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6.1自然災害與防治(課件21張 教案導學案習題課件)-2024-2025學年度七年級下學期中圖版地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6.1自然災害與防治(課件21張 教案導學案習題課件)-2024-2025學年度七年級下學期中圖版地理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節 自然災害與防治
【學習目標】
區域認知:結合相關實例和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知識了解我國有哪些主要的自然災害及其特點。
地理實踐力:根據自然災害特點學習并了解相關防治措施。
【學習導航】
請同學們結合教材P48-P55,完成下列問題。
1. 是指主要由自然界的異常變化引起的,對人類生命財產與生存環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現象。中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嚴重的國家之一,自然災害呈現災害種類 、分布地域 、發生頻率 、造成損失 的特點。
2.我國的自然災害主要包括地震與 災害、 與洪澇災害、海洋災害和生物災害等。
學習活動一:地震與地質災害
【自主學習】地震與地質災害
1.地震是指地殼中長期積累的能量急劇釋放時引起的 現象,它的形成一般與地球 的變動相關。地震災害會導致建筑物 ,交通、通信 , 等,并引發其他嚴重的次生災害。
2.滑坡是指斜坡上的不穩定 或 ,在重力作用下整體向下 的現象,危害巨大。
3.泥石流是指山區突然爆發的挾帶大量 的 。它來勢兇猛、歷時短暫、破壞力強,能在頃刻之間造成嚴重危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合作探究】地震與地質災害
讀圖,完成下列探究活動。(見課件16頁)
讀世界火山地震帶分布圖,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我國地震頻發的原因。
2.讀中國滑坡、泥石流災害分布圖(見課件17頁),說出我國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嘗試對這種分布特點進行解釋。
學習活動二:氣象與洪澇災害
【自主學習】氣象與洪澇災害
1.干旱是指某地某一時段內的降水量相較該地多年平均降水量顯著 ,導致經濟活動(尤其是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受到較大危害的現象。干旱是我國最常見、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的氣象災害。
2.寒潮是指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強冷空氣大規模地向中低緯度地區侵襲,造成大范圍急劇 和 的天氣過程。受寒潮影響的地區,還可能發生霜凍、 等多種災害。
3.臺風是指形成于西北太平洋較強的熱帶氣旋,常引發狂風、暴雨和巨浪,從而威脅 地區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但是,臺風也能帶來 ,緩解局部地區 。
4.洪澇災害即洪災和澇災。洪災是指因大雨、融雪等引起 泛濫,從而 農田,毀壞設施的災害;澇災是指雨量過多或過于集中造成的 成災。洪澇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具有危害面積 、造成損失 等特點。
干旱
寒潮
臺風
洪澇
學習活動三:洪澇災害的防治
【自主學習】洪澇災害的防治
1.完整的防災減災體系,通常包括災害 、災害防御與 、災中 、災后 等多個環節。
2.我國是世界上洪澇災害多發、頻發的國家之一,在流域內 、開展 ,在合適的位置修筑 工程均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時,加強洪澇監測預警、做好應急物資儲備、推進 建設等都是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后反思】
【達標訓練】
1.收到寒潮預警后,要注意做好(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2年5至6月,南方部分地區遭遇暴雨天氣,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卮?—3題。
2.暴雨天氣可能帶來的自然災害是 (  )
A.臺風 B.洪澇 C.地震 D.寒潮
3.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為防范意外,下列行為正確的是(  )
A.到池塘里玩耍 B.在大樹下避雨
C.不到河里游泳 D.暴雨發生時到農田里從事生產活動
4.下列地形區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 (  )
A.華北平原 B.云貴高原 C.青藏高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
5.下列屬于引發泥石流災害的人為原因是 (  )
①位于狹長的山谷之中 ②植被破壞嚴重?、弁唤祻姳┯? ④大規模的水電開發 
⑤耕地的擴展 ⑥大規模的交通建設、城鎮建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參考答案】
自然災害 多 廣 高 大
地質 氣象
學習活動一:地震與地質災害
【自主學習】地震與地質災害
震動 內部 損壞或倒塌 中斷 人員傷亡
