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 100以內數加與減(一)第6課時 回收廢品【教學內容】教材第72~73頁相關內容。【教學目標】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理解“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多少”的意義,能分析問題并列出相應的算式解決問題,豐富對加法意義的理解,發展運算能力。2.初步體驗借助直觀模型、畫圖表達簡單的數量關系,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初步發展幾何直觀。3.經歷在具體情境中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形成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重點難點】重難點:學會根據問題,尋找相關信息,解決問題,并及時檢查。【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師:看到這些圖片,你們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回答。師:是的,環境污染很嚴重,危害到動物們的生存,也會危害到人類自身的生存。你們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環境污染嗎?師:亂扔垃圾就是其中一個原因,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會“腐爛”,它對環境的危害可大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為了不污染環境,需要把塑料單獨回收起來。看,小林、小佳和小強正在回收塑料瓶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二、探究新知1.獲取信息。師: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預設1:小林收集了13個塑料瓶,小佳收集的比小林多3個,小強收集的比小佳少4個。要求小佳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預設2:小佳與小強收集的個數沒有直接告知,小佳收集的塑料瓶的個數與小林有關,小強收集的塑料瓶的個數與小佳有關。師:同學們都非常善于觀察思考。2.解決問題。師:你能解決嗎?需要用到哪些信息?預設:小佳收集的塑料瓶的個數與小林有關,需要用到“小林收集了13個塑料瓶,小佳收集的比小林多3個”。師:該怎么解決呢?擺一擺或畫一畫,再列式解決這一問題。學生獨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指名匯報。師:誰能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預設1:我用1根小棒表示1個塑料瓶,13根小棒就表示小林的13個塑料瓶,小佳收集的比小林多3個,就再增加3根小棒,得到16根小棒,便是小佳收集的塑料瓶數量。預設2:我用畫圖的方式表示,一個○表示一個塑料瓶。小林:○○○○○○○○○○○○○小佳:○○○○○○○○○○○○○○○○預設3:我用算式計算,小佳收集的比小林多3個,小林收集了13個塑料瓶,也就是求比13個塑料瓶多3個是多少,列式為13+3=16(個)。師:同學們都得到小佳收集了16個塑料瓶,這個結果對嗎?學生自己嘗試檢查,指名說一說。預設:小佳收集的16個比小林的13個多3個,結果對。師:平時我們要養成及時檢查的好習慣。3.回顧總結。師:回顧剛才的解題過程,你有什么收獲?預設1:我學會了根據問題找信息,有時題目中會有干擾信息,我們要能分辨,準確找出與問題相關的有效信息。預設2:擺小棒、畫圖都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三、快樂運用1.畫一畫,算一算。2.學校買來一些花用來美化教室環境,請根據三種花的盆數,將問題與算式連起來,并計算。紅燭比雛菊多買了多少盆? 54-31=□(盆)雛菊和百合共買了多少盆? 43+31=□(盆)百合比紅燭少買了多少盆? 54-43=□(盆)3.看圖提出兩個數學問題,并解答。4.小優、陽陽和小圖一起看漫畫書,小優和小圖看的頁數相差多少頁?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板書設計】回收廢品13+3=16(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