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6張PPT)全球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2019人教新版第三章 環境安全與國家安全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馬爾代夫水下內閣會議2009年10月17日,時任馬爾代夫總統及內閣成員頭戴水下呼吸器,身穿黑色潛水服,在六米深的海底召開了世界首次水下內閣會議,會議采用手勢和書寫版表決的方式,一致通過并簽署了《來自前線的緊急呼救》的文件,呼吁世界各國關注全球氣候變化,并積極減緩溫室氣體排放 。思考:1. 為什么馬爾代夫要在海底召開這次呼吁關注全球氣候變化的會議呢?2.全球氣候變化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哪些影響?一、全球氣候變化與人為碳排放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1.近代全球氣候變化近代全球氣候變化20世紀以來,全球正經歷以變暖為突出特征的氣候變化。雖然有波動,總體趨勢在上升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讀圖思考:全球氣溫變化與二氧化碳濃度變化有什么異同點?共同點:二者都呈上升趨勢。不同點:全球氣溫波動上升,而二氧化碳濃度為持續上升。距平:表示低于或高于平均值多少1880-1940年:全球氣溫低于平均值1940-1980年:全球氣溫存在波動1980年以來:全球氣溫高于平均值為什么全球變暖趨勢會與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相關?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2.自然界中的碳循環與溫室效應碳循環:碳元素不斷地在大氣圈、水圈、巖石圈以及生物圈之間進行轉移和交換,構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環。自然界的碳循環示意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思考結合右圖和教材文字,說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庫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從二氧化碳的收入和支出兩方面來分析。)在人類活動成為一個重要的擾動因素之前,自然界的碳循環相對穩定,并維持著動態平衡。大氣二氧化碳庫收入支出土壤和生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燒產生CO2火山噴發所釋放的CO2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化石燃料形成過程中的固碳水—氣交換過程水域的吸收、溶解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溫室效應示意太陽逆輻射長波輻射(二氧化碳、水汽等)保溫作用在溫室效應作用下,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保持在15℃左右。這是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繁衍生息的必要條件。地面短波輻射大氣少量被大氣吸收、反射和散射2.自然界中的碳循環與溫室效應溫室效應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工業革命之前,人類活動影響很小,自然界中的碳循環維持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平衡,從而保證了地表平均溫度的穩定。)大氣二氧化碳庫地表平均溫度溫室效應平衡穩定2.自然界中的碳循環與溫室效應(總結)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工業革命以來,人口和經濟活動以空前的速度大規模增長。世界人口的增長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讀圖思考結合右圖說明:工業活動以后,人類的哪些活動會影響自然界的碳循環?大氣二氧化碳庫收入支出土壤和生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燒產生CO2火山噴發所釋放的CO2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化石燃料形成過程中的固碳水—氣交換過程水域的吸收、溶解增多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3.人類活動對全球碳循環的影響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大氣二氧化碳庫地表平均溫度溫室效應增多增強升高(全球變暖)3.人類活動對全球碳循環的影響三、全球氣候變化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1.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的影響通過多種自然過程對人類造成不利影響,危害自然環境的各種服務功能,甚至威脅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生產活動和社會經濟正常運轉。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活動:以高緯度地區和中低緯度干旱半干旱區為例,探究全球變暖對水熱格局和農業的影響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活動:以高緯度地區和中低緯度干旱半干旱區為例,探究全球變暖對水熱格局和農業的影響有利影響北半球溫度帶北移高緯度地區變暖積溫增加作物生長期延長高緯地區產量增加(受益)不利影響中、低緯度干旱半干旱地區加大土壤水分蒸發,導致干旱加重、供水不足中、低緯度“谷物帶”地區生產潛力降低,作物減產中、低緯度地區受損不能 補償世界糧食生產總體下降影響自然過程危害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威脅人類社會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1.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的影響(總結)進一步發展國家安全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2.對國家安全的影響①生存空間的喪失是氣候變化對國家安全最為嚴重的影響。馬爾代夫由于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島國基里巴斯有被淹沒的危險。該國已經著眼在海外購 置土地,為不得已時的“舉國搬遷”做準備。圖為基里巴斯首都塔拉瓦南部一個村落的居民,在漲潮淹沒村落時被迫離家,退潮后才能返回。馬爾代夫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該國地勢低洼,平均海拔為1.2米。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使得馬爾代夫成為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所以馬爾代夫要召開水下內閣會議。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教材案例分析P84圖瓦盧是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圖 3.30),陸地最高海拔不超過5 米。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嚴重威脅圖瓦盧的國家安全。1993-2009年,因海平面上升,圖瓦盧陸地國土面積縮小了2%。預計到2050年左右,圖瓦盧60%以上的陸地國土將被海水淹沒。