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一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1我們的校園 教學設計課題 春日繽紛 單元 第一單元 學科 美術 年級 一年級教材分析 《春日繽紛》這一課是浙美版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材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本課程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認識、感受、觀察春天的繽紛色彩,提升對春天的感知能力和培養對春天的審美;并通過春的色卡制作實踐引導學生用多種藝術形式表現對春天的喜愛和理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材通過一系列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基本的美術創作技能,同時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理解。2022新課標要求 1、學會欣賞春天所呈現出的色彩美、線條美,培養審美感知能力,形成美的意識和發現美的能力。2、鼓勵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春天的自然景象、感受季節變化,結合自身體驗進行創作,創造出具有個性的藝術作品,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3、提倡藝術教育與其他學科的融合,繪畫春天的課程可以結合自然科學(例如植物生長)或文學(春天相關的詩歌)進行跨學科的綜合學習。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 1.通過觀察春天的自然景象,如花朵、樹木、草地等,培養對色彩、光影、形式等美學元素的敏感度。同時,通過繪畫表現春天的自然變化,學生也能進一步提升對藝術之美的整體認知。培養審美判斷力,形成自己的審美標準。(審美感知)2. 學生可以通過對春天的觀察與感悟,結合個人的想法進行創作,激發他們在色彩、線條、形態等方面的表達能力,培養創意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藝術表現 創意實踐)3. 春天在不同的文化中有著不同的象征意義。通過學習繪畫春天的美術課程,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春天在中國文化(如春節、賞花等)以及其他文化中的象征意義,促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文化理解)學情分析 本課程的目標群體為一年級學生,他們大多在6-7歲之間,初次接觸系統化的美術課程。由于年齡較小,他們的認知能力、動手能力和情感表達都處于發展階段。大部分學生對于美術課程充滿好奇和興趣,但個體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天賦和興趣可能更為突出。重點 學會制作春的色卡難點 認識春天的繽紛色彩和春天的美麗材料準備 剪刀、鉛筆、橡皮擦、教學資料、水粉、油畫棒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春天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你在哪里捕捉到了春天來臨的信號 如何把它們畫出來 (出示圖片)觀看視頻。 觀看圖片和視頻,了解春天。 初步思考課堂問題,讓學生了解本課所學內容。講授新課 小貼士:認識春天春天,又稱春季,是一年的第一個季節。春天氣候溫暖適中,萬物生機萌發、天氣多變,乍暖還寒。春陽因春天陽光溫和明媚,令人神往陶醉,故而得名。一、說一說問:蘇東坡的詩中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名句。你還知道哪些與春天有關的詩句?(出示圖片)《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小貼士:認識描繪春天的詞語春暖花開、柳綠桃紅、鳥語花香、萬物復蘇春風拂面、碧草如茵、細雨綿綿、春意盎然花團錦簇、綠意盎然、生機勃勃二、想一想問:假如你是小動物,你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 (出示圖片)青蛙:我感受到溫暖的陽光和濕潤的環境,池塘里的水開始融化,周圍的植物開始生長。小燕子:我看到了大地復蘇,花開草綠,溫暖的氣候適合我們筑巢和自由飛翔。三、說一說選一選、框一框,說說你發現的春日色彩。(出示圖片)學生A:我看到了很多粉色,比如桃花、櫻花、杏花。學生B:我看到了很多綠色,比如新芽、嫩葉、草地。