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5 剪圖形,拼圖形》教學設計課題 剪圖形,拼圖形 單元 第二單元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教材分析 本次實踐活動分兩部分完成,第一部分是剪一剪,教材提出“想動手拼圖嗎?請先剪出需要的圖形吧。”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剪圖形活動,如剪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圖形,讓學生熟悉裁剪的方法和圖形的基本形狀。在此基礎上,再開展第二部分的活動——“拼一拼”,讓學生先從附頁圖1、圖2中剪下圖形,拼圖案,并給它們起個名字,再到剪圖形,拼出農家院中的房子。教材在內容設計上,不僅關注學生的動手操作,還注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學習目標 1.學習目標描述:通過剪圖形、拼圖形,學生能了解不同圖形之間的組合關系,學會用不同的圖形拼出各種新的圖形,提高對圖形的組合和分解能力。2.學習內容分析:學生已經對簡單的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了它們的基本形狀和一些簡單特征。“剪圖形,拼圖形”實踐活動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將抽象的圖形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為后續學習圖形的周長、面積以及更復雜的圖形組合和幾何知識奠定基礎。在剪拼圖形的過程中,學生能直觀感受圖形之間的轉化關系。3.學科核心素養分析: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當學生成功地用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圖案或造型時,能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重點 會利用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平面圖形拼圖形。難點 能夠根據需要動手剪出需要的圖形,并進行圖形的拼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師:在前面,我們用“印”的方法得到一些平面圖形,你還知道下面的平面圖形是從哪個立體圖形上印下來的嗎?課件出示:連一連。師:今天老師帶來的圖案里就藏著許多圖形,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課件出示:師:其實,平面圖形就在我們身邊,你能找到嗎?課件出示:師:我們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里,只要細心地觀察,生活中處處都會發現圖形,有圓、正方形、長方形等等。各種各樣的圖形構成了這個世界,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這節課我們要利用這些平面圖形做一些有趣的拼、剪游戲。 學生獨自完成,然后集體反饋。學生獨自觀察,然后回答:小車里面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學生獨自觀察,然后自由說說。 通過復習舊知,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同時為后面學習新的知識做準備。通過找找“美麗的農家院”中的平面圖形,讓學生不僅感受平面圖形的美,還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講授新課 任務一:剪一剪師:想動手拼圖嗎?請先剪出需要的圖形吧。想想怎樣剪出我們需要的平面圖形,請拿出課前準備的彩紙和學具試一試。課件出示:師巡視指導,然后提問:拼圖我們需要各種各樣的平面圖形,你們是怎么剪出來的?誰來分享一下?師:這是個不錯的辦法?還有嗎?展示:展示: 師:一張正方形的折紙還能剪出什么圖形? 展示: 師:真不錯!那么怎樣才能剪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呢?師:其實我們還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剪出任意的平行四邊形。課件出示:師一邊講解一邊示范:把長方形紙依左上角的點向下邊畫一條斜線,用剪刀沿線剪開;把剪下的三角形放到剪紙的右面,用筆沿三角形的邊畫上斜線,用剪刀沿線剪開,這樣平行四邊形就剪好了。 學生嘗試剪出各種平面圖形。學生:我用圓形物體拓(tà)出一個圓,再剪。學生1:我把這張正方形的紙剪成了兩個完全一樣的小長方形。學生2:我把這張正方形的紙剪成了兩個完全一樣的小三角形。學生:可以對折兩次,得到4個完全一樣的正方形或三角形。學生:我用平行六邊形學具拓出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再剪。學生跟著老師的示范嘗試剪平行四邊形。 通過本環節的學習,不僅讓學生剪出了各種各樣的平面圖形,還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平面圖形的認識,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后面的拼圖做好了準備。任務二:拼一拼師:這是老師利用剪出來的圖形拼成的圖案。課件出示:師:這些圖像什么?給它們起個名字。師:它們是由我們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組成?師:你們想自己拼一拼這些圖案嗎?師:從附頁圖1、圖2中剪下圖形,照樣子拼圖案。課件出示: 師巡視指導,并挑選學生的作品展示。師:在美麗的農家院中我們發現農家院中的房子中藏著很多的平面圖形,你能剪圖形,拼出農家院中的房子嗎?同桌兩人合作完成。課件出示:師巡視指導,并挑選學生的作品展示。 學生:火箭、輪船。學生獨自觀察,然后自由說說。學生:想。學生先剪出圖形,然后照樣子拼一拼。學生與同伴合作完成。 在上節課,學生已經具備了拼圖的能力,所以本環節模仿拼圖形,用剪出的圖形照樣子拼組合圖形。把操作與思考探究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操作中學習,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征。