巖體 土體 滑動
泥沙、石塊 洪流
【合作探究】地震與地質災害
1.我國地處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位于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2.西南地區:特別是四川、云南、貴州、西藏地區,這些地區是滑坡最集中、發生頻率最高的區域。西北地區:包括陜西、甘肅、山西地區,這些地區也存在較多的滑坡現象。
(1)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這為滑坡和泥石流提供了豐富的發生環境。(2)暴雨和連續降雨,使得山體巖石松動,易于發生滑坡、泥石流。(3)地震可以造成崩塌、滑坡、河壩潰決;而修路、蓋房等活動改變了斜坡穩定性,開發、采礦造成的地表開裂也會產生滑坡,留下的礦渣遇上暴雨又會變成泥石流。
學習活動二:氣象與洪澇災害
【自主學習】氣象與洪澇災害
偏少
降溫 大風 凍害
沿海 豐沛的降水 旱情
洪水 淹沒 積水 廣 大
學習活動三:洪澇災害的防治
【自主學習】洪澇災害的防治
監測與預警 救災準備 救援 恢復 植樹造林 河道整治 水利樞紐 海綿城市
【達標訓練】
A【解析】考察特殊天氣的特點,寒潮來臨時大風、降溫,需做好保暖工作,加固室外搭建物,老年人及心腦血管病人因降溫不適合外出活動,因降溫也會產生路面結冰,所以要注意防滑。
B【解析】考察特殊天氣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暴雨天氣若因排水不暢或降水時間過長、降水量過大會引發洪澇災害。
C【解析】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及安全防范知識可知A容易發生溺水事故,B雷雨天氣大樹下避雨不可取,D暴雨時農田里工作危險系數太大,容易被洪水沖走。
B【解析】滑坡泥石流多發生在山區,我國云貴高原,地勢崎嶇,季風氣候降水較多,已發生滑坡泥石流。
D【解析】考察泥石流發生的條件,由于人類活動導致地表植被減少,水土保持力度下降,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引發地質條件發生變化都可能引發泥石流等災害。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節 自然災害與防治
1.結合相關實例和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知識,了解我國有哪些主要的自然災害及其特點。
2.根據自然災害特點學習并了解相關防治措施。
展示我國不同自然災害的圖片。
教師:同學們,你知道這些圖片對應的自然災害名稱嗎
學生:……(積極踴躍回答)。
教師:我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嚴重的國家之一,了解和學習相關的自然災害知識,有利于降災減災,今天讓我們走進第6章第一節自然災害與防治。
——第一節 自然災害與防治(板書)
請同學們結合教材P48,完成下列問題。
1. 自然災害 是指主要由自然界的異常變化引起的,對人類生命財產與生存環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現象。中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嚴重的國家之一,自然災害呈現災害種類 多 、分布地域 廣 、發生頻率 高 、造成損失 大 的特點。
2.我國的自然災害主要包括地震與 地質 災害、 氣象 與洪澇災害、海洋災害和生物災害等。
學習活動一 認識地震與地質災害
[自主學習]地震與地質災害
1.地震是指地殼中長期積累的能量急劇釋放時引起的 震動 現象,它的形成一般與地球 內部 的變動相關。地震災害會導致建筑物 損壞或倒塌 ,交通、通信 中斷 , 人員傷亡 等,并引發其他嚴重的次生災害。
2.滑坡是指斜坡上的不穩定 巖體 或 土體 ,在重力作用下整體向下 滑動 的現象,危害巨大。
3.泥石流是指山區突然爆發的挾帶大量 泥沙、石塊 的 洪流 。它來勢兇猛、歷時短暫、破壞力強,能在頃刻之間造成嚴重危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合作探究]地震與地質災害
讀圖,完成下列探究活動。(見課件第16頁)
1.讀全球六大板塊與主要火山、地震帶分布圖,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我國地震頻發的原因。
參考答案:我國地處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位于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2.讀中國滑坡、泥石流災害分布圖(見課件第17頁),說出我國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嘗試對這種分布特點進行解釋。
參考答案:西南地區:特別是四川、云南、貴州、西藏地區,這些地區是滑坡最集中、發生頻率最高的區域;西北地區:包括陜西、甘肅、山西地區,這些地區也存在較多的滑坡現象。
原因:(1)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這為滑坡和泥石流提供了豐富的碎屑物質。(2)暴雨和連續降雨,使得山體巖石松動,易于發生滑坡、泥石流。(3)地震可以造成崩塌、滑坡、河壩潰決;修路、蓋房等活動改變了斜坡穩定性;開發、采礦造成的地表開裂也會產生滑坡,留下的礦渣遇上暴雨又會變成泥石流。
學習活動二 認識氣象與洪澇災害
[自主學習]氣象與洪澇災害
