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買菜——小數加減法》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 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2. 培養學生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估算意識。3. 感受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習興趣。二、教學重難點1. 重點: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小數點對齊的算理。2. 難點: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三、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四、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5 分鐘)教師活動:展示教材中買菜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內容,提問:“從圖中你們看到了什么數學信息?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活動:認真觀察情境圖,找出“1 把油菜 1.25 元,1 把芹菜 2.41 元”等信息,提出如“買 1 把油菜和 1 把芹菜大約要付多少元”“售貨員收 3.66 元對嗎”等數學問題。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常見的買菜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和提出問題的能力。(二)探究新知(20 分鐘)1. 估算(5 分鐘)教師活動:提出問題“估一估,買 1 把油菜和 1 把芹菜大約要付多少元”,引導學生思考估算方法,組織小組交流估算結果。學生活動:獨立思考估算方法,如把 1.25 看成 1,把 2.41 看成 2,得出大約要付 3 元;或把 1.25 看成 1.5,把 2.41 看成 3,得出大約要付 4.5 元等。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結果。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為后續精確計算提供大致范圍,同時通過小組交流拓寬學生的思維。2. 探究計算方法(10 分鐘)教師活動:提出問題“售貨員收了 3.66 元,對嗎?”,讓學生嘗試計算 1.25 + 2.41。巡視學生的計算情況,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組織學生交流算法,引導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的算理。學生活動:嘗試自主計算 1.25 + 2.41,有的學生可能會先算 1 元 + 2 元 = 3 元,0.25 元 + 0.41 元 = 0.66 元,再合起來是 3.66 元;有的學生可能會借助豎式計算。然后在全班交流算法,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交流中掌握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3. 減法計算及總結(5 分鐘)教師活動:提出計算 3.66 1.25 的要求,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同桌交流算法,最后全班匯報。引導學生共同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活動:獨立計算 3.66 1.25,同桌交流算法,如先算 3 元 1 元 = 2 元,0.66 元 0.25 元 = 0.41 元,合起來是 2.41 元;或用豎式計算。在全班匯報時說明計算過程,參與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設計意圖:通過減法計算鞏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算理,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三)鞏固練習(10 分鐘)1. 基礎練習(5 分鐘)教師活動:出示用豎式計算 1.25 + 0.74、2.76 2.1 的題目,讓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巡視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組織集體訂正。學生活動:獨立完成豎式計算,板演的學生在黑板上展示計算過程,其他學生認真計算并觀察板演情況,參與集體訂正。設計意圖:鞏固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存在的問題。2. 應用練習(5 分鐘)教師活動:呈現生活中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的問題,如購物、計算長度等實際情境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找出解決問題所需的條件和方法。學生活動:認真讀題,分析問題,獨立列式計算,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解題思路和結果。設計意圖: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四)課堂小結(3 分鐘)教師活動:請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和完善,強調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和注意事項。學生活動:回顧本節課內容,積極發言,分享自己在知識、方法、情感等方面的收獲。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反思和總結能力。(五)布置作業(2 分鐘)教師活動:布置作業,一是完成教材相關練習題,二是用小數加減法記錄自己一周的零花錢收支情況。學生活動:明確作業要求。設計意圖:通過書面作業鞏固所學知識,通過記錄零花錢收支情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應用。五、教學資源教材情境圖、多媒體課件六、教學板書設計買菜——小數加減法1. 估算2. 1.25 + 2.41 = 3.66(元)豎式計算:1.25+ 2.413.663. 3.66- 1.25 = 2.41(元)豎式計算:3.66- 1.252.414. 計算方法: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相加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