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七章第二節《亞洲的人文環境》教學設計(第2課時)課題 7.2.2《人文環境》 單元 七 學科 地理 年級 七下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位于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是關于亞洲地理特征的重要部分。亞洲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人口特征的學習對于理解亞洲的地理、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亞洲人口分布的特點及其原因,理解人口增長對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地理信息解讀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2022新課標要求 1.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亞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據亞洲地理位置特點,判斷本大洲所處的熱量帶和降水的空間分布特點。2.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歸納亞洲的地形、氣候、人口和經濟等方面的地理特征。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 【區域認知】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歸納某大洲的人口數量變化及空間分布特點。【綜合思維】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通過學習亞洲的地理知識學會描述人口變化特點。【人地協調觀】知道亞洲人口增長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了解亞洲各地區經濟發展概況。【地理實踐力】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學會描述某大洲的人口增長和空間分布的方法。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包括經緯網的應用、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等。在人文環境方面,學生對人口、民族、文化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他們充滿好奇心,對多樣化的地域文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喜歡通過圖片、視頻、故事等多種形式來了解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此外,他們也希望在課堂上能夠積極參與互動,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來加深對人文環境的理解。因此,針對七年級下冊亞洲人文環境的教學,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基礎、興趣特點和學習難點,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形成對亞洲人文環境的系統認識和理解。重點和難點 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亞洲的人口數量、分布、增長情況及人口比重等特點,培養綜合思維素養。(重點)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歸納亞洲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國家間經濟發展的差異,培養綜合思維素養。(重點、難點)材料準備 查詢最新網絡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亞洲經濟五強VS歐洲五強—中國是世界最大經濟體 觀看視頻 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求知欲講授新課講授新課講授新課講授新課講授新課 【學習活動一】經濟發展快,地區差異大【方法指引】認真閱讀課文P114,讀圖7.17六大洲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和圖7.18六大洲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較,回答問題。【問題引領1】經濟發展水平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衡量經濟總量的重要指標是什么?亞洲經濟總量在世界排名第幾位?教師用同步教學課件展示相關內容。【學生】……(回答略)【教師小結】①通常,經濟發展水平越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越高;經濟發展越快,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也越快。②國際上一般用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統計經濟總量的重要指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高低能反映人們生活水平的高低。③目前在有人類定居的六個大洲中,論經濟總量,亞洲排名第一。但是按人口平均,亞洲僅高于南美洲和非洲,遠低于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問題引領2】活動探究: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分布特點。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有哪些差異。教師用同步教學課件展示相關內容。【學生】……(回答略)【教師小結】①亞洲、非洲和南美洲大多數屬于發展中國家,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大多數屬于發達國家。②由于亞洲人口眾多,所以人均GDP排名較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學習活動二】亞洲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方法指引】認真閱讀課文P15,讀圖7.18六大洲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較,回答問題。【問題引領】(1)試比較2017年和2020年世界GDP總量數值,說出其中變化(2)近幾十年來,我國經濟增長有什么特點?用同步教學課件演示相關內容。【學生】……(回答略)【教師小結】①近些年,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迅速,并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②1990—2023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8%以上,居世界第1位,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巨大貢獻。【學習活動三】中國方案助推世界經濟發展【方法指引】認真閱讀課文P15,回答問題。【問題引領】近些年我國成立哪些經濟合作組織?如何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學生】……(回答略)【教師小結】①為了進一步助推世界經濟發展,在我國的積極倡導下,先后成立了多個國際合作組織,持續為世界貢獻“穩”的支撐、“進”的動力。并提出了“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等框架下的中國方案。②在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乏力的同時,以中國為代表的一批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不僅給亞洲經濟注入了強勁的活力,而且為世界經濟的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學習活動四】亞洲地區的經濟差異【方法指引】認真閱讀課文P16,讀圖7.19亞洲部分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回答問題。【問題引領】 (1)亞洲地區的經濟水平有哪些差異?(2)亞洲各分區的經濟發展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略)【教師小結】①亞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由于自然條件、社會條件、歷史條件的差異,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絕大多數屬于發展中國家,只有極少數的發達國家,比如新加坡、以色列、日本和韓國。中國和印度等人口大國經濟比較落后。②在東亞、東南亞、南亞等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以及西亞的一些石油出口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而在一些以農業為主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如印度、緬甸、阿富汗。③有關亞洲經濟特點的知識梳理:A.經濟總量——是世界經濟總量最多的大洲,占世界比重大。B.經濟增速——經濟增速較快,占世界比重越來越大。C.經濟差異——地區發展不平衡,發達國家數量少,多數為發展中國家。【學習活動五】活動探究:認識北美洲的經濟發展差異【方法指引】認真閱讀課文P17,讀圖7.20北美洲部分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回答問題。【問題引領3】說出北美洲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布特點。在圖中找出美國、墨西哥、海地3國,完成表格。簡述北美洲經濟發展差異。【學生】……(回答略)【教師小結】①北美洲的發達國家分布在北部,發展中國家分布在南部。②填表(略)。③北美洲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狹義的北美洲,主要是美國和加拿大,屬于發達地區;另一部分是中美洲,基本上都是發展中國家。在人均GDP上,中美洲21國人口合計約2.1億,人均GDP約9200美元,低于中國。 認真閱讀,思考問題,分析歸納閱讀課文,聯系已學過的氣候知識,回答問題讀圖思考,分析歸納觀看課件演示,思考問題觀看課件演示,思考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分析歸納并展示交流 直觀展示亞洲各國GDP的數據和圖表,看到各國之間的經濟發展差異,可以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和解讀能力。有利于引導學生掌握地理分布情況、辨識發展水平差異、理解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及提升地理分析能力。引導學生理解亞洲對世界經濟的巨大貢獻,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認識,培養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理解中國方案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感受祖國的強大,培養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讀圖分析,從地圖中提取有用的數據和地理信息,了解亞洲經濟的區域差異,培養綜合分析能力。引導學生探究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氣候條件等方面的異同之處,逐步掌握地理分析的方法,提升地理學習的綜合素養。課堂練習 見同步教學課件第32頁—42頁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深入探討了亞洲經濟發展的顯著特點及其地區間的巨大差異。我們認識到亞洲經濟整體上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特別是東亞、東南亞以及西亞的部分區域,通過推行高效的經濟政策、積極引進外資和技術、大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等舉措,實現了經濟的顯著飛躍。為縮小區域間的經濟差距,推動亞洲經濟的全面協調發展,需要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同時,各國和地區應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科學的發展策略和政策措施,注重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提升自主發展的能力。 舉一反三,幫助學生強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板書 亞洲經濟發展概況——經濟發展快,地區差異大經濟總量大→世界最多→占比最高。經濟增速快,如中國、印度等國家。3.經濟差異大,地區發展不平衡,發達國家少。 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利于理解和記憶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圍繞亞洲經濟發展迅速以及地區間存在的顯著差異這兩個核心點展開教學。在教學中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展示亞洲各國的經濟數據、地圖和圖片,幫助學生們直觀地感受亞洲經濟的繁榮與差異。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們進行了小組討論,鼓勵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分析亞洲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以及地區差異產生的原因。這種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對教學過程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教師可以積累教學經驗,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