與同伴合作拼房子圖案,使學生在操作、探索、觀察的活動中學習知識,認識平面圖形的特征。課堂練習 基礎題:1.下面的圖案用到了哪些圖形?2.拿4個正方形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圖形? 學生獨自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引導學生能夠在課堂練習的完成過程中對要點知識加深鞏固,有效應用。提高題:3.照樣子,拼一拼。拓展題:4.用下面的圖形設計圖案。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說說。 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系列及一定的結構框架。板書 剪圖形,拼圖形 利用簡潔的文字、符號、圖表等呈現本節課的新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1.看一看,填一填。下面的圖形是由( )、( )、( )和( )組成的。2.你能拼出下面的房子嗎?選做題:1.先找到和左邊相同的圖形,再涂一涂。2.利用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設計一個圖案。【綜合實踐類作業】找找生活中,利用平面圖形設計的圖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認識平面圖形》單元整體設計一、單元主題解讀(一)課程標準要求分析《認識平面圖形》單元是數與代數領域第一學段“圖形的認識與測量”中的重要內容。《課程標準》 在“內容要求”中提出:“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簡單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能對圖形分類,會用簡單圖形拼圖。在圖形認識與測量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量感。”。在“學業要求”中提出:“能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能直觀描述這些平面圖形的特征。能根據描述的特征對圖形進行簡單分類。會用簡單的圖形拼圖,能在組合圖形中說出各組成部分圖形的名稱;能說出立體圖形中某一個面對應的平面圖形。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二)單元教材內容分析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等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已經對立體圖形有了一定的直觀認識,為從立體圖形中抽象出平面圖形奠定了基礎。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如二年級下冊的圖形與拼組、四年級下冊的多邊形認識、五年級上冊的多邊形面積等內容。本單元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發展空間觀念,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教材在編排上先引導學生觀察立體圖形的表面,再通過“印一印”等活動,從物體表面抽象出平面圖形,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等常見平面圖形。然后讓學生對這些平面圖形進行分類、命名與特征探究,最后通過在生活場景中尋找平面圖形以及相關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接著又設計了利用所學圖形,進行折、拼、剪、比等拼圖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圖形的特征,幫助學生體會平面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三)學生認知情況此階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直觀、生動、色彩鮮艷事物感興趣。在認識平面圖形時,通過觀察實物、模型及多媒體展示,能較好理解圖形特征。他們具備一定動手操作能力,這使得在認識平面圖形時,可通過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動,加深對圖形的認識。然而,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較弱,從立體圖形中抽象出平面圖形,以及理解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對他們有一定難度。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圖形有天然好奇心,對認識平面圖形充滿期待。教師可結合生活實例,如生活中的交通標志(圓形、三角形)、建筑物外觀(長方形、正方形)等引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單元目標擬定1.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能正確識別這些圖形,并能說出它們的名稱。能從立體圖形中抽象出平面圖形,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2.能利用所學圖形,進行折、拼、剪、比等活動,進一步感受圖形的特征,幫助學生體會平面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3.能利用圖形組成的美麗圖案,并能進行設計,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三、關鍵內容確定(一)教學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感知它們的特征。(二)教學難點能利用所學圖形進行折、拼、剪、比等活動,對圖形進行拼組。四、單元整合框架及說明整合指導思想定位: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是數學課程的核心素養內涵。