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2 加法結合律》教學設計課題 加法結合律 單元 第三單元 學科 數學 年級 四年級教材分析 例2教學加法結合律。與加法交換律一樣,教材同樣提供了一個生活化情境,并呈現一組李叔叔三天分別騎行了88km、104km和96km的信息,為后面解決三天共騎了多遠這一問題提供現實背景。通過對同一算式按不同運算順序計算,但結果相等的現象的觀察,得到等式(88+104)+96=88+(104+96)。并參照這一個等式中數據的特點,呈現另外一些算式,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通過歸納,呈現加法結合律的內容,并與加法交換律一樣,提出“用符號表示”的要求,體現符號化思想,形成定律模型。學習目標 1.學習目標描述: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應用加法結合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培養應用意識。2.學習內容分析:加法結合律這部分內容是在加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繼加法交換律之后的加法第二個運算定律,學好加法結合律,對于加法的簡便運算,提高計算速度和準確程度很有幫助。由于加法結合律是在加法運算順序發生變化結果不變基礎上,歸納概括出來,同加法交換律相比比較抽象,因此教材在編排上,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實例觀察嘗試探究得出加法結合律的具體內容。這樣從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不僅能夠分散教學難點,而且能突出教學重點,解決了教學關鍵,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3.學科核心素養分析:經歷探索加法結合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滲透符號意識。感受數的運算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獲得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習慣。重點 經歷加法結合律的探索過程,發現規律,總結規律。難點 能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會運用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的計算。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復習舊知(1)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67+32=( )+( )35+( )=( )+65( )+23=113+( )A+67=( )+( )什么是加法交換律?你能用字母表示這一規律嗎? 2.導入新課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法交換律,那么在加法計算中還有什么有趣的規律呢?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學生獨自完成,然后集體訂正。學生自由說說。 通過復習舊知,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同時為后面學習新的知識做準備。通過課前談話引入新課,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和積極性。講授新課 任務一:探究加法結合律課件出示:下面是李叔叔前三天的騎行情況。這三天李叔叔一共騎行了多少千米?師:認真讀上面的表格,說說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師:要解決什么數學問題?師:你能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師:你準備怎樣計算?結合情境與同伴說說你的想法。師巡視指導,并了解情況,然后提問:你們是怎么計算的?展示:師: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展示:師:結合上面的運算順序,我們需要用到什么數學符號表示先算?師:你能列出算式嗎?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88+104)+96 88+(104+96)=192+96 =88+200=288(千米) =288(千米)師:觀察這兩個算式,說說它們有什么聯系?師: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把這兩個算式連接起來?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88+104)+96=88+(104+96)師:比較兩個算式,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師:運算順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師:通過這兩個式子,你有什么猜想?師:上述的等式符合猜想,可能是偶然。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想,我們可以找出符合猜想的試題進行驗證。課件出示:比較下面的兩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69+176)+28○69+(176+28)155+(145+207)○(155+145)+207反饋:(69+176)+28=69+(176+28)155+(145+207)=(155+145)+207師:你發現了什么?師:在數學上,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作加法結合律。 學生:我知道了李叔叔第一天騎行了88km,第二天騎行了104km,第三天騎行了96km。學生:要解決的問題是這三天李叔叔一共騎行了多少千米?學生獨自思考,然后回答:可以把三天中每天騎行的路程分別相加,算式是88+104+96。學生嘗試計算,并與同伴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先算出前兩天騎行的路程……學生:我先算出后兩天騎行的路程……學生:需要用到小括號。學生自由說說。學生獨自觀察,然后回答:同樣的一個算式,我們用不同的運算順序計算,但結果相等。學生:用“=”把它們連成一個等式。學生:三個數連加,計算時,運算順序變了,運算結果沒變。學生:三個數連加,可以先把前兩個數相加,也可以先把后兩個數相加,結果不變。學生: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學生獨自算一算,并比較大小,然后再展示反饋。學生:通過舉例驗證,發現上面的結論是正確的。 引導學生了解題目中有哪些數學信息,有助于提高學生收集、處理、分析有效的數學信息的能力,繼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解決問題得出新的等式,并讓學生通過仿照寫一寫,加深學生對加法交換律的理解。