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第一節 人口分布(分值:57分)(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2024·河南鄭州期末)“亞洲之弧”又稱“亞洲的胡煥庸線”,該線以東、以南從古至今都是文明繁盛之地。下圖示意亞洲人口分布(人/km2)。完成1~3題。1.形成“亞洲之弧”的根本原因是( )A.經濟差異 B.政策差異C.文化差異 D.自然差異2.“亞洲之弧”兩側人口密度差異最顯著的分段是( )A.Ⅰ段 B.Ⅱ段 C.Ⅲ段 D.Ⅳ段3.“亞洲之弧”Ⅲ段兩側人口密度差異顯著,主要是因為該段( )①東側緯度較低,氣候炎熱 ②東側地勢較低,土壤肥沃 ③西側深居內陸,降水較少 ④西側地表崎嶇,礦產稀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下圖為“我國某地區人口密度圖”,圖中虛線為黑河—騰沖線的一部分。讀圖,完成4~5題。4.導致圖中虛線段東西兩側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氣溫 B.降水 C.地形 D.河流5.下列關于圖中①區域人口稠密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歷史悠久,開發時間長B.地處山麓沖積扇,土壤肥沃C.位于亞熱帶濕潤地區,氣候適宜D.位于隴海與京廣鐵路交會處,交通便利俄羅斯人口分布不均衡,存在一條明顯的人口分界線“圣彼得堡-圖瓦線”(簡稱“圣圖線”)。以“圣圖線”為界,人口分布“歐洲密、亞洲疏”。這種格局制約著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的經濟發展,且短期內難以改變。讀“2017年俄羅斯人口地理集中度的格局圖”,完成6~7題。6.導致“圣圖線”兩側人口分布差異的決定性因素是( )A.自然資源 B.社會經濟C.降水條件 D.交通運輸7.“圣圖線”西南側的人口高度集聚在( )A.鄉村地區 B.山地地區C.沿海地區 D.城市地區(2024·貴州貴陽聯考)2020年末,四川省常住人口約8 367萬,2022年上升到8 374萬,同時面臨著人口自然負增長的局面。下圖為“四川省各市(州)人口密度分布圖”。據此完成8~9題。8.四川省人口分布的主要特點是( )①西部多,東部少 ②東北部多,西北部少 ③成都市人口密度最大 ④藏族聚居區人口分布均勻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9.四川阿壩和甘孜州與其他市(州)人口密度差異顯著,其主要原因是兩州( )A.氣候寒冷,土地緊缺B.干熱河谷,淡水稀少C.日照強烈,地面裸露D.高寒缺氧,地勢崎嶇(選擇題10~13題,每小題4分,共16分)(2024·河北石家莊月考)伊朗位于亞洲西南部,山脈和高原約占總面積的90%,北部有里海沿岸平原,南部為伊朗高原,高原地區多分布有山間谷地和沙漠。下圖示意2016年伊朗各省級行政區的人口數量分布。完成10~11題。10.伊朗人口密度整體上呈現( )A.東南高、西北低 B.西低東高C.西北高、東南低 D.南高北低11.伊朗波斯灣沿岸人口密度較大,主要原因有( )①港口條件優越 ②氣候溫暖濕潤 ③油氣資源豐富 ④地形平坦開闊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讀“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坡度與海拔、人口累積百分比曲線圖”,完成12~13題。12.由材料可知,瀾滄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降水 B.坡度 C.水源 D.海拔13.該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在( )A.海拔3 000 m以下 B.海拔3 000~4 000 mC.坡度5°以下 D.坡度5°~11°14.(2024·福建福州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問題。(14分)秘魯是世界礦產出口大國,礦產資源豐富,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區。下圖為秘魯人口和礦產分布示意圖。(1)描述秘魯人口分布特點。(4分)(2)甲地區人口稀少,試分析原因。(4分)(3)乙地區(利馬區域)人口稠密,試分析原因。(6分)答案精析1.D 2.B 3.C [第1題,影響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自然因素,“亞洲之弧”兩側的氣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條件差異明顯,導致農業自然條件差異大。該線東部、南部地區自然環境優越,農業基礎好,經濟條件好,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分布,D正確。第2題,Ⅰ段、Ⅳ段兩側人口密度都<10,A、D錯誤;Ⅱ段南側人口密度≥100,北側人口密度<10,Ⅲ段附近人口密度由≥100過渡到10~100再到<10,故人口密度差異最顯著的分段是Ⅱ段,B正確,C錯誤。第3題,Ⅲ段兩側分別是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由圖可知,Ⅲ段東側人口稠密,西側人口稀疏,東側主要位于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氣候條件適宜,人口眾多,西側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較少,不適宜人類居住,①錯誤,③正確。東側以平原、丘陵為主,地勢較低,土壤肥沃,西側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但是礦產資源豐富,②正確,④錯誤。故選C。]