能夠減小冬季風的影響,防寒效果好,C正確;
南向開窗大并不能防曬,A、D錯誤;
北向開窗小不利于室內通風,B錯誤。
案例: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樓
>
<
知識點二
表現
分布 多建在閩西山區范圍狹小的______或較平緩的斜坡上
形成時期 形成于宋元時期,經明清和民國時期逐漸成熟
地位 素有“東方古城堡”“世界民居建筑奇葩”之稱,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建筑材料 土、石、木、竹等
平地
表現
建筑特色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_____民居建筑,一般高三四層,第一、二層無窗,僅有的大門一關,便成為堅不可摧的堡壘,緊急時樓內居民還可從地下暗道逃生。外墻以生土為主要建筑材料,與一定比例的石灰、黏土拌和,用夾墻板夯筑而成,關鍵部位還摻入糯米漿、紅糖汁,以增強黏性;土墻內側用木板分隔成眾多房間,并有走廊相通,具有________、安全性、封閉性等特點
夯土
堅固性
表現
遷徙文 化體現 建筑選址 由于平地已由原住民所占,作為外來移民,客家人只得在_____建造房舍
建筑景觀 土樓保留了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漢族大院屋型民居建筑景觀特色,建筑造型以______、方形最為常見
土樓作用 防御_________、抵御山中猛獸襲擊、防震、防火、通風及采光好等特點;墻體厚度大,隔熱保溫,_________
山區
圓形
盜匪打劫
冬暖夏涼
民居具有空間性,是人們在適應、改造大自然的漫長過程中創造出來的,與當地的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拓展延伸
傳統民居與環境的關系
民居特點 反映的環境特點
北方民居 屋頂較平,門窗少且小,墻較厚 冬季寒冷,降水較少
新疆平頂屋 屋頂平,墻厚窗小 氣候干燥,多風沙,太陽輻射強
蒙古包 便于拆卸、架設和搬運 冬季寒冷,草地廣闊,居民以游牧生活為主
江南民居 屋頂傾斜(降水較多,便于排水),門窗多且大,墻較薄,便于通風散熱 濕熱的環境
拓展延伸
民居特點 反映的環境特點
云南傣族竹樓 通風散熱、防潮和防蟲 濕熱,爬行動物、蟲類多
青藏高原碉樓 平頂,門窗少,墻厚 高寒、光照強
東南亞民居 屋頂傾斜,門窗多且大,多木樁支撐,且密集排列(類似于我國的吊腳樓),具有通風散熱、防潮的優點 濕熱、河流密布、多沼澤
因紐特人冰屋 防寒保暖,節省建筑材料 終年寒冷的寒帶環境
福建客家土樓建筑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在建造過程中,搭建雙層夾墻板,往中間埋入竹片作為“墻骨”。土樓只設一個大門,一層、二層不開窗戶,最高處設有瞭望塔。下圖示意福建土樓結構。據此完成1~2題。
1.土樓外墻“門少窗高”的造型,主要是為了
A.防衛 B.美觀
C.舒適 D.穩固

福建客家土樓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由于客家人居住地大多是偏僻的山區,當時多盜賊出沒,客家人營造外墻“門少窗高”的城堡式建筑,安全性和抵御性強,故其主要是為了防衛。
福建客家土樓建筑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在建造過程中,搭建雙層夾墻板,往中間埋入竹片作為“墻骨”。土樓只設一個大門,一層、二層不開窗戶,最高處設有瞭望塔。下圖示意福建土樓結構。據此完成1~2題。
2.在墻中間埋入竹片可以
A.防止墻體開裂 B.抵御火災威脅
C.減輕風雨剝蝕 D.節約建筑材料

往墻中間埋入竹片作為“墻骨”可以增強其拉力,使其更堅固,具有良好的防風、抗震能力,可以防止墻體開裂,A正確;竹片埋在墻體內,不能抵御火災威脅和風雨剝蝕,也不能節約建筑材料。
安徽宏村位于黃山南部,被譽為“畫里的鄉村”。宏村背山面水,村民聚族而居,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狹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墻黑瓦,房屋多采用“馬頭墻”(墻頭高出屋頂,輪廓呈階梯狀,酷似馬頭)的形式。讀“安徽宏村實景圖”,完成3~5題。
3.“背山面水”的區位對宏村的影響是
A.“背山”利于冬季通風
B.“背山”利于冬季降水
C.“面水”利于夏季通風
D.“面水”利于增大溫差

