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課題 2.3十幾減7、6 課型 新授教材 分析 本教學內容以“13條魚,紅的有6條,黑的有7條”為情境,引出一系列加減法運算的問題。這樣的內容安排旨在通過具體的實際問題,鞏固學生對加減法運算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教材中的“做一做”部分提供了更多的練習題,涵蓋了不同形式的加減法運算,如填空、計算等,有助于學生全面地練習和鞏固所學知識。同時,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情 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數學學習后,對數字和加減法運算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但他們的運算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和實際問題的解決來鞏固和提高。此外,一年級的學生在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可能需要借助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來幫助他們思考。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運用直觀教具,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素養 目標 數感:理解數字13、7、6等在問題中的實際意義,能夠對這些數字進行直觀的感受和比較。通過計算結果,培養學生對數字大小的感知能力。 推理意識:通過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進行推理思考。 運算能力:掌握加減法運算的方法,能夠正確計算不同形式的加減法算式。重點 掌握加減法運算的方法,能夠正確計算不同形式的加減法算式。難點 培養學生的推理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讓他們能夠根據實際問題靈活運用加減法運算。課前 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過程設計環節一:情境導入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猜謎語: 師:孩子們喜歡猜謎語嗎 老師給大家出一個謎語來猜一猜。 龍頭鳳尾寬嘴巴,全身有鱗包著它。 自由自在真逍遙,玻璃缸里能安家。 (打一動物) 生:金魚 師:嗯,是金魚,今天就讓我們繼續去游樂園看看那里的小金魚吧,那里有兩個小朋友在魚池觀賞金魚。 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自然過渡到游樂園的情境中,為后續的學習活動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環節二:探究新知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教師用課件出示教材P13的例3圖。 師:從圖片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有13條魚,紅的有6條,黑的有7條。 師:現在老師想問問大家,根據這些信息,我們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可能提出“13條魚,黑的有7條,紅的有幾條 ”“13條魚,紅的有6條,黑的有幾條”“一共有多少條魚 ”等問題。 師:非常好!大家提出了很多好問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解決這些問題,進一步鞏固我們的加減法運算知識。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13條魚,黑的有7條,紅的有幾條 ”這個問題應該怎么用算式表示呢 生:用總的數量減去黑魚的數量,即13-7。 師:根據我們前兩節課的學習內容,你會計算13-7等于多少嗎 小組討論,一會請小組代表匯報。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并對有困難的小組進行指導。 生匯報算法: 生1:7+6=13,所以13-7=6; 生2:13可以分成10和3,10-7=3,3+3=6,所以13-7=6; 生3:7可以分成3和4,13-3=10,10-4=6,所以13-7=6。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用計算十幾減9、8的方法計算出了13-7。 師:知道了總數與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那么13-6怎樣計算呢 學生自己用剛才的方式進行計算,然后匯報展示計算過程。 師總結:原來在計算十幾減7、6的時候,除了可以用破十法,還可以用平十法,相加算減法。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同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維能力。 通過“金魚問題”引入十幾減7的計算,借助小組討論和方法遷移,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同時鞏固減法的意義。環節三:當堂練習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1.“做一做”第1題。 2.“做一做”第2題。 通過練習題的鞏固,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環節四:課堂小結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說一說。老師引導學生表達收獲。 (我今天學會了……發現了……) 師總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們用自己的智慧,學會了十幾減7、6的計算方法,你們的表現非常棒!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梳理知識要點,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讓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鞏固了加減法運算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意識、運算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例如,部分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錯誤,需要進一步加強練習和指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