4.B 5.A [第4題,圖中虛線段為黑河—騰沖線的一部分,該線基本和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重合,該線東側降水較多,西側降水較少,故影響其東西兩側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第5題,圖中①區域位于渭河平原,該區域自然條件優越,歷史悠久,開發時間長,故人口稠密。]6.B 7.D [第6題,“圣圖線”西南側開發歷史悠久,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是形成人口稠密區的決定性因素,B正確。第7題,在“圣圖線”西南側區域內,人口高度集中在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城市地區,D正確;鄉村地區人口較少,不是人口聚集區,排除A;“圣圖線”西南側多為平原地形,且多數地區不臨海,排除B、C。]8.D 9.D [第8題,由圖可知,四川省東北部各市人口密度較大,西北部藏族聚居區人口密度最低,①錯誤,②正確。成都市人口密度最大,③正確。藏族聚居區人口分布密度小,但分布不一定均勻,④錯誤。D項正確。第9題,四川阿壩和甘孜州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氣候高寒缺氧,地勢崎嶇,開發難度大,經濟發展緩慢,相比與其他市(州)人口密度最低,D正確;兩地地廣人稀,人均土地面積大,A錯誤;該地主要位于青藏高原邊緣,并不是干熱河谷,降水豐富,B錯誤;該區森林覆蓋率高,C錯誤。]10.C 11.C [第10題,結合伊朗各省級行政區人口數量及面積大小可以估算出伊朗西北部各省級行政區土地面積較小,人口密度較大;東南部人口總量雖然較多,但是土地面積廣闊,人口相對稀疏,因此,該國人口密度整體上呈現西北高、東南低的空間分布特征,C正確。第11題,波斯灣沿岸人口密度較大,主要是由于其油氣資源分布密集,而且港口城市交通優勢突出,經濟發達,使人口密度相對較大,①③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國波斯灣沿岸氣候干旱,降水稀少,②錯誤;該國波斯灣沿岸地區雖然地形平坦,但是距離高原山地較近,平坦面積狹窄,④錯誤。C正確。]12.B 13.C [第12題,讀圖可知,瀾滄江—湄公河流域人口累積百分比隨著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坡度到達30°左右之后人口累積百分比基本保持不變,說明瀾滄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坡度,B正確。第13題,人口累積百分比曲線斜率最大處人口累積最快,此處是該流域人口主要分布地區。讀圖可知,坡度5°以下、平均海拔1 000 m以下的地區,人口累積百分比曲線斜率最大,人口分布集中。C正確。]14.(1)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安第斯山脈為界,東部人口稀少,西部沿海地區人口稠密。(2)位于內陸地區,為熱帶雨林氣候,氣候濕熱,不適宜人類居住,因此人口稀少。(3)臨近海洋,交通便利,與外界聯系方便;漁業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豐富。第一節 人口分布[學習目標] 1.結合圖表資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點及規律。(區域認知)2.運用相關資料,分析某一具體地區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人口分布特點1.世界人口分布特點(1)世界人口分布的最顯著特點是______性。(2)世界人口稠密區主要在________、東南亞、南亞、歐洲西部以及美國東北部、加拿大南部五大湖附近等。南極洲以及一些荒涼海島,至今尚無人長期定居。2.人口分布規律規律 分布特點緯度分布規律 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地帶。在南北緯60°以上的____地帶、__________附近的干熱地帶,以及赤道兩側的____地帶,人口稀疏海陸分布規律 主要集中在距海較近地帶。沿海地帶往往人口______,而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通常人口______。世界人口約有一半分布在距離海岸______千米以內的地區地形分布規律 主要集中在海拔________地帶,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分布著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城鄉分布規律 主要趨向于城鎮地區。隨著工業化推動城鎮化,人口不斷向____聚集思考 在熱帶多雨地區,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往往是高原和山地,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歸納 世界人口稠密區與稀疏區人口分布特點的描述按照由概括到具體的思路描述:人口分布不均衡;×地區人口稠密,×地區人口稀疏;×地區人口最稠密或沿×分布;×地區人口最稀疏或人口主要集中在×地區。下圖示意世界不同緯度人口分布。讀圖,完成1~2題。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A.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B.南半球沿海地區C.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D.南半球平原地區2.圖中四地人口分布特點及主要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地緯度低,海拔高,人口稀少B.②地氣候濕熱,人口稀少C.③地經濟發展水平高,人口稠密D.