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此處結合具體的情境和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解答過程中發現不同算法,并放手讓學生理解不同算法的道理,目的都是盡可能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借助前面的實例,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和總結出加法結合律雛形,巧妙地處理關于問題情境與運算定律建構的關系。任務二:用字母表示發現的規律師:數學上可以使用符號來表示加法結合律,也可以使用字母來表示。那么你能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嗎?課件出示:(△+☆)+○ = ____ +(____+____)(a+b)+c= ____ +(____+____)師:在數學上,加法結合律我們一般用字母表示。課件出示:加法結合律 (a+b)+c=a+(b+c)師:在探索知識的時候,我們運用了從實際問題出發,發現其中規律,進行舉例驗證,最后得出結論,這樣的學習方法,掌握這種好方法,你可以自己進行數學奧秘的探索。 學生獨自完成,然后集體反饋。 通過用字母、符號表示發現的規律,讓學生感受數學的規律以及簡潔之美,同時加深學生與運算律的理解與認識。課堂練習 基礎題:1.填一填。(578+35)+65=578+(______+______)(67+132)+33=______+(67+______)782+(218+37)=(______+______)+______(A+B)+C=______+(______+______)2.把結果相等的式子用線連起來。 學生獨自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引導學生能夠在課堂練習的完成過程中對要點知識加深鞏固,有效應用。提高題:3.能簡算的要簡算。 198+275+102 87+125+13拓展題 4.一根長400m的繩子,第一次用去116 m,第二次用去125 m,第三次用去64 m。這根繩子比原來短了多少米?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說說。 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系列及一定的結構框架。板書 加法結合律 (88+104)+96=88+(104+96) 觀察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 猜想 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 驗證加法結合律 結論(a+b)+c=a+(b+c) 利用簡潔的文字、符號、圖表等呈現本節課的新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1.請寫出下面的計算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①56+35=35+56 ( )②78+67+33=78+(67+33) ( )③77+53+123=77+123+53 ( )④589+78+11=78+(589+11) ( )2.一輛貨車給工地運沙,第一天運了375噸,第二天運了316噸,第三天運了325噸,這輛貨車三天共運沙多少噸?選做題:1.在符合加法結合律的等式后面“√”,不符合的畫“×”。(1)34+(45+45)=(34+45)+45 ( )(2)(甲+乙)+丙=甲+(丁+戊) ( )(3)34+56+20=(34+56)+20 ( )2.工程隊修路,第一天修了107千米,第二天修95千米,第二天修了105千米,三天一共修了多少千米?【綜合實踐類作業】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釋加法結合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運算律》單元整體設計一、單元主題解讀(一)課程標準要求分析《運算律》單元是數與代數領域第二學段“數與運算”中的重要內容。《課程標準》在“內容要求”提出了:“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能進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并理解運算律(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運算律。”在“學業要求”中指出:“能進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正確運用小括號和中括號。能說出運算律的含義,并能用字母表示;能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形成運算能力。”(二)單元教材內容分析本單元主要內容包括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這些運算律在簡便計算中的應用。教材先通過具體情境引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到抽象概括的過程,初步理解運算律的意義和價值。接著學習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類比加法運算律的探究方法,自主發現乘法運算律,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最后,將運算律應用于簡便計算,讓學生體會運算律在數學計算中的實用性,提高計算的靈活性和準確性。(三)學生認知情況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對四則運算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夠熟練地進行整數的加、減、乘、除運算。他們在之前的學習中,也積累了一些關于算式規律的感性認識,但這種認識還處于比較零散、模糊的狀態,尚未上升到系統的、理性的運算律層面。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能夠發現一些算式表面上的特征和變化。在老師的引導下,也能夠進行簡單的猜想和驗證。然而,在驗證過程中,他們可能會出現舉例不全面、不能有條理地進行歸納總結等問題。在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時,部分學生可能會受到原有計算習慣的束縛,不能靈活地運用運算律對算式進行變形,或者在選擇合適的運算律時出現錯誤。二、單元目標擬定1.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這些運算律。使學生能夠運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提高計算能力。2.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滲透符號化思想。3.