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比例》單元整體設計一、單元主題解讀(一)課程標準要求分析《比例》單元是數與代數領域第三學段“數與代數”中的重要內容。《課程標準》在“內容要求”提出了:在實際情境中理解比例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含義,能解決簡單的問題。《課程標準》在“學業要求”中指出:1.認識比例尺,能說出比例尺的意義;在實際情境中,會按給定比例進行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換算;2.能在方格紙上,按給定比例畫出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后的圖形,形成空間觀念和推理意識。(二)單元教材內容分析本單元的內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比例的應用、圖形的放大和縮小三個部分。(三)學生認知情況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比、除法的意義和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單元目標擬定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比例中內項的積等于外項的積”的規律,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解比例。2.經歷觀察、操作與交流等活動,體會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和實際意義,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會求比例尺,能按給定的比例尺求相應的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3.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與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按一定的比將簡單的圖形放大或縮小,發展空間觀念。4.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三、關鍵內容確定(一)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使學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項。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把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教學難點通過對比和比例的比較,使學生深刻體會比例的意義;用比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熟練解答比例尺的有關問題;會把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四、單元整合框架及說明整合指導思想定位: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是數學課程的核心素養內涵。運用比例的相關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并在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積累和豐富解決問題的經驗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比例知識與其他知識之間的聯系,綜合運用多種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從具體編排來說,本單元教科書編寫的基本思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提供充分的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促進學生對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理解;比例和比例尺是本單元學習的重要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是學習其他知識及其相關應用的基礎。創設有趣情境,以“設計巨人教室”等具體任務驅動“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等知識的學習;教科書注重通過創設有趣情境,用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圖形的放大與縮小”“解比例”等知識學習的價值。3.重視知識間的溝通與聯系,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單元學習的比例、比例尺等知識與前面已學習的比、除法、分數、方向與位置等知識都有一定的聯系,知識的綜合性較強。教科書注重知識的綜合運用,讓學生感受知識的內在聯系,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五、單元課時規劃單元劃分依據 □課程標準 教材章節 □知識結構課程內容模塊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單元數量 2單元主題 單元名稱 主要內容 課時數與代數 比例 比例的認識 1比例的應用 1比例尺 1圖形的放大和縮小 1重點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抽象 符號化 分類 集合 對應 演繹 歸納 類比 轉化 數形結合 □極限 模型 □方程 □函數 □統計 分析 綜合 比較 □假設 □其他課時 學習目標 評價形式 評價標準比例的認識 目標:結合“圖片像不像”“調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能通過化簡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通過觀察、計算,發現并理解“比例中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并能根據這一規律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任務一:認識比例。 任務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通過自主學習活動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能通過化簡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理解“比例中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并能根據這一規律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比例的應用 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數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據“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求比例中的未知項,會正確解比例。 任務一:運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會列出含有未知數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據“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求比例中的未知項,會正確解比例比例尺 目標: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看懂線段比例尺,學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和根據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任務一:認識比例尺。 任務二:解決有關比例尺的實際問題。 1.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看懂線段比例尺,學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和根據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2.通過學習活動,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圖形的放大和縮小 目標: 結合“設計巨人教室”的具體任務,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圖形放大和縮小的含義。 能利用方格紙按指定的比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任務一: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現象。 1.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初步理解圖形放大和縮小的含義。能利用方格紙按指定的比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比例的應用》教學設計課題 比例的應用 單元 第單元 學科 數學 年級 六年級教材分析 《比例的應用》是一節新授課,是在學生理解了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來教學的。本節課是“比例”這一單元的第二課時,這節課主要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探索解比例的方法并且會解比例,利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感受函數的思想,也能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描述:經歷用多種方法解決“物物交換”問題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內容分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數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據“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求比例中的未知項,會正確解比例。學科核心素養分析: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 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難點 能正確理解題意正確寫出比例。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分數比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比例的一些知識,誰來說說你對比例的了解?師:4∶6=( )∶12 這個比例中的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分別是多少?師:今天學校展開了一個“跳蚤市場物換物”的活動。我們一起來看看淘氣和明明要交換什么物品吧! 生: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生:在比例里,兩個內項積等于兩個外項積。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質。生:外項是4和12,一個內項是6,另一個內項未知 復習導入,從已有知識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使學生主動構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講授新課 任務一:運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課件出示:師:從情境圖中,你知道哪些數學信息?師 4個玩具小汽車換10本小人書,這個規則你理解嗎?他是什么意思呢?師:有14個玩具汽車,那么它可以換到多少本小人書呢?教師根據學生匯報小結:方法一: 方法二:答:14個玩具車可以換35本小人書。師:假設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x本小人書,嘗試用比例的方法解決問題。師:怎么來求x呢?像這樣,求比例中的未知的項,叫作解比例。已知比例的三項,求一項。你有什么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答案。師:答案到底對不對呢?所以我們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驗算。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課件展示: 生:4個玩具小汽車換10本小人書。生:4個玩具汽車和10本小人書是等價關系。先獨立思考然后組內交流討論。 生:4:10=14:x 生:我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兩個外項積等于內項積,可以把比例化成方程,就是4x=140,從而解得x=35生:我根據比例的意義4:10=14:x,4擴大3.5倍是14,同理10擴大3.5倍是35。生:分數比例,我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交叉相乘積相等。4x=140 x=3。學生先獨立驗算,然后再說說你是怎么算的。先獨立完成,然后組內交流討論。 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這一學習過程理解知識,學會思考,懂得交流,從中獲得情感體驗,實現了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地建構知識,獲得數學思想方法的過程。課堂練習 基礎題:作業本上的6個小星星可以換2面小紅旗。淘氣的作業本上已經有了15個小星星(1)15個小星星可以換多少面小紅旗?寫出你的想法。(2)假設15個小星星可以換x面小紅旗,你能列比例并解決問題嗎?2.寫出比例,并求出未知數。3.解方程。 習題設計有針對性,有層次性,不僅能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還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題:4.淘氣和笑笑收集的郵票張數的比是3∶5。淘氣收集了36張郵票,笑笑收集的郵票有多少張?拓展題 5.廣州塔高 600 m,是目前中國第一高的電視塔。 星星公司設計制作了這座電視塔的模型,模型 的高度與實際高度的比是1∶300。模型的高度是多少米?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說說。 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系列及一定的結構框架。板書 比例的應用解:設14個玩具車可以換 χ 本小人書。 4 10=14 χ 4χ=10×14 χ=140÷4 χ=35 答: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35本小人書。 利用簡潔的文字、符號呈現本節課的重難點,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1.填空(1)如果A:7=9:B,那么AB=( )(2)如果4A=9:B,那么A:B=( )(3)如果 ,那么 =( )2.解比例。(1)x:10=: (2)0.4:x=1.2:23. 博物館展出了一個高為19.6 cm的秦代將軍俑模型,它的高度與實際高度的比是1:10。這個將軍俑的實際高度是多少? 4.汽車廠按1∶20的比生產了一批汽車模型。 (1)轎車模型長24.3 cm,轎車的實際長度是多少? (2)公共汽車長11.76 m,模型車的長度是多少?【綜合實踐類作業】找找生活中的比例問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北師大版六下2.2《比例的應用》(教案).doc 北師大版六下《比例》大單元整體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