④地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知識點二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是影響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響不斷________。自然因素 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氣候 氣候溫暖、____適中的地區,人口分布往往較為集中地形 一般來說,____及低山、丘陵地區人口集中;高山和高原地區氣候寒冷、____不便,人口稀少,甚至無人定居水資源 提供________、便利的____等,干旱地區的人們往往逐水而居,人口集聚區多依水源地呈點狀、____或片狀分布土壤 多通過農業生產間接影響人口分布;不同土壤由于自然肥力、__________不同,開發利用程度也不同,人口分布不同森林資源 因資源開采,形成許多資源型城市礦產資源2.社會經濟因素主要包括經濟發展水平、________和通信條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地方習俗等。其中,________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最為顯著。社會經濟因素 影響及實例經濟發展水平 ①一般來說,經濟發達地區,人口____________,如我國東部地區、美國東北部地區和歐洲西部地區。 ②在以自然經濟為主的鄉村地區,即使農業發達、人口較多,人口分布也相對____。________地區以第二、第三產業為主,人口稠密交通和通信條件 交通便利的地區,人口分布多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水平高的地區人口稠密政策、戰爭 有時可能在較短時間內改變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分布。如鼓勵或限制政策能夠影響人口的流動和增長,進而影響人口分布歷史因素 開發歷史悠久的地區人口數量多,密度大,如亞洲、____;開發歷史較短的一些地區,至今人口數量少,分布稀疏,如美洲和大洋洲地方習俗 受回家過年、家庭團聚的傳統習俗影響,春節期間,我國一些大城市人口變得稀疏下圖為我國東北三省人口密度圖和地形示意圖。1.[區域認知]據圖描述東北地區的人口分布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綜合思維]東北平原南部地區人口分布較____________(填“稀疏”或“稠密”),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區域認知]試分析形成圖示東部地區人口分布特點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江蘇淮安期中)下圖為“世界四個大洲不同海拔地區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范圍是( )A.0~1 km B.1~2 kmC.2~3 km D.3~4 km2.導致歐洲與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海拔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C.交通條件 D.礦產資源(2023·1月浙江選考)中亞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人口增長明顯,但人口分布的空間格局基本不變。下圖為“中亞五國地形及各國人口、面積柱狀圖”。完成3~4題。3.下列中亞國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土庫曼斯坦 B.哈薩克斯坦C.吉爾吉斯斯坦 D.塔吉克斯坦4.影響中亞東南部地區人口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熱量 B.礦產C.水源 D.土壤知識點三 案例: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胡煥庸線1.胡煥庸線概況背景 1935年,我國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發現并提出含義 從黑龍江璦琿(今黑龍江省____市愛輝區)至云南____之間的連線,被稱為“胡煥庸人口地理分界線”意義 揭示了我國人口________、__________少的分布格局2.胡煥庸線兩側人口分布狀況(2000年)胡煥庸線是我國人口分布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見下圖)。據此完成1~3題。1.形成我國“東多西少”人口分布格局的主導因素是( )A.自然環境 B.民族分布C.國家政策 D.宗教信仰2.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甲地區的人口分布格局未有大的改變,是因為該地區的人口分布受制于( )A.地形分布 B.綠洲分布C.沙漠分布 D.鐵路分布3.這種人口分布與土地面積嚴重不匹配的現象被稱為“胡煥庸”現象。下列國家中,“胡煥庸”現象較為明顯的是( )A.英國 B.俄羅斯C.法國 D.新加坡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人口分布特點梳理教材新知1.(1)不均衡 (2)東亞2.北半球中低緯度 寒冷 南北回歸線 濕熱 稠密 稀疏200 較低 城鎮思考 熱帶高原和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圍內,氣候涼爽,雨量適中,排水通暢。此外,這一海拔超出瘧蚊分布的上限,人們可免受瘧疾等疾病襲擾。落實思維方法1.A 2.B [第1題,據圖可知,世界上的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南半球人口稀少,故A正確,B、C、D錯誤。