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 《詩經》二首一、知識點預習1.作品簡介《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約500年間的305篇詩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稱 為《詩》、或《詩三百》。相傳孔子曾整理過這些詩并用來傳授弟子,所以后來被尊為儒家的“五經”之一,稱為《詩經》。2.《詩經》的“六義”1.三大基本內容:“風”:指十五國風,是各地的民 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貴族作品。“頌”:是宗廟祭祀用的樂歌及史詩。2.三大表現手法:“賦”:“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陳述)“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興”: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起興)3.檢查字詞1.請給下面加點的漢字注音。蒹葭( jiān jiā ) 溯洄( sù huí )晞( xī ) 湄( méi )躋( jī ) 坻( chí )涘( sì ) 沚( zhǐ )2.古今異義(1)蒹葭蒼蒼【古義:茂盛的樣子。今義:(頭發)灰白】(2)道阻且右(古義:向右迂曲。今義:方位詞,跟“左”相對)(3)白露為已(古義:干;今義:已經)二、課前小練1.下列加粗詞語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雎鳩(jūjiū) 逑(qiú) 窈窕(yǎotiǎo) 荇(xìn)B.寤寐(wùmèi) 芼(mào) 蒹葭(jiānjiā) 湄(méi)C.溯洄(sùhuí) 躋(jī) 參差(cēncī) 坻(chí)D.琴瑟(qínsè) 涘(sì) 伊人(yī) 晞(xī)2.選出下列對《蒹葭》賞析有誤的一項( )A.“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繪出蘆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初秋凄涼景色,為詩歌創設了一個蕭瑟的意境。B.“為霜”“未晞”“未已”的變化,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執著。C.“溯洄從之”和“溯游從之”兩句通過連續匆匆的尋求行動,表現了主人公內心的焦急和癡迷。D.詩歌中運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唱,節奏明快,旋律優美,抒發了主人公悵然若失而又熱烈地企慕伊人的心境。3.選出下列對《關雎》賞析有誤的一項( )A.“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描寫了雎鳩鳥不停地鳴叫,運用了“興”的手法。B.“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描寫了男子因思念心儀的女子而覺得悠閑而滿足。C.《詩經》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如“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D.這是一首歌詠愛情的詩,表達了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愛而不得的憂傷。4.對《詩經》中《蒹葭》一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點明時間、環境,展現了蘆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蕭瑟冷落的冬季晨景圖,為詩歌創設了一個凄清落寞的意境。B.“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暗示了時光的流逝,說明追求者尋伊人時間之久。C.“在水之湄”“在水之涘”通過地點的變化,寫出了主人公不畏險阻地一再追尋、幾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蹤跡飄忽,難以尋覓。D.詩歌運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唱,節奏鮮明,旋律優美,含蓄委婉地抒發了對“伊人”可望不可即的無限情意,充滿難言的惆悵和傷感。5.下面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課文中的兩首詩都是反映愛情的民歌。B.“比興”手法是《詩經》中詩歌常用的手法,《關雎》中就有大量的“比興”。C.《關雎》與《蒹葭》都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D.《關雎》的感情真摯熱烈,《蒹葭》也表現了熱烈奔放的情感。6.下面語句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B.悠哉悠哉,輾轉反側。C.溯洞從之,道阻且躋。 D.兼葭采采,白露未己。7.下列句子中加線字解說不當的一項是(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親愛"的意思,這里用作動詞,且表使動。D."鐘鼓樂之" 的"樂"是"快樂"的意思,這里用作動詞,且表使動。8.文學常識填空。(1)《__________》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共__________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2)《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根據不同內容的表達需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藝術手法。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辨析重點字音的能力。A項,荇xìng。2.答案:A解析:A.賞析有誤。根據“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中的景物蘆葦蒼蒼、寒霜濃重的特征,可知,應是“深秋”(或暮秋)景色,而非“初秋”。故選A。3.答案:B解析:“悠哉悠哉,輾轉反側”表現的是對意中人愛而不得的憂傷。B.有誤,故選B。4.答案:A解析:A.有誤,應該是“秋季晨景圖”。5.答案:D解析:《兼葭》表現的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心焦和失望的情感。6.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辨析重點字形的能力。D項,己一已。7.答案:C解析:“琴瑟友之”的“友”是意動用法,以……為友。故C錯誤。8.答案:(1)詩經 305 風 雅 頌(2)賦 比 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