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 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1.筆算加法第1課時 筆算加法(1)【教學內容】教材第56~57頁以及第59頁相關內容。【核心素養目標】1.通過觀察現實背景,發現并提出與之有關的加法數學問題,培養發現、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2.借助直觀學具,遷移100以內數的意義及口算加法的學習經驗,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3.經歷操作、交流、觀察等過程,溝通口算和筆算的聯系,感悟計算過程本質上的一致性,發展運算能力及推理意識。【重點難點】重點: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算理。難點:溝通口算和筆算的聯系,感悟計算過程本質上的一致性。【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師:紅星小學的老師們正組織一年級的小朋友去參觀國家博物館呢!仔細觀察這幅圖片,你知道了什么?預設:我知道了每個班級的人數,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2人,一(3)班有37人,一(4)班有34人。師:你能提出用加法解決的問題嗎?學生思考,然后舉手回答:預設1:一(1)班和一(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預設2:一(1)班和一(3)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解決第1個問題。二、探究新知【出示教材第57頁例1】1.根據題意,列出算式。師:要求這兩個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該怎樣列式呢?預設:35+32。2.自主探究,分享交流口算方法。師:先用小棒擺一擺,再說一說你是怎樣口算的。學生動手擺一擺,寫一寫,然后舉手匯報:師:大家都是這么做的嗎?在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時,我們要記住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也就是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3.學習筆算方法。師:這個口算的過程也可以用豎式表示。師:你知道為什么5和2、3和3要對齊嗎?預設:幾個一和幾個一對齊,幾個十和幾個十對齊。師:說得真好!這其實就是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接下來該怎樣寫呢?你們能結合口算過程試著寫一寫嗎?學生初步嘗試,教師巡視指導,并挑選作品展示:師:這位同學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為什么這樣寫嗎?預設:“7”表示5+2的和是7,“60”表示30+30的和是60,再把7和60加起來,結果就是67。師:大家都聽懂了嗎?有不一樣的表示方法嗎?預設:我與這種方法不一樣,我是直接把6寫在十位上的。因為十位上的3表示3個十,3個十加3個十就是6個十,也就是60,所以直接在十位上寫6就可以了。在學生展示了這種方法后,教師介紹這種方法是第一種方法的簡便寫法,并再次利用課件演示豎式過程。師:剛才我們都是從個位算起的,想一想,可以先從十位算起嗎?學生思考,并嘗試計算,發現從十位算起與從個位算起的結果是一樣的。三、快樂應用1.完成教材第59頁“做一做”第1題的部分題。2. 14+31= 58+20= 25+34=3.小青蛙跳荷葉。(連一連)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筆算加法(1)第五單元 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1.筆算加法第2課時 筆算加法(2)【教學內容】教材第58~59頁相關內容。【核心素養目標】1.探索、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進位)的筆算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確計算。2.通過操作直觀學具,感受“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滿十進一”的過程,感悟數與運算之間的聯系,體會二者的一致性。3.通過觀察、討論、交流,概括出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提升總結歸納能力和運算能力。【重點難點】重點: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進位)的筆算算理。難點:感悟數與運算之間的聯系,體會二者的一致性。【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師:這是上節課我們提出的數學問題。第1個問題已經解決了,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第2個問題。二、探究新知1.探究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出示教材第58頁例2】(1)根據題意,列出算式。師:要求這兩個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該怎樣列式呢?預設:35+37。(2)自主探究,分享交流口算方法。師:先用小棒擺一擺,再說一說你是怎樣口算的。學生動手擺一擺,寫一寫,然后舉手匯報:5個一加7個一是12個一,12個一可以看成是1個十和2個一組成;3個十加3個十就是6個十,再加上“新”的1個十,就是7個十,7個十與單獨的2個一合起來就是72。口算時,先算5+7=12,再算30+30=60,最后算60+12=72。師:大家都聽明白了嗎?(如果學生有疑問,教師要及時講解、疏導。)(3)學習筆算方法。師:這個過程也可以用豎式表示,大家試著寫一寫吧!學生嘗試寫豎式,教師巡視、觀察。師:誰來展示一下你的豎式過程?學生上臺展示并結合口算過程進行講解:相同數位對齊,先算個位上的5加7,結果是12,寫在橫線的下面,要注意“1”寫在十位上,“2”寫在個位上;再算十位上的3加3,其實也就是30加30,結果是60,要注意“6”寫在十位上,“0”寫在個位上;最后算12加60,結果是72。師:有更簡便的表示方法嗎?預設:先把相同數位對齊,個位上5加7得12,向十位進1,這個“1”寫在37的“3”的右下角,要寫小一點,并在橫線下面的個位上寫“2”;十位上3加3得6,再加上進位的“1”,就是7,這里的7表示7個十,所以在十位上寫7,最后得數就是72。(如果學生說不出來這種方法,教師直接介紹并利用課件演示豎式過程。)師:剛才我們都是從個位算起的,想一想,如果先從十位算起,會遇到什么問題?學生思考并計算,然后舉手匯報遇到的問題:預設1: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1,十位已經計算了,這時還要再算一遍。預設2:這種很容易漏算,會導致結果出錯。師:說得非常好,列豎式計算時,從個位算起更能保證答案的準確性。2.遷移類推,加深理解。