第2題,據圖可知,①地人口稠密,A錯誤;②地地處亞馬孫平原,氣候濕熱,人口稀少,B正確;③地地處南亞地區,人口稠密,但是經濟發展水平低,C錯誤;④地地處澳大利亞內陸,氣候干旱,人口稀少,D錯誤。]知識點二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梳理教材新知1.減小 降水 平原 交通 生活水源 水運 線狀 耕作性能2.交通 經濟發展水平 多且稠密 分散 城鎮 歐洲探究核心知識1.人口分布不均;西南部及中部人口稠密;東北及東部、西部人口分布較為稀疏。2.稠密 原因:氣候較為溫和;開發歷史較悠久,工農業發展水平較高;對外交通便利;地形較為平坦等。3.東部有長白山脈,山地、丘陵地區不適宜生產和生活;海拔高,氣溫相對較低;基礎設施相對不完善,交通不便等。落實思維方法1.C 2.A [第1題,由圖可知,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范圍是2~3 km。故選C。第2題,分析如下:]3.B 4.C [第3題,結合上圖可以計算各國的人口密度:土庫曼斯坦人口密度=618/49.1≈12.59人/km2,哈薩克斯坦人口密度=1 915/272.5≈7人/ km2,吉爾吉斯斯坦人口密度=670/19.9≈33.67人/ km2,塔吉克斯坦人口密度=990/14.3≈69.23 人/km2。故選B。第4題,結合圖文資料及所學知識可知,中亞深居亞歐大陸內部,氣候干旱,水源是影響該地區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中亞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部海拔高,處于西風的迎風坡,降水相對較多,人口密度相對較大。故選C。]知識點三 案例: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胡煥庸線梳理教材新知1.黑河 騰沖 東南多 西北落實思維方法1.A 2.B 3.B [第1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東部地區氣候適宜,多平原,人口較為稠密;西部地區多高原、山地,且氣候條件較為惡劣,人口較為稀疏。故選A。第2題,圖中甲地區位于新疆,該地區地處內陸,氣候較為干旱,水源是影響其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該地區的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這些水源匯集在盆地邊緣形成綠洲,所以其人口分布受制于綠洲分布。故選B。第3題,俄羅斯緯度高,其領土的歐洲部分自然條件相對優越,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口稠密;其領土的亞洲部分自然條件較惡劣,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人口稀少,故俄羅斯“胡煥庸”現象較為明顯,B正確。英國、法國氣候溫和濕潤,區域經濟發展較均衡,人口分布較均勻,“胡煥庸”現象不明顯,A、C錯誤。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人口總體上分布較密集,“胡煥庸”現象不明顯,D錯誤。](共68張PPT)人口分布第一節第一單元 人口與環境運用資料,描述人口分布、遷移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并結合實例,解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1.結合圖表資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點及規律。(區域認知)2.運用相關資料,分析某一具體地區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綜合思維)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人口分布特點知識點二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內容索引課時對點練知識點三 案例: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 ——胡煥庸線人口分布特點><知識點一1.世界人口分布特點(1)世界人口分布的最顯著特點是_______性。(2)世界人口稠密區主要在_____、東南亞、南亞、歐洲西部以及美國東北部、加拿大南部五大湖附近等。南極洲以及一些荒涼海島,至今尚無人長期定居。不均衡東亞2.人口分布規律規律 分布特點緯度分布規律 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地帶。在南北緯60°以上的_____地帶、___________附近的干熱地帶,以及赤道兩側的______地帶,人口稀疏海陸分布規律 主要集中在距海較近地帶。沿海地帶往往人口_____,而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通常人口_____。世界人口約有一半分布在距離海岸____千米以內的地區地形分布規律 主要集中在海拔_____地帶,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分布著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城鄉分布規律 主要趨向于城鎮地區。隨著工業化推動城鎮化,人口不斷向_____聚集北半球中低緯度寒冷南北回歸線濕熱稠密稀疏200較低城鎮在熱帶多雨地區,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往往是高原和山地,試分析原因。答案 熱帶高原和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圍內,氣候涼爽,雨量適中,排水通暢。此外,這一海拔超出瘧蚊分布的上限,人們可免受瘧疾等疾病襲擾。