1.干旱是指某地某一時段內的降水量相較該地多年平均降水量顯著 偏少 ,導致經濟活動(尤其是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受到較大危害的現象。干旱是我國最常見、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的氣象災害。
2.寒潮是指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強冷空氣大規模地向中低緯度地區侵襲,造成大范圍急劇 降溫 和 大風 的天氣過程。受寒潮影響的地區,還可能發生霜凍、 凍害 等多種災害。
3.臺風是指形成于西北太平洋較強的熱帶氣旋,常引發狂風、暴雨和巨浪,從而威脅 沿?!〉貐^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但是,臺風也能帶來 豐沛的降水 ,緩解局部地區 旱情 。
4.洪澇災害即洪災和澇災。洪災是指因大雨、融雪等引起 洪水 泛濫,從而 淹沒 農田,毀壞設施的災害;澇災是指雨量過多或過于集中造成的 積水 成災。洪澇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具有危害面積 廣 、造成損失 大 等特點。
干旱
寒潮
臺風
洪澇
學習活動三 洪澇災害的防治
[自主學習]洪澇災害的防治
1.完整的防災減災體系,通常包括災害 監測與預警 、災害防御與 救災準備 、災中 救援 、災后 恢復 等多個環節。
2.我國是世界上洪澇災害多發、頻發的國家之一,在流域內 植樹造林 、開展 河道整治 ,在合適的位置修筑 水利樞紐 工程均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時,加強洪澇監測預警、做好應急物資儲備、推進 海綿城市 建設等都是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然災害與防治” 教學中,注重知識講解與案例分析結合,學生對災害種類、成因等有了初步認知,但仍存在不足,部分抽象概念如地震波傳播原理,學生理解困難,今后應采用更直觀演示法。小組討論環節,個別小組參與度不高,需優化分組與引導策略。在教學拓展方面,可增加本地災害案例,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與防范意識??傮w來說,我將改進教學方法與策略,提升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自然災害知識并樹立正確防災觀念。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1張PPT)
第六章 中國主要的自然災害
第一節 自然災害與防治
【學習目標】
區域認知:結合相關實例和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知識了解我國有哪些主要的自然災害及其特點。
地理實踐力:根據自然災害特點學習并了解相關防治措施。
寒潮
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圍劇烈降溫現象,并伴有大風、雨雪、冰凍等,形成災害。
課堂導入
干旱
長期降水異常偏少甚至無降水,會造成農作物減產、人畜飲水困難等,形成干旱。
洪澇
連續性暴雨或短時間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澇災害。
臺風
臺風是一種發源于熱帶洋面的大氣渦旋,常常帶來狂風和特大暴雨等,形成災害。
地震
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會導致房屋倒塌、交通和通信中斷、人員傷亡等。
滑坡
滑坡是坡地上的不穩定塊體在重力作用下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
泥石流
泥石流是在坡度較陡的溝谷中形成的飽含石塊和泥土的特殊洪流,破壞力強大。
自然災害是指由于自然環境異常變化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資源破壞等現象。
兩個基本特征:
一:自然環境的異常變化;
二:災情(人員傷亡、財產損失、資源、破壞等)。
什么是自然災害?
01
自然災害
01
自然災害的兩大特性
自然現象
造成損失
判斷哪些是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
01
氣象災害
干旱
洪澇
臺風
寒潮
自然災害
01
地質災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自然災害
01
地震與地質災害
地震是指地殼中長期積累的能量急劇釋放時引起的震動現象,它的形成一般與地球內部的變動相關。
說一說地震的危害。
地震災害會導致建筑物損壞或倒塌,交通、通信中斷,人員傷亡等,并引發其他嚴重的次生災害。
01
地震與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主要分布
西南地區(板塊交界、降雨豐富,加上地形起伏大,所以地震、滑坡、泥石流都多發)
西北一些地區(板塊交界)
南方的山區(降雨豐富、地形起伏大,多滑坡、泥石流)
黃土高原(夏季降雨集中、地形起伏大,多滑坡、泥石流)
東北的山區(夏季降雨集中、地形起伏大,易發生滑坡、泥石流)
01
活動:探究學習
1..讀世界火山地震帶分布圖,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我國地震頻發的原因
地處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位于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01
活動:探究學習