由材料可知,該地位于黃山南部,“背山”利于阻擋冬季風的侵入,“面水”利于夏季通風,選C。
安徽宏村位于黃山南部,被譽為“畫里的鄉村”。宏村背山面水,村民聚族而居,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狹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墻黑瓦,房屋多采用“馬頭墻”(墻頭高出屋頂,輪廓呈階梯狀,酷似馬頭)的形式。讀“安徽宏村實景圖”,完成3~5題。
4.宏村的民居風格反映出當地的氣候特征是
A.春季多風 B.夏季濕熱
C.秋季多雨 D.冬季寒冷

該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材料“宏村背山面水,村民聚族而居,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狹仄,且巷中遍布水道”等得出,當地夏季濕熱多雨。故選B。
安徽宏村位于黃山南部,被譽為“畫里的鄉村”。宏村背山面水,村民聚族而居,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狹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墻黑瓦,房屋多采用“馬頭墻”(墻頭高出屋頂,輪廓呈階梯狀,酷似馬頭)的形式。讀“安徽宏村實景圖”,完成3~5題。
5.宏村民居多采用“馬頭墻”的形式,其作用不包括
A.收集雨水 B.增強遮陰
C.防范火災 D.保護隱私

該地村民聚族而居,建筑密集排布,不利于防火,火災發生時,火勢容易順房蔓延。高出屋面的“馬頭墻”,則可以應防火、防風之需,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另外,“馬頭墻”還能起到增強遮陰、增加美感、保護隱私的作用,當地氣候濕潤多雨,故沒有收集雨水的功能,選A。
課時對點練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A D B C B D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B B C A C
對一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6.
(1)該地區地勢崎嶇,夯土稀缺,石塊廣布,選用石塊壘砌便于就地取材;交通閉塞,用于修筑房屋的其他材料不易運進。
(2)在險峻的山石上修建碉房易守難攻,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險峻的山石上地勢相對較高,視野較好,光照條件較好;山石地基牢固,有利于提高房屋的穩定性。
(3)碉房第三層光照條件較好,且風力較大,用作曬臺有利于晾曬農產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2024·河北保定月考)下面是四幅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剪紙作品。讀圖,完成1~2題。
1.四幅剪紙作品中不能反映人文地域文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桂林山水是自然景觀,不能反映人文地域文化,A符合題意。
江南水鄉、福建土樓、北京四合院均反映人文地域文化,B、C、D不符合題意。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2024·河北保定月考)下面是四幅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剪紙作品。讀圖,完成1~2題。
2.關于圖中地域景觀所呈現的文化,對應正確的是
A.①—順應自然 B.②—中西融合
C.③—御外凝內 D.④—江南文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桂林山水是自然景觀,A錯誤;
江南水鄉不是中西融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B錯誤;
我國南方福建土樓——圓樓和方樓,體現了御外凝內的集體精神,C正確;
北京四合院不是江南文化,D錯誤。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讀“云南省某鄉村景觀示意圖”,完成3~5題。
3.圖中
A.山頂森林能夠涵養水源
B.山腰村落便于居民出行
C.山坡梯田宜機械化耕種
D.山腳河流易引發旱澇災害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山頂的森林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A正確;
村落分布在山腰處,有利于獲取潔凈的水源,不便于居民出行,B錯誤;
山坡梯田田塊面積小,不利于機械化耕種,C錯誤;
山腳河流地勢較低,而村落和梯田位于山腰,地勢較高,落差較大,不易發生洪澇災害,D錯誤。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梯田和民居屬于地域文化景觀,而植被和河流是自然景觀,①②錯誤,③④正確。故選D。
答案
讀“云南省某鄉村景觀示意圖”,完成3~5題。
4.圖中最能體現當地地域文化景觀的有
①植被 ②河流 ③梯田 ④民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據蘑菇房景觀圖,底層架空飼養牲畜,說明當地氣候濕潤,B正確;
據圖可知,當地地勢起伏較大,人口密度小,A、C錯誤;
蘑菇房建筑不能反映農業發達,D錯誤。
答案
讀“云南省某鄉村景觀示意圖”,完成3~5題。
5.蘑菇房反映的當地地理環境特征是
A.地形平坦 B.氣候濕潤
C.人口稠密 D.農業發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讀“倫敦大本鐘及北京故宮景觀圖”,完成6~7題。
6.導致兩地建筑風格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氣候 B.歷史
C.文化 D.經濟