思考世界人口稠密區與稀疏區核心歸納人口分布特點的描述按照由概括到具體的思路描述:人口分布不均衡;×地區人口稠密,×地區人口稀疏;×地區人口最稠密或沿×分布;×地區人口最稀疏或人口主要集中在×地區。下圖示意世界不同緯度人口分布。讀圖,完成1~2題。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A.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B.南半球沿海地區C.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D.南半球平原地區√據圖可知,世界上的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南半球人口稀少,故A正確,B、C、D錯誤。下圖示意世界不同緯度人口分布。讀圖,完成1~2題。2.圖中四地人口分布特點及主要原因,敘述正確的是A.①地緯度低,海拔高,人口稀少B.②地氣候濕熱,人口稀少C.③地經濟發展水平高,人口稠密D.④地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據圖可知,①地人口稠密,A錯誤;②地地處亞馬孫平原,氣候濕熱,人口稀少,B正確;③地地處南亞地區,人口稠密,但是經濟發展水平低,C錯誤;④地地處澳大利亞內陸,氣候干旱,人口稀少,D錯誤。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知識點二1.自然因素:是影響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響不斷_____。減小自然因素 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氣候 氣候溫暖、_____適中的地區,人口分布往往較為集中地形 一般來說,_____及低山、丘陵地區人口集中;高山和高原地區氣候寒冷、_____不便,人口稀少,甚至無人定居水資源 提供_________、便利的_____等,干旱地區的人們往往逐水而居,人口集聚區多依水源地呈點狀、_____或片狀分布降水平原交通生活水源水運線狀自然因素 對人口分布的影響土壤 多通過農業生產間接影響人口分布;不同土壤由于自然肥力、________不同,開發利用程度也不同,人口分布不同森林資源 因資源開采,形成許多資源型城市礦產資源耕作性能2.社會經濟因素主要包括經濟發展水平、_____和通信條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地方習俗等。其中,_____________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最為顯著。交通社會經濟因素 影響及實例經濟發展水平 ①一般來說,經濟發達地區,人口_________,如我國東部地區、美國東北部地區和歐洲西部地區。②在以自然經濟為主的鄉村地區,即使農業發達、人口較多,人口分布也相對_____。____地區以第二、第三產業為主,人口稠密交通和通信條件 交通便利的地區,人口分布多經濟發展水平多且稠密分散城鎮社會經濟因素 影響及實例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水平高的地區人口稠密政策、戰爭 有時可能在較短時間內改變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分布。如鼓勵或限制政策能夠影響人口的流動和增長,進而影響人口分布歷史因素 開發歷史悠久的地區人口數量多,密度大,如亞洲、_____;開發歷史較短的一些地區,至今人口數量少,分布稀疏,如美洲和大洋洲地方習俗 受回家過年、家庭團聚的傳統習俗影響,春節期間,我國一些大城市人口變得稀疏歐洲下圖為我國東北三省人口密度圖和地形示意圖。1.[區域認知]據圖描述東北地區的人口分布特點。答案 人口分布不均;西南部及中部人口稠密;東北及東部、西部人口分布較為稀疏。下圖為我國東北三省人口密度圖和地形示意圖。2.[綜合思維]東北平原南部地區人口分布較______(填“稀疏”或“稠密”),試分析其原因。答案 原因:氣候較為溫和;開發歷史較悠久,工農業發展水平較高;對外交通便利;地形較為平坦等。稠密下圖為我國東北三省人口密度圖和地形示意圖。3.[區域認知]試分析形成圖示東部地區人口分布特點的原因。答案 東部有長白山脈,山地、丘陵地區不適宜生產和生活;海拔高,氣溫相對較低;基礎設施相對不完善,交通不便等。(2024·江蘇淮安期中)下圖為“世界四個大洲不同海拔地區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范圍是A.0~1 km B.1~2 kmC.2~3 km D.3~4 km√由圖可知,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范圍是2~3 km。故選C。(2024·江蘇淮安期中)下圖為“世界四個大洲不同海拔地區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2.導致歐洲與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海拔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C.交通條件 D.礦產資源√分析如右:(2023·1月浙江選考)中亞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人口增長明顯,但人口分布的空間格局基本不變。下圖為“中亞五國地形及各國人口、面積柱狀圖”。完成3~4題。3.下列中亞國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A.土庫曼斯坦B.哈薩克斯坦C.吉爾吉斯斯坦D.塔吉克斯坦√結合右圖可以計算各國的人口密度:土庫曼斯坦人口密度=618/49.1≈12.59人/km2,哈薩克斯坦人口密度=1 915/272.5≈7人/ km2,吉爾吉斯斯坦人口密度=670/19.9≈33.67人/ km2,塔吉克斯坦人口密度=990/14.3≈69.23 人/km2。