《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培養學生從周圍情景中發現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本單元教材的具體編排結構如下:本單元教科書編寫的特點如下:1.教材設置大量動手操作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平面圖形。如讓學生用紙張折一折、剪一剪,得到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通過實際操作感受圖形的特征;還可能安排用平面圖形拼組圖案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空間觀念。2.教材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知識編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先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等活動,直觀感知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從已熟悉的立體圖形(如長方體、正方體等)表面抽象出平面圖形,如從長方體的一個面抽象出長方形。之后,再深入認識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征,如同在《用七巧板拼圖》中先認識七巧板組成,再學習拼圖方法。這種編排有助于學生逐步構建平面圖形的認知體系,降低學習難度。3.教材采用多種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除了動手操作,還設置觀察、比較、分類等活動。五、單元課時規劃單元劃分依據 □課程標準 教材章節 □知識結構課程內容模塊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單元數量 2單元主題 單元名稱 主要內容 課時圖形與幾何 認識平面圖形 認識平面圖形 1圖形的拼組 1找規律 1剪圖形,拼圖形 1快樂折紙園 1神奇的七巧板 1圖形與我的生活 1重點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抽象 符號化 分類 □集合 對應 演繹 歸納 類比 轉化 □數形結合 □極限 模型 □方程 □函數 統計 分析 綜合 比較 □假設 □其他課時 學習目標 評價形式 評價標準2.1《認識平面圖形》 目標: 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通過分類,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 任務一:動手操作,感知“面”在“體” → 任務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 → 任務三:課堂活動 → 1.能從立體圖形上印出平面圖形。 2.知道所印平面圖形的名稱和特征。 3.能說出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面是學過的平面圖形,并能在釘子板上圍出這些平面圖形。2.2《圖形的拼組》 目標: 在拼擺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這些基本平面圖形的特征的認識,初步感悟圖形之間的轉化。 任務一:用正方形拼一拼 → 任務二:用三角形拼一拼 → 1.能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正方形拼成一個學過的圖形。 2.能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學過的圖形。2.3《找規律》 目標: 通過找一找、圈一圈、畫一畫等活動,發現事物中簡單的排列規律,會用語言描述規律。 任務一:探究圖形的排列規律 → 任務二:課堂活動 → 1.能找出一組圖形的排列規律,并能再畫一組圖形。 2.能發現排列規律、創造規律。2.4《剪圖形,拼圖形》 目標: 通過剪圖形,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圖形的邊和角的特點;通過拼圖形,學生能了解不同圖形之間的組合關系,學會用不同的圖形拼出各種新的圖形,提高對圖形的組合和分解能力。 任務一:剪一剪 → 任務二:拼一拼 → 1.能剪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 2.能利用圖1、圖2中的圖形照樣子拼出火箭和輪船,并能剪圖形,拼出農家院中的房子。2.5《快樂折紙園》 目標: 進一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對簡單的圖形進行分解和拼補。同時,學會用折疊的方法將一個圖形分割或拼組成其他圖形。 任務一:折一折 → 任務二:做一做 → 任務三:找一找 → 1.學會用對折的方法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2.能按照步驟剪出一間小房子。 3.能找幾幅剪紙作品展示給大家看。2.6《神奇的七巧板》 目標: 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學會用七巧板拼出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和常見的物體形狀。 任務一:認一認 → 任務二:拼一拼 → 1.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和5塊三角形之間的關系。 2.能用七巧板拼出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和常見的物體形狀。2.7《圖形與我的生活》 目標: 通過有趣的拼組活動,讓學生將故事情節用平面圖形表現出來;認識現代七巧板中各種圖形的形狀和特點,掌握不同圖形之間的拼合方法。 任務一:拼圖講故事 → 任務二:做一做 → 1.能將故事情節用平面圖形表現出來。 2.認識現代七巧板,并能利用現代七巧板拼出圖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西師大版新版一下2.4《剪圖形,拼圖形》(教案).doc 西師大版新版一下《認識平面圖形》單元整體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