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藝版音樂七年級下冊學習設計單元 第四單元《多姿多彩的樂音世界》 課時 第四課時課題 《青少年管弦樂指南》一、學習目標 審美感知:通過聆聽、分析,感受《青少年管弦樂指南》中不同樂器組的音色特點,體會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和聲變化,提升音樂感知與審美能力。 藝術表現(xiàn):準確辨別各樂器組聲音,用語言、動作、表情表達對音樂的理解感受,增強藝術表現(xiàn)力。 創(chuàng)意實踐:通過分組模仿,體會合作的快樂。 文化理解:了解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作曲家布里頓及西方管弦樂文化,理解音樂與文化的緊密聯(lián)系,增強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包容。二、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受作品中各樂器組音色特點,熟悉樂曲結構和主題旋律。了解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和文化內涵,體會音樂的表現(xiàn)力。 難點:精準辨別相似樂器音色差異,理解音樂要素的運用與情感表達。在創(chuàng)意實踐中,結合作品特點進行創(chuàng)新,展現(xiàn)獨特藝術風格。三、教學方法:講授法、欣賞法、演示法、討論法、練習法四、學習活動設計 任務(一):課堂導入1.播放一段管弦樂演奏《月亮之上》演奏視頻,展示各種樂器的演奏畫面。 2.提問:“同學們,剛剛視頻里的音樂好聽嗎?都看到了哪些樂器在演奏?”引導學生自由發(fā)言,分享對管弦樂隊的初印象,引出本節(jié)課要欣賞的《青少年管弦樂指南》。設計意圖 通過直觀的視頻激發(fā)學生興趣,營造輕松氛圍,自然導入課程。任務(二):介紹作品《青少年管弦樂指南》1.介紹《青少年管弦樂指南》是英國作曲家布里頓為普及管弦樂知識創(chuàng)作的作品,原名《珀塞爾主題變奏與賦格》,以英國作曲家珀塞爾的主題為基礎,展示了西洋管弦樂隊中各種樂器的音色和特點。 2.簡述布里頓的生平及音樂成就,讓學生對作品和作曲家有初步了解。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了解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曲家,為欣賞作品做鋪墊。任務(三):初聽全曲《青少年管弦樂指南》1.播放《青少年管弦樂指南》音頻,學生閉眼聆聽,感受樂曲整體情緒、速度和節(jié)奏變化,思考音樂帶來的聯(lián)想和感受。 2.聽完后提問:“這首曲子給你們的第一感覺是什么?是歡快、舒緩還是其他的?在聽的過程中,腦海里浮現(xiàn)出了什么畫面?”鼓勵學生大膽分享初聽感受。設計意圖: 讓學生對作品形成初步整體印象,培養(yǎng)音樂感知和想象力。任務(四):分段欣賞《青少年管弦樂指南》1.木管樂器組:播放木管樂器組演奏片段,展示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的圖片,介紹外形和演奏方式,引導學生模仿演奏姿勢,感受音色特點。提問:“長笛和單簧管的音色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對比回答。 2.銅管樂器組:播放銅管樂器組演奏片段,介紹小號、圓號、長號、大號,對比音色,邀請學生上臺模仿吹奏動作,感受氣勢。 3.弦樂器組:展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播放演奏片段,引導學生觀察琴弦粗細和演奏動作,感受音色的細膩變化。提問:“小提琴和大提琴的音色在音高和情感表達上有什么區(qū)別?”組織學生討論回答。 4.打擊樂器組:播放打擊樂器組演奏片段,介紹定音鼓、小軍鼓、镲片、三角鐵等,邀請學生上臺敲擊,感受節(jié)奏和音色。設計意圖: 通過分段欣賞、展示和互動,加深學生對各組樂器特點的印象,讓學生熟悉各樂器組音色特點以及合奏的效果。任務(五):學習音樂主題教師在鋼琴上彈奏主題旋律,學生跟隨鋼琴逐句哼唱,糾正音準和節(jié)奏。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熟悉主題旋律,為后續(xù)理解變奏做準備。任務(六):變奏欣賞與分析1.選取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變奏片段播放,引導學生對比主題旋律,分析節(jié)奏、速度、音色等變化。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每個變奏中主要運用了哪些樂器組?這些樂器組的運用使音樂產生了怎樣的變化?”小組代表發(fā)言,分享討論結果,教師總結歸納。設計意圖: 培養(yǎng)學生音樂分析能力,理解變奏手法。任務(七):創(chuàng)意實踐1.按照《西洋管弦樂隊演奏分布圖》進行分組,共分成木管組、銅管組、弦樂組和打擊樂器組。 2.播放完整《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音樂,分組模仿演奏,教師做指揮指導,鼓勵創(chuàng)新。設計意圖: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音樂實踐能力,增強團隊協(xié)作與藝術表現(xiàn)力。任務(八):課堂總結1.回顧本節(jié)課內容,包括樂器組音色、主題旋律、變奏特點和作品文化內涵。 2.鼓勵學生課后繼續(xù)欣賞管弦樂作品,感受音樂魅力。設計意圖: 鞏固知識,加深印象,激發(fā)學生對管弦樂的熱愛。七、教學資源 多媒體設備、《青少年管弦樂指南》音頻和視頻資料、教學課件、鋼琴、簡單打擊樂器(用于體驗)八、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但部分學生對相似樂器音色辨別不準,創(chuàng)意實踐時受思維局限。今后教學需加強音色對比訓練,提供更多創(chuàng)意啟發(fā),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 4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