故選B。4.影響中亞東南部地區人口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熱量 B.礦產C.水源 D.土壤√結合圖文資料及所學知識可知,中亞深居亞歐大陸內部,氣候干旱,水源是影響該地區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中亞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部海拔高,處于西風的迎風坡,降水相對較多,人口密度相對較大。故選C。案例: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胡煥庸線><知識點三1.胡煥庸線概況背景 1935年,我國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發現并提出含義 從黑龍江璦琿(今黑龍江省_____市愛輝區)至云南_____之間的連線,被稱為“胡煥庸人口地理分界線”意義 揭示了我國人口________、_____少的分布格局黑河騰沖東南多西北2.胡煥庸線兩側人口分布狀況(2000年)胡煥庸線是我國人口分布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見下圖)。據此完成1~3題。1.形成我國“東多西少”人口分布格局的主導因素是A.自然環境 B.民族分布C.國家政策 D.宗教信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東部地區氣候適宜,多平原,人口較為稠密;西部地區多高原、山地,且氣候條件較為惡劣,人口較為稀疏。故選A。胡煥庸線是我國人口分布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見下圖)。據此完成1~3題。2.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甲地區的人口分布格局未有大的改變,是因為該地區的人口分布受制于A.地形分布 B.綠洲分布C.沙漠分布 D.鐵路分布√圖中甲地區位于新疆,該地區地處內陸,氣候較為干旱,水源是影響其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該地區的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這些水源匯集在盆地邊緣形成綠洲,所以其人口分布受制于綠洲分布。故選B。胡煥庸線是我國人口分布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見下圖)。據此完成1~3題。3.這種人口分布與土地面積嚴重不匹配的現象被稱為“胡煥庸”現象。下列國家中,“胡煥庸”現象較為明顯的是A.英國 B.俄羅斯C.法國 D.新加坡√俄羅斯緯度高,其領土的歐洲部分自然條件相對優越,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口稠密;其領土的亞洲部分自然條件較惡劣,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人口稀少,故俄羅斯“胡煥庸”現象較為明顯,B正確。英國、法國氣候溫和濕潤,區域經濟發展較均衡,人口分布較均勻,“胡煥庸”現象不明顯,A、C錯誤。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人口總體上分布較密集,“胡煥庸”現象不明顯,D錯誤。課時對點練1234567891011121314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B C B A B D D題號 9 10 11 12 13答案 D C C B C對一對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4.(1)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安第斯山脈為界,東部人口稀少,西部沿海地區人口稠密。(2)位于內陸地區,為熱帶雨林氣候,氣候濕熱,不適宜人類居住,因此人口稀少。(3)臨近海洋,交通便利,與外界聯系方便;漁業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豐富。答案(2024·河南鄭州期末)“亞洲之弧”又稱“亞洲的胡煥庸線”,該線以東、以南從古至今都是文明繁盛之地。如圖示意亞洲人口分布(人/km2)。完成1~3題。1.形成“亞洲之弧”的根本原因是A.經濟差異 B.政策差異C.文化差異 D.自然差異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影響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自然因素,“亞洲之弧”兩側的氣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條件差異明顯,導致農業自然條件差異大。該線東部、南部地區自然環境優越,農業基礎好,經濟條件好,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分布,D正確。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2024·河南鄭州期末)“亞洲之弧”又稱“亞洲的胡煥庸線”,該線以東、以南從古至今都是文明繁盛之地。如圖示意亞洲人口分布(人/km2)。完成1~3題。2.“亞洲之弧”兩側人口密度差異最顯著的分段是A.Ⅰ段 B.Ⅱ段C.Ⅲ段 D.Ⅳ段√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Ⅰ段、Ⅳ段兩側人口密度都<10,A、D錯誤;Ⅱ段南側人口密度≥100,北側人口密度<10,Ⅲ段附近人口密度由≥100過渡到10~100再到<10,故人口密度差異最顯著的分段是Ⅱ段,B正確,C錯誤。