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6張PPT)2019人教新版水 循 環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課標要求 ]2003年:運用示意圖,說出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2017年:運用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過程及其地理意義。2021年7月20日下午4點,鄭州迎來了史上最強暴雨,到下午5點,短短1個小時內降雨量達到了201.9mm。相當于150個西湖的水量。而從19日20時到20日20時,單日降雨量累計達552.5mm,相當于約410個西湖的水量。由此引發千年罕見的洪災,引發了全國人民的關注和馳援。這么多水從哪里來?最后又流向何方?對地理環境會產生哪些影響?全國支援河南防汛救災(新華社)一、水循環的過程及類型水循環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 巖石圈、生物圈中,通過蒸發(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徑流等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1.定義海洋陸地蒸 騰蒸 發降 水蒸 發降 水陸上內循環海上內循環海陸間大循環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下滲地下徑流合作探究根據動畫演示,以小組為單位探究以下問題:1.描述水循環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聯系了哪些圈層?2.水循環有哪些類型?各類型的過程、發生地點和主要環節 3.舉例說明在水循環過程中水的相態如何轉化?4.促使水循環運動的動力因素有哪些?地球上的各種水體,在太陽輻射作用下大量蒸發,形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條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蒸發,或沿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或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兩者匯集成河,最后又返回海洋。2.過程此過程聯系了地球的四大圈層(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陸地內循環海陸間循環海上內循環3.類型(海洋和陸地之間,使得陸地上的水就不斷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陸地和陸地上空之間,對水資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間)4.產生原因內因:外因:動力因素水的三態變化為水汽的移動提供了條件固、氣、液相互轉化太陽輻射地球重力1.促使雨水的降落;2.水從高處→低處,形成地表徑流01 從水循環過程看,“黃河之水天上來”指的是哪個環節?02 黃河水真的是“奔流到海不復回”嗎?03 長江主要參與的是哪種類型的水循環?降水通過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又重新回到陸地海陸間大循環04 塔里木河水參與的是那種類型的水循環?陸地內循環讀圖回答閱讀 2021年7月19日起,鄭州迎來了史上最強暴雨,單日降雨量累計達552.5mm,相當于約410個西湖的水量。其中的一個水汽來源是臺風“煙花”。18日西太平洋有臺風“煙花”生成并向我國靠近。受外圍和副高南側偏東氣流引導,大量水汽向內陸地區輸送,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來源。鄭州的大部分降水最后都匯集到淮河入海。討論回答:01 鄭州的這次暴雨過程參與了哪個水循環類型?02 臺風“煙花”參與了水循環的哪些類型?海陸間循環(降水、地表徑流)海陸間循環(水汽輸送)、海上內循環(海上降水)讀圖回答類型 海陸間循環 陸上內循環 海上內循環發生領域 海洋和陸地之間 陸地與陸地上空之間 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間包括環節 蒸發、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 蒸騰、蒸發、降水 蒸發、降水特點及意義 最重要的類型,又稱大循環,使陸地水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 循環水量很少,補給陸地水的水量很小,對于干旱地區非常重要 循環水量大,但對陸地水更新沒有意義典例 長江參與了水循環的地表徑流,登陸的臺風等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如未登陸的臺風)總結活動一認識砂田影響的水循環環節寧夏中部氣候干旱,人們在耕作土壤表面鋪設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蓋層,發展農作物種植,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產量較高,品質較好。1.分析砂石覆蓋層對水的下滲影響。砂石覆蓋層結構疏松,孔隙較大,滲透性好,可削減地表徑流,增加下滲圖3.3 寧夏砂田景觀活動一認識砂田影響的水循環環節寧夏中部氣候干旱,人們在耕作土壤表面鋪設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蓋層,發展農作物種植,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產量較高,品質較好。2.讀圖3.4,比較砂田和裸田蒸發量的差異,說明砂石覆蓋層對蒸發的影響。差異:砂田平均蒸發量小于裸田。砂石覆蓋層對蒸發的影響:減少水分蒸發(避免太陽直接照射耕作層,減少耕作層土壤水分汽化,從而使砂石覆蓋下的土壤蒸發量較裸地大大減少,土壤含水量增加,蓄水、保水作用明顯)圖3.4 砂田和裸田的蒸發量活動一認識砂田影響的水循環環節寧夏中部氣候干旱,人們在耕作土壤表面鋪設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蓋層,發展農作物種植,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產量較高,品質較好。3.讀圖3.5,比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歸納砂田影響的水循環環節及其作用。四月末,砂田含水量高于裸田含水量。砂田影響水循環的環節:①增加下滲環節②抑制地表土壤水分蒸發③削減地表徑流,蓄水保墑,是干旱地區一種有效的保護性耕作方法圖3.5 4月末種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影響河流流量的因素有很多,植被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讀圖2-2-13,完成下列任務。洪峰流量時間無植被的流域有植被的流域圖2-2-13 植被對河流流量的影響示意1.植被對河流流量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時間無植被有植被枯水季節月平均流量植被覆蓋率的高低,主要影響河流洪峰流量的大小、洪峰期到來時間的早晚以及河流徑流季節變化的大小。活動二認識植被影響的水循環環節蒸 騰蒸 發降 水下滲地下徑流流域內植被覆蓋率高地表徑流流速減慢下滲增加地表徑流減少地下徑流增多區域蓄水量增加區域沖沙量減少區域蒸發和蒸騰量增加大氣中水汽增多降水增加活動二認識植被影響的水循環環節2.結合右圖說明坡面上的植被對哪些水循環環節產生影響?據此說明坡面植被的作用。涵養水源(增加區域匯水率)保持水土(減少區域沖沙量)砂田、植樹造林,人類正用自己的方式影響著水循環的環節思考一下,人類行為對水循環的影響還體現在哪些方面?討論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填寫下表。