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3印度——七年級下冊地理人教版(2024)課前導學一、課前知識梳理知識點1 世界人口大國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 東半球,北半球緯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10°N~30°N,北回線穿過印度,位于[1]________帶和[2]______帶海陸位置 位于亞洲西南部,西臨[3]__________海,東臨[4]___________相對位置 印度北鄰[5]___________、尼泊爾、不丹,東北與孟加拉國、緬甸接壤,西北與巴基斯坦毗鄰,東南、西南分別與斯里蘭卡、馬爾代夫隔海相望2.地形:分為三部分,地勢[6]___________高、[7]___________低北部 喜馬拉雅山脈中部 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 德高高原3.河流恒河 流經印度、孟加拉國,由西北流向東南,最后注入[8]___________,被尊為“圣河”布拉馬普特拉河 中國境內叫[9]___________,流經印度和孟加拉國,注入[10]___________4.南亞大國:印度位于南亞次大陸的正中央,是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印度的科技發展水平和軍事實力也位居南亞首位。5.人口(1)人口特點①世界人口大國②印度人口密度高,分布[11]___________,恒河平原及部分沿海地區人口稠密。(2)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劣勢優勢 人口數量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低廉;消費市場廣闊,帶動經濟的發展劣勢 印度人口數量多,增長速度快,給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造成了很大壓力。人均耕地面積和人均糧食產量較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知識點2 熱帶季風氣候與糧食生產1.氣候(1)氣候類型:印度絕大部分地區處于熱帶和亞熱帶,以[12]___________氣候為主。(2)氣候特征:全年[13]___________,降水一年明顯地分為[14]___________、[15]___________兩季。(3)季風氣候的成因時間 風向 來向 影響旱季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 東北季風 從陸地吹向海洋 降水稀少雨季 6-9月 西南季風 從海洋吹向陸地 降水豐沛(4)水旱災害:西南季風很不穩定,降水量的時間分配很不穩定,水旱災害[16]________。形成原因 災害西南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雨季長;西南季風強盛 [17]________西南季風來的晚、退的早,雨季短;西南季風較弱 [18]________(5)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頻發的水旱災害使印度的糧食生產很不穩定。2.印度年降水量與農作物分布(1)糧食作物:糧食作物 分布 與地形、降水的關系[19]________ 印度東北部、半島沿海地區 以平原為主,降水充足,氣溫較高[20]________ 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游地區 以高原為主,降水較少,氣溫較低經濟作物經濟作物 分布 與地形、氣候的關系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高原地形,降水較少,日照充足黃麻 恒河三角洲 地勢低平,氣候濕熱茶葉 東北部的低山丘陵 降水多,低山丘陵排水條件好3.綠色革命綠色革命 時間 內容 影響第一次 20世紀60年代 引進并培育新品種,使用化肥,改進灌溉技術,推廣機械化生產 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糧食增產潛力減弱第二次 2004年開始 改良品種,推廣高效無毒農藥,完善水利灌溉系統,加強信息技術的運用等 提高了糧食產量,改善了生態環境知識點3 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1.發展背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發達國家很多跨國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將軟件設計、信息技術服務、業務流程管理等方面的業務,外包給國外的專業化團隊。2.印度發展的優勢3.涉及的領域:軟件設計、信息技術服務、業務流程管理、[21]________、金融、[22]________、制藥、[23]________等領域。4.發展現狀:目前,印度服務外包占世界服務外包市場總額的[24]________。5.特點及作用(1)特點:服務外包產業具有信息技術含量高、利潤大、資源消耗少等特點。(2)作用:它為印度創造了[25]________,賺取了大量[26]________,促進了印度[27]________的快速發展。二、課后鞏固練1.印度發展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的優勢是( )①礦產資源豐富②英語普及③信息技術發展較早④人力資源豐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印度降水豐沛,主要是因為______從印度洋帶來豐沛的水汽( )A.東北季風 B.東南季風 C.西北季風 D.西南季風3.印度大部分地區位于( )A.熱帶和亞熱帶 B.亞熱帶和暖溫帶 C.