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2024·河南鄭州期末)“亞洲之弧”又稱“亞洲的胡煥庸線”,該線以東、以南從古至今都是文明繁盛之地。如圖示意亞洲人口分布(人/km2)。完成1~3題。3.“亞洲之弧”Ⅲ段兩側人口密度差異顯著,主要是因為該段①東側緯度較低,氣候炎熱 ②東側地勢較低,土壤肥沃 ③西側深居內陸,降水較少 ④西側地表崎嶇,礦產稀少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Ⅲ段兩側分別是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由圖可知,Ⅲ段東側人口稠密,西側人口稀疏,東側主要位于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氣候條件適宜,人口眾多,西側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較少,不適宜人類居住,①錯誤,③正確。東側以平原、丘陵為主,地勢較低,土壤肥沃,西側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但是礦產資源豐富,②正確,④錯誤。故選C。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下圖為“我國某地區人口密度圖”,圖中虛線為黑河—騰沖線的一部分。讀圖,完成4~5題。4.導致圖中虛線段東西兩側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氣溫 B.降水C.地形 D.河流√圖中虛線段為黑河—騰沖線的一部分,該線基本和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重合,該線東側降水較多,西側降水較少,故影響其東西兩側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下圖為“我國某地區人口密度圖”,圖中虛線為黑河—騰沖線的一部分。讀圖,完成4~5題。5.下列關于圖中①區域人口稠密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是A.歷史悠久,開發時間長B.地處山麓沖積扇,土壤肥沃C.位于亞熱帶濕潤地區,氣候適宜D.位于隴海與京廣鐵路交會處,交通便利√圖中①區域位于渭河平原,該區域自然條件優越,歷史悠久,開發時間長,故人口稠密。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俄羅斯人口分布不均衡,存在一條明顯的人口分界線“圣彼得堡-圖瓦線”(簡稱“圣圖線”)。以“圣圖線”為界,人口分布“歐洲密、亞洲疏”。這種格局制約著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的經濟發展,且短期內難以改變。讀“2017年俄羅斯人口地理集中度的格局圖”,完成6~7題。6.導致“圣圖線”兩側人口分布差異的決定性因素是A.自然資源 B.社會經濟C.降水條件 D.交通運輸√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圣圖線”西南側開發歷史悠久,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是形成人口稠密區的決定性因素,B正確。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俄羅斯人口分布不均衡,存在一條明顯的人口分界線“圣彼得堡-圖瓦線”(簡稱“圣圖線”)。以“圣圖線”為界,人口分布“歐洲密、亞洲疏”。這種格局制約著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的經濟發展,且短期內難以改變。讀“2017年俄羅斯人口地理集中度的格局圖”,完成6~7題。7.“圣圖線”西南側的人口高度集聚在A.鄉村地區 B.山地地區C.沿海地區 D.城市地區√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在“圣圖線”西南側區域內,人口高度集中在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城市地區,D正確;鄉村地區人口較少,不是人口聚集區,排除A;“圣圖線”西南側多為平原地形,且多數地區不臨海,排除B、C。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2024·貴州貴陽聯考)2020年末,四川省常住人口約8 367萬,2022年上升到8 374萬,同時面臨著人口自然負增長的局面。下圖為“四川省各市(州)人口密度分布圖”。據此完成8~9題。8.四川省人口分布的主要特點是①西部多,東部少 ②東北部多,西北部少③成都市人口密度最大 ④藏族聚居區人口分布均勻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由圖可知,四川省東北部各市人口密度較大,西北部藏族聚居區人口密度最低,①錯誤,②正確。成都市人口密度最大,③正確。藏族聚居區人口分布密度小,但分布不一定均勻,④錯誤。D項正確。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2024·貴州貴陽聯考)2020年末,四川省常住人口約8 367萬,2022年上升到8 374萬,同時面臨著人口自然負增長的局面。下圖為“四川省各市(州)人口密度分布圖”。據此完成8~9題。9.四川阿壩和甘孜州與其他市(州)人口密度差異顯著,其主要原因是兩州A.氣候寒冷,土地緊缺B.干熱河谷,淡水稀少C.日照強烈,地面裸露D.高寒缺氧,地勢崎嶇√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四川阿壩和甘孜州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氣候高寒缺氧,地勢崎嶇,開發難度大,經濟發展緩慢,相比與其他市(州)人口密度最低,D正確;兩地地廣人稀,人均土地面積大,A錯誤;該地主要位于青藏高原邊緣,并不是干熱河谷,降水豐富,B錯誤;該區森林覆蓋率高,C錯誤。