2.讀中國滑坡、泥石流災害分布圖,說出我國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嘗試對這種分布特點進行解釋。
我國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區:西南地區:特別是四川、云南、貴州、西藏地區,這些地區是滑坡最集中、發生頻率最高的區域。西北地區:包括陜西、甘肅、山西地區,這些地區也存在較多的滑坡現象。
原因:(1)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這為滑坡和泥石流提供了豐富的發生環境。(2)暴雨和連續降雨,使得山體巖石松動,易于發生滑坡泥石流。(3)地震可以造成崩塌、滑坡、河壩潰決;而修路、蓋房等活動改變斜坡穩定性,開發、采礦造成的地表開裂也會產生滑坡,留下的礦渣遇上雨又會變成泥石流。
01
氣象與洪澇災害
黃河中下游
江淮地區
春旱
夏季風強時:
夏季風弱時:
當雨帶移動快時:
當雨帶移動慢時:
旱澇頻發的主要原因:
夏澇
帶來的水汽多,降水多,易出現洪澇災害;
帶來的水汽少,降水少,易出現干旱災害;
北澇南旱;
北旱南澇;
夏季風強弱及進退反常。
旱澇
01
洪澇災害的防治
遙感預報
物資儲備
軍隊救援
防災工程
01
洪澇災害的防治
完整的防災減災體系,通常包括災害監測與預警、災害防御與救災準備、災中救援、災后恢復等多個環節。
我國是世界上洪澇災害多發、頻發的國家之一,在流域內植樹造林、開展河道整治,在合適的位置修筑水利樞紐工程均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加強洪澇監測預警、做好應急物資儲備、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等都是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堂小結(共24張PPT)
第一節 自然災害與防治
自主·預習案
主題·探究案
進階·訓練案
自主·預習案
知識點一 地震與地質災害
1.地震概念:地殼中長期積累的能量急劇釋放時引起的   現象。它的形成一般與地球內部的變動相關。
2.地震災害:會導致建筑物損壞或倒塌,交通、通信中斷,人員傷亡等,并引發其他嚴重的   災害。
3.地質災害
(1)   :指斜坡上的不穩定巖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危害巨大。
(2)   :指山區突然爆發的挾帶大量泥沙、石塊的洪流。
震動
次生
滑坡
泥石流
知識點二 氣象與洪澇災害
1.氣象災害
(1)干旱
①概念:某地某一時段內的降水量相較多年平均降水量顯著偏   ,導致經濟活動(尤其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受到較大危害的現象。
②   是我國最常見、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的氣象災害。
(2)寒潮
①概念: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   空氣大規模地向中低緯度地區侵襲,造成大范圍急劇降溫和大風的天氣過程。
②帶來的災害:霜凍、   等。

干旱
強冷
凍害
(3)臺風
①概念:是指形成于西北太平洋較強的熱帶   。
②帶來的災害:   、   和巨浪。
③臺風也能帶來豐沛的降水,緩解局部地區旱情。
2.洪澇
(1)兩種類型:洪災和澇災。
(2)洪災:因   、   等引起洪水泛濫,從而淹沒農田,毀壞設施的災害。
(3)澇災:   過多或過于集中造成的積水成災。
氣旋
狂風
暴雨
大雨
融雪
雨量
知識點三 洪澇災害的防治
1.防災減災體系內容:災害監測與預警、災害防御、救災準備、災中救援、災后恢復等多個環節。
2.洪澇的防治
(1)防治措施:在流域內植樹造林、開展河道整治、在合適的位置修筑水利樞紐工程。
(2)建立防洪體系:加強洪澇監測預警、做好應急物資儲備、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等。
(3)及時啟動防汛抗洪應急預案、儲備防汛搶險物資,做好災后隱患排查、恢復重建等,以提升區域洪澇災害防治能力,保障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主題 我國自然災害的形成與預防
[自主探究]
主題·探究案
(1)我國主要有哪些氣象災害 主要有哪些地質災害
參考答案:氣象災害主要有干旱、洪澇、臺風、寒潮等;地質災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對照我國主要氣象災害分布圖,說出我國主要氣象災害主要分布的地區。
參考答案:干旱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區;寒潮影響除青藏高原、云南南部、海南、臺灣以外的大部分地區;臺風影響東部沿海,集中于東南沿海;洪澇影響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
[合作探究]
結合我國自然環境,分析我國發生氣象災害的原因,完成下列表格。
類型 成因
臺風 熱帶海洋(太平洋)上形成的強烈的熱帶氣旋,從低緯度海洋侵入,在我國東南沿海登陸后逐漸減弱以至消失
干旱 華北地區降水量較少,尤其是春季 
洪澇 南方地區年降水量   ,降水   分配不均,雨季  ,多暴雨和連續性降雨
寒潮 源自西伯利亞、蒙古一帶的   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圍的劇烈降溫
降水少

季節

強冷空氣
[更進一步]
我國地質災害的分布、成因
地質災害 分布地區 成因
地震 分布范圍廣,以   、西南和西北地區為主 我國地處   火山地震帶和  .
