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海勃灣水庫入出庫水沙量 海勃灣水庫是黃河內蒙古干流河段唯一一座綜合利用平原型水庫,多年平均入庫含沙量3.4 kg·m-3,水庫蓄水后將不可避免地引起水庫泥沙淤積問題,投入運行以來已累計損失庫容43.5%,泥沙淤積問題顯著,給防凌、防洪、生態帶來一系列影響。水庫排沙是減緩水庫淤積、保持水庫長期有效庫容的重要措施。排沙比是反映水庫攔截泥沙程度的重要依據,排沙比越大,水庫淤積強度就越小,反之亦然。 海勃灣水庫2014—2021年月均入出庫水沙量及排沙比變化如圖 2B 所示。水庫年內排沙比分配不均勻,各月變化差異較大,具體表現為1—2月排沙比最大,8—10月排沙比為年內最小,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與壩前運行水位密切相關:1—2月壩前水位相對較低,且入庫沙量較小,而8—10月壩前水位逐步上升,且入庫沙量增多,水庫難以排出大量泥沙。 從入出庫沙量來看,汛期7—10月入庫、出庫沙量都比較大,其中汛期排沙量占年排沙量 60.39%;從輸沙量差值來看,汛期淤積量為全年最高,占年淤積量 63.1%;說明汛期既是海勃灣水庫集中排沙時段又是重點淤積時段,這也符合河道型水庫的沖淤特點。水庫多年平均排沙比為19.35%,較設計值明顯偏小,未產生理想排沙效果,淤積和排沙主要發生在汛期,大流量期間呈現“多來多排”的特點;排沙比變化主要受水沙條件和水庫運行方式以及地形影響:排沙比與入庫流量及入出庫水沙協調性具有正相關關系,與壩前水位及滯洪時間具有負相關關系,水庫地形上窄下寬、上陡下緩分布以及烏蘭布和沙漠風沙入庫對排沙比造成負面影響;汛期排沙比主要受滯洪時間影響。內蒙古境內海勃灣水庫至頭道拐之間的黃河干流河段每年11月末至12月初開始流凌、封凍,翌年3月開始河道解凍、河冰消融。下圖為該段黃河干流的四個子段分布及1989~2019年各子段河冰面積變化統計。完成下面小題。1.乙段河冰面積遠大于其他子段,主要是因為乙段( )①海拔更低②河谷更寬③緯度更高④河段更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甲河段( )A.封河時由下游向上游逐漸封凍,開河時順序相同B.封河時由下游向上游逐漸封凍,開河時順序相反C.封河時由上游向下游逐漸封凍,開河時順序相同D.封河時由上游向下游逐漸封凍,開河時順序相反2014年8月21日,黃河干流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海勃灣水利樞紐主體工程竣工。水庫正常蓄水位1076米,淹沒土地13.82萬畝,淹沒區需要遷移人口5425人。圖為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位置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3.與三峽水利工程相比,海勃灣水利樞紐發揮的突出作用是A.航運 B.防洪 C.防凌 D.發電4.關于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帶來的影響,敘述不正確的是( )A.水庫建成后使黃河下游泥沙含量增大 B.水庫蓄水有利于改善烏蘭布和沙漠的生態環境C.水庫蓄水可能使庫尾的胡楊島部分淹沒 D.庫區占用耕地,并產生移民安置問題2014年8月21日,黃河干流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海勃灣水利樞紐主體工程竣工。水庫正常蓄水位1076米,淹沒土地13.82萬畝,淹沒區需要遷移人口5425人。下圖為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位置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與三峽水利工程相比,海勃灣水利樞紐發揮的突出作用是A.航運 B.防洪 C.防凌汛 D.發電6.關于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給庫區周邊帶來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A.淹沒近20萬畝耕地,農業減產 B.地下水位下降,土地鹽堿化明顯加劇C.氣候轉變為海洋性特征 D.大壩下游泥沙沉積減少內蒙古境內海勃灣水庫至頭道拐之間的黃河干流河段每年11月末至12月初開始流凌、封凍,翌年3月開始河道解凍、河冰消融。下圖為該段黃河干流的四個子段分布及1989—2019年各子段河冰面積變化統計。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2014年后甲段河冰面積顯著減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上游水庫修建 B.流域植被增加C.全球氣候變暖 D.河段流量減少8.乙段河冰面積遠大于其他子段,主要是因為乙段( )①海拔更低②河谷更寬③緯度更高④河段更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甲河段( )A.封河時由下游向上游逐漸封凍,開河時順序相同B.封河時由下游向上游逐漸封凍,開河時順序相反C.封河時由上游向下游逐漸封凍,開河時順序相同D.封河時由上游向下游逐漸封凍,開河時順序相反海勃灣水庫是目前黃河內蒙古段唯一具有調節功能的綜合利用水庫,2014年2月開始蓄水運行;三盛公水利樞紐在灌溉季節5—10月壅水灌溉,非灌溉季節降低水位排沙。研究河段從海勃灣水庫壩址上游30km到三盛公水利樞紐攔河間下游0.32km。左圖示意研究區概況及斷面布設,右圖示意2004—2020年沖淤強度(沖淤強度是指單位時間單位河長沖淤量,正值表現為沖刷特性,負值表現為淤積特性)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關于研究河段沖淤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2004—2012年河道淤積明顯②2012—2014年河道總體表現為淤積③2014—2020年河道沖刷明顯④2004—2020年R20沖淤強度變化最小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1.研究河段沖談強度隨時間發生變化,推測其原因( )A.2004—2012年,海勃灣水庫的運行導致研究河段河道淤積加強B.2004—2012年,三盛公水利樞紐的壅水加劇R20河段的淤積C.2014-2020年,水庫蓄水水量增大對研究河段河道沖刷作用加強D.2004─2020年,R4段沖淤變化與海勃灣水庫蓄水關系不大12.海勃灣水庫蓄水后可能對該河段產生的影響( )①防凌作用突出②泥沙淤積增加③改善生態環境④提高汛期水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海勃灣水庫位于黃河上游河段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境內,是黃河內蒙古干流河段唯一一座綜合利用平原型水庫。圖1示意海勃灣水庫位置,圖2示意2014~2021年海勃灣水庫入、出庫沙量及排沙比(反映水庫攔截泥沙程度的重要依據,排沙比越大,水庫淤積強度越小)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2014~2021年海勃灣水庫泥沙淤積狀況是( )A.2017年后才開始淤積 B.泥沙淤積速度先快后慢C.泥沙淤積量持續增加 D.泥沙淤積速度持續增加14.2014~2021年海勃灣水庫泥沙淤積狀況的成因主要是( )A.周邊地區多風沙天氣 B.壩前河流流速慢C.黃土高原植被蓋度低 D.壩體建設高度低15.海勃灣水庫泥沙淤積狀況對水庫功能的影響是( )A.發電量穩定性增加 B.水庫運行成本降低C.河流航運價值提升 D.削峰補枯能力減弱1.C 2.B3.C 4.A5.C 6.D7.A 8.C 9.B10.D 11.B 12.B13.C 14.B 15.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