暖溫帶和寒溫帶 D.寒溫帶和寒帶讀“印度資料圖”,完成下面小題。4.能夠為印度帶來豐富降水的季風是( )A.東北季風 B.西南季風 C.西北季風 D.東南季風5.印度的麻紡織工業中心最有可能是( )A.加爾各答 B.新德里 C.孟買 D.班加羅爾6.印度和中國的相似之處有( )①人口眾多,糧食需求量大②都屬于發展中國家③高新技術產業已經居世界前列④工業高度發達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甲、乙代表的海域是( )A.南海東海 B.阿拉伯海孟加拉灣C.南海黃海 D.黃海渤海8.下列關于印度說法錯誤的是( )A.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 B.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C.被稱為“世界的辦公室” D.是世界上的發達國家9.目前,印度糧食生產面臨的壓力主要來自( )A.耕地面積少 B.糧食單產太低C.生產方式落后 D.人口多且增長過快讀南亞部分地區農作物分布圖,回答下面小題。10.據圖可知,有關南亞農作物分布敘述正確的是( )A.棉花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地區B.小麥主要分布在恒河三角洲C.水稻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和西部沿海D.黃麻主要分布在印度河平原11.圖中的四個城市中,最適合發展棉紡織工業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印度人口眾多,糧食消費量很大。受季風氣候的影響,農業生產經常歉收,過去糧食需大量進口。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印度積極推行“綠色革命”,通過培育良種、興修水利、推廣農業機械化等措施,提高了糧食產量。讀印度人口增長圖和熱帶季風氣候資料圖,完成下面小題。12.印度人口特點是( )A.人口總量大,人口增長較快 B.人口總量少,人口增長較快C.人口總量大,人口增長較慢 D.人口總量少,人口增長較慢13.印度推行“綠色革命”的過程中,為克服季風氣候帶來的不利影響,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培育抗旱品種②興修水利③引進國外勞動力④推廣農業機械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讀印度圖,回答下列問題。(1)印度南臨的大洋A是_______洋。(2)B是_______山脈,它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3)圖中C是_______河。(4)印度的首都D是_______。(5)印度絕大部分地區位于熱和亞熱帶,以_______氣候為主,一年明顯地分為旱、_______兩季。15.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二者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讀印度小麥、水稻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1)印度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_____緯度地區,農業生產熱量充足,受季風氣候影響,農業生產常受_______________災害影響。(2)印度水稻主要集中在印度東北部的_______________(地形區)及孟加拉灣沿岸地區。該地區適宜種植水稻的自然條件是_______________。(3)在德干高原的西部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小麥,原因是德干高原西部_______________。(4)通過印度主要糧食作物的分布,分析得出農業發展必須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一、課前知識梳理[1]熱;[2]亞熱;[3]阿拉伯;[4]孟加拉灣;[5]中華人民共和國;[6]南北;[7]中部;[8]孟加拉灣;[9]雅魯藏布江;[10]孟加拉灣;[11]不均衡;[12]熱帶季風;[13]高溫;[14]旱;[15]雨;[16]頻繁;[17]澇災;[18]旱災;[19]水稻;[20]小麥;[21]會計;[22]保險;[23]工業設計;[24]一半以上;[25]就業機會;[26]外匯;[27]經濟二、課后鞏固練1.答案:B解析:印度發展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的優勢是: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英語普及,信息技術發展較早,②③④正確,和礦產資源無關,①錯誤。B正確,ACD錯誤。故選B。2.答案:D解析:印度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一年分為明顯的旱、雨兩季,夏季吹西南風,從印度洋帶來大量水汽,給印度帶來豐沛降水。故排除ABC,選D。3.答案:A解析:北回歸線穿過印度的北部,因此印度主要位于熱帶和亞熱帶,故A正確,故答案選擇A。4.答案:B解析:印度熱帶季風氣候對農業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每年西南季風帶來的豐沛雨水,是印度農業生產的主要水源,但由于西南季風到來的時間和強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際變率大,容易發生旱澇災害,給農業生產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B正確,A、C、D錯誤。故選B。5.答案:A解析:印度的工業分布和原料產地的關系是:工業部門靠近或接近原料產地。