21 世紀以來,圖瓦盧政府多次公開表示,他們對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經失敗,計劃舉國搬遷,呼吁世界各國接納圖瓦盧的“環境難民”。但多年來的各方奔走和努力并沒有收到積極的效果,目前僅有新西蘭政府愿意接收圖瓦盧的撤離者,并嚴格限定了每年的接收人數。思考:為什么多數國家不接收撤離者?接收環境難民對國家安全有哪些影響?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②受其他國家波及而間接影響國家安全全球氣候變暖造成某些國家生存環境惡化和資源短缺通過環境難民、國際資源市場價格波動等途徑傳遞到其他國家2.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③加劇資源危機或自然災害影響國家安全2.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戰略資源(水、耕地)減少、穩定性降低資源危機國家安全氣候變化,極端天氣增多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④激化國家間的資源爭端而影響國家安全2.對國家安全的影響中東的水資源匱乏。中東氣候干燥,河流稀少,還有大面積沒有河流的沙漠地區。水資源匱乏嚴重影響中東人民的生活和生產。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發展,中東水資源緊缺日趨嚴重。河流、湖泊水資源分配上的矛盾,也是形成中東緊張局勢的原因之一。全球變暖會對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水資源更加短缺加劇國家間的資源爭奪引發政治、經濟、外交等領域的危機甚至導致武裝沖突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2.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總結)全球變暖加劇資源危機或自然災害受其他國家波及資源供給不能維持正常運轉應對威脅付出代價超過承受環境難民國際資源市場價格波動最為嚴重國家安全間接影響激化國家間的資源爭端生存空間的喪失三、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1.應對措施減緩(減排增匯)氣候變化應對行為影響適應(趨利避害)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1.應對措施減緩(減排增匯)氣候變化應對行為影響適應(趨利避害)①減排增匯減排(減少碳排放):降低能耗、使用清潔能源、改善產業結構、征收碳稅、倡導節約消費等。增匯(增加碳吸收):減少森林破壞、植樹造林、將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或海洋等。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1.應對措施減緩(減排增匯)氣候變化應對行為影響適應(趨利避害)②適應措施目標:趨利避害方法:改變人類自身行為,利用全球變暖帶來的機遇,降低不利影響。措施:提高適應能力,如采取預防措施、建設抗御水旱災害的水利工程、開展災害保險業務、改種高熱量資源需求的作物類型或品種、改變灌溉方式等。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舉例為了節約每一滴水,以色列發展出了滴灌、微灌等高效的灌溉技術,使水的利用率達到95%。每一株農作物每天所需的水量和養分都可以精準定量控制,提高了水和肥料的使用率。干旱地區可以通過改變作物種植結構,發展節水灌溉農業等措施,適應氣候變化。碳排放導致的環境問題往往具有全球性。因此,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進行碳減排,解決氣候危機,需要國際社會攜手努力、合作應對。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2.碳減排中的國際合作思考:所有國家應該承擔一樣的責任嗎?歷程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活動讀圖2-1-7,探究下列問題:1. 讀出1851-1990年,中國和美國、歐盟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數值 2. 大氣中人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由哪些國家產生?1851-1990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數值:中國(約400),美國(約2500),歐盟(約2400)。大氣中人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由發達國家的工業化產生,目前發達國家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多的。圖2-1-7 中國、美國、歐盟人均CO2歷史累積排放比較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國家類別 碳排放現狀 減排責任發達國家 工業化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多的;通過產業轉移的方式進行碳轉移 對全球變暖負主要的責任,要率先減排發展中國家 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受害者,需要通過國際合作獲得來自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應妥善處理經濟發展與碳排放的關系各國要在科學、經濟和外交等多領域合作,協商解決分歧,建立國際共同應對的機制。 2.碳減排中的國際合作原則:公平但有區別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閱讀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全球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共同挑戰。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中,世界各國通過協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992年6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與會各國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文簡稱《公約》),明確了發達國家應承擔率先減排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支持的義務。《公約》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成為開展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基礎。1997年 12月,《公約》締約方通過了為發達國家設立強制減排目標的《京都議定書》,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環保協議。根據這份議定書,從2008 年到2012 年,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 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 5.2%。2015年12月,《公約》締約方達成《巴黎協定》(圖 3.32),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根據《巴黎協定》,不再強制性分配溫室氣體減排量,所有締約國將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即每個國家根據本國國情,承諾自己的減排目標。全球已有186個國家遞交了國家自主貢獻方案,但尚不足以實現2℃的升溫控制目標。要實現2℃的升溫控制目標,需要國際社會更進一步的努力。