【出示教材第59頁“試一試”】師:你能用豎式計算這兩道題嗎?動手試一試吧!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并提問:第一道題中,6加4得10,該怎樣寫?第二道題中,9應該與幾對齊,為什么?學生根據教師提問完成豎式計算,然后舉手匯報過程:3.歸納一般方法。師:結合這些豎式計算過程討論一下,100以內的筆算加法應該怎樣計算?學生討論、交流,概括出計算法則: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三、快樂應用1.完成教材第59頁“做一做”第1題的部分題。2.完成教材第59頁“做一做”第2、3題。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筆算加法(2)第五單元 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2.筆算減法第2課時 筆算減法(2)【教學內容】教材第62~63頁相關內容。【核心素養目標】1.掌握、理解100以內其他特殊類型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2.在探究過程中感受知識的遷移,進一步發展推理意識。3.在討論、交流中,概括出筆算減法的計算法則,進一步培養歸納意識,提升運算能力。【重點難點】重點:掌握被減數個位是0的退位減法的筆算方法。難點:歸納筆算減法的計算法則,提升運算能力。【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師:列豎式算一算,然后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學生獨立計算,然后舉手匯報。二、探究新知1.探究被減數個位是0的退位減法的筆算方法。【出示教材第62頁例2】師:這道題與前面的兩題有什么不一樣?預設:這里的被減數是整十數。師:那這種題你會計算嗎?列豎式算一算,并與同伴交流。學生嘗試列豎式計算,并與同伴交流計算過程。師:誰愿意上來展示一下你的過程?學生舉手上臺展示,并講解過程:相同數位對齊,個位0減2不夠減,從十位退1后,個位要算10減2,得數是8;十位退1后,十位要算5減3,得數是2。師:大家都是這樣做的嗎?還有什么疑問嗎?(如果有學生存在疑問,教師要及時答疑解惑。)2.遷移類推,加深理解。【出示教材第63頁“試一試”】師:誰愿意上來列豎式算一算?學生舉手上臺板演,其余學生獨立完成。師:大家都做完了嗎?現在我們請這兩位同學講一講他們的豎式計算過程,其他同學對照著看一看自己的豎式與他們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預設1:相同數位對齊,將8與53的“3”對齊,個位3減8不夠減,從十位退1,現在個位要算13減8,得數是5;十位退1后,變成了4,直接落下來寫在得數的十位上。預設2:相同數位對齊,先算個位,7減1得6;再算十位,4減4,得0。師:大家都是這樣算的嗎?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預設:第二個豎式中,4減4得0,0是不用寫的,因為“06”不是一個數,最后結果是6。3.歸納一般方法。師:結合這些豎式計算過程討論一下,100以內的筆算減法應該怎樣計算?學生討論、交流,概括出計算法則: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三、快樂應用1.完成教材第63頁“做一做”第2、3題。2.*下面各種水果分別代表數字幾?填一填。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筆算減法(2)第五單元 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2.筆算減法第1課時 筆算減法(1)【教學內容】教材第62~63頁相關內容。【核心素養目標】1.借助直觀學具,探索、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發展初步的數感和運算能力。2.在動手操作、與人交流的過程中,能主動遷移舊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培養初步的推理意識。3.能結合拆小棒的過程,清晰地表述豎式計算過程,發展用數學的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重點難點】重點:探索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難點:理解“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的道理。【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師:大巴車過來了,一年級的小朋友馬上要坐車去國家博物館了。但他們在安排座位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數學問題,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二、探究新知【出示教材第62頁例1】1.根據題意,列出算式。師:一(1)班同學上車后,這輛車還可以再坐多少人呢?你是怎樣想的?又該怎樣列式呢?預設:一(1)班有35人就需要35個座位,而這輛車最多可坐52名乘客,要求“還可以再坐多少人”,就是用可以坐的座位數減去一(1)班同學要坐的座位數,也就是52-35。2.探究52-35的筆算方法。師:你能直接口算出結果嗎?學生嘗試口算,發現不能直接算出。師:請你們先用小棒擺一擺,再試著列豎式算一算。學生動手操作,并嘗試列豎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用小棒操作的?預設:2根減5根不夠,拿出1捆打開變成10根,與這2根合起來是12根,用這12根減5根還剩7根;原來的5捆變成了4捆,從這4捆里減去3捆,還剩1捆;這剩下的1捆與剛才剩下的7根合起來就是17。師:大家都聽明白了嗎?剛才老師巡視的時候發現很多同學的豎式沒有寫完,現在我們結合擺小棒的過程一起來完成豎式計算。師:相同數位對齊,個位上2減5不夠減,怎么辦?預設:擺小棒的時候,我們是從5捆小棒里拿出1捆拆開變成了10根,這10根和2根合起來去減的5,所以當2減5不夠減時,我們也可以從十位退1。師:十位退1是多少?接下來是用多少減5呢?預設:十位退1是10,10加2得12,用12減5得7,7要寫在個位上。師:現在十位上的數變成了多少?預設:5個十退了1個十給個位,就還剩4個十。師:接下來你們會算了嗎?預設:4減3得1,1要寫在十位上,最后結果是17。在學生理解了算理后,教師利用課件呈現簡潔的豎式計算過程。師:剛才我們是從個位算起的,想一想,從十位算起方便嗎?學生思考并嘗試從十位算起,發現:從個位算起更加方便,而且答案不容易錯。三、快樂應用1.完成教材第63頁“做一做”第1題。2. 47-32= 63-27= 85-29=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筆算減法(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時 筆算加法(1).docx 第2課時 筆算加法(2).docx 第1課時 筆算減法(1).docx 第2課時 筆算減法(2).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