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2024·河北石家莊月考)伊朗位于亞洲西南部,山脈和高原約占總面積的90%,北部有里海沿岸平原,南部為伊朗高原,高原地區多分布有山間谷地和沙漠。下圖示意2016年伊朗各省級行政區的人口數量分布。完成10~11題。10.伊朗人口密度整體上呈現A.東南高、西北低B.西低東高C.西北高、東南低D.南高北低√能力提升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結合伊朗各省級行政區人口數量及面積大小可以估算出伊朗西北部各省級行政區土地面積較小,人口密度較大;東南部人口總量雖然較多,但是土地面積廣闊,人口相對稀疏,因此,該國人口密度整體上呈現西北高、東南低的空間分布特征,C正確。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2024·河北石家莊月考)伊朗位于亞洲西南部,山脈和高原約占總面積的90%,北部有里海沿岸平原,南部為伊朗高原,高原地區多分布有山間谷地和沙漠。下圖示意2016年伊朗各省級行政區的人口數量分布。完成10~11題。11.伊朗波斯灣沿岸人口密度較大,主要原因有①港口條件優越 ②氣候溫暖濕潤 ③油氣資源豐富 ④地形平坦開闊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波斯灣沿岸人口密度較大,主要是由于其油氣資源分布密集,而且港口城市交通優勢突出,經濟發達,使人口密度相對較大,①③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國波斯灣沿岸氣候干旱,降水稀少,②錯誤;該國波斯灣沿岸地區雖然地形平坦,但是距離高原山地較近,平坦面積狹窄,④錯誤。C正確。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讀“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坡度與海拔、人口累積百分比曲線圖”,完成12~13題。12.由材料可知,瀾滄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降水 B.坡度C.水源 D.海拔√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讀圖可知,瀾滄江—湄公河流域人口累積百分比隨著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坡度到達30°左右之后人口累積百分比基本保持不變,說明瀾滄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坡度,B正確。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讀“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坡度與海拔、人口累積百分比曲線圖”,完成12~13題。13.該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在A.海拔3 000 m以下B.海拔3 000~4 000 mC.坡度5°以下D.坡度5°~11°√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人口累積百分比曲線斜率最大處人口累積最快,此處是該流域人口主要分布地區。讀圖可知,坡度5°以下、平均海拔1 000 m以下的地區,人口累積百分比曲線斜率最大,人口分布集中。C正確。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4.(2024·福建福州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問題。秘魯是世界礦產出口大國,礦產資源豐富,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區。下圖為秘魯人口和礦產分布示意圖。(1)描述秘魯人口分布特點。答案 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安第斯山脈為界,東部人口稀少,西部沿海地區人口稠密。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4.(2024·福建福州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問題。秘魯是世界礦產出口大國,礦產資源豐富,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區。下圖為秘魯人口和礦產分布示意圖。(2)甲地區人口稀少,試分析原因。答案 位于內陸地區,為熱帶雨林氣候,氣候濕熱,不適宜人類居住,因此人口稀少。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4.(2024·福建福州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問題。秘魯是世界礦產出口大國,礦產資源豐富,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區。下圖為秘魯人口和礦產分布示意圖。(3)乙地區(利馬區域)人口稠密,試分析原因。答案 臨近海洋,交通便利,與外界聯系方便;漁業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豐富。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單元 第一節 人口分布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一單元 第一節 人口分布.docx 第一單元 第一節 人口分布.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