結合圖例,圖中加爾各答周圍盛產黃麻,形成印度的麻紡織工業中心,A正確。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不是主要的工業中心,B錯誤。讀圖可知,孟買周圍盛產棉花,形成印度的棉紡織工業中心,C錯誤。班加羅爾以生產計算機軟件而聞名于世,被稱為“印度的硅谷”,D錯誤。故選A。6.答案:A解析: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的人口數量次于中國,糧食需求量大。①正確。從經濟發展水平來看,中國和印度都是發展中國家。②正確。印度計算機軟件聞名于世,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尚不發達。③錯誤。兩國均不是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④錯誤。①②正確,A正確。③④錯誤,B、C、D錯誤。故選A。7.答案:B解析:讀圖可知,甲位于印度半島的西部,是阿拉伯海;乙位于印度半島的東部,是孟加拉灣,故B正確;南海、東海、黃海,渤海是我國的領海,排除ACD,故選B。8.答案:D解析: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印度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6-9月盛行西南風是印度的雨季,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印度每年承接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近一半的業務,被稱為“世界的辦公室”,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印度是發展中國家,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9.答案:D解析: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印度人口眾多,現已突破10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而且仍然保持著較高的出生率,人口的不斷增長勢必給資源和環境等帶來巨大的壓力。目前,印度糧食生產面臨的壓力主要來自人口多且增長過快,故D正確。印度耕地面積并不少,印度經過“綠色革命”,糧食單產得到了提高,生產方式并不落后,ABC錯誤。故選D。10.答案:C解析:南亞水稻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區;小麥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區;黃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下游地區;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地區。故選C。11.答案:A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①地代表的孟買較其他三個地方更靠近棉花產地,最適合發展棉紡織工業。故選A。12.答案:A解析:由圖可知,從1965年的5億上升至2015年的13.1億,印度的人口總量大,人口增長速度快,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給資源、環境帶來巨大壓力,社會經濟的發展也遇到較大困難,A正確,BCD錯誤。故選A。13.答案:A解析:印度推行“綠色革命”的過程中,為克服季風氣候帶來的旱澇災害頻繁,采取了培育抗旱品種,興修水利等措施,引進國外勞動力和推廣機械化對克服季風氣候帶來的旱澇災害沒有幫助,故①②正確,故選A。14.答案:(1)印度(2)喜馬拉雅(3)恒(4)新德里(5)熱帶季風;雨解析:(1)印度南臨的大洋A是印度洋。(2)B是喜馬拉雅山脈,它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3)圖中C是橫河,是印度的母親河。(4)印度的首都D是新德里。(5)印度絕大部分地區位于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一年明顯地分為旱、雨兩季。故答案為:熱帶季風。15.答案:(1)低;旱澇(2)恒河平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熱量充足(3)降水較少,地勢起伏和緩,熱量相對較少(4)因地制宜解析:(1)讀圖可知,北回歸線橫穿印度北部,印度大部分位于低緯度地區。大部分地區屬于熱帶季風氣候,農業生產熱量充足,但西南季風不穩定,容易造成旱澇災害,使印度的農業生產很不穩定。(2)讀印度小麥、水稻分布圖可知,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東北部的恒河平原及孟加拉灣沿岸地區;該地區適宜種植水稻的自然條件是: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形平坦,耕地面積廣大、土壤肥沃;降水較多,且有恒河流經,水源充足;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熱量充足,雨熱同期。(3)在德干高原的西部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小麥,原因是德干高原西部地勢較高、降水較少,地勢起伏和緩,熱量相對較少,適合耐旱的小麥生長。(4)通過印度主要糧食作物的分布,分析得出農業發展必須因地制宜。每個地區都有農業發展上的優勢和不足,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部門或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