 火山地震帶,地殼運動活躍
滑坡、 泥石流 中西部的山區,以   地區最為集中 多山、   ,相對高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臺灣
環太平洋
地中?!柴R拉雅
(順序可互換)
西南
坡陡
1.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在甘肅省積石山縣發生里氏6.2級地震。地震引發了次生地質災害,造成災區大范圍道路損毀、交通中斷、部分居民房屋被掩埋。地震過后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是( )
A.臺風 B.沙塵暴
C.寒潮 D.山體滑坡
2.(2024 綏化)下列自然災害中,屬于地質災害的是( )
A.泥石流 B.干旱
C.寒潮 D.臺風
D
進階·訓練案
A
3.(2024渭南期末)2023年1月22日至24日,兔年首場寒潮來襲。受寒潮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較往年同期顯著偏低。此次寒潮可能帶來的現象有( )
①劇烈降溫?、谔卮蟊┯辍、鄞箫L、雨雪 ④冰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4.(2024六盤水期末)2023年最強臺風“杜蘇芮”以強臺風級別登陸我國沿海地區。臺風登陸后沿海地區常常伴隨( )
A.狂風暴雨
B.漫天黃沙
C.霜凍大風
D.地震海嘯
A
5.(2024渭南一模)受極端暴雨、洪水等氣象災害襲擊,許多城市加強雨洪管理和公共活動空間的規劃建設,修建人工湖泊、增加綠地、綠化屋頂、興建濕地公園等,打造安全水系統,大大提高了城市應對洪澇災害的韌性。在城市韌性水系統示意圖中,人工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
A.發展淡水養殖
B.蓄洪防澇
C.保持水土
D.農業灌溉
B
6.防洪是治理長江的重點,下列防治荊江河段洪澇災害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加固堤防 B.裁彎取直
C.減排污水 D.建蓄洪區
C
  受強冷空氣影響,2024年10月19日,內蒙古中部、山東、江蘇北部等地出現6~12 ℃降溫,我國東部和南部海域有7~8級大風。19—21日,西北地區東部、東北地區大部、黃淮等地有小到中雨(雪)。據此回答7~9題:
7.受強冷空氣影響,我國部分地區出現( )
A.降溫 B.大風
C.雨雪 D.以上都有
8.強冷空氣可能帶來的氣象災害是( )
A.干旱 B.臺風 C.寒潮 D.洪澇
D
C
9.受本次強冷空氣影響,以下應對方式合理的有( )
①外出注意交通安全 ②注意增添衣物,以防感冒?、凵?、家禽、農作物等無需采取防寒措施 ④在海上航行、作業的船舶需注意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2024贛州期末)2023年10月,中國建設報社推出的中國海綿城市十年成就展系列征集活動中,中國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典范項目被列為重點內容之一。讀我國海綿城市試點城市分布圖(圖1)和海綿城市雨水收集系統示意圖(圖2),回答10~11題:
圖1
圖2
10.海綿城市將綠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雨水利用系統,可以( )
①減輕大氣污染
②緩解城市內澇
③補給城市地下水
④提高水資源循環利用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11.以下四種做法中,能反映海綿城市理念的有( )
①鋪設透水磚
②修建雨水花園
③加裝太陽能路燈
④建設綠色屋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12.(2024九江期末)讀我國泥石流與滑坡多發區示意圖,回答下列
問題:
(1)從地形來看,我國泥石流和滑坡災害多發區以高原和   為主。
(2)從降水來看,我國泥石流主要發生于年降水量   以上的地區。
(3)從時間上看,我國泥石流災害易發生于   季。
(4)從分布來看,我國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
區,以   (填方位)地區最為集中。
(5)為減少泥石流的發生,降低危害,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
 。
山地
400毫米

西南
植樹造林,
退耕還林;保護生態,修建水庫;加強災害監測和預警;等等
調查自己居住地的主要自然災害,解釋其成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同县| 桐梓县| 瓮安县| 新蔡县| 陕西省| 呼伦贝尔市| 奇台县| 西吉县| 浏阳市| 丰镇市| 繁峙县| 山丹县| 江西省| 嘉峪关市| 宝坻区| 汝城县| 和平区| 海安县| 沂源县| 汉源县| 镇雄县| 洛扎县| 高陵县| 玉林市| 剑阁县| 雷州市| 吉水县| 平定县| 库尔勒市| 广州市| 农安县| 遂宁市| 喀喇沁旗| 云浮市| 肃北| 包头市| 甘南县| 文水县| 翼城县| 务川| 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