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2015年,我國政府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中國的承諾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公共自行車出行地鐵出行碳減排:從你我做起說一說,你還能為碳減排做哪些事情?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辨析人為累積碳排放與全球變暖幅度的關系(P88)教材活動:圖3.33顯示1870年以來人類累積碳排放與全球升溫幅度的關系,可作為制訂未來減緩氣候變化行為的依據。1.說明全球升溫幅度隨二氧化碳累積排放量變化的總體趨勢。2.如果未來溫度比1870年升高29℃,與之對應的大氣中二氧化碳累積排放量是多少?全球二氧化碳累積排放相同的情況下, 低排放策略,升溫幅度小; 高排放策略,升溫幅度大。低排放策略:50000億噸 高排放策略:25000億噸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辨析人為累積碳排放與全球變暖幅度的關系(P88)教材活動:圖3.33顯示1870年以來人類累積碳排放與全球升溫幅度的關系,可作為制訂未來減緩氣候變化行為的依據。3.有哪些措施可以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累積的數量?降低單位產值的能耗,使用新能源,改善產業結構,植樹造林,封存二氧化碳于地下或海洋中,海洋生物固碳、海底沉積物封碳等。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課堂總結20世紀以來全球氣候變化特征碳循環及對溫室氣體含量的影響人類活動對全球碳循環的改變全球氣候變化與人為碳排放應對措施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全球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全球氣候變化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全球變暖的影響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當堂練習自然界中的碳處于不斷的循環之中。下圖為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碳循環反映了自然地理環境的( )A.地域性 B.差異性C.無序性 D.整體性2.人類影響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環節是( )A.① B.② C.③ D.④DB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當堂練習右圖示意某環境問題。據此完成3~4題。3.引起該環境問題的人為原因有( )①氣候的周期性波動 ②全球森林面積減少 ③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④冰箱、空調的大量使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該環境問題對地理環境產生的影響有( )A.全球火山地震進入頻發期 B.全球淡水資源總量會增加C.全球陸地面積會不斷增大 D.全球極端天氣出現頻率增加BD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當堂練習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下圖為地球熱量平衡示意圖。讀圖,完成5~6題。5.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導致大氣對地面保溫作用增強。下列數碼所示環節與大氣保溫作用直接相關的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全球氣候變暖會對糧食生產產生較大影響,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 B.旱澇災害減少C.某些物種滅絕 D.土壤肥力下降AA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當堂練習氣溫的變化過程證實了全球氣候變暖的殘酷事實。在全球普遍進入工業化的近100年來,地球平均地表氣溫升高了0.74 ℃。科學家對全球氣候變暖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推測,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7~8題。7.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大量使用煤、石油B.森林特別是熱帶雨林被大量砍伐C.家庭廣泛使用空調和電冰箱D.大量草場被破壞,草場沙化8.導致上述現象的氣候變化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高緯度地區比原來降水更少 B.海平面下降C.溫帶地區糧食產量下降 D.北溫帶耕作區向高緯延伸CD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當堂練習碳排放是關于溫室氣體排放的簡稱,碳排放結構與產業結構密切相關。下圖反映了2010—2018年江蘇省碳排放總量和結構變化。讀圖,完成9~10題。9.2010—2018年江蘇省碳排放數量和結構變化為( )①第一產業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 ②第二產業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持續上升 ③第三產業碳排放量總體呈下降趨勢 ④碳排放總量不斷增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為減少碳排放總量,江蘇省應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①積極發展綠色交通 ②優化能源結構 ③向青海省購買碳排放權 ④限制第二產業的發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DA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當堂練習碳排放系數是指能源燃燒或使用過程中單位能源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彈性系數的變化(變彈系數)是反映經濟規模、人口規模等因素的變化對該地區碳排放系數的影響。下圖為北京市碳排放變彈系數圖。據此完成 11~12題。11.據圖中的信息分析,下列正確的是( )A.圖示期間北京市經濟規模經歷先升后降再升B.圖示期間北京市人口規模經歷先降低再上升C.1985—1995年北京市經濟規模擴大,增加了碳排放D.1985—1995年北京市人口遷出多導致系數下降12.下列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有紙化辦公,減少電磁輻射 B.生活使用珍貴動植物制品C.人走不關燈,保持屋內通明 D.外出就餐時,踐行“光盤行動”CD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地形圖當堂練習碳交易即在政府對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進行限制的情況下,把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據此完成13~14題。13.碳交易的出現能使( )①環境質量逐漸惡化 ②環境質量逐漸好轉 ③生產工藝環保的企業獲得更大的收益 ④排污量大的企業獲得更大的收益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4.下列生活方式不符合低碳生活標準的是( )A.家庭盡量使用太陽能熱水器B.少用傳真、打印機,多用電子郵件C.短時間不用電腦時,啟用電腦睡眠模式D.用小汽車作為代步工具B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