提示:遠看和近觀,同一種色彩也會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出示圖片)四、試一試用油畫棒或水彩顏料涂一涂春日顏色,制作“春的色卡”。(出示圖片)選擇顏色:根據春天的特點,選擇綠色、粉色、黃色、白色和藍色等春日顏色。涂水彩顏料:用刷子沾取水彩顏料,輕輕涂抹在畫紙上,可以用水調和顏色,創造漸變效果。制作色卡:在畫紙上留出空白區域,分別涂上不同的顏色,形成一個色卡。可以在每個顏色旁邊標注顏色名稱,比如“嫩綠”、“櫻花粉”等。提示:把同學們的色卡作品放在一起瞧一瞧,會讓你想起繽紛的春天。(出示圖片)五、說一說問:藝術家是如何把繽紛的色彩運用在作品中的 (出示圖片)學生A:藝術家們會運用特定的色彩象征春天的元素,例如粉紅色代表桃花,綠色代表新生的草木。學生B:他們還喜歡使用鮮艷的色彩對比,如明亮的黃色與深綠色,來突出春天的生機。六、藝術欣賞作品欣賞(出示圖片)七、學習建議1、與家人或朋友去踏青,留意觀察身邊的動植物。小貼士:踏青安全選擇安全的地點:選擇人流較多、環境熟悉的地方,避免偏僻的區域。穿著合適的服裝:根據天氣情況選擇合適的衣物和鞋子,確保舒適和安全。防范野生動物:在自然環境中,保持距離,避免接觸野生動物。保持環境衛生:不隨意丟棄垃圾,保護自然環境。2、收集樹葉、花瓣等,用繪畫、拍攝等形式制作“春的色卡”。(出示圖片) 學生學習小貼士。學生尋找與春天相關的詩句。完成課堂互動。完成顏色說一說。學生進行春的色卡制作。學生進行思考和交流。學習學習建議。 初步認識春天內容,為接下來的課程做準備。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和考察學生文化底蘊。引導學生模擬動物視角,看一看春天的樣子,提高課堂趣味性。引導學生發現春天的繽紛色彩。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結合春的色彩主題,完成本課創意物化。結合具體藝術作品,引導學生分析藝術家描繪的春,強化學生所學。深化本課知識點內容,完善學生基本形的知識體系。課堂練習 請同學們完成p30-31的練習題。 完成課堂練習 鞏固課堂知識課堂評價 請同學們選擇一個春天的場景(如公園、花園或鄉村),用水彩或彩鉛畫出你心目中的春天風景,并寫一段文字描述這個場景。 完成課堂練習。 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內容。課堂小結 學生通過詩詞尋找春天,發現春天的繽紛色彩和美麗,增強了觀察能力和審美力。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制作春的色彩加深了對春天顏色更多認識,同時結合藝術家的作品分析也進一步學會了如何在作品中體現春的繽紛。最后認識了與春天相關的文化活動和節氣,進一步深化了對春天的認識和理解。 進行課堂小結。 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概括。板書 春日繽紛一、認識春天二、尋找春天的顏色和變化三、制作春的色卡四、作品欣賞五、完成學習建議六、學習知識拓展 觀看板書 強調教學重點內容。課外拓展/課外閱讀內容 一起看看美麗的春天(觀看視頻)可以用多種藝術形式來捕捉春天哦!(出示圖片)春天的習俗踏青:在春天,人們常常選擇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外出游玩,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這種活動被稱為踏青,通常包括郊游、野餐和賞花等。植樹:春季是植樹的最佳時節,許多地方會組織植樹活動,以倡導環保和綠化。放風箏:放風箏是一項傳統的春季活動,尤其是在中國。人們相信放風箏可以驅邪避災,同時也象征著希望和自由。春游:學校和家庭常在春季安排春游活動,帶著孩子們去公園、山野等地進行戶外探險,增進親子關系,同時也讓孩子們親近自然。 進行課外知識拓展。 拓寬學生知識面。特色資源分析和技術手段說明 嘗試運用多張色彩圖片進行本課內容講解,讓學生能夠邊看邊學,不枯燥,且通過觀看這些圖片,提高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春天的認識,同時穿插介紹春天的文化活動和詩詞歌賦等,讓學生進一步感知春的文化底蘊。最后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制作春的色卡,提高動手能力和強化對本課知識內容的掌握度,激發學生動手制作的靈感和欲望,以及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教學反思 優點:通過春天主題的繪畫,學生能夠增強對自然景色和色彩變化的敏感性,培養美的感知力,并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拓展思維的邊界。不足點:春天的景色多變且細膩,表現起來要求較高,尤其是細節的刻畫和色彩的層次感,可能對初學者來說較為困難。 進行教學反思總結 明確本課教學過程的缺陷,進行教學過程的改善。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