答案
兩地距離遙遠分屬不同國家,建筑風格不同主要為文化不同導致的,C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讀“倫敦大本鐘及北京故宮景觀圖”,完成6~7題。
7.古代故宮布局在北京城中心,體現了
A.“天人合一”的思想
B.皇權的至高無上
C.民主與法制
D.城市悠久的歷史

故宮的設計思想體現了帝王權力,為了顯示整齊嚴肅的氣概,主要建筑全部嚴格對稱地布置在中軸線上,體現了極強的對稱性,突出了皇權的至高無上,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山東泰安期末)三門峽陜州地坑院被稱為“地平線下的村莊”,地坑院是一個相對封閉而又獨立的院落,有窯坡通道與地面相通,窯洞頂部地面上基本沒有植被,作為打谷場。坑院天井中間挖有滲井,四周砌有青磚瓦檐的攔馬墻,窯頂還要在雨過天晴后碾壓平整,個別窯洞開有與地面相通的“馬眼”。如圖為“地坑院平面示意圖和景觀圖”。據此完成8~9題。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推測個別窯洞上方通向地面的“馬眼”作用是
A.采光 B.通風通道
C.散熱 D.糧食通道

答案
窯洞頂部地面上基本沒有植被,作為打谷場,主要是用于晾曬糧食,而“馬眼”與儲藏窯相連,能夠將糧食快速、方便地直接運到窯洞儲存,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窯頂還要在雨過天晴后碾壓平整主要是為了
A.種植蔬菜 B.加固窯洞
C.便于通行 D.防止下滲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結合“窯洞頂部地面上基本沒有植被”可知,不是為了種植蔬菜,A錯;
碾壓平整不能起到加固作用,B錯;
窯頂不作為道路,碾壓平整與便于通行關系不大,C錯誤;
在雨過天晴后碾壓平整,可以在下次降水后及時排水,防止下滲,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吉林長春質量檢測)船型屋,是海南島黎族傳統民居,形如倒扣木船。建造過程費工費料,以竹木搭架,茅草鋪蓋,蓋檐寬而低矮,用木板隔墻或者用稻草混合泥土制成墻體。當地船型屋經歷了從干欄式(圖1)到落地式(圖2)的演變過程。據此完成10~12題。
10.黎族人建造船型屋的最佳時期是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月~次年1月

