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6《驅遣我們的想象》導學案【學習目標】文化自信:能發揮自己的想象體會文章藝術,感受祖國文字的優美。語言運用: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領會作者鑒賞文學作品的思想方法,品味文中意蘊深刻的語言。思維能力:把握核心概念,梳理概念間的關系,理解文章的主要觀點,學會欣賞文藝作品的方法。審美創造:培養愛閱讀的良好習慣,體驗閱讀的快樂。【學習過程】一、作者簡介【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終身致力于出版及語文的教學。二、整體感知1.閱讀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2.綜合上述觀點,結合文題總結作者在全文中所表達的中心觀點。三、細讀感悟1.作者要論述如何鑒賞文藝作品,為什么在開篇大篇幅論述作者、讀者以及文字之間的聯系?閱讀第5—7自然段,說說作者是如何論證欣賞文藝作品需要驅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論證的過程中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簡要分析。3.根據前面的探究,總結本文的論證思路。四、寫法探究文中有許多句子,都有十分深刻的文藝觀,它們或有十分深刻的內蘊,或有寫作值得借鑒的實用價值,請閱讀下面幾句,談談你對它們的理解。①文藝的創作決不是隨便取許多文字來集合在一起。②作者著手創作,必然對于人生先有所見,先有所感。③假如死盯著文字而不能從文字看出一幅圖畫來,就感受不到這種愉快了。五、擴展延伸文章以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為例,論證了想象力于鑒賞文學作品的重要性,你能在讀過的詩或散文中,再舉一個例子來論證作者的觀點嗎?【板書設計】16《驅遣我們的想象》導學案【學習目標】文化自信:能發揮自己的想象體會文章藝術,感受祖國文字的優美。語言運用: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領會作者鑒賞文學作品的思想方法,品味文中意蘊深刻的語言。思維能力:把握核心概念,梳理概念間的關系,理解文章的主要觀點,學會欣賞文藝作品的方法。審美創造:培養愛閱讀的良好習慣,體驗閱讀的快樂。【學習過程】一、作者簡介【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終身致力于出版及語文的教學。二、整體感知1.閱讀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①文字是一道橋梁。通過了這一道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②作者想做到的是:寫下來的文字正好傳達出他的所見所感。③就讀者的方面說,他們要通過文字去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④像這樣驅遣著想象來看,這一幅圖畫就顯現在眼前了。同時也就接觸了作者的意境。2.綜合上述觀點,結合文題總結作者在全文中所表達的中心觀點。欣賞文藝作品,要學著驅遣自己的想象力,通過文字去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三、細讀感悟1.作者要論述如何鑒賞文藝作品,為什么在開篇大篇幅論述作者、讀者以及文字之間的聯系?要論述如何鑒賞文藝作品,首先要認識到文藝作品的本質,即什么是文藝作品的問題。以文字為載體,作者想要傳達的所見所感,讀者想要接觸的作者的所見所感,就是文藝作品的本質。因此,論述作者、讀者以及文字之間的聯系是為了明確文藝作品的本質,是表達中心觀點的前提。2. 閱讀第5—7自然段,說說作者是如何論證欣賞文藝作品需要驅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論證的過程中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簡要分析。作者以賞析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入手,首先以純理性思考的方式對詩句進行賞析,如“疑問:大漠上也許有幾處地方聚集著人,難道不會有幾縷的炊煙嗎?”這樣的賞析全然得不到詩句中所蘊藏的壯景與情感,換句話說,這是不驅遣想象力的結果;同時又論述在想象中睜開眼睛來看這十個文字所構成的畫面,便能感受到詩中靜寂的境界。作者通過舉例論證與對比論證,得出了結論:“像這樣驅遣著想象來看,這一幅圖畫就顯現在眼前了。同時也就接觸了作者的意境。”3.根據前面的探究,總結本文的論證思路。作者首先通過論述作者、讀者以及文字之間的聯系來明確讀者欣賞文藝作品的本質,即“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然后以賞析王維詩句為例,從正反兩個角度論述了驅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四、寫法探究文中有許多句子,都有十分深刻的文藝觀,它們或有十分深刻的內蘊,或有寫作值得借鑒的實用價值,請閱讀下面幾句,談談你對它們的理解。①文藝的創作決不是隨便取許多文字來集合在一起。任何一篇文藝作品,都是文字集合起來的,但是這是一種有著內在邏輯順序的結合,具有文本表現中的一般技法,既表現了內容也傳遞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這樣的文章絕不可能隨意拼湊,須由作者有意識有目的有邏輯地創造,而在完成時又符合自然的特點。②作者著手創作,必然對于人生先有所見,先有所感。“見”字也可理解為見識、見解,沒有思考與見解,縱然下筆也只能寫就平庸文章,難見深度;“感”是體悟與情感,倘若下筆無情感寄寓其中,寫出來的文字必是冷冰冰的。這也提示了我們在寫作之前要學會多觀察,多積累;同時要多思考,多感悟,這樣才能寫出優秀文章。③假如死盯著文字而不能從文字看出一幅圖畫來,就感受不到這種愉快了。文藝作品一般都具有形象性,尤其是詩歌、散文等文藝作品,形象性尤其突出,且情感表達也尤其濃烈。這些情感常常寄寓在形象之中,所謂“言不盡意,立象以盡意”,就是此道理。因此,想要理解一篇文藝作品,就必須把握其情感,必須通過想象還原形象的描述,進而去體味。五、擴展延伸文章以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為例,論證了想象力于鑒賞文學作品的重要性,你能在讀過的詩或散文中,再舉一個例子來論證作者的觀點嗎?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為例:“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段描述父親攀爬月臺背影的文字,能因我們的想象力變得更生動。他的身子微胖,我們可以想象兩手上攀時定費了不少勁,甚至青筋凸起;還是因為胖,我們可以想象腿并不是縮了一次,而似是掙扎縮了好幾次;更是因為想象,身子微微一傾,這形象便如拍照一般在腦中定格。有了想象中還原的這一幕,父親的形象真切起來,切實地打動了讀者的心靈。【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6 驅遣我們的想象(導學案 學生版)-2024--2025學年 統編版 語文九年級下冊.doc 16 驅遣我們的想象(導學案 教師版)-2024--2025學年 統編版 語文九年級下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