人類活動 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植樹造林人工降雨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城市道路硬化圍湖造田調節地表徑流增加了降水例:下滲、地下徑流增加,當地地表徑流減少主要影響地表徑流下滲減少,地表徑流增加主要影響地表徑流活動二二、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海洋陸地蒸 騰蒸 發降 水蒸 發降 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下滲地下徑流42.438.53.910.06.10.13.8單位:萬立方千米3.9=3.8+1①水循環聯系了四大圈層,使地球上各種水體處于不斷更新狀態,維持全球水量的動態平衡。在一定時期內,全球的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不會增多,也不會減少。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河流水的更新周期為16天湖泊湖泊水體的更新周期為17年深層地下水水體的更新周期為1400年高山冰川水體的更新周期為1600年沼澤水體的更新周期為5年水循環就像水體凈化器,那是不是意味著地球上的水資源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呢?中國城市缺水狀況目前,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 1/13,連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國家都不如。北京已成全球最缺水特大城市。中國目前有 16 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人均水資源量(不包括過境水)低于嚴重缺水線,有6個省、區(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低于500米3。 在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個長期受缺水困擾。在46個重點城市中,45.6% 水質較差,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有9個嚴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島、大連等城市缺水最為嚴重。中國徑流帶分布思考中國西北、華北、南方地區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結合閱讀材料和中國徑流帶分布圖議一議,這些地區缺水的原因一樣嗎?西北地區缺水的主要原因:氣候干旱,降水少,徑流量小。華北地區缺水的主要原因:①降水較少且季節、年際分配不均。②人口分布與水資源配置不合理:城市和人口密集,工農業發達,用水量大,超過了水體的再生速度。西北華北南方地區南方地區缺水的主要原因:水污染與浪費嚴重用水過度污染型缺水(如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超過水體更新速度資源型缺水(如西北地區)(如華北地區)②不同水體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因此,在一定的空間與時間范圍內,水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人類用水過多,超過了水體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資源遭受污染,就會導致水資源的短缺。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河水一石,其泥六斗”黃河以泥沙多而聞名。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及“黃河斗水,泥居其七”等來描述黃河的多沙狀況,民間也有“跳進黃河洗不清”的說法。黃河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河流中是絕無僅有的。黃河下游多年平均輸沙量為16億噸,如果把16億噸泥沙堆成高、寬各1米的土堤,其長度為地球到月球距離的2倍,可繞赤道20圈。思考:黃河攜帶的泥沙從哪里來?最終到哪里去了呢?黃河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流水侵蝕形成了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同時攜帶大量泥沙流入黃河。黃土高原段在入??谔幠嗌秤俜e形成了三角洲。入海口尼羅河流經的下游地區,荒漠中形成了一條綠色走廊,河口形成了三角洲③塑造著地表形態,地表徑流源源不斷地向海洋輸送大量的泥沙、有機物和無機鹽類,成為海陸間聯系的主要紐帶。海水吸收太陽輻射能,受熱蒸發進入大氣層,將吸收的太陽能轉化為勢能,在重力作用下轉化成水能資源炎炎夏日,當你來到一片森林里時,會感覺到涼爽,這是因為蒸發、蒸騰能減緩地面或者植物溫度升高的幅度④水循環對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能起到吸收、轉化和傳輸的作用,促進全球能量交換。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思考夏季風參與的是水循環的哪個環節?據此以中國為例說明水循環對氣候的影響。夏季風參與的是水循環的水汽輸送環節。夏季風將水汽從東南海域輸送至陸地上空,并形成豐沛的降水,使中國東部形成了季風氣候。季風氣候又影響著植被、農業、人口等分布格局,從而影響著整個生態系統。⑤水循環還影響著全球的氣候和生態,對全球自然環境產生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水循環的地理意義總結①聯系了四大圈層,使地球上各種水體處于不斷更新狀態,維持全球水量的動態平衡。②不同水體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在一定的空間與時間范圍內,水資源是有限的。③塑造著地表形態,成為海陸間聯系的主要紐帶。④促進全球能量交換。⑤影響著全球的氣候和生態,對自然環境產生深刻的影響。水循環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維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陸地淡水資源維系地球上的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影響全球的氣候和生態水循環過程及類型水循環的地理意義過程類型蒸發(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徑流等動力:太陽輻射、重力等小結塑造地表形態,成為海陸間的紐帶要合理利用水資源3.下列地理事項中,不參與海陸間水循環過程的有A.洞庭湖湖水 B.塔里木河的徑流C.登陸的臺風 D.我國季風區的降水1.地球上各種水體的儲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海洋水、大氣水、陸地水 B.冰川水、大氣水、河流水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 D.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2.下列關于長江水與水循環的關系,正確的是A.只參與海陸間循環 B.只參與陸地水循環C.只參與海洋水循環 D.既參與海洋水循環,又參與陸地水循環課堂練習6.如果降水最終主要轉化為河流徑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復后,甲、乙兩條河流徑流量發生的變化是A.甲增加,乙減少,總量增加 B.甲減少,乙增加,總量增加C.甲增加,乙減少,總量減少 D.甲減少,乙增加,總量減少如圖所示山地為甲、乙兩條河流的分水嶺,由透水和不透水巖層相間構成。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該山地被破壞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復,隨之河流徑流量發生了變化,河流徑流的年內波動也減緩了。據此完成4-6題。4.森林植被遭破壞后,河流徑流量年內波動強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轉化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轉化為坡面徑流C.降水變率增大 D.河道淤積5.森林植被恢復后,該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徑流增加 ③蒸發(騰)量增加 ④地下徑流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