答案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結合材料“以竹木搭架,茅草鋪蓋,蓋檐寬而低矮,用木板隔墻或者用稻草混合泥土制成墻體”,可知建造船型屋應該選在當地的旱季,而5~10月該地降水較多,不利于建造,B、C錯誤;
建造過程費工費料,建造持續時間較長,因此適合雨季結束后開始建造,以預留充足的時間,11月~次年1月氣候涼爽,適合施工,A錯誤,D正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2024·吉林長春質量檢測)船型屋,是海南島黎族傳統民居,形如倒扣木船。建造過程費工費料,以竹木搭架,茅草鋪蓋,蓋檐寬而低矮,用木板隔墻或者用稻草混合泥土制成墻體。當地船型屋經歷了從干欄式(圖1)到落地式(圖2)的演變過程。據此完成10~12題。
11.船型屋蓋搭鋪茅草時采用多層結構,主要
原因是當地
A.茅草多 B.雨季長
C.蚊蟲多 D.冬季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該地雨季持續時間長,采用多層結構鋪設,可以有效防止雨水滲入房間,B正確;
茅草多不一定鋪設多,有鋪設需求才會鋪設,A錯誤;屋頂多層結構對預防蚊蟲無作用,C錯誤;
該地緯度低,冬季并不冷,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2024·吉林長春質量檢測)船型屋,是海南島黎族傳統民居,形如倒扣木船。建造過程費工費料,以竹木搭架,茅草鋪蓋,蓋檐寬而低矮,用木板隔墻或者用稻草混合泥土制成墻體。當地船型屋經歷了從干欄式(圖1)到落地式(圖2)的演變過程。據此完成10~12題。
12.與干欄式相比,落地式船型屋
①方便起居 ②冬暖夏涼 ③更能承重茅蓋 
④更能抵御強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落地式船型屋直接建在地面,可方便居民起居,①正確;
干欄式船型屋被支起,夏季更通風,更涼爽,②錯誤;
茅蓋主要是竹木和茅草,重量并不大,兩種船型屋都可承重,③錯誤;
落地式船型屋直接建在地面,結構更穩定,抵御強風能力強,④正確。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福建漳州階段練習)云南中部高原區的傳統民居“一顆印”(見下圖),正房多為三間,由長輩居住,左右各一間或兩間耳房,由子女居住;底層為廚房和豬、馬牲畜欄圈,樓上房間供人居住、儲存糧食和雜物等;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并均挑出腰檐,正房腰稱“大廈”,耳房腰稱“小廈”,大小連通。據此完成13~15題。
13.“一顆印”一樓、二樓的用途不同,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地形 B.洪澇
C.氣候 D.地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一顆印”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高原區,氣候多雨,一樓潮濕且多蚊蟲,因此主要用作廚房和豬、馬等牲畜欄圈;二樓相對干燥,蚊蟲少,用于居住。故選C。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2024·福建漳州階段練習)云南中部高原區的傳統民居“一顆印”(見下圖),正房多為三間,由長輩居住,左右各一間或兩間耳房,由子女居住;底層為廚房和豬、馬牲畜欄圈,樓上房間供人居住、儲存糧食和雜物等;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并均挑出腰檐,正房腰稱“大廈”,耳房腰稱“小廈”,大小連通。據此完成13~15題。
14.“一顆印”“大廈”“小廈”相連通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雨天穿行 B.增加居住面積
C.減少建筑材料 D.增加太陽光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大廈”“小廈”是正房和耳房面向天井挑出的腰檐,無法住人,也不能減少建筑材料,大小連通更會遮擋光照,但便于雨天時穿行。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2024·福建漳州階段練習)云南中部高原區的傳統民居“一顆印”(見下圖),正房多為三間,由長輩居住,左右各一間或兩間耳房,由子女居住;底層為廚房和豬、馬牲畜欄圈,樓上房間供人居住、儲存糧食和雜物等;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并均挑出腰檐,正房腰稱“大廈”,耳房腰稱“小廈”,大小連通。據此完成13~15題。
15.“一顆印”正房、耳房的高度差異,主要體現的
中華傳統文化理念是
A.人地協調 B.陰陽平衡
C.長幼有序 D.中庸之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由材料可知,正房多是長輩居住,耳房多是晚輩居住,因此正房高、耳房低的高度差異主要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長幼有序理念,C正確。
16.(2024·吉林長春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碉房是青藏高原地區的傳統民居,早在公元111年以前就存在,多使用石塊壘砌而成,一般高3層,多建于險峻的山石上,因外觀很像碉堡,故稱碉房。如圖為碉房景觀圖及碉房各層功能示意圖。
(1)分析青藏高原地區碉房多用石塊壘砌而成的主要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答案 該地區地勢崎嶇,夯土稀缺,石塊廣布,選用石塊壘砌便于就地取材;交通閉塞,用于修筑房屋的其他材料不易運進。
16.(2024·吉林長春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碉房是青藏高原地區的傳統民居,早在公元111年以前就存在,多使用石塊壘砌而成,一般高3層,多建于險峻的山石上,因外觀很像碉堡,故稱碉房。如圖為碉房景觀圖及碉房各層功能示意圖。
(2)說出當地將碉房修筑于險峻的山石上的益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答案 在險峻的山石上修建碉房易守難攻,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險峻的山石上地勢相對較高,視野較好,光照條件較好;山石地基牢固,有利于提高房屋的穩定性。
16.(2024·吉林長春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碉房是青藏高原地區的傳統民居,早在公元111年以前就存在,多使用石塊壘砌而成,一般高3層,多建于險峻的山石上,因外觀很像碉堡,故稱碉房。如圖為碉房景觀圖及碉房各層功能示意圖。
(3)簡析碉房第三層用作曬臺的有利自然條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答案 碉房第三層光照條件較好,且風力較大,用作曬臺有利于晾曬農產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朔州市| 靖远县| 庐江县| 长兴县| 礼泉县| 达州市| 红河县| 建宁县| 班玛县| 新沂市| 衡阳市| 会昌县| 南宁市| 阳山县| 万盛区| 南丹县| 仁寿县| 桂平市| 兴宁市| 明光市| 禹城市| 通河县| 静宁县| 获嘉县| 河北区| 咸宁市| 灵石县| 邵阳市| 治多县| 海林市| 西平县| 察雅县| 胶南市| 陆川县| 彭阳县| 和硕县| 藁城市| 台江县| 兴文县| 文昌市| 招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