讓學生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三、關鍵內容確定(一)教學重點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二)教學難點探索并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四、單元整合框架及說明整合指導思想定位: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是數學課程的核心素養內涵。小學階段簡便運算教學既是融會數學運算定律和性質,借助已有的數學模型,引導學生探索簡便計算方法的過程,也是發展學生數學思考的過程。運算定律的教學不僅要考慮如何使學生會“算”,更要通過探究“算”的過程使學生學會辨析和思考,體會簡算過程的合理性、簡潔性和邏輯性,提升學生的簡算意識和研究計算問題的興趣。本單元教材的具體編排結構如下:本單元教科書編寫的基本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com1.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引出運算律的教學內容。例如,通過李叔叔騎自行車旅行的情境,引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學習。這樣的編排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提高學生學習運算律的興趣和積極性。2.教材注重讓學生經歷運算律的發現過程,采用 “觀察——猜想——驗證——歸納” 的教學模式。3.在學習乘法運算律時,教材引導學生類比加法運算律的學習方法。4.教材滲透了多種數學思想。在運算律的學習過程中,滲透了歸納推理思想。同時,用字母表示運算律,滲透了符號化思想。5.教材重點強調了運算律在簡便計算中的應用。在學生掌握了運算律之后,專門安排了相關內容,讓學生學會如何運用運算律對算式進行簡便運算。五、單元課時規劃單元劃分依據 □課程標準 教材章節 知識結構課程內容模塊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單元數量 3單元主題 單元名稱 主要內容 課時數與代數 運算律 加法交換律 1加法結合律 1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1減法的性質 1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1乘法分配律 1乘除法的簡便運算 1重點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抽象 符號化 分類 集合 對應 演繹 歸納 類比 轉化 數形結合 □極限 模型 □方程 函數 統計 分析 綜合 比較 □假設 □其他課時 學習目標 評價形式 評價標準3.1《加法交換律》 目標: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經歷加法運算定律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 任務一:探究加法交換律 → 任務二:用字母表示發現的規律→ 1.能通過解決問題列出等式并進行觀察,提出猜想,進行驗證、得出結論。 2.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換律。3.2《加法結合律》 目標: 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應用加法結合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培養應用意識。 任務一:探究加法結合律 → 任務二:用字母表示發現的規律→ 1.能通過解決問題列出等式并進行觀察,提出猜想,進行驗證、得出結論。 2.能用符號或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3.3《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目標: 經歷計算過程,能夠將所學的兩條加法運算定律綜合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計算中,使計算過程比較簡便。 任務一:閱讀與理解 → 任務二: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 1.能夠結合統計表和行車路線圖獲取相關的數學信息,并提出用加法解決的問題。 2.能夠根據問題列出算式,并運用加法運算律計算,感受計算的簡便性。3.4《減法的性質》 目標: 通過觀察、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讓學生探究、發現、歸納減法的運算性質,提高學生理性思考、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任務一:閱讀與理解 → 任務二:探究減法的性質 → 1.能從題中獲取相關的數學信息,知道要解決的問題。 2.能用多種方法計算,并歸納出減法的運算性質。3.5《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目標: 讓學生在觀察、猜測、驗證、比較等活動中,能自主概括出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會用字母表示規律。 任務一:探究乘法交換律 → 任務二:探究乘法結合律 → 1.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乘法交換律,并會用字母表示。 2.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乘法結合律,并會用字母表示。3.6《乘法分配律》 目標: 通過觀察、分析和比較,引導學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理解、掌握并學會應用乘法分配律。 任務一: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 任務二:探究乘法分配律 → 1.能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兩個不同的算式之間建立起聯系。 2.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乘法分配律,并會用字母表示。3.7《除法的簡便運算》 目標: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以及除法的運算性質,并能運用這些運算定律和性質進行簡便運算。 任務一:應用乘法運算進行簡便運算 → 務二:探究除法的性質 → 1.學會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 2.能用多種方法計算,并歸納出除法的運算性質。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四下3.2《加法結合律》(教案).doc 人教版四下《運算律》單元整體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